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思考题录(精)
中国现代文学专业课思考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业课思考题1、结合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初步认识,谈谈你所认识到的中国现代文学。
答案答案要点:1、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是近代社会变革、文化转型的历史产物;2、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有血肉般的内在关联,同时有受到外国文学(文化)思潮的直接影响;3、中国现代文学在文学性质上完成了现代的转变,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创新性特征。
参考: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2、本课绪论部分2、中国现代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因素有哪些?答案答案要点:1、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变革形势2、近代文学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3、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催生参考:1、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2、本课绪论部分思考题1、中国现代文学在初始阶段,创作上有哪些表现特征?答案要点:(1)个性解放思想的确立与理想精神的充分显现(2)传统价值观的失落与寻找新的终极关怀的感伤(3)新文体的建构与新语言、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努力追求(4)多种创作方法的尝试与多样化创作的认真实践2、新文学作哪些方面显示出文学革命的实绩?答案要点:1.在思文化观念上,显示了现代文学的现代观念和价值标准的确立。
2.在文学理论建设上,"人的文学"理论的建构,显示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建设的高起点。
3.在创作上,各种新型的文体和语体的出现,适应了现代中国的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需求,充分表现了现代中国人的心声和思想情感。
思考题1、鲁迅的小说创作有哪些特点?答案要点:1. 具有独特的视角、独特的主题与创新的模式特点2. 具有新的形式、新结构和新的表现方式3. 具有个性化的人物典型塑造的特点2、鲁迅的杂文创作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答案要点:(须从鲁迅杂文创作的特点上入手来回答这个问题)1. 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2. 在"反常规"、"多疑"思维中批判的犀利与尖锐3. 杂文创作中的"个"与"类"4. 鲁迅杂文的主观性5. 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然后,再从中国现代社会状况的需要和现代文学的发展上来予以总结定论)思考题1、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具有哪些表现特征?答案要点:1、个性解放走向社会解放,文学的社会性进一步加强。
现代文学思考题答案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先声

现代文学思考题答案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先声1、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历史条件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社会历史条件:辛亥革命失败后,内忧外患使国家和民族陷于垂危之中。
封建帝制复辟与反复辟的尖锐斗争;尊孔与反尊孔的激烈交锋。
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反思与启蒙主义觉悟。
晚清以来,留学生译介大量西方文学、哲学、社会学著作,直接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和世界文化交流参照系。
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商业有了明显发展,新兴阶级壮大,国内政治力量发生有利于新文化生长的变化。
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兴起“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陈独秀、吴虞、李大钊、鲁迅等批判封建专制主义与三纲五常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胡适、周作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理论倡导。
这个反封建的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五四”爱国浪潮的推动下,不仅壮大了声势,而且逐渐转换着自身的思想性质,其左翼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坚。
2、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前期内容: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内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
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4、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2、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即反对“文以载道”、“代圣贤立传”等封建文学观念,提倡“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社会文学”。
这一点侧重文学表现内容。
现代文学思潮

3、文学创作实绩 、
(1)文体革命 ) 梁启超、 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散文 (2)小说大量涌现 ) 清末阶段: 清末阶段: 政治小说、谴责小说、 政治小说、谴责小说、翻译小说 民初阶段: 民初阶段: 言情小说
1927——1937年为第二个时期,可 1937年为第二个时期, 1927 1937年为第二个时期 以称之为发展期 长篇叙事文学作品有了很大发展 , 出现了《 子夜》、《 》、《骆 出现了《家》、 《子夜》、《骆 驼祥子》 驼祥子》等一批杰作 。
从1937——1949年新中国成立 年新中国成立 前夕为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 前夕为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 大致相当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 大致相当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 是新文化的成熟期 。
2.与《学衡》派的论争 . 学衡》
1921年9月,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 年 月 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 人创办《学衡》 人创办《学衡》杂志 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旗帜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对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激进倾向进行批评,引发了新 对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激进倾向进行批评, 旧之间的论争。 旧之间的论争。
四、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 本质——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本质 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 年 月 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 标志 海创刊( 月第二卷改名《 》,1917年迁 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改名《新青年》, 年 月第二卷改名 新青年》, 年迁 至北京) 至北京) 新文化阵营向旧文化挑战、进击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阵营向旧文化挑战、进击的主要阵地。
文学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表现说: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
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2、小说:侧重刻画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社会生活环境的用散文形式写成的叙事性的具有虚构性的文学体裁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板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4、艺术直觉: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5、文学象征:以表达观念或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表现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6、文学经典: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并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受考验而获得公认地位的伟大文本7、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8、意境: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9、悲剧: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10、艺术想象: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11、创作动因: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内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
12、文学典型:作品中呈现的、显示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13、感兴批评方法: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批评方法,侧重挖掘和鉴赏作家在作品中得艺术直觉和审美体验。
14、15、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叙事学:关注叙事作品的结构方法的研究叙事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
二、简答题简述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
①艺术综合,是作家对各种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完整艺术形象的过程。
②艺术简化,是作家对材料进行简略化处理的过程③艺术变形,是作家有意将描写对象用不同的生活常态的变异形式表现出来2、简述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作用。
①影响文学作品的内容。
一部作品内容的深广程度,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决定于作家的创作动机。
(0479)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复习思考题资料

(0479)《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括号内)1、中国诗歌会的主要成员有( a )A、穆木天、蒲风等B、陈梦家、朱湘等C、汪静之、应修人等D、冯至、冯雪峰等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论著《人的文学》的作者是(c)A、胡适B、李大钊C、陈独秀D、周作人3、七月诗派的主要特色是( c )A、主张新诗格律化,主张“三美”。
B、主张诗歌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武器。
C、主张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形式。
D、主张诗歌远离政治,否定文学的阶级性。
4、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农民诗人”的诗人是(c)A、刘半农B、艾青C、臧克家D、何其芳5、散文集《绿天》的作者是(d)A、朱自清B、周作人C、陆蠡D、苏雪林6、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诗人是(b)A、冯雪峰B、冯至C、徐志摩D、戴望舒7、茅盾小说《蚀》三部曲包括( c )A、《春蚕》、《秋收》、《残冬》B、《春蚕》、《林家铺子》、《腐蚀》C、《幻灭》、《动摇》、《追求》D、《幻灭》、《动摇》、《腐蚀》8、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的作者是( a)A、孔厥、袁静B、张志民C、马烽、西戎D、柳青9、孙犁小说的特点是(c)A、有很强的故事性B、运用现代派的表现手法C、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征D、善于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个体形象10、老舍在中英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批判国民性弱点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小说是(b)A、《四世同堂》B、《二马》C、《猫城记》D、《离婚》11、在诗歌创作中具有农民的“忧郁”和“漂泊的情愫”的诗人是( a )A、艾青B、田间C、袁水拍D、田汉12、茅盾的日记体长篇小说是( b )A、《蚀》B、《腐蚀》C、《动摇》D、《幻灭》13、老舍以北京市民社会为描写中心的小说中所塑造的老派市民代表是( a )A、老马、祁老者等B、老马、祁瑞丰等C、赵四、李子荣等D、牛老四、张天真等14、鲁迅写作《故事新编》的时期是( c )A、“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B、“四.一二”事变前夕C、在上海的最后十年D、留学日本时期15、小说《边城》中被人们称为“善”的化身的人物是( c )A、翠翠B、天保C、老船夫D、傩送16、戏剧《日出》的戏剧结构是( b )A、戏中戏的结构B、人像展览式的结构C、糖葫芦式的结构D、回溯式结构17、属于李广田的散文集是( d )A、《画梦集》、《银狐集》B、《囚绿记》、《银狐集》C、《画梦集》、《鹰之歌》D、《画廊集》、《银狐集》18、对抗战期间“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力透纸背”的描写的小说是( d )A、萧军的《八月的乡村》B、萧红的《呼兰河传》C、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D、萧红的《生死场》19、被称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的诗人是( a )A、臧克家B、田间C、艾青D、胡风20、无名氏长篇六卷集的现代主义小说是( b )A、《北极风情画》B、《无名书稿》C、《塔里的女人》D、《风潇潇》21、小说《家》中的高老太爷是一个( b )A、独断专横、风流放荡的封建官僚B、他既是一个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封建礼教的代表,但又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C、他是一个没有半点人情味的、非常专制冷酷、阴险狡诈的封建家长D、是一个风流放荡、荒淫无度的地痞流氓22、《边城》的主题追求在于(b)A、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B、展现了人性美和人情美C、展示了悠久的苗族文化D、批判了中国旧军阀制度23、《山峡中》被盗贼同伙扔进江里的人是( c )A、野猫子B、野老鸦C、小黑牛D、鬼冬哥24、《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特色最充分地体现在(c)A、具有地域特色的滑稽语言B、大量运用有趣的绰号C、漫画式夸张的描写手法D、恰当地运用了反语25、《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的时代特征是(a)A、新旧文化交织的时代B、封建文化占据着整个文化阵地C、“五四”新文化已经取得了绝对胜利D、社会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26、小说《荷花淀》的文体特点是( d )A、结构完整、情节连贯、故事性强B、运用白描等传统手法塑造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C、小说主要采用了意识流等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和结构方式D、融小说、散文、诗歌的特点于一体27、《我是一条小河》是一首( a )A、爱情诗B、叙事诗C、史诗D、歌词28、《发现》中的“发现”有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发现的双重含义,其中对客观世界的发现是指( a )A、挂在悬崖上如噩梦般的祖国的现实B、如花似锦般繁荣的祖国现实C、梦中的现代化的祖国D、诗人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操29、《再别康桥》在对康河美景的描写中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其中诗人描写康河的时空秩序是( d )A、从黄昏到夜晚、从上游到下游B、从夜晚到黎明、从上游到下游C、从夜晚到黎明、从下游到上游D、从黄昏到夜晚、从下游到上游30、《手推车》形成的整体气氛是( c )A、欢腾的喜悦气氛B、火热的劳动场面C、浓郁的悲剧气氛D、严肃的紧张气氛31、《断章》这首哲理小诗共有几节( b )A、一节B、两节C、三节D、四节32、下列作品中,属于诗人臧克家的诗集是( a )A、《烙印》B、《红烛》C、《云游》D、《我底记忆》33、散文《风景谈》借鉴了电影的表现手法,全文共描写了六个画面感很强的场景,其中小号兵清晨吹喇叭的场景是文中的第几个( d )A、第一个B、第三个C、第四个D、最后一个34、《压迫》中女房东有房不租单身男客的原因是( b )A、因为她房间里闹鬼B、她封建,怕女儿自由恋爱C、她有迫害狂,害怕单身男客抢劫她家D、她以为单身男客是革命党35、《金锁记》的结构线索是( d )A、以曹七巧为自己的婚事与其哥嫂进行争斗的过程为线索B、以曹七巧为自己女儿的婚事与女儿进行争斗的过程为线索C、以曹七巧为自己儿子的婚事与儿子进行争斗的过程为线索D、以曹七巧的生活经历、感受及心理变化的时空顺序为线索36、政治讽刺喜剧《升官图》创作于哪一时期( c )A、民国初年B、抗日战争前夕C、抗日战争胜利后D、军阀混战时期37、小说《断魂枪》的故事背景是(b)A、明末清初B、晚清时期C、民国时期D、抗战时期38、《在其香居茶馆里》中回龙镇上邢幺吵吵与方治国争斗的原因是( d )A、两人分赃不均B、因为邢老二婚姻问题产生的矛盾C、地主邢幺吵吵与雇农方治国关于地租发生的矛盾D、围绕邢老二是否服兵役的问题产生的矛盾39、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的性格内容是( b )A、性格狡诈而又封建愚昧B、性格厚道但软弱胆小C、他的愚昧是假装的愚昧D、思想解放、积极上进40、《大堰河——我的褓姆》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b )A、对偶、反问、象征B、对比、排比、反复C、白描、对偶、夸张D、欲扬先抑的手法41、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的作者是( b )A、冰心B、叶绍钧C、张天翼D、丁玲42、在冰心小说中,表现出她思想中萌生了某种阶级观念的小说是( c )A、《斯人独憔悴》B、《超人》C、《分》D《悟》43、以典妻故事来揭示黑暗社会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是( d )A、《二月》B、《绅士的太太》C、《丈夫》D、《为奴隶的母亲》44、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口号的团体是( b )A、中国诗歌会B、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C、“左联”D、“民族主义文学”45、鲁迅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是(a)A、“五四”时期B、“五四”退潮以后C、大革命失败以后D、抗战爆发以后46、属于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d)A、《我的童年》B、《反正前后》C、《创造十年》D、《漂流三部曲》47、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塑造的古人形象包括(a)A、大禹、眉间尺、后羿等B、大禹、吕纬甫、后羿等C、大禹、眉间尺、子君等D、子君、眉间尺、后羿等48、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是( d )A、《女神》B、《雨巷》C、《猛虎集》D、《尝试集》49、许地山小说“浪漫三要素”是指( a )A、异域色彩、宗教氛围、爱情线索B、象征手法、爱情线索、异域色彩C、象征手法、宗教氛围、爱情线索D、象征手法、宗教氛围、异域色彩50、诗人郭沫若的爱情诗集是( c )A、《星空》B、《前茅》C、《瓶》D、《恢复》二、多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到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文学理论思考题(1--9章)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答题要点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
文学理论与别的理论一样具有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品格。
由此可见,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对文学活动的横的审视侧重研究其中带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一方面它制约着文艺学其他分支的研究,另一方面它本身又以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作为基础。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
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
按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
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
这就是说,文学理论只有一个认识客体——文学活动,但同一客体可以成为多种视角所观照的多种对象,形成不同的研究形态(如图所示)。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一、内容提要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概而言之,以下五个基本观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1)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生活活动”,这种活动的基本特性是“自由自觉”。
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与展示。
(2)文学反映论。
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运用于文学活动中,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并非刻板的反映。
(完整word)20世纪中国文学_复习思考题杂

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文化机制的转变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文化机制的渐变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必要条件:①洋务运动, ②现代传播媒介,③职业作家 ,④受众队伍在逐步殖民地化的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正逐渐地向工业文明转化,传统的、古老的社会形态,思想观念正向着现代的转变.这种现代化的进程呼唤着文学的变革,也必然孕育着文学的变革。
晚清以来发生在中国的一系列历史性事件,从社会机制、文化观念以及物质形态上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诗界革命②文界革命③小说界革命④文明新戏⑤白话文运动3、共和国文艺是建立在怎样的历史基石上的?①五四时期的萌芽②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③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④左翼文艺运动⑤延安文艺运动4、为消解意义,先锋小说家采用了哪些反传统的写作手段?①元虚构②戏拟③空缺④语言游戏5、新写实小说的基本叙事特征。
①视点下沉②零度叙事③随机性和偶然性④平面化和零碎化6、论巴金创作的风格变化.①直面惨淡的人生②革命的罗曼谛克③清醒冷静的批判④热情的歌手⑤沉郁苍凉的随想与反思一.名词解释1.诗界革命:诗界革命,即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
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2.黄遵宪:诗界革命的滥觞起于黄遵宪,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3.林纾:5.:1944年。
最初的主题是歌颂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武训“行乞兴学"的义举。
者首先认为,6.索隐派:这是“旧红学"家事”说、“清世祖玉董小宛故事”说、“康熙朝政治状态"说等,代表性的著作是王梦阮、沈瓶庵的《红。
7.主观战斗精神:而客观对象也会以其真实性来促成修改、甚至推翻作家的上述认识。
这个“相生相克”的的动态过程的结果就是新的艺术世界的诞生。
30年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国文学史(现代)思考题03 13、《狂人日记》的主题思想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1918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上。
小说以日记的形式,写了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深刻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以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本质。
狂人的“狂”实际上是封建制度迫害的结果。
在狂人眼中,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在字里行间都歪歪斜斜地写着“吃人”二字,从而表现了对整个封建制度的彻底否定。
狂人的“狂”,又是他觉悟的表现。
他对吃人礼教的憎恶是强烈的,揭露是深刻的,否定是彻底的。
而且,预言“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并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这就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热切希望和无限憧憬。
《狂人日记》发表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初期,以它彻底的反封建的战斗内容和新颖的结构,最早的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成就,它是向封建社会进军的第一声号角,正确体现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战斗方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石。
14、分析阿Q的典型形象及其意义。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
鲁迅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落后而不觉悟的农民——阿Q的典型形象。
阿Q是个无家无业的贫苦农民,一无所有,是旧中国农村中受苦最深的人之一,具有一般农民的质朴和勤劳,同时也沾染了解游手好闲的狡猾。
由于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奴役和思想毒害,造成了他的愚昧落后、精神麻木,以精神胜利法为核心的独特的复杂性格。
当精神胜利法暂时失灵时,他还有两件更为可悲的法宝:一是自己打自己(打的是自己,而被打的似乎是另一个);一是健忘。
阿Q的性格使他永远处于奴隶的地位。
阿Q的阶级地位使他本能的趋向革命,虽然他对革命并没有真正的理解。
土谷祠里的革命幻想,突出反映了阿Q的革命观念中是混杂着各种落后意识的。
不过他毕竟直到革命是暴力,能改变人的经济地位,对他来讲有利无害。
但是,阿Q要革命,假洋鬼子却不准他革命,并与统治阶级政权机关合作,把阿Q送上了“大团圆”的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思考题录
1、简单评析五四“文学革命”兴起的文化—文学背景。
2、“文学革命”在文学观念、文学内容和语言形式方面的超越性特点是什么?
3、文学革命发动后取得了哪些重大的实绩?
4、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重要文学主张是什么?
5、评述郭沫若《女神》在中国白话新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6、怎么界定中国近现代通俗小说?它早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哪些?
7、中国现代话剧是怎么萌芽的?
8、“建设西洋式新剧”为中国戏剧艺术带来了什么影响?
9、“新月派”在新诗发展中有那些富有价值的探索?
10、什么是“问题小说”?
11、1920年代周作人所提倡的散文精神是什么?“言志派”集合了哪些作家?
12、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散文史集、散文集各有哪些?
13、《呐喊》和《彷徨》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作用如何?
14、你怎么看待鲁迅《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
15、以沈从文为例子,阐述“京派”的文学视野、文学理想和追求。
16、“新感觉派”是怎么诞生的?这个流派的文学史意义有哪些?
17、论述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和其在现代文体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18、在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为青春唱赞歌的作家是谁?试分析其一部代表作品。
19、以《雷雨》为例,试论曹禺戏剧的美学追求。
20、1928-1937年中国现代文学有哪几类重要的文学形态?
21、试述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22、左联在30年代的重大影响有哪些?
23、郭沫若历史题材的剧作有哪些?《屈原》中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
24、五四时期乡土小说作家群包括哪些作家?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什么?
25、简述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抒情性特征。
26、老舍笔下的北京“市民世界”是什么样的?
27、张恨水的出现对于现代通俗小说有什么意义?他有那些代表性作品?
28、请说明茅盾的长篇小说在左翼文学中的价值和地位。
29、《子夜》中吴荪甫的形象在现代文学上有什么特殊价值?
30、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文坛按地域分为哪几种重要文学形态?
31、1930年代三大文学派别(潮流)的论争与并存创造了怎样的文学景观?
32、“七月派”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学流派?
33、请说明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
34、艾青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历史上的地位是什么?
35、报告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坛是怎么萌芽并勃兴的?
36、张爱玲小说表现出哪些“雅俗共赏”的美学特点?
37、1937—1949年“广场戏剧”有哪几次高潮?
38、在解放区有哪些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们有哪些代表性作品?
39、请简单描述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简历史轮廓。
40、被称为“台湾新文学之父”的作家是谁?简评其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