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识: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一)-医学资讯,医生站

合集下载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全文)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全文)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全文)他汀类药物(简称他汀)降脂疗效好和心血管获益明确已得到反复证实和充分肯定。

但因其应用广泛,诸多与此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屡见报道。

正确认识和处理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他汀不良反应十分重要。

2011年国内心血管病学和临床血脂学专家针对他汀与癌症风险、肾脏损害、新发糖尿病风险、肝脏损害和肌病等5个主要问题进行了仔细、认真地讨论,并将专家的主要观点集中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第3期上,这对国人正确使用他汀起到很好推动作用[1]。

2012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发布他汀类说明书需要修改的告示,再次引起人们关注他汀安全性[2]。

2013年10月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CFDA)发布修订他汀类药品说明书通知,进一步提醒中国医生和患者关注他汀安全性。

最近,美国脂质协会专题就他汀安全性问题发表更新版专家共识[3]。

他汀使用的潜在风险和获益已成为中国医生和广大患者共同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

为此,专家组经充分讨论,针对目前他汀主要安全性问题及其处理对策达成如下共识。

一、他汀与肝脏安全性2012年FDA推荐在服用他汀前应进行肝酶检测,此后只有当临床需要时才检测肝酶,并建议删除原有他汀药物说明中关于"服用他汀的患者需常规定期监测肝酶"的规定。

2013年CFDA并未完全赞同FDA的建议,因此,中国医生仍应关注他汀肝脏安全性。

1.他汀引起肝脏损害的发生率:早期临床试验及长期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均发现,他汀应用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升高存在相关性。

目前认为所有他汀都可能引发肝酶增高。

在所有接受他汀治疗患者中,约1%~2%出现肝酶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停药后肝酶水平即可下降。

在一项包含9 360例药物警戒数据中,他汀所致肝脏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与未服用他汀者比较增加3倍,其中以肝酶升高为常见[4]。

与他汀可能相关的肝脏损害发生率为1.2/10万,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生率约为0.2/100万,提示他汀类药物确实有罕见特异性肝损害[5]。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71修改42页PPT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71修改42页PPT
71修改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避免盲目应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是导致老年人死亡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

而随着年龄增长,ASCVD患病率和病死率相应增加。

他汀类药物是安全、有效的调脂药物。

然而,医生对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否获益以及长期治疗安全性存在担忧。

2010年,我国发布了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我国血脂领域专家借鉴近年发布的国际血脂管理指南和临床证据,对指南进行了修订。

一、老年人血脂异常特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加,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逐渐增加。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人的TC、LDL-C和TG平均水平均低于西方人群,以轻、中度增高为主。

二、临床证据老年人临床试验和老年亚组的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病死率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但目前缺乏转为80岁以上老年人设计的他汀类药物防治心脑血管的临床试验数据。

三、治疗目标共识建议,应用他汀前,充分权衡治疗获益风险比,根据个体特点确定老年人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目标、种类和剂量,推荐调脂治疗目标见表1。

表1老年人血脂异常调脂治疗的目标值[mmol∕L(mg∕dl)]注:非HDL-C = TC-HDL-C i K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耳45 岁,女"岁)、吸烟、HDL-C < 1.04 Inlnot/L(40 mg∕dl)j BMI ⅛28 <g∕∏ιj、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四、药物的选择国内现有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匹伐他汀为亲脂性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为亲水性他汀类药物。

血脂康胶囊的主要调脂成分为洛伐他汀及他汀类同系物,1.2 g的血脂康胶囊约含10 mg洛伐他汀。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1]。

本文就该共识推出的背景及要点进行解读。

“共识”指出,我国人群血脂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与西方人群不同,我国老年人的血脂水平以轻中度升高为主。

为此,我国老年人的降脂治疗不能照搬国外的血脂治疗指南。

“共识”分别对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他汀类药物在老年人中应用的临床证据、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及监测、老年人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提出建议及注意事项。

1、血脂异常老年人应用他汀治疗明确获益“共识”汇集了多项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临床研究或荟萃分析,临床证据表明血脂异常老年人应用他汀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率。

2、老年人应用他汀治疗安全性良好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老年人应用常规剂量他汀安全性良好。

老年、瘦弱女性、肝肾功能异常、多种疾病并存、多种药物合用、围手术期患者容易发生他汀类药物相关的肌病。

大剂量他汀增加肝酶、肌酶异常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他汀对肾功能无不良影响,使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获益,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应同时认真评估肾功能(如Cr、eGFR),关注肾功能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他汀类药物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并可升高血糖,糖耐量异常者更容易发生他汀相关的糖尿病。

糖尿病风险与大剂量他汀的使用及年龄相关。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并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应用他汀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3、老年人血脂异常治疗的目标“共识”提出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之前,应认真评估老年人ASCVD危险因素,应充分权衡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获益/风险,根据个体特点确定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目标、种类和剂量。

推荐调脂治疗目标见表1。

表1 老年人血脂异常调脂治疗的目标值[mmol/L(mg/dl)]LDL-C目标值非HDL-C目标值临床疾患和/或危险因素ASCVD <1.8(70)<2.6(100)糖尿病+高血压或其他<1.8(70)<2.6(100)危险因素a糖尿病<2.6(100)<3.4(130)慢性肾脏病(3或4期)<2.6(100)<3.4(130)高血压+1项其他危险<2.6(100)<3.4(130)因素*<3.4(130)<4.1(160)高血压或3项其他危险因素*注: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HDL-C<1.04mmol/L(40mg/dl),BMI≥28kg/m2、早发缺血性心管病家族史4、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建议和注意事项鼓励所有血脂异常的老年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治疗,不提倡老年人过分严格控制饮食和过快减轻体重。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10
(19) (38) (58) (77)
Reduction in LDL-C mmol/L (mg/dL)
0
0.5
1.0
1.5
Hale Waihona Puke 2.0-10(19) (38) (58) (77)
Reduction in LDL-C mmol/L (mg/dL)
1. Lancet 2005; 366: 1267–78
4. IDEAL 研究 : JAMA, 2005, 294(19):2437-2445. 5. SAGA 研究 :circulation, 2007,115(6):700-707. 6.PROVE IT-TIMI22 研究 :N Engl J Med, 2004, 350(15):1495-1504
7. IMPROVE-IT 研究 :Am heart J, 2014, 168(2):205-212.
8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组,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
2015, 5(54): 1-11
审批编号:402.632,022,有效期至2016年06月09
非致死性心梗 26%
血运重建 30%
审批编号:402.632,022,有效期至2016年06月09日
Afilalo J, et al. Statins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a hierarchical bayesian meta-analysis. J Am Coll Cardiol, 2008, 51(1):37-45
审批编号:402.632,022,有效期至2016年06月09日
内容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Protection
垫!Q生!旦筮塑鲞筮垒翅g塾堡』!!堑婴丛鲤:坦丝垫!Q:!堂:塑。盥!:垒 了20 536例血清Tc>3.51 nunoL/L(135 me/d1)的冠心病、 外周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年龄(64±8.4)岁,随机服用 辛伐他汀40 mg/d或安慰剂,随访5年的结果显示,辛伐他 汀使全因死亡率降低13%,冠心病病死率降低18%,主要血 管事件减少24%,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减少 27%,卒中减少25%,需接受血运蓖建术减少24%。对5806 例65—80岁老年亚组的分析显示,无论入选时患者基线TC 水平如何,老年亚组的获益与年轻亚组相似。Incremental
三、他汀类药物防治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临床证据 对老年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老年人总死亡率及心
DOI:10.3760/cma.j.isan.0578・1426.2010.06.028 通信作者:刘梅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科,100034.Email: meilinliu@yahoo.eom;胡大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100044,
0.56,95%C/
0.46—0.69,P<O.001)。其中,瑞舒伐他汀治疗使非致命性 心肌梗死减少55%,非致命性卒中的危险减少48%,心血管 原因导致心肌梗死、卒中和死亡的危险降低47%,全因死亡 率降低20%(95%C/0.67—0.97,P=0.02)。2009年欧洲 心脏病学会年会卜对JUPITER研究中5695例≥70岁(平均 74岁)老年亚组的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荆相比,瑞舒伐他 汀使主要终点事件的相对风险降低39%(HR
Scandinavian Cardiac Outcomes Trial・・Lipid・・Lowering Arm
L;瑞舒伐他汀组和安慰剂组各8901例;平均年龄66岁;中 位随访时间1.9年。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使主要终点(首 次发生心血管病死亡、心肌梗死、卒中、不稳定性心绞痛、动 脉血管成形术)事件的相对风险降低44%(HR

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正确使用他汀类药物

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正确使用他汀类药物

医药健闻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正确使用他汀类药物杨柳 (北京卫戍区海淀第四十一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北京 100097)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高脂血症概率增加,进而诱发心血管疾病。

有关研究显示,积极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控制血脂,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该如何正确使用他汀类药物呢?高脂血症常识临床表现一般并无明显症状,多数存在肥胖。

部分患者可伴有乏力、头晕、胸闷气短、手脚发麻、睡眠质量差、心前区绞痛、肢体活动后疼痛、体表出现黄色瘤、眼角膜周围出现白色或淡黄色环形斑等症状。

常见并发症(1)血脂过高极易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2)血脂过高并沉积在肝脏,可引发脂肪肝。

若为重度脂肪肝,还有可能引起肝酶升高、肝功能损害等。

(3)血脂过高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可诱发脑梗死,患者极易出现失语、昏迷、中风、偏瘫等症。

(4)血脂过高可引起肾动脉狭窄,容易造成肾功能损害、肾性高血压等。

(5)甘油三酯过高可引发急性胰腺炎。

(6)血脂过高可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重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情况。

他汀类药物降血脂常见他汀类降脂药物主要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匹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是高脂血症患者的首选用药,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其作用机制是:一方面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抑制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血脂;另一方面可使冠状动脉周样硬化斑块减少或消退,从而预防冠心病。

但不适用于儿童、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肝脏损害比较严重者。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一般会根据他汀类药物的细微差别以及患者的依从性、实际病情、经济条件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后,采取个体化的用药方案,既能达到血脂控制达标的效果,也能降低他汀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降脂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疲劳、皮疹、肌痛、肝脏受损、转氨酶升高、胃肠道功能紊乱、联用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如联用伊曲康唑酮康唑等药物可能会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等。

≥75岁老年患者血脂异常管理的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75岁老年患者血脂异常管理的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75岁老年患者血脂异常管理的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随增龄显著升高。

在心血管疾病中,高脂血症是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脂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早已为临床共识。

相对于65岁以下人群,65岁以上患者血脂管理的循证医学证据较少,高龄(≥75岁)老年人群的血脂管理证据尤为不足。

且老年人常合并多系统疾病、同服多种药物,因此用药还需考虑治疗成本、药物特性和相互作用、患者体能、虚弱程度以及余寿等。

尤其是≥75岁高龄老年患者,个体差异极大,而且不同的危险因素对高龄老年人的影响具有其独特性。

此外,随着增龄,以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预测冠状动脉事件的能力逐渐减弱,这种冠状动脉疾病与TC水平之间缺乏更直接的相关性,在高龄女性中更为明显。

缘此,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荟萃了海峡两岸血脂领域的专家,整合现有临床循证证据,深入研讨并撰写《≥75岁老年患者血脂异常管理的专家共识》。

本共识立足于严谨的科学证据,提供具体实用的方法,提出适合我国≥75岁老年患者的血脂评价体系和治疗建议,进而有效管理我国高龄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

1 高龄(≥75岁)老年人生理变化特点及共病对血脂代谢的影响1.1 增龄带来的代谢变化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从脂肪中摄取的热量百分比逐渐下降。

同时,老年人无功能脂肪组织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减少、肝脏胆固醇储量增加等导致体内脂肪分解加速,为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density lipoprotein,VLDL)提供更多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引发高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血症、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降低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sdLDL)增多,后者更易于转化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共识: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一)-医学资讯,医生站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导致老年人死亡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1]。

随着年龄增长,ASCVD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增加。

血脂异常是ASCVD及其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近年,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是安全、有效的调脂药物。

然而,对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否获益以及长期治疗安全性的担忧,导致老年人他汀类药物使用严重不足[2,3]。

2010年由我国部分老年心脑血管病专家共同起草的'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中国专家共识' [4](简称'老年他汀共识' ),对于促进我国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老年人ASCVD的防治工作,借鉴近年发布的国际血脂管理指南和临床证据,对我国2010年的'老年他汀共识'进行修订。

一、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血脂水平随增龄发生变化,基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与衰老过程中的血脂异常密切相关。

对我国31个省市90 395名18岁及以上成年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血清TC水平为(4.04±1.08)mmol/L,18~44、45~59和≥60岁成年人分别为(3.86±1.03)、(4.29±1.11)和(4.33±1.09)mmol/L[5]。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TC、LDL-C和TG水平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图1)[6];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人的TC、LDL-C和TG平均水平低于西方人群,以轻、中度增高为主[7]。

二、他汀类药物防治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临床证据老年人临床试验和老年亚组的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病死率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目前,缺乏专为80岁以上老年人设计的他汀类药物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临床试验证据。

1.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一级预防证据:2.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二级预防证据:4S研究(Scandinavian SimvastatinSurvival Study)老年亚组分析显示,辛伐他汀20~40mg/d降低高胆固醇血症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冠心病病死率、主要冠状动脉(冠脉)事件及脑血管事件;获益及不良反应与60岁以下人群相似[18]。

CARE研究(Cholesterol and RecurrentEvents Trial)65~75岁老年亚组结果显示,普伐他汀(40 mg/d)降低主要冠心病事件、冠心病死亡及卒中发生率[19]。

LIPID(Long-Term Intervention with Pravastatin in Ischemic Disease)老年亚组分析显示,普伐他汀(40 mg/d)降低老年患者全因死亡率、冠心病死亡率、心肌梗死及卒中发生率[20]。

HPS (Heart Protection Study) 20 536例患者随访5年,老年亚组(包括65~69岁4 891例,≥70岁5 806例)的分析显示,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或糖尿病老年患者随机服用辛伐他汀40 mg/d或安慰剂,辛伐他汀降低全因死亡率、冠心病病死率及心血管事件,使75~80岁患者全因死亡率降低14.7%、心血管事件减少25%,获益与年轻亚组相似[21]。

IDEAL (Incremental Decrease inEndpoints Through Aggressive Lipid Lowering Trial)入选了8888例年龄<80岁的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2岁,其中24%为70岁以上的患者,服用辛伐他汀20~40 mg/d或阿托伐他汀80 mg/d,平均随访4.8年,两组主要冠脉事件的发生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发生ALT明显升高并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的患者增多[22]。

TNT (Treat to New Target)研究的老年亚组分析显示,80 mg/d 阿托伐他汀治疗使LDL-C降至2.6 mmol/L(100 mg/dl)以内,较10 mg/d使老年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冠心病死亡、与操作无关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后的复苏、致死及非致死性卒中)危险进一步降低,但80 mg/d组相关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患者的停药率增加、ALT升高者明显增加[23]。

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CCSPS)入选4 870例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随机服用血脂康胶囊1.2 g/d(含洛伐他汀10 mg)或安慰剂,平均随访4年。

对其中2 550例60~75岁老年亚组的分析显示,血脂康组总死亡危险降低35%,冠心病病死率降低34%,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PROSPER (Prospective Study ofPravastatin in the Elderly at Risk)是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入选了5804例70~82(平均75)岁有冠脉疾病或危险因素的老年人,经过平均3.2年普伐他汀40 mg/d的治疗,主要终点(冠心病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卒中)发生率降低15%,冠心病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降低19%;总死亡率未降低,癌症所致的死亡及新发癌症增加[25]。

8.6年的PROSPER延长随访显示,致死性冠脉事件和冠心病再入院率降低,卒中及全因死亡率未降低,癌症风险未增加[26]。

SAGE (Study Assessing Goals in theElderly)也是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入选893例65~85岁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d或普伐他汀40 mg/d,随访12个月的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组TC、LDL-C水平和总死亡率更低,但主要终点心血管事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比11.2%),肝功能异常发生率(4.3%)显著高于普伐他汀组(0.2%)[27]。

GREACE (GREek Atorvastatin andCoronary-heart-disease Evaluation)研究入选1 600例冠心病患者,平均随访3年,老年他汀类治疗组[年龄(69±4)岁]比对照组[年龄(70±3)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16.5%(P<0.000 1),年轻人群他汀类治疗组[年龄(51±3)岁]比对照组[年龄(52±3)岁]仅降低8.5% (P= 0.016),提示老年人群他汀类治疗的获益更大[28]。

MIRACL (Myocardial Ischemia Reductionwith Aggressive Cholesterol Lowering)研究,≥65(74±6)岁的老年患者1 672例,使用阿托伐他汀80 mg/d或安慰剂对照,849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缺血发作后24~96 h开始使用阿托伐他汀80 mg/d,阿托伐他汀组与安慰剂组比较,16周时主要终点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发缺血等事件)下降趋势未达到统计学差异;更多患者中断治疗、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及ALT升高[29]。

Early Intensive vs a DelayedConservative Simvastatin Strateg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Phase Z of the A to Z trial老年亚组分析显示,4 497例ACS患者使用辛伐他汀40~80 mg/d较20 mg/d未进一步降低主要血管事件,随用药剂量的增加,ALT异常、横纹肌溶解的发生率明显增加[30]。

PROVE IT-TIMI 22 (Pravastatin orAtorvastatin Evaluation and Infection-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22)研究ACS患者随机服用普伐他汀40 mg/d或阿托伐他汀80 mg/d,平均随访24个月。

对1 230例≥65岁老年亚组的分析未发现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减少[31],对730例≥70岁老年亚组分析显示,634例LDL-C水平降至1.8mmol/L(70 mg/dl)以下时主要冠心病事件的风险降低[32]。

瑞典注册研究对14 907例>80岁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随访显示,他汀类治疗降低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不增加癌症死亡率[33]。

Vytorin有效性国际临床研究(IMPROVE-IT研究)纳入了39个国家18 144例病情稳定的ACS患者,平均年龄64岁,随机分到辛伐他汀40 mg/d治疗组或辛伐他汀40 mg/d联合依折麦布10 mg/d治疗组,随访至少2.5年,基线平均LDL-C水平2.47 mmol/L(95 mg/dl)。

研究期间,部分患者因LDL-C水平高于2.05 mmol/L (79 mg/dl)将辛伐他汀加量至80 mg。

LDL-C平均水平辛伐他汀组1.82 mmol/L(69.9 mg/dl),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1.38 mmol/L(53.2mg/dl)。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与辛伐他汀相比,主要终点降低1.4%(17.5%比18.9%, P=0.016),7年间绝对风险降低2%(32.7%比34.7%),主要降低心肌梗死及卒中的发生率,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癌症、肌肉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

Foody等[35]观察了8 432例急性心肌梗死出院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80岁约占40%)应用他汀类药物情况,3年随访发现带他汀类药物出院者比未带者总死亡率下降。

Cooke等[36]观察4 232例66~101(平均77.5)岁的老年人群,2.3年随访发现出院用他汀类药物的冠心病患者比未用者死亡率明显下降。

Eaton等[37]观察了2 626例住疗养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年龄>65岁,其中935例>85岁,男性、女性、75~84岁与≥85岁组应用他汀类药物均显著获益。

Aronow和Ahn[38]观察了770例年龄>80岁心肌梗死后且LDL≥3.25mmol/L(125 mg/dl)者,随访3.0年显示,应用他汀类药物者所有年龄组(包括91~100岁)新发冠脉事件均减少。

Allen Maycock等[39]观察了655例≥80岁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随访3.3年,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总死亡率比对照组下降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