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五大类降脂药
降脂药物分类作用副作用

降脂药物的分类.应用及副作用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物有许多,归纳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
一、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这类药物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即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 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调脂药, 由于这类药物的英文名称均含有"statin", 故常简称为他汀类。
自1987年第一个他汀药物即洛伐他汀(lovastatin) 被批准用于治疗高脂血症以来, 现已有5种他汀类药物可供临床选用。
他汀类降脂作用的机制目前认为是由于该类能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阶段的限速酶即HMG-CoA还原酶, 造成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减少, 并通过反馈性上调细胞表面LDL受体的表达, 因而使细胞LDL受体数目增多及活性增强, 加速了循环血液中VLDL残粒(或IDL)和LDL的清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资料来源:医学教育网(一)洛伐他汀(lovastatin)商品名有美降之、罗华宁、洛特、洛之特, 此外血脂康的主要成份也是洛伐他汀。
常用剂量为10~80mg/d, 每晚顿服。
对于II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 洛伐他汀20 mg/d使TC、LDL-C、TG分别降低17%、24%和10%,升高HDL-C 6.6%;洛伐他汀40mg/d使TC、LDL-C、TG分别降低22%、30%和14%,升高HDL-C 7.2%;洛伐他汀80mg/d使TC、LDL-C、TG分别降低29%、40%和19%,升高HDL-C 9.5%。
该药副作用很少见, 偶有腹痛、腹泻、便秘、肌肉痉挛、疲乏无力、皮疹和视力模糊等。
可有肝功能异常, CK升高。
偶可出现肌病临床表现并伴显著的CK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10倍)。
(二)辛伐他汀(simvastatin)商品名为舒降之、理舒达、京必舒新、泽之浩、苏之、辛可。
5~80mg; 每晚顿服。
辛伐他汀自1988年问世以来, 在临床上应用已有10余年, 许多研究和临床观察都证实该药长期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常用降脂药物的比较及选择

常用降脂药物的比较及选择在当前现代生活中,高血脂已成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高血脂不仅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为了降低血脂水平,常用的降脂药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不同的降脂药物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注意事项,用户在选择时需要谨慎,并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
1.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最常用的降脂药物之一,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来降低胆固醇水平。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他汀类药物包括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
他汀类药物的优点是降脂效果明显,并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然而,他汀类药物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肝功能异常、肌肉痛等。
因此,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水平,并密切关注患者的体验。
2. 胆酸螯合剂胆酸螯合剂是通过结合胆酸,促使其从排泄,从而减少胆酸回收,降低胆固醇水平。
常用的胆酸螯合剂有乙酰水楔胺、柠檬酸胆碱等。
胆酸螯合剂通常用于高胆固醇型脂代谢紊乱的患者,适合那些无法耐受他汀类药物或存在肝功能异常的患者。
然而,胆酸螯合剂也有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和吸收维生素等。
因此,患者在使用胆酸螯合剂时需要注意这些副作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使用。
3. 纳米苯妥因纳米苯妥因是一种具有降脂作用的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来降低胆固醇水平。
该药物具有高安全性和耐受性,并可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由于其特殊的作用机制,纳米苯妥因常用于合并高胆固醇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
然而,纳米苯妥因在一些患者中可能出现肝脏损伤的风险,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
4.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是通过抑制肠道中胆固醇的吸收来降低胆固醇水平。
常见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有依折麦布和可可碱等。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适用于无法耐受他汀类药物的人群,能有效地降低血脂水平。
然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降脂效果相对较弱,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调整剂量和进行定期监测。
高血脂的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

高血脂的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引言:高血脂是指人体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超过正常水平,对心血管健康构成威胁。
良好的药物治疗和合理的饮食控制是管理高血脂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血脂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的相关知识。
一、药物治疗1.1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降脂药,通过抑制胆固醇生成酶来降低胆固醇水平。
他汀类药物通常口服,并在晚上睡前使用效果更佳。
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可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1.2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进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这一类药物包括依折麦布、艾柏伐他汀等,可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降脂效果。
1.3 阻断肝内胆固醇生物合成剂阻断肝内胆固醇生物合成剂是通过抑制胆固醇的生成来达到降脂效果,常用药物包括非诺贝特和阿立哌唑。
1.4 蓝花草斑块形成抑制剂蓝花草斑块形成抑制剂是一种新型药物,它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尚需进一步研究该类药物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
二、饮食控制2.1 减少摄入高胆固醇食品高血脂患者应该限制食用富含胆固醇的食品,如动物内脏、黄油、奶油和高脂肉类。
可选择低脂牛奶、鸡肉、鱼肉等替代品。
2.2 控制脂肪的摄入量高血脂患者应该限制摄入过多的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它们会增加体内胆固醇水平,对心血管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建议使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如橄榄油和菜籽油。
2.3 增加纤维素摄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以帮助降低血脂水平,包括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和豆类。
这些食物可以改善消化道功能,减少胆固醇吸收。
2.4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高血脂患者应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特别是简单糖和精加工食品。
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会导致体重增加,并使三酰甘油升高。
结论: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在管理高血脂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药物治疗通过降低胆固醇合成和吸收来调控血脂水平,而饮食控制则是通过限制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及增加纤维素摄取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调脂药的分类及用药原则

调脂药的分类及用药原则调脂药是指用于调节血脂水平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高血脂症。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调脂药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调脂药的分类及其用药原则。
一、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是一类通过抑制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药物。
常见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包括依折麦布(Ezetimibe)和贝特双(Bempedoic acid)。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肠道上皮细胞中的NPC1L1转运蛋白来发挥作用。
在使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 适应症:适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特别是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时。
2. 注意禁忌症:对该类药物过敏者、肝功能异常者和孕妇禁用。
3. 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头痛和肌痛等,一般可耐受。
但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需密切监测。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时,可能增加肌病和肝功能异常的风险。
二、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一类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酸还原酶(HMG-CoA 还原酶)来降低胆固醇合成的药物。
常见的他汀类药物包括辛伐他汀(Simvastatin)、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等。
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 适应症:适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特别是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2. 注意禁忌症:对该类药物过敏者、肝功能异常者和孕妇禁用。
3. 剂量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选择适当的剂量。
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维持剂量。
4. 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肌痛、肝功能异常和消化道不适等。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和肝功能损害,需密切监测。
三、胆固醇合成抑制剂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是一类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内源性合成来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药物。
常见的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有非诺贝特(Fenofibrate)和贝特妥(Gemfibrozil)等。
使用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 适应症:适用于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特别是伴有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患者。
降血脂药

降血脂药求助编辑百科名片能降低血浆甘油三酯或降低血浆胆固醇的药物。
降血脂药种类较多,分类也较困难。
就其主要降血脂功能可分为降总胆固醇、主要降总胆固醇兼降甘油三酯、降甘油三酯、主要降甘油三酯兼降总胆固醇四大类。
概括讲它能阻止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促进胆酸或胆固醇随粪便排出。
抑制胆固醇的体内合成,或促进胆固醇的转化促进细胞膜上LDL受体表达,加速脂蛋白分解。
激活脂蛋白代谢酶类,促进甘油三酯的水解。
阻止其他脂质的体内合成,或促进其他脂质的代谢。
目录药物种类1. 胆酸整合剂2.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3. 烟酸及其衍生物4. 贝特类[Fibrates]5. 普罗布考[Probucol]6. 泛硫乙胺(Pantethine)7. 弹性酶(Elastase)8. Omega-3脂肪酸9. 其他临床应用1. 胆酸整合剂2.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3. 烟酸及其衍生物4. 贝特类[Fibrates)5. 普罗布考[Probucol]6. 泛硫乙胺(Pantethine)7. 弹性酶(Elastase)8. Omega-3脂肪酸9. 其他注意事项食疗降血脂药物种类1. 胆酸整合剂2.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3. 烟酸及其衍生物4. 贝特类[Fibrates]5. 普罗布考[Probucol]6. 泛硫乙胺(Pantethine)7. 弹性酶(Elastase)8. Omega-3脂肪酸9. 其他临床应用1. 胆酸整合剂2.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3. 烟酸及其衍生物4. 贝特类[Fibrates)5. 普罗布考[Probucol]6. 泛硫乙胺(Pantethine)7. 弹性酶(Elastase)8. Omega-3脂肪酸9. 其他注意事项食疗降血脂展开编辑本段药物种类胆酸整合剂这类药共同的降血脂机制是阻止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促进胆酸或胆固醇随粪便排出,促进胆固醇的降解。
这类药有树脂类、新霉素类、谷固醇及活性炭等。
降脂药的种类及作用原理

降脂药的种类及作用原理1.他汀类药物又称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常用的有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崛起的一类降血脂药物。
作用原理: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减少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反馈性上调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加速了循环中极低密度脂蛋白残粒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血浆浓度。
同时也中度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和降低甘油三酯血浆浓度。
主要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对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有疗效。
2.贝特类药物又称氯贝丁酯类和苯氧乙酸类和纤维酸类,常用的有氯贝丁酯、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吉非贝齐等。
作用原理:这类药物增加脂蛋白活力,使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分解代谢加速。
主要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
3.烟酸及烟酸衍生物类药物属B族维生素,有烟酸、阿昔莫司等。
烟酸毒性和不良反应很大,原为二类药物已被降为三类药物。
而阿昔莫司,其结构和作用与烟酸类似,但无烟酸的不良反应,而降脂作用比烟酸强20倍。
作用原理:这类药物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的分解和减少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可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
烟酸还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机制不清。
4.胆酸螯合树脂类药物又称胆酸隔置剂,有考来烯胺(消胆胺)、考来替泊、降胆灵、降胆葡胺等,为国外较早使用的降血脂药物,但是由于其较多的不良反应,在国内市场不多见。
作用原理:这类药物通过阻滞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使其随粪便排出,使肝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含量减少。
通过肝细胞自身调节机制加速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分解代谢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
仅适用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
5.鱼油制剂Omeg a-3脂肪酸,有二十五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作用原理:这类药物可能通过抑制肝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起作用,有轻度降低甘油三酯和开高高密度脂蛋白作用,主要适用于轻度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对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无影响。
你认为最好的降血脂中成药有哪些?

你认为最好的降血脂中成药有哪些?降低血脂是现代人常常面临的健康问题之一,而中成药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被认为是最好的降低血脂的中成药。
1. 降脂通胶囊:降脂通胶囊是一种针对高脂血症的中成药。
它主要通过改善脂肪代谢,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起到降血脂的作用。
该药物安全有效,并且使用方便。
2. 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是一种中成药,被广泛用于降低血脂的治疗。
它主要由黄连、黄芩、黄柏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降血脂、抗炎等功效。
通过调节血脂代谢,控制血脂水平,促进炎症的消退,从而达到降血脂的效果。
3. 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片是一种能够降低血脂的中成药。
它主要含有丹参、水蛇草等中草药成分,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管内脂质的堆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从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它还具有抗凝血、抗氧化等作用。
4. 降脂宁胶囊:降脂宁胶囊是一种中成药,旨在帮助降低血脂。
它由山楂、茯苓、苦瓜、决明子等中草药组成,具有降脂、抗氧化、降压等多种功效。
通过调节脂质代谢、促进脂肪的分解与排出,从而达到降血脂的效果。
5. 降脂宝胶囊:降脂宝胶囊是一种中成药,被广泛应用于降低血脂的治疗。
该药物主要由红曲米、山楂、薏苡仁、陈皮等中草药成分组成。
它通过调节血脂代谢,减少脂质的吸收与合成,增加脂质的消耗,从而降低血脂浓度。
综上所述,降低血脂的中成药有很多种类,如降脂通胶囊、双黄连口服液、复方丹参片、降脂宁胶囊和降脂宝胶囊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降低血脂的效果。
然而,使用中成药前应咨询医生并遵循医嘱,同时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改善血脂水平。
抗高血脂药物降低血脂的选择性药物及用法指南

抗高血脂药物降低血脂的选择性药物及用法指南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脂状态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抗高血脂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血脂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降低血脂的选择性药物,并提供用法指南。
一、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目前降血脂效果最好、应用较广泛的药物,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表现出色。
常见的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用法指南:1. 在开始治疗之前,首先要确定患者的基线血脂水平。
一般建议进行全面的血脂检测,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LDL-C等指标。
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宜的他汀类药物和剂量。
一般来说,初次治疗建议使用较低剂量,如辛伐他汀20mg/日。
3. 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肌肉痛等不良反应。
特别是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多,需要谨慎搭配使用。
二、贝特类药物贝特类药物主要包括非洛贝特、阿拉贝特等,可通过抑制肝细胞胆固醇合成和提高LDL受体的表达,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用法指南:1. 贝特类药物适用于那些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或对他汀类药物存在禁忌症的患者。
2. 初次治疗建议使用较低剂量,如非洛贝特10mg/日。
3. 在服用贝特类药物期间,同样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肌肉痛等不良反应。
三、降脂纤维酸类药物降脂纤维酸类药物主要包括布洛伐他汀、菊粉酸等,通过可溶性纤维酸对胆汁酸进行结合与排出,从而达到降低胆固醇的目的。
用法指南:1. 适用于轻度或中度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效果较轻。
2. 布洛伐他汀常用剂量为6-18g/日,分2-3次口服。
3. 菊粉酸常用剂量为10-16g/日,分2-3次口服。
四、其他药物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降血脂药物,如胆酸螯合树脂、嗜肝细胞生长因子抗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o r p e r s o n a l u s e o n l y i n st u d y a n d r e s e a r c h;n o t fo r c o m m e r c i a l u s e 常用的五大类降脂药高脂血症根据发生异常改变的血脂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
种:1.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正常人的血总胆固醇应低于5.2mmol/L,如超过
5.7mmol/L,即可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
2.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指血甘油三酯
超过1.7mmol/L)。
3.混合型高脂血症(指既有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又有血浆甘油
出现肌肉毒性。
2 贝特类贝特类药物的主要适应症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或
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
目前临床应用的贝特类药物,主要有环丙贝
特、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及吉非贝齐。
据临床实践,这些药物可有效降低甘油三酯22
%~43%,而降低TC仅为6%~15%,且有不同程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该药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恶心、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肝损害。
3 烟酸类
烟酸类药物属B族维生素,当用量超过其作为维生素作用的剂量时,可有明显的降脂作用。
该类药物的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除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I型高脂蛋白血症以外的任何类型高脂血症。
但是,该药的速释制剂不良反应大,我们一般不单独应用。
对于烟酸的降脂作用机制,目前医学界尚不十分明确。
缓释制剂大大减少,主要为颜面潮红。
4 胆酸螯合剂这类药物也称为胆酸隔置剂。
有考来
前,因大量临床试验证据的支持,贝特类在临床上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这类药物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与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激活密切相关。
试验结果表明,贝特类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不仅与调脂作用有关,还在于其能改善非脂质性危险因素。
本文将对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作一综述。
1 贝特类药物对血脂代谢的作用 1.1 增强脂蛋白脂酶活性贝特类可通过激活
PPARα从转录水平诱导脂蛋白脂酶表达,促进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极低密度脂
蛋白、乳糜微粒和中间密度脂蛋白等)颗粒中甘油三酯成分的水解[1] 。
此外,激活
的PPARα可抑制肝细胞载脂蛋白C-Ⅲ(Apo-CⅢ)基因的转录[2] ,但不影响载脂蛋白E(ApoE)的合成,从而使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中的Apo-CⅢ/ApoE比率下降,促进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的有效清除。
1.2 促进肝脏摄取脂肪酸和抑制肝脏合成
固醇逆向转运[4] 。
1.4 减少中性脂质在VLDL和HDL之间的交换贝特类通过有效降低血浆中的甘油三酯水平,抑制胆固醇酯转移蛋白的活性,减少VLDL和HDL之间的中性脂质(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交换,避免形成含有较多甘油三酯的HDL,减慢HDL和Apo-AI的清除速率[3] 。
此外,贝特类尚可通过增强LDL与LDL受体之间的亲和力,促进LDL的清除。
2 贝特类药物抗炎作用核因子κB(NF-
κB)是调节免疫炎症相关基因的重要转录因子,对多种炎症因子(IL-2、IL-6)、
黏附分子(VCAM-1、ICAM-1)、趋化因子(MCP-1)等起关键性的调控作用。
贝特类药物可通过上调I-κB(NF-κB的抑制蛋白家族)表达,加速细胞核内的NF-κB灭活,从而抑制由NF-κB驱动的炎性因子基因的转录活性,缩短炎症反应的持续时间。
此外,贝特类药物还通过生理性干扰c-Jun氨基末端区域,降低转录因子活化蛋白1与DNA的结合活性,从而调控炎性因子的转录活性,抑制炎症反应[5] 。
此外,
的CD40、CD40L表达[11] 。
同时,也有临床研究证实,非诺贝特可降低混合性高脂血症病人的可溶性CD40L和IL-1α水平[12] 。
3 贝特类药物对凝血-纤溶系统的作用高脂血症时常伴凝血-纤溶系统异常,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凝血及纤溶活
性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贝特类药物对凝血-纤溶系统有积极影响,其能降低促凝血因子,如Ⅶ因子-磷脂复合物、凝血因子Ⅱ、片段F1+2和血小板
的活性,减少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产生[5,13,14] 。
此外,贝特类尚可
降低基础状态下和IL-6刺激下人肝细胞纤维蛋白原β基因的表达。
同时,有临床资
料表明,非诺贝特可降低纤维蛋白原及部分凝血因子水平。
姜妮等[5] 发现,苯扎贝
特可降低年轻心梗存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减少冠脉事件发生率。
Branchi等[15] 对比研究了数种贝特类和他汀类调脂药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用药4个月后,非诺贝特和苯扎贝特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10%~15%,而辛
验也表明,贝特类对脂联素表达和胰岛素抵抗有积极影响。
非诺贝特可改善代谢综合
症病人的胰岛素抵抗[19] 。
对于原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病人,非诺贝特在未降低体
重时,仍可降低其血浆甘油三酯,升高HDL-C,并显著升高脂联素水平,改善胰岛素
抵抗。
这提示,非诺贝特升高脂联素水平的作用独立于其减少体脂含量的作用[6]。
另一项研究也表明,非诺贝特单药或与阿托伐他汀合用2月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病
人,均可升高血浆脂联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无此作用[20] 。
5 贝特类药物对内皮功能的作用内皮细胞的迁移是促使动脉粥样
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在动脉粥样硬化晚期,内皮细胞的迁移参与粥样斑块中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增加斑块破裂、出血的风险。
新生血管的形成还为炎性因子进入斑块提供了重要通道。
PPARα激动剂可通过抑制大血管及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对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血管病理改变起到保护作用。
非诺贝特在10µmol/L即有抗迁移作
市场份额的13%~15%,其中进口药品约占了一半,主要是德国宝灵曼的必调脂(苯扎贝特)、法国利博福尼的立平脂(非诺贝特)和德国史达德药业的脂康平(苯扎贝特
)等。
贝特类药物是广谱的全身性脂质调节剂,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最有效,同时可减少LDL胆固醇和升高HDL胆固醇。
是以降低甘油三酯和提高保护性的高密度脂蛋白为主的调脂药物。
该类药物可改变LDL的分布,使之分布在更多的较大的漂浮颗粒
上,减少粥样硬化。
但是贝特类药物对冠脉疾病的作用机制不明显。
该类药物用于临床较早,目前市场上较多的是非诺贝特、吉非罗齐、苯扎贝特和环丙贝特等。
近年来,老药新剂型的开发进一步带动了该类产品市场的增长。
非诺贝特是第三代苯氧芳酸衍生物类调血脂药物,也是目前贝特类中使用最多的药物。
2004年雅培公司的非诺贝特微粒Triocor的市场比上一年增长了37.63%,销售额达7.79亿美元。
与此
肠道内均匀释放、规律吸收,药效平稳,副作用少,从而提高了高脂血症患者的顺应性,解决了贝特类药物服用时受食物影响及安全性等局限。
此举有望改变目前非诺贝特的市场格局。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已有企业在贝特类领域开始新的研究与尝试。
据悉,国内致力于原创性药物研发的微芯生物,目前正着手于新的贝特类药物的研究,并有所进展。
“从市场角度来看,新型贝特类降脂药,对中国人以甘油
三酯升高为主的高血脂症有较好的疗效,因此仍有一定潜力。
”该公司研究人员告诉记者。
随着新剂型的开发和新产品的推出,以贝特类为代表的非他汀类调脂药无疑将成为市场的挑战者。
业内人士指出,虽说此市场没有主流市场强大,但仍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将构成对降脂类主流药物市场的威胁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