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运输机械-设计计算总则-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2011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2011目录前言1总则2电动机2.1 电动机的选择2.2 电动机的起动2.3 低压电动机的保护2.4 低压交流电动机的主回路2.5 低压交流电动机的控制回路2.6 3kV~10kV电动机3起重运输设备3.1 起重机3.2 胶带输送机运输线3.3 电梯和自动扶梯4电焊机5电镀6蓄电池充电7静电滤清器电源8室内日用电器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前言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二~二OO三年度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102号)的要求,由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93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而成的。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原规范在使用过程中的经验,结合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本着“统一、协调、简化、优选”的原则进行修订,并征求了广大设计、科研、生产等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电动机、起重运输设备、电焊机、电镀、蓄电池充电、静电滤清器电源及室内日用电器等。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①将各章节中的适用范围统一调整到总则;②原规范规定的3kW以上的连续运行的电动机宜装设过载保护调整为连续运行的电动机宜装设过载保护;③放宽了低压断路器和符合要求的隔离开关用于电动机的控制电器的使用;④将"3kV~10kV电动机”单列一节;⑤在“起重机”中增加了“铜质刚性滑触线”的使用;⑥在原规范“日用电器”中增加了“特殊场所”插座安装形式的要求;⑦对原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必要的修改。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及时将意见、建议和有关资料反馈给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28号。
起重机械分级第1部分:总

起重机械分级第1部分:总则Cranes-Classification-Part1:General(ISO4301-1:1986,Cranes and lifting appliances-Classification-Part1:General,IDT)GB/T20863.1-2007/ISO4301-1:1986自2007-8-1起执行目次前言GB/T 20863《起重机械分级》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第4部分:臂架起重机——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本部分为GB/T 20863〈起重机械分级》的第1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4301-1:1986~起重机和起重机械分级第1部分:总则》(英文版)。
本部分等同翻译ISO4301-1:1986。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ISO4301的本部分”一词改为“GB/T 20863的本部分”;——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删除。
ISO4301-1:1986前言,对ISO4301-1:1986的引言做了编辑性修改;——删去国际标准原文2.2中的“列有相应数据的载荷谱估算表将在以后的国际标准中给出”,因所提到的载荷谱估算表至今未见有正式国际标准提出,在本部分中提及无实际意义且不影响本部分的技术内容;——删去国际标准原文3.3和4.4中的“利用工作级别设计特殊类型起重机械将在以后的国际标准中涉及”和“利用工作级别设计特殊类型的机构将在以后的国际标准中涉及”,原因同上条。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何铀。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引言起重机通过起升和移动质量在额定起重量以下的载荷进行物料搬运作业。
然而它们的工作任务差别很大。
起重机设计计算手册经典版

四、起重机运行机构设计计算 ............................... 32
(四) 构件断面几何特性 ..................................................8 1. 截面几何特性参数.....................................................8 2. 基本截面几何特性计算举例............................................8
二、起重机钢结构设计计算 .................................. 4
(一) 设计计算内容 .......................................................4 1. 强度计算与验算 .......................................................4 2. 刚度计算 ..............................................................4 3. 稳定性计算 ...........................................................4
(三)传动装置—减速器选择与验算 .........................................30 1. 减速比计算 .................................... 初选减速器 ..........................................................31 3. 减速器校验 ..........................................................31
起重机数据及公式

起重机数据及公式引言概述:起重机是一种用于搬运和举升重物的重要工业设备。
在起重机的设计和操作中,准确的数据和公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起重机的数据和公式,匡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起重机的原理和运行。
一、起重机的基本数据1.1 起重机的额定载荷:起重机的额定载荷是指起重机设计时所能承载的最大分量。
这个数据是根据起重机的结构和材料强度等因素计算得出的。
额定载荷是起重机设计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决定了起重机的使用范围和安全性能。
1.2 起重机的工作半径:工作半径是指起重机从起重点到起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
工作半径的大小决定了起重机的搬运范围和作业空间。
在起重机的设计和操作中,需要根据工作半径来选择合适的起重机型号和配置。
1.3 起重机的提升速度:提升速度是指起重机在举升重物时的速度。
提升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起重机的工作效率和作业时间。
在起重机的设计和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提升速度,以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
二、起重机的动力计算公式2.1 起重机的起升力计算:起重机的起升力是指起重机在举升重物时所需施加的力量。
起升力的计算需要考虑起重物的分量、工作半径、提升速度等因素。
常用的起升力计算公式为:起升力 = 起重物的分量 / 提升速度。
2.2 起重机的回转力计算:起重机的回转力是指起重机在旋转时所需施加的力量。
回转力的计算需要考虑起重机的结构和工作半径等因素。
常用的回转力计算公式为:回转力 = 起重物的分量 ×工作半径。
2.3 起重机的行走力计算:起重机的行走力是指起重机在挪移时所需施加的力量。
行走力的计算需要考虑起重机的结构和行走速度等因素。
常用的行走力计算公式为:行走力 = 起重物的分量 ×行走速度。
三、起重机的稳定性计算3.1 起重机的倾覆力矩计算:起重机的倾覆力矩是指起重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使其倾覆的力矩。
倾覆力矩的计算需要考虑起重机的结构、工作半径和工作状态等因素。
常用的倾覆力矩计算公式为:倾覆力矩 = 起重物的分量 ×工作半径。
(最新)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6067规范与释义

(最新)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6067规范与释义【文档名称】: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6067规范与释义【文档编号】:【修订日期】:【起草单位】:【审核单位】:【发布单位】:【文档有效性】:正式版【文档密级】:无【文档目的】:为了加强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安全规程。
【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国所有起重机械的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
【参考文献】:1. GB/T 3811-2008 《起重机械安全》2. GB/T 14738-2017 《起重机械操作员培训及考核规则》【术语和定义】:1. 起重机械(Crane):指用于起重和运输物料的机械设备,包括桥运行式起重机、门座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等。
2. 使用单位(User):指购买或租赁起重机械的单位。
3. 制造单位(Manufacturer):指对起重机械进行制造或改造的单位。
4. 运行操作者(Operator):指操作起重机械的人员。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一章总则1. 目的和依据本规程制定的目的是加强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确保其在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本规程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起重机械安全标准化法》4.《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办法》……第二章起重机械的设计和制造1. 设计要求起重机械在设计过程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1 承载能力: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计合理的起重能力和起重高度。
1.2 结构:采用结构强度合适的材料,确保起重机械在使用中不发生变形、断裂等结构失效。
1.3 控制系统:采用可靠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平稳起升和平移运动。
1.4 安全装置:设立必要的安全装置,如重载保护、限位装置等。
……第三章起重机械的安装和调试1. 安装要求起重机械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1.1 基础和支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范(2015).doc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九月目录1 总则 (1)2 通用机械配置 (2)2.1钢筋加工机械 (2)2.2混凝土施工机械 (3)2.3起重、运输机械 (4)2.4常用测量仪器设备 (6)3 轨道施工机械总体配置 (7)3.1“换铺法”铺轨 (7)3.2“单枕连续铺设法”铺轨 (9)3.3无砟轨道铺轨 (11)4 铺轨基地施工机械配置 (13)4.1“换铺法”铺轨基地 (13)4.2“单枕连续铺设法”铺轨基地 (15)4.3无砟轨道铺轨基地 (16)5 轨道板(枕)工厂化制造机械配置 (18)5.1CRTSⅠ型轨道板制造机械配置 (18)5.2CRTSⅡ型轨道板制造机械配置 (24)5.3CRTSⅢ型轨道板制造机械配置 (29)5.4CRTSⅠ型双块式轨枕制造机械配置 (36)5.5弹性支承块制造机械配置 (41)6 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机械配置 (44)6.1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流程及主要机械 (44)6.2混凝土底座及凸形挡台施工 (44)6.3轨道板铺设与精调 (45)6.4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灌注 (45)6.5凸形挡台树脂灌注 (45)6.6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46)7 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机械配置 (49)7.1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流程及主要机械 (49)7.2混凝土支承层施工 (50)7.3滑动层、高强度挤塑板铺设 (50)7.4混凝土底座施工 (51)7.5轨道板铺设与精调 (51)7.6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灌注 (52)7.7轨道板纵向连接与剪切连接 (54)7.8侧向挡块施工 (54)8 CRTSⅢ型板式无砟道床施工机械配置 (56)8.1CRTSⅢ型板式无砟道床施工基本工艺流程及主要机械 (56)8.2混凝土底座及凹槽施工 (56)8.3隔离层、弹性垫层施工 (56)8.4轨道板铺设与精调 (57)8.5自密实混凝土灌注 (57)8.6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57)9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道床施工机械配置 (59)9.1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流程及主要机械 (59)9.2支承层施工 (60)9.3底座施工 (61)9.4隔离层、弹性垫层施工 (61)9.5工具轨轨排法轨排组装及铺设 (61)9.6轨排框架法轨排组装及铺设 (62)9.7混凝土道床板施工 (62)9.8主要机械配置 (63)10 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施工机械配置 (66)10.1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施工施工流程及主要机械 (66)10.2道床基底凿(拉)毛、清理 (66)10.3施工测量 (67)10.4钢筋绑扎 (67)10.5轨排框架吊装与运输 (67)10.6轨排粗调 (67)10.7轨排精调 (67)10.8道床混凝土施工 (68)10.9拆模、养护 (68)10.10主要机械配置 (68)11 有砟轨道铺轨前铺砟施工机械配置 (69)11.1铺轨前铺砟施工基本工艺流程及主要机械 (70)11.2双层道床铺底砟 (70)11.3预铺道砟 (71)12 无缝线路铺设施工机械配置 (73)12.1无缝线路铺设施工基本工艺流程及主要机械 (73)12.2“换铺法”铺枕铺轨 (73)12.3“单枕连续铺设法”铺枕铺轨 (75)12.4有砟轨道铺轨后分层上砟整道施工 (76)12.5无砟轨道长钢轨铺设 (77)12.6工地钢轨焊接 (78)12.7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 (80)13 有砟道岔铺设施工机械配置 (83)13.1有砟道岔铺设施工基本工艺流程及主要机械 (83)13.2铺岔前预铺道砟 (84)13.3道岔铺设 (84)13.4道岔铺砟整道 (88)13.5道岔钢轨焊接 (88)13.6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88)14 枕式无砟道岔施工机械配置 (90)14.1枕式无砟道岔施工基本工艺流程及主要机械 (90)14.2混凝土底座施工 (91)14.3隔离层、弹性垫层施工 (91)14.4混凝土道床板施工 (91)14.5道岔钢轨焊接 (91)14.6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91)15 板式无砟道岔施工机械配置 (93)15.1板式无砟道岔施工基本工艺流程及主要机械 (93)15.2混凝土底座施工 (93)15.3道岔板铺设及精调 (94)15.4自密实混凝土灌注 (94)15.5道岔钢轨件铺设 (94)15.6道岔钢轨件焊接 (95)15.7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95)16 轨道精调整理及钢轨预打磨施工机械配置 (96)16.1轨道精调整理及钢轨预打磨基本工艺流程及主要机械 (96)16.2有砟轨道精调整理 (99)16.3有砟道岔精调整理 (101)16.4无砟轨道精调整理 (102)16.5无砟道岔精调整理 (103)16.6钢轨预打磨 (104)本规范用词说明 (106)条文说明:(23局) (106)1 总则1.0.1 为提高铁路轨道施工机械化水平,指导轨道施工机械配置,满足施工技术要求,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效率,制定本规范。
设计总则GB5083-1999

设计总则GB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类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除空中、水上交通工具,水上设施,电气设备以及核能设备之外的各类生产设备。
本标准是各类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础标准。
制订各类生产设备安全设计的专用标准,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使其具体化。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893—1982安全色GB2894—1996安全标志GB4053.1——1993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2——1993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3——199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4053.4——1983固定式工业钢平台GB/T6527.2—1986安全色使用导则GB—1989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GB—1990机械防护安全距离GB/T—1993事情座椅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GB/T—1993操纵器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GB—1994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记GB—1992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J87—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生产装备production facilities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加工、制造、检验、运输、安装、贮存、维修产品而使用的各种机器、设施、装置和器具。
3.2平安卫生防护装置safety and health guard device配置在生产装备上,起保障人员、生产过程和装备平安卫生作用的附属物件或设施。
4基本原则4.1生产装备及其零部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按划定条件制造、运输、贮存、安装和使用时,不得对人员造成危险。
4.2生产装备正常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向事情场所和大气排放超过国家标准划定的有害物质,不应产生超过国家标准划定的噪声、振动、辐射和其他污染。
GB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1部分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1部分:总则Safety rules for lifting appliances-Part 1:General
自 2011-6-1 起执行
目 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金属结构4机构及零部件5液压系统6电气7控制与操作系统8电气保护9安全防护装置10起重机械的标记、标牌、安全标志、界限尺寸与净距11起重机操作管理12人员的选择、职责和基本要求13安全性14起重机械的选用15起重机的设置16安装与拆卸17起重机械的操作18检查、试验、维护与修理19起重机械使用状态的安全评估附录A(规范性附录) 安全防护装置在典型起重机械上的设置参考文献
前 言本部分的3.1、3.3.3~3.3.11、3.4、3.5、3.6.4、3.6.5、3.7.1.2、3.7.1.4、3.7.2.3、3.8、3.9、4.1、4.2.1~4.2.5、4.2.6.1~4.2.6.4、4.2.6.6、5.1、5.5、5.6、5.8、5.9、5.11~5.13、6.2、7.6~7.8、8、9、10.1.4、10.1.5、13.3~13.5、13.7.1、13.7.2、15.3.3、16~18为强制性条文,其他为推荐性条文。GB 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由以下7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第4部分:臂架起重机;——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第6部分:缆索起重机;——第7部分:轻小型起重设备。本部分为GB 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的第1部分。本部分代替GB/T 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本部分与GB/T 6067-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本部分对起重机械及各零部件的安全要求均进行了细化,将原标准中有些属于产品技术要求的内容删除;——增加了起重机械的标记、标牌、安全标志、界限尺寸与净距的安全要求;——增加了起重机械操作管理要求;——增加了起重机械人员的选择、职责和基本要求;——增加了起重机械的安全性、选用、设置、安装与拆卸、操作、检查、试验、维护与修理、使用状态安全评估等的要求;——删除了“为吊运各类物品而设的专用辅具”、“常用简易起重设备”的有关要求;——删除了表1~表5、表7~表15以及表16(部分内容);将表17改为表A.1。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7)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上海振华港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卫华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起重运输机械厂有限公司、山东丰汇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德马格起重机械(上海)有限公司、国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所、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尤建阳、崔振元、陶天华、王中平、王福绵、路建湖。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6067-198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设计中按照不同的计算要求,选择实际存在的与起重机、机构零部件、 金属结构以及动力设备破坏形式有关的载荷作为计算依据 计算载荷
3.起重机械破坏和失效的主要形式
(1)正常工作时,受数值未必最大、但经常出现的正常变动载荷 疲劳破坏、过度磨损和发热烧坏 考虑:常规载荷、偶然载荷
(2)工作时,受次数不多、但数值较大的工作状态最大载荷 整体或局部的失稳倾覆、机构零部件和金属结构的强度或失稳 破坏,或者因刚度不够、制动不牢、突然停车等使起重机械工作失灵 考虑:常规载荷、偶然载荷
(3)非工作时,受暴风袭击(露天工作) 整体或局部的失稳倾覆、支承零部件和金属结构的强度或失稳 破坏,或者因制动不牢使机构产生运动、控制失灵 考虑:特殊载荷
(4)特殊载荷:如货物跌落造成的冲击载荷、作用在缓冲器上造成的碰撞 载荷、特大风浪造成的颠簸载荷、长途运输造成的运输载荷以及安装 载荷、温度载荷、地震载荷等 整体或局部的强度破坏、失稳破坏、以及永久变形破坏
☆ 自重载荷在起重机设计之前是未知的 估算 修正
2013-3-14 4
3.垂直运动引起的动载荷
(1)自重振动载荷 当货物起升离地或下降制动时,或在空中卸除部分货物时 起重机本身(主要是其金属结构)的自重产生的动力响应 φ1 ——起升冲击系数 (2)起升动载荷 当货物起升离地时货物惯性力使起升载荷出现增大的动力效应 φ2 ——起升动载系数,与稳定起升速度和起升状态级别HC等有关 (3)突然卸载时的动载荷 正常工作时在空中从总起升质量中突然卸除部分起升质量 对起重机金属结构产生减载振动作用 φ3 ——突然卸载冲击系数 (4)运行冲击载荷 起重机在不平的路面或轨道上运行时发生垂直冲击动力效应
☆ 设计计算步骤: 确定相应的外载荷 根据实际可能同时作用的载荷 进行载荷组合 满足相应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
2.作用在起重机上的载荷类型 (1)常规载荷——正常工作时经常发生的载荷 自重载荷,起升载荷、垂直运动引起的动载荷,变速运动引起的动 载荷及由于结构在规定范围内的变形和位移引起的载荷等 (2)偶然载荷——正常工作时不经常发生而只是偶然出现的载荷 偏斜运行时的水平侧向载荷,坡道载荷,风载荷,冰雪载荷及温度 变化引起的载荷等 (3)特殊载荷——非正常工作时或不工作时的特殊情况下才发生的载荷 非工作状态风载荷,碰撞载荷,倾翻水平力,试验载荷,意外停机 引起的载荷,机构(或部件)失效引起的载荷,起重机基础受到外部激 励引起的载荷及安装、拆卸和运输引起的载荷等 (4)其他载荷——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发生的载荷 工艺性载荷,作用在起重机的平台或通道上的载荷等
5.位移和变形引起的载荷 由预应力产生的、由于轨道的间距变化引起的、由于轨道及起重机 支承结构发生不均匀沉陷引起的等 ☆ 以上(1)—(5)属于常规载荷 6.偏斜运行时的水平侧向载荷 起重机或小车运动时垂直于轨道方向的偶然载荷 作用于车轮轮缘或水平导向滚轮上 影响因素:车轮制造精度和安装误差、运行电动机特性不一致、轨 道安装误差、沿左右轨道运行阻力大小不等 简化计算: 与轮压、跨度和基距( —— 水平侧向载荷)等有关
第二章
设计计算总则
一.概述 1.起重机械设计计算要求 保证安全、可靠 (1)所有零部件和结构件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2)起重机必须具有足够抵抗倾覆的能力 (3)各工作机构的原动机必须具有足够的功率,制动装置能 保证可靠制动 (4)在特殊载荷作用下,不发生整体或局部的强度破坏、失 稳破坏以及局部的永久变形破坏等
2013-3-14 10
2.起重机机构设计的载荷组合 起重机机构设计考虑三种载荷情况:载荷情况Ⅰ、Ⅱ、Ⅲ 分别计算 PM 型载荷和 PR 型载荷,其中考虑的载荷不是按每一项载 荷的最大值进行组合,而是按起重机实际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最不利的载 荷组合时所出现的综合最大载荷值 (1)载荷情况Ⅰ:无风正常工作情况
7.坡道载荷 起重机自重载荷及额定起升载荷沿斜坡(道,轨)面的分力
θ —— 坡度角 对于轨道式起重机:当轨道坡度不超过 0.5 % 时不考虑坡道载荷
2013-3-14 8
8.风载荷 流动空气被结构物阻挡而产生的载荷 露天工作的起重机、水平方向作用的静力载荷
Kh——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C ——风力系数 A ——迎风面积 p ——计算风压(N/m2) 起重机的风载荷分为:工作状态风载荷和非工作状态风载荷 工作状态 :正常 —— Ⅰ类 —— pⅠ 最大 —— Ⅱ类 —— pⅡ 风载荷 非工作状态 : Ⅲ类 —— pⅢ 9.碰撞载荷 相邻起重机之间或起重机与轨道端部缓冲止挡件碰撞时产生的载荷 10.倾翻水平力PSL 带有刚性升降导架的起重机,升降导架下端与障碍物相碰撞 引起起重机或小车倾翻的水平作用力 11.试验载荷 静载试验载荷取为额定起升载荷的1.25倍 动载试验载荷取为为额定起升载荷的1.1倍
2013-3-14
φ4 ——运行冲击系数,取决于起重机构造型式、运行速度、路重机各质量由于运动状态变化而产生的动态力 (1)驱动机构加速引起的载荷 驱动机构加(减)速、起重机意外停机或传动机构突然失效等 惯性载荷 惯性力: 惯性力矩:
φ5 ——机构驱动加速动载系数,反映实际出现的弹性
二.作用在起重机械上的载荷
1.额定起升载荷 PQ 起吊额定起重量时的总起升质量的重力 起升质量:允许起升的最大有效货物质量、取物装置 质量、悬挂着的挠性件以及其他在升降中的设备质量等 2.自重载荷 PG 起重机金属结构、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以及附设在起 重机上的所有附属设备(如漏斗料仓、连续输送机及上的物 料)等质量的重力,不包括起升载荷 作用形式:机电设备 —— 集中载荷 桁架结构 —— 节点载荷 箱型、板梁结构 —— 均布载荷
效应;取决于驱动力(或制动力)的变化率、 质量分布和传动系统的特性
(2)水平惯性力 1)起重机或小车在水平面内进行纵向或横向运动起(制)动时 水平惯性力
P粘——主动车轮与轨道之间的粘着力
2013-3-14
6
(2)水平惯性力 2)起重机回转离心力和回转与变幅运动起(制)动时的水平惯性力 ① 起重机回转运动时各部(构)件的离心力
2013-3-14
9
三.载荷组合
1.起重机机构设计的载荷 两类载荷:PM型载荷和PR型载荷 (1)PM型载荷 由电动机驱动转矩或制动器制动转矩所确定的载荷 1)由起升质量垂直位移引起的载荷PMQ 2)由起重机其他的运动部分的质心垂直位移引起的载荷PMG 3)与机构加(减)速有关的起(制)动惯性载荷PMA 4)与机构传动效率中未考虑的摩擦力相对应的载荷PMF 5)工作风压作用在起重机结构或机械设备(或大表面积的起升货物)上的风载荷PMW (2)PR型载荷 与电动机及制动器的作用无关、作用在机构零件上但不能与驱动轴上的转矩 相平衡的反作用力性质的载荷 1)由起升质量引起的载荷PRQ 2)由起重机零部件质量引起的载荷PRG 3)由起重机或它的某些部分作不稳定运动时的加(减)速度引起的惯性载荷PRA 4)由最大非工作风压或锚定装置设计用的极限风压引起的风载荷PRW
——增大系数,取决于机构的工作级别 (2)载荷情况Ⅱ:有风正常工作情况
(3)载荷情况Ⅲ:特殊载荷作用情况 ——在具体操作条件下电动机实际能传递给机构的最大载荷 数值按实用简化计算确定
2013-3-14 11
P偏
② 起重机回转与变幅起(制)动时的水平惯性力
PQ ③ 起升质量的综合水平力 P偏 臂架起重机:回转和变幅机构起(制)动 起升质量产生的综合水平力——包括风力、变幅和回转起制动 产生的惯性力和回转运动的离心力等 ☆ 用起升钢丝绳相对于铅垂线的偏摆角 α 引起的水平分力来计算 即货物偏摆载荷:
偏摆角:αⅠ——正常偏摆角,用于计算电动机功率和机械零件的 疲劳强度及磨损 αⅡ——最大偏摆角,用于计算结构、机构强度和起重机 整机抗倾覆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