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基础知识及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基础知识及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基础知识及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基础知识及病虫害防治

1、什么是食用菌?

答:食用菌一般是指真菌中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并能供食用的种类。广义的食用菌也包括那些有药用价值或其它经济价值的种类,有时被统称为“大型经济真菌”。

2、食用菌的营养方式有哪几种?

答:像其他真菌一样,根据吸取营养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方式不同,食用菌可分为腐生性、共生性和寄生性三种。腐生性食用菌能分泌各种胞外酶,将已死亡的有机体加以分解,从中吸取养料,并获得能量;共生性食用菌能与其他生物主要是各种植物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植物为共生的真菌提供营养,而真菌则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分泌植物所需的维生素和生长激素等作为“回报”;寄生性食用菌能寄生于一种植物体上,并单方面获利地吸取寄主植物的营养以维持生活。在自然界中腐生性食用菌占绝大多数,目前人们能进行商品化栽培的各种食用菌都属腐生菌。

3、食用菌生长需要哪些营养?

答:腐生、共生、寄生等不同类型的食用菌,虽然摄取营养物质的方式不同,但为了维持生命活动,都必须吸取和利用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1)、碳源:碳源是食用菌最重要的营养来源。它不仅是食用菌合成菌体细胞必不可少的原料,而且是其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在食用菌栽培中,除葡萄糖、蔗糖外,碳源主要来自各种富含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植物性原料及农副产品,如马铃薯、秸秆、禾草、木屑、甘蔗渣等。

(2)、氮源:氮源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原料,食用菌不能直接利用氮气、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有机氮化物是食用菌良好的氮源,但蛋白质这类高分子氮化物需经蛋白酶分解为氨基酸后方可利用,食用菌也可利用氨、铵盐,硝酸盐等无机氮化物。一般说来,作为氮源、铵盐的效果常优于硝酸盐。

(3)、无机盐: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无机盐营养,其中,磷、钾、硫、钙、镁等元素需要量较多,称为大量元素,而铁、钴、锰、锌、硼等元素需要量甚微,称为微量元素。自来水及农副产品中均含有一定的微量元素,通常不必另行添加。

(4)、生长因子: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需要一些维生素、核酸、生长激素等,虽需量甚微,但如果缺少,会影响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这类物质在栽培料中一般都含有,一般不必添加。

4、什么叫木腐菌?什么叫草腐菌?

答:生于枯木或活立木的死亡部分,分解吸收其养分,破坏其结

构,导致木材腐朽的真菌称为木腐菌。当前人工栽培食用菌中绝大多数,例如香菇、黑木耳、平菇、金针菇等都是木腐菌。生活于已死亡的农作物秸秆等草料上,分解吸收其养分以维持其生存,从而导致秸秆等草料腐烂的真菌称为草腐菌。栽培中草腐菌数目较少,草菇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双孢蘑菇属粪草腐生菌。

5、依照食用菌对温度的反应,食用菌分为几种类型?

答:不同种食用菌子实体分化所需的温度差异较大,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低温型:小实体分化最适温度为20℃以下,最高温度不超过24℃。属于低温型的有香菇、金针菇、蘑菇、平菇、滑菇、猴头菇等。

(2)中温型:子实体分化最适温度为20℃-24℃,最高温度不超过28℃,属于中温型的有银耳、黑木耳、大肥菇、榆黄蘑等。

(3)高温型:子实体分化最适温度在24℃以上,最高温度在30℃左右。属于高温型的有草菇、凤尾菇等。

6、水分和空气湿度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

答: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绝大部分来自培养料。培养料中含有充足的水分,是菌丝体生长及子实体大量形成必不可少的因素。食用菌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适宜含水量一般为60%-65%;除培养料应有充足的水分外,食用菌还需要一定的空气湿度,适宜菌丝生长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80%,子实体形成时则需要更高的空气湿度一般为80%-95%较为适宜。当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0%时,平菇等食用菌的子实体停止生长,当空气相对湿度低于45%时,子实体不再分化,已分化的幼菇也会干枯死亡。

7、食用菌生长发育适宜的酸碱度(PH值)范围是多少?

答:多数食用菌喜欢微酸性的环境,菌丝生长的PH值为3-8,最适PH值为5-6。大部分食用菌在PH值大于7时生长受阻,大于8时生长停止。

由于培养料的PH值在灭菌后会降低,同时食用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从而使PH值进一步下降,因此,在配制培养料时,常将PH值略为调高。此外,为了使培养料的PH值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常在培养料中添加一定的缓冲剂。常用的缓冲剂有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

8、氧气和二氧化碳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有何影响?

答:氧气和二氧化碳也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绝大多数食用菌都是好气性的,它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较充足的氧气,当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对食用菌菌丝的生长,特别是子实体的发育将产生不良的影响,会出现菌菇早开伞,菇体畸形,菇蕾枯萎,为了防止菇房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使食用菌生长发育受阻,菇房应注意通风换气,不断补充新鲜空气,排除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9、为什么栽培食用菌需要蔽荫?

答:食用菌不含叶绿素,不像绿色植物那样需要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而是利用菌丝细胞分泌的各种外酶来分解和利用自然或人工配制的营养物质;由于日光中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如果在直射的阳光下生产食用菌,会造成食用菌生长不良,但是有些食用菌需要在散射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子实体分化或转色。所以食用菌生产需蔽荫。一般菇房要求为“三阳七荫”。

10、什么叫生料栽培?

答:利用没有经过任何热力(如常压或高压蒸汽)灭菌的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叫做生料栽培。抗杂菌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草腐性食用菌可采用生料栽培,如草菇、平菇、凤尾菇等。

11、什么叫熟料栽培?熟料栽培有什么优点?

答:利用蒸汽处理过的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叫做熟料栽培。熟料栽培的优点是:适于绝大多数腐生性食用菌栽培,菌种用量少、杂菌污染少、成品率高。

12、栽培料的选用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良好的培养基是食用菌栽培实现高产稳产的物质基础,选用组成培养基和原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养分要全面、均衡。根据选定栽培食用菌的营养特性,选配种类适宜的培养料,使营养全面、均衡。

(2)原料要新鲜、干燥。陈旧、潮湿的原料不仅容易孳生杂菌、螨等有害生物,而且某些养分的含量也大为减少,因此,栽培上力求选用新鲜,干燥的原料。

(3)原料的质量要符合要求:随着加工方法及程度的不同,所得米糠及麦麸的质量也不尽相同。米糠要用细糠,统糠所含养分不足,不宜供配制培养基之用。麦麸有红、白麦麸之分,宜选用营养成分较丰富的红麦麸。

(4)原料的质地,粒径要适宜:原料的质地及颗粒的粗细对培养基的质量也有较大影响,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5)原料中应不含有害物质:松、杉、柏等针叶树及樟树、楠树等阔叶树含有芳香曲、醚等杀菌物质,不宜使用。

(6)廉价易得: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3、袋料栽培时怎样才能做到灭菌彻底?

答: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应切实做好以下几点:(1)培养料应充分而均匀地进行预湿

(2)迅速装料灭菌,减少杂菌自繁

(3)分层放置、均匀透气 料袋应呈“井”字形堆码,每放四层料

袋后,即放置一层架格隔开。

(4)旺火升温,高温足时 灭菌时用旺火猛攻,使锅内冷水尽快沸腾,以杀死某些耐高温杂菌,水沸腾后热量从锅顶及四壁逐渐向中、下部料袋传递,大约要4小时才能透入料袋中心。因此,灭菌锅水温达到100℃后,需保持12-24小时才能保证灭菌效果。

(5)小心搬运,减少破损

14、菌丝体的作用是什么?

答:食用菌生产所使用的“菌种”,就是菇类的菌丝体。其主要功能是从死亡的有机质中分解、吸收、转运养分,以满足菌丝增殖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在食用菌生产中,菌丝体充分生长是获得丰收的物质基础。

15、食用菌是如何繁殖的?

答:在自然界,菇类是以孢子为繁殖体,而以菌丝体或休眠体越冬。在环境适宜时,菌丝可以从周围基质中吸取营养,年复一年的产生子实体,并释放孢子,这种繁殖称为有性繁殖。在条件不适时,菌丝死亡或产生无性孢子,或以休眠体渡过不良环境,到条件适合时再恢复生长,这种繁殖称为无性繁殖。食用菌的生活史是由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个部分组成的。

16、子实体是如何形成的?

答:双核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开始扭结形成子实体,这种组织化的菌丝被称为结实性菌丝或三次菌丝,其实质仍是经过性结合的双核菌丝,因此,切取子实体上任何一部分组织,都能分离纯菌种。

17、如何使用甲醛熏蒸灭菌?

答:甲醛常用于接种室、培养室、接种箱熏蒸灭菌,用量为每立方米10毫升。用法是按接种室体积计算甲醛用量放入特定容器中,再按甲醛毫升数的一半数称取高锰酸钾所需克数放入玻璃或铁制容器中,将接种室窗户封闭严后,将甲醛倒入高锰酸钾容器内,立即退出,封闭房门,3-12小时后方可使用。

18、如何驱除室内残留甲醛气味?

答:在熏蒸12小时后,取浓度为25-28%的氨水,每立方米空间用38毫升,在室内熏蒸或喷雾,经10-30分钟,可以消除甲醛气味,也可用碳酸氢氨,每立方米5克,进行熏蒸中和。

19、如何使用硫磺熏蒸灭菌?

答:硫磺熏蒸一般用于无金属架的养菌室内。使用前,预先在室内墙壁或地面喷少量水。硫磺用量为每立方米15-20克。使用方法为:在磁盘或铁盆内放入少量木屑,再放入称好的硫磺,点然焚烧,24小时后方可使用。由于二氧化硫比较重,因此焚烧硫磺的容器最好放在较高的地方。

20、接种原则是什么?

答:及时接种,一般48小时内接完,接种时培养基温度在25-30℃为好;剥菌种采取环剥;工作人员要有无菌意识,严禁吸烟、喝酒、大声说话、走动;接种要协调、熟练、轻缓、快速;接种钩不可乱放,要一直留在菌种瓶内。熏蒸前菌种、接种工具、培养袋等一应用品一次放入室内。

21、食用菌栽培场地如何选择?

答:远离污染源,有清洁水源,场地清洁,排水良好,天冷时选背风向阳场地,天热时选林地、阴坡。

22、养菌时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要求勤观察、勤记录,有问题早处理,对污染袋要选择荫凉干燥、避光、通风、清洁处隔离培养。对栽培袋一般15天左右倒垛一次,要求上下、内外、前后大交换,不能倒垛过勤。整个养菌过程要求避光、通风,湿度60-65%左右。

23、什么叫原基?

答:原基是子实体的原始体或者说胚胎期,一般呈颗粒状或针头状,其进一步发育就成为菌蕾或幼菇。原基的形成,标志着菌丝体已由营养生长阶段,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当大量繁殖的营养菌丝遇到适宜的光线、温度、湿度等物理条件和机械刺激,以及培养基的生化变化等诱导时,就形成了原基,只有那些处于生长优势条件下的原基,才能发育成成熟的子实体。

24、什么叫组织分离法?

答:用子实体的某一部分来分离菌种的方法,称为组织分离法。组织分离法简便,后代不易发生变异,能保持原菌株的优良特性。组织分离最好采用正处于旺盛生长中的幼嫩子实体或菇蕾作为分离材料,采取菌盖与菌柄交接处的组织进行分离,效果最好,对于那些有内或外菌幕保护的菇类来说,取在菌幕保护下的幼嫩菌褶接种,生活力更加旺盛。对于某些菌根菌,则取用靠近基部的菌柄组织才能成活。

25、制种期的木腐菌袋料栽培发菌期的病害有哪些?

答:主要病菌有木霉、链孢霉、青霉、曲霉、毛霉、根霉、镰孢霉、酵母菌、细菌、放线菌等。

26、木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是什么?

答:特征:绿色木霉分生孢子多为球形,孢壁具明显的小疣状突起,菌落外观呈深绿色或蓝绿色。

发生规律:多年栽培的老菇房、带菌的工具和场所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已发病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以多次重复侵染,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再次重复侵染更为频繁。发病率的高低与下列环境条件关系较大: 温度:木霉孢子在15-30℃下萌发率最高。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萌发最快。

27、链孢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是什么?

答:特征:链孢霉菌丝体疏松,分生孢子卵圆形,红色或橙红色。在培养料表面形成橙红色或粉红色的霉层,特别是棉塞受潮或塑料袋有破洞时,橙红色的霉,呈团状或球状长在棉塞外面或塑料袋外,稍受震动,便散发到空气中到处传播。

发生规律:靠气流传播,传播力极强,是食用菌生产中易污染的杂菌之一。

28、青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是什么?

答:特征:在被污染的培养料上,菌丝初期白色,颜色逐渐由白转变为绿或蓝。菌落灰绿色、黄绿色或青绿色,有些分泌有水滴。

发生规律:通过气流、昆虫及人工喷水等传播。

29、毛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是什么?

答:特征:毛霉又名长毛菌、黑霉菌、黑面包霉。毛霉菌丝白色透明,孢子囊初期无色,后为灰褐色。毛霉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粪便及堆肥上。孢子靠气流或水滴等媒体传播。

发生规律:毛霉在潮湿的条件下生长迅速,在菌种生产中如果棉花塞受潮,接种后培养室的湿度过高,很容易发生毛霉。

30、曲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是什么?

答:特征:曲霉又名黄霉菌、黑霉菌、绿霉菌。黑曲霉菌落呈黑色;黄曲霉呈黄至黄绿色;烟曲霉呈蓝绿色至烟绿色;曲霉不仅污染菌种和培养料,而且影响人的健康。

发生规律:曲霉分布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及各种腐败的有机物上,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曲霉菌主要利用淀粉,培养料含淀粉较多或碳水化合物过多的,容易发生;湿度大、通风不良的情况也容易发生。

31、根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是什么?

答:特征:初形成时为灰白色或黄白色,成熟后变成黑色。根霉菌菌落初期为白色,老熟后灰褐色或黑色。匍匐菌丝弧形,无色,向四周蔓延。孢子囊刚出现时黄白色,成熟后变成黑色。

发生规律:根霉经常生活在陈面包或霉烂的谷物、块根和水果上,也存在于粪便、土壤;孢子靠气流传播;喜中温(30℃生长最好)、高湿偏酸的条件。培养物中碳水化合物过多易生长此类杂菌。

32、链格孢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是什么?

答:特征:链格孢霉又称黑霉菌。在基物上生长的菌落,呈黑色或墨绿色的绒状或带粉状。菌丝灰色至黑色,生长迅速,扩散快,使其受污染的食用菌无法生长而报废

发生规律:链格孢霉菌丝黑色,大量存在于土壤、空气和作为培养料的各种有机质上。其孢子通过空气传播。在灭菌不彻底,无菌操作不严及培养料含水量偏高和温度大的条件下,有利于发生。

33、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是什么?

答:特征:被酵母菌污染的试管,形成表面光滑、湿润,似浆糊状

或胶质状的菌落,不同种则颜色不同,培养料或菌种瓶(袋)被酵母菌污染并大量繁殖后,引起培养料发酵变质,散发出酒酸气味,食用菌菌丝不能生长。

发生规律:酵母菌孢子靠空气及人为传播,在气温较高、通气条件差、含水量高的培养基上发生率较高。

34、细菌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是什么?

答:特征:被污染的试管母种上,细菌菌种多为白色、无色或黄色,粘液状,常包围食用菌接种点,使食用菌菌丝不能扩展。菌落形态特征与酵母菌相似,但细菌污染基质后,常常散发出一种污秽的恶臭气味。培养料受细菌污染后,呈现粘湿,色深。

发生规律:灭菌不彻底是造成细菌污染的主要原因。此外,无菌操作不严格,环境不清洁,也是细菌发生的条件。

35、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是什么?

答:特征:该菌侵染基质后,不造成大批污染,只在个别基质上出现白色或近白色的粉状斑点,发生的白色菌丝,也很容易与食用菌菌丝相混淆。其区别是污染部位有时会出现溶菌现象,具有独特的农药臭或土腥味。放线菌菌落表面多为紧密的绒状,坚实多皱,生长孢子后呈白色粉末状。

发生规律:菌种及菌筒培养基堆温高时易发生危害。

36、食用菌在制种期和木腐生菌袋料栽培发菌期的病害原因有哪些?

答:一是培养料灭菌不彻底,即培养料消毒灭菌的时间、温度等未达到要求或灭菌灶结构不合理,灭菌未能杀死培养料中的病菌,造成病害发生;二是接种时无菌操作不严,直接将病菌带入;三是种源本身污染;四是培养料的制作管理不当,如使用霉变的原辅材料、操作时造成菌袋破损、灭菌时棉花塞受潮和接种、培养环境高温、高湿、杂菌多等,均可造成病害大面积发生。这类食用菌病菌的传播媒体较多,可通过空气以及所有接种工具传播。

37、食用菌在制种期和木腐生菌袋料栽培发菌期病害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由于病害病菌的传播媒体侵入途径多,发生原因复杂,病害一旦发生,难以治愈,因此以防为主更为重要

一是搞好环境净化,减少病菌数;二是把好培养料的配制关;三是培养料消毒灭菌要彻底;四是选择优良菌种;五是严格无菌操作;六是加强培养管理。

38、染病菌料袋如何处理?

答:对于杂菌孢子长出袋外的暴露型污染的菌袋,如链孢霉污染的,最好是在分生孢子团呈浅黄色时,进行处理,而当已产生分生孢子团并呈橘红色时,应用潮湿的布包裹好感病部位,集中进行处理,搬时

要轻拿轻放,减少震动,尽量减少分生孢子的飘散危害,或者用少量的煤油、柴油蘸湿感病部分,杀死病原,控制蔓延。

对于病菌菌落较少、每袋仅1-2个菌落的感染较轻的菌袋,可用75%酒精或10%-15%福尔马林注射,控制病菌蔓延。

对于感染重的,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处理:一是在生产季节,将菌袋高压灭菌后,再掺入新料中,重新利用;二是将污染的菌袋深埋或烧毁;切忌将污染的菌袋到处乱扔或未经任何处理就脱袋到处摊晒,让病菌孢子到处飞扬,造成严重的重复污染。

39、粪草生菌发菌期的主要病害有哪些?

答:除木霉、毛霉、链孢霉、根霉外,主要病害有胡桃肉状菌、白色石膏霉、褐色石膏霉、可变粉孢霉、黄瘤孢、鬼伞类、木棉霉菌、大钮扣菇、粘菌。

40、胡桃肉状菌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答:特征:胡桃肉状菌常在蘑菇、鸡腿菇、平菇床上发生。最初在料内、料面或覆土层产生白色或奶油色的浓密菌丝,继而形成一粒粒红褐色外观似胡桃仁的子囊果。。

发生规律: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和培养料近中性至偏酸性的菇棚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认真挑选菌种,有漂白粉气味或有过浓而短的菌丝的,应坚决淘汰。培养料不宜过熟、过湿,并要进行二次发酵,覆土要进行消毒处理。播种后将菇棚温度控制在18℃左右。一旦发生此病害,立即停止喷水,加大通风量。局部污染的,应及早将受污染的培养料及覆土挖除,然后用2%福尔马林或1%的漂白精喷雾。

41、白色石膏霉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及防治

答:特征:白色石膏霉常在蘑菇、草菇、姬松茸床上发生。开始在料面上出现白色绵毛状菌丝体,后期变成桃红色粉状颗粒。

发生规律:在培养料发酵不良、含水量过高、酸碱度过高的条件下,易发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严格按照培养料的堆制要求,掌握好发酵温度,可适当增加过磷酸钙和石膏的用量,培养料要进行二次发酵,覆土要用甲醛熏蒸处理。在菇床上发生时,可用1:7的醋酸溶液、2%的甲醛溶液喷洒,也可以向发病部分撒施过磷酸钙。

42、褐色石膏霉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及防治

答:特征:褐色石膏霉主要发生在蘑菇、姬松茸、草菇、等菇床上。初期在菌床上出现稠密的白色菌丝体,不久变成肉桂褐色。

发生规律:常生长在木制器具或床架上,借未经处理的工具和覆土传播。潮湿、过于腐熟的培养料有利于其发生。

防治方法:培养料堆积发酵时,堆温上升到60℃以上,维持4-5天,可杀死菌核。避免培养料过于腐熟和湿度过大。发病时,减少用水,加强

通风,使霉菌逐渐干枯消失。

43、粪草生菌发菌期病害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粪草生菌发菌期的病害,主要来自土壤、培养料以及老菇棚残存的病菌丝、孢子或受污染的废弃物。粪草生菌发菌期病害应采取综合防治。

菇棚要设置在环境干净,通风向阳的地方。进料前3-5天可用甲醛或硫磺密闭熏蒸,床架使用前要用清水或5%石灰水,或10%漂白粉水冲洗。菇棚墙壁与四周,可分别喷1:800倍的80%敌敌畏和5%石灰水,以除虫防病。

做好覆土的消毒工作。将土粒先经阳光暴晒,再用甲醛熏蒸。

菇房的门窗及通风口,要安装60目的纱窗、纱门,防止害虫飞入。一般成虫有趋光性,可在菇房附近安装黑光灯诱杀。

44、金针菇软腐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是什么?

答:症状:菌盖形成不规则的褐色病斑,而后菌柄基部变软,产生倒伏、腐烂。

发生规律:一般温度10度左右即可发生,立春后气温上升,如果湿度大、通风不良,此病普遍发生,并随着气温的升高,发病加重。

防治方法:加强菇棚通风,尤其是菇棚喷水后注意通风。

45、金针菇细菌性褐斑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答:症状:菌柄全部变褐色,质软,不能直立,有粘液,最后整朵菇变黑褐色、腐烂。

发生规律:温度18度以上,通风不良,湿度大,特别是子实体表面处于水湿状态时极易发生此病害。

防治方法:避开高温、高湿季节出菇。避免机械损伤,减少虫害,发病后,及时清除病菇,并用漂白粉喷洒。

46、菌蚊、眼蕈蚊如何防治?

答:(1)隔离防护:在菇房的门、窗、和通气孔安装纱网,预防成虫飞入产卵繁殖。

(2)人工诱捕:采菇后及时清除料面幼虫,利用灯光诱捕成虫。

(3)药剂防治:虫害严重时,采菇后用50%锐劲特悬浮剂3000倍或阿克泰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喷洒料面。

47、瘿蚊、蛾蠓如何防治?

答:(1)环境卫生:种菇前要搞好菇房内外卫生,清除残余菇根、弱菇、烂菇和垃圾。在菇房的门、窗、和通气孔安装纱网,预防成虫飞入菇房产卵繁殖。

(2)加强管理:选用健壮菌种,促进菌丝快速生长;采菇后要认真清洁料面,彻底清除残余菇根和料菇,并带出菇房外集中深埋;严禁叠代栽培,旧菇房栽培新菇时要彻底清除旧菌块;严禁菇类混栽,一个菇房内不要同时混种多种食用菌;科学管理水分,菇房浇水过多导致菌丝

和菇蕾腐烂死亡,会诱发虫害。

(3)扑杀防治: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害虫。成虫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虫害严重时,采菇后用50%锐劲特悬浮剂3000倍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喷洒料面。

48、菇蝇如何防治?

答:(1)诱杀成虫:糖醋液加杀虫剂诱杀成虫,也可用黄色粘虫板捕杀。

(2)卫生措施:在菇房的门、窗、和通气孔安装纱网,减少成虫飞入菇房。种菇前要搞好菇房内外卫生,清除残余菇根、弱菇、烂菇和垃圾。栽培期要及时清除被害菌筒和子实体。

(3)药剂防治:采菇后用50%锐劲特悬浮剂3000倍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喷洒料面。银耳、黑木耳、毛木耳上慎用。

49、螨类如何防治?

答:(1)搞好菇房清洁卫生,种菇前用80%敌敌畏1000倍液喷洒菇房四周,特别要注意角落和墙脚。

(2)选用新鲜清洁的培养料,保证菌种不带菌。

(3)培养料采用二次发酵灭螨,杜绝初侵害来源。

(4)利用螨的趋避性诱杀:螨对肉骨香特别敏感,趋性强,可把肉骨头烤香后,置于菌床各处,待害螨聚集骨头上时,将其投入开水中汤死,骨头捞起后,可反复使用;螨对敌敌畏有避性,也可用来诱杀。

(5)药剂防治:螨害严重时,在出菇前或采菇后料面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000 ~3000倍液喷洒。

50、跳虫如何防治?

答:出菇前发生,用1:500倍敌敌畏喷洒或用1:1000倍加少量蜜糖诱杀;出菇后发生,喷洒0.1%鱼藤精或1:150—1:200倍的除虫菊液。

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食用菌生产课程标准 卢占龙 (一)课程名称《食用菌生产技术》 (二)建议课时90 ,学分4, (三)课程定位(课程体系中的角色)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生物技术、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素质拓展课)。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有关食用菌生产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方法,为学生学生学习食用菌菌种制作和栽培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开设的依据和内容选择标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三个方面,《食用菌生产技术》选择了常见的食用菌栽培、菌种生产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食用菌生产》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要通过学生主动地、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因此,课程内容标准建设建议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课程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食用菌生产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掌握各种食用菌形态结构、菌种培养、各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等基本知识 讲清有关概念、教学主要以“菌种培育工”、“食用菌生产工”等职业岗位需求和创业需求为导向,以食用菌实际生产过程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内容设计 改革过去食用菌栽培的编排和讲授体系,首先以应用技能为突破口,尝试多媒体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本教研组现有的电化教学设施,展现信息、电子所赋予食用菌生产的新内涵,基本抛弃原有的教学模式,实现基地教学模式,以实验室为教学基地。

(五)先修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是:基础化学、植物及植物生理、微生物学等。 后续课程是:微生物遗传、蔬菜栽培 (六)教学目标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主要是: 1.知识目标:要求系统掌握食用菌代谢、生理、形态的理论知识,菌种的制作方法 2.技能(能力)目标:学会食用菌制种,会栽培三种食用菌。 3.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目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操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 (七)教学内容介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科书是主媒体,学生必需从头到尾系统通读,最好两遍。从学期开始就制定阅读计划。应当指出,教科书只提供了大专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 录像教材是结合图片、标本讲解重点、难点及学科的发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提供的媒体,自主选择,经过刻苦学习,学好本课程也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1绪论 2第一章食用菌学基础知识 3第二章菌种的制作 4第三章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 5第四章草腐型食用菌的栽培 6第五章其它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简介 7第六章食用菌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8第七章食用菌产品的储藏及加工 第一章食用菌学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和分类 一、菌丝体的形态结构 二、子实体的形态结构 三、食用菌的分类地位 第二节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与生活史 一、食用菌的生长 二、食用菌的生活史 三、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第三节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 一、食用菌的营养类型 二、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 第四节菌种保藏 一、菌种的保藏方法 二、菌种退化的原因和复壮措施 [教学要求] 掌握:食用菌的形态结构;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食用菌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食用菌常见病害及预防 摘要 从制种、代料栽培、段木栽培和子实体培养几个方面阐述了危害食用菌的常见病害。食用菌病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食用菌;病害;预防 食用菌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食用菌生产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是广大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近年来代料栽培食用菌发展尤为迅速,但在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危害日益严重,制约着食用菌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详述了食用菌栽培的主要病害,为食用菌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食用菌病害主要发生情况 1.1制种和发菌期主要病害 食用菌制种和发菌期常见病害见表1,其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主要有根霉、木霉、 青霉、曲霉,有时链孢霉也产生较大的危害。 表1食用菌制种和发菌期常见病害 1.2代料栽培病害 平菇、金针菇、香菇大多用袋栽,常见病害见表2,危害严重的主要有根霉、木霉和曲霉;草菇、蘑菇虽用床栽,但栽培面积不大,发生在菇床上的病害以小球菌核菌、葡萄枝孢霉和木霉危害最严重(表3)

1.3段木栽培病害 我国栎木资源比较丰富,适于银耳、木耳、香菇的栽培,以木耳栽培居多,香菇次之,银耳也有一定数量的栽培。发生在木耳、香菇、银耳上的木腐菌同食用菌竞争空间和养料,抑制或寄生在食用菌菌丝体上形成复杂的生态关系。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主要是栓菌、裂褶菌、炭团菌、革盖菌和肉座菌等(表4)。 1.4子实体病害 高温高湿的环境中,食用菌子实体上易形成定型症状的病害(表5)。

.冬季食用菌病害的主要表现 1.1 双孢菇:主要表现为幼菇萎蔫死亡,发育迟缓,菌盖菌柄比例失调,菇蕾发生量小甚至不出菇,有的发生僵菇,菌盖部分有褐色斑点等。 1.2 平菇:主要表现为幼菇萎蔫、发黄或者死亡,菌柄色暗、变长并呈弯曲状,有的子实体整朵“攥拳”,菌褶全部外翻、呈恐怖状,有的菌盖上布满菌刺、如同人类的粉刺状,有如同花菜状或蜂窝状、子实体没有分化,有的料面发粘,有的甚至发出腐臭味,菇棚内霉味偏重。 1.3 金针菇:菇体长短不齐,整体呈水渍状,菌盖布有不规则褐色斑点,黄色菌株菌柄下部严重变色,或基部有菌丝状白毛物。 1.4 香菇:菌盖菌柄比例失调,菌盖色泽变为偏黄、偏浅、没有正常色泽,畸形菇比例增加,长速缓慢或极慢,有的菌肉松软,有的腐味很重、甚者腐烂。 1.5 杏鲍菇:大面积发生“白疙瘩”,出菇细长,菌柄几度弯曲,菇体表面粗糙不平,菇体发软,无生机感。 1.6 姬菇:菌柄呈水渍状,菌盖很薄、几无光泽,表面凸起物较多,菌盖有暗褐色斑点异味较重。 1.7 柳松菇:菌盖很薄、很脆、了无生气,鳞片过多,菌柄过细,色泽偏重,菌柄基部有菌丝状白色毛毛,甚者菇体偏软,有一种类似发霉的异味。 1.8 真姬菇:长短不齐,菌盖花纹显示杂乱无章、处于非正常状态,菌柄色泽呈水渍状灰暗,商品状态较差,有的发出较重异味,甚至有腐烂现象。 1.9 白玉菇:失去正常的原白色、呈暗白色、严重者呈水渍状,子实体长短不齐,菌盖上有 密集的小疙瘩,有的发出浓重的腐臭味。

食用菌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与一般农作物不一样,其生育期短,组织柔嫩,抗药能力差,且子实体易于积累化学农药残毒,影响食用菌的风味和人的身体健康。其次,由于食用菌与大多数杂菌及病原菌具有同源性,且目前还没有高效的选择性杀菌剂可供使用。因此食用菌病虫害及杂菌的防治应该以预防为主,强调环境控制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办法。 一、防治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 选用抗病、虫害品种及进行合理的栽培管理; 3. 组成较完整的防治系统,减少或控制病害来源。 二、注意事项 1. 子实体生长期短,又直接食用,严禁使用剧毒农药。 2. 需化学药剂辅助治疗时,一定要选用有产品登记号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并做到适时、适量合理使用。

3. 出菇期间禁用化学药剂防治。 三、综合防治措施 1. 菇场设计科学从防止有害生物角度出发,把原料库、配料厂、肥料堆积场等感染源区与菌种室、接种室、培养室、出菇棚等易染区隔离;防止材料、人员、废料等从污染区流动到易染区;有条件的菇场,应将培养室与出菇棚分开,以减少培养期污染。 2. 环境卫生清洁搞好环境卫生是有效防治多种有害生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其他防治技术获得成功的基础。做好日常清洁卫生工作,将废弃物和污染物及时烧毁或深埋;及时清理周边环境中的杂草、积水及各种有机残体,避免病虫滋生;避免使用不清洁的污水;同时控制栽培场人员流动。此外,每一季栽培结束后,应彻底清理菇场。 3. 选用适宜品种选用抗病虫性、抗逆性强的菌种;同时,使用菌龄适宜的菌种,并通过适当加大播种量,增强抗病虫能力。 4. 配料慎重合理生产选用新鲜、无变质的原材料;配料时勿添加过多糖、粮类营养,拌料时要求偏弱碱性。严格灭菌操作,避免灭菌不彻底造成的批量污染。

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基本知识填空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基本知识填空姓名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人类的新生命是从一个发育而来的。受精卵是由和结合而产生的。 2、人的精子和卵细胞分别是由人的和产生的。 3、男性的生殖系统中是主要的生殖器官,它能产生、分泌。精子的形状像,外形可分为部和部两部分,长度约为毫米。 4、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输卵管、、阴道等器官组成。其中,是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分泌。成年女性大约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是孕育新生命的场所。卵子的外形像,直径约为毫米。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 5、精子和在中结合,这个过程叫做。 6、受精卵形成后,一面进行细胞分裂,形成;一面沿输卵管下移,进入,并附着在 上,即了,也称。 7、受精卵形成胚胎后,会在内继续发育。 (1)植入子宫后,胚胎通过和与母体相联系。 (2)母体血液中的营养和氧通过和进入胚胎,胚胎产生的等废物通过和进入母体血液,再由母体排出体外。所以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的主要器官。 (3)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的,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的。 (4)胎盘在子宫内被包围,可以使胚胎免受,对胚胎有作用。 胚胎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约天),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8、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产出的胎儿叫。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大哭能 ,并促使,从而获得氧气。 9、刚出生的婴儿主要靠喂养。内含有婴儿所需要的,还含有,因此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0、试管婴儿是先人工完成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种有性生殖) 第二节:走向成熟 1、人的生长过程的顺序排列应是:→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 2、从书中人类的生长曲线图中可以看出,人一生中有两个迅速生长的时期,即和,生长的速度快。进入成人期后,人基本上就停止了生长。 3、青春期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是从岁到岁,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年左右。 4、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除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出现的第二性征有,男孩出现的第二性征有。 5、是人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在人体外表变化的同时,最大变化是。 (1)进入青春期,女孩的发育成熟后,大约每一个月有个成熟的卵细胞从中排出。如果卵细胞没有,子宫内膜会自然脱落,就会引起子宫出血,这就是月经。 (2)进入青春期的男孩, 已经能产生,因此有时在睡梦中会排出精液,这种现象叫遗精。 6、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大脑,容易接受,但较弱,尤其对、 、、之类的诱惑,更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7、总之,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和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 8、新生命诞生后,经过生长发育,最终都要。衰老的实质是:的过程。衰老的最终结果是,它是生命的。它的主要特征是、、停止活动,

试论食用菌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论文关键词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论文摘要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会受到一些不良的环境因子和物理化学因子的影响,而出现生长发育中的生理性病变,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严重时甚至绝收。分析了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食用菌病虫害是指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危害食用菌生长发育,造成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的微生物及害虫。病害有2类,为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虫害一般有昆虫、线虫、螨类及软体动物。 1侵染性病害与防治 1.1真菌性病害 1.1.1蘑菇湿泡病。蘑菇湿泡病也叫疣孢霉病、白腐病、菇癌,是蘑菇最主要的病害。秋菇出菇期遇高温,极易暴发成灾,严重时颗粒无收。发生症状,首先是出现一些白色斑点,并在菇床和培养料上扩展,寄生于子实体,使子实体发生畸型,早期块状,后期有菌盖偏小、菌梗偏大,蘑菇后期变成褐色、软、湿,并流出橙褐色的清液,伴有恶臭味。发生原因主要是高温和通气不良。防治方法:一是搞好环境卫生,注意菇房清洁和覆土材料消毒,覆土材料消毒可用甲醛密闭薰蒸36h;二要选好栽培季节,第1潮菇出菇期温度避开25℃以上高温;三要及时处理病斑,防扩散,并做好治虫防病,以防昆虫携带传播;四是药剂防治,可用1∶800多菌灵或托布津喷洒。 1.1.2轮枝霉病(褐斑病、干泡病)。主要发生于蘑菇,感染后产生褐斑,早期子实体发育不良,颜色灰白,幼菇感染成洋葱菇;中期有唇裂现象,质地较干,不流水滴,无难闻气味。防治方法:采取有效防虫治病,病菇周围用2%甲醛、500倍多菌灵或1 000倍百菌清喷洒。 1.1.3鱼籽菌。粒状,园球状,乳白色,也叫尿素病。感染该病后培养料发酸发黑,菌丝疏而稀少,若早期感染,菌丝难于定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料含水量过高和发酵不良。防治方法:搞好培养料的发酵工作,加强菇房管理,做好通风透气,发现感染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1.2细菌性病害 1.2.1蘑菇细菌性斑点病。常在春菇后期,逢高温、高湿,特别是菌盖有水膜时极易发生,使菌盖产生褐斑,但不危害菌肉。防治方法:保持恒温,减少变温,喷水后加强通风,菌盖上不能有水珠残留,发病时用1%漂白粉液喷雾。 1.2.2金针菇细菌性斑点病。菌盖上的病斑不规则,外圈颜色较深,呈深褐色,条件适宜时很多病斑连成一片,使菌柄、菌盖变黑褐色,质软,有黏液,最后整朵腐烂。防治方法:控制出菇温度不大于15℃,发生时可用1%的漂白粉液喷雾。 2生理性病害与防治 1菌丝生长阶段 1.1菌丝徒长。当培养料中含氮量偏高,菌丝大量进行营养生长,不扭结出菇的现象。主要预防方法是配好培养料,加强通风换气,产生菌皮时用器具挑去菌皮。 1.2菌丝萎缩。主要原因一是料害,料中氮量偏高,产生氨中毒;二是水害,喷水过多,造成缺氧;三是温度过高烧菌。2子实体阶段 子实体阶段发生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地雷菇、空心菇、硬开伞、死菇等,预防方法主要是加强管理。 3食用菌害虫及防治 1闽菇迟眼蕈蚊 闽菇迟眼蕈蚊又名尖眼菌蚊、菇蚊、菌蛆、菇蝇,主要发生于双孢蘑菇、凤尾菇、平菇、黑木耳、毛木耳、银耳、金针菇、香菇、茶树菇等。主要危害是幼虫取食菌丝体,造成菌丝萎缩,菇蕾枯萎,幼虫可从子实体基部钻蛀,造成窟窿,并伴有难闻腥臭味,成虫不直接危

食用菌栽培学习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具有显著子实体的大型真菌,常称为菇、蕈、菌。 2、真菌:是一大群具有真核、能产生孢子、无叶绿素的一类以腐生或寄生为主的低等真核生物。 3、菌丝:由管状细胞组成的丝状物。 4、菌丝体:菌丝不断进行生长、分支交织而成的菌丝集体。 5、菌丝束:菌丝菌丝平行排列的绳状结构。 6、菌索:不少担子菌类菌丝体生长至某一阶段后菌丝缩合,形成粗绳索状复杂的组织,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菌索。 7、菌髓:是指伞菌菌褶或齿菌类的菌刺中央部分或菌管之间的菌丝层。 8、菌核:由菌丝体密集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休眠体。 9、子实体:具有结实能力的双核菌丝组织化形成的肥大多肉的菇、蕈、耳等称为子实体。 10、菌盖:高等真菌,尤指层菌纲中的子实层支撑部分。又称菌帽,多位于菌柄之上。 11、菌柄:子实体的支撑部分,也是输送营养和水分的组织,一般生于菌盖中央,有的偏生或侧生。 12、菌褶:伞菌菌盖下呈放射状排列的薄片。 13、菌环:部分伞菌残留在菌柄上的内菌幕。 14、菌托:伞菌中的鹅膏菌属和苞脚菇属及腹菌中的鬼笔目等真菌,外菌幕较厚,当这些真菌子实体成熟时,常有部分外菌幕残留在菌柄的基部,发育成杯状、苞状或环圈状构造,统称为菌托。 15、生长因子:是一类对食用菌正常生长代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16、微量元素:凡所需浓度在10-6~10-8mol/L范围内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17、常量元素:凡是生物的生长所需浓度在1/10000~1/1000mol/L范围内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 18、碳氮比:培养基或培养料中所含碳元素与所含氮元素的比值。 19、氮源:凡能提供食用菌菌丝生长所需氮素的营养物质。 20、碳源:是构成食用菌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也是食用菌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源。 21、天然培养基 22、合成培养基 23、半合成培养基 24、液体培养基 25、固体培养基 26、半固体培养 27、灭菌 28、消毒 29、防腐 30、干热灭菌 31、湿热灭菌 32、病原病害 33、非病原病害 34、食用菌的深加工 35、平菇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摘要 食用菌属大型真菌类,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也同样适合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生长繁殖,如不重视生态环境的控制,在前期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杂菌和各种虫害便会大量发生,加上食用菌本身的特点,一旦发生病虫害,往往比较难处理,而且损失已经造成。因此在栽培中,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一样,遵循“以农业防治为主,合理配以生,物理方法,以化学防治为补救措施”的综合防治方针,尽量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以避免对食用菌产生药害和造成污染。充分发挥各种防治方法的优势互补,对各种食用菌的优质高产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简要介绍了食用菌生理生态,详细介绍了食用菌在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病害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1概述 在食用菌的栽培中,生产上最束手的问题莫过于病虫害的侵扰,尤其是病原菌的危害,轻者造成减产,重者绝收。我国目前绝大都数生产者的条件比较简陋,病虫害问题尤为突出。为了解决食用菌生产中的这些问题,应根据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特点,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把病虫害杜绝在生产之前。 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病害和虫害就要从食用菌栽培脚料营养要求生长环境抓起,减少产菇阶段发病率和虫害的发生。 2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2.1营养物质 食用菌的营养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素等。 2.1.1碳源 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碳源。碳源的主要作用是构成细胞物质和提供生长发育所需有能量。碳源是食用菌量重要的,也是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源。 食用菌在营养类型上是属于异养型生物,所以不能利用二氧化碳、碳酸盐等 无机碳这碳源,只能从现成的有机碳化物中吸收碳素营养。单糖、双糖、低分子 醇类和有机酸均可被除数直接吸收利用。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高分子碳源,必须经菌丝分泌相应的胞外酶,将其降解为简单碳化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葡萄糖是利用最广泛的碳源,但并不一定是所有食用菌最好的碳源,不同食用菌对碳源有不同的选择。如果胶是松口蘑,甘露醇是杨树菇。食用菌所需的碳源,除葡萄糖、蔗糖等简单糖类外,主要来源于各种植物性原料,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麦秸、稻草、甘蔗渣、马铃薯等。 在食用菌生产中,通常向培养料中加入适量葡萄糖,以诱导胞外酶的产生和维持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并促进菌丝在培养料快速生长。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资料全

《食用菌栽培》复习重点内容 一、名词解释 食用菌:一切可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大型真菌。食用菌具有食用、药用价值的食品,具有降解农作物的下脚料,转变成美味的蛋白质,具有变废为宝、促进良性生态循环的功能。。 菌种:指来源于单一的菌体,在形态、生理、遗传上一致,并能体现该种特性的菌丝培养物。(或:人工培育的,在一定基质上的,用以扩大繁殖的,纯的菌丝体) 孢子:真菌的繁殖单位,功能如同植物种子。有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类。 子实体:子实体是高等真菌的产孢结构,由已组织化了的菌丝体组成。子实体是人们食用的部分。 生活史:食用菌的生活史是从孢子萌发经菌丝体到第二代孢子的整个发育过程。 低温型品系:在低温下形成原基和产生子实体的品系,如金针菇等。 中温型品系:在中温下(常温15~27℃)形成原基和形成子实体的品系。 高温型品系:在高温下(常指25~30℃)形成原基和生长子实体的品系。 生物学效率:又称生物转化率,指食用菌的鲜重同产出该产量鲜菇(耳)所用培养料干料的重量百分比。或生物转化率%=(食用菌的鲜重/所用培养料干料重量)% 同宗配合:在高等真菌的发育中,同一菌丝细胞通过自体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现象,又称自交可孕,如草菇。它相当于刚等植物的“雌雄同株”的性配现象。 异宗结合:由不同的孢子萌发的菌丝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现象,称异宗结合。如: 组织分离法:是指食用菌的子实体、菌核或菌索上取一部分组织,使其在培养基上萌发而获得食用菌纯菌丝体的方法。 质配:两条可亲和的即可互相交配的单核菌丝,在接触细胞壁发生溶解,使两性的细胞原生质(包括细胞核)进行融合,但不进行核配的性行为。次生菌丝体就是由初生菌丝细胞质配后形成的。 核配:性细胞的细胞核的结合过程。核配通常发生在特殊的细胞(担子或子囊细胞)中。 原基:子实体的原始体,是菌丝体发育到生殖阶段所形成的胚胎组织。原基进一步发育,即成为子实体。 减数分裂: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其中的一次细胞分裂使染色体减半。 常压灭菌:即在一个蒸汽压力下(温度为100℃)的灭菌法。常压灭菌时间一般为8-10h.。高压灭菌:在0.1mpa 的压力下,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1-1.5h. 巴氏灭菌:采用培养料的发酵,使料温加热到62℃-70℃的温度, 30分钟后,便可杀死不耐高温的微生物营养细胞的方法。(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首创的,故名巴氏灭菌法。)在双胞蘑菇栽培中,该法多用于堆肥的后发酵(或称二次发酵,室内发酵)上,以达到消灭病虫害,改善理化状态和提高堆肥营养利用率的目的。 锁状联合:担子菌的双核细胞进行特殊分裂而在菌丝上出现的一种锁状结构。 木腐菌:引起木材腐熟的真菌。很多食用菌,如银耳目的银耳和木耳,伞菌目的香菇和侧耳,多孔菌目的猴头和灰树花等均属木腐菌 变温结实性:子实体分化必须要有较大的昼夜温差刺激才能完成的食用菌种类,称~。温差幅度越大越好,一般在8~10℃。如香菇、平菇等。 恒温结实性:具有保持恒温形成子实体的结实习性,这类食用菌称~。 液体菌种:食用菌经深层发酵培养出来的大量菌丝球用来作繁殖的材料就是~

《食用菌栽培学》实习报告

?食用菌栽培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课程实习,实地进行常见食用菌品种的菌种制作、栽培,了解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通过参观湖北省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加工基地,了解食用菌产业的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掌握菌种的制作、分离等制种工作。 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和各项操作。参加菇房和菇场栽培管理工作。参观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践,力争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对于食用菌产业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二、实习时间 2012年10月28日至2012年11月4日共计8天 三、实习地点 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菌种试验中心、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洛阳店出口示范基地、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随州试验站、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裕国菇业生产线、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 四、实习内容 1、校内实习主要内容 (1)进行袋料栽培中的预湿、拌料、装袋、灭菌、消毒、接种等各项操作: ①香菇: a. 香菇袋料栽培原料的预湿 b. 香菇栽培料拌料及装袋 c. 香菇袋料装锅灭菌 d. 香菇袋料栽培的接种 ②平菇: a.平菇熟料栽培料建堆发酵 b.平菇三级种原料的预湿 c.平菇三级种拌料、装袋并装锅灭菌 d.平菇栽培料的翻堆 e.平菇栽培料装袋 f.平菇袋料栽培的接种 ③黑木耳: a.黑木耳栽培料的预湿 b.黑木耳栽培料装袋 c.黑木耳栽培料的灭菌 d.黑木耳栽培袋接种 (2)参加常见食用菌品种菌种和不同栽培模式的各项操作。

[精品]食用菌栽培复习题.doc

第一章、绪论 1、食用菌的营养特点? 是一种低脂肪、低碳化合物、低热能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保健食品。 2、新疆发展食用菌的优势有哪些? A土地资源丰富 B棉籽壳资源丰富 C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 3、食用菌产业的特点? 与人农业不争地,不争水,避开农业繁忙季节,农作物废弃物利丿IJ,投资可人可小,成木低见效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市场潜力很人。 4、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有? A自然条件优越 B农业资源丰富 C剩余劳动力成本低 D技术力量较强(手丁技术) E市场潜力大,前景好 5、发展食用菌的目的和意义? A改变人类的食物结构 B增进身体健康 C科变废为宝 D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E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F创造财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食用菌的基础知识 1 ?食用菌,子实体,真菌,大型真菌,菌丝体,锁状联合的定义? 食用菌:能形成人型子实体且能吃的人型真菌(担子菌和子囊菌)。 子实体:真菌形成的繁殖器官。具有结实能力的双核菌丝组织化形成的肥大多肉的菇、草、耳等称为了实体。 真菌:无叶绿素的真核生物、异养型。 大型真菌:菌丝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形成较大子实体的一类真菌(子囊菌和担子菌)。菌丝体:菌丝前端不断生t分支形成的菌丝团。 锁状联合:双核菌丝细胞分裂吋,在横隔处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 2?子实体的组成部分有哪5个? 菌盖、菌褶、菌柄、菌坏、菌托 3 ?菌丝体的作用? A降解,吸收营养 B营养运输 C储藏 D有性繁殖 4?菌褶的基本结构? 担子、菌髓、缘囊体、囊状体、担抱子、乳管 5 ?食用菌的生活史? 担抱了■初级菌丝■质配■双核菌丝■了实体(了实层)■核配■减数分裂■扒泡了

食用菌实习报告

食用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用菌实习报告,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食用菌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 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基础科学的学科,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生产实际来加深理解和体会,否则会脱离实际,无异于空中建楼阁。该课程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十分紧密,实习是掌握有关理论的重要环节。所以本次食用菌实习旨在引导同学们在掌握了基本理论之后在生产实际问题中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意识与沟通交流的品质。通过参观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对于食用菌产业的理解,增长其对于这一产业美好前景的信心,对中国近当代甚至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实习任务 1.掌握菌种的制作、分离等制种工作。 2.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和各项操作。 3.参加菇房和菇场栽培管理工作。 4.参观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

20xx年11月28日至20xx年12月4日 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菌种试验中心、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裕国菇业生产线、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天添食用菌科技产业 1.华中农业大学黑木耳、香菇、平菇代料栽培生产实践 2.观看湖北菇菌产业发展三十年历史和香菇生产技术的视频 3. “中国香菇之乡”的随州三里岗以及新州各工厂、公司参观学习 本次实习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要是在菌种试验中心以及真菌楼亲身从事食用菌栽培的一系列环节操作实习。第二部分是对湖北食用菌大企业和随州食用菌行业进行参观学习。 栽培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在老师带领下了解了菌种试验中心的大致布局,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菌种场的布局方面,还应考虑各生产部门间的位臵关系,从而更合理、更节省地进行安排。 然后我们在菌种试验中心的实习主要是学习香菇、黑木耳和平菇的栽培,历时四天,但基本流程一致。首先都是按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指南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食用菌属真菌类,他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也同样适合真菌病虫害的发生,如果不重视生态环境的控制、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杂菌和各种虫害便会随之发生。因此,在食用菌的生产与栽培过程中,防治食用菌病虫害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利用农、化、理、生等进行综合技术防治,以促进食用菌健壮生长,高产优质,基本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Edible fungi, he needed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lso suitable for fungal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ccur, if do not take the contro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not take the necessary precautions, mixed bacteria and a variety of pests will ensue. ,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edible fungi,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edible fungi should follow the "prevention first,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ant protection working policy, agriculture, to make use of born, science, etc.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edible fungi robust, 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the basic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as follows. 1治理环境 1 the governance environment 在良好的卫生环境条件下,可减少病虫杂菌滋生蔓延,提高

食用菌常见真菌性病害与无公害防治措施

食用菌常见真菌性病害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一)青霉病 青霉病也叫蓝绿霉。是食用菌制种过程中常见的污染杂菌,主要危害各种食用菌的菌丝体。林下栽培时,一定条件下,除危害平姑子实体外,还危害香菇、草菇、金针菇、双孢菇、木耳等。 1、症状与危害青霉常污染菌种和菌袋。侵染幼菇发病一般顶部呈黄褐色枯萎,生长停止,表面很快长出绿色粉状霉层,其邻近的正常生长的健菇可被传染。菌柄基部呈黄褐色腐烂,很快长了绿色粉状霉层。 金针菇基腐病,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菌柄基部变黑褐色至黑色腐烂,基部腐烂后子实体倒伏。幼菇丛发病虽不倒伏,但不能继续向上生长发育。严重发生时,针状的幼菇成丛变黑腐烂。 2、病原青霉(Penicillium spp.)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青霉属。常见的危害种有黄青霉、圆弧青霉等。不同种的菌落呈现不同颜色,有绿色、黄绿色、淡灰黄色、灰绿色、蓝绿色、紫红色等。营养体菌丝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分生孢子梗有横隔,经过多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瓶状小梗,形如扫帚。 3. 病害循环与发病条件青霉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以分生孢子通过空气、土壤、肥料、植物残体传播。平菇一般不易受青霉菌侵染,但当培养料寂PH值小于4时或含水量不足、培养料碳水化合物过多、幼菇生长

瘦弱的条件下,易受青霉菌感染。 4.病害控制①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林间落叶、食用菌及菌棒残体,带出林外深埋;发现病菇及瘦弱菇及时清除处理,防止病害扩散。②选用新鲜、干净并经暴晒的培养料。③袋料劳动教养品种,收第一潮菇后及时清理菌棒料面,剔除菇根和弱菇,然后喷洒10%石灰水1次,降低培养料酸度。覆土栽培品种在发生青霉的地方,及早挖除病菌并撒施石灰粉或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止霉菌蔓延。④菇床发生青霉菌后,可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二)绿霉病 绿霉又名木霉。是食用菌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竞争性杂菌,尤其是困扰香菇菌棒生产的杂菌病害。绿霉的寄主围很广,几乎危害所有的食用菌;分布围很大,是世界性的食用菌危害菌;危害期长,食用菌的整个生产过程都会受到侵害;危害程度大,严重时可使整批食用菌绝收。 1.症状与危害初期菌丝为白色、细而密,逐渐变为浅绿色。菌落中央为深绿色,边缘呈白色。后期变为深绿色,严重时使整个菌袋全部变为墨绿色。 2.病原绿霉菌(Trichoderma spp.),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木霉属。对食用菌造成危害的主要有绿色木霉(T.viride)、康氏木霉(T.k oningii)、多孢木霉(T. polysporum)等。木霉最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指导大纲(上实验课用)

实验一食用菌分类与形态观察 ?目的:了解食用菌分类方法,学会观察食用菌形态结构。 ?材料:各种伞菌的新鲜子实体(香菇、平菇、金针菇、茶树菇、白灵菇、杏孢菇、白平菇),子囊菌的干品,野生食用菌的标本。平菇、香菇的孢子印。分类参考书,显微镜等。 ?方法:1.取新鲜子实体观察伞菌的结构,绘图说明。2.观察平菇孢子印颜色、大小、形状。 ?完成下列表中内容。 食用菌分类与形态观察表

1.中生2.偏生3.侧生4.无菌柄5。圆柱形6.棒状7.纺锤形8.棒锤形9.分枝状10.基部联合11.基部膨大呈球形12.基部膨大呈臼状13.菌柄扭转14.基部延 长呈假根状 圆形2.半圆形3.圆锥形4.卵圆形5.钟形6.半球形7.斗笠形8.匙形9.扇形10.漏斗形11.喇叭形12.浅漏斗形13.圆筒形14.马鞍形 1.子囊菌门盘菌目羊肚菌科(子囊果具蜂窝形或吊钟形菌盖) 块菌目块菌科和地菇科 角菌目麦角、虫草 2.担子菌门 木耳目、银耳目、花耳目属于胶质菌类, 非褶菌目、伞菌目 鬼笔目和马勃目属于腹菌类

一、实验目的 掌握斜面试管培养基的配制、消毒与灭菌等制作过程,为菌种转管、组织分离制作母种打下基础。 二、常用培养基配方 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pH自然。 2. PDA综合培养基 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3.0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0.05克,水1000毫升,pH自然。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天平、电炉,18×180毫米试管,止水夹。纱布,棉塞,牛皮纸,皮筋,手套、菜板、刀、恒温箱,三角漏斗、支架(每组一套)。手提式高压灭菌锅。 马铃薯、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等。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1.PDA培养基的配制 2.装管、捆把 3.灭菌 锅内加适量水→灭菌物品放内锅→加热→压力表0.05Pa 时放气→压力表 1.15Pa (121-126℃)时计时30分钟。 4.摆斜面。灭菌后将试管取出斜放在一根1厘米左右厚的木板条上,使试管内斜面的 长度为试管长度的3/5。放置凝固后备用。 五、作业思考题 1.制作PDA培养基过程中,为什么要用牛皮纸将整捆的棉塞部分封盖灭菌? 2.灭菌时,加热水沸后,在锅内压力升至0.5Pa 时,为什么要打开放气阀? 3.写出试管培养基制作的工艺流程。 4.消毒与灭菌是同一概念吗?为什么?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食用菌学是园艺专业的的科类选修课,本课程通过理论授课、实验实训完成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的掌握食用菌生产的理论和技能,为从事食用菌生产、科研、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黑体,小4号字) 绪论 第一节食用菌的概念和种类 学习要点:掌握食用菌的概念,了解食用菌的分类方法及种类。 第二节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学习要点:了解食用菌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 第三节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学习要点:了解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及国内外现状,理解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 重点:食用菌的作用及其产业的特点 难点:产业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与生活史 学习要点:掌握食用菌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结构及特性,以及掌握食用菌的有性和无性生物史。 第二节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学习要点:了解构成食用菌细胞的化学元素,掌握食用菌对养分的需求,常用的碳源和氮源。 第三节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学习要点:掌握常见几种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 重点:1、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结构和特性 2、常见的几种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 难点:食用菌对养分的需求 第二章食用菌的制种技术 第一节菌种生产的基本设备及程序 学习要点:掌握菌种、制种的概念,了解菌种的类型以及掌握制种的工艺流程。 第二节菌种的分离与培养 学习要点:了解灭菌、消毒的概念和区别,掌握各种菌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掌握组织分离法的制种技术及菌种扩大培养的技术。 第三节菌种质量检查、保藏与复壮 学习要点:了解菌种的保存原理,掌握常用保存方法。 重点:菌种分离中常用的组织分离法的技术。 难点:菌种的类型和制种的工艺流程,组织分离法的菌种制作技术,菌种的保存原理。

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 第一节食用菌常见病害 一、霉菌 (一)霉菌的种类 1.木霉 特征:绿色木霉分生孢子多为球形,孢壁具明显的小疣状突起,菌落外观呈深绿色或蓝绿色(图7-1)。 发生规律:多年栽培的老菇房、带菌的工具和场所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已发病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以多次重复侵染,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再次重复侵染更为频繁。发病率的高低与下列环境条件关系较大:温度:木霉孢子在15-30℃下萌发率最高;湿度:空气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萌发最快。 2.链孢霉 特征:链孢霉菌丝体疏松,分生孢子卵圆形,红色或橙红色(图7-2)。在培养料表面形成橙红色或粉红色的霉层,特别是棉塞受潮或塑料袋有破洞时,橙红色的霉,呈团状或球状长在棉塞外面或塑料袋外,稍受震动,便散发到空气中到处传播。 发生规律:靠气流传播,传播力极强,是食用菌生产中易污染的杂菌之一。 3.青霉 特征:在被污染的培养料上,菌丝初期白色,颜色逐渐由白转变为绿或蓝(图7-3)。菌落灰绿色、黄绿色或青绿色,有些分泌有水滴。 发生规律:通过气流、昆虫及人工喷水等传播。 4.毛霉 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特征:毛霉又名长毛菌、黑霉菌、黑面包霉。毛霉菌丝白色透明,孢子囊初期无色,后为灰褐色(图7-4)。毛霉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粪便及堆肥上。孢子靠气流或水滴等媒体传播。 发生规律:毛霉在潮湿的条件下生长迅速,在菌种生产中如果棉花塞受潮,接种后培养室的湿度过高,很容易发生毛霉。

特征:曲霉又名黄霉菌、黑霉菌、绿霉菌。黑曲霉菌落呈黑色;黄曲霉呈黄至黄绿色;烟曲霉呈蓝绿色至烟绿色(图7-5);曲霉不仅污染菌种和培养料,而且影响人的健康。 发生规律:曲霉分布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及各种腐败的有机物上,分生 孢子靠气流传播。曲霉菌主要利用淀粉,培养料含淀粉较多或碳水化合物过多的,容易发生;湿度大、通风不良的情况也容易发生。 图7-1木霉 图7-6根霉 图7-3青霉 图7-5曲霉 图7-2链孢霉 图7-4毛霉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摘要 食用菌属大型真菌类,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也同样适合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生长繁殖,如不重视生态环境的控制,在前期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杂菌和各种虫害便会大量发生,加上食用菌本身的特点,一旦发生病虫害,往往比较难处理,而且损失已经造成。因此在栽培中,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一样,遵循“以农业防治为主,合理配以生,物理方法,以化学防治为补救措施”的综合防治方针,尽量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以避免对食用菌产生药害和造成污染。充分发挥各种防治方法的优势互补,对各种食用菌的优质高产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简要介绍了食用菌生理生态,详细介绍了食用菌在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病害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1概述 在食用菌的栽培中,生产上最束手的问题莫过于病虫害的侵扰,尤其是病原菌的危害,轻者造成减产,重者绝收。我国目前绝大都数生产者的条件比较简陋,病虫害问题尤为突出。为了解决食用菌生产中的这些问题,应根据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特点,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把病虫害杜绝在生产之前。 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病害和虫害就要从食用菌栽培脚料营养要求生长环境抓起,减少产菇阶段发病率和虫害的发生。 2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2.1营养物质 食用菌的营养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素等。 2.1.1碳源 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碳源。碳源的主要作用是构成细胞物质和提供生长发育所需有能量。碳源是食用菌量重要的,也是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源。 食用菌在营养类型上是属于异养型生物,所以不能利用二氧化碳、碳酸盐等 无机碳这碳源,只能从现成的有机碳化物中吸收碳素营养。单糖、双糖、低分子 醇类和有机酸均可被除数直接吸收利用。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高分子碳源,必须经菌丝分泌相应的胞外酶,将其降解为简单碳化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葡萄糖是利用最广泛的碳源,但并不一定是所有食用菌最好的碳源,不同食用菌对碳源有不同的选择。如果胶是松口蘑,甘露醇是杨树菇。食用菌所需的碳源,除葡萄糖、蔗糖等简单糖类外,主要来源于各种植物性原料,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麦秸、稻草、甘蔗渣、马铃薯等。 在食用菌生产中,通常向培养料中加入适量葡萄糖,以诱导胞外酶的产生和维持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并促进菌丝在培养料快速生长。

平菇实习报告

东营职业学院 实训实习课程报告 (学生用) 课程名称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二级学院生物及生态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006080020 实训实习报告要求 实训实习报告是实训实习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教 师考核学生实训实习效果的一项重要依据,也是评定 学生实训实习的重要依据。实训实习报告是学生总结 实训实习内容,使实训实习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 性认识的过程。实训实习报告要用规定的实训实习报 告纸书写,要语言通顺、分析合理、认真总结。每门 实训实习课程结束后,实训实习报告交实训实习指导 教师,指导教师审核后交课程所开二级学院存档。 实训实习报告包括如下内容: 1.实训实习内容、实训实习场所、实训实习日期; 2.实训实习目的和要求; 3.实训实习仪器、设备与材料; 4.实训实习的完成情况及效果; 5.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实训实习报告 2011年12 月 2 日第15、16 周 篇二:食用菌实习报告 《食用菌栽培学》 ——实习报告 专业:植物保护 班级:植保0905班 姓名:尹传林 学号: 2009301200906 指导教师:边银丙、王卓仁 中国·武汉 二○一一年十二月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一)实习目的 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基础科学的学科,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生 产实际来加深理解和体会,否则会脱离实际,无异于空中建楼阁。该课程理论与实际应用结 合十分紧密,实习是掌握有关理论的重要环节。所以本次食用菌实习旨在引导同学们在掌握 了基本理论之后在生产实际问题中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思考 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吃 苦耐劳、团队意识与沟通交流的品质。通过参观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对于食用菌产业的 理解,增长其对于这一产业美好前景的信心,对中国近当代甚至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二)实习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