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系统解剖学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系统解剖学课程教案

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系统解剖学课程教案
骨(bone)学总论
一、运动系概述
1.组成和功能
2.各部功能
二、骨的概述
三、骨的分类
1.按部位:三类
2.按形态:四类
四、骨的表面形态
五、骨的构造
1.骨质
2.骨膜
3.骨髓
六、骨的理化特性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成人比例
幼儿比例
老人比例
有机物
胶原纤维、粘多糖蛋白
弹性、韧性
3
5
2
无机物
钙盐
硬度、脆性
7
5
8
六、骨的神经、血管、淋巴、生长、发育(自学)
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系统解剖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与组织学
教师及职称
授课内容
绪论;骨关节总论
学时数
4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
授课学期
2006~2007秋冬学期
授课对象
药学系5年制
教学目的
(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人体的基本构造;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骨骼的概念;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分类;红、黄骨髓的存在部位;骨的理化特性。
(3)多轴:球窝(杵臼)、平面
教案撰写教师
金承革
撰写日期2006,9
教研室主任意见
3)关节唇:肩、髋
3.关节的运动
1)冠:屈伸(踝关节的跖屈和背屈)
2)矢:收展(手指中指为中心、足第二趾为中心)
3)垂直:旋内外(前臂特有旋前后)
4)环转
4.关节的分类
1)按关节的构成分:单关节;复关节
2)按关节的运动分:单动关节;联合关节
3)按关节的运动轴分
(1)单轴:滑车、车轴
(2)双轴:椭圆、鞍状

系统解剖学教案

系统解剖学教案

系统解剖学教案(第五版)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日期:第一周第一次课时:4学时授课计划:绪论、运动系总论、骨学总论、躯干骨方法:理论讲解、标本示教、学生实习绪论1、解剖学定义: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和结构及发生发展的科学。

2、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3、方位术语:4、轴和面:运动系统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一、骨学(206块)(一)、总论l、骨的形态: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2、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3、骨的理化特性:无机质、有机质4、骨的发生和发育:(二)、中轴骨1、躯干骨的名称、数目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12对肋2、主要形态结构:①、椎体、椎弓、椎孔、椎管、椎间孔、棘突、横突、横突孔、关节突②、骶管、骶管裂孔、骶角、骶前孔、骶后孔、骶骨岬③、胸骨角、颈静脉切迹、剑突④、肋凹、肋沟、肋骨小头日期:第一周第二次课时:4学时授课计划:颅骨方法:理论讲解、标本示教、学生实习(三)、颅骨1、颅骨的名称、数目8块脑颅骨:成对骨4块、不成对骨4块15块面颅骨成对骨12块、不成对骨3块2、脑颅骨主要的结构:眶上孔(或切迹)、眶下孔、眉弓、枕骨髁、乳突、、下颌窝、3、面颅骨主要的结构:下颌头、下颌角、鼻中隔、下鼻甲、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4、整颅观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翼点、颧弓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垂体窝。

枕外隆凸、枕骨大孔、茎乳孔、外耳门5、新生儿颅的特征日期:第二周第一次课时:4学时授课计划:附肢骨方法:理论讲解、标本示教、学生实习(四)、附肢骨1、上肢骨的名称、数目、主要形态结构①锁骨(1块)②肩胛骨(1块)的肩胛冈、肩峰、关节盂、下角和喙突③肱骨(1块)的肱骨头、肱骨大小结节、结节间沟、外科颈、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肱骨滑车、肱骨小头、内上髁、外上髁、尺神经沟和鹰嘴窝;④桡骨(1块)的桡骨小头、桡骨粗隆、桡骨茎突⑤尺骨(1块)的鹰嘴、滑车切迹,尺骨小头和尺骨茎突。

系统解剖学教案模板范文

系统解剖学教案模板范文

#### 教案名称: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概述#### 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形态结构。

3. 了解运动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对象:医学本科学生#### 教学课时:2学时#### 教学内容:一、绪论1. 运动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2.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骼、关节和肌肉。

3. 运动系统的分类。

二、骨骼1. 骨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 骨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3. 骨的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

三、关节1. 关节的定义和分类。

2. 关节的组成: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和辅助结构。

3. 关节的运动形式和关节的运动机制。

4. 关节的临床意义。

四、肌肉1. 肌肉的定义和分类。

2. 肌肉的形态结构:肌腹、肌腱和血管。

3. 肌肉的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

4. 肌肉的运动和神经支配。

五、运动系统的临床应用1. 运动系统损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 运动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3. 运动系统手术的基本原则和技术。

####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运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病例,分析运动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

3. 实验教学法:通过解剖实验,观察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形态结构。

4.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运动系统的基本概念。

2. 强调运动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新课讲解1. 讲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详细介绍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形态结构。

3. 分析运动系统的临床应用。

三、案例分析1. 结合实际病例,分析运动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实验教学1. 组织学生进行解剖实验,观察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形态结构。

简明系统解剖学教案

简明系统解剖学教案

简明系统解剖学教案教案标题:简明系统解剖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系统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系统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1. 系统解剖学的复杂性和抽象性。

2. 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解剖模型或图表,以便清晰地展示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

2. 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以便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系统解剖学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其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性。

2. 引发学生对系统解剖学的兴趣,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主体:1. 分析人体的各个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依次进行介绍。

2. 对每个系统进行详细解剖,包括结构、功能、器官和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3. 强调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调作用,例如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关系等。

4. 结合解剖模型或图表,进行实际展示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练习与讨论:1. 提供一些解剖学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答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加深对系统解剖学的理解。

总结: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系统解剖学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 激发学生对系统解剖学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资源。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 对学生的练习和讨论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对系统解剖学的掌握情况。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加深对系统解剖学的理解和应用。

2.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报告,拓宽对系统解剖学的认识和应用。

系统解剖学教案模板范文

系统解剖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二、授课对象:医学本科一年级三、授课教师:XXX四、授课班级:临床医学专业五、授课时间:XX学时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基本解剖结构和功能;(2)了解人体各系统、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调作用;(3)熟悉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解剖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医学事业,树立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信念;(2)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人文关怀意识。

七、教学内容:1. 绪论:系统解剖学概述、人体解剖学发展史、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和方位术语。

2. 运动系统:骨骼、关节、肌肉。

3. 消化系统: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胆囊、胰腺。

4. 呼吸系统: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5. 循环系统:心脏、血管。

6. 淋巴系统: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组织。

7. 泌尿系统: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8. 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

9.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人体各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功能;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病例,培养学生运用解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解剖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九、教学过程:第一周:绪论1. 讲解系统解剖学概述、人体解剖学发展史、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和方位术语;2. 介绍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第二周至第五周: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1. 讲解骨骼、关节、肌肉的解剖结构和功能;2.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临床问题解决能力;3. 组织解剖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六周至第八周:循环系统、淋巴系统、泌尿系统1. 讲解心脏、血管、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组织的解剖结构和功能;2.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临床问题解决能力;3. 组织解剖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系统解剖学课程教案-ZhejiangUniversity

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系统解剖学课程教案-ZhejiangUniversity
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形态学实验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形态学实验Ⅱ
教师及职称
授课内容
循环系统总论、心脏
学时数
2
授课方式
实验课
授课学期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系七年制
教学目的
(教学大纲要求)
心1.掌握脉管系及心血管系组成;血液循环途径;心脏的位置、外形及各腔形态结构;心传导系统及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走行及其分支;血液在心脏内流动及各瓣膜的意义。
教研室主任意见
2.郭光文.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网站网址
备注
授课详细教案(具体教学过程)
注解
第一节总论
一、组成:
心:heart
动脉:artery
心血管系统静脉:vein
毛细血管:capillary
二、血液循环途径:
三、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
第二节心heart
【实习要点】
1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心脏、全身大动脉
难点
心脏各腔结构、构造、血管、心传导系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多媒体
专业词汇要求
见详细教案
教具准备
挂图、模型、标本、课件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心传导系的组成
2.试述各心腔的结构
要求自学内容
教材及参考书
1.陈季强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册)科学出版社医学出版分社
(一)窦房结:位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在一般标本上都不易显示。可结合模型和图谱理解它的位置。
(二)房室结位于冠状窦口前上方的心内膜深面。
(三)房室束房室结下端发出,分左右二支。沿室间隔两侧,心内膜深面下降,进入心肌。
(四)结间束。

解剖学基础教学教案(2024)

解剖学基础教学教案(2024)
冠脉循环
冠状动脉从主动脉根部发出,分布于心脏表面,为心肌提供氧气和营 养物质。
微循环
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实现氧气、营养物质和代 谢废物的转运。
27
07 神经系统解剖学
2024/1/28
28
中枢神经系统组成

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为神经系统最高级部分,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 成,两半球间有横行的神经纤维相联系;小脑位于颅后窝内,是躯体运动的调节 中枢;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是连接脊髓和间脑的桥梁。
2024/1/28
30
感觉传导通路和运动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
包括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浅感觉传导通 路和深感觉传导通路。本体感觉传导通 路传导肌肉、肌腱和关节的位置觉、运 动觉和振动觉;浅感觉传导通路传导皮 肤、粘膜的痛觉、温度觉和触觉;深感 觉传导通路传导深部组织的感觉,如位 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
前景。
4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41
关节概述
关节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 根据连接方式不同可分为纤维连 接、软骨连接和滑膜连接三大类

2024/1/28
关节类型
包括滑膜关节、软骨关节和纤维关 节,其中滑膜关节具有关节腔,活 动性大,是主要的运动关节。
运动方式
根据关节的结构和特点,运动方式 可分为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
14
肌肉分布及功能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人体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书目
《系统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局部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断层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等。此外,学生还可以参考一些解剖学图 谱和模型等辅助学习材料。

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系统解剖学课程教案

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系统解剖学课程教案
1.上行纤维束
2.下行纤维束
2.固有束
三、脊髓的功能:传导,反射
脊神经Spinal nerves
一、颈丛cervical plexus
(一)组成和位置
1.组成:由第1~4颈神经前支组成
2.位置: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端的前方
(二)主要分支
1.皮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二、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构造
(二)神经神经元的分类:按形态分类;按功能分类。
三、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
五、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一)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1.灰质gray matter:
பைடு நூலகம்2.皮质cortex
3.白质white matter
4.髓质medulla
5.神经核nucleus
6.纤维束fasciculus
2.膈神经phrenic n.
二、臂丛brachial plexus
(一)组成
(二)位置
(三)主要分支
1肌皮N2正中N3尺N4桡N5腋N
三、胸神经前支:12对
节段性分布: T2→胸骨角平面
T4→乳头平面
T6→剑突平面
T8→肋弓平面
T10→脐平面
T12→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平面
四、腰丛lumbar plexus
3.脊神经(75分钟)
4.观察标本(45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神经系统术语
全身大的神经
难点
脊髓内部结构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多媒体
专业词汇要求
见详细教案
教具准备
挂图、模型、标本、课件
复习思考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肝。
【实习内容】
一、肝:观察肝的位置;大部分位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检查肝的体表投影:
1.肝上界与膈穹窿一孜,以肋骨和肋间隙为标志,在右、左锁骨中线上分别检查其最高点。
2.查看肝的下界与肋弓的关系。
3.取小儿的腹腔解剖标本,与成人比较肝下界位置高低差别。观察肝的形态、结构、分叶。
1.胆汁是如何排入十二指肠的?
2.试述三大唾液腺的位置和腺管开口。
3.试述胃的位置、形态结构。
4.简述肝脏的外形。
要求自学内容
教材及参考书
陈季强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册)科学出版社医学出版分社
教学网站网址
备注
授课详细教案(具体教学过程)
注解
第一节消化管
【实习要点】
口腔的境界,牙的形态,结构和分类。
消化管各段外形和内部结构。
观察咽峡
(一)舌
观察:
1.界沟分舌体(舌前2/3)和舌根(舌后1/3)。
2.舌乳头:菌状乳头丝状乳头。
3.舌扁桃体。
4.舌下阜、舌下襞。
5.舌肌起止和肌束方向。
(二)牙:活体观察牙的排列,计数牙的总数。
观察各类牙的形态特点及牙龈的位置、色泽。在离体牙标本上,观察牙冠、牙根和牙颈的形态特点;各类牙的数目。分辨釉质、粘合质和牙质。
3.消化管各段位置,连通关系,分界标志。
4.食管、胃、直肠的毗邻。
【实习材料】
1.头颈部正中矢状切标本。
2.各类牙标本。
3.舌标本。
4.唾液腺标本。
5.咽腔标本、咽部橡胶模型
6.颈部和纵隔解剖标本。
7.盆腔正中矢状切标本。
8.消化管各段离体切开标本。
9.胃、胃塑料模型
【实习内容】
一、口腔:
以活体观察为主,辅以标本。上壁称腭:硬腭,软腭,腭垂,腭舌弓,腭咽弓。前壁:唇;侧壁:颊;下壁:口腔底,被舌占据。
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形态学实验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形态学实验Ⅲ
教师及职称
授课内容
消化系统
学时数
4
授课方式
实验课
授课学期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系七年制
教学目的
(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消化系统各主要器官(牙、舌、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囊、胰)的形态和位置及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直肠的分部和结构特点;掌握咽峡的构成;口腔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开口部位;食管的狭窄部位;舌的乳头;胆囊底和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肝外胆道系统。
观察牙内部的牙腔和牙根管。
(三)口腔腺分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和小唾液腺。
观察:
1.腮腺位置,形态,腮腺导管走行,开口位置。
2.下颌下腺,舌下腺位置及开口部位。
二、咽:位于颈椎前方扁漏斗状肌性管道。上起颅底,下端在平第6颈椎下缘处移行于食管。两侧壁及后壁由咽缩肌构成,前壁不完整,分别借鼻后孔通鼻腔;借咽峡通口腔;借喉口通喉腔。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双语教学用*注明)
1.上消化道(60分钟)
2.下消化道(45分钟)
3.消化腺(90分钟)
4.观察标本(45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胃、直肠、口腔、肝脏、肝外胆道系统
难点
咽的形态结构;肝的分叶与分段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多媒体
专业词汇要求
见详细教案
教具准备
挂图、模型、标本、课件
复习思考题
1.结合标本说明消化系组成。
2.在活体上瓣认各类牙、舌乳头、舌系带、舌下阜、腮腺管开口、咽峡、腭咽弓、腭舌弓、腭扁桃体和腭垂。
3.消化管各段位置、名称、形态、分界、标志及粘膜形态。
4.在标本上指出:咽鼓管咽口、梨状隐窝、贲门、幽门、胃底、胃窦、幽门窦、十二指肠球、十二指肠空肠曲、十二指肠大乳头、结肠三个特征、回盲瓣、肛窦和齿状线。
(二)空肠、回肠:
1.空肠:左上部2/5
2.回肠:右下部3/5
比较管腔的大小、管壁厚薄的差别。
观察:
(1)比较粘膜皱襞形态和疏密变化。
(2)孤立L滤泡和集合L滤泡的形态和分布。
六、大肠
观察:
1.位置、起止。
2.分部:盲肠,结肠,直肠三部分。
3.盲、结肠外观上三个特征:结肠带三条汇于阑尾根部;结肠袋;肠脂垂。
5.胃和食管颈、胸段的毗邻。
6.食管长度、三个狭窄及与切牙的距离。
第二节消化腺
【实习要点】
1.肝的位置、位态和体表投影。
2.胆束位置、形态、分部。胆束底的体表投影,肝外胆道的组成及联属。
3.胰的位置、形态。
【实习材料】
1.腹腔解剖标本。
2.腹膜后间隙器官标本。
3.肝胰离体标本。
4.肝胆胰及十二指肠标本。
辩认软腭和会厌上缘,咽以此标志分鼻部、口部和喉部。
(一)鼻部:观察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咽扁桃体。
(二)口部:观察腭扁桃体、扁桃体小窝。
(三)喉部:观察梨状隐窝。
三、食管:观察位置、走行。以颈静脉切迹和食管裂孔为标志分颈部、胸部、腹部。
观察各段毗邻。检查三个狭窄的位置。
四、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二、胆囊与胆道
观察:
1.胆囊位置、形态、分部。
2.检查胆囊底在腹前壁的投影位置。
3.寻找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胰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
三、胰:观察胰的位置、分部;胰管开口。
教案撰写教师
撰写日期
教研室主任意见
4.寻认阑尾。
5.回盲瓣。
6.观察结肠分段及各段间形成的弯曲。
7.观察结肠粘膜皱襞。
直肠:长约15~16cm,大肠的末段。
两个弯曲:骶曲、会阴曲。以盆膈分为直肠盆部和直肠肛门部、肛管。
观察:
(1)直肠壶腹、直肠横襞、最大的位于左前部,距肛门7cm。
(2)肛柱、肛瓣、肛窦。
(3)齿状线、白线、肛梳。
【回顾与思考】
2.熟悉各系统之间的关系;舌肌的作用;扁桃体的位置和功能;盲肠的位置和意义;肛直肠环、胆囊三角的构成;肝门;胆囊的功能。
3.了解内脏的概念;内脏的范围和各系统的主要功能;各器官的毗邻;口腔的分部;牙式;咽、食管、胃、肠壁的构造;空回肠的区别;肝脏的主要功能;体表投影及肝段的概念;了解胰的功能和分部。
观察切开胃壁的标本,观察各部的粘膜皱襞。
五、小肠:
消化管最长一段,分十二指肠、空、回肠三部分。
(一)十二指肠:
观察:
1.十二指肠位置,形态。
2.分部: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
3.十二指肠球━上部起始处。
4.注意跨过水平部前方的肠系膜上动脉、静脉。
5.十二指肠空肠曲。
观察纵行切开标本。
6.十二指肠纵襞、十二指肠大乳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