诗歌教学之我见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教学之我见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教学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诗歌教学更多注重学生的背诵和朗读,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

诗歌是文学的精华,是情感和思想的结晶,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修养和情感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适量的诗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创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诗歌教学内容单一,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不够等。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兴趣,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小学语文诗歌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字数:243】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教学的分析和探讨,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的发展。

希望可以找出当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和方法,从而促进诗歌教学的有效实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和质量。

通过本研究,期望为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提供一些实用的借鉴和参考,为教师在诗歌教学方面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3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教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与热爱,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诗歌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诗歌教学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可以探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教学之我见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诗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审美情趣、诗意情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谈谈我对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诗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具有音乐性、节奏感和韵律美,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教材应该注重诗歌教学,选择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共鸣的优秀诗歌,通过朗诵、讲解、赏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诗歌教学应该注重情感的培养。

诗歌是用语言艺术的形式表达情感的文学体裁,因此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学习《咏鹅》这首诗的时候,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写作情境,感受鹅的可爱和单纯,从而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诗歌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创造力。

诗歌是艺术的表达形式,要求作者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他们进入到诗歌的创作过程中,体验语言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文学表达能力。

通过诗歌创作,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诗歌教学需要与其他学科融合。

诗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意味着诗歌教学应该孤立存在。

相反,诗歌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相融合,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将诗歌与自然、社会、美术等学科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诗歌教学不仅仅是单一学科的内容,更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一部分。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与其他学科融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诗歌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美的力量,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古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要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深远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古诗的美,体验其中的情感和哲理。

可以通过朗读、韵律、比喻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古诗创作能力。

学习古诗不仅是欣赏和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古诗的格律和意境,组织课堂创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要培养学生对古诗的记忆能力。

古诗是需要记忆的,通过背诵古诗可以帮助学生牢记其中的优美语言和深刻思想。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朗读、合唱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记忆效果。

还可以组织古诗文化节,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朗诵和背诵成果,增强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自信心。

要将古诗教学与生活融合。

古诗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古诗,通过解读和讨论,让学生把古诗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体验。

小学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创作能力、记忆能力,并将古诗教学与生活融合起来。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古诗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古诗词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小学生的语文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一些见解。

我认为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古诗词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音韵的韵律,培养自己对语言的敏感和认知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读诗朗诵、合唱、配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展现了我国文学的辉煌成就。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诗歌表达、意象描写、修辞技巧等方面,深入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才华横溢的作者。

通过学习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学生可以开阔他们的文学眼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婉约的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受。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诗词,培养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定力。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古诗词作品,让他们感受到文字的美妙和诗意的境界。

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创作一些简单的古韵词章,让学生通过创作来体验和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

古诗词教学要形成有机的课程贯穿。

古诗词是一个广阔而深厚的学科,单纯地教授古诗词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古诗词,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我们可以将古诗词融入到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文学欣赏中,使古诗词教学成为语文课堂中的重要内容。

在教授《古诗词鉴赏》时,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课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分组朗读,再通过欣赏和评价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眼光。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诗词朗诵、文学鉴赏和创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感和内涵,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诗歌教学之我见 王久燕

诗歌教学之我见           王久燕
指导教师:王久 燕
乡秋
高寨子 中学八(5)班 王雅香
一缕缕柔和的秋风送走了炎热的夏天,秋天终于来了! 秋风像一个著名的画家,用她那神奇的画笔点缀着大地。把美丽 的天地装扮得五彩缤纷。秋天还是一个活神仙,永远是农民心中的太 阳。 金黄灿烂的田野里,沉甸甸的稻谷向我微笑着点火,成熟的玉米 在地里昂首挺胸地站立着,农民伯伯怀着兴奋的心情收割着庄稼,那 脸上的笑哟,比蜜还甜!好一个丰收的秋季! 果园里,苹果红了,梨黄了,葡萄紫了,板栗裂口了,核桃脱壳 了各种果实挂满枝头,谁都会眼馋,村姑们在果园里忙碌时而响起银 铃般的笑声。不一会儿,篓满了、筐实了、箩溢了,好一派丰收的景 象!
又细又长的小辫子呢!正在审视她的端庄纯洁,正在欣赏它的闭月羞 花,正在被这秋仙子感动时,又一阵秋风吹过把他从我的手里抢走落在 地上。随后她的兄弟姐妹们又借助风婆婆的力量离开了粗壮的树干,飘 散在空中,真像一个个跳伞运动员在比拼,展示着原始的又最现代的技 能,不久便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花被。
泥土哭了!留下欣慰与感动的泪!哽咽着说:“谢谢!谢谢您给我温 暖;谢谢您送我食物!”
美丽的秋色、让人心潮起伏,瓜果遍地又怎不讨人喜爱呢? 还有那让人如痴如醉的秋雨! 秋雨淅淅沥沥的,它有春雨的温馨;有夏雨的坚韧;也有冬雨的 典雅 秋雨洗净了万物,把天地洗得一尘不染,洗得色彩斑斓。被秋雨洗 过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那朵朵白云如扬帆起航的轻舟;被秋雨 洗过的山峰像整装待发的集团军,那每位战士都可以筑起一道钢铁长 城, 秋日更美! 太阳旭旭上升,温和的照着大地,照着田地里忙碌的身影,为他们 滲干路的泥泞,为他们赶走城的晨的凉意。黄昏,淡淡的光辉映红西 方的天与山。 一切熟透的时候,我真想高歌一曲! 我爱秋色的柔美,我爱秋雨的纯洁,我也爱秋日的温和。 [点评] 文章能抓住秋色、秋雨、秋日的特征进行细致生动的 描绘,将秋 天的独特美展现出来,字里行间无处不洋溢着赞美与热爱。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古诗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古诗的语言通俗易懂,意境深远,学生只有对古诗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去学习。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古诗的背景故事、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古诗,让他们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学生要学会用古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古诗,学习古诗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可以让学生模仿古诗的形式,创作一些简单古诗,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古诗的语言简练,常常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去理解。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口头描述等方式来理解古诗的含义,培养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构思巧妙的古诗,让学生进行解读和分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还可以通过古诗的演绎和背诵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可以邀请专业演员或老师来进行古诗的演绎,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妙之处。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的背诵比赛,让他们通过背诵古诗来提高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蕴含了丰富的意蕴和情感。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古诗作品,让学生领略到古诗的美妙之处,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和背景,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

诗歌教学之我见

诗歌教学之我见

明显 。如陆游 的 《 书愤 》 , 诗人 自己的
身世 、情怀从诗题 中便可感 。对诗人 的 了解也 能 加深 对 诗歌 的理解 ,古 人有 “ 知人论世 ” ,同时又有 “ 诗 言志”之 说 ,诗人往往把 自己的身世处境 与个人 荣辱融 于 自己的诗文 之中。所 以了解杜
记住那些所谓经典 的鉴赏评价结论 ,而 是要 让 学 生把 诗 词读 懂读 通 ,反 复 吟
这样的例子很多, 《 蜀相 》 鉴赏知识是指古代诗歌的语言特 鉴赏这些诗歌。 中 “ 映阶碧草 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 ” 点 、表现手法 、抒情 方式以及修 辞等方
面的知识 。诗歌教学中的每一篇诗都会 涉及 。比如从抒情 方式上讲 ,有直抒胸 臆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等不同方式 。 “ 淮水东边 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 这就是借月 ( 景) 抒故 国萧条 衰微 之情 。
化、 具 体化 , 使愁情更深沉 。 凡此种种 , 教
材 中都有许多现成实例 ,在教学 中要让
中学语 文 课 本 、读 本 中都有 大 量
的优秀诗篇 ,熟读并背诵一定数量 的诗 学生熟悉并记住它们 。 篇 ,特别是优秀诗人 的代表诗作与其 中 的名句 ;了解诗歌 的发展概况 ,熟悉著
诵, 正如古人所说“ 涵 咏功夫兴 味长 ” , 让 学生读 出 自己的感受最重要 。 2 . 文化常识 的积累
如诗歌 中常见 的意象 “ 折柳 ” ,中 的《 雨霖铃 ・ 寒蝉凄切 》 等 著作 中都 出
甫早年有 “ 致君尧舜上 , 再使 风俗 淳”
得 志的经历 ,就更能理解 他 《 蜀相 》中

赏析 ,无需引经据典 ,也不需要拿试卷
从写法上讲有托物言志 、借古 ( 物 )咏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们以简练、含蓄的语言,表达了古人对生活、自然、人情的感悟与思考。

古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教师如何进行古诗教学,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感受古诗之美,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观点,谈一下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小学古诗教学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在我教学中,我常常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故事、配上美妙的朗诵音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在教学《静夜思》时,会配上夜晚星空的图片和夜晚的音乐,结合李白的情感和写作背景,引发学生的共鸣和阅读兴趣。

我也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对古诗的情感和理解,让他们在课堂上自由畅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对古诗的情感投入,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古诗成为他们情感世界的一部分。

小学古诗教学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不同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上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给予个性化的教学。

在我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古诗来进行教学。

如果学生对自然比较感兴趣,我会选用有关自然景物的古诗来进行教学,如果学生对古代故事比较感兴趣,我会选择有关历史传说的古诗来进行教学。

我还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教学,比如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真正通过古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学古诗教学要贯彻“循循善诱”的原则。

古诗教学是一个启发学生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感悟,通过细致的引导,让学生从古诗中发现美,领悟美。

在我教学中,我常常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深入地思考,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感悟去理解古诗。

在课堂上,我会问学生:“你觉得作者为什么用了这样的词句?你觉得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意境?”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去感悟古诗的意境和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教学之我见
因为历年来中考关于诗歌的考察大多仅限于背诵与默写,大部分教师和学生也认为诗歌不好教也不好学。

所以,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不太重视诗歌的学习。

2010年的中考,第一次出现了诗歌赏析的题目,让我们不得不把目光又投向了诗歌的学习。

其实,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精炼、含蓄,是语言艺术的精品。

学习诗歌,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积累语言、文学知识,打好语言基础,培养学生认识,鉴赏想象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新课标下应如何树立新理念,寻找诗歌教学的新路子,值得我们深思。

诗歌教学语言意境
一、课前诗情激发
诗言志,歌言情。

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境界高远,蕴含哲理。

那么,如何让学生体味诗歌作者彼时刻的心情,教师最主要做的就是在课前要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诗情。

如运用播放相关乐曲、歌曲或展示图画等手段,均能有效地营造浓厚的氛围,让学生培养出相关的情绪,以便更深刻的理解诗歌的内涵。

比如,我在教学《纸船》一诗时,就用课前播放《鲁冰花》渲染气氛,让同学们在课前就由歌曲感受到“母爱”,内心产生一种对母爱眷恋之情,那么在学习中,学生就能很自然地体会到诗中表达出的对母爱的思念之情。

二、课上“读”中悟
新课标强调“品味作品中有表现力的语言”,诗歌强调的就是对语言的学习,诗歌的语言都讲究押韵,富有节奏,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声韵和谐的音乐美。

要体会这种美,只有通过诵读,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才能内化到学生的审美体验中,从而提高学生艺术的驾驭母语的能力。

1.高声诵读,在读中感受
初读时,教师要学生读懂诗句,读通全诗。

首先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再读整体感悟,把握诗的节奏及感情,能用语音和语调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能用不同的停顿方式和重读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情感。

课堂上,教师可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学生个别朗读、齐声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

2.低声慢吟,在读中品味
在充分的诵读后,让学生在低吟中对诗歌的内涵充分品味,激活学生的个性理解,从而达到“与诗人心灵对话”的最终目标。

第一,品味语言。

用词准确、生动,语言凝练、含蓄是诗歌语言的特色,在学习诗歌时,必须认真精读,,反复推敲,仔细品味那些经过精心锤炼的语言精华,才能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才能体味到诗歌的语言美。

如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两句诗写的是长江两岸的景色,诗人用高度
凝练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崇山峻岭逐渐消失在广阔的平原上,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随山势的消失,在一望无际的湖北平原上缓缓东流。

多美的语言,多美的图画,我们只有精读、细品语言才能体会到。

第二,品味意境。

学习诗歌一定要弄清意向和意境两个概念,意向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

意境就是由诗中一组或一串意向构成的有机整体画面。

在读诗时,仔细感受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揣摩诗歌的意象,就能领悟到诗中描绘的生活画面及艺术形象,与诗人感情共鸣,逐步进入诗人创造的艺术境界,领悟诗人的思想及诗歌的主题、内涵,从中受到熏陶,融通诗意。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由诗人选取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十一个意象,我们感受到的是一幅凄清苍凉的画面,从而体会到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

上面的例子是由形象画面入手品味的,品味诗歌意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可以从写诗背景入手品味,从诗人经历入手品味,从构思技巧入手品味,再现诗歌内容为诗歌谱曲或配画也是品味意境的不错方法。

第三,品味哲理。

很多古代诗歌蕴含着哲理。

哲理的基本特点是富有理趣,包括人生的真谛、万物的奥秘、自然的规律等。

在学
习的过程中,要慢慢的品读,认真体会,才能感悟到诗歌的哲理美。

如杜甫的《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面上是写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纵观群山的低矮渺小。

但仔细体味,就会发现诗句中蕴含着一个生活的哲理:只有不畏艰险的去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

表现出的是一种不畏艰难,对未来充满自信的雄心和气概。

三、课外鼓励写作
十几岁的学生,青春勃发,思维活跃,情感细腻,正是写诗爱诗的年龄。

但诗歌写作在平常作文训练中几乎没有被提起过。

的确,诗歌的创作需要高超的创作技巧,但诗更为久远的意义却是“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是情感释放的一个载体,写诗不应成为写作训练的禁区,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们大胆的“诗言志”。

总之,诗歌教学要让学生通过知人论世,在吟咏诵读中品味语言,解析意象和揣摩意境,从而获得深刻感悟和审美情境,在学习中陶冶情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