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征求意见稿)
深圳城市河流水景观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及实例

深圳城市河流水景观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及实例
深圳城市河流水景观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及实例
目前对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越来越多,对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也各不相同.对各种定义加以区分,着重对不同类型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进行概括总结,介绍了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
作者:李藐霜作者单位:城市建设研究院深圳分院,广东,深圳,518101 刊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009 ""(22) 分类号: X5 关键词:河流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
海河流域河流生态需水计算

第三章海河流域河流生态需水计算3.1 海河流域河流生态径流变化规律分析3.1.1 水文情势与河流生态径流的耦合由于河道内流量的减少,导致泥沙淤积,引起河床形态变化,致使河道萎缩,河床抬高,河口退后,并使得沿河的生态和经济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河流缺水使得沿河的洼地、湿地、植被等严重缺水,甚至生活用水都面临危机。
河流基本的生态需水能够维持河流起码的生存功能,为维护和修复河流的生态功能提供一些依据。
河流的天然情势是形成和维持水生和岸边生物赖以生存的河道内和泛洪平原栖息地条件的主要因素。
河流情势的五个关键组成部分,即各水文要素的量值、频率、发生时间、历时和变化率,控制着河道内、外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也影响着水生生物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一些水文现象发生时间的规律性是许多水生生物和岸边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例如,洪水出现时间和历时的变化,消除了在自然状态下,洪水对鱼类的产卵和迁徙的提示作用,或者大大减少了鱼类进入繁殖区的机率。
某些岸边植物具有对较持久洪水的耐受性,以及某些水生无脊椎动物和鱼类具有对较持久枯季流量的耐受性使得这些物种在适宜的生境中长期生存繁衍,避免了一些外来物种的侵袭。
因此,自然状态下河流的季节性变化可以有效的抑制那些产卵和孵化必须依赖于流量变化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河流流量的变化速率影响物种的持久性和共生性。
对于那些容易暴发洪水的河流,由于流量在短时间内增加迅猛,使得那些缺乏适应能力的外来物种沿水流冲到下游地区。
人类对自然水文过程的改变扰乱河流系统中水流运动与沉积物运动的动态平衡,从而改变了决定水生及岸边生物栖息地类型的地貌特征。
目前针对河流生态的研究表明,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所需的栖息地特征是不可能仅通过维持河流最小流量得以实现的。
具有一定变化范围的流量是冲刷和养护砾石河床、从泛洪平原向河道内输递营养物质、为岸边湿地提供通道等的重要动力。
另外,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种或几种物种的需水量特征方面,未能考虑到某些有益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外在因素可能对某些物种的生存繁衍具有负面影响,而有益于某一物种生存繁衍的外在因素又可能制约着整个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
河道内生态需水评估导则(试行)

《河道内生态需水评估导则(试行)》(送审稿)送审资料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8年11月资料清单1.《河道内生态需水评估导则(试行)》编制工作说明;2.《河道内生态需水评估导则(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处理汇总;3.《河道内生态需水评估导则(试行)》(送审稿)《河道内生态需水评估导则(试行)》编制工作说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8年11月《河道内生态需水评估导则(试行)》编制工作说明徐志侠、唐克旺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根据水利技术标准编制合同字[2003]第2号和《生态环境需水评价技术导则》的制定合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为主编单位,承担《生态环境需水评价技术导则》的编制工作。
2. 编制目的生态需水是协调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保护生态和管理的技术依据,是改善我国面临的生态系统状况恶化的技术基础之一。
我国生态需水评估工作已经在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论证、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等工作中开展,但是,尚缺乏专门的生态需水评估技术标准,给生态需水评价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为满足我国正在开展的生态需水评估工作的需要,统一技术要求,特制定本导则。
3. 工作过程为作好导则编制工作,成立了导则编制工作组,联合人民大学等单位进行起草工作。
于2005年9月编制完成导则编制大纲征求意见稿,并以通讯方式,通过了由10位生态需水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的审查。
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对大纲进行了修改,在2005年11月完成了导则大纲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工作组收集了国内生态需水研究和生产实践的资料,包括水资源规划、生态需水科研、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领域中生态需水评价情况;广泛收集国外生态需水研究和生产实践情况,包括南非、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某些州、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生态需水评估等相关标准及资料。
分析总结我国生态需水生产和研究情况,借鉴了国外生态需水导则编制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本导则征求意见稿。
城市河流、湖泊生态需水计算方法

附录 A城市河流生态需水计算方法A.1水文学法A.1.1 Q p法。
又称不同频率最枯月平均值法,以节点长系列(≥ 30年)天然月平均流量、月平均水位或径流量(Q)为基础,用每年的最枯月排频,选择不同频率下的最枯月平均流量、月平均水位或径流量作为节点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最小值。
频率P 根据河湖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规模、来水等实际情况确定,宜取 90%或 95%。
A.1.2 Ternnant 法。
依据观测资料建立的流量和河流生态环境状况之间的经验关系,用历史流量资料就可以确定年内不同时段的生态环境需水量,使用简单、方便。
不同河道内生态环境状况对应的流量百分比见表 A.1.1。
表 A.1.2 不同河道内生态环境状况对应的流置百分比(%)不同流量百分比对应占同时段多年年均天然流量占同时段多年年均天然流量百分比河道内生态环境状况百分比 (年内较枯时段)(年内较丰时段)最大200200最佳60~ 10060~ 100极好4050非常好3050好2040中1030差1010极差0~ 100~ 10A.1.3频率曲线法。
用长系列水文资料的月平均流量、月平均水位或径流量的历史资料构建各月水文频率曲线,将95%频率相应的月平均流量、月平均水位或径流量作为对应月份的节点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组成年内不同时段值,用汛期、非汛期各月的平均值复核汛期、非汛期的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
A.1.4 流量历时曲线法、 7Q10法、近 10 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水位)法等其他水文学法计算方法可参考SL/Z 712。
A.2水力学法A.2.1 湿周法。
水力学法中最常用的方法,利用湿周作为水生生物栖息地指标,通过收集水生生物栖息地的河道尺寸及对应的流量数据,分析湿周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湿周—流量的关系曲线。
将曲线中拐点对应流量作为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即维持生物栖息地功能不丧失的水量。
A.2.2 R2CROSS 法。
以曼宁方程为基础的计算方法。
强潮河口环境和生态需水及其计算方法

作者简介究强潮河口环境和生态需水及其计算方法韩曾萃尤爱菊朱元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杭州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江苏南京摘要对环境和生态需水的综合研究表明平均来水量的关键词钱塘江河口环境和生态需水计算方法计算指标原则河流环境和生态需水逐渐引起重视并得到研究但对河口的相关研究较少随着社如美国科罗拉多河使永宁江河口强潮河口环境和生态需水涵义及其组成迄今无统一认识本文对两方面都有涉及暂称为环境和和研究方法也不同在中国大都以人为主体目标的水资源需求河口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水环境和生态系统河口河口冲淤变化和盐水入侵剧烈维护河口泥沙冲淤平衡需水涨潮历时减表现为河口的表现为因此对海域来沙为主的河口防止咸水入侵需水入河口的淡水径流减少维持河口水功能区水质达标需水口的总量较大河口最小生态需水洪安全和供水安全出发的维持河口水功能区水质达标需水兼顾了人类用水和生物生存对水质的要求以钱塘江杭州以上长的通航河段为例径流变化对水位只有湿地强潮河口环境和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及结果河口环境和生态需水相当复杂目前还缺乏公认的确定方法或标准本文结合钱塘江河口实际维持河口泥沙冲淤平衡需水维持河口泥沙冲淤平衡需水的计算方法目前研究这类问题可采用的方法有种河相关系种手段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研究手窦国仁韩曾萃研究国内外式中为落潮平均含沙流量的关系为式中式中实测面积最终减少计算结果为表永宁江河口实测与计算淤积量对比断面位置潮际山头舟黄岩老道头建库前径流建库后径流闸口至盐官该河段缩窄整治已经到位水流连续方程动量连续方程悬沙输移方程河床变形方程式中为泥沙的容重采用有限差分法而钱塘江河口从世纪年代至今每年都有月选用世纪年代至今的有关实测资料个月吴淞以下的初始初始值实测值计算值初始值实测值计算值七堡仓前仓前盐官图实测和计算河道容积比较维持河口泥沙冲淤平衡需水的确定以年钱塘江其年内分配有关枯水期多引丰水期少引带来的不利影响相对较大表不同引水条件下计算方法特征容积现状引水引水引水多年最大统计法多年最小多年平均的亿抬高洪水位将达以引水亿位抬升值小于源量确定为水资源总量的所需流量汛期月中旬最小的流量冲刷前期淤积的江道非汛期最小防止河口咸水入侵的需水一维咸水入侵模型的对流对流扩散方程式中钱塘江河口沿程设有过了大量的实测资料检验图是钱塘江河口年一个潮汛可用来进行钱塘江河表南星桥年月?站名南星桥闸口珊湖沙项目最大含氯度最小含氯度超标时间最大含氯度最小含氯度超标时间最大含氯度最小含氯度超标时间实测值图防止河口咸水入侵需水的确定要求的防止咸抗咸净流量月月日流域来水较丰且外海潮汐较小取水口位置珊湖沙上移用水水平年月维持河口水功能区水质要求的需水二维水质模型均匀式中方向上的垂线平均流速为重力加速度和分别为为污染物质浓度验证共取统计表明误个占维持水功能区水质要求的需水确定对应不同的纳污量和水质等级维持河口水功能区水年水下边界设在杭州湾口门芦潮港下泄的流量才能满足功能区的要求枯季短时间内允许上的河口段各污水排放口附近有包络面积小于的污染带存在但排放口之间的污染带其潮量是径流量的河口最小生态需水初步分析钱塘江河口的最小生态需水可以涵盖在其它环境和生态需水中故借鉴目前在河流基本生态需水计算采用环保系统常用的国较为广泛使用的推荐采用表钱塘江河口最小生态需水强潮河口环境和生态需水的综合分析分时段考虑原则水入侵以一个潮汛为周期变化相应的需水可以为计算时段维持水功能区水质要求需水按环做法往往也以月平均径流为衡量指标其需水的计算时段也可确定为钱塘江河口年内不同季节综合各项需水计算结果见表从表受不同因素控制大潮期环境和生态需??丰水期不作要求现状??兼容性原则环境和生态用水的各组成部分可相互涵盖综合环境和生态需水可按以下取值综合需水综合需水综合需水取值为代表计算的时段取水口上移后则转而决定于维护河区域性原则不同的区域因其环境和生态系统特征和需要实现的功能不同钱塘依靠汛期洪水其它不如弱潮的海河河口为研究结论本文以钱塘江河口多年的实测资料和相关研究为基础成及计算方法建立了各部分需水的计算模型并在一定控制目标下通过上述研究需水在计对以海域来沙为主的强潮河口维持河口泥沙冲淤平衡的需水是最主要的除要求一定水量维持年内冲淤平衡处关于环境和生态需水在文献李丽娟郑红星杨志峰崔保山刘静玲等费祥俊北京倪晋仁崔树彬李天宏等钱正英沈国舫刘昌明杨爱民唐克旺王浩等崔宗培主编窦国仁韩曾萃符宁平徐有成韩曾萃符宁平史英标等多年调节水库对河口河床冲淤的影响韩曾萃程抗平苏雨生等孙涛倪晋仁等。
生态环境需水预测演示稿

5. 对于因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生态功能 退化,且根据当地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目标需要 人工补水的湖泊沼泽湿地,应进行生态环境补水量 计算。需要进行人工补水的河道(河段)、湖泊、 沼泽湿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流域共同提 出名录,经与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工作组共同 协商确定。 6. 生态环境需水量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各 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资料条件、 实际水文生态情势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目标,选 取一种计算方法为主,并用其它方法进行校核检查, 确保成果的合理性。
根据Tennant法,维持河道一定功能需水量计算式如下:
式中:WR(m3)为多年平均条件下维持河道一定功能的需水量, Mi(天)为第i月天数,Qi (m3/s)为i月多年平均流量,Pi为第i 月生态环境需水百分比。 Tennant法将一年分为2个计算时段,4-9月为多水期,10-3月 为少水期,不同时期流量百分比有所不同。计算时,年内时段可 按下法划分:将天然情况下多年平均月径流量从小到大排序,前6 个月为少水期,后6个月为多水期。 用Tennant法计算维持河道一定功能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关键 在于选取合理的流量百分比。不同的河流水系其河道内生态环境 功能不同,同一河流的不同河段也有差异,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 合理的河流生态环境目标来确定流量百分比。 少水期通常选取多年平均流量的10%~20%作为河道生态环境 需水量、多水期选取多年平均流量的30~40%,要根据各河流水系 的实际情况而定。 泥沙含量较高或有国家级保护物种的特殊河流(河段),维持 河道一定功能的需水应分单项计算,并对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检 查。
式中:Ws(m3)为年输沙需水量,Sl(kg)为多年平 均输沙量,Scw(kg/m3)为多年平均汛期含沙量。
基岩河床的河流或河床比降较大的山区河流, 一般情况下水流处于非饱和输沙状态,可用多年最 大月平均含沙量代表水流对泥沙的输送能力,输沙 需水量计算式为:
小流域河湖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初探

其的评述〔⑷,故不将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纳入到
河湖生态环境需水的计算中来。
综上,理论上的研究成果已经较为丰富,找到
合理、合适的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才是研究的意
义所在。本文结合前人或行业对生态环境需水量的
研究与应用,及笔者的工程实践认知,粗浅的认
为,所谓生态环境需水是针对河流、湖泊、沼泽、
草原、绿地、森林等一种或多种,为维持其原始的
小水量;孙甲岚⑴.等提出,广义上的河流生态需
水量不仅包括满足水生生物需要的最小水量还包含
维持环境现状所需的一定水质的水量。水利行业相
关标准对河湖生态需水的概念给出了行业看法,《河
湖生态需水评估导则(SL/Z 479—2010 )》提出,生
态需水是将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维持在
一定水平所需要的水量,指一定生态保护目标对应
研究的发展历程及理论研究进展,针对缺少河流观测 资料或人工渠化严重的 小流域河道治理工
程,提出了河湖生态环境需水的概念、计算公式等,并详述了生态环境需水的计算流程及注意事
项,为实际工程应用中河湖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生态环境需水量;理论概念;计算流程
doi: 10. 13928/j. cnki. wrdr. 2020. 01. 018
性分析。
2 . 1 现状环境调查及资料收集
针对工程类项目的生态环境需水的计算,通过 对现场的踏勘及环境的调查,了解项目的特点、建
设的目的及甲方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资料
收集的方向和重点,本文提出一般项目主要收集的
资料包括:
(1 "自然地理资料,包括:地形地貌、水系 图、河湖特征等;
(2)水文气象资料,包括:水文站的分布、降 雨量、蒸发量、单站逐日实测流量、水位和水量、
城市河流、湖泊生态需水计算方法

附录A 城市河流生态需水计算方法A.1 水文学法A.1.1Q p法。
又称不同频率最枯月平均值法,以节点长系列(≥30年)天然月平均流量、月平均水位或径流量(Q)为基础,用每年的最枯月排频,选择不同频率下的最枯月平均流量、月平均水位或径流量作为节点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最小值。
频率P根据河湖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规模、来水等实际情况确定,宜取90%或95%。
A.1.2Ternnant法。
依据观测资料建立的流量和河流生态环境状况之间的经验关系,用历史流量资料就可以确定年内不同时段的生态环境需水量,使用简单、方便。
不同河道内生态环境状况对应的流量百分比见表A.1.1。
表A.1.2 不同河道内生态环境状况对应的流置百分比(%)不同流量百分比对应河道内生态环境状况占同时段多年年均天然流量百分比(年内较枯时段)占同时段多年年均天然流量百分比(年内较丰时段)最大200 200最佳60~100 60~100极好40 50非常好30 50好20 40中10 30差10 10极差0~10 0~10A.1.3频率曲线法。
用长系列水文资料的月平均流量、月平均水位或径流量的历史资料构建各月水文频率曲线,将95%频率相应的月平均流量、月平均水位或径流量作为对应月份的节点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组成年内不同时段值,用汛期、非汛期各月的平均值复核汛期、非汛期的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
A.1.4流量历时曲线法、7Q10法、近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水位)法等其他水文学法计算方法可参考SL/Z 712。
A.2.1 湿周法。
水力学法中最常用的方法,利用湿周作为水生生物栖息地指标,通过收集水生生物栖息地的河道尺寸及对应的流量数据,分析湿周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湿周—流量的关系曲线。
将曲线中拐点对应流量作为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即维持生物栖息地功能不丧失的水量。
A.2.2R2CROSS法。
以曼宁方程为基础的计算方法。
首先根据研究河段控制断面的河顶宽度,查表A.2.1得到环境流量所需的水力学参数:平均水深、湿周率和平均流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与国水利行业指导性技术文件 SL XXX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就是指为保护河道内生态环境,需要保留在河流、湖泊、沼泽内得水量及过程。
2.0.2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就是指流域、区域范围内,实现给定得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需要人工供给得水量。
2.0.3 河道内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量就是指为维系河流、湖泊、沼泽得基本生态环境功能,需要保留在河道内得水量及过程。
2.0.4 河道内目标生态环境需水量量就是指河道内生态环境实际用水量少于生态环境需水量得亏缺水量。
3.基本规定 3.0.1 河湖生态环境需水包括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与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以及流域、区域生态环境需水综合分析^p 。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系按维护河湖生态环境各项功能要求分析^p 计算,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系按城乡生态环境各项建设要求分析^p 计算、河湖生态环境需水概念见图3。
0.1。
3.0.2 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应将河流水系作为整体,按照水资、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得要求,综合考虑水资条件、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开发利用现状及需求,统筹协调河湖生态环境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得关系,合理确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选择合适得方法,进行生态环境需水计算。
3.0.3 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体系见图3.0.3。
图 3.0.1河湖生态环境需水概念图河湖生态环境需水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生态林草需水环境卫生需水城镇绿地需水河湖湿地补水基本自净功能需水水生生物需水输沙需水景观需水压咸需水河湖基本形态需水生物基本栖息地需水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过程(外包)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过程(相加)流域、区域生态环境需水综合分析^p 内陆河沿河植被需水生物多样性需水其他功能需水调蓄功能需水3.0.4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按水文年进行计算,应反映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功能与生态环境状况得相互关系与变化规律、 3.0.5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计算包括节点与河流水系得生态环境需水计算、应合理选择河流控制断面、河口、湖泊、沼泽作为节点,计算节点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而计算河流水系得生态环境需水量。
3.0.6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分为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与目标生态环境需水量。
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系指维持河湖基本形态、生物基本栖息地与基本自净能力得需水量及过程,主要用来控制非汛期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需求。
目标生态环境需水量就是指维系给定目标下生态环境功能得需水量及过程,主要用来控制河道外供水对水资得最大消耗量。
3.0.7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可用流量、水量、水位、水面面积等指标表示,也可以用占天然径流量得百分比表示。
指标可根据河流、湖图3.0.3 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体系图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体系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计算保护目标河流沼泽湖泊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目标生态环境需水量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城镇绿地环境卫生生态林草河湖湿地流域、区域生态环境需水综合分析^p 生态环境功能水资条件保护目标河流水系生态环境需水量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定额法水量平衡法分项功能法水文综合法生态环境功能水文过程缺水补水综合平衡泊、沼泽得特点与计算需要选取、 3.0.8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可采用水文综合法、分项功能法等方法计算。
水文综合法系依据水文要素变化与河道内生态环境功能与生态环境状况之间得关系,综合分析^p 计算生态环境需水量及过程。
分项功能法系根据生态环境功能保护要求,分别计算单项生态环境需水过程后取外包值求得生态环境需水量及过程。
3.0.9 应根据水资调查评价、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大中型水工程设计、调度管理等工作对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得不同要求,合理确定工作深度,进行生态环境需水计算。
不同工作对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得计算要求见表 3.0.9。
表 3。
0。
9不同工作对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得计算要求工作主要内容计算时段要求水资调查评价水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及水工程运行状况调查年、季为主系列不小于 20年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水资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水资保护规划等年、月为主系列不小于 20年大中型水工程设计大中型水工程得规划与设计月、旬为主系列不小于 30年调度管理江河流域水资与工程调度管理日、瞬时为主系列不小于 30年 3.0.10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分为城镇绿地需水、环境卫生需水、生态林草需水与河湖湿地需水;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系根据缺水分析^p ,对需补充得水量进行计算。
3.0.11 应将河道内与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成果,结合河道内生产用水需求与河道外经济社会用水与耗水,进行流域水量平衡分析^p ,检验成果得合理性,并为流域水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4.收集与调查分析^p 4.0.1 收集与调查分析^p 就是分析^p 河湖生态环境状态、确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与选定计算方法得基础、 4.0.2 应收集与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有关得流域区域、河湖等范围内得基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自然地理:包括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河流水系、湖泊、沼泽得分布,水资分区,地形、地貌等。
2 气象水文:包括降水量、蒸发量,单站历年逐月(旬、周、日)实测与天然径流系列、天然径流量特征值,水资分区地表水资量系列,湖泊历年逐月(旬、周、日)水位,河流含沙量与输沙量,以及潮汐、冰情、水质等。
水文系列年限应尽可能长、3 水生生物:包括主要水生动植物种类及分布,珍稀、濒危、特有物种等。
4 河湖形态:包括河床形态,河道横、纵断面特性,比降,湖泊形态等。
5 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包括需要特殊保护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与社会关注区等敏感区域得、6 经济社会:包括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人口、城镇规模、建成区面积,城镇河湖与绿化面积等。
7 水资开发利用:包括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废污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入河量得现状及变化;各类水利设施建设与运行情况等、 8 有关规划与科研成果:包括水资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河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及其实施情况,以及有关流域、区域生态环境需水得科研成果等、4.0.3 缺乏基本或基本不全时,应根据计算需要开展必要得补充调查。
补充调查可通过实地勘察、典型调查与监测等方式进行,调查工作应符合相应规范与标准得要求。
4.0.4 应对收集与调查得进行复核、整理与分析^p ,重点对来不同得进行复核,必要时可进行技术审查,确保口径得统一与系列得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
4.0.5 应根据收集与调查得,分析^p 河湖生态环境功能与状况与水文过程得相互关系,即生态-水文过程响应关系;分析^p 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工程建设运行对河湖生态环境状态得影响。
为分析^p 确定不同资条件与不同开发利用程度河湖得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提供依据、5.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5.1 基本要求 5.1.1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包括河流控制断面与河口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应根据水资调查评价、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大中型水工程设计、调度管理等不同工作得要求,合理确定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范围、计算节点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选择合适得方法进行计算与成果合理性分析^p 。
5.1.2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应根据河流生态环境功能、生态环境状况及人类对河流得开发利用程度,合理确定维持河流基本生态环境功能与维系给定目标下生态环境功能得不同保护要求,分别计算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与目标生态环境需水量。
5.1.3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基本程序: 1 收集调查与生态环境状况分析^p ; 2 河流计算节点(河流控制断面、河口)选择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确定; 3 节点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4 节点目标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5 成果合理性分析^p 检验。
5.2 生态环境状况与保护目标分析^p 5.2.1 应根据不同工作涉及得范围与要求,合理确定进行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得河流(河段)范围、 1 水资调查评价、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范围内得主要江河干流及重要支流,以及有重要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得河流(河段),应进行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2 大中型水工程设计、调度管理应根据对河流生态环境功能与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可能产生影响得范围,以及下游汇水条件等因素,确定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河段得范围。
5.2.2 应根据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与基础条件,选择具有代表性得河流控制断面与河口作为节点。
节点选取主要考虑:水文控制断面,省界控制断面,重要水利工程、闸坝控制断面,重要城市控制断面,重要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河段及入海河流河口控制断面等、较长或情况较复杂得河流(河段)应选择多个河流控制断面、 5.2.3 应根据收集与调查得基础,综合分析^p 河流(河段)得生态环境状况及主要问题。
1 分析^p 河流开发利用历程与现状,河道内生产用水、河道外经济社会用水与水工程对水文情势、水质、河道形态、水生生物等得影响。
2 分析^p 水资禀赋条件,河流(河段)主要生态环境功能得用水需求与现状满足程度,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5.2.4 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分为基本目标与给定目标。
应按照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功能得实际需要,结合水资条件与河道外用水需求,综合分析^p 确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5.2.5 生态环境保护得基本目标,指维持河流(河段)基本形态、生物基本栖息地与基本自净能力等河流基本生态环境功能所对应得水量。
5.2.6 生态环境保护得给定目标,指维持河流(河段)输沙、水生生物、防潮压咸等生态环境功能所对应得水量。
5.2.7 应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得基本目标与给定目标,选择合适得方法,分别计算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与目标生态环境需水量、 5.3 河流控制断面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5.3.1 河流控制断面得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及过程,可分别用最小值、年内不同时段值与全年值表述、5.3.2 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最小值指年内生态环境需水过程中得下限值。
该值就是维持河流控制断面生态环境用水需求,河道中必须予以保留得最小水量。
最小值多用流量表示,称生态基流。
5.3.3 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最小值得计算: 1 水文综合法a)有长系列(ngt;30a)水文得河流控制断面,可采用排频法。
见附录 B、1.1、 b)缺乏长系列水文得河流控制断面,可采用近 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法。
见附录 B.1、2。
2 分项功能计算法分项计算维持河道基本形态、生物基本栖息地与基本自净能力需水过程得最小值,取其中得最小数值作为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最小值。
见附录 B。
2、1、B、2、2。
3 宜选取多种方法计算结果中得最小数值作为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最小值。
5.3.4 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得年内不同时段值得计算:1 水文综合法通过生态-水文过程分析^p ,按汛期、非汛期或逐月计算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得年内不同时段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