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教案--耳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耳与听觉教案

初中生物耳与听觉教案

初中生物耳与听觉教案
教学内容:解剖耳部结构,探讨听觉原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耳部结构及其功能;
2.理解听觉原理;
3.能够解答与听觉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1.耳部结构及功能;
2.听觉原理。

三、教学难点
1.听觉原理。

四、教学准备
1.投影仪、幻灯片资料;
2.解剖模型或图纸;
3.视频资源。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投影仪播放一段音乐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听取他们的感受,引发学生对耳与听觉的兴趣。

(二)呈现
1.对耳部结构进行解剖,介绍耳廓、外耳道、中耳、内耳等部位的功能;
2.播放视频,展示声波在耳部的传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听觉原理。

(三)探究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搜集有关听觉原理的知识;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如声音是如何传入耳部的?听觉与平衡感受器官有何不同?
(四)实践
让学生分组模拟不同声音频率对听觉的影响,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体会不同声音对耳部的刺激效果。

(五)总结
1.请学生总结耳与听觉的知识点;
2.回顾今天的内容,强化学生对耳与听觉的理解。

六、作业
要求学生用一段文字描述声音如何传入耳部,并说明听觉与平衡感受器官的区别。

七、板书设计
1.耳部结构:耳廓、外耳道、中耳、内耳;
2.听觉原理:声音传入耳部的过程;
3.问题:听觉与平衡感受器官的区别。

八、拓展
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听觉的知识,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以上为初中生物耳与听觉教案范本,供参考。

耳部CT解剖及疾病诊断

耳部CT解剖及疾病诊断



耳蜗螺旋少于两周 Mondini畸形:仅有基底螺旋,缺中 螺旋及顶螺旋,耳蜗空心囊状 “empty cochlea” 耳蜗扁平状变形,或小 常并前庭及半规管发育不良
A
B
右侧Mondini畸形 A.耳蜗只有基底螺旋 B.右前庭扩大与外半规管形成共腔
A
B
A.左耳蜗螺旋不及两周 B.左内耳道狭窄,与扩大的前庭相通,形成CSF鼻漏
内听道内结构
面神经(前上) 耳蜗神经(前下) 前庭神经(后上和后下)
外半规管层面
•外半规管 •内耳道(4-6mm) •面神经管 (迷路段)
上半规管层面
•上半规管 •岩乳管
面神经

迷路段:耳蜗外上,达膝状神经节,长 4-5毫米 后转100度 鼓室段:外半规管下、鼓室内侧壁,长 约1厘米 乳突段:中耳后壁内转向下,近垂直下 达茎乳孔,长1.5-2厘米 出颅后入腮腺内


内耳道畸形(malformation of the internal
auditory canal)
膜迷路畸形(malformation of the membranous
labyrinth)
颈动脉异位(aberrant carotid artery)
先天性内耳道狭窄<3mm
四、炎症
(一)中耳乳突炎(otomastoiditis)
术中:鼓膜松弛部穿孔,上鼓室外侧壁自然破坏,内为胆脂瘤上皮, 开放上鼓室、鼓窦、乳突,清楚其内上皮。砧骨长脚缺失,锤骨头大部缺失, 镫骨上部结构平卧于骨岬,鼓膜紧张部完整,但充以息肉样物,咽鼓管鼓室口完全封闭
右外耳道耵聍栓塞
A
B
C
D
E
F
G

《耳的临床解剖学》课件

《耳的临床解剖学》课件

耳部手术
针对耳部疾病如中耳炎 、外耳道炎等进行手术
治疗。
听力康复
为听力障碍患者提供听 力辅助设备如助听器和 人工耳蜗,帮助他们改
善听力。
02
外耳
外耳的解剖结构
01
耳廓
由软骨和皮肤组成,具有收集声 波的作用。
02
外耳道
连接耳廓与中耳的管道,具有传 音功能。
03
耳屏、耳轮、对耳 轮等结构
这些结构有助于固定和保护外耳 。
耳的解剖结构
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功能是收集声波和导 向。
中耳
包括鼓膜、中耳腔和听骨,主要功能是传音和 增压。
内耳
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主要功能是感受声音和平衡。
耳的临床应用
听力检测
通过听力测试评估听力 损失程度,为听力障碍 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
据。
平衡功能检查
通过前庭功能检查评估 平衡障碍,为眩晕、晕 厥等患者提供诊断依据
乳突
位于鼓室的后方,容纳中耳的 动脉和神经。
中耳的功能
01
02
03
声波传导
中耳通过听骨将声波从外 耳传导到内耳,使我们能 听到声音。
声音放大
中耳的听骨链具有放大声 音的作用咽鼓管和鼓膜的 传音作用,使外耳和中耳 之间的声阻抗得以匹配, 提高声音传导效率。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 声音并将其导向中耳。此外,外耳还能过 滤和聚焦声音。
中耳结构与功能
内耳结构与功能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和鼓室,其主要功能 是将声音从外耳传导到内耳,并增强声音 的强度。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负责将声波转 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
平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耳的应用解剖学课件

耳的应用解剖学课件

骨导 正常情况下声音经颅骨途径产生听
觉,声能甚微无实际意义,但在耳聋鉴 别中却有重要意义
•54
(2)感音 螺旋器是感音装置,可以转换声能的
形式,即在化学介质的参与下把声能转移 为感受器电位,从而使听神经兴奋
•55
2、外耳的生理: 收集声波 判断声源方向 声波共振作用:外耳道长:2.5-
3.5cm,共振峰为3500Hz,可提高声压 10-15dB
•16
外耳的毗邻结构
前:颞颌关节
后:乳突气房
上:颅中窝,仅 隔一层骨板,骨折时
可累及颅中窝。
前下:腮腺
后内:乳突窦
•17
外耳的血管、神经、淋巴
动脉:颈外动脉的颞浅动脉、耳后动脉、上 颌动脉(外耳道)
同名静脉→颈外静脉,部分→颈内静脉;耳 后静脉经乳突导血管→乙状窦相通
神经:耳大、枕小神经、三叉神经的耳颞 支—外耳道前壁;迷走神经耳支—外耳道后壁
•46
膜半规管: 骨半规管腔隙的1/4 膜壶腹:壶腹嵴,高度分化的感觉
上皮-支柱细胞和毛细胞
•47
感受器
壶腹嵴 囊斑
位觉
螺旋器
听觉
•48
位觉
壶腹 角加(减)速
囊斑
直线
上、下(电梯)
加(减)速 前、后(车)
•49
膜蜗管 螺旋器(corti器):听觉感受器的
主要部分,有内、外毛细胞排列
•50
耳的生理学
•56
3、中耳的生理
声阻抗匹配作用-鼓膜与镫骨足板的面积差; 听骨链的杠杆作用;鼓膜的杠杆作用
鼓 膜:振动膜,振动面积为解剖面积的2/3 ,为 55mm2
镫骨底板面积3.2mm2
55 / 3.2 = 17

耳部应用解剖及生理课件

耳部应用解剖及生理课件
演讲人
耳部应用解剖及生理课件
目录
01
耳部解剖结构
02
耳部生理功能
03
耳部应用解剖及生理课件设计
耳部解剖结构
外耳
耳廓:收集声波,引导声波进入外耳道
01
外耳道:声波传导通道,将声波传递至鼓膜
02
鼓膜:振动,将声波转化为机械能
03
耳垂:保护外耳道,防止异物进入
04
中耳
结构:包括鼓室、咽鼓管、鼓膜、听小骨等
内耳淋巴液:维持内耳压力平衡,保护耳蜗和前庭
内耳神经:将内耳信号传递给大脑,形成听觉和平衡感觉
3
2
1
4
5
6
耳部生理功能
听觉传导
外耳:收集声波,通过耳廓、外耳道传递到鼓膜
01
中耳:鼓膜振动,带动听骨链,将声波传递到内耳
02
内耳:耳蜗将声波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
03
大脑:解析神经冲动,形成听觉感知
04
平衡感知
1
内耳前庭系统:负责感知头部位置和运动
2
半规管:感知旋转运动
3
耳石器:感知直线运动
4
前庭神脑整合平衡信息,维持身体平衡
耳部疾病
耳鸣:耳内持续或间歇性出现声音,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1
耳痛:耳部疼痛,可能由炎症、外伤或其他原因引起
2
听力下降:听力减弱或丧失,可能由年龄、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
总结与回顾:总结课件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回顾关键知识点
教学方式选择
理论讲授:讲解耳部应用解剖及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病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耳部应用解剖及生理的实际应用
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耳部应用解剖及生理的实践技能

《耳朵的解剖与生理》课件

《耳朵的解剖与生理》课件

内耳解剖
1
耳蜗
耳蜗是一种被填充液体的螺旋状结构,它可以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 到大脑。
2
前庭
前庭可以感知身体的动态平衡、加速和方向,确保身体的平稳和稳定。
3
半规管
半规管位于耳朵的后面,它可以检测头部的方向变化和转动,保持身体的平衡状 态。
声波特性
频率
频率是声音震动的速度,决 定了声音高低。
感染或炎症
耳朵遭受炎症或感染时,耳道 会充血和肿胀,影响了声音传 导。
耳垢堵塞
噪声污染
由于积聚的耳垢在耳道内阻塞 了声音传输,会导致听力下降。
长期暴露于大噪声环境中会损 伤听觉受器,导致听力下降。
治疗方案
1 传导性听力损失的治疗
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感染、耳膜或骨折等疾病。
2 感音性听力损失的治疗
通过助听器或人工植入电子耳等设备来增强音频信号肤构成的薄膜,是连 接外耳和中耳的隔墙。
咽鼓管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喉咙的通道,它可以补 充中耳气压,同时防止病原体侵入。
中耳骨
中耳骨是三个小骨头(锤骨、砧骨和镫骨), 它们结构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听小骨机制医学丸
听小骨机制是耳朵中最小、最复杂的骨头和 肌肉,是产生和传导声音信号的关键。
3 预防听力伤害
降低噪音暴露、戴上耳塞、保持耳道卫生等方法。
未来展望
小型化设备
将助听器和植入式电子耳等设备小型化,便携和舒适。
革命性疗法
新的干细胞、基因疗法和神经调节技术为治疗听力障碍提供了新的方向。
智能听力助手
集成智能技术的助听器和耳机将化计算、智能化和人工智能。
总结
耳朵是一个神奇的器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听觉体验。通过了解它的 解剖结构和生理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它,并实现生活中更好的听觉体 验。

运动解剖学教学课件-耳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学课件-耳课件

耳甲腔的前方有一突起称耳屏,耳甲腔后方对耳 轮下部有一突起,称对耳屏,耳屏与对耳屏之间 有一凹陷,称耳屏间切迹。耳廓后内侧面的隆突 与前外侧面的凸凹相对应。对向耳舟、耳甲、三 角窝的部分分别称为耳舟隆起、耳甲隆起、三角 窝隆起。与对耳轮、耳轮下脚、耳轮脚对应者, 分别称耳轮窝、对耳轮横沟、耳轮脚沟。
外耳道表面被以薄层皮肤,皮肤内含有丰富的感 觉神经末梢、毛囊、皮脂腺及盯聍腺,皮肤与软 骨膜和骨膜结合紧密,不易移动,当发生外耳道 皮肤疖肿时疼痛难忍。耵聍腺分泌盯聍,为粘稠 的液体,当其干燥凝结成大块可能阻塞外耳道, 影响听觉。外耳道前方邻接颞下颌关节和腮腺, 故将于指放进外耳道,可感觉到关节的活动;腮 腺炎症可因咀嚼使疼痛加剧。 (三)鼓膜 鼓膜tympanic membrane在中耳鼓室外侧壁中叙 述。
耳廓借软骨、韧带、肌和皮肤连于头部两侧,耳 廓的软骨向内续为外耳道软骨,人类耳廓的肌多 已退化。分布于耳廓的神经来源较多:有来自脊 神经颈丛发出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有来自三 叉神经发出的耳颞神经及面神经、迷走神经、舌 咽神经的分支。
(二)外耳道 外耳道external acoustic meatus是从外耳门至鼓 膜的管道。成人长约2.5~3.5cm。外耳道呈“S” 状弯曲,先趋向前内,继而转向后内上方.最后 向前内下方。因鼓膜向前下外方向倾斜45°角, 故外耳道的前壁和下壁较后壁和上壁长。外耳道 外侧l/3为软骨部,与耳廓的软骨相延续;内侧2 /3为骨部,由颞骨鳞部和鼓部围成的椭圆形短 管。两段交界处较狭窄。由于软骨部可被牵动, 故将耳廓向后上方牵拉,即可使外耳道变直,从 而可观察到鼓膜。在婴儿因颞骨尚未骨化,其外 耳道几乎全由软骨支持,短而直,鼓膜近于水平 位,检查时需拉耳廓向后下方。
一、外 耳 外耳extemal ear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三部。 (一)耳廓(图2) 耳廓auricle耳廓位于头部两侧,由弹性软骨和结 缔组织构成,表面覆盖着皮肤。耳廓下l/3为耳 垂auricular lobu1e,耳垂内无软骨,仅含结缔组 织和脂肪,是临床采血的部位。

第六篇第一章耳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第六篇第一章耳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第六篇第⼀章⽿的应⽤解剖学及⽣理学长沙医学院教案格式教研室: 五官科教研室授课教师: 尹晟编写时间:2008-7-1第六篇第⼀章⽿的应⽤解剖学及⽣理学⽿分外⽿、中⽿和内⽿三部分。

⼀、外⽿:外⽿包括⽿廓与外⽿道(⼀)⽿廓:注:借韧带、肌⾁、软⾻、⽪肤附着于头颅侧⾯,⼀般与头颅约成300夹⾓,分为前(外)⾯和后(内)⾯,前⾯凹凸不平,后⾯较平⽽略凸。

1、⽿轮、⽿轮脚、对⽿轮、三⾓窝、⽿垂、⽿屏、对⽿屏、⽿屏间切迹。

2、⽿廓除⽿垂为脂肪与结缔组织构成外,其余部分均有软⾻⽀架,外覆软⾻膜和⽪肤。

3、临床意义:(1)⽪下组织少,⾎液供应差,损伤后易感染。

(2)⽪肤与软⾻膜连接较紧,⽿廓软⾻与外⽿道软⾻部相连,因⽽外⽿道炎症时压迫或牵拉⽿廓可产⽣剧痛。

(3)⽿屏与⽿轮脚之间⽆软⾻连接,中⽿⼿术循此作⽿内切⼝可不伤及软⾻。

(4)⽿廓的长轴与⿐梁平⾏,可作为⽿廓整形⼿术的依据。

(5)易致冻伤。

(6)⾎肿及渗出物难以吸收。

(⼆)外⽿道:起⾃⽿甲腔底,向内直⾄⿎膜,长约2.5~3.5cm,由软⾻部和⾻部组成,外1/3为软⾻部,内2/3为⾻部。

1、外⽿道稍呈S形,外段向内、向前,因此检查外⽿道或⿎膜时应将⽿廓向后上⽅提起,使外⽿道成⼀直线,便于检查;但在⼩⼉仅有弧形弯曲,检查时需将⽿廓向后下牵引。

2、因⿎膜位置倾斜,所以外⽿道的前壁和下壁较长。

在外⽿道的软⾻部和⾻部交界处较窄称外⽿道峡部,外⽿道异物多停留于此。

3、外⽿道的前⽅为颞颌关节,外⽿道炎症时,张⼝及咀嚼可引起疼痛。

(三)外⽿的神经:1、下颌神经⽿颞⽀:分布于外⽿道等的前半部,故⽛疼时疼痛时可传⾄外⽿道。

2、迷⾛神经⽿⽀:分布于外⽿道等的后半部,故当刺激外⽿道⽪肤时,可引起反射性咳嗽。

3、其他:来⾃颈丛的⽿⼤与枕⼩神经,来⾃⾯神经和⾆咽神经的分⽀。

(四)外⽿的⾎管与淋巴:1、⾎供:外⽿⾎液由颈外动脉的颞浅动脉、⽿后动脉和上颌动脉供应,上颌动脉供应外⽿道。

2、淋巴:外⽿的淋巴引流⾄⽿廓周围的淋巴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解剖学课程


课程编号:
总学时:51 周学时:4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
开课时间:
使用教材:《系统解剖学》崔慧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授课教师姓名:
教学过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复习上一次课重点内容:(提问的形式)(10分钟)
1.眼的结构包括哪些?
2.眼的屈光系统有哪些?
新课教学内容:前庭蜗器(80分钟)
教学思路:
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建立耳的空间结构。

将教室和鼓室作对比重点讲述鼓室的结构。

内耳的结构以及内耳和内耳道中耳的位置关系是难点。

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连续思维方能突破。

教学内容:前庭蜗器
一外耳(5分钟)
耳廓
外耳外耳道
鼓膜
一、耳廓—收集声波
二、外耳道
外耳门→鼓膜, “S”, 前内→后内上→前内下
1.椭圆囊和球囊:椭圆囊斑、球囊斑感受头部静止的位置及直线变速运动2.膜半规管:壶腹嵴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
上壁:蜗管前庭壁(前庭膜)
3.蜗管外侧壁:骨膜(血管纹)
下壁:蜗管鼓壁(基底膜)—螺旋器(听觉感受器)
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5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