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格气田储层非均质性

合集下载

苏里格地区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苏里格地区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预测 以及储 层的 含油 气性 预 测 ,进而 有 效识 别 储 层 、油气 圈闭评 价 、井 位 选择 、储 量 预测 等 。针 对 苏里 格 气 田的预
测难 点和地 质特 点 ,明 确 了以地 震 资料 为 基础 ,地 质 背景
和测井资料为指导,多学科、多方法相结合的有效储层预
测流 程 。
储层 预 测 ;岩 石 物 理 ;A V O ;叠 前 反 演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8 9 7 2 . 2 0 1 3 . 2 1 . 0 0 7
储 层 地震 预 测主 要 是利 用 地震 技 术研 究 储 层特 征 ,主 要是 研 究储 层 的岩 性预 测 、储 层的物 性 预测 、储 层的 形态
速度和密度的影响因素除了岩石颗粒形状和骨架的矿物成
储层 地震预测技术的发展
地球 物 理技 术 整体 上 从 二维 到 三维 ,从 叠 后 到叠 前 ,
从 声 波到 弹性 波 ,从 各 向 同性 到各 向异 性 ,从 单 一到 多学
分 以 外 ,岩石 中胶结 物 的类 型 、流体 成 分 ,孔 隙度 和 围压 对 速 度和 密 度 也 有 很 大 的 影 响 ,并 详 细 讨 论 了岩 石 中存 在 的微 裂 隙 所 产 生 的 压 力 对 地 层 速 度 的 影 响 。同 时 ,在 An s t e y 的 工作基 础上 ,Tu r h a n Ta n e r 提 出了复 数地 震道 属性 分 析 法 ,从 而 ,吸收 系 数 、瞬 时相 位 、瞬 时振幅 和 瞬
山 1 段 为辫 状 河沉 积一 三 角洲 沉 积 。 苏里 格 地 区 由于 储 层 非 均 质 性 强 ,孔 隙度 低 ,渗透率低 ,储层横 向 变化 大,有效储层 薄 ,利 用常规地 震勘探 技术 无法

苏里格气田西部主要含气层段储层特征

苏里格气田西部主要含气层段储层特征

微相
亚相 相 度/% 率/mD 质)/ % 解释结论 0 20 0 5 0 100
盒8上1
下 上
盒 石
二 盒8
盒8上2
3 400 3 410 3 420
第 2 次取心, 3 425.6 m,
正韵律
灰白色含 砾粗砂岩
第 2 次取心, 3 432.2 m,楔 状交错层理
灰白色含 砾粗砂岩
天然堤 堤岸 网
N 磴口
0
80 km
杭锦旗 鄂尔多斯
伊 乌海 苏 344 盟

苏 245
察1 鄂 18
苏 247 苏 344
银川 西
天 苏 58 伊 乌审旗 苏里格
鄂托克前旗
神木 榆林
缘 环 定边 陕 靖边
米脂 子洲
冲 坳
斜 吴起 高桥
延安

晋 府谷
西 临县 挠 石楼 褶

固原

平凉

陇县
庆城 坡 庆阳
宁县

宜川
带 隆 起 韩城
状 河道 河床 河
河漫滩 河漫 天然堤 堤岸 曲

边滩

盒8下1
3 430
河床
子 段
统 叠组
盒8下2
3 440 3 450
第 3 次取心, 浅灰色粗
心滩

气层
3 433.5 m, 砂岩 平行层理
状 河道间 河道间
第 4 次取心, 灰黑色粉 3 439.97 m, 砂质泥岩
笔者以沉积岩石学和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 在观察 18 口钻井岩心的基础上,利用铸体薄片、扫 描电镜、阴极发光、物性和毛管压力等分析测试资 料,对苏里格气田西部二叠系盒 8 段和山 1 段砂岩 储层进行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成岩序列、储层微 观结构特征、物性特征和储层非均质性等方面进行 研究,并结合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分析储层孔隙演 化及储层发育的控制和影响因素,揭示主要含气层 段低孔、低渗储层的形成机理。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苏里格气田致密气的特征和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苏里格气田致密气的特征和成因
1.3.2 研究区范围
本论文主要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苏里格气田,该气田致密气探明地质储量5378×108m3,含气面积5715.9km2[1],近两年苏里格气田又建成了部分上、下古生界气藏合采的气井,气质中H2S含量可达199.28mg/m3,无阻流量可达122×104m3/d,是我国重要的致密气聚集区之一,同时也成为长庆油田致密气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内发育油、气、煤等大型矿产资源,是中国西北部地区重点勘探和开发的主要地区,该盆地是古生代华北地台西端残余的克拉通盆地[9],根据具体位置、现今构造形态和盆地构造演化史,可分为5个演化阶段,即前寒武纪拗拉原,早古生代古海,晚元古代沿海平原,中生代内陆盆地和新生代周缘断陷(图2)。
盆地上古生界为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上二叠系山西组,太原组,上石盒子组,二叠系组和石千峰组的过渡性和陆相相沉积。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含煤地层为主要烃源岩,山西的河流三角洲砂岩和上石河子和石千峰组厚的湖相泥岩为区域盖层。苏里格,榆林,大牛地等大型气田已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发现。其中,苏里格气田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典型致密砂岩气层,其东南地区含气层位为下石盒子组的盒8段和山西组山1、山2段,主力产气层位为盒8段,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气田[9]。
上古生界苏里格气藏的砂岩储层(下二叠统山西组山1段和下石盒组盒8段)岩性致密,非均质性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骨架颗粒的溶蚀作用,是形成低孔、低渗储层的主要原因[4],盆地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含气面积大、资源总量大,但是丰度低、物性差,开发难度较大。其储层砂体多以透镜状、河道条带状或叠置形态不稳定发育,不同部位的物性具有差异性,加之烃源岩的分布、生排烃强度等在全区并不一致,导致气藏的含气特征十分复杂[7]。产层为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段和山西组山1段,气层压力为27~32MPa,气层埋深在3200~3410m,压力系数一般在0.83~0.89。对苏6井区进行的试采和开发前期评价初步结果表明,气层厚度较薄,平均气层厚度为8~20m;气层连续性差,单个含气砂体规模小,一般长为1000~2500m,宽为100~250m;单井产能变化较大,产量为(30~1)×104m3/d,在试气和试采过程中,地层压力下降快,后期压力恢复慢,这严重制约了该区致密气的规模开发[8]。

苏里格气田压裂施工方案优化

苏里格气田压裂施工方案优化

苏里格气田压裂施工方案优化【关键词】气田;优化;分层;段塞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228-01一、概述苏里格气田受低渗透、井深、层薄、砂比低、返排率低的影响,加砂难度比较大,返排率偏低,增产效果不稳定;且层间、井间渗透率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储层压力系数低,压裂改造难度大,沉积环境复杂,砂体平面分布稳定性差,埋藏深,压裂改造难度大。

通过在苏里格地区3年的压裂,形成了一套针对有效的压裂工艺技术措施,在液氮伴注压裂施工现场灵活调节液氮排量、采用双封隔器和三封隔器精细分层压裂、前置液支撑剂段塞技术、高砂浓度顶替、适当提高砂比等压裂工艺技术措施,保证了压裂的成功。

特别是s10h等5口水平井裸眼封隔器完井分四段加砂压裂的成功,开创了苏里格地区水平井压裂的先河,为苏里格深层气田水平井压裂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成果对气井压裂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二、压裂施工方案优化(一)灵活调节液氮伴注排量苏里格气田属于低压、低渗透、水敏性地层,液氮泡沫压裂液适用于此类地层。

液氮泡沫液体具有滤失量小、摩阻损失小、压裂液返排速度快、排出程度高的优点。

针对苏里格气田储层特点,采取前置液阶段液氮大排量、加砂阶段液氮低排量的全程伴注方式,对难加砂的储层,则采取前置液液氮大排量伴注方式,力争在前置阶段将液氮量打足,给加砂阶段留有更好的压力空间,减少了压力上升给施工带来的风险。

(二)精细分层压裂苏里格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压力系数低,气层有效厚度小、多段、薄层,压裂改造难度大。

针对储层特征开展双封隔器分层和三封隔器分层压裂,使气层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首先在井筒内低替压裂液,打压坐封封隔器,再打压坐封滑套,通过油管注入压裂液到第一层。

第一层压裂结束后关井,井口投φ38mm钢球1个,待钢球坐入滑套喷砂器后,用压裂车向油管加压,油管打压至压差达到30mpa左右时打掉滑套芯子,打开第二层压裂施工通道,同时钢球下落,封堵下层。

苏里格苏75区块盒8段和山1段的沉积储层特征

苏里格苏75区块盒8段和山1段的沉积储层特征

苏里格苏75区块盒8段和山1段的沉积储层特征苏里格气田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气田,具有低孔、低渗、低丰度―三低‖特性。

主要含气层段为二迭系石盒子组和石炭系山西组,其中该区盒8和山1为气层集中发育段。

该区主要为河流相沉积,表现特征为砂体规模小、非均质性强、连通性差,天然气仅聚集在砂岩中的粗岩相内(有效砂体),成藏条件复杂,砂体展布认识不清,严重制约工区的开发进程。

本次研究主要是沉积微相、储层特征等几个方面开展的研究。

沉积微相是通过小层精细对比,绘制该区的各小层的砂体展布图,然后开展地震相的分析工作,对地震相的类型、内外部的反射特征分析,利用波形分类,确定该区有利的地震相类型,通过把测井相与地震相相结合,研究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

储层的研究主要是依据岩矿薄片、岩石物性、压汞等资料开展的储层的组分、孔隙结构、物性特征和电性特征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以上的研究取得了以下的认识:1.物源来自研究工区的北面,河道南北向分布,东西向摆动。

通过细化分层,综合开展小层的沉积微相及有效砂体的变化规律研究。

基本反映出工区河流相的沉积环境,砂体整体呈现南北向分布,东西向砂岩变化较快的特征。

2.通过开展储层的研究,依据岩矿薄片、岩石物性、压汞等资料,苏75区块盒8及山1段储集岩性以中细石英砂岩及岩屑石英砂岩为主;主要目的层岩石成份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低;盒8段孔隙度平均值为8.2%,渗透率平均值1.0049×10-3μm2,要优于山1段孔隙度平均值6.93%,渗透率0.288×10-3μm2;该区排驱压力低,进汞饱和度高、退出效率低,是典型的低孔低渗的储层。

3.通过地震多属性反演,是本区预测含气储层的有效方法。

通过反演筛查得到砂质含量数据体,将有效砂岩剥离出来,再结合反演波阻抗数据体,用测井气层解释标准将含气砂岩剥离出来,实现预测含气储层的目的。

苏里格气田东区储层分类评价

苏里格气田东区储层分类评价
4—0 3 ) ,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科研 基金“ 柳 杨
田历年 来 累计 的钻 井 资 料 及 测 井 解 释 成果 , 在 评 价 参 数筛 选基 础上 , 采用 模 糊 聚类 方 法 进 行 储层 分类
评 价研 究 , 落实 了优 质储 层 稳定 发育 区 , 为气 田后续
苏 里 格 气 田东 区储 层 分 类 评 价
代 金 友 , 谢 建 慧。 , 李 子 龙 , 任 茜 莹 , 张 慧 先
( 1 . 中国石油大学 ( 北 京 )石 油 工 程 学 院 , 北京 1 0 2 2 4 9 ; 2 . 中 国 石 油 长 庆 油 田分 公 司 第 三 采 油 厂 )
2 0 1 7年 3月
石 油 地 质 与 工 程 P E T R O L E UM G E O L O G Y A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第 3 1 卷 第 2期
文章 编号 : 1 6 7 3—8 2 1 7 ( 2 0 1 7 ) 0 2—0 0 5 7 —0 4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1 0 —2 1
E 三 三 ] 盆 缘 断 裂日 构 造 单 元 分 界 线 日 盆 地 边 界 线
图 l 苏 里 格 气 田构 造 位 置
开发 以及 井位 钻探 实施 提供 地质 依据 。
l 储 层 评 价 参 数 及 分 类 方 法
低丰度和低 产” 气 田[ 8 ] 。勘 探 区划 分 为 东 区、 中
堡 气 田气 水 分 布规 律 及 气 井 出水 机 理研 究 ” ( 2 4 6 2 0 1 5 YQ 0 2 1 4 ) 。
摘要: 苏 里 格 气 田 东 区盒 8段 、 山 1 段储 层非均质性 强 , 物性 差异 大, 不 同 质 量 储 层 分 布 状 况 认 识 不 清 。 利 用 砂 岩

苏里格气田Z30区块储层物性特征及控制因素

苏里格气田Z30区块储层物性特征及控制因素
或 凹凸状 接触 , 胶结 类 型 以孔 隙 式为 主 , 其 次 为基底 式胶 结 , 接触 式胶 结很 少 。
山东科描 大学
学丰

2 第 0 1 3 3 2 年 卷第 1 0 月 5 期
V O O c l t 3 2 2 0 1 N 3 o 5
3 储 层 物 性特 征
层非 均 质性 和 明显 的低 渗 、 低压、 低产特征 , 严 重 困扰 着 天
然气 的 开发 3 ] 。
2 储 层 岩 石 学特 征
Z 3 O区块 山 段 主要 为岩 屑砂 岩 , 盒。 段 主要 为岩 屑石 英砂 岩 和岩屑砂 岩 ( 图2 ) 。颜 色多 为浅 灰 绿色 、 灰 白色 、 灰绿 色 , 偶见 杂色 , 反 映其沉 积 于半 干 旱一 潮湿 气 候 , 弱 氧 化一 还原 环 境 , 发育块状层理、 平行 层 理 、 楔 状 交错 层理 、 板状 交错 层理 和 冲刷 面等 沉积 构 造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因素 , 对 下一 步勘 探 与开发 提供 地质 基 础依 据 。
l 研 究 区 概 况
苏里 格气 田东 区地 处鄂 尔 多斯 市乌 审旗 和榆林 市 榆 阳
区境 内 , 南 接 乌审旗 和靖 边 气 田, 东 邻 榆林 气 田( 图1 ) 。 区 域 构造 位 于鄂 尔多 斯盆 地伊 陕斜 坡 中北部 , 呈 北东 高 、 南 西 低 的西 倾单 斜构 造 , 其 内部发 育一 系 列 北东一 南 西 走 向鼻 隆
岩等 ; 岩浆 岩 岩屑 次之 , 以喷 出岩为 主 , 隐 晶岩少 量 ; 沉积 岩岩 屑少量 , 以粉砂 岩 、 泥质岩 为 主 , 可见 少量 云母 ;

苏里格气田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苏里格气田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1 苏 里 格 气 田开 发 面 临 的主 要 问题
储 层物性 差 ,非 均质 性强 ,横 向连通 性 差 ,压 力传 导 慢 。气井 产 量 低 ,2 0 0 1年之 前 完 钻 测试 的气 井 ,无 阻流量 大于 1 ×1 / O 0 m。 a的 只 占 1 3 / ,而 2 0 0 2年完钻 的开 发评价 井 ,无 阻流 量大 于 1 ×1 / 0 0m。 d 井所 占比例更 低 ,平 均无 阻流 量仅 为 5 3 ×l / ;投 入开 发 区块 大部 分 井 日产 量仅 有 1 Om。d . 1 Om。 d ×l / 。 边底水 能量不 活跃 ,地层 能量 不 足 ,投 人 开发试 采 的气井稳 产能 力 比较弱 ,油 压 、套压 下 降速度快 。埋 藏深 、开发成 本高 、经 济效益 受 到制 约 。影 响苏 里格 气 田有 效开 发 的关键 是单 井产 能 的高低 ,为此笔 者
地层温度 , ; 为气 体粘度 , a・ ; w r 分 别为井 眼半 径和外边界 距离 , z为气体压 缩 因子 ; ℃ mP s r 、。 m; 志为 地层渗 透率 ,0 ; 地 层 厚 度 , S为 污 染 系数 ; 为 非 达 西 流 系 数 ;qO 气 井 的 无 阻 流 量 , 1 ~ m h为 m; D AF为
g A ∞


为标 准状态 温度 , 。 2 3 1 ℃ ; 一 9 . 5 P 为井底压力 , aA、 P MP ; MP  ̄ B分别为产 能方程 中一次项 与二次 项系数 ; 。 q 为气
井产量 ,0 mad P 1t / ; 为标准状 态压力 , 一 0 1 3 5 a P . 0 2 MP ;
石 油 天 然 气 学 报 ( 汉石 油学 院学 报 ) 20 年 1 月 第 3 卷 第 5 江 08 0 0 期 J u n l f i a d G sT c n lg ( . P ) O t2 0 V 1 0 N . o r a o l n a e h o y J J I O o c 0 8 o. o5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里格气田储层非均质性摘要: 苏里格气田属于典型的岩性圈闭气藏,具“低孔、低渗、低丰度”的地质特征。

以苏里格气田东区z9区块为研究目标,利用实际地质资料分别对苏里格气田z9区块石盒子组8段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和层间非均质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盒子组8 段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都非常严重,垂向上的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要强于平面非均质性; 石盒子组8下亚段砂体最发育,在沿河道方向砂体的连续性较好,而在垂直河道方向上河道砂体较厚更叠频繁,连续性较差,致使层间非均质性最严重。

关键词: 砂体;夹层;非均质性; 储层; 苏东z9区块; 苏里格气田abstract: the surig gas field belongs to lithologic gas reservoir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with “low porosity, low permeability, low abundance .”. surig east block z9 gas fiel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the actual geological data respectively 8 reservoir plane heterogeneity, intraformational and interlayer heterogeneity study of surig gas field z9 block stone box.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y area shihezi formation of 8 layer and interlayer heterogeneity is very serious, vertical interlaminar and intrastratal heterogeneity is stronger than the plane heterogeneity; shihezi group of 8 low sub-member of zhiluoform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continuous along the channel direction of sand body is good, but in a vertical channel the direction of channel sand body is thick overlapping frequent, continuity is poor, resulting in the most serious interlayer heterogeneity.keywords: sand body; interlayer; heterogeneity; reservoir; su east block z9 gas field; surig中图分类号:te3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区域地质概况苏里格气田东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和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境内。

区域构造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北部[1-2],呈现北东高、南西低的西倾单斜构造,其内部发育一系列北东-南西走向鼻隆构造,局部存在小幅顶面凸起和顶面洼地。

苏里格气田东区山1段、盒8段的物源呈现出双物源混合的特征,既有来自盆地北部中元古界石英岩、变质砂岩,也有来自盆地东部太古界相对贫石英的物源区,属海陆过渡相—陆相碎屑岩沉积[3]。

气藏主要受控于近南北向分布的大型河流、三角洲砂体带,是典型的岩性圈闭气藏。

气层由多个单砂体横向复合叠置而成,基本属于低孔、低渗、低产、低丰度的大型气藏[4]。

根据研究区测井曲线和岩性特征,采用沉积旋回分级的方法划分地层。

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自下而上发育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5]。

苏东z9区是苏里格气田主要的新增区块之一,主要目的层位是石盒子组盒8段。

二、储层非均质性根据裘亦楠的储层非均质性分类标准,储层非均质性包括平面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和层间非均质性[6]。

(一)储层平面非均质性通过储层的砂体形态、连通性、砂体的平面展布以及渗透率参数分析,对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进行论述。

1、砂体几何形态根据研究区目地层沉积微相砂体分布情况对单砂体长宽比进行分类,基本可分为: 席状砂体、土豆状砂体和条带砂体状[8]。

2、砂体连通性各种成因的单元砂体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相互接触程度制约砂体的连通性[9]。

本次研究将主要通过砂体钻遇率和沉积微相连井剖面分析,对砂体连通性进行论述。

2.1、砂体钻遇率通过对z9区块砂体钻遇率分析,纵向上各小层发育情况可划分为2 类: ①盒8下2、盒8下1小层砂体最发育,钻遇率最高可达96%,其中大于5 m 的砂体钻遇率为56%左右; ②盒8 上1、盒8 上2小层砂体较好,钻遇率在71% ~84%,大于5 m 的砂体钻遇率为45%左右。

2.2、连井剖面分析运用钻井资料进行井间砂体对比,是评价砂体井间连通性的一种有效方法[10]。

研究中,选取控制程度最高的。

作了东西向砂体与沉积微相对比剖面,通过研究得出,盒8段时期为辫状河沉积环境,发育辫状河道、心滩、洪漫湖沼、泛滥平原等沉积微相砂体垂向上厚度较大,其中盒8下1、盒8下2 的砂体连续性最好(图1) 。

图1 苏里格气田z9区块东西向沉积微相对比剖面3、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研究区砂体总体呈南北方向展布,不同时期的砂体相互叠置,砂体较厚。

盒 8 段盒8段发育6条辫状河道,平面上的分布具有北厚南薄、东厚西薄的特点,与山 1 段相比,河道网状化更为明显,多期分流河道砂岩相互叠置切割,形成连片的复合砂体。

砂体厚度在20~30m之间,其中,sd20-31井、sd20-34井、sd21-46井、sd28-31井、sd28-35井、sd31-37井、sd29-43井砂厚在40m以上。

(图图2苏里格气田z9区块盒8段砂体等厚图4、平面渗透率非均质性评价渗透率参数是评价储层渗透率的重要指标[11]。

通过对全区 114口井测井解释和试气资料统计,根据储层非均质性划分标准(表1) ,认为区块各层非均质性十分严重,各层分布不均 (表 2) 。

表 1z9区块储层非均质性划分标准表 2z9区测井解释评价砂体平面非均质性(二)储层层内非均质性通过夹层分布特征和层内渗透率参数分析来对层内非均质性进行研究。

1、层内夹层分布特征层内夹层指位于单砂层内部厚度小于 2 m 的非渗透层或低渗透层[12]。

依据成因类型并结合岩电特征,该区夹层主要发育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

根据井间对比分析,按大小、厚度、延伸范围将该区夹层划分为以下两类:1.1、 1 ~ 2 m 厚夹层研究区这类夹层分布较多,主要为井间范围内分隔单砂体或把单砂体在某一端分成两部分。

可在较大规模上影响单砂体内渗流方向,尤其对垂向渗滤作用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2、0. 1 ~ 1 m 夹层此类夹层在单砂体内普遍存在,岩性以泥岩为主。

通常采用夹层分布频率和夹层分布密度两个参数定量描述泥质夹层的分布[13]。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z9 区块盒8段夹层具有差异大、层数多、分布不均的特点 (表 4) 。

表 4 z9 区块层内夹层分布统计2、层内非均质性评价表征渗透率非均质程度的定量参数有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非均质系数[14]。

按照评价分类标准,从测井资料统计表可以看出(表5),盒8 段层内非均质性比较严重,从分析数据来看,盒8段上部层位内非均质性最强。

本区各层层内非均质性普遍较严重且分布不均,不利于开发。

表 5 z9区块测井解释评价砂体层内非均质性(三)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是指某一单元内各砂层之间垂向岩性、物性等差异的总体研究,属于层系规模的储层描述。

苏东z9 区块盒8 段沉积、构造相近,上段和下段含气层系之间并无明显隔层,属于同一温度、压力系统[15]。

1、层间非均质性基本参数1.1、分层系数和砂岩系数分层系数越大,层间非均质性愈严重。

砂岩系数即砂地比,指剖面砂岩总厚度占地层总厚度的百分数[16]。

数值越大,砂体越发育,连续性越好。

由统计表可以看出,盒8下亚段平均砂岩厚度和砂岩系数最大,表明盒8下亚段的砂体最发育,层间非均质性也较弱( 表 6) 。

表 6 z9 区块分层系数和砂岩系数统计分析1.2、有效厚度系数指含气层厚度与砂岩总厚度之比,能较好地反映气层的分布规律和气层非均质性的强弱[17]。

通过对测井和试气解释资料综合分析,确定了z9区块气层有效厚度评价划分标准(表7) 。

在此标准下,筛选了z9区块气层有效厚度,分别统计了气层有效厚度、砂岩厚度和有效厚度系数范围,分析表明,z9区块气层有效厚度系数分布不均,差异较大,总的来看,盒8的有效厚度系数为19.7%,也进一步表明了盒8层间非均质性较严重。

2. 3. 2 层间渗透率非均质评价通过下表可以看出,储层内单砂层之间物性差异明显,储层层间非均质性较强(表7) 。

根据苏东30 区块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盒8段孔隙度和渗透率平均值分别为9.57%和0.577×10- 3μm2。

总体上看,盒8段的物性较好,但层间非均质性较强。

表 7 z9区测井解释评价砂体层内非均质性三、结论(一)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变化受沉积相控制,沿着物源方向,砂体连续性好,物性变化平缓,储层非均质性较弱,垂直物源方向非均质性强。

(二)层内夹层分布广泛,主要为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

参数分析表明,盒8段层内非均质性严重。

(三)通过层间非均质性参数的统计和分析,认为盒8段层间非均质性都较强,其中盒8上亚段层间非均质性也最严重。

主要是盒8的为辫状河沉积。

参考文献:[1]马新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特点与成藏机理探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 4) : 230 -236.[2]王志雄,徐国盛.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气田上古气藏成藏机理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3,10( 03) : 9 -11.[3]樊爱萍,赵娟.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山1、盒8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j].天然气地质学,2011,22(03):482-487.[4]董桂玉.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气藏主力含气层段有效储集砂体展布规律研究[d].四川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2009.[5]李克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的深盆气气藏[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23( 2) : 190 -193.[6]宋子齐,杨立雷,程英,等.非均质砾岩储层综合评价方法———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砾岩储层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 04) : 419 -425.[8]于翠玲,林承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进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 4) : 16 -22.[9]hao fang,li sitian,gong zaisheng,et al. mechanism of diapirism and episodic fluid injections in the yinggehai basin[j]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2002,45 ( 2 ) :26 - 32.[10]matthew d. jackson,ann h. muggeridge,shuji yoshida,et al.upscaling permeability measurements within complex heterolithic tidal sandstones[j]mathematical geology,2003,35( 5) : 65 -69.[11]王文环.提高薄互层低渗透砂岩油藏采收率的有效开发技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 5) : 660 -667,674.[12]刘吉余,尹万泉,吕靖.曙22 块杜家台油层宏观非均质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8,22( 03) : 83 -86.[13]胡宗全. r/s 分析在储层垂向非均质性和裂缝评价中的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0,22( 4) : 110 -113.[14]王昔彬,刘传喜,郑荣臣.大牛地致密低渗透气藏启动压力梯度及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 5) : 698 -702.[15]陈红汉,董伟良,张树林,等.流体包裹体在古压力模拟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9( 3) : 207 -211.[16]林景晔,王建堂,谭保祥.头台、葡西地区低孔低渗储层分类评价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4,13( 02) :13 - 17.[17]张莉,柳广弟,谢增亚,等.川西前陆盆地南部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在天然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 6) : 800 -807.作者简介:高福磊(1988—),男,山东烟台,学生,硕士,研究方向:矿产普查与勘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