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侨乡春节习俗

合集下载

关于梅州农民过年的习俗

关于梅州农民过年的习俗

关于梅州农民过年的习俗梅州客家过年的习俗主要有:1.年前大扫除:在除夕之前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在新年期间祈求鸿运当头。

2.团圆饭:除夕之夜,全家人在祭祖之后欢坐一堂吃年夜饭,以期新的一年阖家幸福。

3.守岁:在除夕夜守夜待岁,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4.穿新衣、新鞋:为了图个喜庆,梅州客家人一般都会给孩子或者晚辈们买新衣服,穿新鞋,以祈求新的一年阖家幸福,平平安安。

5.压岁钱:除夕守岁,长辈在晚辈儿孙枕头边放置新钞票,或者放置柑桔,并口吟“压岁钱、压岁钱,桔祥如意年年发大钱”。

6.祭祖、祭神:梅州客家人认为自己是客家人,而客家人有着浓厚的祖先崇拜情节,因此过年祭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

同时,梅州客家人也十分信仰神灵,许多家庭都会在过年期间祭拜各种神灵以求得保平安。

7.舞龙舞狮:这是梅州客家地区十分流行的活动,通常在过年期间举行,以祈求风调雨顺、丰收祥和。

8.打牌:过年期间,许多梅州客家人会约上好友亲戚一起打牌娱乐,这也是过年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

梅州农民过年的习俗篇2梅州过年时的习俗如下:1.大扫除:人们会在除夕一大早就开始大扫除,家里尘封多年,一尘不染,象征着把一切旧事扫地出门,迎来新气象。

2.备年货:人们会赶集采购年货,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买鱼、肉、鸡、鸭、蔬菜、水果、饼干、饮料、糖果、糕点等,筹备年货;另外还有腌制鸡副、年糕等。

3.打糕子:人们会在除夕之前制作一些糕点,如打糕子、糯米粑粑或红豆糯米饭等。

4.忙年夜饭:家家赶忙做年夜饭,勤劳的人们从这一天开始,家家都要忙忙碌碌地操办年夜饭,一直到元宵节之后才结束。

5.守岁:人们会在除夕之夜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之后才开始就寝。

6.拜年:在梅州,拜年的时候是红包重要的,因此“拜年”成为孩子们最兴奋的事情。

总之,梅州过年的习俗多种多样,是一个充满节日气氛和人情味的传统活动。

梅州农民过年的习俗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梅州农民过年的习俗篇3梅州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客家人过年的习俗丰富多彩,其中部分与中原汉族相同,部分是客家文化特色的,还有一些是梅州独有的。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五邑侨乡文化之风土人情【摘要】:五邑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称。

作为著名的侨乡,五邑地区也有着其特有的文化风俗,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社会各界名人、各种习俗和美食等。

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进一步理解五邑侨乡。

【关键词】:侨乡五邑方言节日风俗【引言】:五邑作为著名的侨乡,有着很多具有侨乡特色的风俗。

而作为一名五邑人,我有必要去了解我们家乡的风俗,同时让身在我们侨乡的外地学子对我们的风俗与方言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侨乡风俗与方言的研究之旅。

【正文】五邑方言与五邑节日风俗江门五邑地区作为历史悠久的著名的侨乡,肯定有很多它的特别之处,如特有的地区方言、节日风俗等,现在就让我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它吧!五邑方言即华语粤方言四邑片。

传统上以新会话为代表;近代以来由于新宁话(即台山话)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新宁话逐渐成为五邑话的代表。

五邑话通行于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鹤山市、中山市古镇镇、珠海市斗门区等地。

可分为新会话、新宁话、开平话和恩平话。

【1】对于五邑话的独特性,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声调以8个为多(恩平话只有7个),但有丰富的形态,五邑话变调(如名词往往变为低调或升调);二是台山、开平方言有边擦音;三是有介音i、u;四是基本没有长短元音的音位对立;【2】五是有不少与广府片方言相异的词语,如“臀”(屁股)、”阿人”(嬷嬷)、“做下”(恩平话指“全部”)等;六是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与广州话也不同;七是完成体标记用“阿”或“都”,而不用“左”;八是形容词普遍有ABAB式重叠,如开平话的“饱头饱头”(有点饱)、恩平话的“憨似憨似”(傻傻的)【3】。

当然,五邑话的精彩之处还不止这些,还有待我们深入研究和挖掘。

五邑话是粤语各种方言中相当具有特色的一种,与广州话差异明显。

差异既表现在语音上,也表现在词汇上。

五邑话语音和标准粤语一样,五邑话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语音特点。

春节梅州风俗

春节梅州风俗

春节梅州风俗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在梅州也有着独特的风俗习俗。

梅州人过春节时,有许多传统的习俗仍然保持着。

以下是春节期间梅州人的一些特殊风俗:
1. 贴春联:春节前,梅州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

春联是写有吉祥话语的红色对联,通常贴在门楣上,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吉祥。

梅州人相信,贴春联可以驱除厄运,保佑全家平安幸福。

2. 鞭炮声声:在除夕夜,梅州的街道巷陌会响彻鞭炮声,象征着炸去一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梅州人相信鞭炮的声音可以驱走邪灵,迎来吉祥和好运。

3. 守岁:在除夕夜,梅州人会一家人聚在一起守岁。

人们相互祝福,分享团圆饭,并且等待钟声敲响,迎接新年的到来。

守岁的过程中,梅州人会包饺子,拜年,观看春晚等,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4. 走亲访友:在春节期间,梅州人会走亲访友,相互道贺新年。

人们会穿上盛装,拿着礼物拜访亲友,表达新年祝福。

这是增进亲情友情的重要方式,也是享受团聚和快乐氛围的时刻。

5. 打年糕:在春节期间,梅州人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就是打年糕。

人们会把年糕切成小块,然后互相扔来扔去,象征着把坏运气丢掉,换取好运和好事。

这个传统的习俗,不仅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还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总的来说,梅州的春节风俗保留了许多传统的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守岁,走亲访友等,这些习俗寓意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祝福。

这些习俗不仅在梅州的春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丰富了整个春节的文化价值。

环创材料证明五邑侨乡文化

环创材料证明五邑侨乡文化

环创材料证明五邑侨乡文化民俗活动异彩纷呈走进侨乡五邑的乡间,迎面扑来的是异域文化色彩鲜明而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种建筑、以及遍布侨乡大地、乡土气息浓郁的各种民间民俗文化活动。

据对江门市民间民俗文化情况的不完全统计,五邑民间表演艺术、造型艺术、民俗民风项目有100多个。

其中以蓬江区荷塘、潮莲的纱龙、台山斗山浮石的摆色(飘色)、开平水口泮村的灯会等较为闻名,且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五邑民俗也应验了这一俗语,表现得异彩纷呈。

舞龙是遍及中国大江南北的一种民间活动,表现了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寄托着人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五邑民间向有舞龙之好,每逢节日或神诞赛会,都会舞龙欢庆。

龙的品种很多,根据制作材料的差异,有用芭蕉树连接成的蕉龙、用禾草扎成的草龙、用长板凳连成的板凳龙,还有锦龙、银龙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为紫莱金龙与荷塘、潮连的纱龙。

紫莱金龙以制作精巧华丽、身型巨大、舞艺精湛而饮誉海内外。

表演时阵容更是庞大,人数众多,共需约260人,可谓浩浩荡荡、气势恢弘。

荷塘、潮连纱龙则更是以制作工艺精湛、表演花式多样、表演技巧难度高以及在村民中普及性广而一直在岭南广受称赞。

据荷塘的李柏俊老人介绍,纱龙的特点是龙身纱薄,龙身长,龙身中还要点上蜡烛,而且舞的时候速度要快,蜡烛还不能熄,难度相当高,尤其是夜间,龙身中的烛光透过薄纱一晃一晃的,十分好看。

除了舞龙,在五邑民间颇有市场的“拥炮”也各有不同,正月十五的炮被称为“花灯炮”,二月二十九的炮被称为“观音炮”;摆色也有“地色”(人物在地上表演)与“飘色”(于台上或空中表演)之分。

各种各样的民间民俗活动构成了五邑地区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传承已久娱乐性强民俗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经社会约定俗成并流行、传承的民间文化模式,是一种文化的积淀。

综观五邑民间民俗活动,多数都传承已久,盛行在乡间,带有历史的烙印,体现着与中原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又表现出五邑侨乡兼容并包的特性。

五邑侨乡春节习俗

五邑侨乡春节习俗

五邑侨乡春节习俗五邑侨乡春节习俗春节,古称元旦、朔旦、正旦,是农历新年之始;所以,过春节又叫过年;春节是我国民间最盛大的节日,在新会、开平、台山、恩平、鹤山五邑侨乡,流传着许多春节美俗和趣闻,使离乡别井的游子历久不能忘怀;谢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俗称小年夜,灶君要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职了;他忙碌了一整年,保佑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人们为了表示感谢,给他饯行,叫做谢灶;谢灶的供物有:清水、白米各一碗,这是表明灶君与这家人关系一清二白,如果灶君徇私,此二物带回天上时就会变黑;几棵带尾叶的甘蔗,甘蔗有节,用作灶君登天的梯子;甘蔗有尾,祈求做事善始善终,有头有尾;此外,还有炒米饼、炒米碾、柑、桔、红糖和一封利是;有些人家还备有一匹纸马和一套黑纸袍、靴,给灶君代步和参见玉皇大帝时穿着;灶君不识字,怕他汇报时讲漏讲错了话,还得为他准备一份灶君疏;这疏既然由这家人代笔,自然是隐恶扬善,尽拣好话写了;也有图省方便的,到街上买一张预先印好“疏”的黄纸代替;祭拜后把供品放在米缸里,叫做“责缸”;到了团年当晚,还得“接灶”,把灶君接回来,与家人一起团年;扫屋扫屋又叫作扫尘,“尘”与“陈”同音,古时称“扫陈”,含有扫荡妖邪,除旧布新之意;五邑风俗,谢灶之后,除夕之前,家家户户,屋里屋外,都要洗扫干净,叫做扫屋;一般是先洗晒被褥衣服,后洗擦家具杂物,除尘、刷灰水、洗地,冲洗沟渠,清理禽窝畜舍,最后把拉圾集中搬走;这实际是一年一度的清洁卫生总动员,预防疾病的大行动,应该大力弘扬的美俗;团年团年就是全家团聚过年的意思,离乡游子,非迫不得已,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来;团年大多在年三十晚进行,也有择日提前的;团年前,贴起用红纸书写的神祗、春联、横额、单语,叫作“挥春”;春联内容要要求切合自家身份,或表达美好的愿望;横额、单语大多写上:新春大吉、万事胜意、出入平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货如轮转、财源广进、龙马精神等吉祥句子;团年当日,杀鸡杀鸭,摆满美酒蔬果肉食,先祭拜天地、神灵、祖宗,把灶君接回来,然后全家团桌而坐,欢叙天伦,共进晚餐,这就叫做“团年”;除夕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晚,是狂欢之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小门户点燃香烛,厅堂插花摆果,一派富丽堂皇景象;说到花果,五邑人最喜欢的是桃花、吊钟、金桔、水仙,次及菊花、芍药、剑兰、银柳、四季桔、朱砂桔等;重要的是要有一枝桃花和吊钟,在花枝间缀以年桔和彩灯,使花果相辉,取“花开富贵”、“金玉满堂”之意;人们吃罢团年饭,酒足饭饱,兴高采烈,便成群结队去行街,逛花市,尽情欢乐;在过去,小孩则上街卖懒,他们怀揣一个熟红鸡蛋和一个茨菇,手提灯笼,拿着一支点燃的香,穿街过巷,边走边念:“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不懒;”一直念到土地庙,把香插上,然后回家,把红鸡蛋分给长辈吃,认为这样就可以把懒“卖”掉,使自己变得勤恳;除夕夜,大人小孩都参加守岁,守岁就是守候新岁的到来,过去守到子时相交,现在守到零时,钟声一响,家家户户点燃鞭炮,响声此伏彼起,震耳欲聋;烧过炮仗,才关门睡觉;拜神和拜人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过去,初一只拜神,人们是不外出拜年的现在已不拘论了,清早起来,开门先烧炮仗,祭拜天地神灵祖先,然后给小孩派利是;早餐吃斋,晚餐吃荤,说是“朝斋晚杂,生意道合;”其实除夕肉吃多了,吃顿斋也颇合生之道;初二人拜人,可以互相拜年了;天未亮,便不断地有人把写有“财神”二字的小块红纸贴到你家门上,大呼“财神到”或舞着红纸竹篾糊成的鲤鱼进厅来,高叫“好生鲤鲤鱼翕翕腮,恭喜今年添丁又发财”以领取利是、赏钱;一些小贩绝早就开市,高声叫卖生鸡、生鲤、生菜、生葱、香芹,这几样东西谐音是生计、生利、生聪、向勤,是初二开年祭拜时不可缺少的供物;人们争先购买,小贩生意兴隆;祭拜过后,开了年,合家人上茶楼饮早茶,叫做“换盏”;中午全家或全店饮宴,叫做“开牙”必备鸡,商店老板要解雇店员,把鸡肉挟给谁,便是辞退谁,无情可讲,叫做吃“无情鸡”;开了年,人们开始走亲串戚,访朋问友,也就是人拜人;亲朋戚友见面时互相祝贺,说些吉祥的话,给小孩派利是,然后围坐喝茶,客人呈上礼品,主人则招呼品尝自家制作的糕饼、油饩,和“攒盒”中的莲子、马蹄、莲藕、冬瓜、姜片等蜜饯糖果;品尝过后,客人在“攒盒”中放一封利是,以示感谢;送别时,主人只收受部分礼品,把所余部分、回赠的礼品和利是一封,放进客人的提篮中,叫做“责篮”;这就是拜年;拜年活动从年初二开始,至元宵节正月十五结束;。

客家人过春节的风俗

客家人过春节的风俗

客家人过春节的风俗
一、年货准备,在春节来临之际,客家人会提前准备年货,包
括各种食材、年糕、瓜子、花生、糖果等,以及一些日常用品和装
饰品。

年货准备是春节前的重要活动,也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做
好准备。

二、扫尘除旧,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这一天,客家人会
进行大扫除,清洁家园,以除旧迎新,寓意着新的一年迎来新的气象,也寓意着扫除晦气,迎接新的一年。

三、守岁习俗,在除夕夜,全家团聚吃年夜饭,然后守岁迎新年。

在守岁时,家家户户都会点燃一盏红灯笼,一直守到次日凌晨,寓意着辞旧迎新,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幸福美满。

四、贴对联、挂灯笼,春节前后,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挂灯笼,对联上写着吉祥话语,寓意着新的一年能够吉祥如意,灯笼则
象征着辞旧迎新,给家里增添喜庆的氛围。

五、拜年走亲访友,春节期间,客家人会互相拜年走亲访友,
送上祝福和红包,增进感情,传递新年的祝福。

六、舞龙、舞狮,在春节期间,客家人会举行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这是为了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也是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以上就是客家人过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这些习俗反映了客家人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也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全面地回答你的问题。

我家乡的风土人情

我家乡的风土人情

我家乡的风土人情——开平广东开平市——全国著名侨乡之一。

我是江门五邑人,家乡是美丽的开平市,我很荣幸我能为你们介绍我美丽的家乡,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开平。

开平是我国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国家园林城市、更是闻名遐迩的碉楼之乡.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面,毗邻港澳,北距广州市110公里.地跨东经112°13’~112°48’,北纬21°56’~22°39’;东北连新会,正北靠鹤山,东南近台山,西南接恩平,西北邻新兴。

全市总面积1659平方公里,境内南北西部多低山丘陵,东、中部多丘陵平原,潭江自西向东横贯市腹,地势自南北两面向潭江河各地带倾斜,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69%,丘陵面积占29%,山地面积占2%。

潭江、苍江相会,穿流而过,水深河宽,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素有“小武汉”之称,历来是重要商埠和货物散集地。

在建市后的十几年来,开平的经济、文化、政治方面取得飞跃的进步。

接下来,让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开平的民间习俗。

先从春节开始吧。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按民间的说法:因“尘”跟“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其用意是把一切厄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楚各种器具,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贴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它以工整,对偶,整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将吉祥饰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福丽。

在贴春联的时候,一些人家要在门楣上贴上“福”字。

也有人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辛福已到”“福气已到”,挂年画,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江门五邑风貌,传播侨乡文化作文

江门五邑风貌,传播侨乡文化作文

江门五邑风貌,传播侨乡文化作文《江门五邑,我的美丽家乡》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江门五邑吗?这可是一个超级美丽又特别的地方!
江门五邑有好多好看的风景。

就说开平的碉楼吧,它们高高地立在那里,就像一个个坚强的士兵。

这些碉楼可神奇啦,有的碉楼上面还有枪眼呢,那是以前的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建的。

还有新会的小鸟天堂,那里有一棵大大的榕树,树上住着好多好多的小鸟。

每天早上,小鸟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开音乐会。

江门五邑还有很多好吃的。

恩平的濑粉,吃起来滑滑的,配上香喷喷的汤,一口下去,可满足啦!还有江门的古井烧鹅,那皮脆脆的,肉嫩嫩的,一想到就让人流口水。

我爱江门五邑,这是我的家乡,有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欢迎大家都来玩!
《侨乡文化真有趣》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的家乡江门五邑的侨乡文化,可有意思啦!
在江门五邑,有很多从国外回来的华侨。

他们带回来了不同的东西。

比如说,建筑风格。

有些房子建得和我们平常看到的不一样,很漂亮,那就是华侨们从外面学来的。

还有美食。

有些点心的做法也是华侨们带回来的。

就像外海面,面条细细的,很有劲道,这可是侨乡特有的美食哟!
而且,华侨们还带回了很多新的思想和技术。

他们在家乡办工厂、开学校,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江门五邑的侨乡文化就像一个大宝库,里面有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邑侨乡春节习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五邑侨乡春节习俗
春节,古称元旦、朔旦、正旦,是农历新年之始。

所以,过春节又叫过年。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盛大的节日,在新会、开平、台山、恩平、鹤山五邑侨乡,流传着许多春节美俗和趣闻,使离乡别井的游子历久不能忘怀。

谢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俗称小年夜,灶君要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职了。

他忙碌了一整年,保佑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人们为了表示感谢,给他饯行,叫做谢灶。

谢灶的供物有:清水、白米各一碗,这是表明灶君与这家人关系一清二白,如果灶君徇私,此二物带回天上时就会变黑。

几棵带尾叶的甘蔗,甘蔗有节,用作灶君登天的梯子;甘蔗有尾,祈求做事善始善终,有头有尾。

此外,还有炒米饼、炒米碾、柑、
桔、红糖和一封利是。

有些人家还备有一匹纸马和一套黑纸袍、靴,给灶君代步和参见玉皇大帝时穿着。

灶君不识字,怕他汇报时讲漏讲错了话,还得为他准备一份《灶君疏》。

这《疏》既然由这家人代笔,自然是隐恶扬善,尽拣好话写了。

也有图省方便的,到街上买一张预先印好“疏”的黄纸代替。

祭拜后把供品放在米缸里,叫做“责缸”。

到了团年当晚,还得“接灶”,把灶君接回来,与家人一起团年。

扫屋扫屋又叫作扫尘,“尘”与“陈”同音,古时称“扫陈”,含有扫荡妖邪,除旧布新之意。

五邑风俗,谢灶之后,除夕之前,家家户户,屋里屋外,都要洗扫干净,叫做扫屋。

一般是先洗晒被褥衣服,后洗擦家具杂物,除尘、刷灰水、洗地,冲洗沟渠,清理禽窝畜舍,最后把拉圾集中搬走。

这实际是一年一度的清洁卫生总动员,预防疾病的大行动,应该大力弘扬的美俗。

团年团年就是全家团聚过年的意
思,离乡游子,非迫不得已,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来。

团年大多在年三十晚进行,也有择日提前的。

团年前,贴起用红纸书写的神祗、春联、横额、单语,叫作“挥春”。

春联内容要要求切合自家身份,或表达美好的愿望;横额、单语大多写上:新春大吉、万事胜意、出入平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货如轮转、财源广进、龙马精神等吉祥句子。

团年当日,杀鸡杀鸭,摆满美酒蔬果肉食,先祭拜天地、神灵、祖宗,把灶君接回来,然后全家团桌而坐,欢叙天伦,共进晚餐,这就叫做“团年”。

除夕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晚,是狂欢之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小门户点燃香烛,厅堂插花摆果,一派富丽堂皇景象。

说到花果,五邑人最喜欢的是桃花、吊钟、金桔、水仙,次及菊花、芍药、剑兰、银柳、四季桔、朱砂桔等。

重要的是要有一枝桃花和吊钟,在花枝间缀以年桔和彩灯,使花果相辉,取“花开富贵”、“金玉满堂”之意。

人们吃罢团
年饭,酒足饭饱,兴高采烈,便成群结队去行街,逛花市,尽情欢乐。

在过去,小孩则上街卖懒,他们怀揣一个熟红鸡蛋和一个茨菇,手提灯笼,拿着一支点燃的香,穿街过巷,边走边念:“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不懒。

”一直念到土地庙,把香插上,然后回家,把红鸡蛋分给长辈吃,认为这样就可以把懒“卖”掉,使自己变得勤恳。

除夕夜,大人小孩都参加守岁,守岁就是守候新岁的到来,过去守到子时相交,现在守到零时,钟声一响,家家户户点燃鞭炮,响声此伏彼起,震耳欲聋。

烧过炮仗,才关门睡觉。

拜神和拜人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

过去,初一只拜神,人们是不外出拜年的(现在已不拘论了),清早起来,开门先烧炮仗,祭拜天地神灵祖先,然后给小孩派利是。

早餐吃斋,晚餐吃荤,说是“朝斋晚杂,生意道合。

”其实除夕肉吃多了,吃顿斋也颇合生之道。

初二人拜人,可以互相拜年了。

天未亮,便
不断地有人把写有“财神”二字的小块红纸贴到你家门上,大呼”财神到!”或舞着红纸竹篾糊成的鲤鱼进厅来,高叫“好生鲤!鲤鱼翕翕腮,恭喜今年添丁又发财!”以领取利是、赏钱。

一些小贩绝早就开市,高声叫卖生鸡、生鲤、生菜、生葱、香芹,这几样东西谐音是生计、生利、生聪、向勤,是初二开年祭拜时不可缺少的供物。

人们争先购买,小贩生意兴隆。

祭拜过后,开了年,合家人上茶楼饮早茶,叫做“换盏”。

中午全家或全店饮宴,叫做“开牙”必备鸡,商店老板要解雇店员,把鸡肉挟给谁,便是辞退谁,无情可讲,叫做吃“无情鸡”。

开了年,人们开始走亲串戚,访朋问友,也就是人拜人。

亲朋戚友见面时互相祝贺,说些吉祥的话,给小孩派利是,然后围坐喝茶,客人呈上礼品,主人则招呼品尝自家制作的糕饼、油饩,和“攒盒”中的莲子、马蹄、莲藕、冬瓜、姜片等蜜饯糖果。

品尝过后,客人在“攒盒”中放一封利是,以示感谢。

送别时,主人
只收受部分礼品,把所余部分、回赠的礼品和利是一封,放进客人的提篮中,叫做“责篮”。

这就是拜年。

拜年活动从年初二开始,至元宵节(正月十五)结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