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的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
血清胆固醇高的治疗方案

一、引言血清胆固醇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种脂质物质,其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血清胆固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对于血清胆固醇高的患者,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血清胆固醇高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药物治疗1. 调血脂药物(1)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具有降血脂、稳定斑块、抗炎、抗血栓等作用。
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2)胆酸结合剂:胆酸结合剂可以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常用的胆酸结合剂有:考来烯胺、考来维拉等。
(3)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以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常用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有:依泽替米、依泽替米联合辛伐他汀等。
(4)烟酸类药物:烟酸类药物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常用的烟酸类药物有:阿奇波瑞、烟酸肌醇等。
2. 其他药物(1)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保护血管内皮。
常用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E、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等。
(2)中药:中药在降低血脂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如:丹参、葛根、荷叶等。
三、非药物治疗1. 生活方式干预(1)饮食控制: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2)增加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胆固醇血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控制体重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2. 心理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常常存在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等。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1. 单一药物治疗:对于轻度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选用单一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胆酸结合剂等。
辛伐他汀联合金纳多对中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辛伐他汀联合金纳多对中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金纳多对中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择中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用辛伐他汀和金纳多联合治疗,对照组用辛伐他汀治疗。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测定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治疗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数据分别相互对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数据分别相互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后两组数据相互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金纳多比单用辛伐他汀能更好地降低血胆固醇。
标签:辛伐他汀;金纳多;血脂高胆固醇血征是高脂血征中常见的一类疾病,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脂代谢紊乱综合征,防治高胆固醇血征对预防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起着重要作用[1]。
本文旨在探讨辛伐他汀联用金纳多对降低中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5月~2009年10月来本院门诊及住院的中、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92例,男60例,女32例,年龄(63.4±9.2)岁。
其中43例伴有高血压,36例伴有冠心病。
患者均无肝肾功能异常,排除甲状腺疾病、阻塞性肝胆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药物、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引起的血脂异常。
所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4例。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20 mg/次,1次/d,晚餐后服用。
治疗组口服金纳多80 mg/次、2次/d,早、晚餐后服用(金纳多为银杏叶提取物片,由德国威玛舒培博士药厂生产),同时按对照组方法口服辛伐他汀。
总疗程为12周。
1.3 检测方法两组患者于同一时间开始服药,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分别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 ml置于普通管用于测定血脂。
高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的降脂效果

PROSPER 等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已确定了他汀类药物治疗
在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中的一级及二级预防作
用[6, 7]。 心、脑血管绝对危险随年龄升高 , 70 岁 以 上 高 龄 老 年
人 更 需 要 从 他 汀 类 药 物 治 疗 中 获 益 。但 他 汀 类 药 物 治 疗 高 龄
患者除了对疗效的观察外, 更重要的是观察药物的安全性和
·446·
实用医药杂志 2008 年 04 月第 25 卷第 04 期 Prac J Med & Pharm.Vol 25,2008- 04 No.04
高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的降脂效果
蒲章深 ( 济南军区联勤部门诊部, 山东济南 250002)
临床研究
[关键词] 老年人 阿托伐他汀 [中图分类号] R972.6
6 Heart Protection Study Collaborative Group. MRC/BHF Heart
Protection Study of cholesterol lowering with simvastation in
20536 high - rish individuals: A randomized placebo- controlled
治疗 6 月 40 4.82±0.93** 1.90±1.35* 2.58±0.64** 1.15±0.21**
与用药前对比, *P<0.05, **P<0.01 而 用 药 前 后 ALT、AST 和 CK、Cr 均 值 未 发 现 明 显 改 变 。
ALT 超过正常上限 2 倍者 1 例 , 未 停 药 , 1 个 月 后 复 查 降 至
下, 冠心病或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的高龄老年人可以长期安
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降低胆固醇水平。
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被他汀类药物抑制后,胆固醇的合成受到抑制,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也相应下降。
本文将介绍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分类和常见的副作用。
一、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降低胆固醇水平。
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它催化HMGCoA转化为甲羟戊二酸。
而他汀类药物能够结合HMGCoA还原酶活性位点,并与其形成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从而抑制酶活性。
这种酶活性的抑制使得胆固醇的合成被抑制,从而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下降。
二、他汀类药物的分类根据药物的结构和作用机制,他汀类药物可以分为多个亚类。
常见的他汀类药物包括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等。
这些药物在抑制HMGCoA还原酶上有共同的作用机制,即通过与HMGCoA还原酶结合来抑制其活性,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
不同的他汀类药物在药代动力学和副作用方面可能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他汀类药物。
三、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虽然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胆固醇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肌肉痛、疲乏、消化系统不适等。
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肝功能异常,尤其是在长期高剂量使用的情况下。
此外,他汀类药物还有潜在的与肝毒性和肌肉病变相关的风险,因此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肌酸激酶水平。
四、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类广泛应用的降胆固醇药物,被广泛使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
除了降低胆固醇水平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一些其他的生物学效应,如抗炎作用、抗氧化作用等。
因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他汀类药物也被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如冠心病、脑卒中等。
总结: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降低胆固醇水平,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药物之一。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他汀类药物(Statins)被广泛使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以及相关心血管疾病。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来降低胆固醇水平,从而减少动脉中胆固醇的积聚,并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作用:1. 降低胆固醇: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HMG-CoA还原酶,使肝脏中的胆固醇合成减少,促进肝脏摄取和清除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
LDL胆固醇是主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因此降低LDL胆固醇水平能够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 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他汀类药物能够通过提高HDL胆固醇水平来促进胆固醇的逆转运。
HDL胆固醇具有清除动脉内的胆固醇的能力,可以将其带回肝脏进行代谢和排泄,从而减少动脉中的胆固醇积聚,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3. 减少炎症反应: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炎作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白细胞黏附和活化,减少炎症细胞的渗透,从而降低动脉内的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环节,控制炎症反应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 抗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和凝血因子的生成,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栓是导致心肌梗死和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抑制血栓的形成,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这些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5. 改善内皮功能: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血管保持弹性和稳定。
内皮功能的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事件之一,他汀类药物通过改善内皮细胞的功能,可以减少血管内膜的损伤和血管壁的炎症反应,进一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总之,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相关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他们通过降低胆固醇、提高HDL 胆固醇、减少炎症反应、抗血栓形成和改善内皮功能等多个途径来发挥作用。
他们的使用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手段。
然而,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和肌肉症状,以及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正确的用药,并配合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钙与降脂灵对比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疗效

阿托伐他汀钙与降脂灵对比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疗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它会导致颈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及颈动脉梗塞等严重的并发症。
针对这种疾病的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有阿托伐他汀钙和降脂灵。
那么这两种药物到底哪一种治疗效果更好呢?本文将对阿托伐他汀钙与降脂灵对比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阿托伐他汀钙和降脂灵这两种药物。
阿托伐他汀钙是一种常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它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降低胆固醇合成,起到降脂的作用。
而降脂灵则是一种中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脂的水平,达到降脂的功效。
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主要是通过降低血脂水平,减少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以及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阿托伐他汀钙和降脂灵都是常用的治疗药物。
那么它们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如何呢?一些临床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钙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效果显著。
一项针对400名患者的研究显示,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患者在12个月后的颈动脉超声检查中,斑块的稳定和减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另外一项研究发现,在使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患者中,有较高比例的患者的斑块有所减少,颈动脉狭窄程度得到改善。
而对于降脂灵的疗效,一些研究也对其进行了探讨。
一项对降脂灵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发现,在使用降脂灵治疗的患者中,血清脂质代谢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这表明降脂灵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来看,阿托伐他汀钙和降脂灵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从临床实践中我们也能够观察到,两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阿托伐他汀钙是一种常用的他汀类药物,对于降低LDL-C的效果比较显著,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
而降脂灵则是一种中药,对于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LDL-C的效果都有一定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 原理

他汀类药物原理他汀类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高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一种酶,称为羟甲戊二酸还原酶(HMG-CoA还原酶),从而降低胆固醇的合成。
本文将详细介绍他汀类药物的原理以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胆固醇是一种脂质类化合物,它在体内扮演着细胞膜成分、激素合成以及消化液酸性的调节等重要角色。
然而,当胆固醇的水平过高时,它会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因此,对于高胆固醇的患者来说,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他汀类药物通过作用于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HMG-CoA还原酶,来调节胆固醇的合成。
在体内,HMG-CoA还原酶是控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之一。
它催化HMG-CoA转变为甘油三磷酸(GTP)和丙酮酸。
他汀类药物通过与HMG-CoA 结合,抑制了该酶的催化活性,从而降低了胆固醇的合成。
通过降低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他汀类药物可导致体内低胆固醇水平。
在体内,低胆固醇水平会促使肝脏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受体)增加,从而增加了对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摄取。
同时,他汀类药物还能增加肝脏中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合成,从而进一步降低了LDL的水平。
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其他一些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作用。
它们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并增强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
此外,他们还具有抗血小板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胆固醇水平,并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他们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常见的他汀类药物包括美国FDA批准的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罗伐他汀等。
尽管他汀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他们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肌肉疼痛、肝功能异常等。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和肌酸激酶监测,以确保安全使用。
另外,他汀类药物与某些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例如与部分降血糖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
他汀类药物主要治什么?

他汀类药物主要治什么?可能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他汀类药物,但中老年人群对这种药了解就比较多了,因为现在很多中老年人出现了高血脂,出现高血脂之后一定要通过饮食的调理加以控制,另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病情比较严重的需要吃降脂药,而他汀类药物就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降脂药,那么他汀类药物还能够治疗什么疾病呢?★他汀类药物主要治什么?他丁类的药主要是降脂,目前国内主要有五种:1:洛伐他丁又叫罗降之常用剂量为10-80毫克每天。
2:辛伐他丁:又叫舒降之5-80毫克每天晚上一次3:普伐他丁又叫普拉固10-80毫克每晚顿服4:氟伐他丁又名来适可20-80毫克每晚顿服5:阿托伐他丁又名立普妥2-20毫克每晚顿服这是国内临床上常用的五种药,临床上还发现他丁类药物降低总胆固醇和LDL-C的作用虽与药物剂量有相关性,但并非直线关系。
当剂量加大一倍时其降低总胆固醇的幅度近增加5%降低LDL-C的幅度增加7%。
以上是国内的一些情况。
他汀类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即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即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调脂药物。
由于这类药物的英文名称均含有“statin”,故常简称为他汀类。
现已有5种他汀类药物可供临床选用:(1)洛伐他汀(lovastatin),常见药物有美降之、罗华宁、洛特、洛之特等,血脂康的主要成分也是洛伐他汀。
(2)辛伐他汀(simvastatin),常见药物为舒降之、理舒达、京必舒新、泽之浩、苏之、辛可等。
(3)普伐他汀(pravastatin),常用药有普拉固、美百乐镇。
(4)氟伐他汀(fluvastatin),常见药有来适可。
(5)阿托伐他汀(atvastatin),常见药为立普妥、阿乐。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药物。
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胃肠反应、头痛。
与其他降脂药物合用时可能出现肌肉毒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内科 论 坛 ・
老年患者的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
郭艺芳 胡大一
过去 1 余年 中, 0 国内外先后完成 了从 4 5研 44 44例受试者中有 12 例 6 一 岁的伴有高 T 0 1 5 7 0 C 血症的老年冠心病患者, 平均随访 54年。老年亚 . 组分析显示, 与安慰剂相比, 辛伐他汀治疗可使全因
[lRnoid a o 山 就r l en n44 ae sw h l a m s 川 f O elo “gi 44p n i d e l e l o w i tt t
n l o c a 玩a d a :t Sad ai 5 巧 r i s t s e e 城 c iv 1 n n 叨 份 怕 ns h1 石 价 , S d 4 泊 c 1 43 1 31 9 )】ne, 9 , : 8 一 8. t y(5 u t 9 科 3 3
五、 老年人血脂异常干预不足的原因 老年人群血脂异常干预不足的原因可能有多方
〔〕【 v tn fa ia 过 e n a ehwhp st n 3 〕 e i oc o s a v tn a i r ti r no r v c r e s dd t t a ani e d v
t n a es P i t诫山 。” l e t s n c以lyh赶 d a adab〕 a 邵 o i a a i s e e 到 dr f n l an 币 c e e l s h h 9r nne n l l Te 川 二 r It etnwtP ti n l o to h sr , e 1 r i i r a ni O h a s v
上述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有力说明, 对于老年缺 血性心血管疾病的一、 二级预防, 应用他汀类药物进
5 4 研究是降脂治疗中的一项里程碑式研究,
郭艺 作者单位: 0 石家庄, 00 1 55 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脏科 ( 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 胡大一)
通 胡大一, a:e @ ul・n ・ ・ 信作者: E i h pbc ec ml a t r if t n h
m o L其新发冠 心病事件 的相对危 险度增 加 mF , 17 一 .5虽然随着年龄增长, .0 19。 老年人群中T C水
H 研究川是“ s P 他汀革命” 另一项里程碑式 中
的研究。该研究入选的2 5 例血清 T 0 3 6 C水平)
3s m 0 L的冠心病或非冠心病患者中, 50 . mF l 有 86 例年龄在 7 一 岁的老年患者。为患者随机服用 0 8 0
19 , 96 1 8 . 石 9 98 1 : 2 8
心血管 危险因素〔。 6 该指南为老年人与普通成年 1
人确定了相同的 L LC目 D 一 标值( 即高危患者 < 。 26
m o L极高危患者 < . m o L 。但该指南指 mF , 18 mF ) 2 出对于老年患者降脂药物剂量应个体化, 起始剂量 不宜过大, 并根据需要在密切监测肝肾功能与肌酸 激酶的情况下更为谨慎的调整剂量。
确切、 且能够改善预后的药物, 而停用或缓用那些疗 效不确切或仅能改善症状的药物。同时, 由于较多 药物通过细胞色素 几。A 途径代谢, 54 3 当必须同时 使用多种药物时, 可以选用不同代谢途径( 几 如 5 0 29 C 酶系等) 的他汀类药物, 以减少药物间相互作 用。老年人肝肾功能常有不同程度减退, 也是影响 该人群使用降脂药的常见原因。实际上, 现有循证 医学研究结果证实, 老年人群中他汀类药物不良反 应( 肝毒性与肌毒性) 的发生率与中青年相似, 其严 重不良反应事件并未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由于老年 人 T 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C 且对他汀类药物的 敏感性可能较高, 所以在临床实践中使用中小剂量 的他汀类药物有可能使多数患者血脂达标。
平呈逐渐降低趋势, 但高LL 血症与低H L 血 D一 C D一 C
症对心血管预后的影响却更为显著。增龄与血脂异 常均为心血管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并且与高血 压、 糖代谢异常等危险因素相似, 增龄与血脂异常对 心血管系统的危害可能存在叠加效应。换言之, 与 中青年相比, 老年人群的血脂异常可能会产生更大 的心血管系统危害, 应予以更为积极有效地干预。 二、 循证医学证据
出院后继续进行血脂干预者仅 5 %左右, 并且仅极 少数患者血脂水平达到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 人治疗小组1指南(T I) A P 所要求的目 标。 国内调查资料异常的知晓率分别为 88 75 治疗 .%、.%, 率35 34 达标率仅 19 15 .%、 %, . .%、 %。而在 > . 5 6 岁的男性与女性老年人群中, 其血脂达标率仅为
究「到 化降脂进一步减少临床终点试验等一系 ‘活 〕
列里程碑意义的他汀类降脂试验。这些研究结果有 力论证了他汀类药物降 T C在冠心病及相关心血管 疾病一、 二级预防中的重要意义。无论是冠心病及 其等危症( 如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外周血管疾 病)还是具有多重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 , 积极有效 的降脂治疗均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 死率。然而, 在临床实践中许多具有心血管病高危 因素, 甚至已患冠心病及其等危症的患者并未得到 有效的调脂治疗 , 这一现象在老年人群中尤为突出。 因此 , 充分重视并积极干预老年人群的血脂异常对 于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 老年人群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背景 调查资料表明, 前我国大约有 16 目 . 亿人存在 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 0%左右为 > 岁的老 其中7 0 6
医 进一步加强血脂异常防治知识的宣教, 生中 努力
提高其治疗率与达标率。另外老年患者常常使用多 种药物, 过于担心药物间相互作用可能成为影响降
三、 老年人群血脂异常干预现状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 岁以上的老年 M 患者 5 6 l
脂药物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 应根
据患者具体病情全面评估治疗方案 , 优先保证疗效
Ih mc ia I )S d GO . n M d1 8 D, s L D t y r P NEgJ e, 9 , s a i e e( P ce I u u l 9
3 9 14 一3 . 7 3 :3 91 5
红二1叭 P 沈t S d Oa 比teCo .M CB F价a 4 王 r c佣 t yC l av r p R /H e o i u l K i u t r
06 ‘%与03 .%。即使在三级甲等医院接诊的心脑
血管病高危患者中, 已实施他汀类药物干预者仅为 8 0 其中> 岁老年人的干预率为2.%, 3。%, 0 6 11 达 标率为93 。%。上述数据表明, 目前我国临床实践 中对老年人群血脂异常的干预严重不足。 四、 血脂异常防治的指南建议 A PI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 , T 无论年龄如 何, 对于所有已经确诊冠心病及其等危症( 糖尿病 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 或存在2 个及以 上危险因素、 年冠心病风险 > %的患者, 0 1 0 2 其血 清 L LC水平至少应控制在 26m o L以下, D一 . mF 且 可以考虑降至 18 m o L . mF 以下。对于中度高危患 2 者( 种及以上危险因素, 年冠心病风险 1% - 2 0 1 0 2%)血清 L LC的目 0 , D一 标值应 < . mF 26m o L。对 于上述患者, 血清 L LC水平至少应降低 3% - D 一 0 0 4%。我国新近颁布的《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 南》 也同样强调血脂异常是老年人群中一个重要的
年人。虽然随着年龄增长, T 血清 C水平呈逐渐下
降趋势, 但血脂异常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危害并未因 此减小。弗拉明翰研究表明,C水平与 > 岁老 T 5 6 年人的心血管病病死率以及全因病死率密切相关。
血清T 每增加02 m o L其新发冠心病事件的 C . mF , 6 相对危险度增加 11。而 H LC水平每降低02 .2 D一 . 6
・8 4 ・ 9
中华内 科杂志2 )年 1 月第 4 卷第 1 期 CiJn mM d N eb 0 , o4 , o1 。7 6 1 h Ie e, o m o20 V16 N.1 n t v 7
行血脂异常的 干预, 可以有效降低主要终点事件的
发生率, 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其获益程度至少与中
青年患者等同。
〔〕玩 iS, o L , ‘ s M e滋 E cop aa n 2 w J My A 5 k F , t f t rst s e e f a ti v no
c i ca v t no l e n i l 份严i twhm a i 1 ri d a r v r a o u e s d t s i s r 吐1 co s n e t od c 1 t 肠 n
u D ’ I P 研究[共入选9 4 〕 1 0 例有M 或不稳定性 l 心绞痛病史的患者, C , 一. m oL随 其T 4 3 0 7 5 0 mF ,
机接受普伐他汀( m ) 或安慰剂治疗。对其中 0 4 岁d 54 5 7 31 例6 一 岁老年亚组分析显示, 5 经过平均 8 年治疗后, 普伐他汀使老年患者全因病死率降低 1 冠心病病死率降低 2%, 2%, 4 致命性或非致命性 M 减少2%, l 6 心血管疾病病死率降低 2%。并且 6 冠心病危险因素越多, 患者获益程度越大。
病死率降低 3%, 4 冠心病病死率降低 4%, 3 严重冠 状动脉事件减少 3%, 4 脑血管事件减少 3%。其获 0
益程 度与< 岁患者组相似。 A E 0 6 在cR 研究圈人
选患者中, 18 例 6 一 岁伴有高脂血症的 共有 23 5 7 4 老年心肌梗死( l后患者, M ) 分别随机服用普伐他汀 或安慰剂并平均随访 5 与安慰剂组相比, 年, 普伐他 汀(0m ) 4 岁d 治疗使主要不 良冠心病事件减少 2 冠心病死亡减少4%, 3%, 5 卒中减少4%, 0 其获益 程度显著低于 > 岁组。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