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正在崛起的钒钛之都

合集下载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发现史考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发现史考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发现史考刘庆华【摘要】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是在民国时期发现的我国一个新矿种,矿区集中于今之攀西一带,储量巨大.该矿是何时由何人发现的,一直众说纷纭.大量历史档案和科技文献证明汤克成于1940年6月发现并勘测攀枝花磁铁矿,后经中央地质调查所为主研究发现该矿含有钒钛等矿物组分的史实.【期刊名称】《攀枝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5)006【总页数】7页(P17-23)【关键词】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区发现者;矿物研究者【作者】刘庆华【作者单位】攀枝花市科协,四川攀枝花6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Z216.27发现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是民国时期宁属(地域相当于今之攀西)地质矿产调查事业的重要成果之一。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这个我国的新矿种,是何时由何人首先发现的,近数十年来一直是攀西资源开发史研究学者高度关注、几代攀枝花建设者深感兴趣的一件大事。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攀枝花市内外关注此事的人士,就开始披露各自所收集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

其中较主要的有:1980年前后,九三学社攀枝花市委员会副主委刘降渝以成都地质学院老一辈地质学家和常隆庆后人处所提供的资料,包括常隆庆所著《盐边盐源华坪永胜矿产调查报告》等为依据开展研究,在他发表的多篇研究成果中,认为攀枝花铁矿是常隆庆和刘之祥1940年9月发现的。

[注]刘降渝.攀枝花铁矿发现年代考证.渡口史志.1984(1):23.他的早期研究成果,对当时四川省内某些方志,如《四川通史》第七册、《攀枝花市志:人物传记》和《攀枝花市科技志》等影响较大。

1985年初,四川省地质局王朝均、缪以琨和黄淑德发表《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床勘查历史的回顾与展望》称,“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是我国铁矿的一种主要类型,于1936年被发现。

1954年开始普查勘查,1971年攀枝花铁矿建成投产”。

但是未对“1936年发现说”做更深入地考证[1]20。

1985—1987年间,北京钢铁学院采矿学教授刘之祥及其家人,先后向攀枝花市地方志办公室捐赠刘之祥调查宁属地质矿产的史料,包括刘之祥所著《康滇边区之地质与矿产》、地质图、照片和1985年的口述录音等。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新工艺流程-攀枝花交流材料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新工艺流程-攀枝花交流材料
(3)下一步计划:对中试示范生产线进行放大,建设年产50万吨特 种铸钢、0.8万吨五氧化二钒、9万吨富钛料的生产线。
(4)目前,正在开展前期示范生产线放大的可研工作。
转底炉煤基直接还原-电炉熔分冶炼 钒钛磁铁矿新工艺
1、四川龙蟒集团
(1)自2003年起,四川龙蟒集团与攀枝花学院合作研究,进行了大 量钒钛铁精矿生球团制备、转底炉直接还原和电炉熔分工艺试验。
(2)2006-2007年,建成一期7万吨/年示范生产线,进行了3轮工业 性试验。
(3)2008年,进行示范生产线放大,启动了年处理铁精矿20万吨的 二期工程;
攀 枝 花 钒 钛 磁 铁 矿 区 分 布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
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
67.3亿吨
钛资源量保有储量
4.28亿吨
钒资源保有储量
1047.86万吨
铬保有储量
696万吨
钴保有储量
152万吨
钪保有储量
23万吨
镓保有储量
21万吨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 综合开发利用情况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经过四十多年 的开发,已形成了钒材料、钛材料、 钢铁新材料系列产品。2001年被国 家科技部批准为攀枝花国家新材料 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2007年新 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10亿元,成为攀 枝花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攀枝花---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
2001年12月18日,国家科技部批准攀枝花为国家新材 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攀 枝 花 钒 钛 磁 铁 矿 资 源 综 合 开 发 工 艺 流 程 图

钢铁产业
攀枝花钢铁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目前已形成年产生铁600多万 吨、钢600多万吨的能力;
1、可全部回收钒钛铁精矿中的钛资源。经转底炉还原后的金 属化球团经过电弧炉熔化分离后,可得到含量为50%以上 的熔分钛渣和含钒生铁,实现铁钒与钛的分离。熔分钛渣 可用于硫酸法钛白生产原料。

四川省攀枝花新街钒钛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

四川省攀枝花新街钒钛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

5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四川省攀枝花新街钒钛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罗启超1,周 杨2(1.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2.中国地质大学 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摘 要:攀西地区是我国钒钛磁铁矿重要成矿带和铁矿石基地。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石有着丰富的有益元素,其中铁、钛、钒被开发利用,伴生元素钴、镍元素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到目前为止,却没有被有效的利用。

在广泛搜集、整理了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现有的地质资料和相关稀有分散元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致总结了攀枝花新街矿区中钴镍的分布状况,为下一步回收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综合来看,在铁矿开发利用过程中,钴与镍主要富集在磁铁矿中,在对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时,也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关键词:新街钴镍分布特征中图分类号:P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07-0054-2收稿日期:2020-04作者简介:罗启超(1994-),男(汉族),四川绵阳人,硕士,研究方向:矿产普查与勘探;1 区域地质概况攀西地区是我国钒钛磁铁矿非常重要的一个成矿带,区内遍布各类时期的基性-超基性岩,侵入岩和喷出岩都十分发育。

区域内的基性-超基性岩,主要出露于安宁河、绿汁江流域。

区内地层主要受南北向的断裂带控制,呈南北向带状展布,其次是在会理一带,呈东西向的带状展布。

2 矿床地质特征2.1 岩体特征新街岩体位于川滇南北向裂谷带中段的安宁河断裂与昔格达断裂之间,岩体底板为中二叠世晚期的峨眉山玄武岩,顶板为与峨眉山玄武岩同期的正长岩。

此外,岩体的某些地段完全包裹在峨眉山玄武岩中[1]。

新街岩体与峨眉山玄武岩是同源岩浆演化过程中不同岩相的产物。

图1 新街矿床地质简图(据攀枝花地质综合研究队改编,1981)新街岩体是一个北西-南东向的椭圆形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

岩体长7 km,宽1km-1.5 km,为白马钒钛磁铁矿带向南的延伸部位。

2013山东申论C卷及答案

2013山东申论C卷及答案

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C卷一、给定资料1.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地区)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一种城市类型。

一般分为成长型城市、成熟型城市和枯竭型城市三种类型。

资源枯竭型城市通常是指自然资源开采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的城市。

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资源开采已处于后期或末期阶段、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由于资源产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转型,如何寻找新的出路,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难题。

经过三十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资源型城市逐渐受到资源枯竭的威胁,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特别是一些城市和地区由于长期对矿产资源进行掠夺式、粗放式的开采和利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例如前几年东北某市出现了大面积的土地塌陷。

深陷区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区内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的民房达2.7万座,其中危房1.52万座,涉及居民2.9万户、7.8万人。

又如西北某资源型城市几年来累计下岗职工人数达到了10多万人,其中煤炭采掘业及初级产品加工业下岗职工人数占总数的80%以上。

由于资源枯竭,关闭企业多、老企业多、困难企业多等综合因素影响,该市解决各种遗留问题的压力较大。

2.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在2001年曾召开专门会议,专题研究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问题,并推动将辽宁阜新列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

2005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家计生委向国务院报送的《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与发展问题》报告上批示: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的贫困、失业和环境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而不可忽视的任务。

2007年12月24日,《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015年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使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攀枝花市钒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攀枝花市钒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划。
有 4 0余 家 , 0 多数 为 民营 企业 。其钛 原 料 主 业协会 , 陕西省 还建 立 了钛及 稀 有金 属材 料
要作用 。
通过此次考 察 , 虽然 这 三个地 区钒钛 产 要来 自河南 、 云南 等省 。宝鸡 市成 立 了钛 产 业 的发展历史和背景不 同 , 发展也 各有特 色 ,
蒸馏联合炉技术” “ .m无筛板沸腾 氯化 、 24
承德市钒钛产业特点 : 一是 历史较 长 , 是
共 同性 : 是这 两个 地 区 的钛 产 业在 我 炉” 国际先进水平 。 一 居
外行业 内影 响大 , 场份额 和产 业规 模 均较 我 国钒钛磁 铁矿 冶炼 技术 的发祥 地 ; 市 二是 含 大 , 术实 力雄厚 , 品品种 多 ; 是钛 产业 钒钛钢铁 产 品生产 规模 、 技 产 二 钒渣 等 钒产 品生 产 居 于全 流程钛 产业链 的下 游 , 以金 属钛 和钛 规模均超过我 市 , 别是 钒 电池 技术 和发展 特
排, 攀枝花市相 关部 门组 成考察 团 , 专程 考察 合金加工 为 主 , 在钛 及钛合 金熔 炼 、 造 、 铸 加 了我 国部 分 钒钛 产业 基 地—— 承德 、 义 和 工 、 遵 应用和科 研 以及 熔铸 设 备研 发 等方 面处
宝鸡地 区。
于国内一流水平。如宝钛集 团引进 钛及 钛合
世纪六十年代国家进行 三线 建设布点 时发展 企业 , 其钛 原料 主要来 自云南 、 广西 , 产海 年 起来 的 , 至今 已有 4 O多年 的历史 , 两个 地 绵钛 18 这 . 万吨 , 自行 研发 “ u型 1 倒 2吨还原
区在钛产业发展上有共 同性 , 但也有差别 。 国钛产业 中都 占有举 足轻 重 的地 位 , 国内 在

绝美攀枝花神奇钒钛城

绝美攀枝花神奇钒钛城

绝美攀枝花神奇钒钛城Panzhihua, a Beautiful and FantasticCity of Vanadium and Titanium攀枝花市位于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北距成都749千米,南接昆明351千米,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也是“南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全市辖三区两县,幅员面积7440平方公里,总人口113万,城市建成区面积 5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 59.6%,城市人口中,90%以上来自全国各地,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移民城。

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钢铁、钒钛、能源基地。

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钒钛之都”、“中国块菌之乡”、“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20强”等荣誉称号。

2008年攀枝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7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1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43元,人均GDP、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四川省前列。

Located at the place where Jinsha River and Yalong River meet, Panzhihua is 749 km to Chengdu in the north and 351 km to Kunming in the south. It is the nearest point in Sichuan province to south China and to the border and coastal ports in Southeast Asia.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traffic hub and commodities collecting and distributing location on the “South Silk Road”. The city has 3 districts and 2 counties with an area of 7,440 km2 and a population of 1.13 million. The urban constructed area is 54 km2, the urbanization rate is 59.6%. Among the urban population, over 90% come from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It is really a city of migr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base of iron and steel, vanadium and titanium and energy in southwest China. It has won such honorary titles as “the National ExcellentTourist City”, “the National Hygiene City”, “the Capital of Vanadium and Titanium in China”, “the Home of Truffle in China”, “the Most Dynamic City for Private Economy in China”, “the Top 20 Small and Medium Cities with Great Investment Potential in China”. In 2008, the city’s GDP reached 42.7 billion yuan, the available fund from the investment attraction was 18.1 billion yuan,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for the urban residents was 13,343 yuan, and the per capita GDP and financial revenue rank first in the in Province.攀枝花地处“攀西大裂谷”中南段,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

攀枝花

攀枝花

行政区划 • 全市辖3区2县(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16 个街道办事处(大渡口、炳草岗、向阳村、弄弄坪、枣子坪、 瓜子坪、长寿路、密地、南山、河门口、清香坪、陶家渡、玉 泉、大宝鼎、摩梭河、大河中路),21个镇(银江、格里坪、 仁和、同德、布德、大田、平地、前进、福田、金江、攀莲、 得石、丙谷、撒莲、垭口、普威、白马、桐子林、永兴、渔门、 红格),23个乡(务本、总发、中坝、啊喇、太平、大龙潭、 草场、麻陇、湾丘、白坡、新山、益民、新九、和爱、红果、 鳡鱼、共和、国胜、红宝、惠民、箐河、温泉、格萨拉),共 130个居委会,352个村委会,1794个居民小组,2356个村民 小组。
• 仁和区的羊肉汤:羊是攀西特有的山羊,所以用羊肉、羊骨熬 制的汤就特别香浓。味料很朴素,青红辣椒粒加香辣粉再加羊 肉汤,当然还有盐和味精,但喝这羊肉汤,你会觉得特别有味。
• 仁和的南瓜鸡也是当地一绝,鸡是资格的土鸡,鸡汤再加嫩南 瓜,这奇特的搭配让鸡与南瓜更有滋味了。
谢谢观赏
地理气候 • 攀枝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金沙江与雅砻 江在此汇合,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山高谷深、盆地交 错分布,境内分属金沙江、雅砻江水系。 攀枝花属南亚 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类型,旱、雨季分明,昼夜温差 大,气侯干燥,降雨量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蒸 发量大,小气候复杂多样。年平均气温20.3℃,是四川 省年热量值最高的地区,日照时数是四川盆地的2~3倍。 最热月为5月,最冷月为12月或1月,6月至10月为雨季, 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无霜期达300天以上。其中海拔 低于1500米的河谷地带,全年无冬,最冷月1月均温高 于13℃,接近热带气温与热量水平,但夏季的气温却不 高,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也不过26℃左右,夏无酷暑, 全年无冬,因此,四季都是旅游的好季节,特别适宜冬 季避寒旅游。总体而言,攀枝花气候具有春季干热、夏 秋凉爽、冬季温暖、四季不分明的特点。

民营经济助推钒钛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助推钒钛经济发展

1 7
维普资讯
攀 枝 花 专 版 Pn ia o m a h u Cl n zh u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 国钒 钛 之 都
1 ,且不 产 生硫 酸亚铁 杂质 ,是 更清 洁 的生 产工艺 。在 其 / 4 带动下 ,包 括攀钢在 内的钛 白企业 都采用 了钛 渣或钛 渣与钛 精矿搭 配生产钛 白粉的工艺 。大互通钛业公 司的化纤 专用钛
维普资讯
j蚕飘燕 之薹 。
Pn ia om a hu Cl n攀 枝 花 专 版 zh u
20 0 3年 以来 ,攀 枝 花市 委 、市 政 府 实 施 “ 个 转 变 ” 三 战 略 ,作 出了加快 民营经济发展 的决定 ,相继 出台了一系列 配套措 施 ,优化 了民营经济 发展 的政策 环境 ,民营经济发 展 态势 良好 ,显现 出规模不 断扩大 、实力 明显增强 、社会 贡献 显著提 升的可喜 局面 。 钒钛 磁铁矿 是攀枝花 的优势 资源 。随着工业强 市 战略的 确立 、钒钛产业 的发展 ,市委 、市政府适 时提 出了 “ 打造 中 国钒钛之都 、建 设特色经济 强市” 的战略 目标 ,确 立 了以钒 钛 为主 的钒钛 磁铁矿资源 开发新模式 。 民营经济 很早就进 入 了钒 钛产业领域 ,近几年发 展尤为迅速 ,成为实现 这个 战略
大互通钛 业等 民营企业纷纷 在攀枝花市投 资建设钛 白粉生产
线 。到 目前 为止 ,攀枝 花市 已建成 和在建 的钛 白企业达 到 了 1 ,其 中民营企 业 9家 ;已建成 和在 建 的钛 白生 产线 总 O家 产能达 到 了 2 吨 ,其 中民营企 业 2 . 8万 45万吨 ,攀枝花 即将 成 为 国内最 大的钛 白粉 生产基地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枝花:正在崛起的“钒钛之都”中共攀枝花市委副书记刘晓华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市长攀枝花是一座年轻的城市,43年前,它还是金沙江畔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渡口。

这是一座开放的城市,全市98%的城市人口由全国各地汇集而来。

这是一座资源得天独厚的城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资源富集,钒钛资源优势突出。

四十多年来,这片热土上的人民依托优势资源、战略地位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攀枝花精神,在金沙江畔建立起一座现代化的钢城,并确立了西南钢铁工业基地的地位,正在崛起的钒钛工业更让攀枝花人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攀枝花人的钒钛情节攀枝花人的钒钛情结,源于曾一度被国外冶金专家称为“呆矿”的攀西钒钛磁铁矿。

攀枝花人经过艰辛努力,自主创新突破用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这一世界性难题,在中国西南建成了一座新兴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改变了建国初期我国钢铁工业多数集中在沿海和东北、西部地区钢铁工业基础差的发展格局。

但在四十三年开发建设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同时,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固有的矛盾与问题日益突出,钢铁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的产业格局犹存,但其承载能力却已难堪市场冲击之重。

攀枝花人由此踏上了第二次创业的里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突破口,决定以在中国、在世界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钒钛资源为支撑,走以钒钛产业为支点的特色经济强市之路,通过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延伸优势钒钛产业链,进而带动特色农业、特色生物产业、旅游、生产性和民生性服务业等其他产业发展,扩大城市辐射能力,实现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

“钒钛之都”建设之基——资源能源优势。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累计探明资源储量73.37亿吨,钒资源储量(以五氧化二钒计)1547万吨,占全国的61%、世界的11%,居世界第三位;钛资源储量(以二氧化钛计)5.38亿吨,占全国的75%、世界的35%,居世界第一位。

根据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成因和分布特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进一步勘查,加之对尾矿等二次资源的综合再利用,预计有钒钛磁铁矿潜在资源量41~55亿吨、潜在钛资源储量3.7~4.9亿吨、潜在钒资源量887~1180万吨、钛砂矿远景资源量1000万吨,钒钛磁铁矿采矿剥离围岩、选铁尾矿、冶金渣中钒可利用量50万吨、钛可利用量7000万吨。

攀枝花水能资源富集,现有电力装机容量448万千瓦(二滩发电厂330万千瓦,米易、盐边已建成合计17.4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小电站,火电装机容量101万千瓦),60万千瓦桐子林水电站、300万千瓦观音岩水电站、50万千瓦金沙水电站、34.5万千瓦银江水电站和2×3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项目等建设快速推进,煤炭保有储量5.6亿吨,周边可利用煤炭资源达550亿吨。

优势资源禀赋为攀枝花钒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资源能源保证。

——发展基础优势。

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全市建成了攀钢、二滩、攀煤、中冶实久、钢城企业总公司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钢铁、钒钛、能源、化工等优势支柱产业群,以攀钢为主体、国有和民营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钢铁钒钛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围绕钒钛主业已诞生了一批专业化的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新的生态型钒钛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具备了年产钢610万吨、原煤900万吨、钒渣26万吨、氧化钒产品2.4万吨、钒氮合金2500吨、钛精矿100万吨、钛渣14.55万吨、钛白粉9万吨、海绵钛5000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在建的钒钛产业项目完工后,钒钛产业实力和竞争力将大大提升。

目前,攀枝花钒制品产量约占国内总产量的70%左右,占世界的18%,钛精矿超过国内总产量的40%,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钒钛原料生产基地、世界第二的钒产品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钒钛钢生产基地,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

——科研实力优势。

攀枝花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全市拥有独立科研机构9所、科技人员790余人,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7400余人,每万人拥有科技人才量位居全省第一,为钒钛之都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同时,与中科院等20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建立了2个国家级钒钛工程技术中心、3个省级钒钛工程技术中心、7个市级钒钛工程技术中心,以及1个国家级钒钛重点实验室、 2个省级钒钛重点实验室、 2个市级钒钛重点实验室,转炉提钒、电铝热法冶炼高钒铁、焦炉煤气还原制取三氧化二钒、钒氮合金生产、低品位含钒弃渣提钒等多项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钒产业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直接还原新工艺流程取得阶段性突破。

——市场前景优势。

我国目前钒产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钢铁工业中钒消耗强度仅为20~25公斤/1000吨钢左右,而发达国家的钒消耗量平均为50公斤/1000吨合金钢左右,随着钒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特别是钒在非钢铁领域的应用,钒电池、钒铝合金、氧化钒薄膜等已引起广泛重视,市场潜力极大,据预测,2010年中国钒需求量将达到5万吨以上。

全球钛白粉市场增长主要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随着我国发展战略的提升,大飞机等项目的上马,中国的有关企业和欧洲空客集团联合在天津所设立A320系列总装厂建设加快,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钛白粉、钛材等传统钛产品消费市场将不断拓展,需求量将快速增加,我国钒钛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发展环境优势。

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新材料战略,省委提出“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思路,中国矿业联合会正式授予我市“中国钒钛之都”称号,标志着攀枝花跻身中国“矿业名牌城市”行列,对于钒钛之都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近些年来,我市明确了“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进入了以钒钛产业带动钢铁等其他产业的新时期,明确了“十一五”钒钛高技术产业发展目标,规划了钢铁、钒钛资源开发循环产业链和相关的副产物利用产业链,明确支持、鼓励发展钒钛产品、工艺和技术。

积极搭建融资担保平台,在“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百亿工程”、“小巨人”项目计划中,注重引导资金、项目向钒钛产业倾斜。

制定了钒钛资源开发产业化项目奖励办法,鼓励加快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升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层次。

扶持钒钛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出台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钒钛资源开发技术创新项目奖励办法,努力营造高层次的技术创新环境。

“钒钛之都”建设之路——加强综合开发,建设钒钛资源科学利用城市。

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加快矿业结构调整,推动矿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提高矿业生产规模化程度,逐步形成跨区域、规模化、集约化的矿业发展格局,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严格资源规划管理,依法治矿,创造产权明晰、资源有效利用的政策环境,实施资源储备计划,加大对战略资源储备矿区的保护力度,促进钒钛磁铁矿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为钒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势的资源要素保障。

遵循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培育钒钛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到2010年,钒资源回收率力争达到55%以上,钛资源回收率力争达到20%以上。

——提升竞争实力,建设钒钛优势特色经济城市。

拓宽钒钛应用领域,延伸钒钛产品链,壮大产业规模,提升钒钛产业地位,进一步完善行业体系,将攀枝花建成世界三氧化二钒、五氧化二钒、钒氮合金和钒铁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含钒微合金钢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钛原料生产基地,并以此为基础建成国内最大的钛白粉和海绵钛生产基地,打造钛全流程产业链,形成完整的钒钛产业中心,确立市场主导地位。

促进产业集聚,打造强势产业集群,鼓励民营资本积极进入钒钛产业,形成以攀钢为龙头,攀钢与地方钢铁钒钛工业合理分工、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不断提升攀枝花钒钛产业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和影响力。

加强与国内外钒钛行业的联系与合作,鼓励企业开展广泛合作与交流,加大钒钛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市内钒钛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走出国门,拓展海外钒钛产品市场,在全球一体化市场中寻求更广阔的能力释放空间,建成国际、国内知名的钒钛行业中心城市。

——构建创新体系,建设钒钛高新科技中心城市。

大力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加强钒钛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开发出一批在国际国内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占领国际、国内钒钛产业发展制高点。

建立健全科研投入长效机制和人才开发利用机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国际化的方向,推动钒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成国际、国内钒钛技术和管理人才集聚的新洼地,力争全市整体钒钛科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优化发展环境,建设钒钛产业和谐发展城市。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改善服务水平,实行有利于钒钛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力争在钒钛产业领域扩大话语权,赢得产业发展主动权。

完善资本投入机制,积极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钒钛产业项目提供融资服务,鼓励钒钛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和集约化发展,支持钒钛企业通过证券融资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市场融资,使钒钛产业在国际国内金融市场体系中实现资本扩张。

加快攀枝花对外大通道及市内交通建设,加强基础产业配套,为钒钛生产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创业环境。

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依法推进清洁生产,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大力实施工业废水废气治理、尾矿治理、废酸治理、煤气回收利用项目,积极引导钒钛产业向低消耗、高附加值、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推广环境友好型的工艺技术模式,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主体产业,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形成生态型产业链,走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钒钛产业发展之路,实现攀枝花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攀枝花有辉煌灿烂的历史,也面临着转型跨越的重大抉择。

攀枝花正以“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为契机,全力推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第二次创业大潮中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向建设实力、魅力、活力、和谐攀枝花的奋斗目标开拓奋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