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民居》刘小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刘小燕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欣赏民居图片(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最后出示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就能准确的识别他们。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领略他们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深读探究,感知民居特点。

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课前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学习课文重点解决的问题,下面请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1)她具有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2)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完成学案。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1)交流客家民居的特点。

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说他是“世界民居奇葩”真是当之无愧。知道外国人眼中的客家民居是怎样的吗?(出示:天上掉下来的飞碟,地下冒出来的蘑菇)。

(2)交流傣家竹楼的特点。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的傣家竹楼,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

(3)交流说明方法。

(4)比较两篇短文表达方法的异同。

通过两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自学汇报,我们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有了整体的了解。那么这两篇短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呢?请同学们把两篇短文对照起来看看,仔细想想。(生交流)

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入。在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学习和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出事物的鲜明特点。

三、课外拓展,迁移练写。

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

我国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开始至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

2、发放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拓展阅读:

3、布置作业: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板书: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为我们介绍了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并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教学参考上对自读课文的要求为:内容上理解要求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其二,方法上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教学中大体的步骤是这样的:由学生参照课前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自学提示的要求,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民居有什么特点?”“文章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出民居特点的?”这两个问题,在教学中充分放手,让学生在自读课文后,完成学案。

然后在小组内完善,并最后推选代表小组总结发言。整个过程中,其他组员帮助补充。学生学得还可以,表格完成很好,课这一环节费时太多,因此,后面的汇报环节显得有些仓促,没有深进去,有点蜻蜓点水的感觉,目标落实不到位。面对自读课真是左右为难,既不可深讲,一言堂,充分放手给学生,又要知识点落实到位。这节课算是充分的放手了,也似乎都符合教参中对自读文的训练要求。可怎么也不踏实,因为在学生的汇报中还是可以看出有相当多的漏洞,譬如信息收集的不完全,概括的不到位;表达方法感悟不深,由于充分给予自学时间,一旦发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再去纠正,铃声已响。

对于自读课上充分放手给学生,适当的引导、点拨,保证学生学有所得;既将知识点串成主线贯穿课堂,又避免片面地深挖,教师一言堂的情况。这确实还是困扰我的难题,还需我不断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