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片实例:花样年华27′30″~30′25″镜头段落分析
花样年华拉片记录(中)

【编剧】悟空(117060806) 20:09:55 依然是画外空间的运用。
【编剧】悟空(117060806) 20:11:16不平衡构图,画外空间。
此处的构图很有意思,先是周慕云自己,后是周太太同事自己。
【编剧】悟空(117060806) 20:11:32注意此处构图,右面的空间给观众设置期待。
此后,抒情段落开始。
【编剧】悟空(117060806) 20:11:54 保温壶,道具的视觉造型作用。
主题音乐再次响起。
【编剧】悟空(117060806) 20:12:37 蒸汽的感觉是通过灯光的设计实现的。
【编剧】悟空(117060806) 20:13:31 前景的等来回摇晃,运动的视觉冲击。
【编剧】悟空(117060806) 20:14:08 保温桶,始终是反光的“亮”【编剧】悟空(117060806) 20:14:40 纵深空间,灯和蒸汽,影调和层次。
【编剧】悟空(117060806) 20:15:28 此处光线暗明暗。
【编剧】悟空(117060806) 20:17:35丽珍走后,镜头固定住,周慕云出,跟周慕云摇移到前景的墙全部遮挡。
【编剧】悟空(117060806) 20:18:09紧跟着从遮挡物摇出,我估计他本来想做一个无缝剪辑,不过拍的效果不太好或者是跟整体风格不搭,就没做。
我个人倾向于整体风格的原因。
【编剧】悟空(117060806) 20:19:09焦点实了后注意周慕云的头发。
后面我会说到此片重要的一个风格,就是关于艺术造型设计上的。
【编剧】悟空(117060806) 20:19:53好演员啊,每咀嚼一口都有戏。
【编剧】悟空(117060806) 20:21:14抒情段落结束,主题音乐渐隐,音响渐强,两人相遇。
注意此处的相遇的感觉是前面铺垫的窄的作用,以及此处灯光的设计。
【编剧】悟空(117060806) 20:23:10景的利用:此处楼梯口的拐角处的选景我认为是相当棒的,在场面调度上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
浅析影片《花样年华》的影像形式特征

浅析影片《花样年华》的影像形式特征王家卫是一个极具个人特色的导演,在他的影片中往往表现的都是与众不同的故事。
而电影《花样年华》是王家卫导演的一部经典之作,所以影片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是极具特色的范本。
本文将从影像叙事风格、电影视听镜语以及影片象征价值三个方面来分析《花样年华》这部经典不衰的影片。
标签:影像叙事;《花样年华》;框架构图;象征价值有人说《花样年华》是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影片,但是在笔者看来,能发出这样言论的人都是没有看懂王家卫的电影,读不懂王家卫用“诗人般”影像叙事的电影形式。
《花样年华》虽然拍摄于2000年,但是讲述的却是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在那个特殊时期里人们生活状态、男女主人公关系的逐渐递进以及最后错过的悲伤和为了忘却的纪念。
一、“极简式”影像叙事风格有人总结王家卫电影的特点,说是:“村上春树味儿十足的台词、魔幻现实主义、解构主义、意识流加后现代文艺腔作风、MTV 似的恍惚镜头、街头流行的酷表情、古龙式的醒世格言、浓浓的怀旧情调。
”这些或许才是王家卫电影的艺术魅力,让人无法拒绝。
1但是《花样年华》又是他不同于以往的一部独特之作,他把镜头转向了已婚的中年人,开始用影像展现中年人生活中的暧昧情愫和秘密。
《花样年华》讲述的就是男主周慕云和女主苏丽珍同时得知双方伴侣出轨后,想搞清楚他们出轨的原因和过程,于是他们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扮演,在扮演的过程中,他们爱上了彼此,但由于道德的束缚,他们又最终没有走在一起。
导演用他独特的极简式影像叙事风格,把故事完整的展现出来。
例如:在影片中,从第31分钟开始“第一次扮演”到第36分钟结束“第五次扮演”,导演仅仅用了5分钟的时间,就展现了两个人从开始相遇到约会、吃饭、甚至到同乘一辆车回家。
在第一场扮演时,导演为了展现时候扮演的场景而不是苏丽珍和周慕云本身,在他的镜头中,让两人的影子先于本体入画,运用这样的方式,让观众明白这是扮演。
导演再利用挂在墙上的钟表以及苏丽珍旗袍的变化,来展现后面几次扮演。
王家卫作品拉片合辑

王家卫作品拉片合辑
个角度来说也是主人公向观众(陌生人)解释情由。他们渴望交流,却害怕别人的漠视,所 以顺便找个人倾诉而不希望有所回应。这是一种近似布莱希特间法的创作手法,通过这种见 离法,演员像在舞台上一样直接面对观众,观众已不再作为消极的旁观者,而是能够在整个 环节中依靠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进行评价,这也是王家卫的电影有些人看了深有感触,有些人 看了无动于衷的原因。 《春光乍泻》片中人际关系出现了转机,一个叫小张的台湾人使人们的沟通变成了可能。小 张用耳朵完成了对他人的窥视。正是这种非常规的方法打开了人们交流的通道。个体封闭的 情感领域由于他人不经意的窥视而获得了缓解和舒缓。黎耀辉尽管没有对小张说什么,但他 将他的哭声留在了天涯海角,卸下了情感重担的黎耀辉能轻装上阵,以复归于平淡的心情在 直面人生。 二.拍摄手法 1.摄影风格 王家卫的电影以运动镜头著称,《春光乍泻》一片中他较多采用了以下几种手法: (1)跟随拍摄 这是一种在记录片中广泛运用的手法(不过在未来电影发展的浪潮中剧情片与非剧情片的区 别将越来越小)。摄影机始终跟着主人公运动而运动,如黎耀辉再见何宝荣后喝醉酒回家的 情景,摄影机在跑动中进行拍摄,画面晃动、摇摆,完全体现了黎耀辉当时的心情---郁闷, 难以发泄,同时也为了摆脱不了何宝荣的纠缠的那种心态。还有一场是黎耀辉放纵自己在公 共场合寻找同性恋伙伴的场景,镜头也是浮躁、喧哗,表现的是一种无聊的生活状态。这种 手法显然只是起描述性作用,也就是说摄影机的运动并无特别的用处,只是为了跟随人物运 动让观众能够了解人物的情绪才使用的方法。
王家卫作品拉片合辑
《花样年华》《春光乍泄》《重庆森林》《阿飞正传》《旺角卡门》
王家卫作品拉片合辑
从《花样年华》看王家卫的镜头语言
文/食草狼 790952 属于《花样年华》的掌声已经很多了。先看影评,后看电影,有种很奇怪的感觉,总让人在 不经意中想要否定什么,挣脱什么。但是,在看了《花样年华》以后,我不得不承认:尽管 大家都说好,我也无法因此就违心地说它不好。 这电影营造的氛围,感觉就象大朵大朵绚丽的鲜花在枯萎以后,芳香依旧弥漫在房间里,让 你可以悼念它那曾经拒绝枯萎的激情,连同无奈和感伤。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想说电影的 人物和情节。我只是想试着说说,王家卫是怎样用镜头来把握这种氛围的。 一.王家卫的移镜头
花样年华电影分析

摘要:本文从色彩、音乐、镜头、意象等多方面分析了由王家卫导演,梁朝伟、张曼玉主演的国产优秀影片《花样年华》,从不同细节发掘出此电影的精妙之处。
一、变换色彩展示人物内心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把绝大部分画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采用这样的色调,暗示了故事中的时代气氛、生活真实和情感主题,造成一种阴暗、低沉、压抑、伤感的氛围。
暗调的使用给人造成一种怀旧、伤感的思绪。
影片中把人物放在昏暗的楼梯、走廊、阴暗的房间和黑暗的街道中。
灰暗的画面效果为影片蒙上了一层时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会状况和影片中两个主人公的感情遗憾。
暗示着周慕云和苏丽珍不可能击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们终究不可能越过内心中道德的束缚。
而且整部影片基本上以灰暗的色调为背景,使主题显得厚重、深沉、压抑,把观众的思绪带入了一种“悲”的状态,使人预感到了影片“悲”的结果,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发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爱情故事的真实。
路灯是带点温馨的黄色,慕云所靠之墙,作为前景的是暗黄色,后景的是暗灰,总体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因色彩的微妙调配而产生艺术感。
慕云和丽珍靠在作为背景的墙上,雨淅沥下着,色调是犹如水墨画的青灰,平添忧郁氛围。
丽珍去宾馆寻找慕云的一段用了很鲜亮的大红色,丽珍的风衣,墙壁,厚重窗帘都是,丽珍离开时,镜头拉远,只见一片血红消融在空旷的楼道里,象征诱惑和冒险。
慕云离开柬埔寨寺庙时导演用了许多色彩:纯深蓝的天空背景,慕云走出时的黑影代表忧郁和悲哀;离开后沉浸在金色中的寺庙象征着神圣;始终为黄白色的山石象征着永恒,等等。
在这部影片中,最具色彩表现力的就是主人公苏丽珍身上的旗袍。
苏丽珍身上的旗袍的不断变化间接的映射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心情的变化。
导演把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用旗袍色彩的变化表现出来。
就整个影片中女主人公所穿着的旗袍颜色,比如搬家时、在孙太太家里看丈夫打麻将时、和孙太太他们试电饭锅时、嘱咐丈夫给她老板带皮包时,或是去公司上班时,还是其他时候,一般都是以白色加黑色、白色加蓝色和淡黄色加白色搭配的旗袍。
墨镜下的镜头——对王家卫《花样年华》拍摄镜头的分析

墨镜下的镜头——对王家卫《花样年华》拍摄镜头的分析高超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年(卷),期】2015(000)008
【摘要】《花样年华》营造了一段怀旧感伤、抒情隐喻的爱情故事,在缓慢伤感的电影旋律、唯美动情的影像画面中显得异常动人.提到王家卫电影,你也许会想到那些风格独特的空镜头、各具深意的道具、隐喻性的慢镜头,他的电影极具个人风格,总表现都市人群的精神气质.摘下他的“墨镜”,我们可以看到简单的镜头下隐含着复杂而深刻的情绪与含义.
【总页数】1页(P79)
【作者】高超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31
【相关文献】
1.影视镜头拍摄和剪辑技术在动画镜头语言中的影响与应用 [J], 卓婧
2.真实,在镜头中升格、升华——兼谈新闻纪实类电视拍摄镜头的运用 [J], 徐达平
3.蒙太奇镜头组与长镜头拍摄方式之比较 [J], 张执松
4.墨镜下的镜头——对王家卫《花样年华》拍摄镜头的分析 [J], 高超;
5.分镜头脚本绘制与宣传片拍摄“预导演”——论2010广州亚运会宣传片分镜头脚本绘制的作用 [J], 谭晓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花样年华》美学分析PPT课件

影片通过细腻的画面和情节,唤起了观众对于20世纪60年代的记忆和情感共鸣, 成为了时代的一个缩影。
观众与专家评价
观众喜爱
影片在上映后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追捧,被认为是一部 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电影作品。
专家好评
影片也得到了众多电影评论家和专家的好评,被认为是导演 王家卫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地位和影响力。
0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题与象征美学
主题探讨
爱情与背叛
影片《花样年华》主要探讨了爱情与背叛的主题,展现了两个人在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下 ,如何面对内心的挣扎和道德的抉择。
时代背景
影片通过20世纪60年代香港的社会背景,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进一 步突出了主题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人物性格
影片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各自有着独特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性格特点在故事情节中得 到了充分的体现,进一步丰富了主题的内涵。
富的音乐背景。
音效设计
电影中的音效设计非常出色,如 脚步声、呼吸声和雨声等,都为 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声
音背景。
音乐与情节发展
电影中的音乐与情节发展紧密相 连,如悲伤的音乐会增强观众对 角色悲伤情感的共鸣,欢快的音 乐会增强观众对角色欢乐情感的
共鸣。
03
角色与表演美学
角色塑造
角色性格特点
影片中的角色性格各异,各自有着独特的背景和动机。通 过深入挖掘角色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得角色更加立体和 真实。
电影中的场景设计独具匠心,如老式 公寓、狭窄的巷子和华丽的舞厅等, 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背景。
镜头运用
导演运用了大量的特写、近景和中景 镜头,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
电影《花样年华》评析

电影《花样年华》评析此情可待成追忆——电影《花样年华》评析摘要:电影《花样年华》的思想意蕴表现为对婚外恋的探讨和对缺憾美的追寻;艺术特色则体现在借助音乐来表达情绪、刻画心理、渲染气氛等,利用旗袍的变换来表现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暗示时间的变化和推进情节的发展,采用含蓄的笔法来展现东方男女主人公表达爱情的婉转与曲折。
关键词:电影《花样年华》;婚外恋;缺憾美;音乐;旗袍;含蓄《花样年华》是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香港著名演员张曼玉和梁朝伟主演的一部影片,获得了第5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最佳特别技术奖。
影片以一名被丈夫冷落的女人和一名遭妻子背叛的男人为主人公,讲述了两个人相识、相怜、相恋、而又主动相离的故事。
影片如一首三四十年代旧上海的老唱片,暗哑、忧伤、缓慢地流淌在昏黄而苍凉的夕阳残照下,撩起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哀婉、幽怨、落寞而凄凉的情绪。
一、《花样年华》的思想意蕴(一)对婚外恋的探讨婚外恋是现代文明人热衷探讨的话题。
人类逐渐告别了野蛮的群婚制和对偶婚,实行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这种婚姻形态一方面体现了人类进化的成果和文明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因为人的感情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在现在的信息社会,夫妻双方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接触的信息不同,久而久之,两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就会产生很大的分歧。
因此,这就导致了婚外恋的发生或婚姻的解体。
《花样年华》男女主人公的配偶或许由于工作上的接触产生了婚外恋情,背叛了各自的家庭,这给男女主人公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和打击。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同心境使他俩慢慢靠近,不知不觉地,他们自己也陷入了当初他们所深恶痛绝的婚外恋的沼泽。
在道德和自尊的双重约束下,他们毅然决然地斩断了情缘,重新回到了那个冷清、孤独和寂寞的家。
影片的结尾虽说两人都离开了配偶一个人生活,但是,我们从他们身上感知到的信息却是:他们理解了配偶的不忠和背叛,也消解了配偶给他们带来的伤害和痛楚,这是他们从自己的这桩婚外恋情中悟到的:任何一个男人和女人,只要遇到合适的土壤、空气和水分,很容易就会产生爱情之花,因为,人的感情是复杂多变的,人的天性是喜新厌旧的。
花样年华电影深度解析

《花样年华》是中国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影,于2000年上映,主演有梁朝伟、张曼玉、刘嘉玲等。
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孤独的故事,围绕着两位年轻的男女在香港的相遇、失落和离别展开。
影片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独特的叙事方式
影片采用了王家卫一贯的独特叙事方式,采用多线索、跳跃的时间顺序,将故事进行了拆分、重组。
整个电影像是一场时间的漩涡,不仅描绘了年轻人的青春时光,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变革。
2.独特的色彩运用
影片中采用了大量的暖色调,营造出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旧时氛围。
同时,王家卫还使用了类似于切尔诺贝利的闪光效果,以及各种特殊的过渡效果,让整个电影的画面显得很特别,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独特的音乐运用
影片的音乐由陈奕迅和葛兆恩等多位音乐人共同创作,整个电影的音乐采用了大量的爵士和流行音乐,增强了影片的时代感和个性。
除了艺术特色外,影片还涉及到了很多哲学和文化内涵。
例如,影片中关于时间和记忆的探讨,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剖析,都是电影的重要主题。
同时,影片也通过情节的铺陈,反映了当时香港社会的变迁和矛盾。
这些深度的内涵让电影不仅仅是一部青春励志片,更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的文化作品。
总之,《花样年华》是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电影,它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色彩运用和音乐创作,让人们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电影艺术表达方式,同时也在文化和哲学方面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样年华》拉片示例
《花样年华》27′30″~30′25″镜头段落分析一、分镜头剧本
三、机位图
四、文字分析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迁徙的爱情故事:一对由于机缘巧合成为邻居的男女,在发现各自配偶与对方配偶之间的不正当关系后,一步步深入接触了对方,并产生了精神上的感情交流,但最后又没有足够的勇气走到一起。
正如影片开头的那段文字:“那是一种难堪的相对。
她一直羞低著头,给他一个接近的机会。
他没有勇气接近。
她掉转身,走了。
”
而周慕云第一次约丽珍出来见面这一段落相当于两人关系的转折点。
虽然周慕云的初衷是想避开旁人,希望能从丽珍那里证实自己心的疑虑,然而,正是这一次非比寻常的会面,丽珍也从中了解了原来不止她一个人发现了自己丈夫和周太太之间的不寻常关系。
两人之间看似平淡无常的一问一答,恰恰是双方进进退退犹犹豫豫之间一层层拨开彼此配偶的秘密,同时也将自己心苦守的难堪相曝无遗。
于是周慕云和丽珍在无形间形成了一个“联盟”,两
个被欺骗被背叛的人的“联盟”,这为后文两人试图了解两个背叛者如何开始、试图模拟各种可能情境的行为、并从此走向更亲密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契机和铺垫。
可以说,正是这一段落开启了周慕云和丽珍从陌路邻居走向交心知音的大门。
都说导演和摄像的默契至关重要,而在这一段里,我们也见识了摄像和演员之间的默契。
曼玉和梁朝伟这两位影后影帝专业户将丽珍和周慕云这一对性格沉闷、饱受心煎熬的男女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周、会面的这段三分钟不到的戏中,虽然几乎所有的镜头画面都采用了相同景别的固定镜头,所有的分切镜头也在两人侧面的相同角度对切,造成一种看似单调乏味的镜头节奏,但两人的表演丝丝入扣、自然流畅,丝毫不令观众感到审美疲劳。
摄影师成功捕捉了曼玉和梁朝伟的神态,并在恰当的时机插入了两人的小动作,如曼玉搅动咖啡杯、多处梁朝伟抽烟的细节,这一切都在无形中透露了这对表面平静的男女心的不平静,极丰富了这一段落中男女主人公的情绪和这一场戏的整体气氛。
而在两人的镜头对切中,观众也隐隐感到了男女主公之间的情感正在逐步地相互影响,两人之间的联系一步步紧密。
在整部影片中贯穿着日本作曲家梅林茂的《Yumeji's Theme》,曲调充满老的风情和意味。
在这一段镜头段落的开端则选用了Nat King Cole的《Quizas》,《Quizas》与《Yumeji's Theme》保持一直的格调和曲风,并略带一点蓝调的小资与忧伤,诱人的华尔兹和弦乐的整体处理,象征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影片风格,也体现了周慕云和丽珍情感与原则冲突的矛盾。
而在段落的结尾,随着周慕云无奈低头的动作,突然响起了一段略显“悬疑”色彩的音效,一下子打破了《Quizas》所营造的气氛,这似乎也在宣告着某一份被精心保存的东西突然被无情打破,不可挽回地流逝。
伴随着最后一个镜头周慕云香烟余袅的氤氲,这一个短促而意味深长的段落在无声的黑暗中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而观众也自然而然地明白,周慕云和丽珍之间的故事即将正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