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的美学特征及价值
浪漫主义写作手法

浪漫主义写作手法答案:浪漫主义是文学作品的另一种创作方法,即运用丰富的想像和夸张的写作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
浪漫主义有消极的浪漫主义和积极的浪漫主义两种类型之分。
前者只是一味地粉饰现实或留恋过去;后者却能突破现状,预示事物发展的方向。
浪漫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用丰富的幻想和热情来表现对生活的执著理想。
具体地说,它有如下特点:首先是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浪漫主义更侧重追求理想的生活;其次是在人物塑造上,浪漫主义赋予人物以理想的光辉,着力于虚幻形象的塑造;三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往往都具有幻想离奇的情节、奇特的夸张、磅礴的激情、多彩的语言等特色。
浪漫主义最早见于屈原所作《离骚》,而唐代的"诗仙”李白的作品,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延伸: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其与现实主义被并称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
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者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自发组成,但至于浪漫主义的详细特征和对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一直到20世纪都仍是思想史和文学史界争论的题材。
夏尔·波德莱尔给的定义是:“浪漫主义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
”基本特征:一、丰富的想象——超现实的情节。
比较新古典主义绘画与浪漫主义绘画的美学特征

比较新古典主义绘画与浪漫主义绘画的美学特征新古典主义绘画与浪漫主义绘画可以说是两条相背而驰的道路。
前者强调复崇尚古风、理性和自然,选择严肃的题材;注重塑造性与完整性;强调理性而忽略感性;强调素描而忽视色彩。
而后者浪漫主义绘画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和个性解放为思想基础;追求幻想的美、注重感情的传达;喜欢热情奔放的性情抒发,自由、感性情感上的释放。
浪漫主义艺术以动态对抗静止,以强烈的主观性对抗过分的客观性。
相同的是两者都推动着绘画在不断地发展、前进。
一、出现新古典主义绘画: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
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
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但又不同与古典艺术。
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有一场纯粹的艺术革命,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
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
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
所谓新古典主义也就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
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绘画:浪漫主义交艺思潮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到19世纪30年代达到高潮。
十九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于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
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代表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
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
籍里柯(1791~1824年)以《梅杜萨之筏》为浪漫主义绘画开创了激烈而奔放的主题。
二、特征新古典主义绘画:1、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浪漫主义的美学特征及价值

学院:艺术文化学院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升本)姓名:赵秀克学号:201014090浪漫主义的美学特征及价值——以西方浪漫主义文艺为例摘要: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欧洲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时期,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急剧过度,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在文艺领域也有了新的变化,浪漫主义应运而生,新时期新艺术思潮的出现往往具备自身的艺术特征,浪漫主义以个人情感的自由抒发,主观情感的强烈表达,并且注重想象兼以夸张的表现手法,着重于描写自然等。
艺术特征之中包含了浪漫主义自身的美学特征,这种美学特征在各个学科中表现出了各自的色彩,对各个学科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重要的艺术创作价值。
关键词:浪漫主义、美学特征、价值浪漫主义一词可以追溯到古法语词ROMAN,而这一词更古老的形式则是Romans和Roman t①,反对古典主义的精神桎梏,区别于现实主义的客观真实描绘,浪漫主义以其鲜明的美学特征成为西方美学、文艺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这种独特的美学魅力征服了十九世纪的艺术家、美学家,他们对浪漫主义情有独钟,无论是在文学还是美术、音乐方面都有独到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的显现。
一、强调个人情感主观表达,寻求个性解放。
浪漫主义认为古典主义宣扬的理性束缚了文艺,于是把抒发情感至于首要地位,对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的挖掘②。
古典主义所推崇的典雅高贵风格成为新时期思想的羁绊,美学、文艺等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恰逢法国大革命爆发,革命不仅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影响,而且也带来了激烈的思想文化斗争,“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迅速在欧洲传播,个性解放、个人独立的强调使得艺术家们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全面的展现了个人的主观情感表达:雪莱的抒情诗,音韵铿锵、感情真挚,散发着强烈的个人主观情感,个性特征明显;①《卢梭与浪漫主义》(美)欧文·白壁德著孙宜学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2页②《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5月第1版第166页雨果的小说在描绘故事、展现精彩的情节之余个人的组管情感倾向不言而喻;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动听的旋律中能够聆听到个人主观情感的宣泄;席里柯的绘画也特殊的自身情感描摹成为浪漫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
简述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简述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一、煽情和抒情
1、墨守陈规,反叛传统:她的作品把传统的古典美学与现代的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在仁慈之中反叛传统;
2、抒发浪漫情怀:她作品中用汤显祖、陆游等传统文化内置在情感抒发中,向世人展示她浪漫主义美学艺术审美观念。
二、带来诗意
1、以内心为镜:她以深刻的内心为镜,把生命的深邃投射在他的文字中;
2、内心的自我审视:从文字的内涵中可以体会到她对内心和灵魂的审视,把内心的思考具现在文字中。
三、浪漫情怀
1、对时间的思考:把浪漫的思考具体的投射到现实的生活中,用文字记下自己想法和思考;
2、重新审视生活:郭沫若女神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在视野中拨开重重迷雾,看到它最原始、最真实的样子,更能够看到它最美好的一面。
四、对芸芸众生的关怀
1、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审美的视角关注芸芸众生,对中国传统文化
的弘扬和流传;
2、发挥想象和魔力:化繁为简,把千变万化的生活在文字中具现,发
挥自己的想象和思考力,展示出自己的“魔力”,述说自己的深刻见解。
风格流派——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4个分类: 浪漫主义| 文学类型| 思想史| 欧洲历史Caspar David Friedrich所绘的《雾海上的流浪者》。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开始于18世纪西欧的艺术、文学、和文化运动,大约就发生在1790年工业革命开始的前后。
它注重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并且开始强调如不安、惊恐等情绪,以及人在遭遇到大自然的壮丽时表现出的敬畏。
浪漫主义是对于启蒙时代以来的贵族和专制政治文化的颠覆,以艺术和文学反抗对于自然的人为理性化。
浪漫主义重视民间艺术、自然、以及传统,主张一个根基于自然的知识论,以自然的环境来解释人类的活动,包括了语言、传统、习俗。
浪漫主义受到了启蒙运动的理念影响,也吸收了中世纪文化复古的艺术成分。
“浪漫”一词来自于“romance”—代表了源于中世纪文学和浪漫文学里颂扬英雄的诗赋风格。
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里发生的事件和其背后的意识形态也影响了浪漫主义运动。
浪漫主义致力于宣扬那些在他们看来被忽略了的英雄个人所达成的成就,它正当化了个人的艺术想像力,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美学权威之一,突破了对于艺术的传统定义。
浪漫主义对于历史和自然题材的强烈诉诸,便是形成这种理念的基础。
目录[隐藏]1 特色2 音乐2.1 浪漫主义与音乐3 视觉艺术和文学4 民族主义5 参见5.1 有时被与之相连的题材5.2 有时被与之相对的题材5.3 与浪漫主义有关的运动6 参考文献7 外部链接特色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是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所组成。
但至于浪漫主义的详细特征和对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一直到20世纪都仍是思想史和文学史界争论的题材。
美国历史学家亚瑟·洛夫乔伊(Arthur Lovejoy)在他知名的《观念史》(1948)一文中便曾试图证明定义浪漫主义的困难性,一些学者将浪漫主义视为是一直持续到现代的文化运动,一些人认为它是现代性文化的开端,一些人则将它视为是传统文化对启蒙运动的反扑,也有一些人将它视为是法国大革命造成的直接影响。
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在现代艺术中,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经常相互融合,共同创 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价值与影响: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现代艺术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还对现 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浪漫主义的定义和 特点
浪漫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浪漫主义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18世 纪末的欧洲,是 对启蒙运动的一 种反叛。
浪漫主义强调情 感、个性和自然, 与新古典主义的 理性、秩序和规 范形成鲜明对比。
浪漫主义文学、 音乐和艺术都表 现出对个人情感 和自由的追求, 以及对传统束缚 的反抗。
浪漫主义在19世 纪初达到高潮, 并对后世文化和 艺术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促进跨文化交流: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有助于现代艺术在不同 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新古典主义:强调秩序、平衡和规范,对现代设计、建筑和雕塑产生深远影响。
浪漫主义:追求个性、情感和自然,对现代文学、音乐和绘画产生重要影响。
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艺术价值:丰富了世界艺术宝库,为现代艺术发展奠定基础。 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文化意义: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氛围,对 现代人理解历史和人类文化有重要意义。
浪漫主义的艺术特点
强调个人情感和个性表达 追求自由、无限和永恒 强调自然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重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浪漫主义在各个艺术领域的影响
文学: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 反对束缚和限制
音乐:注重情感表达和旋律, 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肖邦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探讨论文

肖邦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探讨论文肖邦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全文如下:摘要:肖邦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具有重要地位的作曲家之一,是西方音乐史上唯一一位以钢琴创作为主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也是浪漫主义音乐语汇的创造者之一。
在他的音乐作品当中,旗帜鲜明地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几点重要的美学观念――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缚,注重自我情感的抒发、对本民族音乐的重视和其作品中潜在的标题性等。
这些美学观念都构成了肖邦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
关键词:肖邦钢琴音乐浪漫主义美学特征整个19世纪的欧洲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欧洲人民不仅在日常生活上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受到了更大影响,进步人士纷纷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观念。
自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新思想、新观念,呈现出多种思想风格特征。
在文学艺术领域,也出现了反对传统和古典、要求解放创新的呼声。
19世纪20年代,西方音乐进入到了“浪漫主义时期”。
受文学、建筑、美术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音乐艺术也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美学观念。
1830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促使了欧洲各国人民意志奋发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并形成了进步的浪漫主义思潮,出现了以维也纳的舒伯特、法国的柏辽兹、德国的韦伯、舒曼和门德尔松、波兰的肖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进步的浪漫主义作曲家。
肖邦Fryderyk Chopin,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
波兰自18世纪后半叶就一直处于民族危机中,肖邦的音乐创作思想正是伴随着波兰民族解放斗争而形成的。
他一生的创作主要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波兰时期,与西欧浪漫主义音乐不同的是,波兰的浪漫主义具有更为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和民族意识,在肖邦后半生的音乐创作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音乐作品中处处受着波兰民族音乐观念的影响。
第二时期是巴黎时期,肖邦后半生生活在法国巴黎,巴黎是19世纪西欧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浪漫主义文学、美术等艺术在这里得到了极为辉煌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对肖邦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与艺术特点浪漫主义是19世纪欧洲文学艺术的一种流派,它强调个人情感、英雄主义、爱情和自然之美。
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也是一种响应时代的文学形式,崛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影响了英国文学的整个19世纪,同时也对世界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点两个方面来探讨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一、思想体现1. 爱情主题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爱情的追求和表达。
爱情在浪漫主义文学中既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道德。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家如拜伦、雪莱等人作品中都充满了对爱情的赞美和追求。
比如,拜伦的诗歌《唐璜》中,明亮风趣的女主角斯万娜是他心目中的一个理想女性形象,她的美貌和智慧吸引了唐璜的关注和爱情。
而雪莱的《普罗米修斯受难记》中,普罗米修斯因为与人类共情而受到神的惩罚,受苦之余他仍然散发出一种充满爱意和仁慈的精神。
这些作品中体现了对于爱情的理想化和精神化,让人对人类的情感有了感性和美好的认识。
2. 自然主题浪漫主义文学的另一个思想特点是自然主题。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家倾向于在自然中寻求安慰和激发灵感。
在他们的作品中,自然主题不仅是一种客观事物的描述,更体现出一种关于自然的主观而又感性的表达。
比如,济慈的《秋天的光景》中,他描绘了自然之美,表现出了自己阅读之中的感性体验;而雪莱的《西风颂》中,他对于希腊神话中的西风之过程进行了一种自由而又美妙的表达,体现出了对于自然力量的颂扬和自由精神的追求。
3. 英雄主义主题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三个思想特点是英雄主义主题。
浪漫主义作家通常将自己的人物形象设定为英雄或者女英雄,这些人物具有强烈的感情和冲动,他们开始尝试挑战世俗的权威和规则。
比如,拜伦的《查尔德·哈罗尔德的朝圣》中,主人公查尔德决定走出家庭,出门远游去寻找生命的意义,这里的进取精神与探险精神充满了昂扬的英雄主义气息。
二、艺术呈现1. 诗歌的美学特征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是诗歌,诗歌常常被视为一种极具魅力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艺术文化学院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升本)
姓名:赵秀克学号:201014090
浪漫主义的美学特征及价值
——以西方浪漫主义文艺为例
摘要: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欧洲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时期,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急剧过度,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在文艺领域也有了新的变化,浪漫主义应运而生,新时期新艺术思潮的出现往往具备自身的艺术特征,浪漫主义以个人情感的自由抒发,主观情感的强烈表达,并且注重想象兼以夸张的表现手法,着重于描写自然等。
艺术特征之中包含了浪漫主义自身的美学特征,这种美学特征在各个学科中表现出了各自的色彩,对各个学科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重要的艺术创作价值。
关键词:浪漫主义、美学特征、价值
浪漫主义一词可以追溯到古法语词ROMAN,而这一词更古老的形式则是Romans和Roman t①,反对古典主义的精神桎梏,区别于现实主义的客观真实描绘,浪漫主义以其鲜明的美学特征成为西方美学、文艺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这种独特的美学魅力征服了十九世纪的艺术家、美学家,他们对浪漫主义情有独钟,无论是在文学还是美术、音乐方面都有独到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的显现。
一、强调个人情感主观表达,寻求个性解放。
浪漫主义认为古典主义宣扬的
理性束缚了文艺,于是把抒发情感至于首要地位,对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的挖掘②。
古典主义所推崇的典雅高贵风格成为新时期思想的羁绊,美学、文艺等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恰逢法国大革命爆发,革命不仅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影响,而且也带来了激烈的思想文化斗争,“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迅速在欧洲传播,个性解放、个人独立的强调使得艺术家们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全面的展现了个人的主观情感表达:雪莱的抒情诗,音韵铿锵、感情真挚,散发着强烈的个人主观情感,个性特征明显;
①《卢梭与浪漫主义》(美)欧文·白壁德著孙宜学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2页
②《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5月第1版第166页
雨果的小说在描绘故事、展现精彩的情节之余个人的组管情感倾向不言而喻;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动听的旋律中能够聆听到个人主观情感的宣泄;席里柯的绘画也特殊的自身情感描摹成为浪漫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
二、追求心灵自由、发挥自由想象的精神创造。
浪漫主义在强调个人主观情
感表达,寻求个性解放的基础上,极力追求“自由化”:自由的心灵、自由的想象、自由的精神创造,这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依旧是对古典主义的反抗,浪漫主义把古典主义时期人们受教条规则所压抑的思想全部释放出来,摘去原来的镣铐,让人们伴着自由精神下美学思潮尽情的舞蹈。
各种文艺活动自由的开展,所以这一时期文艺界的艺术家们,打开自己的心灵让其尽情的挥洒出自由的个性色彩,德国著名浪漫主义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弗·施莱格尔在他的著作中提出“浪漫主义的诗是无限的自由的”。
他这样写到:“惟有浪漫主义是无限的和自由的,浪漫主义承认诗人的任凭兴之所至是自己的基本规律,诗人不应当受任何规律的约束。
浪漫主义诗的样式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而且应当是浪漫主义的。
”③。
雪莱的诗剧《解放的普罗米修斯》正是自由想象下的杰作,通过神话描写反映出当时人们心中追求自由的典型;在济慈的理论中他特别强调了自由想象,他如是说“想象是真实的——想象所攫取的美必然是真实的——不论以前存在过没有……因为我们认为一切的激情与爱情一样,在他们崇高的境界里都能创造出本质的美——想象可以与亚当的梦相比——他一觉醒来发觉它是真实的。
④
三、注重夸张对比的美感表达方式,重视丑的美学价值。
古典主义时期的文
艺创作除了其主要内容推崇高贵典雅的古典文化以外,仍需遵循相应的创作规律,表现在戏剧创作中则是要遵循“三一律”的创作方法;美术创作中则主要在院派风格的控制下遵循特定的绘画规则。
相应的浪漫主义之后的现实主义则强调必须要真实的表现现实环境,并且要具有追求客观统一的典型性,反而陷于一种的机械的复制,缺少了文艺创作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想象力的发挥。
所以浪漫主义的自由想象加之夸张、对比的美感成为艺
③《西方文论》张玉能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142页
④《西方文论》张玉能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第1版第152页
术特色之一,司汤达在他的文艺理论中号召学习莎士比亚,反对古典主义的“三一律”;雨果提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⑤席里柯的代表作品《梅杜萨之筏》运用极其夸张的表现手法,将人物的运动状态以及生死的对比作了浪漫主义的修饰方法,其美学特征更是具体的展现出来。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也是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手法的典型代表。
四、浪漫主义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向往人类的自然状态,歌颂自然之美。
这一美学特征仍旧对古典主义时期的人们思想受到控制有关,在古典主义时期的人们思想意识存在于固定呆板的环境中,毫无自然之美感,并且现实社会中存在着一些丑陋的现象。
所以浪漫主义者把自然作为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他们寄思于自然,希望能够从自然中得到精神心灵的释放,实现自由。
英国浪漫主义理论家华兹华斯认为“自然的珍宝探不到底,它即可怡情又可益智“。
⑥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浪漫主义时期诸多描会自然的艺术作品:济慈的抒情诗《夜莺颂》以夜莺的歌声唱出自然世界中的快乐;
浪漫主义绘画中对自然地描绘则更加明显:瓦朗西安纳的《湖畔的暴风雨》由透视法产生的空间感,相比高山城堡显得微妙,倾泻而下的雨水十分清楚却有带着些浪漫主义的神秘;康斯太布尔的《麦田》、柯罗的《蒙特枫丹的回忆》都表现出了自然界朴素平时的美感,使得浪漫主义的美学特征在画布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浪漫主义的美学特征集中表现在以上四个方面,浪漫主义之所以延续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这种美学特征的艺术魅力是重要的原因,虽然浪漫主义后期逐渐衰落,并且为现实主义所代替,但浪漫主义所体现出的美学特征的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是重大而又深远的,浪漫主义的美学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浪漫主义是对人文主义价值的延伸,是对“人”的价值的提升。
众所周知文艺复兴时期虽然在文艺创作上提倡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艺,但其主旨精神是提倡人文主义精神,把人文主义精神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反对原来
⑤《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第167页
⑥《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5月第1版第166页
固有神权精神,而浪漫主义虽然提倡回到“中世纪”并且经历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洗礼,但浪漫主义却是对人文主义的延伸,它所提倡的追求个性自由、追求个性解放以及个人情感的主观表达,正是对于人文主义在十九世纪的新的解读,也是对人文主义人权的新的尊重,因此在西方思想发展史,文艺创作思想中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浪漫主义是对艺术表现能力的新型扩展,为艺术创作提供给了广阔的空间和新的表现手法。
古典主义的创作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其固有的创作规律,使得很多艺术作品呈现出呆板的模式,并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创作的思想发展。
浪漫主义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原有的艺术创作模式,艺术创作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而且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运用夸张、对比等新型创作技法,创作出更多新颖的艺术作品。
浪漫主义文学、绘画、音乐等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就是最好的例证。
再次,浪漫主义对自然的赞颂使得人们开始真正的关注自然,以自然为一种精神寄托,并且对文艺创作中的“自然状态”有引导作用。
浪漫主义所强调的自然是继承了卢梭所提出的“回到自然”的理论,并且在其艺术创作中有更多的歌颂自然、描绘自然的作品。
浪漫主义对自然的描绘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在美术领域中对后来的印象主义画派所强调的“走出画室”到自然中去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也开启了西方艺术对自然认真审视的新纪元。
浪漫主义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文艺流派运动,具有其鲜明的时代艺术特征,表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但浪漫主义作为文艺史的问题仅局限于一定的历史时期,正是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浪漫主义发挥出的艺术魅力,表现出的美学特征成为人类美学史、艺术史上光辉的一页。
参考书目:
【1】《西方文论》张玉能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第1版
【2】《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5月第1版
【3】《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们文学出版社 2008年5月第7次印刷
【4】《西方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张石森刘娟主编远方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5】《卢梭与浪漫主义》(美)欧文·白壁德著孙宜学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