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十四 抗酸染色 - jpkchnadlcn

合集下载

抗酸染色的原理

抗酸染色的原理

抗酸染色的原理抗酸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技术,它主要用于细胞和组织的染色,以便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

抗酸染色的原理是利用染色剂对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结构或成分进行染色,从而使这些结构或成分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或形态。

本文将从染色剂的选择、染色原理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抗酸染色的原理进行介绍。

首先,抗酸染色的选择取决于所要观察的细胞或组织的特性。

一般来说,常用的抗酸染色染色剂包括伊红、伊红-甲苯酚蓝、伊红-伊红胶、伊红-甲苯酚蓝-伊红胶等。

这些染色剂在染色过程中能够与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成分结合,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或形态。

例如,伊红主要染色细胞核和胞质,而甲苯酚蓝则主要染色细胞质和胞质器。

其次,抗酸染色的原理是利用染色剂与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着色物质,从而使这些成分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或形态。

具体来说,染色剂能够与细胞或组织中的亲酸性成分结合,形成盐类或络合物,这些盐类或络合物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或形态,从而实现对细胞或组织的染色。

最后,抗酸染色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染色剂的选择、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染色溶液的浓度等。

正确选择染色剂、控制染色时间和温度、调节染色溶液的浓度等都能够影响抗酸染色的效果。

因此,在进行抗酸染色实验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和样本特性,合理选择染色剂和控制染色条件,以获得理想的染色效果。

总之,抗酸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技术,它通过染色剂与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这些成分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或形态。

正确选择染色剂、控制染色条件能够影响抗酸染色的效果。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抗酸染色的原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验中。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抗酸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抗酸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抗酸染色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抗酸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2.原理抗酸菌具有耐受酸性介质脱色的生物状,此类细菌在石碳酸(苯酚)的协同作用下,被复红染色剂着色,能够耐受酸性酒精脱色,显微镜观察时保持紫色红色;而其他脱落细胞或标本中的非抗酸菌被酸性酒精脱色,可被复染剂亚甲蓝染为蓝色。

3.试剂3.1 Kinyoun溶液。

碱性品红40g 乙醇(95%)200ml 石碳酸80ml 蒸馏水1000ml3.2 Gabett溶液亚甲蓝10g 无水酒精300ml硫酸200ml 蒸馏水500ml4.质控每天用龟分支杆菌ATCC93326做阳性对照,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做阴性对照。

5.操作步骤5.1 初染涂片上滴加石碳酸复红液,用火焰加热至产生蒸汽,约5分钟,水洗。

5.2 脱色第二液脱色约1分钟,轻轻摇动玻片,无红色脱色或略呈粉红色时为止,水洗。

5.4 复染第三液复染30秒,水洗。

自然干燥后镜检。

6.结果判断抗酸杆菌呈红色。

7.注意事项7.1 每张玻片只能涂一份标本,禁止将2份或2份以上的标本涂在同一张载玻片上。

7.2 为防止交叉感染,标本应先高压灭菌后再涂片染色。

7.3 在涂抹痰标本时,严禁对载玻片进行加热。

7.4 菌龄为18~24小时为佳。

8.临床意义只针对用于结核病、麻风病等的细菌检查,初步诊断。

9.安全防护措施9.1操作人员要戴口罩、手套和穿隔离衣。

9.2涂片制备痰标本要高压灭菌或者在标本中加入等量0.5%“84”消毒液(含有效氯2500mg/L)后涂片。

气管刷片送检的玻片,紫外线灯下照射30分钟进行染色镜检。

或者对于进行抗酸染色的痰标本(因使用的容器原因不能高压灭菌)。

9.3镜检后的玻片均浸泡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中,高压灭菌后处理。

9.4所有标本、污染物丢弃之前,都需经高压灭菌、焚烧或浸泡杀菌剂中。

实验九_抗酸染色

实验九_抗酸染色

实验九_抗酸染色一、实验目的:1.了解酸性染料的作用原理和特点;2.掌握抗酸染色的基本操作方法;3.学会酸性染料的染色方法,掌握酸性染料的分类、特点及选择;4.通过本实验培养出精细而准确的实验技能,并能够分辨正常颜色和染色后的颜色;5.了解并掌握镜检技术在细胞观察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抗酸染色法是利用对脱水后的细胞或组织制备的切片进行染色,其染色过程遵循酸性染料彩色原理,使细胞核和染色质染上颜料。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嗜酸性颜料伊红和剔除剂法制备的石蕊碱和石蕊素,它们的红色染料,可使细胞核、细胞质及细胞间质染色,是一种直观、精细并广泛应用的组织染色方法。

三、实验材料:1.琼脂片;2.异丙醇、95%乙醇、70%乙醇、蒸馏水;3.深蓝色对氨基苯基丙酸、酸琥珀酸、对甲氧基苯丙酸三种酸性染料;4.柠檬酸水解液、蓝酸肉汤pH7.0、苏木精、酒精碘洗液、甲苯、间苯酚溶液;5.常规玻璃器皿、巴氏杯刀、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1.用异丙醇将琼脂片脱水,紧接着,用95%乙醇进行脱水,然后再用70%乙醇进行脱水,每步处理时间均为10分钟,脱水后的琼脂片加蒸馏水进行洗涤。

2.将某种细胞涂片放在洗涤后的琼脂片上。

样品按次序加入柠檬酸水解液不超过2滴。

在某些细胞中,应加入稍多的柠檬酸水解液,使细胞膜脆性。

然后用蒸馏水冲洗琼脂片。

3.用不同的酸性染料粘稠溶液冲洗样品,操作时要均匀涂抹并确保干燥。

4.将石蕊素/石蕊碱染色标本放入甲苯中2×3分钟、2×1分钟再放入间苯酚溶液中1×1分钟,然后离开溶液用酒精碘洗涤。

再用100%酒精冲洗落紫液中的沉淀。

5.将干燥的染色标本滴一滴蓝酸肉汤pH7.0,然后用苏木精染色1-3分钟。

洗涤、脱水、透明化。

直到涂片样品透明无色。

6.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切片。

可能需要使用适当的镜头,在细胞和细胞核旁边的区域能找到更好的颜色区分。

用高倍镜或油浸镜仔细观察。

五、实验注意事项:1.异丙醇、乙醇有毒,应戴手套,加强通风。

24小时尿液抗酸染色标准操作程序

24小时尿液抗酸染色标准操作程序

24小时尿液抗酸染色标准操作程序1 目的有效发现抗酸性细菌。

2 原理结核杆菌、麻疯杆菌等抗酸性细菌,因其菌体表面有一层类脂或脂质的皮膜而不易着色,但一经着色后不易被酸性酒精脱色,仍固有最初色素的颜色(红色)。

3 试剂3.1 BASO结核菌染色液3.2 贮存条件:贮存于15~30℃,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和通风良好的室内。

4 标本采集与接收24h尿标本由患者收集后全部送检,最好连续留取三次,按标本签收程序签收。

5 操作步骤5.1 标本分析5.1.1 收集24小时尿液加入明矾沉淀后取沉淀物离心并涂片,待干燥。

5.1.2 加Cabolfuchsin染色5分钟或更久,水洗。

5.1.3 加Acid Alcohol脱色2分钟。

水洗。

5.1.4 加Methylene Blue复染30秒。

5.1.5 干燥,镜检。

5.2 检验结果的录入和确认5.2.1 打开电脑,启动LIS程序,输入用户名及口令后,进入检验程序。

5.2.2 选择“检验录入”,进行检验结果的录入及修改。

通过申请序号进行结果的输入选择“住院号”,输入检验结果,并对患者以前检测结果进行历史回顾,观察变化趋势。

5.2.3 检验结果的确认:检验结果的确认应由主管技师(主治医师)或专业负责人进行确认,方法为单击“信息处理”菜单,核对检验结果后,按“审核”键进确认。

6 结果判定6.1 抗酸性菌:呈红色,6.2 其他细菌及细胞:呈蓝色7 质量控制7.1 试剂用完后,要迅速盖好,以免挥发。

7.2 抗酸染色直接用于痰标本时,可以适当增加标本涂片的厚度,以提高检出率。

7.3 试剂效期过后,不能使用。

7.4 试剂贮存时,尽量避免高、低温环境及阳光直射。

7.5 受试验条件及个体差异限制,本试验阴性不能说明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8 临床意义8.1 结核分枝杆菌不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大量生长繁殖,机体对菌体成分与其代谢产物引起免疫损伤及变态反应,导致一系列组织细胞学上变化。

抗酸染色实验报告书写

抗酸染色实验报告书写

抗酸染色实验报告书写抗酸染色实验报告引言:抗酸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本实验旨在探究细胞组织在不同酸性条件下的染色效果,以及酸性条件对细胞结构的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抗酸染色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 细胞组织样本- 酸性染色剂- 石蜡切片- 显微镜方法:1. 准备细胞组织样本:从动植物组织中取得所需的细胞样本,并进行固定和切片处理。

2. 染色处理:将细胞组织样本分别置于不同酸性条件下,如酸性溶液中或酸性染色剂中,进行染色处理。

3. 洗涤:将染色后的细胞组织样本进行洗涤,以去除多余的染色剂和酸性溶液。

4. 封片:将洗涤后的细胞组织样本置于石蜡中进行封片处理。

5. 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对封片后的细胞组织样本进行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酸性条件下,细胞组织的染色效果会有所不同。

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染色处理时,细胞组织的颜色较为明亮,染色效果较好。

而在酸性染色剂中进行染色处理时,细胞组织的颜色较为暗淡,染色效果较差。

这一结果可以解释为,酸性溶液中的酸性物质可以更好地与细胞组织中的染色剂发生反应,从而使染色效果更为明亮。

而酸性染色剂可能对细胞组织中的染色剂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导致染色效果较差。

进一步分析发现,酸性条件对细胞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染色处理时,细胞结构相对完整,细胞核和细胞质的边界清晰可见。

而在酸性染色剂中进行染色处理时,细胞结构较为模糊,细胞核和细胞质的边界不够清晰。

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酸性条件对细胞膜的影响。

酸性溶液中的酸性物质可以破坏细胞膜,使细胞组织中的染色剂更容易进入细胞内部,从而使染色效果更好。

而酸性染色剂可能对细胞膜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使细胞组织中的染色剂难以进入细胞内部,导致染色效果较差。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抗酸染色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染色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并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实验九抗酸染色.ppt.ppt

实验九抗酸染色.ppt.ppt

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 响
(1)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 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 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 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 会生活。
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
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
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
()
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
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 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 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C、D 三项表述都有错误。 答案:A
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
业是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
[答案] A
[题组冲关]
3.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
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

代潮流
图说历史
主旨句归纳
(1)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
民生”三民主义,成为以后辛亥革命

指导思想。
(2)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抗酸染色与墨汁负染实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抗酸染色与墨汁负染实验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步骤
2.滴半滴墨汁.取菌并混匀。 3.盖盖玻片(覆盖于菌液上,注意先将盖 玻片一边接触菌液缓缓斜放下,以免产 生气泡)。 4.油镜观察。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结果观察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临床意义
新型隐球菌可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 炎症,最易侵犯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引 起慢性脑膜炎。
目 录 末页
方法
一、抗酸染色法
1.涂片制备 挑取痰液→在玻片上涂成痰膜(涂两 次,第一次干燥之后再涂第二次) →干燥→固定。
2.抗酸染色 初染 脱色 复染
目 录 末页
方法
一、抗酸染色法
2. 染色 ⑴初染:石炭酸复红染液(10min) ⑵脱色:酸性酒精(1-2min) ⑶复染:亚甲基蓝 (30秒)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目的
墨汁负染色法观察新型隐球菌的球菌的荚膜较厚,一般不 易着色,同时菌体折光性较强,用墨 汁负染色法可在黑色背景下看到透亮 的菌体。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材料
1.菌种 新型隐球菌 2.试剂 优质墨汁 3.其他 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普通 光学显微镜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五
一、抗酸染色法 二、墨汁负染色法
目 录 末页
一、抗酸染色法 目的
抗酸染色观察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
目 录 末页
一、抗酸染色法
原理
分枝杆菌属的细菌细胞壁脂质含量 较高,特别是其中大量分枝菌酸可影响 染料穿入。一旦着色后不易被盐酸酒精 脱色。
目 录 末页
一、抗酸染色法 材料
结核病人的痰液标本、抗酸染色液 试剂盒、试管夹、玻片等。
墨汁负染色法可鉴别新型隐球菌。

实验九抗酸染色

实验九抗酸染色
1、细菌涂片的制备 1)涂片:20mm*25mm薄涂片或
20mm*15mm厚涂片 2)干燥:自然干燥 3)固定:火焰固定
四、实验方法:
1、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
涂片
干燥
固定
2、染 色
1)初染:用玻片夹夹持涂片标本,滴加石炭酸复红 2-3滴,在火焰高处徐徐加热,切勿沸腾,出现蒸汽 即暂时离开,若染液蒸发减少,应再加染液,以免 干涸,加热5-10分钟,待标本冷却后用水冲洗。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抗酸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结核分支杆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主要是分 枝菌酸,它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 一般不易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 使其着色。但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 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故名抗酸染色。
齐-尼氏抗酸染色法是在加热条件下使分枝菌酸与 石炭酸复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盐酸酒精处理 也不脱色。当再加碱性美兰复染后,分枝杆菌仍 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兰色。
三、实验材料:
细菌:结核杆菌 染液:石炭酸复红液、3%盐酸酒精、碱性美
兰溶液 其它:接种环、酒精灯、载玻片等
四、实验方法:
2)脱色: 3%盐酸酒精脱色30’’~1’;用水冲洗。
3)复染:用碱性美兰溶液复染1’,用水冲洗后用吸 水纸吸干。
3、油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
结核杆菌呈红色,常堆积成团,排列无 序,偶呈分枝状生长。 背景及非抗酸性细菌呈兰色。
六、注意事项:
1、无菌操作 2、涂片厚度要适中 3、固定 4、冲洗 5、染色时间 6、初染加热的温度,勿沸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授课专业:医学检验
学时:2学时
实验十七结核杆菌检验
(M.Tuberculosis Test)
一、实验目的
⒈掌握结核杆菌的菌落特征,镜下形态、染色特性
⒉掌握抗酸染色的原理、操作步骤,结果报告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
⒈菌种:BCG
⒉试剂:抗酸染液
⒊其他:三脚架、铁片、木夹子等
三、实验内容
㈠微生物学诊断
⒈标本采取
根据病灶器官取材,包括痰, 尿, 脑脊液, 粪便等。

⒉直接涂片抗酸染色镜检
浓缩集菌: 无其他杂菌污染的脑脊液、胸腹水等标本, 可直接离心沉淀集菌。

有杂菌的标本如痰、尿、粪等标本, 先经4%NaOH或3%HCl或6%H2SO4处理30分钟, 杀死杂菌并使粘稠性有机物溶解之后, 再离心沉淀集菌。

⒊抗酸染色
⒋培养鉴定
⒌动物试验(豚鼠): 将集菌后的材料注于豚鼠腹股沟皮下, 3-4 周后若局部淋巴结肿大, 结核菌素试验阳转, 即可进行解剖。

观察肺、肝、淋巴结等器官有无结核病变, 并作形态、培养等检查。

若6-8周仍不见发病, 亦应进行解剖检查。

⒍结核菌素试验
⑴用途:
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有无变态反应性─免疫性。

⑵方法:
用旧结核菌素(OT)或纯蛋白衍生物(PPD)注射前臂皮内, 48小时-72小时观察有无红肿硬结。

⑶结果:
出现红肿硬结直径大于5mm者为阳性, 说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有免疫性;反之, 红肿硬结直径小于5mm者为阴性, 说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无免疫性。

大于15mm者为强阳性反应, 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感染, 应进一步追查病灶。

⑷实际应用:
①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和测定卡介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应接种或补种卡介苗。

②在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中作结核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人群自然感染率。

③作为婴幼儿(尚未接种过卡介苗者)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④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㈡培养特性(示教)
1.营养要求高常用的有Lowenstein-Jensen培养基, 内含蛋黄、甘油、马铃薯、无机盐和孔雀绿等。

孔雀绿可抑制杂菌生长, 便于;分离和长期培养。

蛋黄含脂质生长因子, 能刺激生长。

2.需氧, 加6-8%CO2可促进生长。

3.生长缓慢: 繁殖一代需18小时左右, 形成菜花样菌落需时两周以上。

㈢形态染色(示教)
1.形态细长, 着色不匀, 排列成分枝或索状。

2.着色抗酸性─抗酸性染色。

㈣抗酸染色法(acid-fast stain) :
⒈原理:
结核分枝杆菌含脂质多,不易着色,先用石炭酸复红初染,染色时间要稍长,且需要加温。

一旦细菌染上颜色,由于脂质的存在,即使强脱色剂也不能使之脱色,其它细菌均脱色,经碱性美兰复染,所以结核分枝杆菌呈红色,其它呈蓝色.
⒉方法:
取痰液→涂片(略厚)→干燥→固定→ 5%石炭酸复红染色30分钟(冷染)后→用3%的盐酸酒精脱色约1~2分钟,脱色时轻摇玻片,直到涂片颜色脱去为止→水洗后,用碱性美蓝复染1分钟→水洗,待干→镜检
⒊结果:
抗酸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和背景物质为蓝色(-),如下图
⒋萋尼氏染色镜检结果分级报告标准
抗酸杆菌阴性 (-):连续观察300个不同视野未发现抗酸杆菌。

报告抗酸杆菌菌数:1~8条/300视野。

抗酸杆菌阳性(1+):3~9条/100视野。

抗酸杆菌阳性(2+):1~9条抗酸杆菌/10视野。

抗酸杆菌阳性(3+):1~9条抗酸杆菌/每视野。

抗酸杆菌阳性(4+):≥10条抗酸杆菌/每视野
⒌注意事项
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查要注意预防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产生。

假阳性是指将阴性涂片错误判读为阳性,假阴性是指将阳性涂片错误判读为阴性。

属于技术因素的影响要通过一系列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不断改善。

Ⅰ假阳性结果的预防措施
⑴必须使用新的载玻片进行痰涂片检查。

⑵每个标本均使用一个新竹签完成制片涂抹。

⑶所有染液均经过过滤。

⑷染色时玻片彼此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相互彻底分隔开。

⑸严禁使用染色缸将玻片放置一起染色。

⑹染色时勿使玻片上的染液干燥。

⑺滴加镜油时,严禁容器滴口直接接触玻片痰膜。

⑻严禁物镜镜头直接接触玻片痰膜。

⑼完整、准确的标注痰盒、玻片和实验室登记本的各项内容。

⑽登记前、后对检验单和标本盒上的标注进行仔细核对。

⑾认真按照要求读片,准确记录和报告结果。

Ⅱ假阴性结果的预防措施
⑴确认标本是痰而非唾液。

⑵确认每份标本至少有3 ml。

⑶选择脓样、干酪样、粘液分泌物涂抹制备玻片。

⑷制备玻片时标本涂抹均匀,不要太厚或太薄。

⑸使用高质量染料、严格按照配方配制染液。

⑹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完成染色过程。

⑺判断结果为“阴性”前,必须阅读规定要求的视野数。

⑻作为对照,可采用已知结果为阳性的玻片,完成染色镜检过程。

⑼完整、准确地标注痰盒、玻片和实验室登记本。

⑽登记前对检验单和标本盒上的标注进行仔细核对。

四、实验安排
每人取痰标本做抗酸染色,记录结果。

五、实验准备
抗酸染液 2套/教室
三脚架、铁片、木夹子、玻片若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