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农药的污染与危害有机污染物归趋模式污染化学解析
农药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农药对儿童发育也有不良影响,可导致智力发育迟缓、身高 发育滞后等问题。
04
农药污染的防治措施
合理使用农药
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
01
通过科学合理的农药使用量控制,减少农药的残留和
浪费,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规范农药使用方法
02 推广正确的农药使用方法,包括喷洒农药时的天气选
择、喷头类型和高度等,以减少农药飘逸和流失。
THANKS
感谢观看
问题。
水源污染
农药残留可能进入地下水,造成 水源污染,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
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
对大气的影响
大气污染
农药使用过程中,部分农药会以喷雾 或挥发的方式进入大气,对大气造成 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
臭氧层破坏
一些农药中的化学物质对臭氧层有破 坏作用,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加,对人 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或无人机等遥感技术 ,大范围监测农田中农药的使 用情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数据库建设
建立农药污染监测数据库,实 现数据的共享和集成分析。
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
通过对农药使用量、使用范围、使用 频率等参数进行评估,预测农药对环 境和人类健康的风险。
影响评估
分析农药使用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包括对生态系统、水资源、土壤质量 等的影响。
加强农药污染的综合防治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完善的农药使用标准 和法规,禁止不合理的使 用和滥用农药,确保农药 的使用符合规范和标准。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教育, 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农 药使用技能,引导他们科 学合理地使用农药。
实施生态农业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促进 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减 少对农药的依赖,提高农 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
农药污染与防治PPT课件

2021
四、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现在使用的农药中,有机农
当药为作主物。喷有洒机农农药药后被,施一用部到 分环境可中被后土,壤与颗多粒种吸环附境或介者质 挥发生发作,用或,经如微土生壤物、或水光体化、 学大气分和解物后等被。植物吸收,或 经土壤剖面被淋溶,或经 地表径流,或沉积而流失。
农药的污染
2021
目录
1
案例导入
2
案例分析
3
知识链接
2021
案例导入
1984年12月3日的凌晨,美国联合碳化物 (Union Carbide)属下的联合碳化物(印度) 有限公司(UCIL)设于博帕尔贫民区附近一所 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事件。
2021
大约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在博帕 尔市上空蔓延。很快,50万人的居住区已被这 种“雾气”笼罩。人们在睡梦中惊醒并开始咳嗽 ,呼吸困难,眼睛被灼伤。许多人在奔跑逃命 时倒地身亡,还有一些人死在医院里,众多的 受害者挤满了医院,医生却对有毒物质的性质 一无所知。
2021
农药大多数是液体或固体形态,少数是气 体。根据害虫或病害的各类以及农药本身物理 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用法。如制成粉末撒 布,制成水溶液、悬浮液、乳浊液喷射,或制 成蒸气或气体熏蒸等
2021
二 、农药污染及污染现状
农药污染主要指农 药及其在自然环境 中的降解产物污染 大气、水体和土壤 ,并破坏生态系统 ,引起人和动、植 物的急性或慢性中 毒的一种有机污染 。
2021
2021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
农药污染

农药污染简介:农药污染:指农药或其有害代谢物、降解物对环境和生物产生的污染。
农药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产物,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会破坏生态系统,引起人和动、植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
农药施用后,一部分附着于植物体上,或渗入株体内残留下来,使粮、菜、水果等受到污染;另一部分散落在土壤上(有时则是直接施于土壤中)或蒸发、散逸到空气中,或随雨水及农田排水流入河湖,污染水体和水生生物。
农产品的残留农药通过饲料,污染禽畜产品。
农药残留通过大气、水体、土壤、食品,最终进入人体,引起各种慢性或急性病害。
易造成环境污染及危害较大的农药,主要是那些性质稳定、在环境或生物体内不易降解转化,而又有一定毒性的品种,如滴滴涕(DDT)等持久性高残留农药。
历史:人类从40年代起开始使用农药除虫除草,每年挽回农业总产量15%左右的损失。
但是,由于长期滥用农药,使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大大增加,危害到生态和人类,形成农药污染。
造成污染的农药主要是有机氯农药,含铅、砷、汞等物质的金属制剂,以及某些特异性除草剂。
发展:农药对于农业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病、虫、草害,全世界每年损失的粮食约占总产量的一半,使用农药可以挽回总产量的15%左右。
世界上化学农药年产量已达数百万吨,品种超过1000种,常用的有 250种左右。
最早使用的农药为无机化合物。
在1940年前后开始使用DDT和六六六等有机氯化合物农药,由于它们价格便宜,并具有长效杀虫能力,因而很快推广,成为最主要的农药品种。
有机氯农药有积累性,不易降解,从60年代起许多国家开始禁止或限制使用,逐渐为50年代出现的有机磷农药所取代。
有机农药:有机农药可分为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有机氮农药、有机硫农药、有机金属农药,以及含硝基、酰胺、腈基、均三氮苯等基团的有机农药。
在上述几大类有机农药中,论应用历史以有机氯农药为最长;论品种则以有机磷农药为最多。
中国使用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是六六六和 DDT。
西方国家尚有环戊二烯类化合物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等。
环境介质中有机污染物的归趋与处理

环境介质中有机污染物的归趋与处理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其中,有机污染物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污染物。
它们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同时也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
因此,探讨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归趋与处理,成为了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归趋环境介质是指环境中介质的总称,包括水体、大气、土壤等。
有机污染物在不同的环境介质中的行为和去向是不同的。
以下是各个介质中有机污染物的归趋:1.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通常是从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和农业废水中溢出而来。
它们可以通过自然生物降解和物理化学方法来去除。
其中,自然生物降解是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物理化学方法则包括吸附和沉淀。
环境介质中的有机污染物通常会聚集在底泥、水生生物、沉积物、悬浮颗粒、水质中等,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烟草烟雾、工业废气等。
它们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来去除。
其中,物理方法包括颗粒捕集器、静电除尘器和降尘器,化学方法则包括催化还原和化学吸收,生物方法则包括脱氮和脱硫。
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会降落到地面上,污染土壤、水体和植物。
3.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农药、化肥、石油和工业废物等。
它们可以通过生物降解、化学还原和物理吸附等方法来去除。
其中,生物降解是指土壤生物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的气体和水,化学还原则是将有机污染物还原为无害物质,物理吸附则是将有机污染物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
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会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和作物生长。
二、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对于不同的有机污染物,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以下是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方法:1.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是指生物与有机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在污染水体中添加某些细菌或藻类,它们会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源,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物降解对生物多样性和环境质量的保护效果好。
C-农药的污染与危害-有机污染物归趋模式(污染化学)解析

DDT:
DDT的危害
DDT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在自然界及生物体内可以较长时间 存在,通过食物铰富集、毒性增大、导致鱼类和鸟类的死亡,甚至在 南极大陆定居的企鹅体内都有DDT的存在,对人类的健康也构成了威 胁。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尔进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列举了 大量的事实,说明了DDT对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20世纪70年代起, 美国及西欧等发达国家开始限制和禁止使用DDT。我国子1983年宣布 停止生产和使用DDT,从此DDT这一曾经为人类健康和农业发展做出过
(1)对害虫毒性很高:(2)对温血动物 和植物相对无害;(3)无刺激性,气 味很小;(4)能广泛施用;(5)化学性 质稳定且残效期长;(6)价廉且容易 大量生产。
1940年,瑞士的嘉基公司成功地开发了DDT杀虫剂产品, 从此DDT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DDT的杀虫功效
DDT:
DDT具有很好的广普杀虫作用。能够有效地消灭森林害虫、
命
乙烷;(8)杀虫眯;(9)艾氏剂、狄氏剂;(10)汞氏剂。
该
休
矣
限制使用农药的条件包括适用作物、防治对象、施
用量、方法、时期以及土壤、气候、条件等。
环境优先污染物
化 学 • 为了控制有害化学品对环境的污染。各个国家先 药 后制定了本国优先控制或环境优先污染物名单, 品 其中许多涉及到农药。环境优先污染物是指那些 是 造成环境污染并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的一类化学 否 品,在环境监测和治理中应该优先考虑。 命 该 休 我国列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的农药品种有:西维因、 矣 除草醚、杀虫眯、敌敌畏、对硫磷、艾氏剂等。
例:
有机化合物在虹鳟肌肉中的logBCF与logKOW有关 log(BCF)= 0.542logKOW + 0.124
农药的污染与危害幻灯片PPT

农药在自然界中的迁移
农药喷洒到农作物上后的情况可由上图表示:
化 学 农 药 是 怎 样 造 成 危 害 的
土壤是农药在环境中的“贮藏库”与“集散地”,施入
农田的农药大部分残留于土壤环境介质中,是土壤中的主
要污染物之一。进入土壤中的农药主要迁移途径有以下几
化 种:
学 农 药 是
(1)吸附:土壤的作用力使农药聚集在土壤颗拉表面、致 使土壤颗粒与土壤溶液界面上的农药浓度大于土壤本体中 农药的浓度。
用量、方法、时期以及土壤、气候、条件等。
环境优先污染物
化
学 • 为了控制有害化学品对环境的污染。各个国家先
药 后制定了本国优先控制或环境优先污染物名单,
品 其中许多涉及到农药。环境优先污染物是指那些
是 否 命
造成环境污染并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的一类化学 品,在环境监测和治理中应该优先考虑。
该
休 矣
我国列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的农药品种有:西维因、 除草醚、杀虫眯、敌敌畏、对硫磷、艾氏剂等。
R-农药的残留量;
危
C-农药使用量;
害
K-取决于农药品种及土壤
的
性状等因素的常数;
t-时间。
当农药的残留量为原施用量一半时所用的时间
化 学 农 药
称为半衰期。农药的半衰期常用来表示农药的稳 定性。半衰期长,农药稳定,不易降解,容易被 植物、动物吸收、通过食物铁对人体造成毒害。
是
怎
样
造
成
危
害
的
农药在动植物中的分布及其毒性
农药的污染与危害幻灯片PPT
本PPT课件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请学习完及时删除处理 谢谢!
农药(Pesticide)
• 农药是一种化学物质,用于防治病、虫、草害, 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灭鼠剂、以及调 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其中用量最
农药污染的危害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农药污染的来源 • 农药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 农药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 农药污染的预防和控制 • 农药污染治理的措施与建议
01
农药污染的来源
农药的生产和使用
农药生产过程中,部分原料和中间产 物可能泄漏到环境中,造成污染。
农药使用后,部分农药会残留在土壤 中,长时间积累,对土壤造成污染。
免疫系统功能的下降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感冒、 肺炎、肠道疾病等。
对生殖系统的危害
农药暴露可能对男性的生殖系统产生 不良影响,如降低精子数量和质量, 增加不孕不育的风险。
农药暴露也可能对女性的生殖系统产 生不良影响,如月经不调、不孕、胎 儿发育异常等。
04
农药污染的预防和控制
合理使用农药
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
农药包装物在使用后随意丢弃,部分 包装物破损导致农药泄漏,对环境造 成污染。
02
农药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结构破坏
农药使用后,其中的有害成分会残留 在土壤中,长期积累导致土壤结构破 坏,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
农药残留会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昆 虫,破坏土壤生态平衡,导致土壤生 物多样性减少。
建立农药废弃物处理设施
建立农药废弃物回收制度
鼓励农药生产商和农户将废弃农药包装 物进行回收处理。
VS
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
建立专业的农药废弃物处理设施,对废弃 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急性中毒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损害,甚至 危及生命。
慢性中毒
慢性中毒是指长期接触低剂量的农药,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慢性健康问题,如头 痛、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等。
农药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通过物理手段,如吸附、萃取、蒸馏等,将农药 从土壤中分离出来。
水体净化技术
01
02
03
自然净化
利用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 ,如水体中的微生物、植 物等对农药进行降解。
物理净化
通过过滤、沉淀、吸附等 物理手段,去除水体中的 农药残留。
化学净化
通过化学反应,如氧化还 原、沉淀等,将农药分解 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分类
农药主要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等。
农药污染的来源与途径
来源
农药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的生产 、运输、使用和废弃等环节。
途径
农药污染主要通过土壤、水源、 空气等途径传播,进而影响农作 物、动物和人体健康。
农药污染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对环境的影响
农药污染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水源 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利用天敌、微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我国农药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的挑战
部分农民对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掌握不足,超量、超范围使用 农药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新型农药的研发与推广速度跟不上 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仍较突出。
对策与建议
加强农药安全使用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安全用药意识;加大 科研投入,加快新型农药的研发与推广;完善农药残留监控 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广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 ,从源头上减少农药使用。
口进行全面监管,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农药污染防治工
作。
02
美国
制定了一系列农药管理法律和法规,要求农药生产商、进口商和使用者
对其生产、进口和使用的农药进行安全评估和合规性检查,同时加强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分配作用 (2) 吸附作用
分配系数--标化分配系数
标化分配系数
KOC = KP /XOC (考虑到颗粒物大小影响),分配系数Kp
KP = KOC [0.2(1-f)XSOC + f XfOC]
式中: f为细颗粒的质量分数; XSOC为粗沉积物组分的有机碳含量; XfOC为细沉积物组分的有机碳含量。
(1)表征化合物固有性质的参数(如化合物溶解度、蒸气压、辛 醇-水分配系数、消光系数以及速率常数等)。 (2)表征环境特征所测量的参数(如水流量、流速、pH值、沉积 物和水的质量比、水温、风速、细菌总数、光强等)。
模式适用于广泛的化合物和不同类型的环境
有机毒害污染物环境行为
(预测水体污染物归趋模式)
例:
有机化合物在虹鳟肌肉中的logBCF与logKOW有关 log(BCF)= 0.542logKOW + 0.124
log(BCF)与溶解度相关 虹鳟: log(BCF)= -0.802logSW –0.497
有机毒害污染物归趋模式
挥发作用
(有机物质)溶解态→气相 挥发速率依赖于毒害有机物质的性质和水体的特征。
功
臣
还 自DDT问世以来,各种化学合成农药不断被合成和应用、
是 灾 难
化学农药的种类和产量不断增加。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 世界农药产品已达1300种,年产量达5000t(按100%纯度 计)的大吨位产品达30—40个,农药产量达200万t(按100
%纯度计)。
DDT:
由于DDT的神奇作用、使用的范围和场所越来越广,在20世纪40 年代DDT的使用量达到了顶峰。我国在1946年开始小规模地生产 DDT,新中国成立后,农药工业开始快速地发展、1951年首次用 飞机喷洒DDT,消灭蚊子。
功 臣 还 是 灾 难
DDT:
DDT的危害
DDT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在自然界及生物体内可以较长时间 存在,通过食物铰富集、毒性增大、导致鱼类和鸟类的死亡,甚至在 南极大陆定居的企鹅体内都有DDT的存在,对人类的健康也构成了威 胁。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尔进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列举了 大量的事实,说明了DDT对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20世纪70年代起, 美国及西欧等发达国家开始限制和禁止使用DDT。我国子1983年宣布 停止生产和使用DDT,从此DDT这一曾经为人类健康和农业发展做出过
功 杰出贡以的农药退出了历史舞台。 臣 还 是 灾 难
DDT
生 物 浓 集 和 通过生物浓集作用,在水生生物中农药的含量较水 放 体本身高几十倍,而靠水生生物为生的鸟类中农药 大 的含量则高达数百甚至数万倍,多么惊人的数字! 现 象
农药造成害虫的杭药性 由于农药的杀伤力,不仅害虫被消灭了,还消灭了(甚至是灭 绝了)许多有益的昆虫,这些昆虫是害虫的天敌,导致生态平 衡的破坏、除此之外,害虫和杂草的抗药性也是不客忽视的 现象,随着农药大量长期的使用,一些害虫的耐药性越来越 高,以至一些农药失去效用。
功 臣 还 是 灾 难
DDT: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由于使用 农药防治病虫害挽回的农产品的损失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 30%左右。我国粮食作物由于使用化学农药,每年挽回的 粮食损失占总产量的7%左右、以1987年粮食总产量4019 亿kg计算,其中281亿kg是农药的贡献,对我国这样一个 在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耕地最少的人口大国、农药对缓 解人口与粮食的矛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污染物之一。进入土壤中的农药主要迁移途径有以下几
化 种:
学 (1)吸附:土壤的作用力使农药聚集在土壤颗拉表面、致 农 使土壤颗粒与土壤溶液界面上的农药浓度大于土壤本体中 药 农药的浓度。
是
怎 (2)挥发:农药的挥发与农药本身的分子结构和蒸气压等 样 性质有关,施用方式是否恰当和施用时的大气条件也是农 造 药挥发的主要因素。 成
化 学
危害后果严重:农药对大气、土壤、水体、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对人体健康。
药
品
解决方法-开发环境友好农药
是
否
命 •新农药的开发和研制的出发点是保护人类的环境、健
该 康和自然生态,充分利用害虫体内的特性物质(目标作
休 用酶)的差异性,提高农药作用的专一性,有效地保护
矣 有益生物、控制有害生物。
• 新农药开发的目标转向易降解、低残留、高活性以及对 环境有益生物比较安全的方向。许多针对性强、高效甚
至超高效农药不断面世。
加强管理与科学使用农药
化
学
药
我国规定禁止使用以下10种农药
品 是 否
(1)敌枯双;(2)溴氯丙烷; (3)三坏锡、特普丹; (4) 培福朗; (5)蝇毒磷; (6)六六六、滴滴涕; (7)二溴
命
乙烷;(8)杀虫眯;(9)艾氏剂、狄氏剂;(10)汞氏剂。
该
休
矣
限制使用农药的条件包括适用作物、防治对象、施
用量、方法、时期以及土壤、气候、条件等。
环境优先污染物
化 学 • 为了控制有害化学品对环境的污染。各个国家先 药 后制定了本国优先控制或环境优先污染物名单, 品 其中许多涉及到农药。环境优先污染物是指那些 是 造成环境污染并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的一类化学 否 品,在环境监测和治理中应该优先考虑。 命 该 休 我国列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的农药品种有:西维因、 矣 除草醚、杀虫眯、敌敌畏、对硫磷、艾氏剂等。
转化过程 生物降解作用 光解作用 水解作用 氧化还原作用
生物累积过程 生物浓缩、放大作用
有机毒害污染物归趋模式--基本假定
1. 独立迁移转化过程研究
(1)单一过程从水环境消失速率之和为消失总速率 (2)每种过程速率为一级反应过程(总速率也是一级反应)。
2. 有机物的存在不改变环境参数 3. 吸附速率大于挥发和各种转化的速率
DDT的杀虫功效
DDT:
DDT具有很好的广普杀虫作用。能够有效地消灭森林害虫、
棉花害虫、蔬菜害虫等、在防治棉花蕾期害虫、越冬红蛉虫、
果树害虫和粘虫等效果尤为突出。作为有机合成农药,DDT
的效率高、用量少,易于使用。DDT还能有效地消灭蚊、蝇、
蚤、虱、臭虫等卫生害虫,在防治致命的传染病如斑疹伤寒 和疟疾中屡建奇功。
态状态当。RI(输入 速率)等于RL(消失总速率)时,有机毒物达到稳
RI = RL = RT + RD + RO
稳态浓度
RI [Kp[K pT]1]cTR0RD
[C T]ss[R IR OR K D T ]K (P[P]1)
分配系数
有机物在沉积物(或土壤)与水之间的分配系数Kp,在生物群 与水之间的分配系数KB和有机毒物在水中的溶解度SW。
有机毒害污染物环境行为和归趋模 式
生物积累性、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慢性 毒性 有机物→毒性大小、分解速度
持久性(难分解)有机污染物-----优先污染物→禁用或严格控制
(持久性的毒害有机物)按难降解的程度、毒性 大小、用量和使用方式等方面进行筛选并严加控制。
有机毒害污染物归趋模式
预测性的模式
迁移、转化过程---
负载过程(输入过程)、 形态过程、 迁移过程、 转化过程、 生物累积过程
负载过程(输入过程)
污水排放、大气沉降以及陆地径流引入有机化合物至天然水 体的过程。
有机毒害污染物环境行为
形态过程 迁移过程
酸碱平衡 吸附作用
沉淀-溶解作用 对流作用 挥发作用 沉积作用
有机毒害污染物环境行为
有机毒害污染物归趋模式
归趋模式建立过程
(1)水环境消失速率计算有机物转化、挥发过程; (2)研究吸附过程对有机物消失过程的影响; (3)(水生生态系统)考虑有机物输入、稀释以及从系统中输出的
速率,计算系统内的浓度和半衰期。
一、有机物转化和挥发消失速率 消失的总速率RT为过程消失速率Ri之和。 RT = ∑Ri = ∑Ki[Ei][C]
有机毒害污染物归趋模式—转化
RT = ∑Ri = [∑Ki][C]= KT[C] KT = ∑Ki = KVM + Kb + Kp + Kh
KVM--挥发速率常数 Kb--生物降解速率常数 Kp--光解速率常数 Kh--水解速率常数
污染物消失的半衰期
t1/2 = ln2 / KT
有机毒害污染物归趋模式--吸附过程
水解作用
水解速率与pH有关
光解作用
(1)直接光解 (2)敏化反应 (3)氧化过程
生物降解作用
生物降解依赖于微生物通过酶催化反应分解有机物
有机物生物降解存在两种代谢模式
生长代谢和共代谢
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
有机化合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微生物的种类、环境因素(如 温度、pH、反应体系的溶解氧等也能影响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速 率)。
农药在人类文明史和发展史上的确功不可没。然而农药是有毒化学品, 它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危害也是不争的事实。
农药在自然界中的迁移
农药喷洒到农作物上后的情况可由上图表示:
化 学 农 药 是 怎 样 造 成 危 害 的
土壤是农药在环境中的“贮藏库”与“集散地”,施入
农田的农药大部分残留于土壤环境介质中,是土壤中的主
危 害 的
(3)移动: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是通过扩散和质体流动两 个过程进行的。
当农药的残留量为原施用量一半时所用的时间
化 称为半衰期。农药的半衰期常用来表示农药的稳
学 农 药
定性。半衰期长,农药稳定,不易降解,容易被 植物、动物吸收、通过食物铁对人体造成毒害。
是
怎
样
造
成
危
害
的
化 学 农 药 是 怎 样 造 成 危 害 的
农药销售与开发情况
化 学 药 品 是 否 命 该 休 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