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直角三角形的典型例题十
解直角三角形大题及答案

解直角三角形大题及答案直角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比较基础而重要的知识点,下面给出几道解直角三角形的大题及答案。
大题一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6cm,另一条直角边为8cm,求斜边长。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出斜边长,即$c=\sqrt{a^2+b^2}$。
带入数据得$c=\sqrt{6^2+8^2}=10$,所以斜边长为10cm。
答案:10cm大题二如图,直角边AC长为12cm,BC长为16cm,连接AB并延长线段交CD于点D,且CE垂直于BD,求CE的长。
解析:首先要求出BD的长度。
由$AC^2+BC^2=BD^2$可得$BD=\sqrt{12^2+16^2}=20$。
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CC’E、B’BD可以列出比例$\frac{CE}{BD}=\frac{BC}{B'D}$,即$\frac{CE}{20}=\frac{16}{28}$,解之得$CE=\frac{80}{7}$。
答案:$\frac{80}{7}$cm大题三已知一艘轮船从岸边出发,航向为东北偏东,速度为20km/h,船行了300km到达目的地。
试画出向量图,并求出船行的时间。
解析:如图所示,$\vec{v}=(20\cos45\degree,20\sin45\degree)=(10\sqrt{2},10\sqrt{2})$。
由船行了300km可得船行时间为$\frac{300}{\|\vec{v}\|}=\frac{300}{20}=15$小时。
答案:15小时大题四如图,正方形ABCD中,P点在BC边上,$\anglePAD=45\degree$,PD=2,BP=4,则AP长为多少?解析:如图所示,由正方形ABCD的对称性可得$\angle PAD=\angle BCA=45\degree$,则$\triangle PAD$与$\triangle PBC$相似。
设$AP=x$,则$\frac{x}{4}=\frac{2}{x}$,解之得$x=2\sqrt{2}$。
解直角三角形.doc 例题

解直角三角形经典例题精析类型一、锐角三角函数1.(1)在△ABC中,∠C=90°.若sinA=,则tanA=______.【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与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解析】设∠A的对边为(也可设为1),则斜边为2,由勾股定理得邻边为,所以由tanA===(也可由sinA=得∠A=30°,则tan30°=).【答案】.(2)(2010哈尔滨)在Rt△ABC中,∠C=90°,∠B=35°,AB=7,则BC的长为().(A) 7sin35°(B)(C)7cos35°(D)7tan35°【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答案】C2.已知:cos=,则锐角的取值范围是( )A.0°<<30°B.45°<<60°C.30°<<45°D.60°<<90°【思路点拨】cos60°=,cos45°=,因为<<所以45°<<60°.【答案】B.3.当45°<<90°时,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tan>cos>sinB.sin>cos>tanC.tan>sin>cosD.cos>sin>tan 【考点】同一锐角不同三角函数比较大小.【提示】当一锐角在45°~90°范围内,正切值>1,1>正弦值>,>余弦值>0.【答案】C.4.Rt△ABC中,如果一条直角边和斜边的长度都缩小至原来的,那么锐角A的各个三角函数值( )A.都缩小B.都不变C.都扩大5倍D.无法确定【考点】三角函数值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边的比值有关.【思路点拨】因为一条直角边和斜边的长度都缩小至原来的,但各边的比值不变.【答案】B.5.1-cos234°-cos256°=__________.【考点】(1) sin2A+cos2A=1;(2)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A=cos(90°-A)或cosA=sin(90°-A).【解析】1-cos234°-cos256°=1-(sin256°+cos256°)=1-1=0.【答案】0.6.方程有实数根,求锐角的取值范围.【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析】∵方程有实数根∴△=≥0,即≤,∴0°<≤30°.总结升华:应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及各个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联系,注意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领会及运用. 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为锐角,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1)(2)如果,那么(3)如果,那么(4)A. 1个B. 2个C. 3个D. 4个【思路点拨】利用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和有界性即可求解.【解析】由于为锐角知(1)不成立当时,有,即(2)正确当时,,即(3)成立又,即正确,即(4)成立.【答案】C.【变式2】A、B、C是△ABC的三个内角,则等于( )A. B. C. D.【考点】互余两角正余弦关系.【思路点拨】===.【答案】A.【变式3】已知△ABC中,∠C=90°,若∠A、∠B的余弦值是关于的方程的两个根.且△ABC的周长为24.试求BC的长度.【考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解析】∵∠A、∠B的余弦值是关于的方程的两个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又∵A+B=900 ∴①平方并把②代入得:整理得:解得=3,=19当=3时,因=<1不符题意,故舍去.∴=19此时原方程为:解得=,=又设>∴设=,那么=,=∵=24 ∴=24 解得=2∴△ABC的斜边BC==10.类型二、解直角三角形7.(1)在Rt△ABC中,∠ACB=90°,CD⊥AB于D,BC=5,BD=3,则sinA=_____,cosA=_____,tanA=_____,tanB=_____.【考点】解直角三角形,利用已知元素求两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思路点拨】由∠ACB=90°,CD⊥AB可知,∠A=∠DCB,∵BC=5,BD=3 ∴由勾股定理得CD=4所以sinA=sin∠DCB==, cosA=cos∠DCB==tanA=tan∠DCB==, tanB==【答案】sinA=,cosA=,tanA=,tanB=.(2)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o,AC=6,D是AC上一点,若tan∠DBA=,则AD的长为()(A) 2 (B)(C)(D)1【考点】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思路点拨】过D作DE⊥AB于E,因为∠A=45°,设AE=DE=x, AD =x由tan∠DBA=,得BE=5x, AC=6AB=,即5x+x=,x=,AD =x=2.【答案】A8.如图,在中,AD是BC边上的高,.(1)求证:AC=BD; (2)若,求AD的长.【考点】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知识和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思路点拨】由于AD是BC边上的高,则有和,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使问题求解.【解析】(1)在中,有,中,有(2)由可设由勾股定理求得即.9.如图,沿AC方向开山修路,为了加快施工速度,要在小山的另一边同时施工.从AC上的一点B,取米,.要使A、C、E成一直线,那么开挖点E离点D的距离是( )A.米B.米C.米D.米【思路点拨】在中可用三角函数求得DE长.【解析】A、C、E成一直线在中,米,米 .【答案】B.总结升华:任何锐角都可以求三角函数值,并非只能在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才可求三角函数值,此处易混淆.解直角三角形的关键是正确地选择公式,为了迅速准确地优选所需公式,应依题意画出图形,便于分析,并尽量利用原始数据,避免积累误差或链式错误.举一反三:【变式1】在△ABC中,∠C=30°,∠BAC=105°,AD⊥BC,垂足为D,AC=2cm,求BC的长.【思路点拨】在Rt△ADC中,利用sinC=,求出AD=1cm,cosC=,求出CD=在Rt△ABD中,利用tan∠BAD=,求出BD=1,所以BC=BD+CD=1+.【答案】(1+)cm.【变式2】如图,已知△ABC中,∠ACB=90°,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1)∠A=60°,CD⊥AB于D,CD=;(2)a=2,CD⊥AB于D,BD=.【考点】解直角三角形中运用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恰当选用锐角三角函数求值.【解析】(1)∵ CD⊥AB,∠A=60°,CD=∴在Rt△CDA中,AC=∴在Rt△ABC中,∠B=90°-∠A=30°,AB=2AC=4,BC=ABsinA=4×=2;(2)∵BC=a=2,CD⊥AB于D,BD=,∴cosB=,∴∠B=30°∴在Rt△ABC中,∠A=90°-∠B=60°,∴AB=, AC=AB=.总结升华:大胆正确应用,虽然方法很多,但要总结最优解法.【变式3】某片绿地形状如图,其中AB⊥BC,CD⊥AD,∠A=60°,AB=200m,CD=100m,•求AD、BC的长.【思路点拨】设法补成含60°的直角三角形再求解.【解析】延长BC,AD交于E,∠E=30°在Rt△ABE中,在Rt△CDE中,AD=AE-DE=400-100,BC=BE-CE=200-200.类型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10.(1)(2010 山东东营)如图,小明为了测量其所在位置A点到河对岸B点之间的距离,沿着与AB垂直的方向走了m米,到达点C,测得∠ACB=,那么AB等于()(A) m·sin米 (B) m·tan米 (C) m·cos米(D) 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与实际问题.【答案】B(2)已知,如图:AB∥DC,∠D=900,BC=,AB=4,=,求梯形ABCD的面积.【考点】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思路点拨】过B作BE⊥CD于E,设BE=,则结合=得CE=3,又BC=,利用勾股定理求,从而可求梯形ABCD的面积.【解析】过B作BE⊥DC于E,∵tanC=,∴设BE=,则EC=在Rt△BEC中,由勾股定理得:,即解得:=1,∴BE=1,EC=3,∴==.11.如图,在湖边高出水面50m的山顶A处看见一架直升机停留在湖面上空某处,观察到飞机底部标志P处的仰角为45°,又观察到其在湖中之像的俯角为65°,试求飞机距湖面的高度h.(精确到0.01m) tan65°≈2.145【考点】利用三角形函数解实际问题.【思路点拨】通过作点P至湖面的对称点P′,根据方向角平面成像的知识解决问题.【解析】作点P至湖面的对称点P′,连接AP′,设AE=x,在Rt△AEP中∠PAE=45°,则∠P=45°,所以PE=AE=x,由平面成像知识可得OP′=OP=PE+EO=x+50,•在Rt△AP′E中,tan∠EAP′==tan65°,又EP′=OE+OP′=x+100,所以=tan65°≈2.145,解得x≈87.34,所以OP=x+50≈137.34(m),即飞机距湖面的高度h约为137.34m.12.已知:如图,山顶建有80米高的铁塔BC,为了测量山的高度,测量人员在一个小山坡的P处,测得塔的底部B点的仰角为45°,塔顶C的仰角为60°,若小山坡的坡角为30°,坡长MP=40米,请问,测量人员用这种方法能测量出山的高度吗?如果能,山的高度是多少?(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思路点拨】如果能由已知数据计算出山高AB,那么该测量人员的方法可行,另外为计算方法,可将问题抽象成几何计算题【解析】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出山高,理由如下:如图,作PE⊥AM的延长线于点E,设P点的水平视线与AB交于D点,由已知可得,∠C=30°,∠PBD=45°,BD=DP设BD=x米,则即又答:该测量人员用他的方法能测量出山的高度,其高度约为129米.13.如图,某数学兴趣小组在活动课上测量学校旗杆高度.已知小明的眼睛与地面的距离(AB)是1.7m,看旗杆顶部的仰角为45;小红的眼睛与地面的距离(CD)是1.5m,看旗杆顶部的仰角为.两人相距28米且位于旗杆两侧(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请求出旗杆的高度.(参考数据:,,结果保留整数)【解析】解法一:过点作于,过点作于,则在中,,设(不设参数也可), 5分在中,,7分答:旗杆高约为12米.解法二:过点作于,过点作于,则,在中,,设,则在中,,解得答:旗杆高约为12米.总结升华:在运用本单元内容时要运用转化思想将所求问题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函数建立已知与结论的联系,另外,在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的燕服槽是一个等腰梯形,外口AD宽10cm,燕尾槽深10cm,AB的坡度i=1:1,求里口宽BC及燕尾槽的截面积.【考点】坡度的概念.【解析】如下图,作DF⊥BC于点F.由条件可得四边形AEFD是矩形,AD=EF=10.AB的坡角为1:1,所以=1,所以BE=10.同理可得CF=10.里口宽BC=BE+EF+FC=30(厘米).截面积为×(10+30)×10=200(平方厘米).【变式2】如图,AB是江北岸滨江路一段,长为3千米,C为南岸一渡口,•为了解决两岸交通困难,拟在渡口C处架桥.经测量得A在C北偏西30°方向,B在C的东北方向,从C处连接两岸的最短的桥长多少?(精确到0.1)【考点】方向角的应用.【解析】过点C作CD⊥AB于点D.CD就是连接两岸最短的桥.设CD=x米.在直角三角形BCD中,∠BCD=45°,所以BD=CD=x.在直角三角形ACD中,∠ACD=30°,所以AD=CD×tan∠ACD=x·tan30°=x.因为AD+DB=AB,所以x+x=3,x=≈1.9(米).【变式3】气象台发布的卫星云图显示,代号为W的台风在某海岛(设为点)的南偏东方向的点生成,测得.台风中心从点以40km/h的速度向正北方向移动,经5h后到达海面上的点处.因受气旋影响,台风中心从点开始以30km/h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继续移动.以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1)台风中心生成点的坐标为,台风中心转折点的坐标为;(结果保留根号)(2)已知距台风中心20km的范围内均会受到台风的侵袭.如果某城市(设为点)位于点的正北方向且处于台风中心的移动路线上,那么台风从生成到最初侵袭该城要经过多长时间?【考点】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解析】解:(1),;(2)过点作于点,如图,则.在中,,,..,,台风从生成到最初侵袭该城要经过11小时.相似经典例题精析类型一、图形的相似1.在比例尺1:10 0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8 cm,那么甲、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应为__________km.考点:比例性质.思路点拨:地图上的比例尺是一种比例关系,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解析:1:10 000 000=8:80 000 000,即实际距离是80 000 000cm=800km.2.(1)将一个菱形放在2倍的放大镜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菱形的各角扩大为原来的2倍B.菱形的边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C.菱形的对角线扩大为原来的2倍D.菱形的面积扩大为原来的4倍考点:相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解析:从放大看到的菱形和原来的菱形相似,放大镜只能放大边长,而不能放大角.所以B、C正确,A不正确.D 中相似图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所以D也正确.故选A.(2)(2010山西)在R t△ABC中,∠C=90º,若将各边长度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A的正弦值()A.扩大2倍B.缩小2倍C.扩大4倍D.不变考点:相似图形的性质.答案:D3.(1)在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比例,小华量得综合楼的影长为6 米,同一时刻她量得身高 1.6米的同学的影长为0.6 米,则可知综合楼高为__________.考点: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的比相等.解析:,则楼高==16,故填16米.(2)(2010四川内江)如图,为了测量某棵树的高度,小明用长为2m的竹竿做测量工具,移动竹竿,使竹竿、树的顶端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的同一点.此时,竹竿与这一点相距6m、与树相距15m,则树的高度为______________m.解析:答案:74.若四边形ABCD∽四边形,且AB:=1:2 ,已知BC=8,则的长是( ) A.4 B.16C.24D.64考点:相似图形的性质,相似四边形对应边的比等于相似比.解析:因为四边形ABCD∽四边形,所以AB:=BC:=1:2即=2BC=2×8=16,故选B.5.下列多边形中,一定相似的是( )A.两个矩形B.两个菱形C.两个正方形D.两个平行四边形考点:多边形相似的定义.解析:A中两个矩形只能满足对应角相等,而对应边不一定成比例;B中两个菱形只满足对应边成比例,而对应角不一定相等;D中两个平行四边形对应边不一定成比例,对应角也不一定相等;C中两个正方形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故选C.举一反三:【变式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A.相似多边形是全等多边形B.不全等的图形不是相似多边形C.全等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D.不相似的图形可能是全等图形解析:全等多边形是特殊的相似多边形,相似比为1.故选C.【变式2】证明:正六边形ABCDEF与正六边形相似.考点:边数相同的正多边形相似的判定.证明:∵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20°∴∠A=∠A′,∠B=∠B′,∠C=∠C′,∠D=∠D′,∠E=∠E′,∠F=∠F′又∵AB=BC=CD=DE=EF=FA=====∴=====∴正六边形ABCDEF∽正六边形.总结升华:边数相同的正多边形都相似.【变式3】两地的距离是500 米,而地图上的距离为10 厘米,则这张地图的比例尺为()A.1:50B.1:500 C.1:5000 D.1:50000解析: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等于比例尺,即比例尺为10:50000=1:5000,故选C.【变式4】如图,在一张长10cm,宽6cm的矩形纸片上,剪下一个矩形,若剩下的矩形(图中阴影部分)和原来的矩形相似,那么剩下的矩形的面积是多少cm2?思路点拨:已知两个矩形相似,则它们的长的比等于宽的比.因此只能是矩形ABCD的长AD对应矩形CDEF的长CD,矩形ABCD的宽CD对应矩形CDEF的宽DE.解析:∵矩形ABCD∽矩形CFED,∴即解得DE=3.6,∴S矩形CDEF=CD×DE=6×3.6=21.6cm2.类型二、相似三角形6.(1)已知:如图,∠ADE=∠ACD=∠ABC,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A)1对(B)2对(C)3对(D)4对考点:本题考查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定理与判定定理的运用.思路点拨: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解析:△ADE∽△ABC,△ACD∽△ABC,△ADE∽△ACD,△DCE∽△CBD,故选D.(2)(2010北京)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边上,DE∥BC,若AD∶AB=3∶4,AE=6,则AC 等于( )A.3 B.4 C.6 D.8解析:△ADE∽△ABC答案:D7.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各有一个角是67°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B)邻边之比都为2:1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C)各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D)邻边之比都为2:3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考点:本题要求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思路点拨:设计出反例淘汰错误的选项.解析:A不成立的原因是当底角为67°时,顶角为46°,另一个三角形的顶角为67°时,底角为66.5°,这两个等腰三角形不相似.B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邻边之比都为2:1,结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这两邻边只能是腰和底的比为2:1,每个三角形三边之比均为腰:腰:底=2:2:1.C不成立的原因也是顶角不等.D不成立的原因是当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的比是2:3时,另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的比为3:2,它们三边之比分别为2:2:3与3:3:2.故选B.8.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则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共有( )A.1对B.2对C.3对D.4对思路点拨:利用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解析:考虑Rt△ABC与Rt△ACD和Rt△CBD相似情况.除直角外,∠A为Rt△ABC和Rt△ACD的公共角,故Rt△ABC∽Rt△ACD,又∠B为Rt△ABC和Rt△CBD的公共角,故Rt△ABC∽Rt△CBD,可得Rt△ACD∽Rt△CBD,故选C.9.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为16:25,那么它们的面积比为( )A.4:5B.16:25C.196:225 D.256:625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思路点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所以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的平方.答案:D.10.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上有P、A、B、C四点.(1)求证:△PAB∽△PCA;(2)求证:∠APB+∠PBA=45°.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思路点拨:判定方法: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或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解析:(1)∵PC=1,PA=,PB=5,∵∠APC=∠BPA,∴△PAB∽△PCA;(2)∵∠B=∠PAC∠ACB=45°,∴∠APB+∠PBA=∠APB+∠PAC=∠ACB=45°.11.如图,某测量工作人员与标杆顶端F、电视塔顶端在同一直线上,已知此人眼睛距地面1.6米,标杆为3.2米,且BC=1米,CD=5米,求电视塔的高ED.考点: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思路点拨:过A点作AH⊥ED,构造三角形,并证明△AFG∽△AEH,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求出结论.解:过A点作AH⊥ED,交FC于G,交ED于H.由题意,可得:△AFG∽△AEH,∴,即,解得:EH=9.6米.∴ED=9.6+1.6=11.2米.总结升华: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必须同时具备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举一反三:【变式1】在△ABC中,DE∥BC,,若,求.考点:比例的基本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思路点拨:由得出,再利用DE∥BC可得△ADE∽△ABC解:∵,∴.∵在△ABC中,DE∥BC,∴△ADE∽△ABC,∴,即,∴.【变式2】如图,△ABC是一块直角三角形的木块,∠C=90°,AC=3cm,BC=4cm,AB=5cm,要利用它加工成一块面积最大的正方形木块,问按正方形CDEF加工还是按正方形PQRS加工?说出你的理由.思路点拨:要加工成一块面积最大的正方形木块,有两种方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出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较大小即可.解:(1)如图1,设正方形CDEF的边长为x,则有,得x=cm;(2)如图2,设正方形PQRS的边长为y,作CN⊥AB于N交RS于M,而知CN=,同样有得(cm),x-y=>0,故x>y,所以按正方形CDEF加工,可得面积最大的正方形.【变式3】已知矩形ABCD,长BC=12cm,宽AB=8cm,P、Q分别是AB、BC上运动的两点.若P自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AB方向运动,同时,Q自点B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BC方向运动,问经过几秒,以P、B、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DC相似?思路点拨:用运动的时间t和速度表示线段的长,当△PBQ与△BDC相似时,利用对应边的比相等求出时间.解析:设经x秒后,△PBQ∽△BCD,由于∠PBQ=∠BCD= 90°,(1)当∠1=∠2时,有:,即;(2)当∠1=∠3时,有:,即∴经过秒或2秒,△PBQ∽△BCD.类型三、位似12.下列图形中不是位似图形的是( )考点:位似图形的定义.解析:A是以圆心为位似中心的图形,B、D根据定义可判断.C是相似但不是位似的图形.故选C.13.(1)(2010广东茂名)如图,已知△与△是相似比为1:2的位似图形,点O为位似中心,若△内一点(x,y)与△内一点是一对对应点,则点的坐标是_________.考点:位似图形的性质.答案:(-2x,-2y)(2)如图,直角坐标系中△ABC的A、B、C三点坐标为A(7,1)、B(8,2)、C(9,0).请在图中画出△ABC的一个以点P (12,0)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3的位似图形(要求与△ABC同在P点一侧);考点:位似图形的画法思路点拨:连接位似中心P和△ABC的各顶点,并延长,使PA′=3PA,PB′=3PB,PC′=3PC连接、、,则得到所要画的图形.解:画出,如图所示.14.如图,D,E分别AB,AC上的点.(1)如果DE∥BC,那么△ADE和△ABC是位似图形吗?为什么?(2)如果△ADE和△ABC是位似图形,那么DE∥BC吗?为什么?考点:会利用位似图形的定义判定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会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思路点拨:(1)可先证明△ADE和△ABC相似,对应边在同一直线上或平行,再找出对应顶点的连线交于一点A 可判定是位似图形.(2)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位似图形是相似图形.从而得到对应角相等,可得DE∥BC.解:(1)△ADE和△ABC是位似图形.理由是:DE∥BC,所以∠ADE和=∠B,∠AED=∠C,∴△ADE∽△ABC.又∵点A是△ADE和△ABC的公共点,点D和点B是对应点,点E和点C是对应点,直线BD与CE交于点A,∴△ADE和△ABC是位似图形.(2)DE∥BC.理由是:△ADE和△ABC是位似图形,∴△ADE∽△ABC,∴∠ADE=∠B,∴DE∥BC.总结升华:位似图形重点考查学生理解图形变换的意义,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在边长均为1的小正方形网格纸中,△OAB的顶点O,A,B均在格点上,且O是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在x轴上.以O为位似中心将△OAB放大,使得放大后的△OA1B1与△OAB对应线段的比为2:1,画出△OA1B1(所画△OA1B1与△OAB在原点两侧);考点:位似图形坐标变换规律.思路点拨:问题关键是确定位似图形各个顶点的坐标: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2或-2.由图形可知,A点坐标为(-2,0),B点坐标为(-1,2),要求所画△OA1B1与△OAB 在原点两侧,所以相似比为-2,即A1点坐标为(4,0),B1点坐标为(2,-4).解:如图,△OA1B1就是△OAB放大后的图象.【变式2】如图,用下面的方法可以画出△AOB的“内接等边三角形”,•阅读后证明相应的问题.画法:(1)在△AOB内画等边△CDE,使点C在OA上,点D在OB上;(2)连结OE并延长,交AB于点E′,过E′作E′C′∥EC,交OA于点C′,作E′D′∥ED,交OB于点D′;(3)连结C′D′,则△C′D′E′是△AOB的内接三角形.请判断△C′D′E′是否是等边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考点:重点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思路点拨:由画法可知,△CDE和△C′D′E′是位似图形.答:△C′D′E′是等边三角形.证明:∵C′E′∥CE,∴△OEC∽△OE′C′,∴,∠C′E′D′=∠CED=60°,∴△C′D′E′∽△CDE.∵△CDE为等边三角形,•∴△C′D′E′为等边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经典练习附答案

秒题一1、如图,△ABC中,AD⊥BC,垂足是D,若BC=14,AD=12,tan∠BAD=,求sinC的值.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D是钝角,AB=AD,BD平分∠ABC,若CD=3,BD=,sin∠DBC=,求对角线AC的长.答案:AC=21、sinC==3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3,点D在边AC上,且AD=2CD,DE⊥AB,垂足为点E,联结CE,求:(2)∠ECB的余切值.(1)线段BE的长;BE=AB﹣AE=3﹣=2,cot∠ECB==,4、如图,△ABC中,∠ACB=90°,sinA=,BC=8,D是AB中点,过点B作直线CD的垂线,垂足为点E.(1)求线段CD的长;CD=AB=5 cos∠DBE===(2)求cos∠ABE的值.5、如图,某办公楼AB的后面有一建筑物CD,当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22°时,办公楼在建筑物的墙上留下高2米的影子CE,而当光线与地面夹角是45°时,办公楼顶A在地面上的影子F与墙角C有25米的距离(B,F,C在一条直线上).(1)求办公楼AB的高度;20m(2)若要在A,E之间挂一些彩旗,请你求出A,E之间的距离.(参考数据:sin22°≈,cos22°,tan22)48m秒题二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90°,∠ADC=90°,AB=6,CD=4,BC的延长线与AD的延长线交于点E.(1)若∠A=60°,求BC的长;BC=BE﹣CE=6﹣8(2)若sinA=,求AD的长.AD=AE﹣DE=10﹣=2、如图,在Rt△ABC和Rt△CDE中,AB与CE相交于点F,∠ACB=∠E=90°,∠A=30°,∠D=45°,BC=6,求CF的长.CF=18﹣63、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tan∠B=2,BC=4,D为BC边的中点,点E在BC边的延长线上,且CE=BC,连接AE,F为线段AE的中点(1)求线段CF的长;CF=AB=(2)求∠CAE的正弦值.4、如图,在Rt△ABC中,∠C=90°,点D是AC边上一点,,且BC=6,AD=4.求cosA的值.cosA=5、如图,“中国海监50”正在南海海域A处巡逻,岛礁B上的中国海军发现点A在点B的正西方向上,岛礁C上的中国海军发现点A在点C的南偏东30°方向上,已知点C在点B的北偏西60°方向上,且B、C两地相距120海里.(1)求出此时点A到岛礁C的距离;40海里(2)若“中海监50”从A处沿AC方向向岛礁C驶去,当到达点A′时,测得点B在A′的南偏东75°的方向上,求此时“中国海监50”的航行距离.(注:结果保留根号)(60﹣20)海里练习一1、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10,AC=2,sinB=.(1)求tanC;tanC===(2)求线段BC的长.BC=BD+CD=122、如图,已知∠B=90°,AB=2cm,BC=2cm,CD=3cm,AD=5cm,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6(cm2)3、如图,AD是△ABC的中线,tanB=,cosC=,AC=.求:(1)BC的长;BC=BE+CE=4(2)sin∠ADC的值.sin∠ADC=4、某国发生8.1级强烈地震,我国积极组织抢险队赴地震灾区参与抢险工作,如图,某探测对在地面A、B两处均探测出建筑物下方C处由生命迹象,已知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分别是25°和60°,且AB=4米,求该生命迹象所在位置C的深度.(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25°≈0.4,cos25°≈0,9,tan25°≈0.5,≈1.7)约为3米5、据调查,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规定以下情境中的速度不得超过15m/s,在一条笔直公路BD的上方A处有一探测仪,如平面几何图,AD=24m,∠D=90°,第一次探测到一辆轿车从B点匀速向D点行驶,测得∠ABD=31°,2秒后到达C点,测得∠ACD=50°(tan31°≈0.6,tan50°≈1.2,结果精确到1m)(1)求B,C的距离.BC=BD﹣CD=40﹣20=20m(2)通过计算,判断此轿车是否超速.20÷2=10m/s<15m/s练习二1、如图,在Rt△ABC中,已知∠C=90°,,AC=8,D为线段BC上一点,并且CD=2.(1)求BD的值;BD=6﹣2=4(2)求cos∠DAC的值.cos∠DAC===2、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作OE⊥AC交AD于E,若AB=6,AD=8,求sin∠OEA的值.sin∠OEA==3、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6,BC=4,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交BC的延长线于点D.(1)求∠D的正弦值;sin∠D=sin∠BAH=(2)求点C到直线DE的距离.CM=CD=4、如图,大海中某灯塔P周围10海里范围内有暗礁,一艘海轮在点A处观察灯塔P在北偏东60°方向,该海轮向正东方向航行8海里到达点B处,这时观察灯塔P恰好在北偏东45°方向.如果海轮继续向正东方向航行,会有触礁的危险吗?试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73)AC≈10.92,∵10.92>10,∴海轮继续向正东方向航行,没有触礁的危险.5、号飞机的机翼形状如图,根据图示尺寸计算AC和AB的长度(精确到0.1米,≈1.41,≈1.73 ).AF=1.6m,则AB=2.89﹣1.6=1.29≈1.3(m),答:AC约为7.1米,BA约为1.3米.。
解直角三角形 试题及答案

向东航行 30 分钟后到达 C处,发现灯塔 B在它的南偏东 15°方向,则此时货轮与灯塔 B的距离为
km.
图 K23-8
10、 如图 K23-9,在一笔直的沿湖道路上有 A,B两个游船码头,观光岛屿 C在码头 A北偏东 60°的方向,在码头 B北偏 西
45°的方向,AC=4 km.游客小张准备从观光岛屿 C乘船沿 CA回到码头 A或沿 CB回到码头 B,设开往码头 A,B的游船
∵∠CNP=46°,∴∠PNA=44°,
∴PA=PN·sin∠PNA=60×0.6947≈41.68(海里).
6【答案】25
如图,过点 B作 BE⊥AE于点 E,
∵坡度 i=1∶ 3,
∴tanA=1∶ 3= 3,∴3∠A=30°,
∵AB=50 m,∴BE=1AB=25(m)
.
2
∴他升高了 25 m.
∴BD=CD·tan37°≈27.2×0.75=20.4(海里).
�� 3
答:还需航行的距离 BD的长为 20.4 海里.
12【答案】解:如图,过点 C作 CD⊥AB于点 D,
设 BD为 x海里,
在 Rt△ACD中,∠DAC=45°,
∴AD=DC=(x+5)海里,
4
在 Rt△BCD中,由 tan53°=����
126
米.
5【答案】B
如图,过点 P作 PA⊥MN于点 A,
MN=30×2=60(海里),
∵∠MNC=90°,∠CNP=46°,
∴∠MNP=∠MNC+∠CNP=136°,
∵∠BMP=68°,
∴∠PMN=90°-∠BMP=22°,
∴∠MPN=180°-∠PMN-∠PNM=22°,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模型10-母抱子模型解直角三角形(含答案)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模型专题10 母抱子模型解直角三角形【模型展示】【中考真题】1、如图,在电线杆上的C处引拉线CE、CF固定电线杆,拉线CE和地面成60°角,在离电线杆6米的B 处安置测角仪,在A处测得电线杆上C处的仰角为30°,已知测角仪高AB为1.5米,求拉线CE的长(结果保留根号).2、如图,一垂直于地面的灯柱AB被一钢筋CD固定,CD与地面成45°夹角(∠CDB=45°),在C点上方2米处加固另一条钢线E D,ED与地面成53°夹角(∠EDB=53°),那么钢线ED的长度约为多少米?(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53°≈0.80,cos53°≈0.60,tan53°≈1.33)【精典例题】1、如图,一艘轮船在A处时观测得小岛C在船的北偏东60°方向,轮船以40海里/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1.5小时到达B处,这时小岛C在船的北偏东30°方向.已知小岛C周围50海里范围内是暗礁区.(1)求B处到小岛C的距离(2)若轮船从B处继续向东方向航行,有无触礁危险?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73)2、金桥学校“科技体艺节”期间,八年级数学活动小组的任务是测量学校旗杆AB的高,他们在旗杆正前方台阶上的点C处,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为45°,朝着旗杆的方向走到台阶下的点F处,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为60°,已知升旗台的高度BE为1米,点C距地面的高度CD为3米,台阶CF的坡角为30°,且点E、F、D在同一条直线上,求旗杆AB的高度(计算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41,≈1.73)3、如图,为了测得电视塔AB的高度,在D处用高为1 m的测角仪CD测得电视塔顶端A的仰角为30°,再向电视塔方向前进100 m到达F处,又测得电视塔顶端A的仰角为60°,则这个电视塔AB的高度(单位:m)为(C)A.50 3 B.51 C.503+1 D.1014、如图,小明在热气球A上看到横跨河流两岸的大桥BC,测得B,C两点的俯角分别为60°和45°,已知热气球离地面的高度为120 m,且大桥与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求大桥BC的长度.(结果保留整数,3≈1.73)5、某数学兴趣小组为测量河对岸树AB的高,在河岸边选择一点C.从C处测得树梢A的仰角为45°,沿BC方向后退10米到点D,再次测得树梢A的仰角为30°,则树高为米.(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414,≈1.732)6、某矩形交通指示牌CDEF如图所示,AB的距离为5m,从A点测得指示牌顶端D点和底端C点的仰角分别是60°和45°,则指示牌的高度CD约为m.(精确到0.1m.参考数据:≈1.414,≈1.732)7、为做好疫情宣传巡查工作,各地积极借助科技手段加大防控力度.如图,亮亮在外出期间被无人机隔空喊话“戴上口罩,赶紧回家”.据测量,无人机与亮亮的水平距离是15米,当他抬头仰视无人机时,仰角恰好为30°,若亮亮身高1.70米,则无人机距离地面的高度约为米.(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732,≈1.414)8、广州塔又称广州新电视塔,昵称小蛮腰,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塔附近,是中国第一高塔,世界第四高塔.如图,广州塔BD附近有一大厦AC高150米,张强在楼底A处测得塔顶D的仰角为45°,上到大厦顶C处测得塔顶D的仰角为37°,求广州塔BD的高.(参考数据:s i n37°≈0.60,c o s37°≈0.80,tan37°≈0.75)9、如图,小明为了测量小河对岸大树BC的高度,他在点A测得大树顶端B的仰角为45°,沿斜坡走3米到达斜坡上点D,在此处测得树顶端点B的仰角为30°,且斜坡AF的坡比为1:2.求大树BC的高度约为多少米?(≈1.732,结果精确到0.1)专题10 母抱子模型解直角三角形答案【模型展示】【中考真题】1、如图,在电线杆上的C处引拉线CE、CF固定电线杆,拉线CE和地面成60°角,在离电线杆6米的B 处安置测角仪,在A处测得电线杆上C处的仰角为30°,已知测角仪高AB为1.5米,求拉线CE的长(结果保留根号).解析:过点A作AH⊥CD,垂足为H,由题意可知四边形ABDH为矩形,∠CAH=30°,∴AB=DH=1.5,BD=AH=6,在R t△ACH中,tan∠CAH=,∴CH=AH•tan∠CAH,∴CH=AH•tan∠CAH=6tan30°=6×(米),又∵DH=1.5,∴CD=2+1.5,在R t△CDE中,∵∠CED=60°,s i n∠CED=,∴CE==(4+)(米),答:拉线CE的长为(4+)米.2、如图,一垂直于地面的灯柱AB被一钢筋CD固定,CD与地面成45°夹角(∠CDB=45°),在C点上方2米处加固另一条钢线E D,ED与地面成53°夹角(∠EDB=53°),那么钢线ED的长度约为多少米?(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53°≈0.80,cos53°≈0.60,tan53°≈1.33)【精典例题】1、如图,一艘轮船在A处时观测得小岛C在船的北偏东60°方向,轮船以40海里/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1.5小时到达B处,这时小岛C在船的北偏东30°方向.已知小岛C周围50海里范围内是暗礁区.(1)求B处到小岛C的距离(2)若轮船从B处继续向东方向航行,有无触礁危险?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73)解析:(1)由题意得∠CBD=60°,∠CAB=30°,∴∠ACB=30°,∴∠CAB=∠ACB,∴CB=AB=40×1.5=60(海里),∴B处到小岛C的距离为60海里;(2)过点C作CE⊥AD,垂足为点E,∵CE=CB×s i n∠CBE=60×s i n60°=30≈51.96海里,∴CE>50,∴轮船从B处继续向正东方向航行,没有触礁危险.2、金桥学校“科技体艺节”期间,八年级数学活动小组的任务是测量学校旗杆AB的高,他们在旗杆正前方台阶上的点C处,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为45°,朝着旗杆的方向走到台阶下的点F处,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为60°,已知升旗台的高度BE为1米,点C距地面的高度CD为3米,台阶CF的坡角为30°,且点E、F、D在同一条直线上,求旗杆AB的高度(计算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41,≈1.73)解析:过点C作CM⊥AB于M.则四边形MEDC是矩形,∴ME=DC=3.CM=ED,在R t△AEF中,∠AFE=60°,设EF=x,则AF=2x,AE=x,在R t△FCD中,CD=3,∠CFD=30°,∴DF=3,在R t△AMC中,∠ACM=45°,∴∠MAC=∠ACM=45°,∴MA=MC,∵ED=CM,∴AM=ED,∵AM=AE﹣ME,ED=EF+DF,∴x﹣3=x+3,∴x=6+3,∴AE=(6+3)=6+9,∴AB=AE﹣BE=9+6﹣1≈18.4米.答:旗杆AB的高度约为18.4米.3、如图,为了测得电视塔AB 的高度,在D 处用高为1 m 的测角仪CD 测得电视塔顶端A 的仰角为30°,再向电视塔方向前进100 m 到达F 处,又测得电视塔顶端A 的仰角为60°,则这个电视塔AB 的高度(单位:m )为( C )A .50 3B .51C .503+1D .1014、(2019·山东菏泽定陶三模)如图,小明在热气球A 上看到横跨河流两岸的大桥BC ,测得B ,C 两点的俯角分别为60°和45°,已知热气球离地面的高度为120 m ,且大桥与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求大桥BC 的长度.(结果保留整数,3≈1.73)解析:如图,作AD ⊥CB 交CB 所在直线于点D .由题意知,∠ACD =45°,∠ABD =60°.在R t △ACD 中,∠ACD =45°,∴CD =AD =120 m . 在R t △ABD 中,∠ABD =60°,∴tan 60°=AD BD ,∴BD =33AD =40 3 m ,∴BC =CD -BD =120-403≈51(m ). 答:大桥BC 的长度约为51 m .5、某数学兴趣小组为测量河对岸树AB的高,在河岸边选择一点C.从C处测得树梢A的仰角为45°,沿BC方向后退10米到点D,再次测得树梢A的仰角为30°,则树高为米.(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414,≈1.732)解析:根据题意可知:∠ABC=90°,CD=10,在R t△ABC中,∠ACB=45°,∴AB=CB,在R t△ABD中,∠ADB=30°,BD=CD+BC=10+AB,∴tan30°=,即=,解得AB≈13.7(米).答:树高约为13.7米.6、某矩形交通指示牌CDEF如图所示,AB的距离为5m,从A点测得指示牌顶端D点和底端C点的仰角分别是60°和45°,则指示牌的高度CD约为m.(精确到0.1m.参考数据:≈1.414,≈1.732)解析:在R t△ADB中,∠DAB=60°,AB=5,∵tan∠DAB=,∴BD=5•tan60°=5,在R t△BAC中,∵∠CAB=45°,∴AB=BC=5,∴CD=BD﹣BC=(5﹣5)m≈3.7(m).故答案为:3.7.7、为做好疫情宣传巡查工作,各地积极借助科技手段加大防控力度.如图,亮亮在外出期间被无人机隔空喊话“戴上口罩,赶紧回家”.据测量,无人机与亮亮的水平距离是15米,当他抬头仰视无人机时,仰角恰好为30°,若亮亮身高1.70米,则无人机距离地面的高度约为米.(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732,≈1.414)解析:如图,根据题意可知:DE⊥BE,AB⊥BE,过点D作DC⊥AB于点C,所以四边形DEBC是矩形,∴BC=ED=1.70,DC=EB=15,在R t△ACD中,∠ADC=30°,∴tan30°=,即=,解得AC=5,∴AB=AC+CB=5+1.70≈10.4(米).答:无人机距离地面的高度约为10.4米.8、广州塔又称广州新电视塔,昵称小蛮腰,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塔附近,是中国第一高塔,世界第四高塔.如图,广州塔BD附近有一大厦AC高150米,张强在楼底A处测得塔顶D的仰角为45°,上到大厦顶C处测得塔顶D的仰角为37°,求广州塔BD的高.(参考数据:s i n37°≈0.60,c o s37°≈0.80,tan37°≈0.75)解析:如图,过点C作CE⊥BD于点E,即四边形ACEB是矩形∴BE=AC=150,CE=AB,根据题意可知:∠DAB=45°,∴DB=AB=CE,∴DE=DB﹣BE=DB﹣150,在R t△CDE中,∠DCE=37°,∴DE=CE•tan37°,即DB﹣150≈0.75DB,解得DB≈600(米).答:广州塔BD的高约为600米.9、如图,小明为了测量小河对岸大树BC的高度,他在点A测得大树顶端B的仰角为45°,沿斜坡走3米到达斜坡上点D,在此处测得树顶端点B的仰角为30°,且斜坡AF的坡比为1:2.求大树BC的高度约为多少米?(≈1.732,结果精确到0.1)解析:作DH⊥AE于点H,作DG⊥BC于点G,如图,则四边形DGCH为矩形,在R t△ADH中,∵,∴AH=2DH,∵AH2+DH2=AD2,∴.∴DH=CG=3m,∴AH=2DH=6m,设BC=xm,则BG=(x﹣3)m,在R t△BAC中,∠BAC=45°,∴AC=BC=xm,∴CH=DG=(x+6)m,在R t△BDG中,∠BDG=30°∵tan30°=,∴,解得,x=≈15.3.答:大树BC的高度约为15.3米.。
解直角三角形练习题(带答案)

解直角三角形—题集1.如图,在地面上的点处测得树顶的仰角为度,米,则树高为( ).A.米B.米C.米D.米【答案】A【解析】米.【标注】【知识点】仰角与俯角2.如图,斜坡,坡顶到水平地面的距离为米,坡底为米,在处,处分别测得顶部点的仰角为,,求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答案】的长度为米.【解析】设米,则米,由题意得,四边形为矩形,∴,在中,∴ ,在中,,∴,∴,解得,,∴.答:的长度为米.【标注】【知识点】仰角与俯角A.的值越小,梯子越陡B.的值越小,梯子越陡C.的值越小,梯子越陡D.陡缓程度与的函数值无关3.如图,梯子跟地面的夹角为,关于的三角函数值与梯子的倾斜程度之间,叙述正确的是().【答案】B【标注】【知识点】坡度4.某地的一座人行天桥如图所示,天桥高为米,坡面的坡度为,文化墙在天桥底部正前方米处(的长),为了方便行人推车过天桥,有关部门决定降低坡度,使新坡面的坡度为.(1)(2)若新坡面坡角为,求坡角度数.有关部门规定,文化墙距天桥底部小于米时应拆除,天桥改造后,该文化墙是否需要拆除?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答案】(1)(2).该文化墙需要拆除,证明见解析.【解析】(1)(2)∵新坡面坡角为,新坡面的坡度为,∴,∴.作于点,则米,∵新坡面的坡度为,∴,解得,米,∵坡面的坡度为,米,∴米,∴米,又∵米,∴米米,故该文化墙需要拆除.【标注】【知识点】坡度游船港口海警船北(1)(2)5.一艘观光游船从港口以北偏东的方向出港观光,航行海里至处时发生了侧翻沉船事故,立即发出了求救信号,一艘在港口正东方向的海警船接到求救信号,测得事故船在它的北偏东方向,马上以海里每小时的速度前往救援.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求海警船到达事故船处所需的大约时间.(温馨提示:,)【答案】(1)(2)海里.小时.【解析】游船港口海警船北(1)(2)如图,过点作交延长线于.在中,∵,,海里,∴点到直线距离海里.在中,∵,,∴(海里),∴海警船到达事故船处所需的时间大约为:(小时).【标注】【知识点】方位角在锐角三角函数中的应用6.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放置,点在的延长线上,,,,,,则的长为 .【答案】【解析】过点作于点,在中,,,,∴.∵,∴.,在中,,,∴,∴,∴.【标注】【知识点】三角板拼接问题7.如图,是一辆小汽车与墙平行停放的平面示意图,汽车靠墙一侧与墙平行且距离为米,一辆小汽车车门宽为米,当车门打开角度为时,车门是否会碰到墙? .(填“是”或“否”)请简述你的理由 .(参考数据:,,).【答案】否 ; 点到的距离小于与墙的距离【解析】过点作,垂足为点,如图.在中,∵,米,∴米,∵汽车靠墙一侧与墙平行且距离为米,∴车门不会碰到墙(点到的距离小于与墙的距离).故答案为:否;点到的距离小于与墙的距离.【标注】【知识点】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8.小明想测量一棵树的高度,他发现树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和一斜坡上;如图,此时测得地面上的影长为米,坡面上的影长为米.已知斜坡的坡角为,同一时刻,一根长为米、垂直于地面放置的标杆在地面上的影长为米,求树的高度.【答案】米.【解析】延长交延长线于点,则,作于,在中,,,∴(米),(米),在中,∵同一时刻,一根长为米、垂直于地面放置的标杆在地面上的影长为米,(米),,∴(米),∴(米),在中,(米),故答案为:米.【标注】【知识点】影子问题(1)(2)9.如图,在中,,点是边的中点,,.求和的长.求的值.【答案】(1)(2),..【解析】(1)(2)∵点是边的中点,且∴.∵,∴.∵在中,,,∴.在中,,,∴.故,.如图,作交于点.∵在中,,,∴设,,由勾股定理可得,解得,∴.在中,∵,,∴.即.【标注】【知识点】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应用10.如图,在四边形中,,于点,已知,,,求的长.【答案】.【解析】过点作于.∵在中,,,∴,.∵,,∴,∵,∴.∴在中,,,∴,.又∵在中,,,.∴.【标注】【知识点】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应用11.如图,在中,,,=, ,求.【答案】.【解析】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标注】【知识点】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题目

解直角三角形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利用三角函数来求解三角形的未知元素。
在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中,我们通常知道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及其对应的两边(直角边和斜边),或者知道两个锐角和一边。
通过使用正弦、余弦和正切等三角函数,我们可以找到三角形的其他元素。
下面解直角三角形的题目示例:1、【题目】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 = 90°,AB = 5cm,BC = 4cm。
求AC 的长度。
【解析】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在直角三角形中,AC2= AB2–BC2。
代入已知数值,AC2 = 52– 42 = 9,所以AC = 3cm。
2、【题目】在直角三角形中,∠A = 30°,∠C = 90°,BC = 3cm。
求AB 的长度。
【解析】利用正弦函数求解。
sin A = BC/AB,所以AB = BC/sin A = 3/sin 30° = 6cm。
3、【题目】在直角三角形中,∠B = 45°,∠C = 90°,AC = 2cm。
求AB 的长度。
【解析】利用正切函数求解。
tan B = AC/BC,所以BC = AC/tan B = 2/tan 45° = 2cm。
因为∠B = 45°,所以AB = sqrt(2) * BC = 2sqrt(2)cm。
4、【题目】在直角三角形中,∠A = 60°,∠C = 90°,AB = 4cm。
求BC 和AC的长度。
【解析】利用余弦函数和勾股定理求解。
cos A = AC/AB,所以AC = AB * cos A = 4 * cos 60° = 2cm。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BC2 = AB2– AC2 = 16 - 4 = 12,所以BC = 2sqrt(3)cm。
5、【题目】一艘船以15节(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
同时,一股水流以5节的速度从东向西流过。
求船的实际航向和速度。
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测量爱好者,在海边测量位于正东方向的小岛高度AC,如图所示,他先在点B测得山顶点A的仰角为30°,然后向正东方向前行62米,到达D点,在测得山顶点A的仰角为60°(B、C、D三点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测量仪的高度忽略不计).求小岛高度AC(结果精确的1米,参考数值:,)【答案】53米.【解析】首先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得∠BAD的度数,得到AD的长度,然后在直角△ADC 中,利用三角函数即可求解.试题解析:∵∠ADC=∠B+∠BAD,∴∠BAD=∠ADC-∠B=60°-30°=30°,∴∠B=∠BAD,∴AD=BD=62(米).在直角△ACD中,AC=AD•sin∠ADC=62×=31≈31×1.7=52.7≈53(米).答:小岛的高度约为53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2.如图,等腰△ABC中,AB=AC,∠BAC=36°,BC=1,点D在边AC上且BD平分∠ABC,设CD=x.(1)求证:△ABC∽△BCD;(2)求x的值;(3)求cos36°-cos72°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3).【解析】(1)由等腰三角形ABC中,顶角的度数求出两底角度数,再由BD为角平分线求出∠DBC的度数,得到∠DBC=∠A,再由∠C为公共角,利用两对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得到三角形ABC与三角形BCD相似;(2)根据(1)结论得到AD=BD=BC,根据AD+DC表示出AC,由(1)两三角形相似得比例求出x的值即可;(3)过B作BE垂直于AC,交AC于点E,在直角三角形ABE和直角三角形BCE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cos36°与cos72°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试题解析:(1)∵等腰△ABC中,AB=AC,∠BAC=36°,∴∠ABC=∠C=72°,∵BD平分∠ABC,∴∠ABD=∠CBD=36°,∵∠CBD=∠A=36°,∠C=∠C,∴△ABC∽△BCD;(2)∵∠A=∠ABD=36°,∴AD=BD,∵BD=BC,∴AD=BD=CD=1,设CD=x,则有AB=AC=x+1,∵△ABC∽△BCD,∴,即,整理得:x2+x-1=0,解得:x1=,x2=(负值,舍去),则x=;(3)过B作BE⊥AC,交AC于点E,∵BD=CD,∴E为CD中点,即DE=CE=,在Rt△ABE中,cosA=cos36°=,在Rt△BCE中,cosC=cos72°=,则cos36°-cos72°=-=.【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黄金分割;4.解直角三角形.3.如图,在△ABC中,∠BAC=90°,AD⊥BC于D,AD=3,cosB=3/5,则AC等于()A.4B.5C.6D.7【答案】B.【解析】∵∠BAC=90°,AD⊥BC于D,∴∠BAD+∠CAD=90°,∠BAD+∠B=90°,∴∠CAD=∠B,∴cos∠CAD=cosB=,在直角△ACD中,∵∠ADC=90°,AD=3,∴cos∠CAD=,∴AC=5.故选B.【考点】解直角三角形.4.在△ACB中,∠C=90°,AB=10,,,.则BC的长为()A.6B.7.5C.8D.12.5【答案】A.【解析】∵∠C=90°,∴.又∵AB=10,∴.故选A.【考点】1.解直角三角形;2.锐角三角函数定义.5.已知:如图,斜坡AP的坡度为1:2.4,坡长AP为26米,在坡顶A处的同一水平面上有一座古塔BC,在斜坡底P处测得该塔的塔顶B的仰角为45°,在坡顶A处测得该塔的塔顶B的仰角为76°.求:(1)坡顶A到地面PQ的距离;(2)古塔BC的高度(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76°≈0.97,cos76°≈0.24,tan76°≈4.01)【答案】(1)10米;(2)19米.【解析】(1)过点A作AH⊥PQ,垂足为点H,利用斜坡AP的坡度为1:2.4,得出AH,PH,AH的关系求出即可;(2)利用矩形性质求出设BC=x,则x+10=24+DH,再利用tan76°=,求出即可.试题解析::(1)过点A作AH⊥PQ,垂足为点H.∵斜坡AP的坡度为1:2.4,∴,设AH=5k,则PH=12k,由勾股定理,得AP=13k.∴13k=26.解得k=2.∴AH=10.答:坡顶A到地面PQ的距离为10米.(2)延长BC交PQ于点D.∵BC⊥AC,AC∥PQ,∴BD⊥PQ.∴四边形AHDC是矩形,CD=AH=10,AC=DH.∵∠BPD=45°,∴PD=BD.设BC=x,则x+10=24+DH.∴AC=DH=x-14.在Rt△ABC中,tan76°=,即,解得x=,即x≈19,答:古塔BC的高度约为19米.【考点】1.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6.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上周末,小明和三位同学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检测车速,如图,观测点设在A处,离益阳大道的距离(AC)为30米.这时,一辆小轿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测得此车从B处行驶到C处所用的时间为8秒,∠BAC=75°.(1)求B、C两点的距离;(2)请判断此车是否超过了益阳大道60千米/小时的限制速度?(计算时距离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 75°≈0.965 9,cos 75°≈0.258 8,tan 75°≈3.732,≈1.732,60千米/小时≈16.7米/秒)【答案】(1)112(米) (2)此车没有超过限制速度【解析】解:(1)在Rt△ABC中,∠ACB=90°,∠BAC=75°,AC=30,∴BC=AC·tan ∠BAC=30×tan 75°≈30×3.732≈112(米).(2)∵此车速度=112÷8=14(米/秒)<16.7(米/秒)=60(千米/小时)∴此车没有超过限制速度.7.在△ABC中,若∠A、∠B满足|cos A-|+=0,则∠C=________.【答案】75°【解析】∵|cos A-|+=0,∴cos A-=0,sin B-=0,∴cos A=,sin B=,∴∠A=60°,∠B=45°,则∠C=180°-∠A-∠B=180°-60°-45°=75°.8.在△ABC中,∠C=90°,,则().A.B.C.D.【答案】D.【解析】由sin A=,设∠A的对边是3k,则斜边是5k,∠A的邻边是4k.再根据正切值的定义,得tanA=.故选D.【考点】锐角三角函数.9.如图,将45°的∠AOB按下面的方式放置在一把刻度尺上:顶点O与尺下沿的端点重合,OA与尺下沿重合,OB与尺上沿的交点B在尺上的读数恰为2cm.若按相同的方式将37°的∠AOC放置在该刻度尺上,则OC与尺上沿的交点C在尺上的读数约为cm.(结果精确到0.1cm,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7°≈0.75)【答案】2.7【解析】过点B作BD⊥OA于D,过点C作CE⊥OA于E.在△BOD中,∠BDO=90°,∠DOB=45°,∴BD=OD=2cm,∴CE=BD=2cm.在△COE中,∠CEO=90°,∠COE=37°,∵tan37°=≈0.75,∴OE≈2.7cm.∴OC与尺上沿的交点C在尺上的读数约为2.7 cm.10.如图,一段河坝的横截面为梯形ABCD,试根据图中数据,求出坝底宽AD.(i=CE∶ED,单位:m)【答案】(7.5+4)m【解析】解:作BF⊥AD于点F.则BF=CE=4m,在直角△ABF中,AF===3m,在直角△CED中,根据i=,则ED===4m.则AD=AF+EF+ED=3+4.5+4=(7.5+4)m.11.如图,A、B两地之间有一座山,汽车原来从A地到B地经过C地沿折线A→C→B行驶,现开通隧道后,汽车直接沿直线AB行驶.已知AC=10千米,∠A=30°,∠B=45°.则隧道开通后,汽车从A地到B地比原来少走多少千米?(结果保留根号)【答案】(5+5-5)千米【解析】解:过C作CD⊥AB于D,在Rt△ACD中,∵AC=10,∠A=30°,∴DC=ACsin30°=5,AD=ACcos30°=5,在Rt△BCD中,∵∠B=45°,∴BD=CD=5,BC=5,则用AC+BC-(AD+BD)=10+5-(5+5)=5+5-5(千米).答:汽车从A地到B地比原来少走(5+5-5)千米.12.在Rt△ABC中,若∠C=90°,cosA=,则sinA的值为()A.B.C.D.【答案】A.【解析】先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A的值,再求出sinA的值即可.∵Rt△ABC中,∠C=90°,∴∠A是锐角,∵cosA==,∴设AB=25x,BC=7x,由勾股定理得:AC=24x,∴sinA=.故选A.考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13.如图,在△中,,,则△的面积是()A.B.12C.14D.21【答案】A【解析】如图,作因为,所以.由勾股定理得.又,所以所以所以所以14.计算下列各题:(1);(2).【答案】(1)2 (2)【解析】解:(1)(2)15.在Rt△ABC中,∠C=90°,sinA=,则cosB的值为()A.B.C.D.【答案】C.【解析】在Rt△ABC中,∠C=90°,sinA=,设BC=3x,则AB=5x,∴AC=4x.∴cosB=.故选C.考点: 互余两角三角函数的关系.16.计算:【答案】-2.【解析】本题涉及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二次根式化简、负整数指数幂以及绝对值等考点.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试题解析:考点: 实数的混合运算.17.若(为锐角),则=【答案】1.【解析】因为所以得,代入可得值为1【考点】正切和正、余弦函数的关系.18.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如图那样折叠,使点与点重合,折痕为,则的值是________【答案】.【解析】折叠后形成的图形相互全等,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出.根据题意,BE=AE.设CE=x,则BE=AE=8-x.在Rt△BC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E2=BC2+CE2,即(8-x)2=62+x2解得x=,∴tan∠CBE==考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勾股定理;(3)翻折变换(折叠问题).19.(1)一个人由山底爬到山顶,需先爬450的山坡200m,再爬300的山坡300m,求山的高度(结果可保留根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直角三角形的典型例题十
例 为了测量一个球的直径,今有若干根木棒可供使用,通过实验发现,若将球放在桌面上,再将一根长6厘米的木棒垂桌面而立,某一时刻,在斜射阳光的照射下,球与木棒的影长都是8厘米(如图所示),求球的直径.
分析 可以把光线看成是平行线束,AB FC //,球的影长8=CB cm ,木棒长6=AC cm ,显然球的直径CD EG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AB ,这样又可求出B ∠的正弦值,故在Rt BCD ∆中可求出CD .
解 由题意可知cm 6,cm 8,===AC BC CD EG .
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10862222=+=+=BC AC AB (cm ), 所以5
3106sin ===
AB AC B . 在Rt BCD ∆中,BC CD B =sin ,所以8.45
38sin =⨯=⋅=B BC CD (cm ). 所以球的直径8.4==CD EG cm . 说明 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观察、实践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