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业务端到端质量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移动TD-LTE网络质量测试评估规范v15 (2)

中国移动TD-LTE网络质量测试评估规范v15 (2)

TD-LTE网络测试评估规范一、目标1.评估各省、地市TD-LTE网络性能、工程建设质量情况。

2.评估端到端、客户感知的业务和网络质量情况。

3.分析TD-LTE网络性能、客户感知的网络和业务质量的短板区域和短板指标。

二、总体原则1.评估应包括室外、室内多个场景,场景选择应和客户实际业务发生一致。

2.评估应充分考虑数据质量和采集效率,使用自动化手段进行,评估期间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干预。

3.测试评估体系根据目标,总体上分为“网络性能评估”和“客户感知的业务质量评估”两个维度。

核心内容、指导方向、指标输出方面各有侧重,相同点在于测试场景,而测试设备、方法、规范、指标等不尽相同。

4.网络性能评估(1).核心内容:通过室内外网络遍历性测试,评估网络,特别是无线网主要业务的性能情况。

网络性能指标排除了数据源、网间互联等因素,反映的是网络的极限能力,不代表客户的真实感知。

(2).指导方向:反映网络覆盖、干扰、资源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指导网络规划建设。

指导网络层面的性能和质量优化。

(3).测试手段:自动测试平台、自动测试前端ATU、网络测试仪表。

(4).主要指标:覆盖、干扰等网络指标;下载速率、呼叫成功率等主要业务指标;基站、小区遍历性指标。

5.客户感知的业务质量评估(1).核心内容:按照客户真实的业务行为,如语音拨打、登录网站、看视频等,测试评估端到端实际的业务质量情况。

(2).指导方向:在网络性能分析基础上,分析各种业务的端到端质量问题,指导基于业务的质量优化;指导面向竞争对手的业务质量优化。

(3).测试手段:自动测试平台、商用终端、网络测试仪表。

(4).主要指标:基于浏览、下载、视频播放等业务的质量指标,如:下载速率、登录时延、返回时延长等。

6.在端到端客户感知业务质量评估中,应使用流量和知名度的TOP网站或业务,同步进行竞争对手的业务质量对比评估。

7.网络考核指标要尽可能做到公平,排除非网络原因带来的干扰,真正能够引导各省公司向着解决问题、提升质量的方向努力。

TD-LTE-创新端到端测试技术

TD-LTE-创新端到端测试技术

TD-LTE:创新端到端测试技术测试仪表和测试系统作为TD-LTE产业链中重要的环节,对于产品能研发和产业化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中国移动TD-LTE规模试验第一阶段已经结束,试验中暴露出测试仪表和系统尚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多模终端测试仪表相对欠缺,路测仪表和工具需要进一步加强,无线网络分析优化仪表工具有待创新。

测试仪表亟待加强对于TD-LTE规模试验中面临的测试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魏贵明表示,重点是系统性测试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

下一阶段需要在四个方面予以加强:第一,开发完善智能天线和MIMO组网研究的无线测试系统;第二,开展面向多模终端的测试仪表,完善生产线和研发用的各类仪表;第三,加快路测仪表和工具的开发完善,改进测试功能和测量精度,增强分析能力;第四,创新研发无线网络分析和优化的新型仪表和工具。

对此,TD技术论坛秘书长时光表示认同,他表示,在测试仪表环节,TD-LTE产品的基本功能和性能测试已经可以实现,但有两方面仍需加强。

一是要加强网规网优测试工具,TD-LTE网络是多网并存,其组网难度加大,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的测试工具非常必要;二是要加强业务仿真测试仪表和系统,针对不同业务类型和不同用户行为习惯,进行深度业务仿真和业务性能测试。

创新端到端测试目前,对于TD-LTE测试仪表的需求已经覆盖了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对于测试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魏贵明表示,测试能力的提高不是简单开发仪表的问题,全新的技术需要创新测试能力。

为了能够达到要求,需要在三方面做努力:第一,加强基础研究和标准化;第二,建立端到端的全环节测试;第三,加强多层统筹质量测试能力。

针对新技术对测试提出的新需求,中国移动研究院测试所所长赵立君表示,目前,对于测试的要求是需要做到可量、可测、可知。

中国移动研究院成立测试所以来,就不断在工作中采用各种各样的测试仪表。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业务平台不断扩增,仪表也在增扩。

VoLTE端到端业务质量分析要点

VoLTE端到端业务质量分析要点

VoLTE端到端质量分析SIP-503错误码原因分析研究目录1.SIP-503消息错误码分析背景 (2)2.SIP-503失败原因分类 (2)3.SIP-503流程分析 (4)3.1.无线链路失败导致掉话 (4)3.2.VoLTE走盲重定向导致掉话 (5)3.3.X2切换失败导致的掉话 (5)3.4.Sip信令丢失导致未接通ue-not-available-for-ps-service (6)3.5.2G侧资源异常导致未接通 (8)3.6.基站弱场起呼功能导致 (8)3.7.BSRVCC切换失败 (9)3.8.VoLTE参数配置问题 (10)3.9.VoLTE流程冲突问题(1) (11)3.10.VoLTE流程冲突问题(2) (12)3.11.VoLTE流程冲突问题(3) (13)3.12.VoLTE流程冲突问题(4) (13)3.13.VoLTE流程冲突问题(5) (14)4.SIP-503失败案例总结 (15)4.1.邻区配置问题导致SIP-503失败原因:tx2relocoverall-expiry (15)4.2.干扰问题导致SIP-503失败原因:tx2relocoverall-expiry (16)4.3.传输问题导致SIP-503 S1切换导致VoLTE掉话 (19)4.4.站内切换与modify并发SIP-503导致视频失败 (23)4.5.站内切换并发导致未接通 (24)5.SIP-503失败原因处理流程总结 (26)1.SIP-503消息错误码分析背景2016年中国移动集团开展VoLTE百日会战工作期间,我司在VoLTE质量提升过程中结合炎强平台从TOP小区、DT/CQT遍历拉网测试信令分析中总结经验,旨在帮助各办事处尽快解决信令分析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VoLTE优化工作的开展,我们发现有些SIP-503错误码与无线测关联较大,如外部邻区、帧头偏移未对齐导致的干扰,传输时延、切换并发等问题都会导致SIP消息报错,而这些SIP消息报错的时间点之前eNB就发起了异常的信令释放。

TD-LTE实现“端到端”产品能力——LTE协同发展成国际定势

TD-LTE实现“端到端”产品能力——LTE协同发展成国际定势



继 中国 台湾 地 区 的 试

LT E 国 际 化 论 坛 时 对 媒 体 提
验之 后

这 无 疑 是 短 期 内对 中 国 移 动 及 T D
LT E 产 业
到 T D D 与 F D D 融 合 组 网 除 了 使 L 丁E 网 络 在 质 量 和 管

塑绷 关注
L lN K
新闻
6 月 2 日晚

球 数 十 家 运 营 商 高 层 和 国 内外 媒 体 面 前
. .
产业 链 企

业 分 别发 布 了支 持2 3 G Hz g n 2 6 G Hz 频 段
F D D/ T D D 共 平 台的主 系统设 备, T D

支 持 LT E

LT E 芯 片

数据
从篓 萝

卡和 C P E 设 备
> > 实现 了 端到 端 } 产品 能力的TD LTE技 术 已正 式站 到 国 际化 } 商用的起 跑线上



j


宣告Ⅱ
)- I T E

已 准备好了
3

L T E F I )c ㈣


共平 台催 生 同步服务

截至 今年 5 月 全 球 已有3 个 运 营 商 明 确 了 LT E 商 用 战 略
新闻 关注
TD LTE实现 端 到端
_


产品能力
LT Et办 同发展成国际定势
日本运 营商即将对 L TE大规模商用项 目
链 的又

个信心 鼓舞

TD-SCDM端到端业务质量优化

TD-SCDM端到端业务质量优化

质量 评测 业务 统计 拨测 系统 网管 系统
但是,QoS不能直接放映用户的业务体验
– 例子:彩信中心的接通率超过99%,但是用户感知 的端到端彩信接通率却只有60-70%
需要转变观念,从关注网络QoS到关注用户的 QoE
TD技术及业务发展高层研讨会
网络QoS不是决定QoE的唯一因素
简单的网络性能指标如丢包率并不能准确反映用户的 业务体验.
业务技术方案问题
例如:非优化的可视电 话视频建立协议,导致 视频建立延迟大
A 业务质量
C
业务平台问题
互通性问题
例如:终端和业务平台,终端 与终端之间的可视电话互通性 存在问题,造成不能接通或者 延迟增大
E
TD技术及业务发展高层研讨会
D
例如 终端不稳定 终端不支持部分业务功能 终端对媒体处理不够优 化,影响媒体的质量
TD技术及业务发展高层研讨会
当前TD端到端业务质量的问题分析
中国移动对各TD业务进行了端到端业务质量测试,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发现当 前影响端到端业务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
例如:无线接入网的不稳定性,影 业务承载网的问题 响话音的接通率,掉话率; B PDP激活时间较长,增加了WAP 业务的延迟
例如:业务平台不 稳定,影响接通率
– 彩信业务流程流经的每个网元的可靠性都很高,但并保证彩信 业务的可靠性高 – 在视频业务中,同样的网络丢包率,如果丢包特性不同,用户 的业务体验(视频质量)存在差别
影响QoE的因素还包括
– – – – 用户期望,体验,感受等主观因素 业务管理 终端的适配 …
TD技术及业务发展高层研讨会
建立QoE评估体系
TD技术及业务发展高层研讨会
端到端业务质量优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1

TD-MRR:TD网络质量分析利器

TD-MRR:TD网络质量分析利器

TD-MRR:TD网络质量分析利器1 TD网优方式急需变革在TD一、二期的网优工作中,业界普遍采用DT/CQT的方式,即通过拨打测试的方式对网络的覆盖、干扰、质量等测量指标进行评价。

由于是基于点、线等测试得到的结果,测试的局限性较大,无法客观评价网络的整体质量。

同时,市场上TD终端质量参差不齐,DT/CQT测试时测试终端未必能发现普通商用终端的问题,导致测试结果和实际用户感受存在偏差。

此外,DT/CQT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要付出高昂的时间成本,无论是运营商还是设备商都是难以承受的。

TD三期将覆盖200个城市,网络规模为一、二期的10倍以上,如果仍然延续一、二期的网优模式,对人力物力的需求也将增长10倍以上,不利于快速打造TD精品网络。

因此,业界迫切需要对现有TD网优模式进行变革,以提高网优效率。

2 TD MRR带来曙光中兴通讯通过自研的TD-MRR工具,改变了目前事后测量的模式,通过对现网数据的采集分析,极大地提升了TD网优的效率。

MR(Measurement Report)指用户在通话状态下向网络发送的测量报告,分为公共测量和专用测量,直观地反映了用户通话时的无线环境。

通过RNC对MR进行采集,可以得到DT/CQT所得不到的全面网络级别的测量。

TD MRR 工具通过将用户上发的测量报告以及NodeB的测量进行采集合并后处理,网优工程师将MR数据导入后处理工具后进行覆盖、干扰、信干比、质量、发射功率等网络质量的展示,用于模拟用户的无线环境,从测量的角度对用户的体验进行分析,从第一角度了解用户的无线环境体验和感知。

表1所示的是DT/CQT和TD MRR的性能对比。

表1 DT/CQT和TD MRR的性能对比TD MRR工具具有网络评估、问题小区分析、地理化显示等丰富的功能。

2.1 网络评估网络建设的过程中经常要对网络的覆盖率进行评估,最常采用的是对全网进行DT测试。

DT测试只能在街道上进行,无法测试到每个点,因此对全网的覆盖率评估结果较片面,同时DT全网测试需要多组DT测试人员花费多天的时间才能覆盖至全网,评估效率低下。

端到端网络传输质量分析

端到端网络传输质量分析

端到端网络传输质量分析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进行日常的社交娱乐,还是进行商业活动和工作,网络的应用都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方方面面。

然而,在网络应用中,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就是数据传输的质量。

尤其是在需要进行大量数据传输的场景下,网络传输的质量对用户的体验和数据的安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传输的质量,本文将进行一系列关于端到端网络传输质量分析的讨论。

一、什么是端到端网络传输?端到端网络传输,简单来说就是将数据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数据需要经过不同的设备,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才能最终到达目的地。

因此,端到端网络传输的质量就涉及到了数据在整个过程中的稳定性、速度和安全性等方面。

二、端到端网络传输质量的评估指标为了评估端到端网络传输的质量,需要一些指标来进行衡量。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指标:1. 带宽:带宽指的是网络中传输数据的速度。

通常用Mbps或Gbps来衡量。

带宽越大,网络传输的速度就越快,传输质量也就越高。

2. 延迟:延迟指的是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传输所需要的时间。

通常用ms或us来衡量。

延迟越小,网络的响应速度就越快,传输质量也就越高。

3. 丢包率:丢包率指的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包在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中丢失的比例。

通常用百分比来衡量。

丢包率越小,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就越高,传输质量也就越高。

4. 抖动:抖动指的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延迟的波动程度。

通常用ms或us来衡量。

抖动越小,网络响应速度的波动就越小,传输质量也就越高。

三、如何进行端到端网络传输质量分析?1. 使用网络诊断工具网络诊断工具可以非常方便地监测网络传输的质量指标。

其中比较常用的工具有Ping、Tracert、PathPing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用户检查网络的延迟、丢包率、带宽等情况,同时也能够快速定位网络故障的位置。

2. 进行网络流量统计网络流量统计可以用来观察网络传输的数据流量和带宽状态。

端到端业务质量分析系统解决方案

端到端业务质量分析系统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网络全局视图•网络流量概况•大屏实时监控态势感知•流量实时监测•流量深度透视•流量智能关联•流量回溯分析•流量捕获解码流量综合分析•量化评估性能状况•辅助定位故障瓶颈•深入还原内部细节•诊断传输性能异常故障诊断•故障全周期管理•全面决策依据•特色实用专家工具运维支撑•机房能耗全景•机房资源容量全景•机房温湿度全景•机房电压、电流监测机房全景监测•机房能耗全景•机房资源容量全景•机房温湿度全景•机房电压、电流监测机房全景监测•流量实时监测•流量深度透视•流量智能关联•流量回溯分析•流量捕获解码流量综合分析•量化评估性能状况•辅助定位故障瓶颈•深入还原内部细节•诊断传输性能异常故障诊断•故障全周期管理•全面决策依据•特色实用专家工具运维支撑•网络全局视图•网络流量概况•大屏实时监控流量态势感知运用GIS将虚拟网络和现实业务结合,动态监测并展示流量数据轨迹、流量大小、链路质量、用户状态等信息。

大屏监控网络全局流量态势整体感知实时掌握网络流量概况实时监测、图形展示、动态刷新当前网络中承载多少用户、多大流量、哪些应用、流量流向、资源分布等,网管人员值班时可以随时监控网络总体使用情况。

动态生成网络连接关系的逻辑拓扑图•机房能耗全景•机房资源容量全景•机房温湿度全景•机房电压、电流监测机房全景监测•辅助定位故障瓶颈•深入还原内部细节•诊断传输性能异常故障诊断•故障全周期管理•全面决策依据•特色实用专家工具运维支撑•网络全局视图•网络流量概况•大屏实时监控流量态势感知•流量实时监测•流量深度分析•流量智能关联•流量回溯分析•流量捕获解码流量综合分析如:大量的ICMP包可能是DNS服务器出错导致的重定向错误。

如:对广播包的速率实时监测,可及时预警网络中环路等形成的“广播风暴”。

捕捉到流量突发异常点跟踪与剖析支持实时监控流量,显示时间粒度可支持到1秒,并可实时查看当前流量的应用、用户、外部地址的成分 。

1、实时捕捉网络中流量突发点、异常点2、点击异常点进行数据关联分析:在七个维度任意切换、相互关联、钻取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OUT_VMOS 的时间序列图
86 172 258 344 430 516 602 688 774 860 指数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1
IN_VMOS 的时间序列图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810 指数
频率
DCH_SIR之平均值 的时间序列图
20
15
10
5
0
-5
-10
1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810
指数
11
数据 数据
DL_RLC_Thr之平均值, UL_RLC_Thr之平均值 的时间序列图
70000 60000
50000
•变量为离散值 •初期过低偏离稳态 •很难判断是否跟随变化
DPCH RSCP(dBm) PCCPCH SIR(dB) DL_RLC_Thr
专用物理信道的平均接收信号码功率
主公共导频信道的SIR;SIR 信干比: SIR=(RSCP/ISCP)×SF ,ISCP算 法各手机不同,SIR为手机直接吐出。
下行RLC层吞吐量
-115~-25dBm -11~20dB 0~2048000 bps
UL_RLC_Thr
上行的RLC层吞吐量
0~384000 bps 8
单次实验分析 1. 输出VMOS 值分析 2. 参数分析 3. 参数间关系分析 4. 输出与输入关系分析
多次实验比较
9
IN_VMOS
OUT_VMOS
1.10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优选接收系统等因素对于卫星电视画面传输质量的影响; 郭从良,于鹏飞等(2005):对流媒体传输质量进行分析; 蔡媛媛,戚宇林等(2004):对视频传输系统的传输质量
做了一定的分析, 简要介绍了当前的一些抗误码技术。
4
固定变量(不可控亦不可测,但是可以认为稳定): •核心网及服务器情况 研究输出变量 •主叫手机发出信号与通过无线环境后传到核心网络信号的差别; •核心网络发出信号与通过无线环境后传到主叫手机信号的差别。 输入变量(可测不可控) •无线环境参数
•随时间变动非常相似,均有先下降后上升 •分布很难做出过程评价
OUT_VMOS, IN_VMOS 的直方图
OUT_VMOS 100
1.032 1.040 1.048 1.056 1.064 1.072 1.080 1.088 IN_VMOS
100
80 80
60 60
40
40
20
20
0
0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5
默认整体下移 算法有误,VMOS值普遍偏低 删除 初期VMOS值剧烈波动 丢帧(VMOS值突变为0) 分割取平均 无线环境参数采用的是绝对时间,同时每
隔200毫秒采集13-17条;而VMOS值的公司 采用帧数记录,而没有标明时间。
6
共41个输入参数,4个输出参数 输出参数 峰值信噪比与VMOS值呈绝对的正比关系
学生姓名:戴晨旭、孙博斐、顾思齐、谢恺 指导老师:王凯波、王科
1
TD-SCDMA是作为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 通信标准(简称3G)
TD-SCDMA网络的信号传输流程为:
客户端
User Equipment
接入网
Radio Network Control
核心网 Core Net
业务平台
Fention Wap ...
-15
-20
-25 1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810 指数
DCH_SIR之平均值
数据
DPCH_RSCP之平均值, DPCH_ISCP之平均值 的时间序列图
-90
-95
-100
-105
-110 1
变量 DPCH_RSCP之平均值 DPCH_ISCP之平均值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810 指数
10
UE_TxPower之平均值
UTRA_CarrierRSSI之平均值
UTRA_CarrierRSSI之平均值 的时间序列图
-70
-75
-80
-85
-90
-95 1
5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810 指数
UE_TxPower之平均值 的时间序列图
0 -5 -10
ISCP(dBm)
每个时隙每个载波上的干扰信号码功率;该值越小,表示干扰越小
-115~-25dBm
C/I(dB)
载干比;载干比是反映信号在空间传播的过程中,接受端接受到信号的好 坏的比值,对于通信工程设计来说,载干比是分析信号好坏的标准
-20~25dB
PCCPCH RSCP(dBm)
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的平均接收信号码功率;通常根据其来衡量覆盖水平 -115~-25dBm
输入参数 C/I值为RSCP与ISCP值之差 删除没有取值或者恒定的参数
7
参数名称
参数描述
参数取值
UTRA Carrier RSSI(dBm) 载波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用来判定链接质量以及是否增大广播发送强度
UE_TxPower(dBm)
手机的发射功率,反映了手机当前的上行链路损耗水平和干扰情况。上行 链路损耗大或者存在严重干扰,手机的发射功率就会大,反之手机发射功 -50~33dBm 率就会小。
2
Y:视频信号质量——VMOS值 X:传输过程参数
目的: 1. 对样本信号的VMOS分数进行分析和挖掘; 2. 过滤掉无关参数; 3. 研究相关参数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3
信息传输质量评价方法
刘锦锗(2008):无线视频信号质量分析的评价方法; 顾龙翔,宋协榕(1991年):分析了EIRPs值、接收仰角、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
变量 DL_RLC_Thr之平均值 UL_RLC_Thr之平均值
DL_RLC_Thr之平均值_1, UL_RLC_Thr之平均值_1 的时间序列图
62600
62400
6270 360 450 540 630 61870200 810 指数 61600
61400
变量 DL_RLC_Thr之平均值_1 UL_RLC_Thr之平均值_1
61200 1
83 166 249 332 415 498 581 664 747 指数
12
频率
UTRA_CarrierRSSI之平均值 的直方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