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_王美珍

合集下载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摘要:目的,针对我院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并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168例患者,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高血脂症及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其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肝毒性、消化道不适、横纹肌溶解症及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等。

结论;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有效的降脂药物,且对许多疾病的治疗与预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其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临床体征的变化,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字: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引言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因吸烟饮酒以及缺少相应的体育锻炼等因素,近年来高血脂发生率以每年上升的趋势在发展,已严重影响人们生存及生活质量.由于他汀类降脂药物具有调节血脂、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功效,已然成为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理想首选药物.但是随着不断深入的临床研究发现,不良反应也在提升,主要体现在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神经系统、肌病、肝损伤.在临床应用中,不少患者用药之后还可能出现头皮、四肢、面部感染异常以及精神抑郁等现象,此外也可能引发失眠、腹泻、腹胀、血栓性血小板降低、皮疹等[1].因此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用药安全性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他汀类药物用药安全性的研究进展,提出合理用药的对策,为以后安全用药提供依据与保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并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168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

男95例,女73例,年龄为40~69岁,平均(48.7±4.2)岁。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原发病治疗前提下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口服辛伐他汀(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181)治疗,60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口服辛伐他汀,20mg/次,1次/d。

他汀类药物副作用大,到底吃还是不吃

他汀类药物副作用大,到底吃还是不吃

他汀类药物副作用大,到底吃还是不吃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还原酶抑制剂,是患者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首选药物,近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提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导致慢性疾病逐渐增多,由于缺乏体育锻炼等因素导致高脂血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多数患者对他汀类药物耐受较好。

近年来关于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不断增多,严重不良反应包括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其他不良反应有腹泻头痛与皮疹等,可发生面部头皮与四肢的感觉异常。

需要了解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机体的影响。

一、他汀类药物的功能特点他汀类药物是HMG-CoA还原酶竞争性抑制剂。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肥胖人口急剧上升使国内患心血管及病人群日益庞大,高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重要致病性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在减少再次行血管重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普伐他汀为开环羟酸结构具有亲水性,很少影响其他外周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

普伐他汀降血脂药物主要作用于肝脏不良反应少,可避免其他降脂药的亲脂性造成的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是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还原酶抑制剂,可以减少冠动脉硬化病变进展,他汀类药物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等。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阶段,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胆固醇升高为特点的高脂异常是ASCV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药理作用包括调脂与非调脂作用,1)调脂作用机制为化学结构中开放酸部分与HMG-CoA还原酶有特异竞争性抑制作用。

2)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体现在用于冠心病治疗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有效改善冠脉粥样硬化患者症状与心肌缺血客观指标,提示他汀类药物具有有益的非调脂作用,目前肯定有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等。

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二、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多适应症广泛,当前用于临床的他汀类药物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与普伐他汀等。

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措施。

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4~2022.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0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对用药不良反应进行统计,提出合理用药措施。

结果:400例患者共出现2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多发于高龄患者,多数患者联用其他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消化系统不良反应、骨骼肌肉系统不良反应。

结论: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应加强对患者情况的观察及监测,确保用药安全、合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合理用药阿托伐他汀是一种还原酶抑制剂,因为具有较强的调脂作用,药效持续时间较长,能够促进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提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应用广泛,作用显著。

但是随着该药物在临床应用频率的不断提高,为了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患者通常需要长期、大剂量口服用药,部分患者存在联用其他药物的情况,药物长期服用及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极易引发不良反应,阿托伐他汀的用药安全性也得到了广泛关注[1]。

不良反应的出现可能会导致治疗中断,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同时威胁患者的健康,为了进一步保证用药安全,本研究对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用药措施,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21.4~2022.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0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男、女例数分别为108例和92例,年龄区间22~76岁,平均(45.57±5.15)岁。

1.2 方法收集200例患者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资料,对20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统计阿托伐他汀用法用量、联合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预后情况、不良反应类型等。

1.结果2.1 患者一般资料20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

10例患者均为口服用药,用药最大剂量为40mg/d,1例;剂量20mg/d共15例,其余均为10mg/d,全部患者用药剂量符合说明书规定。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脂质含量异常增高的一组疾病,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脑梗死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降低血脂已成为临床中的重要治疗目标。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降脂药物之一,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减少胆固醇合成而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主要包括降脂效果、安全性和耐受性三个方面。

降脂效果是评价一种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从而改善血脂谱。

在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中,还观察到了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效果。

安全性是评价药物应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他汀类药物一般来说是安全的,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肌痛和肌无力,严重者可引起肌纤维溶解症。

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症状等。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肌酸激酶、肝功能和血脂水平,并且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剂量或选择其他降脂药物。

耐受性是评价药物应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他汀类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或耐药现象,导致降脂效果下降。

对于耐药或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其他降脂药物,如树酯类药物、阿巴斯汀和艾凡莫特等。

他汀类药物是高脂血症治疗中的首选药物,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和安全性。

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肌酸激酶、肝功能和血脂水平,以及及时调整剂量和选择其他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还需要针对耐药或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替代药物。

最终,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常见调脂药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常见调脂药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常见调脂药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1.肌病:最常见的他汀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就是肌病,是他汀类药物不能耐受和停药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肌痛、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肌痛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或肌无力,不伴有肌酸激酶(CK)的升高。

肌炎有肌肉症状,并伴有CK升高。

横纹肌溶解是指有肌肉症状,伴有CK显著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10倍和肌酐升高,常有褐色尿和肌红蛋白尿。

横纹肌溶解中的少部分患者,可能最终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这是他汀类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

总体上来说,他汀类药引起肌病的风险是很低的。

目前市场上的他汀类药物发生肌病的风险是大致相近的,但西立伐他汀因比其他他汀类药物高5~7倍而撤市。

他汀类药物诱导的肌病似乎与剂量相关。

2.对肝功能的影响: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是0.5%~2.0%,且呈剂量依赖性。

由他汀类药引起并进展成肝功能衰竭的情况罕见。

所有的他汀类药物均依赖于胆道排泄,如果有肝衰竭或者胆道完全性梗阻的任何临床表现时,他汀类药均不能使用。

3.对神经精神系统的影响:他汀类药物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认知障碍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性很小,即使发生,也是非常小的几率。

与其他药物相比,并没有更多的药物报道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严重的致精神异常的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4.对肾功能的影响:瑞舒伐他汀40mg/日治疗时可发生一过性蛋白尿(++)的几率是1.3%,4周后剂量不变,只有0.3%的患者出现蛋白尿。

5.其他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药物性皮疹,免疫系统紊乱(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但罕见和胃肠道反应(如胃部不适、恶心、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等。

还有极少数复视、眼脸下垂、眼肌麻痹的报道。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1.减少或者避免以下危险因素:如:1高龄(尤其>80岁)患者,女性多见; 2.体型瘦弱; 3.多系统疾病; 4.合用多种药物: 如贝特类(尤其吉非贝齐)、烟酸(罕见)、环孢菌素、吡咯类抗真菌药、红霉素、克拉霉素、HIV蛋白酶抑制剂、奈法唑酮、维拉帕米、胺碘酮和大量西柚汁及酗酒; 5.围手术期;6.剂量过大。

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阿托伐他汀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性别、联合用药、不良反应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原因,探讨合理用药措施。

结果:不良反应多发生高龄患者,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联合用药较多,不良反应类型累及系统主要包括骨骼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和血液系统。

结论: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监测,采取合理用药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合理用药阿托伐他汀属于还原酶抑制剂,又称立普妥,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类降脂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降脂作用显著,且药效维持时间较长,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1]。

随着该药物临床应用的愈加广泛,关于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明显增多,基于此,本研究对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措施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60例阿托伐他汀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

1.2方法全部患者均未口服用药,用药剂量(10-20)mg/d,符合说明书中给药剂量相关要求。

1.3观察指标对患者年龄、性别、联合用药、不良反应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原因,探讨合理用药措施。

1.结果1.患者一般资料60例患者中男性42例(70.00%),女性18例(30.00%)。

年龄≤40岁2例(3.33%);41-60岁20例(33.33%),61-80岁38例(63.33%),≥61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2.2合并症及联合用药情况60例患者中19例为单纯高脂血症,占比31.67%。

4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占比68.33%;联合用药1-5种,联合2-4种共31例,占比51.67%,联用药物主要有抗生素、降血糖、降压药等。

他汀药物临床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他汀药物临床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他汀药物临床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是临床防范应用的降脂药,可以有效减少胆固醇的合成,减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但是他汀类药物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不良反应,一起学习一下:
1.肌肉不良反应:
这是他汀类药物最严重的的一种不良反应。

包括肌肉疼痛、肌无力、肌炎、横纹肌溶解及肌腱损害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就医,补充辅酶Q10等改善症状、恢复血容量等。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2.肝脏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肝炎、胆汁淤积及转氨酶升高。

他汀类药物对肝脏的影响通常出现在用药后3周至6个月内,出现症状时应减量或停药。

3.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这类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应根据不良反应程度决定减量或停药。

任何药物都会有不良反应,有些不良反应虽然罕见,但一旦出现会非常严重。

因此,在用药之前一定要考虑到患者的病理生理情况,并加强监测,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将危害降至最低。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
2012年欧洲药品管理局药物警戒工作组亦决定,所 有产品信息中的不良反应部分增加新发糖尿病为常 见不良反应。
2013年中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关 于修订他汀类药品说明书的通知中,也要求所有他 汀类说明书加入可能引起血糖升高的相关信息。
2021/9/8
27
新发糖尿病的药学监护
对未确诊糖尿病患者的建议:
(4)如果患者在他汀类药物治疗过程中确诊糖尿病,强调减 肥和降糖药,有指征地控制血糖和HbAlc。适当给予饮食 及行为辅导。
2021/9/8
28
他汀类药物其它的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腹痛、胀气、罕见黄疸、急性胰腺炎、血清氨 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酸转肽酶
精神系统:头痛、失眠、感觉异常、外周神经病 皮肤:皮疹、罕见血管神经性水肿 泌尿生殖系统:可见性欲下降、阳痿 心血管系统:可见直立性低血压、心悸 代谢/内分泌:高血糖症、低血糖症 LHL-c太低,容易引起脑卒中,病人出血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 反应及药学监护
2021/9/8
1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肝毒性 肌毒性
主要介绍
肾脏损害
致新发糖尿病的发生
其他不良反应
2021/9/8
2
不良反应(一)
---肝毒性
他汀引起肝酶升高的发生率
剂量依赖性 绝大多数转氨酶升高<3xULN 多见于开始治疗/增大剂量的头3
个月内,一过性增高常见 绝大多数为孤立性无症状性转氨
抗风湿、抗生素、治发热、抗真菌等 非肝源性转氨酶升高: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多发性肌炎、肺梗塞、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肾小球肾炎、 胰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心肌损害,肺栓塞;溶血,再障;肌肉疾病(皮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甲 状腺疾病;剧烈运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1 年 1 月~2014 年 3 月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
院治疗的 76 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心功能分级标准》,所选 76 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 能均处于Ⅲ~Ⅸ级。其中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 38 例,风湿性心
!!!!!!!!!!!!!!!!!!!!!!!!!!!!!!!!!!!!!!!!!!!!!!!
摘 要: 目的:对比分析充血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应用步长稳心颗粒实施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 2011 年 1 月~2014 年 3 月期间所收治的 76 例充血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将 76 例患者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 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于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稳心颗粒进行治疗。经 4 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作 24h 动态心电 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经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在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改善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结论: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心律失常情况,改善患者心功能, 强化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步长稳心颗粒; 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4337.2015.02.068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心内科疾病之一,存在着较高致残率 与死亡率。而充血性心力衰竭则是多类器质性心脏病的晚期表 现,多伴有心律失常情况的发生,且类型多元,最为常见的即为 期前收缩与房颤。因此在纠正病患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过程中, 能否科学协同心律失常病症的治疗十分必要,对于减缓充血性 心力衰竭猝死发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中,笔者通过以 步长稳心颗粒进行对我院收治的 38 例充血性心衰并心律失常 患者实施治疗,取得了相应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过程汇总如
· 253 ·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edicine 文章编号:1004-4337(2015)02-0254-02
中图分类号:R541.6+1
Vol.28 文献标识码:A
No.2
2015
·药学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 失常疗效观察
张瑾
(武汉市东湖医院综合一科 武汉 430071)
1 应用
1.1 降脂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通过抑制 HMG-CoA 还原酶, 使得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代偿性增加肝脏表达低密度 脂蛋白受体,活跃肝脏功能,增加肝脏对脂蛋白的吸收,降低脂 蛋白胆固醇水平,达到降脂的作用。 1.2 抗炎 在此次研究中,40 例患者中有 20 例是心血管疾病 患者,通过服用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后,他汀类降血脂药物通过 与降胆固醇不同的作用机制干扰炎症反应,抑制巨噬细胞功 能,降低炎症细胞因子,从而有效地减弱炎症状态。 1.3 在糖尿病上的应用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可降低糖尿病的 发病风险。在此次研究中的 40 例患者中,有 10 例患者为糖尿 病患者,对这 10 例糖尿病患者服用普伐他汀治疗,治疗结束 后,患者的血压、血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下降, 同时这 10 例患者中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由此可见他汀 类降血脂药物在糖尿病上有着积极的作用。 1.4 改善内皮功能 在人体细胞组织中,内皮祖细胞有着重 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的血管形成。组织 缺血后,成熟内皮细胞和不成熟祖细胞的联合作用对于新生血 管化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使骨髓源细 胞的黏附力增强,即可通过调节 EPCs 的黏附性,辅助其定位到 血管受损部位。同时骨髓源细胞可以潜在地产生血管源细胞,
数理医药学杂志 文章编号:1004-4337(2015)02-0253-02
中图分类号:R972+.6
2015 年第 28 卷第 2 期
文献标识码:A
·药学研究·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王美珍
(湖南省常德市西湖区人民医院 常德 415921)
摘 要: 目的:对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应用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采取某院 40 例服用他汀降血脂药物的患者,服用后, 观察患者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40 例患者在服用他汀降血脂药物后,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脱发、炎 性肌病等。结论:他汀类药物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传统常规药物,不仅能够降低血脂,还具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缺血再 灌注损伤、抗氧化应激、调节神经内分泌等作用。然而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 此在服用此类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病情,并按医嘱进行服用。
关键词: 他汀类降血脂; 应用; 不良反应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4337.2015.02.067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是一种降血脂的药物,在临床中他汀类 降血脂药物主要有普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 汀。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它具有抑制 人体合成胆固醇、降低血中甘油三酯浓度的作用。一般的他汀 类药物适用于治疗除纯合子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外的任何 类型的高胆固醇血症(在他汀类药物中唯有辛伐他汀对于纯合 子家族性的高胆固醇血症有一定的疗效)。短期内服用他汀类 药物较为安全,长期服用此药则容易产生副作用。临床中服用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恶心、呕吐、食欲不 振等,随着应用的增加,这些不良反应时常发生,本文对他汀类 降血脂药物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做了相关的分析,现将有关情况 汇报如下。
参考文献
1 罗曼,邹国林,邬开朗.笋壳过氧化物酶提纯及综合利用的研究.氨基 酸和生物资源,2000,04:28 ̄32.
2 陈勰.竹笋贮藏过程中木质素变化以及调控研究现状.保鲜与加工, 2006,03:8 ̄9.
3 陶玉贵,陶先刚,汤斌,等.竹笋软罐头生产及其危害性分析.中国林副 特产,2004,03:35 ̄37.
10 葛建军,孙立虹,赵建新,等.前列宁 1 号对非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 列腺液 WBC 数目、卵磷脂小体密度及血清 Zn 含量的影响.河北中 医,2005,03:233 ̄235.
收稿日期:2014-10-15
· 254 ·
4 周本杰,张忠义,石勇,等.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与分子蒸馏联用技术 提取分离川芎挥发性成分及其 GC/MS 分析.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2,07:652 ̄653.
5 李安平,谢碧霞,王纯荣,等.高活性竹笋膳食纤维微胶囊的研究.福建 林学院学报,2002,04:304 ̄307.
6 刘慧琼,郭书好,沈英森,等.半夏中 β- 谷甾醇的抗氧化作用研究.广 东药学院学报,2004,03:281 ̄283.
7 钱俊红,许文林.混合甾醇中 β- 谷甾醇和豆甾醇的红外光谱法分 析测定.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04:692 ̄694.
8 许文林,沙鸥,钱俊红,等.混合甾醇中 β- 谷甾醇和豆甾醇的紫外光 谱法分析测定.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05:933 ̄936.
9 杨亦文,傅小峰,魏作君,等.络合法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提取植 物甾醇的工艺研究.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6,04:571 ̄575.
后者分化为平滑肌细胞(SMCs)或内皮细胞,从而修复血管,活 跃内皮祖细胞功能。
2 不良反应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少量服用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健康, 但是长期服用就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在此次研究中,对 40 例 患者服用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 点。 2.1 横纹肌溶解症 横纹肌溶解症是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里 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病症,横纹肌里失去溶解同时 也能引发其他病症的发生。他汀类降血脂药物通过药理机制作 用,能够引起细胞内钙浓度的增加,使得人体内细胞钙超标,从 而导致细胞死亡,而细胞死亡就会致使引发人体代谢障碍。横 纹肌细胞溶解破坏后,大量细胞内容物及坏死崩解的细胞碎片 释放入血,从而对患者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2.2 精神抑郁症 在此研究中,40 例患者在服用他汀类降血 脂药物后,有 10 例患者出现了程度不一的精神病抑郁症,通过 改用其他药物治疗后,抑郁症消失。 2.3 其他不良反应 短期内服用他汀类药物较为安全,长期 服用此药则容易产生副作用。根据文献报道,当他汀与细胞色 素氧化酶 3A4 抑制剂同服时,发生白内障的风险就明显增加。 此外,他汀对人和动物的胚胎尚有致死、致畸作用。其他较为常 见的副作用还包括胃肠道症状、急性胰腺炎、胆石症、皮肤过敏 等。胃肠道症状通常为一过性,无需特殊处理。对血浆淀粉酶含 量增高、疑有胆石和皮肤过敏的患者,如表 1。
表 1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应用后及不良反应
类别 精神抑郁症 横纹肌溶解症 其他不良反应
用药前(例) 0 0 0
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例) 10 6 16
3 不良反应的防治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是一种降血脂的药物,短期内小剂量服
收稿日期:2014-09-04 作者简介:王美珍(1973-),女,湖南省常德市人,本科,药库主任。研究方向:医院药学。
用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健康,但是长时间大剂量服用就会引 发各种副作用。所以长期服用此药的患者应定期检查其血丙氨 酸氨基转换酶及肌酸激酶等项目。儿童、孕妇、哺乳期的妇女及 存在肝脏病变者禁用他汀类药物。本类药不宜与烟酸、贝特类、 环孢霉素合用,以免引起严重的肌肉及肝、肾功能损害。
4 结语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是一种有效的降血脂药物,短时间内服 用能起到很好的疗效,但是长时间服用就会引发副作用,影响 患者的健康。在临床中他汀类降血脂药物主要有普伐他汀、洛 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 症的首选药物,它具有抑制人体合成胆固醇、降低血中甘油三 酯浓度的作用。此次研究本文讲述了服用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后 一些不良反应,并分析了不良反应的防治。患者在服用此类药 物时,要根据自身病情,并按医嘱进行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