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现象熔化和凝固实验练习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海波、玻璃B.沥青、蜂蜡C.金属、松香D.冰、海波2.如图所示,小鹏在收到的快递海鲜包装中发现装有冰袋,冰袋在海鲜运输中所起到的作用是()A.熔化吸热B.凝固放热C.汽化吸热D.升华吸热3.在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从外界吸收热量B.温度降低,向外界放出热量C.温度升高,从外界吸收热量D.温度不变,向外界放出热量4.如图中表示晶体凝固图像的是()A.B.C.D.5.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1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6.如图所示,将一支盛水的试管插入足够多的冰水混合物中,那么试管中的水A.很快就会结成冰B.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水肯定会结成冰C.在短时间内水不会结成冰D.时间再长水也不会结成冰7.当某晶体物质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可能是液态D.一定是固态、液态共存8.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B.在第6min时该物质开始熔化C.该物质熔化过程用时6min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二、填空题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有:晶体有规则,而非晶体的碎块没有规则形状,晶体有点,而非晶体没有。

10.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过程的物态变化是,在这个过程中雪要(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选填“升高”或“降低”)。

11.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熔化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此固体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CD段是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糖画”是我国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造型。

如图所示,先把糖加热成糖汁,在绘制造型时,用汤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各种造型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在竹签上即可。

关于“糖画”制作过程中糖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直在吸热B. 一直在放热C. 先放热,后吸热D. 先吸热,后放热2. 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

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和。

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A. 只有正确B. 只有正确C. 都正确D. 都错误3. 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B. 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C. 在第,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 在第到第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4. 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此可判断( )A. 海波是非晶体B. 海波的熔化时间是C. 海波的熔点是D.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5.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6. 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固态氢固态酒精固态水银金钢钨A. 在时,氢是固态B. 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C. 钢掉入纯金水中一定不会熔化D. 水银温度计在时不能使用7. 用打印技术可以打印钛合金眼镜架。

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为镜架。

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和凝固B. 升华和凝华C. 汽化和液化D. 液化和凝固8. 如图所示是北京冬奥会上的人工造雪机。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习题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习题

第2节熔化和凝固一、选择题1.下列不是熔化现象的是( )A.点燃的蜡烛不断“流泪”B.将糖放入水中后,过一会儿就看不见糖了C.两块冰摩擦,冰化了D.将钢块放入炼钢炉里后就变成了钢水2. 放在温水中的冰块逐渐变小,冰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 B.液化C.汽化 D.熔化3. 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A.冰是非晶体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 min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4. 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A.蜡玻璃沥青B.蜡铝玻璃C.冰铁铝D.冰铁沥青5. 如图是“探究石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石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石蜡内部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石蜡受热均匀D6.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8. 关于晶体与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升高B.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D.当晶体处于熔点温度时,它的状态应该是固体或液体9. 现代建筑中出现了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的图象是( )10. 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第7 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 D.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了5 min11. 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了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A.没有熔化 B.熔化一半C.熔化小于一半 D.熔化超过一半12.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仙女山上的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奉节脐橙树叶上的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C.长寿湖畔的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D.桂花树上的露珠——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13. 下列物态变化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雪花的形成B.身上的水变“干”C.树枝上形成雾凇D.壶嘴冒“白气”14. 兴化的“大闸蟹”扬名全国。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熔化:1.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2.特点:吸收热量;(或者:遇到高温物体,从高温物体那里吸收热量)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物质;例如:金属、海波、冰、石英水晶;(2)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的物质;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非晶体是没有熔点的)5.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6.常见融化现象:冰融化成水、蜡烛燃烧时滴泪、铸造金属构件将金属熔化成液态;【例题1】谚语“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中,雪水化成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 B.凝固 C.凝华 D.熔化【答案】D【解析】解:雪化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

故选:D。

【变式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冰雪的消融 B.雾凇的形成 C.云海的形成 D.白雾的消散【答案】A【解析】解:A、冰雪的消融是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故A符合题意;B、雾凇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故B不符合题意;C、云海的形成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D、白雾的消散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例题2】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 )A.100℃B.37℃C.20℃D.0℃【答案】D【解析】解:冰是晶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熔点温度不变,此时的温度是0℃。

故选:D。

【变式2】雪天为了使积雪尽快熔化,环卫工人在路面上撒盐,这是因为( )A.盐使积雪的熔点降低B.盐使积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C.盐使积雪的熔点升高D.撒盐后的雪不再属于晶体,不需要达到熔点就可以熔化【答案】A【解析】解:寒冷的冬季,空气温度低于雪的熔点,为了使雪尽快熔化,向积雪撒盐,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积雪上洒盐水相当于掺杂质,使雪的熔点降低,从而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故A正确。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导学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导学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混淆.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1)试管应2)海波不宜(3)加热应2℃.冰在0℃时是思想方法: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法,利用图象处理数据具有直观、形象、简捷和概括力强等优点.解:对照图甲,EF段表示温度逐渐降低,晶体放热,物质处于液态;示温度不变,是晶体放热的凝固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低,此时物质放热,处于固态.2.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小明想测石块的密度,进行下面的操作:(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0:(2)在烧杯中装适量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3)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m2:(4)计算石块的密度ρ.若在操作(3)中倒出部分水后,水面还高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 A.偏大B.无偏差C.偏小D.无法确定2.刘大海拿了一个刚好能装5kg水的塑料壶去买花生油。

老板给他的塑料壶装满花生油后告诉他:“这是5kg花生油”。

并按此收取了花生油的费用,已知ρ油<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刘大海赚了B.刘大海亏了C.刘大海没有亏也没有赚D.老板也没有亏也没有赚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

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视力表上的E 开口朝纸里,则平面镜中视力表上的E开口朝纸里B.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4.6mC.若人以1m/s速度远离平面镜,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人以1m/s速度远离平面镜D.人向平面镜走近一段距离,则更容易看清视力表5.如图是小明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鹦鹉图片的情景,左图是书上鹦鹉图片,右边四个图是他看到的鹦鹉的像.开始将凸透镜紧靠课本观察,然后逐渐增大凸透镜到课本的距离,则他先后看到的像应是A.②④③①B.②③①④6.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

3.2熔化和凝固(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ppt+同步分层练习

3.2熔化和凝固(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ppt+同步分层练习
实验装置: 酒精灯、铁架台、试管、温度计、石棉网、 搅拌器、烧杯、火柴、计时器、石蜡、海 波(硫代硫酸钠)
四 熔化和凝固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1】将海波放入试管中,并用酒 精灯加热。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 度升至4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 记录一次温度;观察不同温度下它们 的状态变化,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 录4~5次。把数据填入表格。
四 熔化和凝固
石蜡时间图像
以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 横轴表示时间,将表中的数 据分别在两方格纸上描点, 然后再将所有的点用平滑的 曲线连起来,得到石蜡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温度/℃
55
液态 吸热
50
变稀变软
45
固态 吸热
40 02
吸热
时间/分
4 6 8 10 12 14
四 熔化和凝固
分析论证: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八年级物理上册 •人教版
一 教学目标
01
物理观念
能区分物质的三种 形态:固态、液态、 气态,知道物质的 各种状态之间可以
相互转化。
02
科学探究
通过探究实验是学 生学会用图像探究 物理规律的方法。
03
科学思维
了解熔化和凝固。知 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 线的物理含义,并知 道晶体和非品体之间
4.晶体熔化的条件: · 达到熔点 · 持续吸热
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的过程。 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海波的熔化图象 液态 D
B 固液共存态C
固态
A
熔点
五 熔点和凝固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 熔化和凝固(分层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 熔化和凝固(分层练习)(解析版)

3.2 熔化和凝固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01 物态和物态变化. (2)考点02 熔化和凝固 (2)考点03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 (3)考点04 熔点和凝固点 (5)考点05 熔化和凝固图像 (5)考点06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7) (10) (21)考点01 物态和物态变化1.下列物体中的物质属于气态的是()A.紫色的碘蒸气B.雾C.高空喷气式飞机飞过后的白色飞机尾迹D.干冰【答案】A【解析】A.紫色的碘蒸气是气态,故A符合题意;B.雾是液态,故B不符合题意;C.高空喷气式飞机飞过后的白色飞机尾迹是液态,故C不符合题意;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将下列物质按状态分类:糖、酱油、橡皮、氧气、酒精、铅球。

(1)属于固态的有;(2)属于液态的有;(3)属于气态的有。

【答案】糖、橡皮、铅球酱油、酒精氧气【解析】(1)[1]糖、橡皮和铅球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

(2)[2]酱油、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

(3)[3]氧气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

3.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叫做物态变化。

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都会发生物态变化。

【答案】变化温度【解析】[1]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一般还可以相互转化,温度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

考点02熔化和凝固4.全世界共有16个国家修建有高铁,其中中国的高铁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用铁块铸造铁轨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答案】C【解析】铸造厂在用铁制作铸件的过程中,先把铁块变成铁水,然后再把铁水变成铸件,物质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先熔化后凝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习题(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习题(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的现象与特点01 知识管理1.物态变化概念: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_.2.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熔化.凝固: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凝固.晶体与非晶体:________熔化温度的这类固体为晶体;________熔化温度的这类固体为非晶体.熔点与凝固点:________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________形成晶体时的温度为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的,不同的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说明:晶体在熔点时所处的状态有三种可能: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注意:有没有熔点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标准.3.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特点: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_,但需要________热量;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液体在凝固成非晶体的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02 基础题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把白糖加水后化成糖水C.树叶上的露珠 D.春天到来,江河中的冰化成水2.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A.沥青 B.冰 C.松香 D.石蜡3.某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沥青属于晶体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沥青被烤化时其温度降低第3题图第4题图4.(常州中考)市场上有一种“55 ℃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 ℃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5.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使窖内的温度不会过低,菜不致冻坏,这主要是因为( ) A.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热 B.水的温度比气温高C.水结冰时要放热 D.水能供给蔬菜水分6.(遵义中考)毛泽东同志曾用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描述我国北方的冬天.北方冬天气温下降至0 ℃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水在凝固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7.小丽在实验室中探究花生油的凝固规律时观察发现:花生油在降温过程中,当油温下降到12 ℃时,花生油中产生一些絮状物,油变得浑浊;在油温由12 ℃下降到4 ℃的过程中,花生油中絮状物逐渐变多,最终花生油变成固态.根据实验数据及现象分析可知:花生油属于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03 中档题8.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当手较潮湿时,会发生粘手现象,好像手与金属表面之间有一层胶,而在同样环境下,用手去摸木头却不会发生粘手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的温度较木头低,而产生金属吸引皮肤的感觉B.木头的温度比金属高,皮肤感觉不出粘手C.手上的水凝固,产生极薄的冰,将手粘在金属上D.这只是人的一种错觉9.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B.白炽灯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C.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D.水银温度计在-40 ℃时不能使用10.下列事例中是为了防止熔化或凝固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A.夏天,吃冰棒解暑B.冬天,将水箱中的水放掉C.将熔融玻璃制成玻璃板D.高热病人利用冰袋降温11.(大连中考)在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萘的颗粒________(填“大”或“小”)一点好.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目的是使萘各处的________趋于一致.12.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________(填“会”或“不会”)熔化.04 拓展题13.冰雕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有时冰雕作品也要在夏天或在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巡展,为了防止冰雕熔化,陈列冰雕作品的房间温度要足够低,但是每多降温1 ℃,制冷系统的耗电量就要增加很多.为了既不使冰雕熔化又能节约用电,房间温度控制的最佳数值是( )A.5 ℃ B.1 ℃ C.-5 ℃ D.-10 ℃14.一天橘子林中的气温不断地下降,焦急万分的农场主等待着最新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说,晚上气温将继续下降,严寒的天气可能会毁掉一年的收获.农场主真想提前采摘,可是橘子还没有成熟.没有办法,农场主只好吩咐他的工人把长长的水管拖进来,对着橘子树喷水.随着气温的下降,水结成了冰.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些冰保住了橘子.冰怎么可能保温呢?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第2课时熔化和凝固的图象及其应用01 知识管理1.熔化图象及其应用晶体熔化:如图所示,图________是海波的熔化图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非晶体熔化:如图所示,图________是石蜡的熔化图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____热,且温度________.2.凝固图象及其应用晶体凝固:如图所示,图________是海波的凝固图象,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非晶体凝固:如图所示,图________是石蜡的凝固图象,液体在凝固成非晶体的过程中,要不断地________热,且温度________.说明:判断图象是熔化还是凝固图象的关键是看温度是一个上升的趋势还是一个下降的趋势,上升趋势的为熔化图象,而下降趋势的为凝固图象.02 基础题1.(淮安中考)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BC段表示的可能是( )A.晶体的熔化过程 B.晶体的凝固过程C.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象,关于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 ℃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3.(海南中考)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4.(河源中考)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________(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5.(荆州中考)俊杰同学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2)根据实验数据,俊杰绘出了熔化图象丙,由图象可知,此固体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CD段物体处于________态.03 中档题6.(随州中考)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如图甲所示),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温度—加热时间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 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7.(湘潭中考)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填“吸”或“放”)热.(2)图中,海波在D点是________态,在G点是________态.(填“固”或“液”)8.(贵港中考)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2)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不变.(3)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_℃,第2分钟处于________态.(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填“A”或“B”).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9.(海南中考)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________℃.(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8 min 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态,该物质为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04 拓展题10.(扬州中考)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2)他们发现所测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 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__.(3)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 ℃,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________(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参考答案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的现象与特点知识管理1.固态液态气态物态变化 2.固态液态液态固态有固定的没有固定晶体液体凝固相同一般不同 3.不变吸收放出不变吸收升高放出降低基础题1.D 2.B 3.A 4.D 5.C 6.放出不变7.非晶体中档题8.C 9.C 10.B 11.小温度12.不会拓展题13.C 14.一般来说,当环境的温度在0 ℃左右时,水果是不会冻坏的,水的凝固点是0 ℃,并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向林中喷洒大量水后,当温度降低时,由于水要凝固,同时向外放出热量,所以林中的气温不会降得太低,从而使橘子没被冻坏.第2课时熔化和凝固的图象及其应用知识管理1.甲吸不变乙吸升高 2.甲放不变乙放降低基础题1.B 2.B 3.D 4.A 80 5.(1)36 (2)晶体不变液中档题6.A 7.(1)BC 吸(2)液固8.(1)-2 (2)吸热(3)0 固(4)A 9.(1)自下而上(2)69 (3)固液共存晶体拓展题10.(1)-4 (2)先降低后升高(3)不准确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4)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现象、熔化和凝固实验
一、选择题
1.小明的玩具灯笼里的灯泡不亮了,爸爸检查后发现是电路板的线断了,于是爸爸用电烙铁把断开的电路重新焊接好,则焊锡发生的变化是( )
A.熔化 B.先熔化后凝固
C.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2.下列现象不属于熔化的是( )
A.食盐放入水中变成盐水
B.冰变成水
C.铁块在炼铁炉中变成铁水
D.玻璃在高温下变成液态
3.如图1所示是某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安装顺序合理的是( )
①烧杯和水②酒精灯
③铁杆A和温度计
④铁杆B和试管
⑤铁杆C和石棉网
A.③④①⑤② B.⑤①④③②
C.②⑤①④③ D.⑤②①④③
图1
4.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石蜡和海波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
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 ℃
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D.42 ℃时,海波处于固态
二、填空题
5.冰糖葫芦是许多小朋友的最爱,它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将白糖________后,在山楂上蘸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________热量变成固态,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图2
6.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

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反映的一个共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7.如图3所示,利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图乙中的ABCD和AEFG分别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3
(1)图甲中,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是为了使海波受热__________,而且使海波的温度上升得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实验中,在记录加热时间的同时还要观察记录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图甲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

分析图乙中的图线AEFG,在4~5 min时间内,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态。

(3)分析图乙中的两条图线,海波熔化时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____________。

(4)图乙中的两条图线有所不同,可能的原因是海波的________不同。

1.B2.A 3.C 4.C
5.熔化放出
6.凝固熔化冰和水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7.(1)均匀慢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海波的状态
(2)钟表固液共存(3)不变(4)质量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