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注意事项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工艺流程一、电气控制柜安装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l.1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1.4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1.5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1.6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下1.7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电能计量仪表0.6-1.8控制开关、按钮0.6-2.0紧急操作件0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矩。
1.11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率为75W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1.13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1)端子的标识(2)双重的标识1.16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3)门上的器件1.17保护接地地连续性n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以下是一个图文并茂的配电柜接线工艺规范教程1 元器件安装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从材料计划、购买、入库、出库、到现场安装这一系列程序中,必须有相关图纸和材料计划表一一核对,这样就确保了每道工序的正确性)。
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1.5 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电能计量仪表0.6-1.8控制开关、按钮0.6-2.0紧急操作件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1 元器件装置1.1 前提:一切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则的装置条件停止装置。
适用条件需求的灭弧距离装配灭弧栅需求的空间等,关于手动开关的装置,必需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发生风险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 反省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能否相符1.4 反省元器件有无损坏1.5 必需按图装置(假设有图〕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分歧性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契合规则元件称号装置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电能计量仪表0.6-1.8控制开关、按钮0.6-2.0紧急操作件0.8-1.6组装产品应契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遭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可以较方便地改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契合4.4 条的规则。
保证一、二次线的装置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外表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关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留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下面的元器件,普通电抗器,变压器需求接地,断路器不需求接地,以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关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装置应思索其散热状况,装置距离应契合元件规则。
额外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空中竖向装置。
以下图为错误接法1.13 一切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装置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左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自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1.15 标号应完整、明晰、结实。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白、醒目b) 双重的标识1.16 装置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反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能够分歧,c) 门上的器件1.17 维护接地延续性维护接地延续性应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随着现代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控制柜逐渐成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设备。
作为电气控制柜的核心部件,控制柜元件的安装接线配线对于控制柜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必须严格遵循规范,这不仅能提高电气控制柜的使用寿命,还能显著降低电气事故的风险。
一、电气控制柜元件的安装电气控制柜中包括许多元件,如接触器、断路器、继电器、变压器等等。
电气控制柜元件的安装应当遵循以下规范:1. 元件的选型应当符合设备要求和设计标准,元件的品质应当合格。
2. 元件的数量、组合和布置应当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且布置应当合理。
3. 元件与机柜的连接方式必须正确,紧固可靠,其中定位孔位置应当符合标准。
4. 元件的标志应当清晰可见,不能擦拭、刮擦或遮挡标志。
5. 电气控制柜应当有安全接地,元件的接地应当可靠。
二、电气控制柜元件的接线元件的接线是电气控制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应当根据不同的元件特点进行操作,遵循一些基本的操作规范:1. 对于高压设备的接线,应当必须在断电状态下进行,而低压设备可以在有电的情况下进行。
2. 设备的接地中心应当建立在主接地线上,导线的规格应当满足设备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
3. 控制台的接地应当与设备的接地构成一个整体,控制柜至地之间的电阻应当小于4欧姆。
4. 维护人员在进行接线时应当使用绝缘工具,避免残留杂物和水分。
5. 接线应当遵循正极与正极,负极与负极的原则,同时两端的电压应当相等。
三、电气控制柜元件的配线电气控制柜元件的配线是调试和使用设备的关键步骤,应当注意以下原则:1. 对于低压设备的配线,应当采用编码方式进行操作,而高压设备则需要使用刻度式配线。
2. 在配线前应当进行模块标记,模块标记应当包括总模块代号、模块类型、序号和功能。
3. 序号应当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功能则应当简练明了,如储存器、地址选通、数据等等。
4. 配线应当符合线路图,线路的路径应当明确,不能发生交叉。
图解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以下是一个图文并茂的配电柜接线工艺规范教程1 元器件安装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1.5 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 0.6-2.0电能计量仪表 0.6-1.8控制开关、按钮 0.6-2.0紧急操作件 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图11.12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图2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图31.15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该系列配电箱(柜)适用于施工现场及户外临时用电,应满足“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一机一闸、一漏一箱”配电及保护的使用要求。
配电箱(柜)、开关箱的材质选用、制作工艺、箱内电气元件的选择、配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及建设部“十一五”推广应用技术的规定,产品应通过CCC认证。
配电箱(柜)的壳体采用冷轧钢板制作,防雨、防尘、户外型,采用钢板厚度符合JGJ-2005标准,经久耐用。
一、基本要求(一)配电箱(柜)的生产制造应符合《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四部分GB7251.4对建筑工地用成套设备(ACS)的特殊要求及《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标准要求。
(二)配电箱(柜)、开关箱安装使用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标准及《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标准化要求。
(三)配电箱(柜)、开关箱应分设N线、PE线端子板,进出线必须通过端子板做可靠连接。
N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绝缘;PE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做电气连接。
进出线中的N线必须通过N线端子板连接;PE线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连接。
PE线与端子板连接必须采用电气连接,电气连接点的数量应比箱体内回路数量多2个,1个为PE线进箱体的连接点,1个为重复接地的连接点。
(四)电器元件应选用符合GB/14048.2-2001、GB6829以及JGJ46-2005标准的产品,并符合建设部“十一五”推广应用技术要求。
二、总配电箱(柜)内设400A-630A具有隔离功能的DZ20型透明塑壳断路器作为主开关,分路设置4-8路采用具有隔离功能的DZ20系列160A-250A透明塑壳断路器,配备DZ20L(DZ15L)透明漏电开关或LBM-1系列作为漏电保护装置,使之具有欠压、过载、短路、漏电、断相保护功能,同时配备电度表、电压表、电流表、两组电流互盛器。
漏电保护装置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大于30mA.S。
电气控制柜安装方法详解

电气控制柜安装方法详解一、电气元件的安装按照电气元件明细表配齐电气设备和元件,安装步骤如下。
1.掌握线路工作原理的前提下,绘制出电气安装接线图。
2.检查电气元件的质量。
检查电气元件外观是否完好、各接线端子及紧固件是否齐全、操作机构和复位机构的功能是否灵活、绝缘电阻是否达标等。
3.底板选料与剪裁。
底板可选择 2.5~5mm厚的钢板或5mm厚的层压板等,按电气元件的数量和大小、摆放位置和安装接线图确定板面的尺寸。
4.电气元件的定位。
按电气产品说明书的安装尺寸,在底板上确定元件安装孔的位置并固定钻孔中心。
选择合适的钻头对准钻孔中心进行冲眼。
在此过程中,钻孔中心应保持不变。
5.电气元件的固定。
用螺栓加以适当的垫圈,将电气元件按各自的位置在底板上进行固定。
二、电气元件之间导线的安装1.导线的接线方法:在任何情况下,连接器件必须与连接的导线截面积和材料性质相适应,导线与端子的接线,一般一个端子只连接一根导线。
有些端子不适合连接软导线时,可在导线端头上采用针形、叉形等冷压端子。
如果采用专门设计的端子,可以连接两根或多根导线,但导线的连接方式必须是工艺上成熟的各种方式,如夹紧、压接、焊接、绕接等。
导线的接头除必须采用焊接方法外,所有的导线应当采用冷压端子。
若电气设备在运行时承受的振动很大,则不许采用焊接的方式。
接好的导线连接必须牢固,不得松动。
2.导线的标志:在控制板上安装电气元件,导线的线号标志必须与电气原理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相符合,并在各电气元件附件做好与原理图上相同代号的标记,注意主线路和控制线路的编码套管必须齐全,每一根导线的两端都必须套上编码套管。
套管上的线号可用环乙酮与龙胆紫调和,不易褪色。
在遇到“6”和“9”或“16”和“91”这类倒顺都能读数的号码时,必须作记号加以区别,以免造成线号混淆。
导线颜色的规定参见下表。
三、导线截面积的选择对于负载为长期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其导线截面积按用电设备的额定电流来选择;当所选择的导线、电缆截面积大于95mm2时,宜改为用两根截面积小的导线代替;导线、电缆截面积选择后应满足允许温升及机械强度要求;移动设备的橡套电缆铜芯截面积不应小于 2.5mm2;明敷时,铜线不应小于1mm2,铝线不应小于 2.5mm2;穿管敷设与明敷相同;动力线路铜芯线截面积不应小于 1.5mm2;铜芯导线可与大一级截面积的铝芯线相同使用。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以下是一个图文并茂的配电柜接线工艺规范教程1 元器件安装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从材料计划、购买、入库、出库、到现场安装这一系列程序中,必须有相关图纸和材料计划表一一核对,这样就确保了每道工序的正确性)。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电能计量仪表控制开关、按钮紧急操作件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b) 双重的标识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c) 门上的器件保护接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