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解剖与定位
大脑结构与功能

大脑结构与功能大脑结构详解大脑(Brain)包括左、右两个半球及连接两个半球的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
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质,称为髓质。
髓质内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
在大脑两半球间由巨束纤维—相连。
具体内容有大脑半球各脑叶、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半球深部结构、大脑半球内白质、嗅脑和边缘系统五大部分。
各叶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如下:1、额叶:也叫前额叶。
位于中央沟以前。
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
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饿下沟,被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
额下回的后部有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
额叶前端为额极。
额叶底面有眶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内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
嗅束向后分为内侧和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的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
在额叶的内侧面,中央前、后回延续的部分,称为旁中央小叶。
负责思维、计划,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
2、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
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
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
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回。
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3、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由颞上、中、下三条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
隐在外侧裂内的是颞横回。
在颞叶的侧面和底面,在颞下沟和侧副裂间为梭状回,,侧副裂与海马裂之间为海马回,围绕海马裂前端的钩状部分称为海马钩回。
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4、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
在内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与侧副裂候补之间为舌回。
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5、岛叶:位于外侧裂的深方,其表面的斜行中央钩分为长回和短回。
6、边缘系统:与记忆有关,在行为方面与情感有关。
大脑的总结构大脑皮质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各皮质的功能复杂,不仅与躯体的各种感觉和运动有关,也与语言、文字等密切相关。
端脑课件

PPT学习交流
22
失语
• Broca失语
最主要临床表现为:言语产生明显障碍甚至不能。理 解能力及给物体命名的能力(轻度Broca失语)完好无 损,但构句错误(失语法症),出现音位性言语错乱
(一句话内出现重读错乱以及发音顺序错误)
Ⅰ-Ⅲ层
古旧皮质无此层 人脑最为发达
接受和发出联络 纤维,实现皮质 内联系
内粒层
接受间脑的特 异性传入纤维
粒下层
Ⅴ-Ⅵ层
发出投射纤维, 联络皮质下结 构
PPT学习交流
11
大脑表面成像矮人
PPT学习交流
12
PPT学习交流
13
PPT学习交流
14
大脑功能皮质分区
PPT学习交流
15
大脑皮层病变的临床表现
PPT学习交流
33
额极----发作性症状
v 发作性强迫症状:强迫思维、发作性口吃。
v 癫痫发作:多无先兆,,多有意识丧失,头与眼转 向病灶对侧,病灶对侧肢体抽搐,上肢明显。
v 精神运动型发作:与颞叶海马回、勾回发作基本类 同。
PPT学习交流
34
额叶背侧----运动区损害
• 上肢单瘫
中央前回下部损害,对侧上肢瘫:肢体远端如 腕、手指的运动障碍,类似桡神经损害的表现, 称为假性桡神经麻痹
•下肢单瘫
中央前回旁矢状内侧面损害,对侧下肢瘫 痪,远端为主,与腓神经损伤类似,称为假性 腓神经损伤。
PPT学习交流
35
额叶背侧----运动区损害
皮质性偏瘫:病灶对侧上下肢瘫痪,但程 度不同(中央前回背侧面、内侧面)
面瘫及上肢瘫:下肢很少瘫痪(中央前回 背外侧下部)
脑部详细解剖图解

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
室底即菱形窝。室盖呈帐篷状凸向小脑,
其后部有一正中孔和一对外侧孔通蛛网膜 下隙(如图13、14所示)。
(三)间脑
2.脑干的内部结构:包括灰质、白质和网 状结构。
⑴灰质:分散成团块状和不连续的柱状, 主要集中于脑干背侧,可分为两部分。
1)脑神经核:脑干内有第Ⅲ~Ⅻ对脑神经 核,核团神经元的胞突在脑干表面构成脑
神经根,因此脑神经根所连的脑部内都存
在相应的脑神经核。概略而言,中脑存在 Ⅲ、Ⅳ对脑神经核,脑桥Ⅴ、Ⅵ、Ⅶ、Ⅷ ,延髓Ⅸ、Ⅹ、Ⅺ、Ⅻ、对脑神经核。其 中第Ⅴ对脑神经的感觉核是一对较长的灰 质柱,贯穿整个脑干(如图8所示)。
2)传导浅感觉的脊髓丘脑束,沿脑干腹外 侧部上升,行于内侧丘系的外侧。
3)锥体束:传导随意运动冲动的锥体束, 下行经过脑干腹侧,一部分纤维至各脑神
经躯体运动核,另一部分纤维集中于延髓
锥体,继续下行时大部分纤维走向对侧,
形成锥体交叉,下行入脊髓遂成皮质脊髓
侧束,不交叉的纤维将入脊髓称皮质脊髓 前束。
人类大脑的高度发展将间脑大部掩盖,间脑主要部分为背侧丘 脑(丘脑)和下丘脑。正中的矢状裂隙即第三脑室,该室前方
有一对室间孔通大脑半球内腔(侧脑室),向后经中脑水管通 第四脑室。
1.背侧丘脑:占据间脑背侧份,为一对卵圆灰质块,内部被"Y "形纤维板分隔为前、内侧、外侧三组核群。外侧核群的腹面后 部,称腹后核,是躯体深、浅感觉传导通路的中继核,内侧核
2)传导通路的中继核:主要有中脑上部的 红核、大脑脚深处的黑质和延髓背侧的薄 束核与楔束核。
大脑的解剖生及定位诊断医学课件ppt

大脑皮质各叶主要机能定位—
顶叶
2)顶叶: ①第一躯体感觉区(SmI)
位置:后中央回(3、2、1区) 旁中央小叶后部
机能:人身深、浅感觉; 局部定位:为对侧躯体的倒置形;
浅感觉位于中央后回前部皮质 深感觉位于中央后回后部皮质
大脑皮质各叶主要机能定位—
顶叶
②第二躯体感觉区(SmII)(见本片60) 位置:中央后回最下部,延伸到中央
枕上回;枕外侧回(枕下回) 2)内侧面:距状裂;
楔叶;舌回 3)底面:前界—枕前切迹至胼胝体压部下方连线
舌回—距状裂与侧副裂之间 梭状回后部—侧副裂与颞下回之间
大脑半球的外形—各叶的沟回
(4)颞叶: 1)位置:外侧裂的下方;顶枕裂与枕前 切迹连线的前方 2)区分:背外侧面;底面 3)结构: 背外侧面:颞上沟;颞中沟 颞上、中、下回;颞横回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1)大脑皮质的神经元 4)柯赫尔(Cajal)氏水平细胞 仅见于皮质浅层 5)马蹄诺特(Martinotti)氏细胞 为三角形细胞,除第一层外,分布于 皮质各层,主要分第五层。是皮层内的 联络神经元。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2)大脑皮质内的神经纤维 1)垂直的纤维 2)水平的纤维
(3)大脑皮质的分层 1)分子层 2)外颗粒层 3)锥体细胞层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3)大脑皮质的分层 4)内颗粒层 5)节细胞层 6)梭形细胞层
(4)大脑皮质神经元间的联系 极为复杂,与其复杂的机能相适应。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4)大脑皮质神经元间的联系 第二、三层:新发展的,分化程度高,
大脑皮质各叶主要机能定位—
额叶
IV .与高级精神活动有关 (II)与高级精神活动有关:
大脑解剖图谱

9.
颞前动脉:布于颞上回、颞 中回前部。
10. 颞极动脉:起源常有变异, 可发自大脑中动脉主干、脉 络丛前动脉,或与颞前动脉 共干,分2~3支布于颞极。
部及缘上回。
5. 顶后动脉:越缘上回至顶 间沟或其附近,布于缘上 回及顶上小叶下部。
78 精选课件ppt
79 精选课件ppt
80 精选课件ppt
53 精选课件ppt
54 精选课件ppt
55 精选课件ppt
56 精选课件ppt
脑池
57 精选课件ppt
正常解剖 脑池
小脑延髓池:位于后颅窝的后下部,小脑和 延髓之间,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的 蛛网膜下腔
58 精选课件ppt
正常解剖 脑池
桥池:又称桥前池,位于桥脑腹侧面和枕骨 斜坡之间,其内有几根动脉。此池向上通向 脚间池,向后通入小脑延髓池。
间脑
27 精选课件ppt
正常解剖 间脑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与两侧大脑半球 分界不清
两侧间脑之间窄腔称第三脑室 分为5个部分:背侧丘脑(丘脑)、后
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 体积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2%,但结构功
能复杂 上丘脑--松果体 下丘脑—垂体、视交叉
28 精选课件ppt
正常解剖 松果体
小脑上面观
精选课件ppt
小脑下面观
45
46 精选课件ppt
47 精选课件ppt
正常解剖 脑室系统
侧脑室:双侧额角(前角)、体部、三角区(房 部)、枕角(后角)及颞角(下角)
第Ⅲ脑室:位于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为一狭 窄的空腔,经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经导水管与 第Ⅳ脑室相通。室间孔位于前连合上方几毫米处。 第Ⅲ脑室前壁为前连合和终板,底为下丘脑和丘 脑下部组成(矢状面可见视交叉上隐窝和漏斗隐 窝),顶为中间帆,后壁为后连合及松果体隐窝
大脑的解剖

(四)枕叶 (occipi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2. 优势侧纹状区周围病变 ➢患者并非失明,但对图形、面容或颜色等都失去 辨别能力,有时需借助于触觉方可辨认 ➢如给患者看钥匙不能认识,放在手上触摸一下即 能辨认,称之为视觉失认
3. 顶枕颞交界区病变 ➢ 可出现视物变形 ➢ 患者对所看物体发生变大、变小、形状歪斜及 颜色改变等现象,这些症状有时是癫痫的先兆
➢对侧膝以下瘫痪
➢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压迫两侧下肢运动区而 使其产生瘫痪,伴有尿便障碍
(一)额叶(fron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3. 底面: 多见于:
➢额叶底面的挫裂伤 ➢嗅沟脑膜瘤 ➢蝶骨嵴脑膜瘤
病损主要位于额叶眶面
➢表现为饮食过量、胃肠蠕动过度、多尿、高 热、出汗和皮肤血管扩张等症状
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Foster-Kennedy syndrome):
➢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 ➢对侧视乳头水肿
(二)顶叶(pariet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图2-1 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
位于中央沟后、 顶枕沟前和外 侧裂延线的上 方。
(二)顶叶(parietal lobe)
③ 嗅觉中枢: ➢位于钩回和海马回前部,接受双侧嗅觉纤维 的传入
(三)颞叶(tempor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④ 颞叶前部: ➢与记忆、联想和比较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⑤ 颞叶内侧面:
➢此区域属边缘系统,海马是其中的重要结 构,与记忆、精神、行为和内脏功能有关
(三)颞叶(temporal lobe)
区在此的排列由上向下呈“倒人 状” (图2-4)
解剖学 大脑

上丘脑、背侧丘脑、 前核、中脑被盖等。
种系发生较早,神经联系十分复杂。
较重要的束: 前脑内侧束、穹窿。
乳头丘脑束、丘脑髓纹等。
边缘系统的功能: 自我保护、
(1)嗅觉,内脏活动。
(2)个体生存、种族繁衍功能。
觅食、防御、情绪反应、生殖行为
自我保护、种族保存、近期记忆。
(3)海马还与高级神经活动
记忆有关
顶内沟 顶下小叶 缘上回
外侧沟后端
角 回
颞上沟末端
3、颞横回:
颞 上回中部上面、外侧沟内面。
颞上沟
颞下沟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4、旁中央小叶:
中央前、后回在内侧面的 延伸部分 。 旁中央沟与扣带沟末端 之间。
距状沟:
胼胝体后下方呈弓状。
楔
舌
叶:
回:
距状沟与顶枕沟之间。
距状沟下方。
胼胝体沟: 扣带沟:
基底N核: 1、侧脑室: 形态: 分部:
埋藏在髓质内的灰质团块。 位于两侧大脑半球内的腔隙。 “ C ” 形、室腔内有脉络丛。 中央部、前角、后角、下角、 (室底 有海马)。 第三脑室。
两侧前角
室间孔
2、基底N核: 位于白质内、因靠近脑底故名。
尾状核、豆状核;
屏状核、杏仁体,
(1)纹状体:
维持肌张力、调整姿势、
㎝㎝
(1)大脑皮质N元分层:
原皮质
旧皮质 新皮质: Ⅰ分子层 Ⅳ内粒层
海马、齿状回
嗅脑 由由外向内分为 Ⅱ外粒层 Ⅴ内锥体C层 3层。 6层:
Ⅲ外锥体C层 Ⅵ多形C层。
(2)大脑皮质分区: 常用Brodmann分区法, 将皮质分成 52区。
根据细胞构筑和神经纤维配布。
大脑半球的解剖

(六)边缘叶 (limbic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边缘系统损害时可出现情绪及记忆障碍、行为 异常、幻觉、反应迟钝等精神障碍及内脏活动障 碍
谢谢聆听
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Foster-Kennedy syndrome):
➢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 ➢对侧视乳头水肿
(二)顶叶(pariet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
位于中央沟后、 顶枕沟前和外 侧裂延线的上 方。
(二)顶叶(pariet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① 皮质感觉区: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① 感觉性语言中枢(Wernicke 区): ➢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
② 听觉中枢: ➢位于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
③ 嗅觉中枢: ➢位于钩回和海马回前部,接受双侧嗅觉纤维 的传入
(三)颞叶(tempor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④ 颞叶前部: ➢与记忆、联想和比较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三)颞叶(tempor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2. 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损害 ➢命名性失语(anomic aphasia):患者对于 一个物品,能说出它的用途,但说不出它的名称
3. 颞叶钩回损害 ➢可出现幻嗅和幻味,做舔舌、咀嚼动作,称 为钩回发作
4. 海马损害 ➢可发生癫痫,出现错觉、幻觉、自动症、似曾 相识感、情感异常、精神异常、内脏症状和抽搐, 还可以导致严重的近记忆障碍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④ 额中回后部病变:
刺激性病灶
引起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
破坏性病灶
双眼向病灶侧凝视
额中回更后部位病变 产生书写不能
⑤ 优势额下回后部病变: 产生运动性失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囊后肢前2/3受累引起对侧均等性偏瘫, 后肢后1/3受累引起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视辐射受累引起对侧同向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囊聚集了大量的上下行传导束,特别是 椎体束在此高度集中
可出现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及 “三偏”综合征。
基底节
位于大脑深部 由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组成
额中回后部由侧视中枢,受损后引起 双眼向病灶侧同向斜视 额下回后部(优势侧)有运动性语言 中枢(Broca区),破坏后引起表达性 失语,或Broca失语 额叶后部受损可产生对侧上肢强握与 摸索征
中央前回处皮质为运动中枢,破坏
后常引起单瘫,中央前回上部引起 下肢瘫,下部受损引起面、舌或上 肢瘫。 旁中央小叶损害,可引起尿便障碍, 可有尿失禁或尿储留。
额叶:外侧沟上方和中央沟以前的部分 颞叶:外侧沟以下的部分 枕叶:位于半球后部,其前界在内侧面为 顶枕沟,在上外侧面的界限为自顶枕沟至 枕前切迹的连线 顶叶:外侧沟上方、中央沟后方、枕叶以 前的部分 岛叶:呈三角形,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 顶、颞叶所掩盖
额叶
病变时引起随意运动、言语以及精神活动 方面的障碍 额叶前部以精神症状为主,表现为记忆力 和注意力减退,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缺 乏始动性和内省力,思维和综合能力下降, 表现为痴呆和人格改变。可有欣快或易激 怒。
内囊前肢
位于尾状核与豆状核间,下行纤维额叶脑 桥束,上行纤维是丘脑内侧核至额叶皮质 之纤维(丘脑前辐射)
内囊膝部
位于Ⅴ字形的尖端,皮质脑干束在
此通过
受损后可有面舌中枢性瘫。
内囊后肢
位于丘脑与豆状核间,前部为皮质脊髓束 通过,支配上肢在前,支配下肢在后
后部为丘脑皮质束,最后为听放射和视放 射
大脑的解剖与定位
南石医院
大脑也叫端脑
端脑的定义: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 接而成
在种系发展上,从鱼类开始,端脑的功能 与嗅觉有关
随着动物向高级发展,从爬行类开始,端 脑出现了除嗅觉外更多的功能。
脑回和脑沟是对大脑半球进行分叶和定位 的重要标志 每侧半球以三条恒定的沟分为5个叶 三条沟为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 5个叶为:额叶、颞叶、枕叶、顶叶、岛叶
顶叶
顶叶 中央后回为皮质感觉中枢,受损后 以感觉症状为主。 破坏性病变引起精细感觉障碍,如实体觉、 两点辨别觉和皮肤定位觉(皮层感觉), 而触、痛、温度觉不受影响。
角回
优势侧角回病变可引起古茨曼综合征,表 现为:计算不能、手指失认,左右失定向, 书写不能,有时伴失读。
颞叶
左侧颞上回后部可产生感觉性失语 (wernicke失语) 左侧颞中回后部可产生命名性失语 颞叶沟回受损可出现幻嗅和幻味,做添舌、 咀嚼动作,也叫沟回发作。
优势侧颞叶广泛病变或双侧颞叶病变,可 出现精神症状,多为人格改变,情绪异常、 记忆障碍、精神迟钝及表情淡漠
海马
海马:侧脑室下角底壁上有一弓形隆起,叫 海马回 海马损害可出现癫痫、精神异常、自动症 、幻觉、错觉,严重的近记忆力障碍等。
内囊
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及丘脑间,其外 侧为豆状核,内侧为丘脑,前内侧为 尾状核,由纵行的纤维束组成。 分为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内囊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