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体边坡生态修复技术浅谈

合集下载

山体边坡生态恢复

山体边坡生态恢复

浅议山体边坡生态恢复【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大面积的筑路、采石、开矿、城市建设等活动,使大量的道路两侧山体和植被受到破坏,而且植被的恢复和重建速度非常缓慢。

为有效恢复裸露岩石坡面植被和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新的生态边坡技术的科学推广及应用将成为加快植被恢复和景观重建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边坡处理;生态恢复;适生植物道路景观既是具有交通功能的绿色通道,也是集中展示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舞台。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难免会使山体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在道路绿化方面,如何营造边坡景观与道路景观相融?如何选择适生于边坡的植被?因此,如何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边坡处理技术将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1、边坡生态防护概况1.1 研究及运用概况目前山体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1]。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多采用撒草种、播种、铺草皮、片石骨架植草等山体边坡护坡方法。

1993年,我国引进土工材料植草护坡技术,开发研制出了许多土工材料产品,如三维植被网、土工格栅、土工网等,结合植草技术工程边坡中陆续获得应用。

从实地调查分析来看,青岛道路护坡技术应用情况与国内其他城市基本同步。

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1)边坡生态防护形式单一且造价高,并严重影响道路景观效果。

(2) 对生态防护缺乏定量研究。

不同地区、不同降雨强度、不同的岩土结构、不同植物种类组成及其配置形式,对山体边坡面的防护和景观效果影响很大,而目前在这方面缺乏科学、定量的研究数据,应开展定位研究。

1.2 传统工程防护的弊端(1) 生态景观效益较差很多情况下,道路建设未与景观设计同步进行。

青岛目前已实施的道路边坡多数采用浆砌片石护坡及喷射水泥砂浆等防护方式,彻底破坏了原生态系统,使得植被恢复难以进行;大多数边坡只是局部贴些草皮,生态防护形式简单,植物种类单一,缺乏植物覆盖的边坡一方面不利于固土护坡,破坏路基,还造成对周边地区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改善景观效果。

边坡的生态恢复探析

边坡的生态恢复探析

边坡的生态恢复探析边坡生态恢复探析边坡是指山地或丘陵地带的自然斜坡,其地形坡度较大,土壤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

在自然环境中,边坡的生态状况直接关系到土地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由于人类的开发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了许多边坡生态系统的恶化和破坏。

进行边坡的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边坡生态恢复的意义1.保护地质环境稳定性边坡的生态恢复可以有效地保护地质环境的稳定性,防止发生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

通过恢复植被,加强土壤的保持能力,提高水土保持功能,减少水土流失,从而达到保护边坡生态环境的目的。

2.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边坡的生态恢复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

通过引入适合生长的植被,恢复边坡的生态平衡,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3.改善环境品质边坡的生态恢复可以改善周边环境品质,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质量,减少土壤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二、边坡生态恢复的方法1.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边坡生态恢复的关键环节,通过选择适宜的草本植物和灌木,进行植被的复绿。

在恢复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耐干旱、抗逆性强、根系发达的植物,如杜鹃花、红豆杉等,进行种植。

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种植的密度和间距,以达到良好的覆盖效果,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

2.改善土壤边坡的土壤一般较为干燥,土层较薄,贫瘠无机质含量低,因此需要通过改善土壤,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可以通过人工深耕、添加有机肥料、覆盖草木灰等方式,改善土壤的质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促进植被的生长。

3.加固结构对于陡峭的边坡,可以通过加固结构的方式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

可以采取钢梁、板栅等方式加固,增强边坡的承载能力,减轻因土壤侵蚀引起的滑坡和塌方等地质灾害。

4.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边坡生态恢复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通过人工挖槽、设置护坡网、植树造林等方式,增加边坡的稳定性,恢复边坡的生态功能。

浅谈边坡生态修复技术

浅谈边坡生态修复技术

浅谈边坡生态修复技术摘要: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作为一种针对岩石边坡防护和绿化而开发的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在边坡生态修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它将边坡裸露部分加固并与坡面的植被恢复结合起来,实现了生态修复与工程边坡的有机结合,解决了基础建设与生态环境结合的重大难题[1-2]。

关键字:边坡生态修复技术;植被混凝土引言基础工程建设造成的不良影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了威胁,而此类问题仅靠植被的自身恢复能力是难以解决的,如不尽快进行人工生态治理,将导致生态破坏程度进一步加剧,最终难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边坡生态修复必要性1.1 宏观政策需求“十五”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水电、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众多大型建设项目的实施,在人力或机械的介入下,不可避免地对工程所在地造成巨大的工程扰动,大规模的改变了地表结构,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空间连续性,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强烈干扰,植被遭到大量的破坏,次生裸地伴随出现,进而导致工程扰动区内出现生物多样性降低,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水土保持功能丧失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工程扰动区及周边的环境、景观及可持续发展。

1.2 水土保持需求植被具有显著的水土保持功能,这种功能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使林草植被建设在防治土壤侵蚀和控制水土流失的各项措施中,成为一项长远且有效的根本性措施。

林草植被建设是融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工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像任何其他事物一样,植被能够保持水土存在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以及特征,只有弄清这些规律及特征,并总结相关的研究成果,才能在总体上把握植被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保持水土的能力,进而阐释它对外界作用因素的影响,这对客观分析和评价植被的作用和效果、正确制定和实施水土保持政策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1.3 生态保护需求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生态破坏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恢复和重建受损生态系统显得更加迫切。

山体公园道路边坡绿化防护技术探讨

山体公园道路边坡绿化防护技术探讨

山体公园道路边坡绿化防护技术探讨山体公园是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也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山体公园地势起伏,道路边坡易发生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给游客和周边居民带来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山体公园道路边坡的安全和美观,需要采取一系列绿化防护技术措施。

本文将对这些技术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道路边坡绿化防护的重要性道路边坡绿化防护是为了解决山体公园道路边坡易发生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的问题,保障游客和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道路边坡绿化防护还能美化环境,提升山体公园的景观价值,吸引更多人参观和游玩。

1. 引入植被道路边坡绿化防护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引入植被。

植被可以在道路边坡上扎根,增加道路边坡的抗冲刷能力,有效减缓雨水和地表径流的冲刷力量,降低道路边坡的滑坡、塌方风险。

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对于道路边坡绿化防护至关重要。

在选择植被种类时,需要考虑植物的抗逆性、覆土能力、根系发达情况等因素。

以保证植被在道路边坡上生长良好,形成稳定的植被盖,达到绿化防护的效果。

为了增强植被对道路边坡的保护作用,可以通过合理施肥、浇水、修剪等措施,促进植被的生长,提高植被的遮荫和护坡能力。

2. 构建防护结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加强道路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以考虑采用一些防护结构,如挡土墙、护坡网、草坪石笼等。

这些结构能够有效地抵御道路边坡的冲刷和侵蚀,提高道路边坡的抗灾能力,保障游客和周边居民的安全。

3. 加强管理和维护道路边坡绿化防护工程的长期效果与管理和维护的质量密切相关。

只有加强道路边坡绿化防护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及时修剪植被,清理淤泥,疏通排水系统,才能保持植被的生长状况良好,确保道路边坡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道路边坡绿化防护技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成熟稳定道路边坡绿化防护技术已经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检验,在实践中证明了其成熟稳定的特点。

通过合理选择植被种类和引入合适的防护结构,可以有效地增强道路边坡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浅谈边坡的生态恢复

浅谈边坡的生态恢复

河南农业2020年第1期(中)生态农业SHENG TAI NONGYE一、边坡特点及生态恢复原理从边坡成型的特点来看,城市周边地势较高,且裸露岩石山区是岩石边坡的重要聚集地,由于开采岩石需要,通常岩石边坡是从上到下挖掘的。

在挖掘过程中,受石材运输等条件的影响,采石场大多为半环形,坡底一般存在可承受食材的平台区,由于爆炸过程中会形成震动,进而产生较为明显的坡面裂痕,稳定性相对较差,因此给边坡生态恢复带来难度。

除此之外,岩石边坡缺乏植被生存条件和必要的肥料、土壤等营养物质,因此,植被被破坏的可能性较大,生态植被恢复难度大。

边坡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尤其在雨水较多的季节,下游水土冲刷现象较为严重,但相比公路岩石边坡来说,高陡岩石边坡生态修复过程更加复杂。

如果想要恢复边坡生态,就需要在边坡的坡面铺设适合植物生长的营养土质。

另外,在选择植被的时候,也应该选择一些生长容易且快速的植物,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土质,为后续植物的生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还可以使得边坡的生态系统可以更快、更加有效率地恢复。

在选择边坡植物时也应该考虑自然条件,考虑到会有某种极端的自然环境使得边坡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需要选择具有抗性且易存活的植物。

二、边坡生态恢复的植物选择(一)种植适宜本地气候的植物如果想要边坡的生态系统能够更快、更好地恢复,一定要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

选择植物时一定要结合当地气候,比如当地最低、最高气温差,使作物在极端条件下快速生长。

除此之外,还需要选择适宜暖气候变化的植物,包括狼牙草等。

对于北方地区来说,需要选择适宜寒冷季节变化的植物,比如白三叶等。

而对于南方地区来说,如果想要更好地恢复边坡的生态系统,可选择适应暖季节变化的植物,比如狗牙根等。

(二)选择分生能力强的植物若想恢复边坡生态系统,应该选择种植一些分生能力更强、根系更多的植物,因为这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根系会越长越多,而且其根系还会变得非常强壮,相对应的,其根系分布越来越广,生长能力也就越来越强。

浅谈边坡生态治理

浅谈边坡生态治理

浅谈边坡生态治理摘要:在高速公路、铁路、矿山开采、水利设施等工程建设中,经常需要开挖大量的山体土石方,造成大量的边坡裸露,不仅严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植被,还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失衡,同时还带来了众多的安全隐患,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生态灾难。

这些裸露的边坡要重新恢复成原有的生态植被环境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而通过工程措施,对边坡进行工程防护与生态绿化处理,可以有效防止边坡破坏、水土流失,减少生态灾害。

关键词:边坡复绿;喷混植生;客土吹附;三维网植草;液力喷播一、边坡生态治理的发展边坡生态治理涉及到岩石工程力学、地质学、生物学、土壤学、肥料学、园艺学、草业学、林学、环境生态学等。

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的应用在发达国家已有很长的历史,目前国内所采用的边坡复绿技术也是从国外引进,结合国内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加以改良,形成了以喷混植生、客土吹附、三维网和液力喷播为主的边坡治理技术。

二、边坡复绿施工工艺1喷混植生施工特点喷混植生工艺一般用于边坡坡度30°以上的岩石坡面以及坡度45°以上的土质坡面,主要采用镀锌铁丝网和锚杆锚固,抗拉强度大,可有效防止山体崩塌和碎石掉落。

喷混植生工艺基层厚度为10cm,能够确保植物安全生长的极限需求,一般施工完成后,1-2年内边坡形成灌草混交林,能够有效拦截雨水对坡面的冲刷,通过植物的吸收和蒸腾作用降低土体空隙压力,根系的纵横交错能增加土体的内聚力,提高建植层土体的强度以及边坡的稳定性。

2喷混植生施工材料镀锌铁丝网选用14#镀锌铁丝网,网孔4×4cm或5×5cm,网宽200cm,长度根据需要裁剪,3保水剂1)、安全环保、无毒无味,不污染植物、土壤和地下水,最终分解物为二氧化碳、水、氨态氮和钠或钾离子,无任何残留。

2)、保可有效抑制水分蒸发,防止水土流失。

3)、改善土壤结构,同时促进土壤微生物发育,提高土壤有机物的周转利用效率。

4)、吸水速度快.一般自然水吸至饱和最长时间约为15-40分钟。

边坡生态修复常用技术

边坡生态修复常用技术

边坡生态修复常用技术咱们聊聊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吧。

说到边坡,可能有些人会一脸懵,觉得这话题是不是离自己很远。

其实不然,边坡就是山坡、路边的那些土坡,长时间不管不顾,它们就会出现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土壤流失、滑坡或者是植被稀少。

你想啊,那些山坡看着干巴巴的,什么草木都没有,风一吹尘土飞扬,真是既不美观也不安全。

所以说,修复这些边坡生态环境,简直是当务之急,不做就有点“后悔药都吃不完”的节奏。

咋办呢?好在有一堆靠谱的技术可以帮忙。

说到这些修复技术,得先从最基础的草种选择开始。

要知道,不是随便撒点草种就能搞定的事儿。

那些地方的气候条件千差万别,有的干旱、有的湿润,有的风大、雨多。

所以选草种就得慎重,不仅要抗旱抗风,还得有个好根系,这样才能牢牢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像是红三叶、紫花苜蓿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仅能长得快,效果也好。

人家说“草木皆兵”,这话一点不假,要选好草,才能让边坡重生。

光种草可不行,得搭配一些结构性的措施。

比如说,大家常听说的“生态坡面治理技术”就是利用一些工程手段,修整坡面,避免土壤流失。

像是堆砌石笼、植生袋等,这些就像给边坡穿上了一层“护身符”。

说得通俗点,就是给坡面做一个“外科手术”,把那些松散的土壤牢牢固定住。

这样即使大雨一来,土壤也不会“撒手不管”,滑坡什么的基本可以避免。

你要知道,很多时候咱们看见的山体滑坡,都是因为坡面不稳定,土壤流失得太严重才引发的。

最近大家提到的“生物修复”技术也是越来越火。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借助植物的力量,让大自然帮忙恢复生态环境。

通过种植适应性强的植物,增加植被覆盖率,这样不仅能防止水土流失,还能改善气候,给边坡带来生机。

这不就像咱们给干枯的土地灌溉了一场及时雨嘛。

生物修复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方式,既省钱又环保,难怪越来越多人选择。

不过呢,修复这些边坡可不止是种种草、搭搭架子这么简单。

想要达到“治本”的效果,还得从根本上去改善土壤结构。

很多时候,边坡土壤都贫瘠得很,水分和养分都不足,这样草木根本长不起来。

浅议华北山地边坡生态恢复技术

浅议华北山地边坡生态恢复技术

浅议华北山地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生态恢复是在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过程与机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自然生成或人工重建的途径,使退化生态系统的功能得以恢复,或者重建功能高效、结构合理、平衡持续的复合生态系统。

近十多年来,受损环境的生态恢复己引起日益广泛的重视并得到迅速的发展,退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已成为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废弃矿山和公路等边坡的生态恢复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1 裸露山体的生态危害华北地区燕山与太行山系多是石质山地,干旱贫瘠,植物生长十分困难,森林蓄积量不高,由于煤矿、石灰场、采石场等采矿业的发展以及道路、建筑物等工程建设,对环境资源破坏严重,形成了大量的裸露山体面积,使本来很脆弱的山地植被进一步受到破坏,并导致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水系破坏,景观退化,并带来安全隐患,具体表现在:1.1破坏植被与生物多样性在山区进行的各类工程,挖方开山,切削山体,使矿区植物与表层土受到彻底破坏,影响自然生境,栖息地环境恶化,废弃物堆放和滑动会影响到周围植物的生长,使局部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降低、层次缺失和群落垂直结构发生较大改变。

1.2破坏自然景观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与周边的生态环境极不协调,在绿色山体背景下,受损山体犹如一个一个秃斑,使自然景观格局发生变化,破坏了原有体现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

1.3引起水土流失由于植被和山体表层的稳定性受到破坏,修路采矿废弃物多,山体多陡峭,极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现象,形成新的风沙源和水土流失。

如门头沟永定河上游,由于采煤导致河流干涸。

1.4降低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包括物质的供给服务、对环境气候的调节服务、文化教育服务以及对其他生态系统的支持服务,华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不高,主要集中在山区,其生态服务功能对整个地区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山区自然环境的破坏,特别是植被受到破坏,使其生态服务功能不断下降。

1.5造成了灾害隐患在矿产资源开发中会形成采空区,地下水系受到破坏,各类工程形成的坡体危石、弃渣,易形成安全隐患,是灾害的易发区,如果不加以清理、控制,并进行植被恢复,随时都有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山体边坡生态修复技术浅谈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速度日益加快。

公路、铁路穿梭的大地两侧创面延绵,风电矗立的山脉一道道伤疤盘旋,矿山断面、渣山、矿石坡所及之处满目荒芜。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已成为社会进步的
必答题,通过人工干预快速修复与保护生态环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本文以实践
为基础对山体边坡生态修复技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山体边坡、生态修复
山体边坡生态修复是以人工干预为主的一种生态环境构建措施,通过工程技
术手段快速形成人工生态系统。

为植物群落快速营造前期林荫环境,通过本土植
物入侵逐步实现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群落,形成依靠自然供给维护的自养型生
态系统。

山体边坡生态修复,按照施工工艺流程划分为:边坡地形规划与整理、土壤
基质层构建、植物选配与种植、排水系统、植物养护五个步骤。

各工艺环节在时间、空间上交叉布局,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工程,任何一方面的缺失将会影响整
个项目的治理效果。

1.边坡地形规划与整理
首先,对边坡进行整体规划与布局,按照边坡地质类型,对边坡按照一定高
度分级造坡,同时根据立地条件对坡面垂高、角度、坡长进行设计,各级坡马道,施工道路、水渠及实际施工顺序等规划。

其次,边坡的原始坡面是生态层承载德基础,其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是建
设之重。

根据不同地质及地形条件,辅以针对性的工程措施,确保边坡稳定,酥
松的地质予以挖除,危岩散石在清理基础上进行主动防护,矿渣、矿石堆、风化
岩等不稳定结构进行必要的基建,如:拦矸坝、挡石墙、框架梁、混凝土浇筑墙等。

最后是边坡整理,在具体实施中注意坡面走向,既要与周边地形和谐统一,
也要考虑施工的难度及成本。

整理中一方面注意局部地形稳定,同时预设排水走向,如:同一坡面实行多向分流,同一平面中高两低平缓舒展,切记低洼积水,
为后期排水和植被生长创造先决条件。

1.土壤基质层构建
由于各类型边坡表层土壤条件不同,如岩石坡、土石边坡、酥松风化岩/土坡,土坡、渣坡、石头坡等,立地条件较差,没有土壤或土层薄,且大多瘠薄。

因此,构建土壤基质是植被生长的关键。

土壤基质层的厚度,对于草本(主要草坪、草花等)为15cm;小灌木为25-
35cm,大灌木为40-45cm;小乔木为55 - 60cm,大乔木(浅根系)为90-100cm,深根系为125 -150cm,创造足够的土层空间便于植物扎根、汲养、保暖。

土壤基质层的结构,工程施工中用土大多为客土,结构单一(沙土、黏土、
沙壤土等),稳定性有限,因此需要改善土壤结构状况。

对于不同的土质有针对
性的进行改良,如:添加秸秆稳固土壤,掺稻壳改善通透性,加保水剂改善函水
性能,加黏合剂增强团粒稳定性,增加微生物菌剂催化营养元素并形成菌丝层,
均可快速改善土壤结构。

除去对土壤本身结构改善,还可通过工程设施进行优化,对于陡峭坡面应铺设防护网、金属网、土工格室组合,加强基质层稳定性。

土壤营养元素,工程用土生土居多,有活性的矿物质含量相对低,营养低,
不适合植物生长,因此根据不同类型植物,在其相应深度范围内改善营养成分,
可快速促进植物生长,有利于加速生态恢复进程。

在工程施工中,添加速效肥如氮、磷、钾肥可快速提升营养成分。

同时考虑植物生长的持久性,添加缓释肥如:牛粪、羊粪等生物有机肥,既能改善有机质状况,同时短期内持续实现氮磷钾营
养均衡。

也可通过固氮植物如紫花苜蓿、小冠花等肥土生物措施改良土壤。

1.植被选配与种植
根据边坡所在地区选择适宜植物品种,优先选用适合当地气候的乡土植物。

按照立地条件,进行草、灌、乔合理配置,可形成高低错落的生态层。

在边坡、
马道等棱角易冲刷地带,前期以草护坡,长久靠乔、灌木。

植被种类配置要有策
略性,选用先锋草种(哪怕一年生的),快速形成林荫环境,为多年生草本、灌木创造生长环境。

植被种植,草、灌、乔不同类型植被注意设置种植密度,区别平面与坡面种植密度(坡面的横向空间相对减少,易造成植物拥挤),不同类型植被生长的纵向、横向空间制约。

施工中根据不同植被种类分层/分步施工措施,排好施工顺序,注意保护前期植被。

不同类别种植深度把控,种植时间选择,阳坡、阴坡、半阴坡植被种类区别。

具体种植工艺可根据现场条件,种植效果及要求等综合确定。

1.排水系统
边坡治理中,水不仅是土壤结构和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可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危害,因此排水系统在施工中贯穿从前到后整个过程。

从地形规划与整理开始预设排水走向,控制排水角度、坡面汇水量、消力减速等。

在土壤基质层构建中同步进行水渠开挖与铺设,校正水渠高程及水平。

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渠类型,根据地形与预计水量,配置消力池、缓冲渠等基础设施。

并在植被种植与养护实际排水中再次进行微调,全方位确保排水合理通畅。

1.养护
工程施工中,应预先考虑到后期养护措施,包括水源、上水、养护系统。

同时根据所种植草、灌、乔不同种类生长与养护规律,结合当地当年气候情况有区别的安排养护计划,确保水、肥充足合理,同时按照各类植物病虫害规律积极制定防治计划,按节气实施防治工作,全面确保植物健康生长。

以上是山体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的大体过程,具体实施中应遵照现场实际情况以及施工过程的具体问题因地制宜,以简单、快接、经济、效果好为原则进行综合权衡。

针对不同类型边坡,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博众家之长,应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积极创造低成本、快见效、可推广的技术方案。

通过人工干预与构建生态系统,快速修复山体边坡生态系统,以人工低成本抚育养护,促进生态自然演替,逐步实现零维护的长效、永久的生态功能。

快速扩大应用推广,优化自然生态系统,改善地球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