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方法论第一章

合集下载

数学史和方法论 自学考试提纲

数学史和方法论 自学考试提纲

第一章数学的萌芽 1古埃及的数学 公元前2900年以后,埃及人建造了许多金字塔,作为法老的坟墓。

从金字塔的结构,可知当时埃及人已懂得不少天文和几何的知识。

例如基底直角的误差与底面正方形两边同正北的偏差都非常小。

现今对古埃及数学的认识,主要根据两卷用僧侣文写成的纸草书;一卷藏在伦敦,叫做兰德纸草书,一卷藏在莫斯科。

2埃及最古老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较简单的书写体,通常叫僧侣文。

除了这两卷纸草书外,还有一些写在羊皮上或用象形文字刻在石碑上和木头上的史料,藏于世界各地。

两卷纸草书的年代在公元前1850~前1650年之间,相当于中国的夏代。

3古埃及的计数制 埃及很早就用十进记数法,古埃及人的计数系统是叠加制,但却不知道位值制,每一个较高的单位是用特殊的符号来表示的。

例如111,象形文字写成三个不同的字符,而不是将 1重复三次。

埃及算术主要是加法,而乘法是加法的重复。

他们能解决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并有等差、等比数列的初步知识。

占特别重要地位的是分数算法,即把所有分数都化成单位分数(即分子是1的分数)的和。

兰德纸草书用很大的篇幅来记载2/N(N 从5到101)型的分数分解成单位分数的结果。

为什么要这样分解以及用什么方法去分解,到现在还是一个谜。

这种繁杂的分数算法实际上阻碍了算术的进一步发展。

纸草书还给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将直径减去它的1/9之后再平方。

计算的结果相当于用 3.1605作为圆周率,不过他们并没有圆周率这个概念。

根据莫斯科纸草书,推测他们也许知道正四棱台体积的计算方法。

总之,古代埃及人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还没有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4埃及几何的突出成就:古埃及人在建筑规模宏大的教堂、金字塔等都需要测量,尼罗河水泛滥后冲刷了许多边界标记,为他们认识基本几何形状和形成几何概念提供了实际背景。

因此古埃及人的几何学知识较为丰富,在两种纸草书中,有26个十几何问题,许多与金字塔有关,如:在莫斯科纸草书中有:一个截顶金,字塔的垂直高度为6,底边为4,顶边为2求体积。

数学史和数学方法论

数学史和数学方法论

第一部分数学史第一章数学的起源和远古数学文献1.计数意识的起源。

数学的起源和人类文明的起源几乎是同步的。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和其他各门科学一样,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如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计算时间和制造器械。

”“数”的概念萌发于早期人类对事物的计数,结绳与书契可能是所有早期文明中最主要的计数方法。

随着文字的出现,人类开始用一些文字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则表记数字,这些规则就是进位制和符号布列方式,它们是记数法的要素。

在世界各地文明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数字符号体系和记数方法,例如:简单分群数系、乘法分群数系、字码数系、定位数系(位值制)等。

我们今天通常使用的记数方式就是10进制定位系统,与其它记数方法相比,它在计算上有明显的优势,被誉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

2.埃及的两种主要的数学纸草书、埃及数制,埃及几何的突出成就。

著名的古埃及纸草书有两份,这两份纸草书都直接书写着数学内容,一份叫“莫斯科纸草书”,大约出自公元前1850年左右,它包括25个数学问题。

这份纸草书于1893年被俄国人戈兰尼采夫买得,也称之为“戈兰尼采夫纸草书”,现藏于莫斯科美术博物馆。

另一份叫“莱因特纸草书”,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650年左右,开头写有“获知一切奥秘的指南”的字样,接着是作者阿默士从更早的文献中抄下来的85个数学问题。

这份纸草书于1858年被苏格兰人莱因特购得,后为英国博物馆收藏。

这两份纸草书是我们研究古埃及数学的重要资料,其内容丰富,记述了古埃及的记数法,整数四则运算,单位分数的独特用法,试位法,求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问题,以及数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问题。

埃及数制: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埃及就有了象形文字,在这种文字中他们以10为基数进行记数。

这些文字是用单独的图画来表示一个数的,1是垂直的木棍,10是放牛用的弯曲工具,102是一端卷起的测量绳,103是一朵莲花,104是竖着的手指,105是小鸟,106是举起双手受惊的人,107是太阳。

数学方法论第一章绪论

数学方法论第一章绪论

中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数学方法论专家 -----徐利治
第一讲
绪论
一、研究数学方法论的意义
促进数学发展 发挥数学的功能 改革数学教育 培养数学人才
二、数学方法论的定义及分类
1.方法、方法论和科学方法论
二、数学方法论的定义及分类
2.数学方法的分类
•具体方法 •一般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
三、数学方法论的性质及研究对象
则有
1 1 1 1 1 1 b0 x2 2 x2 2 x2 2 0 1 2 n

x 2 x2 x2 0 b0 1 2 1 2 1 2 1 2 n
数学方法论
张龙军 909242428
日本数学家、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
“学生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机会应用他们所
学到的数学知识,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 通常在学生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
而不管人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那种铭刻于头
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 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x x x 1 2 1 2 1 2 2 0 4 n 比较这个方程与方程(**) x2项的系数,
2 2 2
得出
1 1 1 1 2 2 2 6 2 3
于是有
对于这个结果,欧拉写道:“这种方法是新 的并且还来没有这样用过。” 欧拉又用这种方法重新发现了著名的莱布尼 兹级数的和:

17 世纪以后,欧洲的数学摆脱了发展缓慢 的状态,这一“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 ,有了变数,运动进入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 进入了数学。”(恩格斯语)在笛卡尔的解析几 何中“曲线是任何具体代数方程的轨迹”,这不 仅一下子扩充了数学的范围,而且为代数方法运 用到几何乃至整个数学铺平了道路。

数学史与数学方法论.doc

数学史与数学方法论.doc

高纲1264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8122数学史与数学方法论江苏教育学院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数学史以数学发展的脉络为主线,讲述了数学学科的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及其产生、发展的过程。

数学方法论研究了数学的发展规律、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及数学中的发现、发明与创新等法则。

数学方法论的研究以数学史为依据,人们对数学史的思考、总结与提升促着数学方法论的发展和完善。

对于数学史与数学方法论的学习,有助于教师提高数学素养。

(二)课程设置目的课程内容包括:数学史与数学方法论两部分。

课程设置目的和要求:使应考者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和一些常用的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应考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应考者的数学素养;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激发应考者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他们今后成为合格的数学教师提供帮助。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部分数学史第一章数学的萌芽(一)课程内容古埃及的数学、古巴比伦的数学。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了解数学的起源;埃及和巴比伦的主要远古数学文献,以及重要数学成就。

第二章希腊的数学(一)课程内容数学学派与演绎数学的产生、希腊数学的黄金时代、希腊数学的衰落。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1.了解希腊数学初创期、黄金时代和后期的主要数学发现和发展。

2.了解阿基米德、托勒密、丢番图和海伦等重要数学家的数学成就。

3.正确理解《几何原本》的历史贡献、希腊数学的特色和局限性。

4. 三大几何难题。

第三章印度与阿拉伯的数学(一)课程内容印度的数学、阿拉伯的数学。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1.了解印度和阿拉伯在中世纪前后的数学发展2. 了解印度和阿拉伯数学的杰出的数学家的主要数学贡献。

第四章中国古代数学(一)课程内容先秦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数学的发展、中国传统数学的特点。

(二)学习与考核要求1.了解中国古典数学的形成和发展情况。

《九章算术》等算经的主要内容。

中学数学方法论课本主要内容

中学数学方法论课本主要内容

绪论数学思想方法的对象和意义第一节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对象第二节学习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第三节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方法第一章数学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数学发展各个时期简析第二节中国数学的起源与发展第三节数学发展的动力第二章数学概观第一节数学的对象和特征第二节数学的地位第三节辩证唯物主义数学观第四节数学基础论及其简要评介第三章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第一节观察与实验第二节划分与比较第三节分析与综合第四节抽象与概括‘第五节特殊与一般第四章数学的逻辑方法第一节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第二节形式逻辑方法与辩证逻辑方法第三节逻辑推理规则第四节常用逻辑推理方法第五节数学证明与逻辑推理错误剖析第五章几种重要的数学方法第一节模型方法第二节化归方法第三节公理化方法第六章数学思维方法第一节思维及数学思维第二节数学逻辑思维方法第三节数学形象思维方法第四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第七章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第一节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原理第二节符号化意识的培养第三节化归意识的培养第四节整体化意识的培养第五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1、方法:就是人们处理某种事物的策略、思路、途径和步骤,解决不同学科的不同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

2、方法论:研究各种方法共同规律和原则的学问3、数学方法论:狭义: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包括:数学概念的定义方法、数学的推理和证明方法、数学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等。

广义:还应包括对数学概念、数学理论的概念、数学理论的概念认识,包括对各种数学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和总结,从中寻找某些共同的规律,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

更广义:研究数学的发展规律,数学的思想、方法、原则,数学的发现、发明和创新的学科。

4、正确的数学观应该包含如下成分:数学的整体观;数学的价值观;数学的问题观;数学的审美观;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观。

第一章数学的起源与发展一、数学发展史1、数学萌芽时期(公元前600年以前)(1)数学的对象:社会生活的农业生产上的实际计算和测量的问题。

《数学方法论》数学中使用的一般科学方法

《数学方法论》数学中使用的一般科学方法

第一章数学中使用的一般科学方法(共10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在数学研究及数学解题中如何使用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归纳与类比这三类科学方法,并能独立运用这些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节观察与实验(2学时)1 •观察与实验是收集科学事实,获取感性经验,形成、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主要方法2 •观察与实验在数学研究及数学解题中的功能、特点和作用第二节比较与分类(2学时)1. 比较与分类是分析、整理知识的主要方法2. 比较与分类在数学研究及数学解题中的功能、特点和作用第三节归纳与类比(4学时)1•归纳与类比是提出数学猜想的主要方法2.归纳与类比在数学研究及数学解题中的功能、特点和作用习题课(2学时)通过“示例”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三类科学方法在数学研究及数学解题中的功能、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归纳与类比方法在数学研究及数学解题中的功能、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根据已有的事实材料如何运用归纳与类比方法提出数学猜想。

[教学建议]本章内容是课程的重点内容,建议通过“示例”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三类科学方法在数学研究及数学解题中的功能、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凡是对人类的认识产生过积极作用的思想家,不论是哲学家或是科学家,都对科学中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进行过考察与分析,科学方法就是在他们的研究和探索中诞生的。

综观人类的科学认识史,大凡以算法为主导的数学发展时期,人们常常将数学归并到自然科学范畴之内,而在以演绎为主导的数学发展时期,人们则将数学独立于自然科学之外。

在当代,由于计算机的出现以及由此引起一场迅猛的技术革命,数学中“构造性观念的抬头有了一些明显的趋势。

”(吴文俊),而这种趋势致使数学及数学教育界过分偏重形式,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忽视了数学的活的灵魂,对于使用逻辑方法以外的科学方法不予重视。

而包括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冯・诺伊曼(J.Von.Neumann)在内的许多大数学家都认为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源于经验。

数理方法第一章

数理方法第一章
如 k 4 1 i
j
iz i ( x iy ) y ix R e (iz ) y y 3 故 R e ( i z ) 3图 形 为 平 行 于 实 轴 的 直 线
u
解 设电容两端的电压为u u0 eit , 则流过电容的电流为
j
x
(0, -1)
第一章
复变函数
• §1.1 复数 • §1.2 复变函数 • §1.3 解析函数 • §1.4 多值函数 • §1.5 平面向量场
自从有了复变函数论,实数领域中的禁区或不能解释 的问题,比如: 负数不能开偶数次方; 负数没有对数; 指数函数无周期性; 正弦、余弦函数的绝对值不能超过 1; … … 等已经不复存在.
第二部分 数学物理方程及特殊函数论
数 理


第七章 数学物理方程的定解问题 第八章 分离变量法 第九章 傅立叶积分法 第十章 线性常微分方程的级数解法 第十一章 球函数 第十二章 柱函数
复变函数的理论基础是十九世纪奠定的 。 A.L.Cauchy 柯西 (1789-1866)和K.Weierstrass 维尔斯 特拉斯 (1815-1897)分别应用积分和级数研究复变函 数,G.F.B.Riemann 黎曼(1826-1866)研究复变函数的 映照性质。他们是这一时期的三位代表人物。经过他 们的巨大努力,复变函数形成了非常系统的理论,且 渗透到了数学的许多分支,同时,它在热力学,流体 力学和电学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多的应用。
|| z1 | | z2 ||| z1 z2 || z1 | | z2 |
|| z1 | | z2 ||| z1 z2 || z1 | | z2 |
例1 : 设 z1 5 5i , z 2 3 4i , 求 z1 z1 , ( ) 及它们的实部 , 虚部 . z2 z2

01第一讲 数学方法论与数学思想方法

01第一讲  数学方法论与数学思想方法
第一讲
数学方法论与数学思想方法
• 数学的本质不在于它的对象,而在于它 的方法。 ——— Leibniz 莱布尼兹
• 数学的有机的统一,是这门科学固有的 特点。 ——— David Hilbert 希尔伯特
• 据我看来,要真正打好基础,有两个必 经的过程,即“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 过程.“由薄到厚”是学习、接受的过程, “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 ——— 华罗庚
在当今这个技术发达的社会里,扫除数学盲的任务已经代替了昔 日扫除文盲的任务,而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价值 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知识内容的精髓,是铭记在人 们头脑中起永恒作用的数学的精神与态度、数学的观 点与文化。 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认为,“学生们在初中或高中 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之后,几乎没有什么 机会应用。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 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 作,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文化, 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作用” (《数学 的精神、思想与方法》)
•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 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 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王国维《人间词话》
本讲内容
什么是数学方法论 数学思想方法的涵义 数学方法论的教学意义和教学途径
什么是数学方法论
数学方法论(Mathematical Methodology), 也叫数学方法学,它是对数学方法本身进行研 究所形成的专门理论,即是数学方法的元理论。 数学方法论是数学发展的产物,因为数学的产 生和发展总包含着数学方法的产生、积累和发 展,而对数学方法的系统研究就形成了数学方 法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了方法才获得了“钥匙”,数学的发展绝不仅仅是材料,事实,知识的积累和增加,而必须有新的思想方法的参与,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现和发明。因此,从宏观意义上来说,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发现、发明的关键和动力,也就是说,对于数学发展规律的研究及明确的认识,显然可以帮助我们去努力创造有利于数学发展的良好环境。
从数学的教学工作而言,数学方法论事实上是对我们的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我们不仅应当注意具体的数学知识的传授,而且也应注意数学方法论方面的训练和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只有提出问题,让学生明了产生问题的情景,并留给学生必要的时间,才能引起学生有目的的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若能使学生把特定的数学问题确定为自己努力攻克的方向,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以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不断冲击其头脑中旧有的认知结构,不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最后引起自身行为的改变——数学学习。
当代学校教育能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所做的准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科学知识,一是科学方法,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便形成能力,与一般知识相比,科学方法具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其有效性更长些,因此在当代的学校教育中,科学方法的作用被提到更重要的地位上来。
对于“问题解决”,各国研究工作的注意点是:
1)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生动活泼的环境;
数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科学的任何部分几乎都已带上了抹不掉的数学印记。
数学文化作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方法,是铭记在人们头脑中起永恒作用的数学观念和文化,数学的精神和态度,它使人思维敏捷、表达清楚、工作有条理;使人善于处世和做事,使人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使人得到文化方面的修养,从而更好地理解、领略和创造现代社会的文明;数学的思想方法对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和文化修养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把任何代数问题归结到一个解方程问题。
1922年,希尔伯特也提出了他的证明论(或称元数学),试图找到一种方法绝对的证明数学理论的无矛盾性,这一想法被人们称为希尔伯特规划。这一规划的内容包括:(1)把数学理论公理化,把所得的公理化理论和所用的逻辑彻底地形式化,从而组成形式系统;
(2)用有穷方法证明这一系统的无矛盾性
希尔伯特曾经满怀信心地认为:那种用自然语言来表述的具有内容的数学知识在内容上的推理可以为由数学和逻辑的符号所组成的形式系统的规划所代替。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笛卡儿的万能方法和希尔伯特规划都被证明是行不同的。但它们仍不失为一个伟大的设想,因为不论是笛卡儿的万能方法还是希尔伯特规划,都确实存在深刻的道理。
人们意识到,研究数学方法的任务,不是去发现那种一劳永逸地解决一切数学问题的万能方法,而是通过活生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使人们正确地认识数学,有效地运用数学,并且创造性地发展数学
当人们从发明万能方法的梦幻中醒悟之后,又是怎样对待数学方法的研究呢?郑毓信分析到:“就现代而言,人们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却又受到逻辑实证主义这一20世纪上半叶在西方学术占据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的极大影响。”“逻辑实证主义者明确地提出了发现与检验(证明)的区分,并认为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应当局限于检验的范围,而发现问题则完全从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对此不需要,也不可能作出逻辑的分析,从而,也就不存在任何意义的发现方法。”
(3)具有一般意义的数学解题的方法;
(4)特殊的数学解题方法。
徐利治教授在《数学方法论选讲》中提出了关于“宏观的数学方法论”与“微观的数学方法论”的区别:关于数学发展规律的研究(如果撇开数学内在因素不提)属于宏观的数学方法论,关于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对数学中的发现、发明与创新等法则的研究则属于微观的数学方法论。
对数学方法的不同理解反映了数学这一科学门类应用广泛的特征。数学方法体系同数学科学本身一样是极为多样的,与此相应的是大量不同的关于的分类。
在人们的实际活动的各个层次上都需要用到数学方法,和这种层次相对应,数学方法也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数学发展和创新的方法;
(2)运用数学理论研究和表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的方法;
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说过:“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终止。正如人类的每项事业都追求着确定的目标一样,数学研究也需要自己的问题。正是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研究者锻炼其钢铁意志,发现新方法和新观点,达到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境界。”
数学问题一般具有几个特性:
§1.2研究数学方法论的意义和目的
希尔伯特说:“数学中每一步真正的进展都与更有力的工具和更简单的方法的发现密切联系着,这些工具和方法同时会有助于理解已有的理论并把陈旧的、复杂的东西抛到一边。”通过一些数学史料的学习,使我们明了数学上的发现、发明主要是方法上的创新。
有了方法才获得了“钥匙”,数学的发展绝不仅仅是材料,事实,知识的积累和增加,而必须有新的思想方法的参与,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现和发明。因此,从宏观意义上来说,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发现、发明的关键和动力,也就是说,对于数学发展规律的研究及明确的认识,显然可以帮助我们去努力创造有利于数学发展的良好环境。
(1)它包含着有关数学的疑问因素和未知方面;
(2)问题的出现表明主体的思维水平和当时的状况之间失去了平衡和协调,主体的数学思维产生了隙缝和空缺;
(3)主体为填补一定的数学问题带来的隙缝和空缺,就引起紧张,激发思维活动的进行。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是一切活动的核心。不同的是,在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那些尚未解决的数学科学问题,而是前人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再发现。
由于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数学发展本身的需要,人们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或是一个个地被解决,或是因无裨益而被弃置并代之以新的问题。在解决这些层出不穷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绚丽多彩的数学方法就诞生了。
考察数学问题的源泉,在每个数学分支中,那些最初、最老的问题肯定是起源于经验,是由外部世界所提出的。
于是,“人们事实上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由对万能方法的追求而转向对数学方法论的实际否定。”
20世纪下半叶,在国际上以波利亚的三部名著——《怎样解题》(1944)、《数学与猜想》(1954)、《数学的发现》(1961)的出版为契机,一股重视数学方法和数学解题的潮流又悄然兴起。人们以波利亚的以下论述作为指南:“合理的探索法不能以万灵规律为目标,但它可以努力研究在解题中典型有用的做法。这种做法是每一个对他的问题很感兴趣的正常人所经验过的。
在数学教育中,对数学建模方法的研究,以及在大学、高中、初中怎样开设好数学建模课程也成为当今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我们可以说,对数学建模的重视的确是数学方法和解题研究的复兴中的一个举世瞩目的现象。
§1.3数学方法伴随数学问题的解决而产生
数学方法起源于实践活动,它是伴随数学问题的解决而产生的。人类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二是科学研究,特别是数学研究的实践。
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尼罗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的底格里斯河等流域,以及稍晚一些的中国黄河流域、印度恒河流域,原始阶段都已结束,在这些大河流域文明中,整数运算法则在人们的生产实践和彼此的交往中都已经被发现。
当原始的经济逐渐被农业所代替,由于修建灌溉系统,排水设施以及管理的需要,测量耕地,计算收获物,征收赋税及营造建筑物的需要,观测天体,确定季节的需要,一些几何问题、比例问题、分数问题等就被提了出来。
解题毕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劳动,但它是具有创造性特征的。对于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解决中学数学问题来说,依靠经验性的知识积累的状况是难以令人满意的,我们认为重要的是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1、什么是数学方法
实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涵义来运用“数学方法”这个词。
2、什么是数学问题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当人们与客观世界产生接触,从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角度反映出认识与客观世界的矛盾时,就形成了数学问题。
以数学为内容,或者虽不以数学为内容,但必须运用数学概念、理论或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称为数学问题
数学发展史就是一部数学问题解决的历史,而数学方法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和数学问题的解决紧紧相伴的。
1980年,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在第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4)上提出:“问题解决是80年代学校数学教育的核心。”这一口号提出至今,一直被人们广泛接受,直到现在,“问题解决”依然是数学教育的中心课题,这说明在数学教育中重视数学方法和解题研究乃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历史必然。
“问题解决”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量急剧增长的时代,以提高能力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数学建模是实际问题数学化的产物,它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数学方法。数学建模的迅速发展使得数学不再被局限于作为一门基础科学的范围之内,在计算机的辅助下,数学已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技术。美国爱克逊研究和发展部总裁戴维(E.E.David)曾说过:“很少有人认识到被如此称颂的高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
有关数学方法的研究,特别是早期研究中,存在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企图找到这样一种“万能的方法”,以便一劳永逸地解决一切数学问题,或者使科学的发明创造可以循规蹈矩地进行。笛卡儿在它未完成的著作《思维的法则》里,设计了一种能解各种问题的万能方法,即
首先,把任何问题化为数学问题;
其次,把任何数学问题化为一个代数问题;
只有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分析,我们才能把数学课讲活,讲懂,讲深。
所谓“讲活”就是让学生看到活生生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
所谓“讲懂”,就是让学生真正理解有关的数学内容,而不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
所谓“讲深”,则是指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而且也能领会内在的思想方法。
总之,学习和研究数学方法论将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学术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更为基本的意义上说,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指具体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也是指数学方法的学习。应充分肯定对数学方法论的研究对数学学习者的重要意义。
数学的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数学的灵魂。学习和研究数学方法论,能帮助人们真正认识数学科学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