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专业技术规范
职业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技术文件

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山西省第二轮选拔赛电子技术项目技术文件2020年3月目录1.1 项目描述 (1)1.2 比赛能力要求 (1)1.3 比赛设备 (1)3.1 参赛形式 (2)3.2 成绩计算 (2)3.3 考核内容:(总时间:8 小时) (2)3.4 选拔赛考核模块及时间分配(见表1) (3)3.5 评分细则 (4)3.6 命题方式 (4)4.1 评分流程 (4)4.2 评判方法 (5)5.1 裁判员工作内容 (6)5.2 选手的工作内容 (6)6.2.1 任何储存液体、气体的压力容器。
(7)6.2.2 任何有腐蚀、放射性的化学物品。
(7)6.2.3 任何易燃、易爆物品。
(7)6.2.4 任何有毒、有害物品。
(7)6.2.5 任何没有生产厂商或达不到国家安全标准的工具及设备。
(7)6.2.6 任何可能危及安全的物品。
(7)6.2.7 任何自带的文本、电子存储、计算等产品。
(8)9.1 赛场提供设备、工具清单 (8)9.2 参赛选手自带工具设备清单(参考) (10)1. 电子技术项目技术描述1.1 项目描述电子技术项目主要包括电子设备的生产制作、编程调试、测试及故障检修几个部分。
项目旨在测评参赛选手在设计、组装和调试电子设备中使用的一系列技术技能,要求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硬件设计、电路焊接、调试,嵌入式系统编程两项比赛任务。
1.2 比赛能力要求1.2.1 参赛选手必须了解与电子产品设计、组装、维修及调试有关的国家职业标准、公认的行业和企业标准。
1.2.2 参赛选手需要掌握电子技术调试等相关的理论知识。
1.2.3 参赛选手需要了解相关环境保护的要求、安全和健康条例。
1.2.4 主要考核技能本项目全面考察参赛选手的综合能力,其技能要求包括:(1)硬件设计。
(2)嵌入式系统编程(本次比赛将采用与国赛和世赛接轨的 ARM 单片机,单片机型号为STM32F103RET6。
(3)电子电路焊接、调试。
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河南选拔赛

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河南省选拔赛电气装置项目技术文件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河南省选拔赛组委会2020年3月目录1.电气装置竞赛项目技术描述 (3)2.专家组、裁判员和选手 (4)3.竞赛命题要求 (5)4.竞赛评判方法 (5)5.竞赛的基础设施 (7)6.赛场安全 (14)7.裁判员工作内容 (16)8.选手的工作内容 (17)9.开放赛场 (18)10.绿色环保 (18)1.电气装置竞赛项目技术描述1.1电气装置项目是指运用传统和新兴技术,对各类特定设计的商业或家用电气装置进行安装、调试、运行的竞赛项目。
参照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需要根据技术图纸进行管道工艺、布线工艺、PLC编程、KNX编程等工作,完成需要具有电工学、建筑学、智能楼宇等相关知识的规范标准。
1.2竞赛能力要求1.2.1本项目要求选手具有安装电工的操作技能。
选手能够按照国家相关电气施工标准,根据施工图纸在模拟工作间内完成管路布局安装、电气线路安装、系统调试,并能完成电气设备的检查与维护;1.2.2参赛者应具有完成实践操作中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基础知识、机电元件功能和使用方法、控制器使用、编程(非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例如计时器、可编程继电器和KNX元件,图纸、布局图和示意图的识读、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使用方法、国家相关电气施工标准等;1.2.3参赛选手必须遵守选拔赛制定的安全防护条例和相关环境保护要求。
1.3 竞赛时间:模块1时间为420分钟,其中包含选手用餐时间20分钟,比赛正式开始前有15分钟准备时间。
注:在电气安装之前,参赛选手需确定元器件齐全与完好,比赛开始后,禁止更换或添加耗材(如线槽、管材等)及元器件(如明盒、插座、开关等)。
模块2时间为50分钟。
2.专家组、裁判员和选手2.1技术专家组技术专家组由大赛组委会遴选确认,竞赛的技术工作由技术专家组负责。
专家组长承担裁判长工作职责。
专家组成员可承担副裁判长工作职责,协助裁判长做好安全监督、数据录入、竞赛保密等技术工作。
7.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4.0项目技术文件

7.第46届世界技能⼤赛⼯业4.0项⽬技术⽂件
第⼀届全国技能⼤赛⼭东省选拔赛
⼯业4.0项⽬
技
术
⽂
件
第⼀届全国技能⼤赛⼭东省选拔赛组委会
2020年8⽉
⽬录
⼀、项⽬简介 (1)
(⼀)项⽬描述 (1)
(⼆)考核⽬的 (1)
(三)相关⽂件 (1)
(四)选⼿的条件和要求 (2)
⼆、选⼿需具备的能⼒ (2)
三、竞赛项⽬ (11)
(⼀)竞赛模块 (11)
(⼆)竞赛模块简述 (12)
(三)命题⽅式 (14)
四、评分标准 (14)
(⼀)评价分(主观) (14)
(⼆)测量分(客观) (15)
(三)评分流程说明 (15)
(四)统分⽅法 (15)
(五)参赛队排名 (16)
(六)裁判构成和分组 (16)
五、竞赛相关设施设备 (17)
(⼀)竞赛设备及要求 (17)
(⼆)竞赛准备要求 (17)
(三)赛场每个⽐赛⼯位所需设施 (19)(四)场地设备 (22)
(五)材料 (23)
(六)选⼿⾃带的设备和⼯具 (24)六、项⽬特别规定 (25)
(⼀)选⼿安全防护措施要求 (25)(⼆)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和限制 (26)(三)选⼿其他约定 (26)
(四)裁判要求及约定 (27)
七、赛场布局要求 (28)
(⼀)场地⾯积要求 (28)
(⼆)场地照明要求 (28)
(三)场地消防和逃⽣要求 (29)(四)医疗设备和措施 (29)
⼋、健康安全和绿⾊环保 (29)
(⼀)环境保护 (29)
(⼆)循环利⽤ (30)
九、开放赛场 (30)
(⼀)对于公众开放的要求 (30)。
工业机械装调—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安徽省选拔赛技术文件

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安徽省选拔赛工业机械装调项目技术文件二0一九年九月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安徽省选拔赛工业机械装调项目技术文件一、竞赛项目项目名称:工业机械装调竞赛方式:个人项目竞赛对象:以地区为单位,出生于1998年1月1日之后,各地区限报1名选手。
选手身体条件应能够适应铣工、车工、钳工的操作要求,并具有长时间、高强度站立工作的能力;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相应的技能水平,具有较强的学习领悟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项目说明本项目主要根据企业对工业机械设备制造、改进、维护、维修等职业或岗位的能力要求为基础,以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装调项目技术要求为标准,主要涉及设备或自动化系统的拆卸、加工、安装、检测、维护、调试等工作内容,这些工作一般由团队或个人单独完成,所以要求技术人员有很好的工作组织、自我管理、沟通协调的能力,要有解决问题、参与计划和设计、手工加工、机械加工、安装、调试、报告、维护、维修、检测的能力三、能力要求参赛选手必须根据工作要求,完成零件的加工、部件的拆检、设备安装,调试,检测,维护等内容,使设备能够可靠、稳定的运行。
竞赛只进行实操比赛,参赛选手根据图纸操作普车和普铣等机床设备,完成机械零件的加工,达到图纸的精度要求;参赛选手必须根据工作要求,完成设备安装,调试,测试,维护等内容,使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1.参赛选手必须熟练掌握机械图样的表示方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方法、制图标准等知识;2. 参赛选手必须熟练掌握机械加工的精度等级、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尺寸链的计算等知识;4. 参赛选手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电气元器件的工作原理、选择要求;5. 参赛选手必须熟练掌握机械结构的工作原理、传动方式、装配方法;6. 参赛选手必须熟练掌握参赛选手必须熟练掌握常用量具的结构、测量方法;7. 参赛选手必须熟练掌握车床、铣床的结构、切削刀具的选择等知识;8. 参赛选手必须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类型、原理、使用和维护;10. 参赛选手必须熟练掌握装配工艺知识及装配工艺规程;11. 参赛选手必须遵守选拔赛制定的安全防护条例和相关环境保护要求。
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装调项目全国选拔赛技术文件

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选拔赛“工业机械”项目技术文件目录1.项目简介 (1)1.1项目描述 (1)1.2考核目的 (1)1.3 相关文件 (1)2.选手需具备的能力 (2)3.竞赛项目 (8)3.1 竞赛模块 (8)3.2 模块技能要求 (8)3.2.1 模块A:机加工模块 (8)3.2.2 模块B:焊接加工模块 (8)3.2.3 模块C:钣金加工模块 (8)3.2.4 模块D:手工弯管 (9)3.2.5 模块E:电气装配与检测 (9)3.2.6 模块F:气动回路设计 (9)3.2.7 模块G:轴系对中 (9)3.2.8 模块H:机械装配与调试 (9)3.3命题方式 (9)3.4命题方案 (9)3.5考核次数及地点安排 (10)4.评分标准 (10)4.1 判断分(主观) (10)4.2 测量分(客观) (11)4.3评分流程说明 (11)4.4统分方法 (11)4.5裁判构成和分组 (11)4.5.1 裁判组 (11)4.5.2 裁判长 (12)4.5.3 裁判任职条件 (12)4.5.4 裁判员认定与培训 (12)4.5.3 裁判分组 (12)5.竞赛相关设施设备 (13)5.1场地设备设施 (13)5.1.1场地提供的设备 (13)5.1.2场地提供的量具及仪器 (14)5.1.3场地提供的工具、刀具 (14)5.2材料 (14)5.3决赛选手自备的工具和量具 (15)5.3.1选手自备量具表 (15)5.3.2选手自备工具表 (15)5.4决赛场地禁止自带使用的设备和材料 (17)6.项目特别规定 (17)7.赛场布局要求 (17)8.健康安全和绿色环保 (18)8.1人员安全防护措施要求 (18)8.2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和限制 (18)8.3医疗设备和措施 (18)9.开放赛场 (18)9.1对于公众开放的要求 (18)9.2对于赞助商和宣传要求 (18)10.绿色环保 (19)附件1:场地布局示意图 (20)附件2:样题 (21)本项目技术工作文件(技术描述)是对本竞赛项目内容的框架性描述,正式比赛内容及要求以竞赛最终公布的赛题为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规范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规范一、专业信息1.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专业编码3.学制年限中级工: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
高级工:初中毕业生,学制5年;高中或中职毕业生,学制3年。
技师:初中毕业生,学制6年;高中或中职毕业生,学制4年;高职毕业生学制2年。
4.就业方向能到机电设备制造、汽车生产、家电生产等行业(企业)从事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制造、装配、调试、操作、保养、维修、设计、销售等岗位工作。
5.职业资格中级工:维修电工中级和机修钳工中级高级工:维修电工高级和机修钳工中级技师:维修电工技师和机修钳工高级二、人才培养目标1.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面向机电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等行业(企业),在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制造、维修、操作等岗位上任职,能胜任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装配、调试、操作、保养、维修、设计工作,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熟悉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状况,重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并具有本专业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高级技能人才。
取得维修电工、机修钳工类职业资格。
2.中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面向机电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等行业(企业),在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制造、维修、操作等岗位上任职,能胜任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操作、装配、调试、简单维护保养的工作,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熟悉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状况,重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级技能人才。
取得维修电工、机修钳工类中级职业资格。
3.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面向机电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等行业(企业),在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制造、维修、操作等岗位上任职,能胜任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操作、装配、调试、维护保养、维修的工作,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熟悉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状况,重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高级技能人才。
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技能比赛规则

机电⼀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技能⽐赛规则附件1:机电⼀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技能⽐赛规则⼀、命题原则依据世界技能⼤赛中关于机电⼀体化项⽬的技术要求和国家职业标准,注重基本技能和专业化操作,注重操作过程和质量控制,体现现代技术,结合⽣产实际,考核职业综合能⼒,并对技能⼈才培养起到⽰范指导作⽤。
⼆、⽐赛内容为全⾯考查参赛选⼿的专业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平,⽐赛采⽤实际技能操作⽐赛形式,包括机电⼀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操作和绘制电⽓原理图两部分内容。
机电⼀体化设备组装、调试、操作技能及职业规范成绩占⽐赛总成绩的90%,绘制电⽓原理图成绩占⽐赛总成绩的10%。
根据⽐赛组委会提供的有关资料,参赛选⼿要求完成下列⼯作任务,⼯作任务包含:(⼀)设计、组装、编程和调试(1)设计要根据⽐赛任务书和现场提供的技术⼿册,采⽤⼯业元器件来设计系统的硬件、⽓路和电⽓回路布局,并按照⼯艺要求画出电⽓原理图并连接电路。
(2)组装及连接:要根据⽐赛任务书,按设计要求进⾏组装,系统的组装和连接必须依照“专业技术操作规范”(另⾏发布)所要求的标准。
(3)编程根据⽐赛任务书编写程序,满⾜任务要求的运⾏功能。
(4)调试系统需按照⽐赛任务书、相关使⽤说明和“专业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进⾏正常运转,应⽆浅显的操作技术失误。
三、⽐赛时间完成竞赛规定的全部⼯作任务的时间为4⼩时。
四、赛场提供的设备和器材(⼀)METS-3型机电⼀体化实训考核系统⽐赛设备采⽤METS-3型机电⼀体化实训考核系统,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个部分为已知模块,其技术参数如表1所⽰;另⼀个部分为未知模块,其技术参数在⽐赛期间提供相关电⼦版⽂件。
已知模块如下表1所⽰:(⼆)器材根据竞赛需要,赛场提供下列器材:1.连接电路的导线:单⽀多股铜芯塑料绝缘线,规格0.5mm22.异型管:⽤于导线连接端⼦编号的异型管,规格1.0mm23.冷压针型端⼦:规格0.5mm24.连接⽓路的⽓管5.线槽及端⼦排五、选⼿⾃带⼯具(⼀)连接电路的⼯具:螺丝⼑(不允许⽤电动螺丝⼑)、剥线钳、压线钳、电⼯钳、尖咀钳、写号笔等。
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河南

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河南省选拔赛“数控铣”项目技术工作文件2019年12月18日本项目技术工作文件是对本次比赛项目内容的框架性描述,正式比赛内容及要求以比赛最终公布的试题为准。
1.项目简介1.1项目描述数控铣项目是指利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对工件进行金属切削加工的项目,以切削刀具去除材料方式来完成工件制作的过程。
即由参与者以给定的试题模块图纸及相关技术要求为标准,使用计算机及CAM软件编程(包括手工编程)、机内对刀装置对刀、三轴立式数控铣床(可含有刀库)、机用平口钳安装夹持工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基本铣削、钻孔、铰孔、镗孔、攻丝等加工内容的实际操作比赛。
1.2考核目的本次选拔赛的目的是通过集中形式的实际操作比赛并依据成绩为参加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挑选选手。
2.选手需具备的能力(参赛选手需掌握上述项目的理论知识,但是在本次选拔赛中理论知识不单独列为考核项目)3.比赛项目3.1 比赛模块本届河南省选拔赛比赛试题参照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的技术标准,完成一个比赛试题模块,比赛时间共计4小时15分钟。
模块的比赛是在给定模块图纸后,按照要求时间通过CAM软件建模、设计工艺顺序、生成刀路、输出G代码,使用平口虎钳夹持毛坯,以三轴数控铣床完成赛件的加工制作(包括刀具安装、工艺参数调整以及相关尺寸测量等工作)。
模块比赛中选手均需独立完成下列工作:•编程:基于图纸使用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编制加工程序;•优化:完成程序的优化和修改工作;•传输:将程序数据传送到机床;•对刀:完成刀具的选择、安装、对刀及刀具参数的输入;•找正:完成赛件的安装、夹持、找正;•检测:完成赛件的检测与调整加工;•加工:完成赛件的加工。
要求选手必须同时具备能够使用发那科系统和西门子系统机床进行加工的能力。
比赛模块:3.2 模块要求本次选拔赛比赛试题只考一个模块。
模块均包含直线、圆弧、平面等基本几何要素(不含任何曲面),平面、台阶、外轮廓、槽、键、凸台(含圆台、方台等)、型腔(含园腔、方腔等)、岛屿、倒角等铣削加工特征,钻孔、攻丝、铰孔、镗孔等孔加工特征,手工倒角及毛刺去除等基本钳工操作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 160 所有电缆、气管和电线 Update 都必须使用线缆托架
cables, tubing and workpieces.
Note: Exceptions will be announced
at the briefing for each task.
M – 70
工具不得遗留到站上或 工作区域地面上。 Tools must not be left on the stations or the floor of workspace.
M – 130 工作站之间的最大间 距需≤5mm Maximum distance between stations: <= 5 mm
M – 140 所有型材末端必须安装 盖子。 All ends of profiles must be fitted with caps.
M – 150 固定任何一段线槽时都 应使用至少2个带垫圈的 螺丝。 Use at least 2 screws with washers to secure any section of cable channel.
M - 40 线缆托架的间距为 ≤120mm。 Distance between cable holders: < = 120 mm
M – 45a 电缆/电线/气管绑在线 夹子上 。 The only acceptable method for binding Cable
单根电线用绑扎带固定在线夹子上
M – 30 扎带的间距为≤50mm。这 一间距要求同样适用于 型材台面下方的线缆。 PLC和系统之间的I/O布 线不在检查范围内。 Distance between cable ties: <= 50 mm. This also applies to cables under the profile plate. I/O cabling between PLC and system will NOT be checked.
世界技能大赛
机电一体化项目专业技术规范
机械部分 MechanicalPP-Leabharlann Nr.okM - 10
型材板上的电缆和气管必 须分开绑扎。 Cable and tubes must be
routed separately on the
profile plate.
not ok
M – 15
当电缆、光纤电缆和气管 都作用于同一个活动模 块时,允许绑扎在一起。 It is allowed to route tubes,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ables together when they go to a moving module.
shortest pneumatic
connection to the first
cable tie:
60 mm +/- 5mm
M – 60
所有活动件和工件在运 所有驱动器、线缆、气管和工件需能够 运行期间,不允许驱动器、线缆、
动时不得发生碰撞。 自由运动。
线管或工件间发生接触。
All actors and
注意:如有例外,将在每个任务开始前 Contact between actuators, cables,
workpieces have to move 的例会中进行通知。
tubing or workpieces during
without collisions.
Free movement of all actuators, operation.
M – 20 扎带切割后剩余长度需
≤1mm,以免伤人。
A
Remaining length of cut
cable ties, A: Risk of
injury
A <= 1 mm
M – 21
New 新增
Cable ties on the input and output side of a flexible cable duct / drag chain
软线缆或拖链的输入
和输出端需要用扎带
固定。
M – 25 所有沿着型材往下走的线 缆和气管(例如PP站点处的 线管)在安装时需要使用线 夹固定。 All cables and tubes going downwards on a profile e.g. at the “Pick & Place” station have to be mounted with cable clips.
and modules must be
secure.
All signal terminations
must be secure.
M - 100
不得丢失或损坏任何零 部件或组件(其中包括 电缆、线路等等) No parts or components
should be lost or damaged
(including cables, lines
M - 80
工作站上不得留有未 使用的零部件和工件。 Unused components and
workpieces must be
removed from the
stations.
M - 90
所有系统组件和模块 必须固定好。所有信号 终端也必须固定好。 All system components
and so on).
Components lost or damaged during completion of task 完成任务期间出现组件丢失或损坏
M – 110 站与站之间的错位需小 于等于5 mm 。 Station misalignment: <= 5 mm
M – 120 工作站的连接必须至少 使用 2 个连接件。 Adjoining stations must be connected with at least 2 connectors.
单根电缆/电线/气管没有紧固在线 夹子上
/ Wire / Optical Cables / Tubes is to use conducted cable holders.
M – 50 Update
第一根扎带离阀岛气 管接头连接处的最短 距离为 60 mm +/- 5 mm。 Distance from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