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九种体质辨识

合集下载

中华中医药学会9种中医体质分类及辨识要点(官方版)

中华中医药学会9种中医体质分类及辨识要点(官方版)

平和质指阴平阳秘,脏腑气血功能正常,属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的体质状态。

●体型匀称,肤色光泽滋润,头发浓密乌黑,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唇色红润,精力充沛,不易疲劳。

●适应能力较强,平时患病较少。

调理法则●调养气血,协理阴阳: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人体才能一直保持协调平稳的状态,人的生命活动才能一直正常的发展与变化。

●天人合一,生态平衡:人体的各项活动应顺应四时的变化,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

气虚质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体型偏胖,肌肉松软,声音低弱,目光少神,精力不充沛,肢体容易疲劳。

●不适应季节变化,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疲劳综合症等症状,病后也不易康复。

调理法则●培补元气: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根源于肾。

元气充足,脏腑经络和各组织器官功能活动正常,人体才能生机盎然。

●补气健脾: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正常,才能将营养物质吸收并且输送到全身,营养全身。

阳虚质由于阳气不足、机体失于温煦,以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体型白胖,肌肉松软不实,躯体怕冷,手足发凉,毛发易落,平时喜欢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

●不适应寒冷潮湿的气候,易患痰饮、肿胀、泄泻、阳痿等症状调理法则●温补肾阳:肾阳为人体阳气的根本,温补肾阳能够从源头上培补阳气,促进阳气对机体的温煦,恢复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缓慢调治,兼顾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健运,食物才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机体的能量物质,温煦身体。

阴虚质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滋润濡养功能减退,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体型偏瘦,皮肤偏干,易生皱纹,手足心热,平时口燥咽干,大便干燥。

●不适应夏、秋季节,易患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干燥综合征、肺结核、甲亢等症状,病后易表现为阴亏症状。

调理法则●滋补肾阴:肾阴是人体阴液之根本,肾阴充足,各脏腑组织器官才能得到充分的滋养、濡润,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

●壮水制火:阴阳是相互平衡、相互制约的,充足的阴液才能制约阳气的亢盛。

中医九种体质辨识及中医保健方案

中医九种体质辨识及中医保健方案

米东区中医医院(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中医体质辨识分型及中医保健方案平和质–健康派(树型结构)•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不爱得病,吃得好、睡得好、心情好等为主要特征。

•占人群比例:32.75%。

男性多于女性,年轻人多于老年人。

•常见表现:力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平和体质若不注意后天调养,亦可变为偏颇体质。

•中医保健方案:平和体质日常养生应采取中庸之道,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

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运动上,年轻人可选择一些强度大的运动比如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气虚质—气短派(树型结构)•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占人群比例:12.71%。

以西部和东北地区多见,无业和重体力劳动者多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中医保健方案: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鸡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等。

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

•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长久憋气。

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

常自汗、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预防。

阳虚质—怕冷派(树型结构)•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占人群比例:7.9%。

以东北地区和女性多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中医九种体质辨识及皮肤特征分析

中医九种体质辨识及皮肤特征分析

中医九种体质辨识及皮肤特征分析中医体质辨识是一种根据人体特征和表现来判断个体体质的方法,九种体质分别为:平和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脾胃虚弱体质和特禀体质。

以下是每种体质的特征和对应的皮肤表现:平和体质- 特征:体形匀称,精力充沛,心情稳定,耐受力强。

- 皮肤特征:肤色红润,光滑细腻,毛孔细小,无明显皮肤问题。

阳虚体质- 特征:气虚胃纳差,容易疲乏乏力,畏寒怕冷,手脚发凉。

- 皮肤特征:肤色苍白,毛孔粗大,皮肤干燥缺水,容易有皲裂和粗糙。

阴虚体质- 特征:烦燥口渴,失眠健忘,五心烦热,大便干燥。

- 皮肤特征:肤色暗黄,毛孔粗大,皮肤干燥,容易有皱纹和色斑。

痰湿体质- 特征:头重脚轻,稍有困倦,食欲不振,口苦口臭。

- 皮肤特征:肤色晦暗无光泽,毛孔粗大,皮肤油腻,容易有痘痘和粉刺。

湿热体质- 特征:怕热口渴,大便黏腻,小便短赤,口苦口臭。

- 皮肤特征:肤色黯淡无光泽,毛孔粗大,皮肤油腻,容易有痤疮和湿疹。

气郁体质- 特征:多愁善感,情绪低落,胸闷健忘,常叹气。

- 皮肤特征:肤色晦暗无光泽,毛孔粗大,容易有痘痘和色斑。

血瘀体质- 特征:疼痛固定,容易有瘀斑,经期不调,舌质紫黯。

- 皮肤特征:肤色暗黯无光泽,毛孔粗大,容易有黑眼圈和瘀斑。

脾胃虚弱体质- 特征:饮食不规律,胃口差,大便溏泄,容易乏力。

- 皮肤特征:肤色晦暗无光泽,毛孔粗大,容易有痘痘和色斑。

特禀体质- 特征:容易过敏,食欲特别,体形扭曲,畏寒怕风。

- 皮肤特征:肤色暗黯无光泽,容易出现红血丝、瘙痒和过敏反应。

根据以上九种体质和皮肤特征分析,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特点来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从而改善身体和皮肤的健康状况。

请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个人体质辨识和调理。

中医体质分为9类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

中医体质分为9类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

中医体质辨识是中医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传统认为,人体的体质与天然气候、自然界的五行变化息息相关,因此每个人的体质都是独特的,而且不同的体质对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规范中医体质辨识工作,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了一套中医体质分类标准。

根据这个标准,中医体质可以分为9类,分别是:1. 平和质平和质是指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营养代谢正常,各脏腑功能协调,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强,健康状况良好的体质类型。

2. 气虚质气虚质是指人体气血功能不足,机体抗病能力较弱,易于感冒发热、乏力、疲倦、气短等症状的体质类型。

3. 阳虚质阳虚质是指人体阳气不足,阳寒内盛,阳气不能温煦肌表,常见的症状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

4. 阴虚质阴虚质是指人体阴液亏虚,阳盛不能升降,以及阴虚火旺等一系列病理反应的体质类型。

5. 痰湿质痰湿质是指人体内湿气过重,代谢物质不畅,见有口苦、胸闷、腹胀、身重等症状的体质类型。

6. 湿热质湿热质是指人体阴盛阳亢,体内湿热之邪蕴结,常表现为口苦口干、身热烦躁、小便短赤等症状。

7. 血瘀质血瘀质是指人体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所致,容易出现疼痛、瘀斑、经络堵塞等现象。

8. 气郁质气郁质是指人体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表现为情绪不稳、胸闷、胁痛等症状的体质类型。

9. 特禀质特禀质是指人体遗传特性,易对外界某些因素产生过敏反应或者易患某类疾病的特殊体质类型。

中医体质分类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体质的特点,指导患者合理调理自身体质,预防疾病发生。

也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希望随着这一标准的不断推广和运用,中医体质分类能够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根据中医体质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如何调理不同体质的人裙,中医药学提供了相应的指导。

对于不同的体质,可以采取相应的药膳、运动、针灸、按摩等方法进行调理。

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案例,介绍在不同体质分类下的调理方法。

对于气虚质的人裙,中医推荐一些补气的食物和药膳,如黄芪、养生参、人参等中药材,并采取适当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来增强体内的气血功能。

中医体质辨识九大体质系统及健康指导

中医体质辨识九大体质系统及健康指导

一、平和质相对健康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为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肤色润泽,头发稠密,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灵敏,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肠胃俱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舌苔薄白,脉搏和缓。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在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方面,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保健指南饮食有节:不要过饥过饱,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劳逸结合:生活应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

不宜食后即睡。

坚持锻炼:根据年龄和性别,参加适度的运动。

如年轻人可适当跑步、打球,老年人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

二、气虚质精神不振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为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

容易出汗,舌色淡红,舌有齿痕,脉搏较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在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方面,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养生指南食物宜健脾:如黄豆、香菇、鸡肉、大枣、桂圆、蜂蜜等。

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萝卜等。

起居勿过劳:午间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睡眠。

平时注意保暖,避免劳动或激烈运动时出汗受风。

运动宜柔缓: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

不宜做出大汗的运动。

怕冷喜暖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为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搏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多、肿胀、泄泻等病。

在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方面,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养生指南1、食宜温阳。

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等温阳之品,少食鸭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

2、起居保暖。

夏季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冬季尤其要注意足下、背部、腹部的保暖。

3、运动避寒。

冬天应避免在大风、大雪、大寒的环境中运动,可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进行户外锻炼。

中医9种体质辨识及养生小结

中医9种体质辨识及养生小结

中医9种体质辨识及养生小结
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9种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相应的养生方法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对这9种体质及其养生小结的简要介绍:
1. 平和质:体质健康,适应能力强,不易生病。

养生重点是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

2. 气虚质:气血不足,容易疲劳、乏力。

养生重点是补气养血,多食用补气食物,避免过度劳累。

3. 阳虚质:体内阳气不足,容易感到寒冷、怕冷。

养生重点是补阳,多食用温热食物,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4. 阴虚质:体内阴气不足,容易口干、咽干、失眠等。

养生重点是滋阴补液,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5. 湿热质:体内湿气和热气较重,容易口苦、口臭、湿疹等问题。

养生重点是清热利湿,多喝水,少吃油腻食物。

6. 血瘀质:体内积聚有瘀血,容易经脉不畅、疼痛。

养生重点是活血化瘀,多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少吃生冷食物。

7. 气郁质:情绪容易不稳定,容易焦虑、抑郁。

养生重点是舒缓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进行放松活动。

8. 特禀质:对某些外界因素过敏,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养生重
点是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清洁环境。

9. 体质混合型:具有多种体质特点,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养生调理。

总之,根据自身体质特点,合理调节生活习惯,保持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保持健康。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特点不同,建议在养生方面还是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指导和调理。

九种中医体质辨识

九种中医体质辨识

穴位保健
太溪、三阴交 采用指揉方法(见平和质)。每周穴位按揉2-3分 钟,每天操作1-2次。
太溪:足内侧,内踝后方,内 踝尖与跟腱凹陷处
三阴交:小腿内侧,足内踝尖 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五、血瘀质 (冰泉冷涩)
•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黯等表现为主要特征。
•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 运动保健:坚持长期运动锻炼,强度应根据自身状况循序渐进。不宜在阴雨季 节、天气湿冷的气候条件下运动。可选择快走、武术以及羽毛球等,使松弛肚 饿肌肉逐渐变得结实、致密。
穴位保健
丰隆、足三里 采用指揉方法(见平和质)。每周穴位按揉2-3分 钟,每天操作1-2次。
丰隆: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 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
穴位保健
关元、命门 两穴均可采用温和灸方法(见气虚质)。每周操作1次。关元穴还可采用掌根 揉法(见气虚质),按揉2-3分钟,每天操作1-2次,也可配合摩擦腰肾法温肾 助阳,以手掌鱼际、掌根或拳背摩擦两侧腰骶部,每次操作10分钟,以摩至皮 肤温热为度,每天1次。
关元:肚脐下3寸
命门:腰部,后正中线上, 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紧张焦虑等表现为主要特征。
•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较多。
•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紧张焦虑,烦闷不乐,有孤独感,容易受到惊吓,舌 淡红,苔薄白,脉弦。 • 心理特征:性格不稳定,敏感多虑。
• 情志调摄:宜乐观开朗,多与他人相处,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他人。如心境 抑郁不能排解时,要积极寻找原因,及时向朋友倾诉。
三、阳虚质(寒风呼啸)
•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表现为主要特征。
•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中医九种体质辨识表

中医九种体质辨识表

中医九种体质鉴别表1 / 1九种中医体质鉴别表序号 体质 发病率 表面鉴别 重点人群 发病倾向 调理方式 指导1 平和质 32.75%广告词说得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若是 再加上睡眠好、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 强,恭贺您,典型的平和体质!男性多于女性。

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

不爱患病平和体质平时养生应采用中庸之道,吃得不要过饱,也 不能够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

多吃五谷杂粮、蔬菜 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运动上,年轻人可选择一些强度大的运动比方跑步、打球,老年 人则适合闲步、打太极拳。

2 气虚质 12.71%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简单呼吸短促,经常疲 乏无力,这就是气虚体质。

这类人一般性格内 向,情绪不牢固,比较胆寒,不爱冒险。

气虚体质者多分布在西部、东部地区,可能与西部高 海拔、低气压,以及东北冬季长、春秋气温比较低有 关。

没有工作的人、学生和长久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也 简单气虚简单 感冒 ,患病后 抗病能力弱且难以 痊愈,还易患 内脏 下垂 比方胃下垂等 。

多吃拥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品,如黄豆、白扁豆、鸡肉 、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

少食拥有耗气作 用的食品,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

以柔缓运动,闲步、打太极拳等为主,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大 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长久憋气。

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

3 湿热质 9.88%若是你看到一个人,脸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 还简单生粉刺、疮疖,一张口就能闻到异味,那 他就是湿热体质。

这类人还简单大便黏滞不爽, 小便发黄,性格多急躁易怒。

南部和东部地区高温多雨,常吃热量大的饮食简单产 生这类体质的人。

喜欢吃煎炸烧烤等食品或爱好烟酒 的年轻人,加上生活压力增加,也是该体质的主要人 群,还常有于学生和商业服务人员。

疮疖、黄疸等病 。

饮食平庸,多吃甘寒、甘平的食品如绿豆、空心菜、苋 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

少食辛温助热的 食品。

应戒除烟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九种体质辨识与调理一、平和质(A型) –健康派(树型结构)占人群比例:32.75%。

男性多于女性,年轻人多于老年人。

(一)表现特征:•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经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若平和体质若不注意后天调养,亦可变为偏颇体质。

)(二)调理方法:•环境起居调摄:起居顺应四时阴阳,劳逸结合。

•体育锻炼:适度运动即可。

年轻人可选择一些强度大的运动比如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精神调适:清净立志、开朗乐观、心理平衡。

•饮食调理:食物宜多样化,不偏食,不可过饥过饱、偏寒偏热。

•药物调养:不需。

预防用药防风通圣丸。

二、气虚质(B型) —气短派(树型结构)占人群比例:12.71%。

以西部和东北地区多见,无业和重体力劳动者多见。

(一)表现特征:•总体特征:元气不足,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劳,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二)调理方法:•环境起居调摄:夏避暑;冬避寒;防过劳。

•体育锻炼:宜柔缓,不宜剧烈运动,宜散步、慢跑、打太极等,忌用猛力和长久憋气。

•精神调适:清净养藏,祛除杂念,不躁动,少思虑。

提升自信心和精气神。

•饮食调理:常食益气健脾食物,如粳米、糯米、小米、大麦、山药、土豆、大枣、香菇、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青鱼、鲢鱼,少吃耗气食物如生萝卜、空心菜、槟榔等。

•药物调养:可用甘温补气之品,如人参、山药、黄芪等。

代表中成药玉屏风散。

平时可按摩足三里。

•中医调养及疗法:膏方、腹针、埋线、中药熏药、沐足疗法、药浴疗法。

三、阳虚质 (C型) —怕冷派(树型结构)占人群比例:7.9%。

以东北地区和女性多见。

(一)表现特征:•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冬季畏冷,手足不温,面色柔白,目胞晦暗,口唇较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肌肉较松软不实。

喜热饮食,精神不振,性格多沉静、内向。

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二)调理方法:•环境起居调摄:冬避寒就温,春夏培补阳气,多日光浴。

避免风、寒、雾、雪,注重足下、背部及丹田部位的保暖。

•体育锻炼:动则生阳,体育锻炼天天1至2次。

宜舒缓柔和,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

•精神调适:这类人常情绪不佳,善恐、善悲。

应保持沉静内敛,消除不良情绪。

平时多听一些激扬、高亢、豪迈的音乐。

•饮食调理:宜食温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少吃西瓜等生冷食物。

•药物调养:可选补阳祛寒、温养肝肾之品,如鹿茸、海狗肾、蛤蚧、杜仲等,成方可选金匮肾气丸。

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

•中医调养及疗法:针灸、艾灸、热奄包、中药熏洗、穴位贴敷、沐足疗法、汗蒸。

四、阴虚质 (D型) —缺水派(树型结构)占人群比例:8.89%。

以西部地区和年轻人多见。

(一)表现特征:•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二)调理方法:•环境起居调摄:夏应避暑,秋冬养阴。

居室应安静。

不熬夜,不剧烈运动,不在高温下工作。

•体育锻炼:宜选动静结合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控制出汗量,及时补水。

•精神调适:循《内经》“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法,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

平时多听一些曲调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防止恼怒。

•饮食调理:多食梨、百合、银耳、菠菜、无花果、冰糖、茼蒿、鸭肉、龟、鳖、芝麻等甘凉滋润食物。

少吃葱、姜、蒜、椒、韭菜、葵花子、羊、狗等辛辣燥烈品。

•药物调养:可用滋阴清热、滋养肝肾之品,如女贞子、山茱萸、五味子、麦冬、沙参、玉竹等药。

常用方有六味地黄丸。

•中医调养及疗法:针灸、埋线、穴位注射、足沐、膏方。

五、痰湿质(E型) —痰派(树型结构)占人群比例:6.28%。

以单位领导和男性多见,生活安逸的中老年人多见。

(一)表现特征:•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二)调理方法:•环境起居调摄:远离潮湿;阴雨季避湿邪侵袭;多户外活动;穿透气散湿的棉衣;常晒太阳。

•体育锻炼:身重易倦,应长期坚持锻炼,如跑步、球类、武术、舞蹈等。

活动量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致密。

•精神调适:易神疲困顿,要多参加各种活动,多听轻松音乐,以动养神。

•饮食调理:少食甜粘油腻,少喝酒勿过饱。

多食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清淡食物,如荷叶、白萝卜、葱、姜、白果、红小豆等。

•药物调养:重点调补肺脾肾。

可用温燥化湿之品,如陈皮、厚朴、半夏、茯苓、泽泻、瓜蒌、白术、黄芪、荷叶、车前子等。

代表方平胃散。

•中医调养及疗法:针灸、埋线、平衡火罐、刮痧、汗蒸。

六、湿热质 (F型) --长痘派(树型结构)(一)表现特征:占人群比例:9.88%。

以南部和东部地区多见,学生和商人多见。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二)调理方法:•环境起居调摄:避暑湿,环境宜干燥通风,不宜熬夜过劳,长夏应避湿热侵袭。

•体育锻炼:适合大运动量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球类等,以祛湿散热。

夏季应凉爽时锻炼。

•精神调适:多参加开朗轻松的活动,放松身心。

•饮食调理:多吃西红柿、黄瓜、绿豆、芹菜、薏米、苦瓜等。

忌辛温滋腻,少喝酒,少吃海鲜。

•药物调养:可用甘淡苦寒清热利湿之品,如黄芩、黄连、栀子。

中成药代表龙胆泻肝软胶囊。

•中医调养及疗法:针刺、平衡火罐、中药浴、足浴。

七、血瘀质(G型) --长斑派(树型结构)(一)表现特征:•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有出血倾向,女性多见痛经、闭经,或经血中多凝血块,或经色紫黑有块,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

•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二)调理方法:•环境起居调摄:血得温则行,居住宜温不宜凉;冬应防寒。

作息规律,睡眠足够,不可过逸免气滞血瘀。

•体育锻炼:多做益心脏血脉的活动,如舞蹈、太极拳、八段锦、保健按摩等,各部分都要活动,以助气血运行。

•精神调适:培养乐观情绪,则气血和畅,有利血瘀改善,苦闷忧郁会加重血瘀。

•饮食调理:常食红糖、丝瓜、玫瑰花、月季花、酒、桃仁等活血祛瘀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宜喝山楂粥、花生粥。

•药物调养:可用当归、川芎、怀牛膝、徐长卿、鸡血藤、茺蔚子等活血养血的药物,成方可选桂枝茯苓丸。

•中医调养及疗法:针灸、艾灸、足浴、药浴、汗蒸。

八、气郁质(H型) --郁闷派(树型结构)占人群比例:8.73%。

以年轻人和林黛玉式的女性多见;(一)表现特征:•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二)调理方法:•环境起居调摄:室内常通风,装修宜明快亮丽。

阴雨天调节好情绪。

•体育锻炼:宜动不宜静,多跑步、爬山、武术、游泳等以流通气血。

着意锻炼呼吸吐纳功法,以开导郁滞。

•精神调适:“喜胜忧”,要主动寻快乐,多社交活动以开朗豁达。

•饮食调理:少饮酒以活动血脉提情绪。

多食行气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韭菜、香菜、大蒜、海藻、萝卜、小麦、葱、山楂等。

睡前避免饮茶、咖啡等提神醒脑的饮料。

•药物调养:常用香附、乌药、川楝子、小茴香、青皮、郁金等疏肝理气解郁的药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成药逍遥丸。

•中医调养及疗法:埋线、针灸、平衡火罐、刮痧。

九、特禀质 (I型) --过敏派(树型结构)占人群比例:4.91%。

多为遗传所致。

(一)表现特征:•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五软、解颅、胎惊等。

•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

(二)调理方法:•环境起居调摄:保持室内清洁,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室内装修后不宜立即搬进居住。

尽量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如尘螨、花粉、油漆等。

春季减少室外活动时间,可防止对花粉过敏。

不宜养宠物,起居应有规律,•体育锻炼:生活中要加强身体锻炼,顺应四时变化,以适寒温。

•精神调适:只有调整体质,适应环境,才能彻底防治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饮食调理:少食荞麦(含致敏物质荞麦荧光素)、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鲤鱼、虾、蟹、茄子、酒、辣椒、浓茶、咖啡等辛辣之品、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

•药物调养:常用药物有防风、蜂房、荆芥、苦参、蝉衣、白藓皮、蛇床子等,代表成药消风散、玉屏风散、消风散、过敏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