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勘察证书

资格等级乙级

发证机关湖北省建设厅

宜昌市共升村搬迁安置房-东苑小区地下车库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

湖北万泰岩土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二○一七年六月

项目名称:宜昌市共升村搬迁安置房-东苑小区地下车库岩土工程地质勘察

报告编号:2017-kc-

工程地址:宜昌市伍家岗区

建设单位:宜昌市伍家乡共升村村委会

勘察资质

项目负责:牛英朝

报告编制:朱灵一

校对:冯丹

审核:牛英朝

总工程师:牛英朝

单位负责:谭敦才

勘察单位:湖北万泰岩土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提交日期:二零一七年六月

目录

一、拟建工程概况 (4)

二、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4)

(一)勘察目的、任务要求 (4)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4)

三、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5)

(一)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5)

附表3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2页附表4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3页附表5 土工、岩石试验汇总表4页

附图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张

2、工程地质剖面图16张

附件

1、《宜昌市共升村搬迁安置房-东苑小区地下车库勘察设计委托书》1页

2、审查意见及回复(后附)

宜昌市共升村搬迁安置房-东苑小区地下车库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一、拟建工程概况

宜昌市共升村搬迁安置房-东苑小区地下车库项目位于宜昌市伍家岗区共升村,已建汉宜公路南侧。本项目由宜昌三峡广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拟建建筑为地下车库,具体分布见平面布置图,拟建建筑为2层地下建筑,为框架结构,±0设计标高83.5m,车库高度8.85m,最大单柱荷载3000KN,重要等级为二级。

(本次勘察仅针对地下车库进行,地下车库上部拟建建筑参考原地勘报告)

2012年4月,宜昌万泰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对该场地进行了勘察,并提交了《宜昌市共升村搬迁安置房-东苑小区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由于设计变更原勘察报告不能满足现状基坑的设计要求,受宜昌市伍家乡共升村村委会的委托,湖北万泰岩土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承担了东苑小区地下车库的岩土工程勘察施工任务。

二、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一)勘察目的、任务要求

1、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与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在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变化,尤其需查明软土及粉土夹层或黏性土与粉土、粉砂交互层的分布与特征;

2、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所需的有关参数指标;

3、查明岩土层的膨胀性、软化性、崩解性、触变性等对基坑工程的影响;

4、对岩质基坑,应查明岩体的地质构造(含褶皱、断层、节理、破碎带)、岩性、产状、风化程度,结构面特征(包括结构面的类型、力学性质、发育程度、闭合状态、充填与充水情况、各结构面组合关系)以及软质岩石开挖暴露后工程性能恶化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等;岩土组合基坑或坑底以下隐伏岩体对支护结构有影响时,应查明土、岩交界面倾斜方向及其对基坑边坡稳定

三、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一)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阶段,该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程》GB50021-2001,2009年版综合评定,该项目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工程测量、钻探、动力触探、土层剪切波速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等多种方法。各勘察方法的操作要点和技术要求均严格按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执行。

(三)工程量的布置与完成情况

1、钻孔布置:勘察钻孔由我公司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布置。共设计53个勘探点,其中地下车库钻孔总数为35个,基坑钻孔为18个。钻孔总体按建筑物角点布置,钻孔间距均控制在24m 以内,勘探点布置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关于详细勘察阶段钻孔间距的要求。

2、勘探点测放:钻孔位置由我公司专业测量人员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平面总图和测量基准点采用全站仪进行施测,平面位置精度±0.25m,高程精度±0.05m,精度满足要求。本场地平面坐标系统属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属黄海高程系。(测量控制点均位于图幅以外)

3、钻探

采用GXY-1型液压钻机,根据地层特点分别采用不同钻探工具,第四纪覆盖层细粒土采用重锤干砸,土层回次进尺控制在≤1.0m;卵石层采用重锤干砸配合金刚石钻头回转钻进,单管钻具全断面取芯,每回次进尺控制在1米以内,基岩层采用清水回转钻进。每台钻机配1名专业技术员进行岩芯编录。经检查,本次勘察所有钻孔的孔深均达到要求。填土层采取率≥80%,粘土采取率≥85%,碎石类土≥60%,破碎岩体≥65%,完整岩体≥80%。所有钻孔的岩芯样品,均按回次顺序摆放,并进行了编号,填写岩芯卡片。

4、取样

土常规试验12组

5 测放孔位53个

6 水位观测106次

四、场区地形、地貌及地层、地质构造

(一)场区地形、地貌

场地地貌为宜昌单斜凹陷侵蚀堆积低山-丘陵区间冲沟地貌。本场地原为西北、东南走向冲沟,经人工改造后以农田、鱼塘为主,地形较为平坦。后因东苑小区前期开工建设,对拟建场区进行了场平,现状地面标高在83.0-85.0m左右,地形平坦,距离拟建地下车库50m为汉宜公路。据现场调查,场地周边10m范围内无地下管网设施。

总体来说,地形地貌简单。

(二)区域地质构造

1、区域地质构造

宜昌地区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处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坪鄂中褶断区的西部、黄陵断穹东面。区域性断裂构造主要有:香溪镇南~五峰渔洋关以南逾十公里的北北西走向的仙女山断裂(带)、秭归九畹溪~龙马溪的近南北走向的九湾溪断裂、宜都红花套~秭归天阳坪的北西西走向的天阳坪断裂、黄陵断穹北部的北西~北西西走向的雾渡河断裂,以及秭归龙会观~保康县城北西面的北北东~北东向的新华断裂等(见下图)。

图2.2-5 宜昌市构造体系图

1-远安断裂 2-天阳坪断裂 3-仙女山断裂 4-九湾溪断裂 5-渔洋关断裂

6-龙王冲断裂 7-杨柳池断裂 8-桃李溪断裂 9-龟山河断裂 10-恩施东断裂

11-恩施西断裂 12-咸丰断裂 13-建始断裂 14-齐岳山断裂 15-新华断裂

16-长阳复式背斜 17-白杨向斜 18-白果坝背斜

位于本场地西北面的新华断裂和九畹溪断裂、西面的仙女山断裂和天阳坪断裂以及北东面的雾渡河断裂,在挽近期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活动。这些活动性断裂的长度由30~大于120公里不等。垂直滑动速度为0.05~0.11mm/y;它们在挽近期的构造活动,无论是其强度或升降幅度,均具继承性的特点。第四纪以来,在鄂西山区范围,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不均匀性和强烈上升的“掀

(二)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内未见地表水体,大气降水多沿地排入已建汉宜路排水系统。

从区内地层结构看:①素填土,松散,为透水层;②淤泥质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③粉质粘土层,可塑状为主,微透水,属相对隔水层;④层卵石主要为泥质充填,充填较好,为弱透水性层;⑤-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裂隙较发育,属透水含水层;⑤-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属相对隔水层。

根据含水岩土层性质,场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土层孔隙水。分述如下:

(1)上层滞水

本场地松散土层孔隙水主要为上层滞水,但该层水位于原地形冲沟内,具有一定的潜水特征。主要分布在原鱼塘位置的素填土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及生活用水渗入补给。

(2)基岩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泥质粉砂岩节理裂隙中,节理裂隙水分布不均匀,水量较小。地下水沿裂隙运移,多以渗流形式排泄。

(3)地下水的动态特征与运移条件

勘探期间,干钻完素填土,部分钻孔见上层滞水,水位埋深3.60~4.50m。

地下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垂直补给,受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控制:场区内地下水易向原地势低洼处汇聚。

综上所述: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对基础施工有一定的影响,但只要做好截水和排水措施,可以使其对施工影响减小到最小。

(三)环境水、土的腐蚀性分析与评价

根据场地气候条件及岩土的含水特性等条件综合判定本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本场地腐蚀性借用2014年10月《宜昌车站村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安置房项目E地块》项目所取的水、土腐蚀性试样进行评价,本场地距车站村E地块项目不足1公里,所出地貌单元基本一致。根据借用试验结果,以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表12.2.1和表12.2.2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标准(见表13、14),说明场区环境水质良好,对各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及

混凝土中的钢结构为微腐蚀性。详细试验结果见附件“水质简分析报告”,水质分析结果见下表2: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2腐蚀介质环境类别界限值实测值腐蚀性腐蚀对象

筑垃圾组成,其中碎块石含量占30~40%,碎石直径一般小于10cm,均匀性差,回填时间不足5年。

②淤泥质粉质粘土(Q4l):场区原鱼塘有分布,该层层厚为1.60~2.40m,平均厚约1.98m。灰黑色,多呈软塑状,含大量有机质,略具腐臭味,静水沉积成因。

③粉质粘土(Q4al+pl):场区均有分布,厚3.5~8.4m,平均厚度为5.35m。呈灰黄色,褐黄色,稍湿,呈可塑状为主,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主要属冲积成因,该层底部局部含卵石颗粒。根据试验结果该层土的自由膨胀率均小于40,判定该层土为非膨胀土。

④卵石(Q4al+pl):场区西北侧有分布,厚0.8~1.5m,平均厚度为1.14m。黄褐色,稍湿,呈稍密状,卵石含量约55~60%,磨圆度较好,多呈次圆形~圆形,粒径多为20~100mm,最大粒径超过200mm,卵石主要成份为石英砂岩、灰岩,少量为花岗岩,中等风化,未见胶结现象,卵石部分接触,卵石之间被粘性土充填,粘性土为可塑状,充填较好。本层钻进较苦难,不易塌孔,岩芯采取率低。

⑤泥质粉砂岩(K

w):紫红色~灰白色,岩性以泥质粉砂岩为主,局部夹少量泥岩、砾岩,

1

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及粘土矿物蒙脱石组成,以泥质胶结为主,次为钙质胶结,粉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该岩石具有遇水易软化,失水易崩解的特性。根据本次勘探揭露情况,按其风化程度不同将其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风化带两个亚层,现分述如下:

w):场地大部有分布,呈紫红色,该层层厚为0.60~2.50m,平

⑤-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

1

均厚约1.71m。粉砂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局部夹少量泥质粉砂岩,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和长石,少许方解石和粘土矿物,胶结物成份以泥质为主,次为钙质,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结构已大部分破坏,钻探所取岩芯多呈碎块状及薄饼状,岩体破碎,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w):全场地均有分布,本次揭露的厚度为5.2~9.7m。呈棕红

⑤-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K

1

色、灰白色,粉砂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和长

石,少许方解石和粘土矿物,胶结物成份以钙质为主,次为泥质,岩体结构部分被破坏,风化

裂隙一般发育,钻探岩芯多呈短~中柱状,岩质较新鲜。岩体强度较强风化带显着升高,岩体

较完整,饱和单轴抗压强度f

=5.44Mpa,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rk

地层编号岩土

名称

孔号

试验次数

(n)

基本值标准差

σ

变异系数δ

Xmax Xmin Xm

JK14 20 6.8 3.0 4.8 1.07 0.23

JK15 47 8.1 2.9 5.0 1.24 0.25

JK16 55 6.5 2.0 4.0 0.92 0.23

JK17 27 6.0 2.0 4.7 0.99 0.20

K3 13 5.9 2.0 4.3 1.08 0.25

K5 19 6.9 3.0 4.8 1.17 0.25

K7 19 5.9 2.0 4.1 0.92 0.22

K9 21 5.9 2.0 3.9 0.92 0.23

K11 28 5.9 2.0 4.7 1.06 0.22

①素填土K13 37 5.9 2.0 4.4 1.14 0.26 K15 18 5.9 2.0 4.2 0.84 0.20 K17 42 7.5 2.9 4.7 1.00 0.21 K19 27 5.9 2.0 4.3 1.07 0.25 K20 30 5.9 2.0 4.4 0.99 0.22 K22 21 6.9 3.0 4.6 1.10 0.24 K24 39 5.7 2.0 4.1 0.88 0.21 K27 14 5.9 2.0 4.3 1.11 0.26 K29 33 6.9 2.9 4.8 1.25 0.26 K31 20 5.9 2.0 4.5 1.06 0.24 K33 15 4.9 2.0 3.8 0.81 0.18 K35 14 5.9 3.0 4.2 0.87 0.21 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表6

地层编号岩土名称

试验

次数

(n)

基本值标准

б

变异

系数

б

统计修

正系数

γs

标准值

N`

Xmax Xmin Xm

①素填土24 5.4 3.8 4.5 0.37 0.08 0.97 4.0

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表7

地层编号岩

G S

含水

W

湿重

γd

干重

γ

饱和

Sr

孔隙

e

液限

Wl

塑限

Wp

液性

指数

I L

塑性

指数

Ip

压缩

系数

a1-2

压缩

模量

Es

凝聚

C

内摩

擦角

φ% KN/m3 KN/m3% % % % % Mpa-1 MPa kpa °

N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Max 2.72 28.30 1.92 1.53 93.07 0.83 40.80 20.30 0.43 21.00 0.18 13.18 36.00 17.00 Min 2.71 25.80 1.89 1.48 87.67 0.78 37.20 18.30 0.30 18.00 0.14 10.29 26.00 11.00 μ 2.72 26.75 1.90 1.50 89.89 0.81 39.06 19.45 0.37 19.61 0.16 11.62 30.33 13.88 σ0.00 0.83 0.01 0.01 1.66 0.02 1.33 0.71 0.04 1.04 0.01 0.92 3.14 1.94 ξ0.00 0.03 0.01 0.01 0.02 0.02 0.03 0.04 0.10 0.05 0.08 0.08 0.10 0.14 γs 0.95 0.93 Xk 29 13

岩石物理、力学试验结果统计表表8

地层

编号

岩土

名称

试验项目

试验

数量

(n)

基本值标准

σ

变异

系数

δ

统计修

正系数

γs

标准值

Xmax Xmin Xm

⑤-2 中风化泥饱和抗压强度(Mpa) 6 6.22 5.38 5.72 0.34 0.06 0.95 5.44

八、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根据本次勘探揭露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区覆盖层厚度小于20m ,主要由素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卵石、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组成。根据区域经验、原位试验成果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相关条件综合确定,场区内第①层素填土为软弱土,剪切波速为140m/s ;第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为软弱土,剪切波速为100m/s ;第③层粉质粘土为中软土,剪切波速为200m/s ;第④层卵石为中硬土,剪切波速为300m/s ;第⑤-1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为硬土,剪切波速为500m/s 。按最不利原则选取K19、K35进行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9。

覆盖层等效剪切波速测试成果一览表(计算至地面设计标高)

表11

土层编号 岩土名称 剪切波速值

m/s

土层厚度(m )

K19 K30 备注

① 素填土 140 3.2 4.0 均计算至±0设计标高 ② 淤泥质粉质粘土

100 —— 2.4 ③ 粘土 200 8.4 4.1 ④ 卵石 300 —— —— ⑤-1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500

2.2 1.8 等效剪切波速测式深度(m ) 1

3.8 12.4 等效剪切波速vse (m/s )

182.14 168.57 建筑场地类别

II 类

II 类

等效剪切波速按下列公式计算: υse =d0/t 式中υse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 );

d 0——计算深度(m ),取覆盖层厚度和20m 二者的较小值; t ——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 d i ——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 土层的厚度(m ); υsi ——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 土层的剪切波速(m/s ); n ——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根据最不利原则,场地等效剪切波速为168.57~182.14m/s ,覆盖层厚度小于20m ,符合250

根据拟建场地及周边场地规划情况,当拟建地下车库开挖至地下室底板设计标高后,基坑

东侧紧邻已建小区内道路,基坑开挖产生的边坡对已建小区道路会产生不利影响。另外三侧距

离已建物距离较远。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后不会对已建建筑、道路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拟建场地周边环境较复杂,场平结束后应注意对场地内的边坡进行支护措施。(二)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本场地无全新活动断裂带通过,场地现已平整至设计标高,场区周边20m范围内无边坡安全问题。场地内未发现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整体稳定性好,

不具备发生各类地质灾害的岩土和地形条件,没有发生大规模地质灾害的可能。

根据区域地质及现场勘察钻探资料,拟建场区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地下车库属抗震一般

地段,场区内不存在大的严重威胁场地和工程安全的工程地质灾害。根据《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 57-2012)根据《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 57-2012)表C工程建设适宜性的定性分级标准,场地适宜性为较适宜。

(三)地基土均匀性与适宜性评价

第①层素填土:场地大部分地段有分布,厚度分布不均匀,物理力学性质不均匀,其层底

坡度多大于10%,属不均匀地基土,不能直接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第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场区原鱼塘位置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分布不均匀,具高

压缩性,属不均匀地基土,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第③层粘土:场地均有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力学性质较好,底面坡度多大于10%,属不

均匀地基土,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部分地段缺失,不适宜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第④层卵石:呈稍密-中密状,承载力较好,具中等变异性,局部层底坡度大于10%,分布及厚度欠均匀,属不均匀地基土,不可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

第⑤-1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全场区均有分布,厚度多较薄,其承载力较高,物理力学性能较好,层面坡度局部大于10%,厚度薄,属不均匀地基土,不适宜作为基础持力层。

第⑤-2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全场区内均有分布,其厚度较大,承载力高,物理力学性能好,均匀性较好,属均匀地基土,是拟建建筑物理想的基础持力层。

3、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可能发生的变形

根据以上分析,地下车库基坑开挖深度最大约9.3m,基坑坑壁土质主要为①层素填土、③层粉质粘土、④层卵石,⑤-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以及⑤-2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局部为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④层卵石。①层素填土、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③层粉质粘土、④层卵石抗剪强度较低,⑤-1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岩体破碎,以上几种岩土层的基坑边坡稳定性较差,基坑局部开挖深度较大,达到9.3m,在基坑边坡支护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土质边坡可能产生坍塌、滑移变形破坏,岩质边坡可能产生崩塌、掉块破坏,从而影响场区周边原有岩土结构和现场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因此须采取合理的边坡支护措施以维持坑壁稳定性。

4、基坑支护方案建议

根据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和场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可知,拟开挖基坑周边环境大部分较简单,基坑工程开挖范围较大,开挖深度较大,部分距离已建建构筑物距离较近,仅北侧具备放坡空间,基坑坑壁以①层素填土及③层粉质粘土为主,建议:地下车库北侧基坑边坡(AB 段)进行自稳放坡,基坑边坡应注意加强坡面防护以及坡顶截排水工作;地下车库东侧基坑(BC 段)紧邻已建小区道路,无开挖、放坡空间,建议采用支护桩进行支护;地下车库南侧基坑(CD 段)南侧20m为已建F栋,F采用条形基础,基坑开挖可能对F栋基础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建议南侧基坑边坡采取,喷锚支护;地下车库西侧基坑边坡(DA段),距离已建L栋最近约9.0m,无放坡空间,建议采用喷锚或支护桩对基坑边坡进行支护。

基坑边坡支护应进行专门的基坑支护设计,基坑边坡支护设计参数建议值详见表14:

基坑边坡支护设计参数建议值表表14

地层编号地层名称

天然

重度

?

饱和

重度?

天然饱和岩土体与

锚固体极

限粘结强

度标准值

f rbk(kPa)

基底

摩察

系数

μ

粘聚

力C

内摩

擦角?

粘聚

力C

内摩

擦角

?

kN/m3 kN/m3 kPa °kPa °kPa

①素填土18.5 19.0 10 14 8 12 20 -

②淤泥质粉质粘土18.5 18.5 12 8 16 -

③粉质粘土19.0 19.5 28 12 24 10 50 0.30

④卵石20.0 21.0 5 28 3 25 80 0.40

⑤-1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20.5 21.0 50 24 45 22 120 0.50 ⑤-2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22.0 23.5 280 30 250 27 500 0.60

岩土界面岩土界面参数取上部土层参数的0.8倍

即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长期暴露,并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

(六)场区边坡分析评价

但据从用地区规划建设看,仅场地北侧存在边坡安全问题,但边坡距离拟建建筑距离较远,北侧道路边坡距离拟建地下车库约25m左右。该边坡对拟建地下车库基本无影响。后期主体建筑时应对该边坡进行专项勘察、设计、施工。

十、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拟建物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该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2、场地内未发现断层等不良地质构造,在边坡进行支护后,基本适宜本工程建设。

3、该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区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4、该场地地貌属高中山坡脚自然斜坡地貌,处于区域构造运动相对稳定的地段,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本工程抗震设防按6度设防。本场地大部分地段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

5、据《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综合评定该场地为基本稳定场地。据《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附录C,其适宜性定性分类标准为较适宜。

(二)建议

1、建议拟建建筑采用独立柱+墩基础,⑤-2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为基础持力层。

2、根据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和场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可知,拟开挖基坑周

边环境较复杂,基坑工程开挖范围较大,开挖深度较大,距离已建建构筑物距离较近,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

3、拟建地下车库应考虑抗浮设计,抗浮水位按79.0m考虑,另应布设盲沟等措施,将可能对地下室底板、侧壁造成影响的地下水从地下室东侧引入附近的排水箱涵中。

4、建议业主委托相关单位对场地北侧已形成的边坡进行专项的勘察、设计工作。

5、基础施工时应加强地质验槽工作,确保基础施工满足设计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