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角法与第三角法的区别
欧洲机械图纸使用第一角法,美国、日本使用第三角法,它们有什么区别?

一、机械制图投影法
依据投影原理表示物体的形状,可将物体置于任何象限内,一般将物体置于第一限象而得到投影视
图的方法称为第一角投影法,因此同理可得第二、三、四角投影法。
空间的四个象限
欧洲机械图纸使用第一角法,美国、日本使用第三角法,它们有什么区别?
物体与四个象限
第二角投影法与第四角投影法所得视图重迭,制图与读图不易,所以不适用。
二、第一角与第三角法的区别
第一角法:物体置放于第一象限时,得到的投影视图的方法,称之。
主从关系:观察者→物体→投
影面
第一角法
第三角法:物体置放于第三象限时,得到的投影视图的方法,称之。
主从关系:观察者→投影面→
物体
第三角法
第一角法:大部份使用于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瑞士等);
第三角法:与我们观看物体位置的方向相同,因此美国、日本等国,使用此种投影法;
中国国家标准CNSB1001规定,第一角法与第三角法皆适用,但同一张图中,不得同时采用。
机械图纸中一般要用如下图示注明所用投影法:
投影法的表示。
机械图纸使用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它们有什么区别

机械图纸使用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它们有什么区别
机械制图是工厂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
有些技术人员以前没有学过“机械制图”,在生产中凭着见得多了也能看懂加工图纸。
但是,也正是这种没有基础的感觉可能会造成错误,比如将加工部位弄反掉。
本文总结了机械制图的投影知识,供大家参考。
一、机械制图投影法
依据投影原理表示物体的形状,可将物体置于任何象限内,一般将物体置于第一限象而得到投影视图的方法称为第一角投影法,因此同理可得第二、三、四角投影法。
空间的四个象限
物体与四个象限
第二角投影法与第四角投影法所得视图重迭,制图与读图不易,所以不适用。
二、第一角与第三角法的区别
第一角法:物体置放于第一象限时,得到的投影视图的方法,称之。
主从关系:观察者→物体→投影面
第一角法 第三角法:物体置放于第三象限时,得到的投影视图的方法,称
之。
主从关系:观察者→投影面→物体
第三角法
第一角法:大部份使用于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瑞士等);
第三角法:与我们观看物体位置的方向相同,因此美国、日本等国,使用此种投影法;
中国国家标准CNSB1001规定,第一角法与第三角法皆适用,但同一张图中,不得同时采用。
机械图纸中一般要用如下图示注明所用投影法:。
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的区别

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的区别
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是在绘制三角形时使用的常用转换技术。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几何图形编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者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转换原则不同
1. 第一角法:将绘制三角形动作固定在点A顶点,然后通过改变另外两个顶点B和C的位置,来生成不同三角形,从而实现图形的变换。
2. 第三角法:将三角形的构建动作固定在点A和点B顶点,然后改变第三角顶点C的位置,来实现图形的变换。
二、运算效率不同
1. 第一角法的计算代价比较大,需要更多的计算时间,因为要改变两个变量来解决问题。
2. 第三角法的计算代价比较小,只需要改变一个变量,因此不需要很多计算时间。
三、使用场景不同
1. 第一角法适用于只改变三角形的边长,而忽略角度的情况。
2. 第三角法则适用于改变三角形的角的角度,而忽略边长的情况。
四、步骤数不同
1. 第一角法需要十步才能完成三角形的生成,其中前五步需要确定两
个变量,而后五步需要变换图形。
2. 第三角法需要七步才能完成三角形的生成,其中前三步需要确定一
个变量,而后四步需要变换图形。
综上所述,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虽然都是用来转换三角形的技术,但
两者在转换原则、运算效率、使用场景和步骤数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选择一种转换技术应根据实际情况仔细斟酌。
第一角法与第三角法的区别

第一角法与第三角法的区别好啦,今天咱们来聊聊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这两个在工程制图中常见的概念。
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其实它们就像咱们生活中常见的俩兄弟,各有各的性格。
你说这第一角法就像那个爱照相的朋友,特别喜欢把自己拍得帅帅的,永远是面朝观众,而第三角法呢,像是个爱玩游戏的家伙,总是从后面悄悄观察,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的。
咱们先从第一角法说起。
它是个老牌子了,老祖宗留下来的,特别受大家欢迎。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画一个立体的物体,比如一台咖啡机,你就得把它正面、侧面、上面都画出来。
这个方法就是把物体放在一个坐标系里,想象你正面对着它,想把它的各个面都展示出来。
这样一来,前面看着特别清晰,大家一下子就知道这个咖啡机的造型、大小、功能。
就像看广告一样,第一眼就被吸引住了,哎呀,真想喝一杯!不过,第一角法有个缺点,那就是有时候会让人觉得视觉上有点拥挤,特别是面对复杂的结构,可能看得人有点眼花缭乱。
说到这里,第三角法就显得更加“务实”了。
想象一下,你坐在咖啡机的后面,正在仔细研究它的内部构造。
这个方法就是把物体的各个面放在一起,但就像从后面看的样子。
正面、侧面、上面,全都“翻转”了,变得更容易理解。
有点像玩拼图,慢慢拼凑出整个画面。
这个方法特别适合那些喜欢细节的人,比如工程师们。
他们想要把每一个螺丝钉、每一根线都看得一清二楚,就得用这个方法。
不过,别以为第三角法就完美无瑕,它也有自己的“小毛病”。
比如说,很多人对它不太熟悉,看到的图纸可能会觉得有点懵。
就像你第一次玩新游戏,规则复杂,一开始根本搞不清楚哪是哪个。
再加上,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在视觉效果上差别不小,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很困惑。
这两种方法在不同场合都有用,但要是你搞不清楚哪个用在哪,真的是有点“麻烦”。
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种方法就像是两位老友,各自有各自的拿手绝活。
比如,第一角法在建筑设计上特别流行,设计师们喜欢用这个方法来展示房子的布局和外观,给客户一个直观的感受。
机械视图角法划分

机械三视图的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划分一、第一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2.第一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近而远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一角法展开后之视图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前视、俯视、右侧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左侧,俯视图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下方。
二、第三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
亦称第三象限法。
2.第三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远而近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三角法展开后之六个视固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右侧,而俯视图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上方。
CNS 相关规定CNS中国国家标准之象限投影符号,是将一截头圆锥之前视图与左侧视图,依投影之排列而得。
主要之区别为第一角法符号(左侧视图排在右边),而第三角法符号(左侧视图位在左边)。
对於正投影方法之使用,CNS规定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同等适用。
但在同一张图纸上不可混合使用,且须在标题概内或其他明显处绘制符号或加注「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字样。
以作为读图之识别。
由於第二象限投影与第四象限投影因水平投影面旋转后与直立投影面重叠,致使投影视图线条混淆不清,增加绘固及识图不便,故不予采用。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
例如德国(DI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等国家使用之。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
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於美洲地区。
而中华民国(CNS)、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与日本[JIS]则采第一角法及第三角两制并行。
视图之排列,应依投影原理上下左右对齐排列,不得任意更换或未依据投影方式排置。
六种视图中最常用之三视图组合为:前视图、上视圆及右侧视图,一般均以L字形或逆向L字形之方式排列於图纸上。
第一、三角画法简介

第一角画法和第三角画法的区别1.1基本概念第一角投影法的概念如图所示,由三个互相垂直相交的投影面组成的投影体系,把空间分成了八各部分,每一部分为一个分角,依次为Ⅰ、Ⅱ、Ⅲ、Ⅳ……Ⅶ、Ⅷ分角。
将机件放在第一分进行投影,称为第一角画法。
而将机件放在第三分角进行投影,称为第三角画法,第三角画法主要是欧美等西方国家采用,我国等一些国家采用第一角画法,下面将分别介绍并着重介绍第一角画法。
1.2 第一角画法概念为了清晰地表达机件六个方向的形状,可在H、V、W三投影面的基础上,再增加三个基本投影面。
这六个基本投影面组成了一个方箱,把机件围在当中,如图6—1(a)所示。
机件在每个基本投影面上的投影,都称为基本视图。
图6—1(b)表示机件投影到六个投影面上后,投影面展开的方法。
展开后,六个基本视图的配置关系和视图名称见图6—1(c)。
按图6—1(b)所示位置在一张图纸内的基本视图,一律不注视图名称。
六个基本视图的投影和展开六个基本视图的配置1.3 投影规律六个基本视图之间,仍然保持着与三视图相同的投影规律,即:主、俯、仰、(后):长对正;主、左、右、后:高平齐;俯、左、仰、右:宽相等。
此外,除后视图以外,各视图的里边(靠近主视图的一边),均表示机件的后面,各视图的外边(远离主视图的一边),均表示机件的前面,即“里后外前”。
1.4 向视图有时为了便于合理地布置基本视图,可以采用向视图。
向视图是可自由配置的视图,它的标注方法为:在向视图的上方注写“×”(×为大写的英文字母,如“A”、“B”、“C”等),并在相应视图的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影方向,并注写相同的字母。
向视图的画法1.2 局部视图1.2.1概念只将机件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图形,称为局部视图。
局部视图是不完整的基本视图,利用局部视图可以减少基本视图的数量,使表达简洁,重点突出。
例如图6—3 (a)所示工件,画出了主视图和俯视图,已将工件基本部分的形状表达清楚,只有左、右两侧凸台和左侧肋板的厚度尚未表达清楚,此时便可象图中的A向和B向那样,只画出所需要表达的部分而成为局部视图,如图6—3(b)所示。
第三角与第一角投影的区分

第三角与第一角投影的区分机械三视图的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划分三视图的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划分:一、第一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2.第一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近而远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一角法展开后之视图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前视、俯视、右侧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左侧,俯视固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下方。
二.、第三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
亦称第三象限法。
2.第三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远而近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三角法展开后之六个视固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右侧,而俯视图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上方。
CNS 相关规定CNS中国国家标准之象限投影符号,系将一截头圆锥之前视图与左侧视图,依投影之排列而得。
主要之区别为第一角法符号(左侧视图排在右边),而第三角法符号(左侧视图位在左边)。
对于正投影方法之使用,CNS规定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同等适用。
但在同一张图纸上不可混合使用,且须在标题概内或其他明显处绘制符号或加注「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字样。
以作为读图之识别。
由於第二象限投影与第四象限投影因水平投影面旋转后与直立投影面重叠,致使投影视图线条混淆不清,增加绘固及识图不便,故不予采用。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
例如德国(DI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等国家使用之。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
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於美洲地区。
而中华民国(CNS)、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与日本[JIS]则采第一角法及第三角两制并行。
视图之排列,应依投影原理上下左右对齐排列,不得任意更换或未依据投影方式排置。
第一角法与第三角法的区别

第一角法与第三角法的区别
1. 任何物体在空间位置都有八个位置,即所谓视角。
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投影视图。
第一角画法又叫“苏联”画法,也就是先见视图——再见实物。
第三角画法又叫“美国”画法,其特点就是先见实物——再见视图。
就其投影规律来讲第三角画法较为合理,因为它的视图名字就是它的视图位置,正象有的朋友讲的那样画轴侧图好象容易些。
其实只要你熟练掌握了投影规律,两种画法都是一样的。
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画法有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英国除外。
以前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都采用第一角视图画法,我们国家的整个工业体系,在五六十年代是全盘照搬前苏联那一套,当然采用的是第一角画法了。
目前台湾翔虹CAD的画法属于美国画法,所以说了如上的话。
2. 简单地说,第一视角就是:图纸-实物-你的眼睛,即实物放在图纸和你的眼睛中间,从眼睛方向投影到图纸上;第三视角就是:实物-图纸-你的眼睛,即图纸放在实物和你的眼睛中间,实物往你的眼睛方向投影到图纸上.还有不能象以上所说的:简单说就是左视图在左边,右视图在右边!
3. 第一角法又称投影法,而三角发又称镜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