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食用菌状况

合集下载

山东日照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保护利用情况分析

山东日照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保护利用情况分析

通信作者:王恒山东日照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保护利用情况分析王 慧1 王 恒1 张明欣2 王延稳2 孔晓君1 庄美琪1(1山东省日照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日照276800;2山东省日照市农业科学院,日照276800)摘要: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日照市通过加强宣传培训、深入调研、有奖征集等创新方法,基本摸清日照市各类种质资源家底,征集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166份,其中,115份被国家种质资源库(圃)接收,包括果树资源44份,粮食作物资源45份,经济作物资源13份,瓜菜资源13份。

征集并保护珍稀濒危种质资源2份,利用普查到的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2个。

对日照市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具体做法、工作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以期为日照市种质资源普查与保护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种质资源;农作物;普查收集;保护利用;日照Analysis on General Survey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 Rizh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WANG Hui 1,WANG Heng 1,ZHANG Mingxin 2,WANG Yanwen 2,KONG Xiaojun 1,ZHUANG Meiqi 1(1Rizhao Agriculture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Rizhao 276800,Shandong ;2Rizhao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Rizhao 276800,Shandong )种质资源是一切育种的核心,是现代种业发展的基础[1]。

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与收集,有针对性地保护发掘、利用携带重要基因的优异资源,是解决未来食物、能源短缺,环境危机等问题的突破口[2],对促进当前种业科技创新、提升现代种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日照市蓝莓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日照市蓝莓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2023年第40卷第07期日照市蓝莓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日照市位于鲁东南的黄海之滨,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因此有着“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之称,是山东省种植蓝莓最为适宜的地区。

自2005年引进种植蓝莓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蓝莓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日照市蓝莓产业发展现状日照市自2005年3月开始在东港区陈疃镇种植蓝莓,2010年以来,蓝莓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先后注册了“日照蓝莓”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并被授予“中国蓝莓之乡”,“日照蓝莓”成为市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截至2022年底,全市蓝莓种植面积达到1967hm2,总产1.47万t,产值达4.06亿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加大招引力度,推进规模经营。

蓝莓产业发展主要以企业带动为主。

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资金、项目、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先后引进多家龙头企业,投资建设蓝莓良种研发中心、示范推广基地、蓝莓组培繁育实验室等,组织筛选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示范带动蓝莓发展。

全市现有规模较大的蓝莓生产企业(基地)18家。

强化政策引导,支持产业发展。

日照市各级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蓝莓产业的发展。

主要种植区域———东港区2010年就制定了支持蓝莓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拿出专项扶持资金,对连片种植并达百亩以上的大户,连续补贴3年。

对获得国家、省知名品牌的生产主体,一次性给予5万~10万元的奖励。

对获批省级以上标准生产基地、取得“三品一标”认证以及被评定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均给予物质奖励,有力地推动了蓝莓产业的发展。

注重品牌打造,加强品牌建设。

通过培育知名品牌、生产主体“抱团”推介、探索品牌多元化3种方式不断强化品牌支撑,提升日照蓝莓品牌知名度。

日照蓝莓2013年被命名为全国特色农业(蓝莓)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015年被命名为“一类国家级蓝莓标准化栽培示范区”。

食用菌产业调研报告

食用菌产业调研报告

食用菌产业调研报告食用菌是一种可食用的大型真菌,蛋白质含量在13~46%,比普通果蔬高3~10倍,氨基酸多达18种,因其营养价值高,生产周期短,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在调整优化结构、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明确食用菌产业在我市的发展定位和方向,采取发放调查表、实地查看、现场交流、座谈研讨等形式,对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一)总体形势1.总体形势。

我国食用菌产业已成为继粮食、蔬菜、果树、油料之后的第五大种植产业。

2021年总产量4061.6万吨、总产值3466亿元,加工企业4.06万家,主栽品种80余种,商品化生产50多种,规模化栽培30多种,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双孢菇、毛木耳产量居前6位,占总产量的80%,形成了大宗品种稳步发展、珍稀菇类较快发展、药用菌类异军突起的百菌争艳局面。

食用菌年产量达到200万吨的有河南、福建、山东、黑龙江、河北、吉林、江苏、四川8个省,产能占的68%;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县有500多个,亿元以上的县有100多个,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人。

形成了河南省西峡县、福建省古田县、黑龙江省东宁县等一批知名产地。

庆元香菇、古田银耳、通江银耳、五营黑木耳、泌阳花菇、姚庄蘑菇等获得地理标志认证,东宁黑木耳和房县黑木耳获得欧盟地理标志认证。

2019年发布的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中,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有15个村镇;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中以食用菌为特色的有7个。

我国食用菌生产正在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品牌化转变。

适宜于工厂化生产的金针菇、杏鲍菇、白玉菇等品种摆脱自然环境约束,向大城市周边聚集,产品无需预冷保鲜,可直接供应市场,物流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蘑菇的新鲜度、品质品相更好。

2.我市食用菌产业优势。

一是环境优势。

我市气温凉爽、气候适应,昼夜温差大,生产出的食用菌与南方产地相比具有肉厚、干物质高、品质优、营养价值高的优势,市场认可度高,吸引东南部客商来宁发展食用菌产业。

日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日照市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日照市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日照市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日照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4.14•【字号】日政发〔2017〕7号•【施行日期】2017.04.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壤环境保护正文日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日照市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日政发〔2017〕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国家、省属驻日照各单位:现将《日照市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日照市人民政府2017年4月14日日照市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和省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6〕37号)精神,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则(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着眼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管、保、防、治”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优先,统筹兼顾、同步共赢,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原则,全面构建科学、务实、有效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努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落实生态立市战略,建设美丽日照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保障。

(二)工作目标与主要指标1.工作目标。

到2020年,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2030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2024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总结汇报

2024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总结汇报

2024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总结汇报
2024年,食用菌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以下是对2024年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总结汇报:
一、产业规模扩大:
2024年,食用菌产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今年我国食用菌的年产量达到了 X 万吨,相比去年增长了 X%。

这主要得益于行业不断增加的投资和技术的进步。

二、品种丰富多样:
2024年,新品种的食用菌不断涌现。

在今年推出的新品种中,有X种是经过生物技术改良而成的,具有更好的产量和品质。

这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种类的选择,提升了食用菌消费市场的活力。

三、产品质量提升:
2024年,食用菌产品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各个生产企业在加强质量管控、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上下功夫,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加大对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

这不仅提高了食用菌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同时也保障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四、绿色生产模式:
2024年,食用菌产业进一步推广了绿色生产模式。

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有机种植、无公害种植、无土栽培等环保生产方式,减少了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五、国际市场开拓:
2024年,我国食用菌产业加大了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

通过参加国际食品展览会、举办海外推广活动等方式,我国食用菌产品逐渐
打开了更多的出口渠道,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同时,也继续拓展进口市场,引进更多国外优质食用菌品种。

综上所述,2024年食用菌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果。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食用菌生产调研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食用菌生产调研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食用菌生产调研报告我市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地优势资源,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创新机制,分步实施,坚持走“园区带农户”的发展路子,稳步扩大生产规模,集成创新技术体系,全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开发,使食用菌产业成为惠及更多农民的特色支柱产业,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一、基本情况(一)、栽培面积及种类我市各种食用菌栽培面积合计168.4万m2,总产量1724.5万公斤,总产值8377.9万元。

栽培的种类有双孢菇、平菇、香菇、鸡腿菇、小平菇、金针菇、木耳、茶树菇,白灵菇和杏鲍菇等十余种,并积极引进了翅鲍菇、满天星、榆黄蘑、猴头菇、姬松茸等珍稀食用菌菌种,其中主栽品种是平菇和双孢菇,约占栽培面积的71%。

(二)、分布区域及特点我市食用菌栽培分布十分广泛,全市均有栽培。

面积在10~50万m2之间的有7个县区,产值在100~500万元之间的有5个县区、500~1200万元之间有4个县区,4000万元的有1个县区。

生产方式以传统分散为主向集约化、园区化方向转变,经营方式以注重生产环节向产加销一体化方向转变。

(三)、栽培模式在栽培模式上,除传统的地栽式双孢菇种植、菇菜轮作、菜菇立体套种等栽培模式进行生产外,通过探索、改进,试验和示范黄粉虫与食用菌阴阳棚复合种植模式,延伸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发展链条,提高土地和温棚设施利用。

(四)、销售情况产品以当地销售为主,生产集中且规模较大的除本地销售外,外销于兰州、西安、西宁,乌海、临河、陕北、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二、我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做法和经验(一)、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强化技术培训我市食用菌栽培最早进行过食用菌栽培研究,但栽培数量很少,维持时间也不长。

之后从浙江省引进栽培技术和技术人员,种植双孢菇,从此,开始了我市有组织、并形成持续栽培食用菌的局面。

建立对口扶贫协作关系,在对口县区推广食用菌生产,技术上由科技特派队承担。

通过邀请食用菌专家讲课和实地考察大型工厂化食用菌设施栽培基地,拓宽了我市学员的视野,通过专题讲座和现场实训相结合,着力提升食用菌技术人员栽培技术,增强了他们搞好食用菌产业的信心。

2023年河南食用菌产量分布分析

2023年河南食用菌产量分布分析
简介
本份报告旨在分析2023年河南省各地食用菌产量的分布情况。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我们搜集了有关食用菌种植、市场需求和气象
条件等方面的数据,并使用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分析结果。

数据来源
我们搜集了河南省各地区食用菌的年产量数据,以及当地的气
象数据。

此外,我们也考虑了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等因素,以保证
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
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和安阳市是河南省主要的食用菌产区。

其中,郑州市的产量最高,预计将在2023年达到150万吨左右。

2. 南阳市、商丘市和信阳市的食用菌种植业也在逐年发展,2023年的产量预计将分别达到100万吨、75万吨和64万吨左右。

3. 除了南阳市和新乡市外,其他地区在2023年的食用菌产量
都将有小幅上升。

4. 气象条件是影响食用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温、干旱和
多雨等气象条件都会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种植时需要注意
气象变化。

5. 市场需求是影响各地食用菌产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各地应
该根据当地市场的需求情况来合理调整种植规模和品种。

结语
本报告只是对河南省食用菌产量的一个简单分析,实际情况可
能会有所不同。

我们希望该报告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参考价值,促进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

食用菌产业发展报告

食用菌产业发展报告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我市食用菌产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长期发展,目前全市栽培面积4937.6亩,总产量2万吨,总产值1.98亿元,分别增长323.2亩、0.5万吨和0.23亿元,为丰富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栽培品种上,以平菇、香菇、双孢蘑菇等品种为主,其中平菇、香菇栽培面积最大,占56.4%,其他品种还有杏鲍菇、羊肚菌、榆黄菇、秀珍菇等二十余个品种。

在生产方式上,以日光温室栽培为主,大中拱棚、工厂化生产和仿野生栽培为辅。

栽培模式以站立式、床架式、袋装墙式覆土栽培为主,菌菜间作、林菇间作为辅。

栽培方法主要有生料、发酵料和熟料袋栽三种。

在流通销售上,市生产鲜菇1.58万吨、干菇0.32万吨,区内销售1.17万吨,占58.5%;区外销售0.83万吨,占41.5%,主要销往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及周边市场。

二、发展形势分析(一)全国产业发展形势。

全国食用菌总产量4065万吨,产值3200亿元,工厂化生产企业417家。

主要栽培种类70-80种,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双孢蘑菇、毛木耳产量居前六位,占总产量的80%,白灵菇、羊肚菌等小众品种成为市场新宠。

区域发展不平衡,中东部地区起步早、发展快、产能高,西部地区发展缓慢,产量偏低。

河南、福建、山东、黑龙江、河北、吉林、江苏、四川等8个省产量均超过200万吨,产能占全国的68%,形成了河南省西峡县、福建省古田县、黑龙江省东宁县等一批知名产地。

目前,食用菌生产正在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转变。

适宜于工厂化生产的金针菇、杏鲍菇、白玉菇等品种基本摆脱自然环境约束,向大城市周边聚集,产品无需预冷保鲜,可直接供应市场,物流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蘑菇的新鲜度、品质品相更好。

(二)我市产业发展形势。

优势方面,我市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环境污染少,食用菌产品品质好,具有夏季生产优势,适宜于发展以人工栽培为主的品种;葡萄、苹果枝条、作物秸秆等为食用菌栽培提供了相对丰富的原料;对口协作为我市丰富菌种资源、提升栽培技术、加快人才培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食用菌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食用菌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目录一、内容概览 (2)(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2)(二)调研范围与方法 (3)二、食用菌市场概述 (4)(一)食用菌定义与分类 (5)(二)食用菌产业链结构 (7)(三)食用菌市场特点 (8)三、食用菌市场现状分析 (9)(一)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10)(二)市场竞争格局 (12)(三)消费者需求分析 (13)(四)政策环境分析 (14)四、食用菌市场细分 (16)(一)按品种划分的市场规模 (17)(二)按销售渠道划分的市场规模 (18)(三)按消费群体划分的市场规模 (19)五、食用菌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20)(一)产量预测 (22)(二)需求预测 (23)(三)价格走势预测 (24)(四)进出口预测 (25)六、食用菌市场机遇与挑战 (27)(一)市场机遇 (28)(二)市场挑战 (30)七、结论与建议 (31)(一)主要结论 (32)(二)市场建议 (33)(三)企业策略建议 (35)一、内容概览本报告对食用菌市场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研,涵盖了市场规模、增长趋势、主要品种分析、竞争格局以及消费者行为等多个方面。

报告首先概述了食用菌市场的整体状况,包括产量、销售额等关键指标,并分析了近年来市场的发展趋势。

对食用菌的主要品种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香菇、蘑菇、杏鲍菇等,分析了它们的产量、产值及市场占有率。

报告还重点研究了食用菌市场的竞争格局,包括主要生产商、销售渠道以及价格策略等。

在消费者行为方面,报告从购买动机、购买决策过程、品牌忠诚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消费者对食用菌的偏好和需求。

报告还关注了政策环境、技术进步、国际贸易等因素对食用菌市场的影响,为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通过本报告的研究,读者可以全面了解食用菌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一)调研背景与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增强。

食用菌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食材,在市场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李慎国、日照市东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乡政府二审行政判决书

李慎国、日照市东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乡政府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国家赔偿行政赔偿一并行政赔偿乡政府【审理法院】山东省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山东省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10.29【案件字号】(2020)鲁11行终169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阳城高月玉王田【审理法官】阳城高月玉王田【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李慎国;日照市东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人民政府【当事人】李慎国日照市东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人民政府【当事人-个人】李慎国【当事人-公司】日照市东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人民政府【代理律师/律所】李艳龙山东居高律师事务所;张君山东舜铭律师事务所;丁志刚山东宝元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李艳龙山东居高律师事务所张君山东舜铭律师事务所丁志刚山东宝元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李艳龙张君丁志刚【代理律所】山东居高律师事务所山东舜铭律师事务所山东宝元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李慎国【被告】日照市东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人民政府【本院观点】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是东港区执法局是否有权作出涉案行政处罚;涉案行政处罚认定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程序是否合法。

【权责关键词】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合法违法罚款共同被告复议机关质证关联性合法性证据确凿行政复议维持原判改判发回重审听证【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本院经审理查明的案件事实与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一致,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是东港区执法局是否有权作出涉案行政处罚;涉案行政处罚认定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程序是否合法。

原审法院依据鲁证字[2016]228号《关于日照市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开展综合行政执法的批复》,依法予以认定东港区执法局具有涉案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的行政处罚权正确,本院予以确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日照市食用菌状况的调查前言:中国的食用菌资源丰富,也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

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

在我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

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

国得以迅猛发展,食用菌产品曾一度供不应求,卖价不菲。

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

人工培养栽培种的菌丝,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

近年来,还发展了既供观赏又供食品的家庭种菇和用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技术。

基于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

近年来,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日照市的一些地方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甚至在某些区域把食用菌生产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

譬如在日照市莒县招贤镇把食用菌生产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在后仕阳村建立了占地50亩的集食用菌生产、菌种繁育、栽培示范和实用技术培训于一体的莒县京华食用菌培训基地,实行“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以基地为依托,成立了莒县食用菌协会、莒县京华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日照市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日照市食用菌研究所,建立起完善的食用菌研究平台,试验成功了反季节香菇的无菌室破瓶综合接种法,在全国首创了桑木屑为基料种植黑木耳高产技术。

建立起了以承担实施项目为依托,以技术成果推广为中心,以辐射带动为目标,以兴业富民为宗旨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特色种植业的新亮点。

基地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站、12396技术信息服务站和自己的网站,定期邀请专家教授进行授课,并经常组织技术能手、业务骨干到村、户进行现场指导,为菇农提供方便、快捷、全面的技术服务。

同时,编写了黑木耳、双孢菇、金针菇、香菇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食用菌信息,编制成册分发给栽培农户,使之有章可循,规范化生产。

每年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10余期,印发明白纸1万余份,培训人员1600人次,接受技术咨询达1200余人次,使食用菌栽培农户至少掌握了2个品种以上的栽培技术。

基地利用丰富的丰产林资源,进行林菌间作试验,探索出了林菌间作生态农业新模式,该模式年可减少占用耕地1200亩,每年利用小麦、玉米、水稻秸杆1600吨以上,利用桑技条、木屑1500吨,使1000吨菌糠成为优质有机肥料,林下栽培反季节香菇、双孢菇亩纯收入1万元以上,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新兴产业。

今年该镇预计可栽培林下反季节香菇、双孢菇、黑木耳300多亩。

目前,日照市食用菌基地主要建在日照街道与西湖镇。

生产的食用菌有平菇、香菇、双孢菇、黑木耳等,最主要的食用菌栽培菌种为平菇和木耳。

一、平菇平菇(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Fr.)Kummer]),在生物分类学中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侧耳属,中文商品名:平菇,地方名:北风菌、蚝菌等。

平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每百克于品含蛋白质20—23 克,而且氨基酸成分种类齐全,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

菇性味甘、温。

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

用干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通等病症。

平菇可利用的营养很多,木质类的植物残体和纤维质的植物残体都能利用。

人工栽培时,依次以废棉、棉籽壳、玉米芯、棉秆、大豆秸产量较高,其他农林废物也可利用,如木屑、稻草、麦秸、玉米芯等。

菌丝生长不同种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和适宜温度不完全相同,多数种和品种在5~35℃下都能生长,20~30℃是它们生长共同的适宜温度范围。

菌丝体生长的基质含水量以60%~65%为最适,出菇期以70%~75%为最适。

在生料栽培中,常采取偏干发菌,出菇期补水的方法,以保证发菌期不受霉菌的侵染,并保证出菇期足够的水分以供出菇。

平菇是好气性真菌,菌丝体在塑料薄膜覆盖下可正常生长,在用塑料薄膜封口的菌种瓶中也能正常生长。

而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下菌丝较自然界空气中正常二氧化碳含量下生长更好。

平菇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但子实体的发生或生长需要光,特别是子实体原基的形成。

因此,栽培中要注意给予适当的光照。

平菇适宜pH值5.4~7.5,但实际栽培中,常加入生石灰提高酸碱度到pH值7.5~8.5,以抑制霉菌和滋生,确保发菌。

栽培平菇的培养料有玉米芯、木屑、豆秸、稻草、树叶等。

无论哪一种培养料均要求新鲜、无虫、无毒和无杂质。

否则,易感染杂菌,造成减产。

平菇培养料配方(1)玉米芯(粉碎)78%,玉米面(或麦麸)20%、石灰2%和适量水。

(2)玉米芯(粉碎)40%、豆秸(粉碎)40%、玉米面18%、石灰2%和适量水。

(3)木屑78%、米糠(或玉米面)20%、石灰2%和适量水。

(4)稻草,将稻草切成5—10厘米长,放入2%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滤去多余的水分,即可铺料播种二、木耳木耳,别名黑木耳、光木耳。

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

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素可荤,不但为中国菜肴大添风采,而且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及其他药用功效。

黑木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

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27℃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20~24℃最适宜。

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长,子实体形成时要求耳木含水量达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90%~95%。

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需250~1000 lx的光照强度。

为好气性真菌,pH5~5.6最适宜。

黑木耳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与塑料袋代料栽培等多种。

根据不同代用原料营养特点,经过多年实验,筛选了许多高产配方,并使pH值达到8—9,偏碱性培养基能抑制杂菌生长。

培养基举例如下:木屑配方:阔叶杂木屑84.5%,麦麸或米糠15%,石膏粉1%,生石灰0.5%。

豆秸、棉杆玉米芯(粉碎)配方:豆秸或棉杆或玉米芯80.5%,麦麸或米糠18%,石膏粉1%,生石灰0.5%在日照,平菇和木耳的栽培原料主要是利用农林废物,如木屑、稻草、麦秸、玉米芯、豆秸、树叶等。

香菇、平菇在日照街道的山前、郭家村为主,面积达800亩,西湖镇年栽木耳800万棒。

以日照街道山前和郭家村片,西湖镇铨元、大小花崖、大石头、圈村片,陈疃镇石旺沟、西石墩,三庄镇四亩地、大沈马庄片为重点,全力打造全区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

到2012年全区建成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0.2万亩,其中2010年建成0.1万亩,2011年建成0.05万亩,2012年建成0.05万亩。

到2012年全区食用菌标准化认证达到2个,认证面积0.1万亩,其中,2011年西湖镇鑫源食用菌合作社完成绿色食品认证1个,面积0.05万亩;2012年日照街道后山前食用菌专业合作完成绿色食品认证1个,面积0.05万亩。

在价格方面,因为近年来木耳的生产量逐年增,虽然市场消费量也在增加,但是市场货源还是比较充足的,因此今年木耳价格是比较平稳的,没有大的起伏,价格在每公斤50-70元左右。

其实每年价格都不错,自从金融危机过后,木耳价格一直在攀升,价格低只是因为当地的一些收购贩子压榨价格,使一部分木耳种植户没有好收益。

、平菇的生产主要是用农业生产的废弃料,比如玉米芯粉碎加工后,加入适量的植物淀粉和食用平菇菌种经过发酵后,装入直径15公分,长40公分左右的塑料袋内经过50左右天的时间发酵后长成的食用蘑菇。

每平方米堆积50袋左右,成本:2-3元/袋,产出平菇4-6斤/袋,平均价格1.7元/斤左右,纯利润:3-5元/袋。

平茹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农户一般立秋以后开始培育第一批菌袋。

共培育三批,分别在9月、元旦、春节销售旺季上市,每个生产周期大约是在5个月左右,多数农户在每年秋冬季生产,变冬闲为农忙,已形成一定规模。

在此基础上,菌农们有了一个很好的收益,目前单项收益都要在6000元以上。

东港区西湖镇最大的食用菌合作社社长丁为彦介绍,西湖镇的干木耳产量将达60万公斤左右,按每公斤50元计算,产值可达3000万元。

食用菌产值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在种植业中居第6位。

当然,食用菌在收益丰厚的背后,生产上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例如,2008年,我国的食用菌价格跌至低谷,去年市场开始复苏,受国家拉动内需等调控政策的催化,国内市场呈现出难得的需求旺盛局面,尤其普通类的平菇、姬菇、鸡腿菇等大品种,市场售价一路飙升,究其原因,除国家政策的大气候影响外,另外主要是棉籽壳原料的货紧价俏导致了生产成本的急剧升高,二是菇贱伤农使得相当部分菇农朋友放弃了生产,导致产出不足,其间还有诸如病虫害损失、管理技术等原因,使得本来供应不足的状态更加严重。

气温的影响不可小觑,春节前后的市场很直白地反映了这一问题,气温回升后,价格一落千丈,气温降低后,市场上一菇难求,个中原因,主要是设施水平过低、品种(菌株)选择不当、管理水平差等问题。

我国虽然是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年人均消费量不足0.5公斤,美国年人均为1.5公斤,日本年人均为3公斤,全国年人均消费量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我国内地食用菌人均消费量还不到香港的十分之一,因此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在我所居住的那个小范围内,人们也没有意识到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很少购买食用菌,只是在过节的时候为了招待亲朋好友才会买少量的平菇,这就阻碍了食用菌的生产与发展。

其实归根结底是由于食用菌的价格在这些低收入者看来,买食用菌来食用是不合算的,另外大多数人对如何食用食用菌没有正确的认识。

除此之外,在平日里,食用菌基本是以晒干后的形式来销售的,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浸泡,于是大多数人觉得麻烦。

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现在的食用菌的生产者为了追求利益而忽略了营养和健康,滥用药剂,使很多消费者在买到食用菌的时候由于含有大量的药剂而不敢食用,以后就会不去购买了。

购买力的下降势必就导致了生产和发展的滞后。

目前,食用菌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品种单一、人工生产、生产小规模化、生产季节性、生产平地化等问题。

食用菌生产建议:一是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发。

为了保证菇农的稳定收入,菇农要适应市场要求,一种品种价格销量不好,另外的品种可以补充;二是从生产方式上由人工向机械化发展。

因为人工的代价会越来越高。

加之难以保证质量,所以必须向机械化发展;三从小规模向大规模发展。

小的规模难以适应市场需要,就是群众经常所说的"生意要成桩",这样才能吸引大量的客商来本地收购,销售.才能保证市场的产品不积压;四从产量型向质量型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