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学术论坛)
历史文化名人20例

历史文化名人20例1. 孔子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创立了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2. 贝多芬 (1770年-1827年)- 德国作曲家和钢琴家- 为古典音乐作曲创作了众多杰作,被誉为音乐史上的巨匠3. 爱因斯坦 (1879年-1955年)-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 发表了相对论等重要学术成果,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4. 奥黛丽·赫本 (1929年-1993年)- 英国女演员和人道主义者- 因其出色的演技和慈善事业而受到广泛赞誉,成为电影史上的偶像之一5. 尼尔·阿姆斯特朗 (1930年-2012年)- 美国宇航员和航空工程师- 作为阿波罗11号任务成员,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6. 温斯顿·丘吉尔 (1874年-1965年)- 英国政治家和作家- 担任英国首相期间,领导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并发表了许多备受赞誉的演讲7. 玛丽·居里 (1867年-1934年)- 波兰裔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 发现了镭元素,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女性8. 戴安娜 (1961年-1997年)- 英国王妃和人道主义者- 在她的短暂一生中,致力于慈善工作,尤其是对抗地雷和支持艾滋病患者的工作9. (1893年-1976年)- 中国革命家和政治家-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担任国家主席,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10. 达芬奇 (1452年-1519年)-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雕塑家和科学家- 创作了《蒙娜丽莎》等众多艺术作品,对艺术和科学领域都有重要影响11. 孟德斯鸠 (1689年-1755年)- 法国哲学家、作家和历史学家- 以其《论法的精神》等著作,对法国启蒙运动和政治哲学有重要影响12. 瓦伦丁·莫内 (1840年-1926年)- 法国印象派画家- 以其对光的细腻描绘而闻名,创作了许多充满色彩和情感的美丽画作13. 尤瑟夫·斯大林 (1878年-1953年)- 苏联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领导苏联赢得了二战,并对苏联的政治和军事事务产生了深远影响14. 托尔斯泰 (1828年-1910年)- 俄罗斯作家和哲学家- 以其作品《战争与和平》等,深刻揭示了人性和社会问题,被誉为文学巨匠之一15. 爱默生 (1803年-1882年)- 美国作家、思想家和演说家- 以其代表作《自然》和倡导个人主义的思想而被人称颂16. 杨振宁 (1922年-)- 中国物理学家-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并对粒子物理学和量子场论做出了重要贡献17. 罗斯福 (1882年-1945年)- 美国政治家- 担任美国总统四届,推动了新政和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18. 莫扎特 (1756年-1791年)- 奥地利作曲家- 创作了众多古典音乐佳作,被誉为音乐天才19. 宋美龄 (1897年-2003年)- 中国政治家和外交家- 作为中国著名政治家蒋介石的妻子,对抗日战争和中国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20. 凯瑟琳大帝 (1729年-1796年)- 俄罗斯女皇- 统治俄罗斯长达34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并扩大了俄罗斯的领土以上是历史文化名人中的20个例子,他们在各自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让他们成为令人敬佩的人物。
简介

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
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
刚开始,在放牛期间,王冕用攒下来的钱买了些颜料,学着画荷花。
他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便学着画荷花。
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后边大有长进,那和花的形态形状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后来,人们都争先恐后的来买他的画。
他便用的来的钱买些东西孝敬母亲。
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如《伤亭户》《江南妇》《对景吟》《吴姬曲》《墨梅》《剑歌行次韵》等。
有《竹斋诗集》3卷,续集2卷。
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亦善画竹。
求者踵至。
画梅学杨无咎,花密枝繁,行草健劲,生意盎然,尤善于用胭脂作梅骨体,别具风格。
对明代画梅高手如刘世儒、陈宪章、王牧之、盛行之等影响甚大。
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
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
《明史》有传。
王冕考古王冕隐居在山明水秀的诸暨枫桥镇北九里山的水南村。
村上共有三户人家,一年到头辛苦过活。
一条溪水像带似的流过,挺秀的山峦耸立在屋后,山上竹木茂盛,一片葱茏。
山光水色相映,景色秀丽,环境清幽,正如他诗篇中所说:“青山隐隐带江流,江上轩窗面面幽。
”他在此地“种豆三亩,粟倍之,梅千树,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芝园后集》卷十)。
王冕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么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山村中度过的。
朴实的生活与清幽的山水孕育了他的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性格,赋予他的诗画创作以浓厚的生活气息。
王冕隐居地--九里山梅花屋,白云庵王冕的祖代,原住在关西的王景(函谷关以西)。
他的十世祖宗是王德元,在宋朝做清远军节度使的官。
王德元有两个儿子,一是王琪,曾任阆州观察使;一是王琳,做过统制官。
从王琳开始迁居诸暨,传到王冕已经八代了。
王冕的远祖,无疑是官僚家庭,但传到王冕的父亲已成为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
具有有影响力的20位历史名人录

【导语】所谓影响⼒,不是考虑谁的声名显赫、意义重⼤、贡献杰出、流传⼴泛或影响⼀时,⽽是考虑历史中哪个⼈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发展⽅向、民⽣经济和⽣活⽅式,是否改变了历史中⼤多数的⼈的⼈⽣观、价值观、思想观、精神状态、认识深度、感情倾向和⾏为⽅式等等,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影响⼒!以下就是⽆忧考为⼤家整理的相关内容,请各位学⽣及家长认真阅读。
1、孔⼦(前551-前479),儒家学派创始⼈,世界最着名的⽂化名⼈之⼀,中国的“千古圣⼈”。
孔⼦是中国历史最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国⽂化的标志式⼈物,是中国⼈两千年来⾏为规范的制定者。
他的思想和学说是古代社会长期的意识形态和官⽅哲学。
在古代,⼩孩进学堂第⼀个拜的就是孔⼦。
2、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历⼀位叱咤风云的秦朝开国皇帝,实质也是中国的开国皇帝。
“百代都⾏秦政法”,他创⽴皇帝制度,并完成了中国⼀系列的统⼀,“废分封,设郡县,修驿道”,使中国进⼊了中央集权帝制的时代,这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了深远⽽重⼤的影响,被誉为“千古⼀帝”。
3、⽼⼦(约前571-前471),中国历史最伟⼤的哲学家,世界着名的⽂化名⼈,其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中国历代统治阶级奉⾏“内⽤黄⽼,外⽰儒术”政治理念。
道教在其学说的影响下产⽣。
⽼⼦所着的《道德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着。
4、蔡伦(61?-121)。
如果纸是他⼀个⼈发明的,他的影响⼒将在⼈类历史中排名第⼀!“纸”⼤⼤的促进了世界科学⽂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类历史的进程。
鉴于纸在⽂化传承和⽇常⽣活中的巨⼤作⽤,蔡伦作为纸的主要发明者之⼀,将彪炳史册!可以说,蔡伦是有史以来发明家! 5、汉武帝(前156年-前87),他是使中国汉民族和汉⼈王朝确⽴及壮⼤的划时代巨⼈!他构建⽂明体系,为中国独尊儒术两千年奠下基础,影响⼒可谓⾄深之极。
汉武帝实质是汉⼈的第⼀⼤民族英雄,他开创了中国封建王朝第⼀个发展⾼峰。
历史文化名人

汉代作家
6、司马迁 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西汉人。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成语有:鸿鹄之志。名句有: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7、诸葛亮: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选自《诸葛亮集》。成语有:妄自菲薄、作 犯科、计日而待,三顾茅庐。
16、刘禹锡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名句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7、白居易 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卖炭翁》(七古)是《新乐府》中的一首,选自《白氏庆长集》。《钱塘湖春行》(七律)也选自《白氏长庆集》。
14、岑参 唐代边塞诗人。代表作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古),选自《岑参集》。名句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5、韩愈 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字退之,《马说》选自《昌黎先生集》。名句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2、周敦颐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字茂叔。《爱莲说》选自他的《周元公集》。成语有:出淤泥而不染。
23、苏轼 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洵、弟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惠崇<春江晚景>》(七绝)选自《苏轼诗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选自《东坡乐府》。名句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范仲淹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谥号文正。《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成语有:气象万千,心旷神怡。名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11、欧阳修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成语有:醉翁之意不在酒,觥筹交错,水落石出。
古代中国的文化名人与学术思想

古代中国的文化名人与学术思想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他们以其卓越的学术思想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而闻名于世。
他们的思想观点和成就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也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的几位文化名人及其学术思想。
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子提倡了仁爱、忠诚和孝道等价值观,他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对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他的学说形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并成为后来中国社会的主导思想。
2. 战国诸子(公元前770年-秦朝)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们被合称为“战国诸子”。
这些思想家包括墨子、老子、荀子、韩非子等。
他们的学说包罗万象,触及人类生存和社会组织等方方面面。
墨子提倡爱人主义和公义,他反对战争和贵族特权,并提出了“兼爱非攻”的理念。
老子则强调了道家的思想,强调自然和谐以及无为而治的原则。
荀子致力于探索人性和人性善恶的问题,他强调礼教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韩非子主张法治,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规范才能实现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3. 郭店楚简(战国时期)郭店楚简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竹简文献,被认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这些简牍记载了战国时期的哲学、音乐、历法、医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学术思想和文化传承的珍贵资料。
4. 王羲之(公元303年-公元361年)王羲之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书法作品影响了后世。
他的书法风格流畅自然,注重意境表达。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不仅为后来的书法家提供了范本,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 朱熹(1130年-1200年)朱熹是南宋时期最重要的儒家学者之一,被誉为“二程之后”的四大儒家代表之一。
他致力于对儒家经典的诠释和解读,并形成了后来的朱子学派。
朱熹注重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觉悟,他提出“格物致知”的原则,强调通过实践来增长知识和启迪智慧。
历史名人传记

历史名人传记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伟大的人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一生充满着传奇和荣耀,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位历史名人的传记,以展示他们的伟大成就和杰出才华。
一、爱因斯坦传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他于1879年出生在德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就显示出非凡的智慧。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是他提出的相对论理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时空和物质运动的认识。
他的贡献不仅限于学术界,在文化和社会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二、居里夫人传记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一位法国科学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
她于1867年出生在波兰,在年轻时就展现出异常的才华和勤奋。
居里夫人致力于研究放射性元素,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发现了镭元素,并探索了放射性现象的新领域。
居里夫人的科学突破不仅为现代物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一代女性树立了榜样。
三、李白传记李白(701年-762年)是唐代杰出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以豪放的情感和华丽的笔触著称,作品中融合了浪漫主义和哲学的元素。
李白的诗歌代表了盛唐时期的文化繁荣和人民的生活态度。
他的名篇《静夜思》和《庐山谣》等至今广为流传,深深影响着后人。
四、曼德拉传记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是南非的民权活动家和政治家,也是南非历史上最受尊敬的领导人之一。
曼德拉于1918年出生在一个部落领袖的家庭,他在长期的反种族隔离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因为他持久而勇敢的斗争,于1994年成为南非的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的政治智慧和奉献精神使得南非实现了种族和解和民主转型。
通过这几位伟大历史人物的传记,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一生和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他们的个人故事和努力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功,更是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十大历史名人及简介

以下是十位历史名人及其简介: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孔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奉为儒家学派的圣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孔子的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主张以仁爱、孝道、中庸、礼仪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观念,强调人的德行、品德和修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政治的根本在于道德的约束和修养,通过培养个人的德行来达到社会和谐稳定。
他还提出了“君子”、“小人”、“君子之道”等重要概念,并强调君子应该追求道德的完善和修养。
孔子的教育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人的品德修养和智慧,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
他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孔子的教育和思想被后世广泛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思想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为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2.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3年)是古希腊的一位重要君主、军事家和征服者,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之一。
他是马其顿国王菲力普二世和奥林匹亚斯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王位。
亚历山大在年轻时就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领导力。
他带领马其顿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征战,征服了希腊城邦、亚洲小亚细亚、埃及、波斯帝国和印度等地,建立起了庞大的帝国。
亚历山大对军事战略和策略的创新,以及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融合,使得他的征服行动极具独特性。
亚历山大大帝不仅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还对文化和学术的发展贡献良多。
他在征服之际,带领学者和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文化和历史资料。
他还创办了许多城市,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然而,亚历山大在征服和统治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他的统治方式有时候被认为过于集权,而且他也面临着政治和军事的反叛。
古代历史名人

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
他的一些诗歌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其学习民歌写成的《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活泼,健康开朗的显著特色,情调上独具一格。
语言简朴生动,情致缠绵,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中《竹枝》(六)中“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句为著名的双关语,足见诗人之匠心独具。
其诗结有《刘宾客集》。
汉光武帝-人物简介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57)字文叔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文叔,蔡阳人,生于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
汉高祖刘邦九世孙。
父刘钦,母樊氏。
刘秀排行第三,所以字叫文叔。
刘秀28岁起兵加入绿林起义军,30岁称皇帝,在位33年,卒于建武中元二年(57年),终年63岁,葬于原陵(今河南省孟津县西长道社)。
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个帝王。
3)吴承恩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
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
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他的代表作《西游记》闻名于世。
4) 孙膑孙膑,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孙武的后代,大致与商鞅、孟轲同时,为战国时兵法家。
他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当庞涓作魏惠王将军时,忌其才能,把他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即去膝盖骨),故称孙膑。
后经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协助齐将田忌,设计大败魏军于桂陵、马陵。
他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理论,把“道”看作战争客观规律,提出了以寡胜众、以弱胜强的战法,主张以进攻为主的战略,根据不同地形,创造有利的进攻形势,重视对城邑的进攻和对阵法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宝桢长期在外为官,却心系故里。同治十三 (1874)年春,丁宝桢奉旨省墓回邑,见故乡久经战 乱,田园荒芜,民情维艰,便亲与贵州巡抚商议,借 调威宁知州钱埙来平远担任知州,并向朝廷借银 25000两支持治理平远,恢复和发展生产。之后,还 将自己的廉金1200两捐献修建圣庙学宫。丁宝桢的慧 眼认准了钱埙,而钱埙也没有辜负宝桢对他的期望, 在平远任内做出了很好的政绩。丁宝桢为家乡贵州做 的好事很多,至今百姓看到当年兴修的宝桢盐道,都 无不异口同声地说:“丁宝桢不愧是贵州织金人”。 丁宝桢在数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在政治、经济、 军事、农田水利乃至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均有独到 的见解和卓著的建树,不愧为清朝晚期的著名政治家。
丁宝桢与四川机器局
丁宝帧是清末封疆大吏中一位具有改革思想、 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的重要人物。他督川十年间, 多有建树,备受人们称赞。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清政府创办洋务形成浪潮。 四川机器局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办的,其经营活动 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尖锐激烈 的中外民族矛盾和错综复杂的国内阶级斗争中经 历了曲折兴衰的历程,先为腐朽的清政府,后为反动 的封建军阎生产了为数可观的武器、弹药。但是, 这一“自强”业绩,也未能挽救封建统治者必然灭 亡的命运。
丁宝桢在四川的十年
光绪二年(1876年)八月,丁宝桢由山东巡抚 擢升为四川总督,当年十二月进京入觐,于光绪三年 (1877年)初到四川接总督任。光绪十二年(18 86年)四月,丁宝桢积劳成疾,卒于总督任所,担任 四川总督刚好十年。光绪皇帝称赞他“莅川有年,办事 认真,成效显著。” 丁宝桢赴四川总督任之际,清王朝 在四川的封建统治已危机重重,主要表现为:吏治腐败、 军务废弛、水利失修、盐政紊乱、财库空虚、经济凋蔽、 民不聊生。丁宝桢早于入川赴任以前,即先期对四川的 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他在光绪三年(1877 年)三月上报朝廷关于“沥陈川省败坏情形”的奏本中 称: 川省地方情形,臣自蒙恩简任以来,凡遇蜀中人士 及他省官绅之自蜀中来者,旁咨博询,均谓川省吏贪民 玩,势成岌岌;
到东南为同治帝再婚大典采办龙衣,也为慈禧索取 几件衣物和珠宝,得到慈禧的默许。出京之后,乘 太平船,由运河南下,声势煊赫,俨然皇家气派, 招摇过境,还沿途大肆勒索地方官员财物。 丁宝桢得知,认为铲除安德海的机会来了,立 即布置东安府程绳武捕拿,绳武在船后尾随三天, 不敢动作。同时宝桢奏报清廷,以清朝祖制有“宦 臣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定 了安德海的死罪。这时安进入泰安府境,登陆往泰 山进香,泰安知府、知县虽然得令捕捉但也未敢有 所动作。丁宝桢当即改派总兵王正起速发兵追捕。 此时安德海大声恫叱:“你们要造反吗?我是奉圣 母皇太后懿旨出京办差,并代圣母皇太后上山进香 的。
初以为言之过甚,自入川后,即沿途悉心体察,始知 该省现在情形,真有江河日下之势,人言非虚语也!
丁宝桢常怀忧国忧民之心说:“民富国殷始为盛世。” 作为封疆大吏,他深知整治盐务对国计民生之重要, 向朝廷请准废除旧有盐制,实行“官运商销”,于泸 州设官运总局统筹运销;在盐井设厂局分运各岸,岸 设岸局分销私商,将引课、税厘销纳于成本之中。为 解决贵州用盐,在川设立(叙)永岸、綦(江)岸、 清(陵)岸,在黔设立仁(怀)岸。自此川盐畅通贵 州,百姓感戴其惠,而贪官、奸商则受到严厉的制约, 无暴利可图。整治盐务一年之后,四川财政收入增加 了百余万两白银。
你们有几个脑袋?”当王正起把安德海脚镣手铐起来押到济 南时,安德海更是气焰嚣张、暴跳如雷地叫嚣,“你们都活 得不耐烦了,都是找死!”在旁的官员慑于慈禧的淫威,有 些胆怯。 丁宝桢考虑奏请还没有传下来,但不立即杀掉又恐生变,决 定还是先斩为妥。 这时大堂内的省中布政史、按察使、各道台、各知府都 言,既已奏报,还是候旨再说,万不可先杀。泰安知县何毓 福惟恐杀安惹出大祸,长跪在地哀求不起。丁宝桢再三计虑, 下令斩首,暴尸三日,朝旨到时,已过五天了。慈禧接到丁 宝桢奏疏时,惶恐震吓,托辞养病未参与。东太后慈安宣召 各亲王、各军机大臣和内务大臣御前会商。大臣们都跪奏, 安德海出,未经内务府批准,有祖制在,丁宝桢又据实以奏, 按祖制允其就地正法。
智斩太监安德海
晚清宦官弄权,言者莫不咋舌摇首。坑害臣民,首推慈禧 的宠信安德海。安以六品蓝翎干预朝政,贪脏枉法,为所欲为。 咸丰十一年(1861),31岁的文宗咸丰皇帝崩逝于热河承德行 宫时,西太后慈禧、东太后慈安趁机作乱,特别是西太后慈禧 趁咸丰帝灵柩返京途中,密派安德海回京。密谋发起“辛酉政 变”,一时宫廷混乱,反对慈禧的亲王和大臣基本上被除掉。 两太后垂帘听政后,改元同治,这时同治皇帝才6岁,一切政务 都由慈禧把持。安德海参预了这次政变,自恃有功,开始张扬, 成为慈禧为数不多的宠臣之一,并以小安子昵称他。尔后以慈 禧亲信自居,在宫中盛气凌人,逐步走向太监干预朝政的道路。 同治皇帝和一些大臣们忌恨这个爱跟慈禧打小报告进谗言的太 监安德海,同治还在宫中常常用剑砍断一个泥人的头,说“这 是杀安小子”。丁宝桢进京晋见,同治帝就和他密谋找机会杀 掉这个祸害安德海。同治八年(1869),安德海妄想到各省周 览景色并显示权势,就向慈禧请求秘密出京。
为传奇故事流传。
丁宝桢十分讲求富国强兵之道,热心“洋务”。 光绪元年(1875年),他在山东创设泺口饥械制 造局,一年后枪炮制成,为该省洋务之创始。为防 御日本对中国海疆之挑畔,丁宝桢奏请清廷同意, 在烟台、威海卫、登州等处建筑炮台,以固海防。 总督四川时,仍坚持提倡发展洋务,光绪三年创办 四川机械局于下莲池街,清廷昏庸,听信奸言弹劾, 勒令停办。丁宝桢据理力急,几经周折,于是年十 月重开制造局,扩大生产规模,制造出前后膛枪、 药弹、铅弹、火药炮及小型机器,为四川现代工业 之首起。中法战争爆发,丁宝桢以自制军械装备的 五营军旅交鲍超统带,参与抵御外侮。抗法将领曾 致书宝桢,望他“能赐接济”,自己指挥生产的弹 药,最后这些武器在保卫边防中见到了实效。
丁宝帧生平事迹
• 1860年(咸丰十年)任湖南岳州知府。次年,调任长沙知府。 • 1863年 (同治二年)授山东按察使,后任布政使。 • 1867年(同治六年)任山东巡抚,参与镇压捻 军起义。 • 1869年(同治八年),慈禧太后宠信太监安德海南下采办路 过山东时,以太监出都门违清朝祖制,将其就地正法,轰 动朝野,有名于时。 • 1871年(同治十年)指挥修 筑黄河大堤。 • 1875年(光绪元年),在济南创设山东机器局,参与洋务运 动。次年调任四川总督,整顿吏治,改革都江堰水利设施, 创办四川机器局。 • 1885年(光绪十一年), 英国侵占缅甸、侵犯云南和西藏 时,他加紧筹划西南防务,不久病死。著有《丁文诚公奏 稿》。
为政勤奋,亦有作为
丁宝桢为官几十年间,除了军事活动外, 做了很多有益于民生国事的大事。为政十 分勤奋,讲究策略,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 景下,创下许多不磨灭的历史功绩,成为 晚清时代一位颇具创造性的代表人物。
黄河自咸丰五年(1855)在河南铜瓦厢决口, 改道北流,夺了大清河(古济水)河道,经山东入 海,但黄水经常泛滥。同治十年(1871年)黄河又 在郓城侯家林决口,淹了鲁西南和苏北各县,至冬 尚未堵塞。当时清廷财政支绌,工款难以拨下,河 道总督乔松年以部款未到,难为无米之炊为辞,主 张次年再为动工。时任山东巡扶的宝桢,则以为黄 水泛滥,灾难流离,再误了春耕,更加重灾情,应 早抢堵。 乔松年甩手不问,丁宝桢即筹拨省款,独 自挑起这个责任。他亲自带病督工,风雪中冰水汹 涌,险象丛生,植立岸畔不退,吏民感奋,齐力抢 堵。当决口愈来愈急,浊浪滚滚,投下的柳筐石料, 顿被任四川总督时在成都一手 操办起来的一个中小型军工企业。地处西南边陲的四川,历来是 人民秘密结社实力很强的地区。当时虽没有大规模的人民起义, 但反洋教斗争和哥老会、天地会等会党活动以及少数民族的小 股起义却从未间断过。在这样的情况下,主张“行军火器为利” 的)四川总督丁宝帧认为,要维持清政府在四川的封建统治,必须 要有一支配备精良的强有力的军队来作为他治蜀的后盾。 另外,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当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 资本主义自由发展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 的边疆危机。地处西南地区中心的四川,虽然没有遭到外国帝国 主义的直接侵犯,但它紧邻着受到英、法威胁的西藏和云南,并兼 管着西藏的防务,是这两个地区联系内地的纽带。因而当时四川 的国防地位也非常重要。抵御外侮,反抗侵略是洋务派中抵抗派 人物丁宝帧的一贯主张。所以丁宝帧一上任,就向朝廷奏请在四 川建立新式的兵工厂,以便于自行生产军队所需的近代化武器装 备。 除上述两个方面的目的之外,丁宝帧设立机器局还有经济上的 考虑。
历史名人
主讲 ----陈艳
2010级历史系(1)班
内容
•丁宝帧简介
•丁宝帧生平事迹 •丁宝桢与四川机器局 •丁宝桢在四川的十年 •智斩太监安德海 •为政勤奋,亦有作为
丁宝帧简介
• 丁宝帧,生于1820年,卒于1886年。字稚 璜,贵州平远(今织金)人。清朝大臣。咸丰 进士。早年在原籍募练乡兵镇压 汉民和苗 民起义。
当时清朝治河为朝廷的一件大事,正在这万分紧张时, 忽有一艘运料的大船被冲到决口处卡住,丁宝桢即挥 令木石柳筐俱下,将船压住,合龙成功。万众欢呼, 大工告成。这次全工程仅用了白银32万两,为清朝河 工用费最少的一次。
黄河经常决口,每次工费,最多时至千余万两, 少时亦须几百万两。这次合龙给以后的河工留下了经 验,每当合龙最紧张时,即用大船一、二艘,满载工 料,堵塞决口,很收成效。这次治理事件,至今还作
丁宝桢深究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道 理,十分重视农田水利。任总督于四川后,对 都江堰及其分水鱼嘴、人字堤的年久失修、灌 溉渠严重淤塞深感不安,于光绪二年(1876) 二月亲率官民整修都江堰,将卵石竹笼结构改 为条石砌筑,疏通河渠。丁宝桢“躬冒霜雪, 沿河督率”,计修渠70余里,砌堤1.2万余丈, 分水鱼嘴3处,使川西平原再度成为水旱无忧 之地。百姓为纪念这位治水大员的功绩,曾在 都江堰堤上建有丁公祠。现今修复的二郎庙亦 塑有丁公文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