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有趣的沉浮现象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沉浮》2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沉浮》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沉浮》精选2篇(一)教案:有趣的沉浮教学目的:1. 让幼儿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可以观察、比拟和描绘物体的沉浮特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究才能,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资:1. 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例如小石子、纸团、塑料球等〕。
2. 透明容器和水。
教学准备:1. 将透明容器装满水。
2. 将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准备好。
教学步骤:引入:1. 老师先给幼儿分享一段关于沉浮现象的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有没有见过物体会在水中浮起还是沉下去呢?探究:1. 将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分别放入透明容器中,观察它们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入水底。
2. 请幼儿描绘观察到的现象,例如: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沉入水底。
3. 请幼儿比拟不同物体的浮沉特性,例如:哪些物体比拟轻,哪些物体比拟重。
4. 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请幼儿尝试自己答复。
总结:1. 老师引导幼儿总结出物体沉浮的规律:比水重的物体会沉入水底,比水轻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2. 老师解释浮沉现象的原理:物体沉浮的原因是由于物体受到浮力和重力的影响,浮力比重力大的物体会浮起来,浮力比重力小的物体会沉下去。
延伸活动:1. 让幼儿尝试制作一个可以浮在水面上的小船,观察它可以装载多少个物体。
2. 让幼儿尝试将物体放入水中,看看能否改变它们的沉浮特性,例如:参加盐、糖等溶质。
3. 进展一场小比赛:谁能制作出一个最轻的物体仍能沉入水底?教学反思:1. 教案设计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主动观察、探究物体的沉浮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探究才能。
2. 在引入局部,可以设计更多互动的方式,让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猜想。
3. 在延伸活动中,可以设计更多可以发挥幼儿创造力和动手才能的活动,增加兴趣性和参与度。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沉浮》精选2篇(二)中班安康活动教案《向手挑战》目的:通过将手部动作与音乐搭配,进步儿童手部运动协调才能和音乐感知才能,培养他们积极参与运动的习惯。
11.有趣的沉浮现象.ppt.解析

我的记录
我的猜想 浮 沉 气球 木块 实验结果 浮 沉
泡沫
尺子 钩码 橡皮 螺丝
1、 气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浮? 2、 用手按一按浮在水面的气球, 你有什么感觉?
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 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
物体名称
侵入水中前皮筋的 长度 长
侵入水中后皮筋的 长度
短
钩码
……
水中的鹅
潜水艇中的科学奥秘有很多, 你都知道那些奥秘呢?
谁有妙招
利用浮力
塑料瓶中有一个塑料小球,你有没有办 法可以手不碰塑料瓶就可以拿到小球?
11.有趣的浮沉现象PPT课件

.
10
查阅资料——潜水艇的奥秘。 Nhomakorabea.
11
.
7
实验
先猜一猜,再做实验?
沉下去的
物体有没有受 到水的浮力?
我的猜想: 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
8
总结:在水中 的物体都要受 到水的浮力。
实验记录
浸入水前 浸入水后 物体 皮筋长度 皮筋长度
钩码 5厘米 4厘米
实验现象:橡皮筋变短了
实验结论:沉下去的物体 也受到水的浮力。
.
9
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
3
它们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木头 钉子 钩码 气球
我的记录
我的猜想
浮
沉
√
√
√
√
.
实验结果
浮
沉
4
它们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
5
它们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我的记录
木头 钉子 钩码 气球
我的猜想
浮
沉
√
√
√
√
.
实验结果
浮
沉
√ √
√ √
6
这是什么实验?
用手轻轻地压浮在水面的物体
感觉手水有对什气球有
一个么向感上觉托?物的体力在。 水中受到水 向上托起的 力,这种力 就是水的浮 力。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
11 有趣的浮沉现象
山东省滕州市级索镇前牛集小学三年级一班 丁仁富
.
1
这些东西你准备好了吗?
潜水艇模型
钩码
水槽
.
2
它们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实验提示
1.实验时注意轻拿轻放实验材 料,尽量不要把水弄到桌面上。
《有趣的浮沉现象》ppt教材课件(3篇)

装水 装石子、捆上重物
返回
捏成小船或小碗
增大它的体积
返回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 水的浮力?
学习永远 不晚。 JinTai College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 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 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预测下列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有趣的浮沉现象
实验:
(材料:石头、木块、小纸片)
沉
浮
沉
判断物体沉浮的方法:
物体不碰到容器底部是浮,有的浮在 水面,有的浮在水中;
物体碰到容器底部是沉,沉在水底。
观察实验,寻求证据:
实验1:
观察实验,寻求证据:
实验1结论:
浮
浮
沉
沉
浮
沉
实验2:
(150克 )
(100克)
大小轻重互不相同的物体,使 我们看不出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系。
小石头
泡沫
蜡烛
回形针
空瓶子
橡皮
苹果
小木块
猜测:
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整个苹果
半个苹果
半个苹果 1/4的苹果
一块木头
两块木头
三块木头
半块橡皮
¼ 橡皮
一个回形针 两个回形针
轻重一样时,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大小相同时,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改变它们自身的重量和体 积,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 况不会改变。
大小相同
物体 轻重相同
重的易沉 轻的易浮 小的易沉 大的易浮
欣赏故事
浮沉条件
探究新知
拓展练习
什么条件下物体上浮?
什么条件下 物体下沉?
有趣的浮沉现象

《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反思
就课的整体而言,我觉得基本完成了这堂课的教学任务。
这节课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游戏导入(巧取乒乓球),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实验,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实验,沉入水底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实验,最后是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环节清楚,时间掌握得也基本合适,多数学生也基本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和这节课要学的科知识。
但是,回头想想还是有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存在。
一是课前准备不足。
例如,课上的几个实验没有提前操作一下,导致出现了一些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像最后一个实验出现了有同学把钩码触到水槽壁或底部的错误操作,如果提前做一下,想到了,在实验之前的要求中明确一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再如在每个实验之前要求过于简单,不够明确,导致学生操作过程中没有秩序,漫无目的,降低了活动效率。
把一些细致的要求用课件或小黑板展示出来效果会好很多。
二是课堂细节把握不好,没有关注到所有学生。
细节决定成败。
学生在课堂上有的精力不集中,有的实验过程中不讲秩序,小组长没有充分发挥好作用,许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认真倾听和观察等等现象说明很多工作还需要做得更细,考虑得更全面。
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不只是这堂课,平时上课基本上都存在这个问题,因此,解决课堂的细节问题也将是今后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像上周五徐继红老师在我们班上的一堂语文课,同样的学生,人家训练的学生感觉像换了个人似的,就是解决了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问题,以后得多学习,多钻研。
《有趣的沉浮现象》教学案例

《有趣的沉浮现象》教学案例第一篇:《有趣的沉浮现象》教学案例有趣的沉浮现象教学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常见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会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能设计实验验证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2、知道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3、能体验到科学证据对科学结论的重要性,要尊重事实,尊重数据。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水的浮力并能定性的描述水的浮力及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使学生理解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橡皮、玻璃球、木块、橡皮泥、钉子、钩码、气球、塑料尺子、泡沫塑料、皮筋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观察动画,注意水中有什么?(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沉在水底,还有的物体在水中自由的上浮下沉,游来游去。
)交流看到的内容生1:小船、木桶、空瓶子飘在水面上、生2:鱼在水里自由的上浮和下沉。
生3:鹅卵石、石块下沉在水底。
生:……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归纳总结的能力真高。
能看到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沉在水底,还有的物体在水中自由的上浮下沉。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浮沉现象》。
板书课题:有趣的浮沉现象。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认识浮和沉两种现象,更好地把知识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归纳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实验探究,获取新知 1.提出假设、猜想(1)检查课前准备师:课前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介绍活动材料。
师:我们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学生猜想……师:先把我们的猜想结果用铅笔记下来,然后我们再把这些物体分别放入水中,用手按一下浮起来的物体有什么感觉?2.学生实验实验(一):它们在水中是浮还是沉?师:刚才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需要亲自试一试。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沉浮现象》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沉浮现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够:1.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并能正确区分物体的浮力;2.观察和探究物体的浮沉原因,掌握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实验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透明玻璃容器、不同大小的物体(如纸片、塑料球、橡皮球等)、水、平衡杆;2.教学资源:课件、实验指导手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本课主题,并与学生讨论物体的浮沉现象。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观察(15分钟)1.将透明玻璃容器填满水,放置在桌子上;2.请学生一个一个地将不同大小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物体的浮沉现象,并记录下观察结果;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浮起来,有的物体则会沉下去;4.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物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的密度。
3. 概念解释(10分钟)解释浮力和物体密度的概念。
简单明了地说明浮力是支持物体浮起来的力量,物体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体的质量。
4. 实验探究(30分钟)1.将一个平衡杆横放在水面上,并且保持平衡;2.请学生分别放置不同大小和材质的物体在平衡杆上,在观察平衡杆是否仍然保持平衡;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平衡杆会失去平衡。
5. 概念总结(10分钟)通过学生实验的观察和探究,总结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小的物体浮力越大。
6. 拓展应用(1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应用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如果在水中放入一个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会发生什么现象?7. 总结评价(5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能够理解物体的浮力与密度的关系,并掌握浮力与物体密度的计算方法。
活动设计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实验的安全性,并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引导和管理,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有趣的浮沉现象-精品PPT

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那 么沉下去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 力呢?
活动三: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步骤: 1.用橡皮筋把钩码拴住,竖直悬在空中,用直尺
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2.再把钩码竖直悬在水中,再用直尺测量橡皮筋
的长度; 3.整个过程中眼睛要平视,并及时记录实验结果。 4 .填写好实验报告单。
6.作为最深层次的认同,文化的认同 在维护 民族团 结和和 睦之中 具有最 根本的 作用, 因此就 要建设 好各民 族共同 的精神 家园, 培养中 华民族 的共同 体意识 。
•
7.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维系中国社会人 际关系 的重要 感情纽 带。在 节日里 ,人们 尽享天 伦之乐 ,亲朋 好友、 邻里乡 亲互赠 节礼, 使节日 洋溢着 浓浓的 人情味 。
10.作为中国绘画重要画科的山水画 ,东晋 已经产 生,在 南朝和 隋唐得 到较快 发展, 五代和 宋代则 迎来了 其发展 的黄金 期,其 后山水 画又进 一步得 到发展 。
•
11.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 开先哲 时贤的 成果另 起炉灶 ,而是 要站在 前辈的 肩膀上 一步一 个脚印 地前进 ,并努 力超越 前人。
实验提示:
1、实验时注意轻拿轻放实验材 料,尽量不要把水弄到桌面上。
2、小组要团结合作,分工明确, 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橡皮 气球 铁钉 泡沫塑料 钩码 小木块
实验记录一
我的猜想
浮
沉
实验结果
浮
沉
活动二:
用手轻轻地压浮在水面的气球, 手有什么感觉?
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 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
8.如今,我国的传统节日已基本失却 了早先 的信仰 内核, 但许多 传统节 俗活动 仍存活 在民众 的生活 中,在 传承中 发展变 化,从 内容到 形式都 更加丰 富多样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当好小法官 1.铁块比水重,在水中下沉,所 以用铁做的船不能浮在水面上。 ( ) 2.石块在水中下沉是因为 石块在水中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 )3.石块在水中虽然下沉但也 受到水的浮力 。 ( ) 4.同一物体在空气中和在水 中称的重量是一样的。
它们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我们发现:木块、乒乓
球、泡沫板、气球等物体漂 浮在水面上。
而铁钉、钩码、橡皮、橡பைடு நூலகம் 泥、尺子等物体沉入水底。
同样是物体,为什么有的浮在 水面,有的沉入水底?
用手压浮在水面的物体, 什么感觉?
用手 按压浮在水面的物体时, 会感到水面会有一种力量阻止 你的按压,这种力量在托着物 体让它漂在水面上。
浮力应用 :大海上航行的船只
海水中的浮标
1.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__,在水中 下沉的物体也受到__所以只要是在水 中的物体都会受到__。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是__。 3.在水中称钩码的重量比在空气中称_
4.物体在水中上浮的(画↑)下沉的 (画↓) 砖 块 玻璃珠 图钉 钢尺 木 块 装满沙子的塑料盒 塑料泡 沫板 拧好盖的空矿泉水瓶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向上 托起的力,这种力称为水 的浮力。
漂浮在水中的木块、气球、 泡沫板受到浮力,浮力让他们 漂在水面上。
那沉在水底的铁钉、钩码是 不是不受浮力、没有浮力托着 它们,所以才会沉入水底的呢?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 提起和在空气中提起, 橡皮筋变短了,说明 什么?
沉在水中的物体也 受到浮力,只不过受 到的浮力和它自身的 重力比小,不足以支 撑它浮在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