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期中考试后心理辅导
期中考试后的心理辅导课

期中考试后的心理辅导课心理辅导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期中考试后。
期中考试对学生成绩和情绪状态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课可以帮助学生恢复自信、调整心态以及更好地应对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挑战。
本文将探讨期中考试后的心理辅导课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并介绍一些实用技巧来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1. 了解学生需求在进行心理辅导之前,了解每位学生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学生可能面临不同类型的困惑或压力。
一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沮丧、失望或担忧他们在考试中表现不佳,缺乏自信;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因高压与焦虑而感到不安。
通过倾听和与学生交谈,我们可以准确把握他们所面临问题并制定相应方案。
2. 提供情绪支持情绪支持是一个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养成良好情绪管理能力对于恢复积极心态至关重要。
首先,鼓励并给予学生应有的情绪表达空间。
让他们分享他们此时的感受,倾诉自己的困惑和压力,可以减轻他们内心的负担,并增加他们重新获得积极态度的可能性。
其次,在提供情绪支持时,我们需要教育学生如何有效地管理他们的情绪。
这包括通过正面思考帮助他们转变对失败或挫折的看法,鼓励积极的自我评价和思考方式,并设置积极目标以增强学习动力。
3. 帮助制定合理目标一个合理且可行的目标对于学生恢复信心至关重要。
此时,作为心理辅导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改善并树立适当、实际可行但有挑战性的目标。
例如,指导他们设定每天一点点进步或者分阶段目标,并通过小步骤逐渐完成所期望的结果。
除此之外,也需要提醒学生不要忽视休息和娱乐时间。
长时间紧张地专注于学业对身心健康是不利的。
因此,在制定目标时也要确保充分安排休息、锻炼和放松的时间。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保持精力集中、调整心态,并提高效率。
4. 提供学习技巧和策略不仅要关注学生情绪的管理,还需要专注于提供实用的学习技巧和策略。
通过教授一些高效学习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改善他们的学习方式,并在接下来的考试或挑战中取得更好的表现。
—期中考后情绪起伏大?你的心理调节指南已送达!

健康父母行动——期中考后情绪起伏大?你的心理调节指南已送达!
紧张的期中考试结束了。
考前的心理压力在考后往往不会自然消失,考试成
绩会再一次牵动着家长和孩子的神经。
考完试的你,是哪种心情呢?
如何在这个节点上正确调节情绪,平稳过渡呢?请收下这份考后心理调节小贴士
吧~~
01 接纳自己的情绪
满意的分数会让人欣喜,不满意的分数则会让人感到失落。
不管你是哪种心情,这都是很正常的情绪体验,不必压抑负面情绪,正视它,并给自己适当的时
间与空间和情绪相处。
02 用行动消化情绪
记录下这次考试的得失体会,尤其是你对自己表现的评价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通过这种方法,整理心中的想法,为自己的成长建立一个持久的记录。
体育运动能促使身体释放多巴胺,提升情绪状态,对心理产生积极影响。
比
如可以选择跑步、瑜伽等抗压运动,让肌肉放松;还可以选择节奏稍快的运动比
如羽毛球、乒乓球等;丧气悲观时,可以多参加足球、篮球等集体性的体育项目。
考试是一次查漏补缺的好机会,可以通过复盘,找出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和解
题方法的不足之处,为接下来的学习找到清晰的改进方向。
根据现阶段总结出的
问题,为下一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以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成就感。
期中考试后的心理疏导

期中考试后该怎么做问大家几个问题,第一、考前你是否已经对自己每科的成绩和名次做出预期和估计?第二、实际考试成绩和你考前的预期是否一致?第三、考试成绩好坏的原因是什么?第四、下半学期你的学习愿望和计划是什么?经过紧张而忙碌的复习、考试,现在要做的是什么?现在要做的是,考后的分析、总结、提高等各项工作。
因为考后的这些分析与总结工作远比考试本身重要。
同学们如何正确地看待考试和考试成绩,正视考试暴露出的问题,认真分析考试的成败以及原因,将是影响同学们下一步保持积极态度,激发持久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
首先,我们要正视考试的成功与失败我注意到,有些同学很关注成绩,因为一两分之差,而引起很大的情绪波动。
其实,真正影响同学们情感、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不是考试的分数如何,而是对这个分数的认识与评价。
可以说考后的心态决定了以后学习与考试的结果。
一次考试后,有个学生对老师说:“老师,我是一个很差的人,我的考试成绩在班级里排名第54名,可我们班级里总共只有60名学生。
”而接下来,老师所说的话一下子让这个学生豁然开朗,“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不会像你现在这么沮丧,想想看,从今天开始,你绝对不会落到第六十一名呀,你比第一名的同学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好像在爬山,你现在是山谷底部的人,唯一的路就是往上走。
坚持着往前走,你就登上顶峰。
”过后,这个学生的成绩在跌跌碰碰中不断的提高,最后考上了山东大学。
考试是给同学们一个发现问题的机会,也是给同学们自己一个做合理定位的机会。
成绩好首先是好事,反映大家的学习有一定成效,会增强自己的信心。
但是有些同学的好成绩往往掩盖了自己学习中的漏缺之处,给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
因此,在考后的分析时,要充分重视自己的查漏补缺。
成绩不好则反映了大家在知识、能力和心理上存在着种种问题,如果能正确对待,会带来正面效应。
因为考试暴露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使自己能及早的发现问题,汲取失败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以后考试时就会有好的发挥。
考后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考后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学生的心理辅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尤其是考试结束后,学生们往往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焦虑。
因此,为了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非常必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讨论如何进行考后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1. 了解学生焦虑源并乐观引导学生在考试期间常常会面临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首先我们需要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所感受到的压力来源。
有些学生可能担心自己没有发挥出最好水平,有些可能担心考试成绩对未来产生影响等等。
而作为教育者或家长,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积极正面的引导和安慰。
告诉他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一次宝贵经验。
2. 重视个体差异并建立良好沟通不同学生在面对考试后的情绪反应和需求上可能有所不同。
一些学生可能倾向于释放消极情绪,一些可能更需要得到鼓励和肯定。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绪状况来制定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案。
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被倾听并且能够获得支持。
3. 帮助学生正视挫折并制定下一步计划当学生成绩没有达到预期时,他们很容易陷入情绪低落和自责之中。
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正视挫折,并积极寻找下一步的计划以及改善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且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目标和计划,激发起他们再度奋斗和进取的动力。
4. 提供适当解压活动考试后,学生可以参与一些放松身心压力的活动。
例如,组织放松运动或户外活动、提倡阅读等等。
这些活动有利于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同时也帮助学生充实自己,在多元化的学习中寻求内心平衡。
5. 倡导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心态考试后,我们可以与学生讨论如何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心态。
共同制定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此外,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关注个人成长而非单纯追求分数。
这样可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保持积极向上的动力。
6. 平衡考试结果与心理辅导尽管考试成绩重要,但不应该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的唯一评判标准。
学生考试后的心理辅导记录

学生考试后的心理辅导记录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学生们在面临考试之际往往会承受巨大的压力。
当考试结束后,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焦虑和自卑等负面情绪。
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心理辅导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记录一次学生考试后的心理辅导过程,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组织记录与分析反馈首先,在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之前,我先与每位学生进行个别交流。
这让我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在考试中所经历的挑战以及他们的内在需求。
其次,我鼓励学生主动表达他们对这次考试的感受和体验。
我积极倾听并保持善意,不断给予肯定和安慰。
从这次辅导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对自己期望过高、害怕失败、缺乏自信以及缺乏应对压力的策略等。
制定个性化计划针对不同学生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我与他们一起制定了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计划。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情绪,并重拾信心:1.理解并接纳失败:教育学生要明白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鼓励他们从每次考试中汲取教训,寻找改进的空间。
2. 设定合理目标:为了避免过高期望而带来的压力和焦虑,我鼓励学生设定适当且可实现的目标。
这样能提升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并减轻内在和外在压力。
3. 培养积极思维方式:通过改变消极思维模式,例如“我什么都做不好”或“我没有机会成功”,我们设法鼓励学生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
应对策略与技巧除了上述方案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后出现的负面情绪,我提供了一些有效和实用的技巧:1. 深呼吸与放松:教给学生正确定位问题所在,并使用深呼吸、放松以及冥想等方法来缓解压力。
2. 执行计划和时间管理: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通过良好的时间管理,将压力分解为更小、可管理的任务。
3. 寻求社会支持:培养与他人共享感受和压力的能力,学生可以在家庭、朋友或老师的支持下面对负面情绪。
积极心理调适策略此外,在推动学生重建信心的过程中,我们还鼓励他们尝试以下积极心理调适策略:1. 强调自我价值:让学生意识到他们不仅仅是考试成绩的反映。
学生考试后的心理辅导记录内容

学生考试后的心理辅导记录内容学生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重要考试之后,往往会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即使他们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但这种压力可能还是会困扰着他们。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恢复自信和调整情绪,在考试后进行心理辅导是非常关键的。
一、认识学生心理状态首先,在开始进行心理辅导之前,我们需要认识到学生可能处于何种心理状态。
有些学生可能感到焦虑和紧张。
他们担心自己的表现是否达到了期望,害怕自己被他人评判或嘲笑。
另外,有些学生可能感到沮丧和失望,尤其当他们发现自己没有如预期般取得好成绩时。
因此,我们必须敏锐观察并与每个学生建立起密切联系。
二、提供情感支持在孩子们经历了一段紧张而疲劳繁琐的备考时期之后,作为辅导员,我们首要任务就是提供情感支持。
我们应该采用温暖、宽容和耐心的语言和态度,树立学生们信任我们的感觉。
在面对学生焦虑和紧张时,我们要虚心倾听,并给予积极鼓励。
通过引导他们分析考试的结果,让他们认识到一次考试的结果并不能决定一切,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帮助进行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心理辅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可能出现悲伤、沮丧、愤怒等负面情绪,需要我们引导他们寻找适当方式来释放这些消极情绪。
例如,可以提醒学生透过运动来减轻压力,通过与朋友交流分享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我们还可以教授一些放松技巧,例如深呼吸、冥想和放松音乐等方法来缓解焦虑和恢复平静。
四、制定计划来应对挫折对于那些没有取得预期成绩的学生而言,在失败后更是需要我们提供积极正面的指导。
我们可以跟他们一起制定一个行动计划来应对未来的考试和挫折。
通过为他们设定具体目标,并与他们一起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和学习策略等,帮助他们重新树立目标,并提供实际帮助。
我们要鼓励他们相信自己具备克服困难和提升成绩的能力。
五、培养积极心态最后,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转变对考试失利的看法,建立积极的心态。
我们应该告诉他们失败只是成功之路上的一次又一次尝试,而不是停滞不前的原因。
学生考试后心理辅导方案及措施

学生考试后心理辅导方案及措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教育体系中,对学生来说面临着各种形式的考试压力。
而考试结束之后,一些学生常常会感受到失落、焦虑等负面情绪。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从考试的挫败和压力中恢复过来,需要提供合适的心理辅导方案和措施。
I. 理解和关怀一段时间紧张备考之后,学生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与理解。
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可以展现温暖关怀之心,在他们失败或者表现不如意时给予安慰,并保证他们没有问题是被孤立等重要事情发生。
A. 深入了解个体差异首先,心理辅导师应该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各自面对压力和困难时可能产生的怎样变化。
因为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挫折对于每个人来讲其实是有所区别可言。
B. 提供冷静平衡其次,在辅导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冷静思考,在情绪上达成平衡。
心理辅导师可以与学生探讨失败的重要性,教导他们如何用积极的心态对待考试结果,寻找到改进自己的方法和途径。
II. 自我反思和放松学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艰苦备考后,有时候需要暂时远离学习环境来进行一定的自我反思和放松。
A. 经验总结首先,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反思考试准备期间取得的成果和趋势。
这种反思可以使学生树立信心,并认识到他们拥有许多可贵的技能、经验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B. 艺术和运动活动其次,为了缓解紧张情绪并提供娱乐方式,可以建议学生参与各种艺术或者体育活动。
音乐、舞蹈、画画等艺术创作以及篮球、游泳等运动都具有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功能。
III. 目标设定及规划通过设定新目标和规划未来方向,学生可以重新找回对于未来发展的兴趣与焦虑。
A. 制定清晰目标首先,可以鼓励学生设定新的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是个人、学业或职业发展方面,帮助他们重塑自我形象并激发热情。
B. 制定计划和行动步骤其次,在设定目标之后,学生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和行动步骤以实现这些目标。
心理辅导者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改变旧有习惯和行为模式,并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IV. 社交支持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交网络对于学生从考试挫折中走出来非常重要。
期中考试后心理辅导课教学反思

期中考试后心理辅导课教学反思背景介绍:期中考试是学生们备受压力的一段时间。
为了帮助学生应对考试焦虑和压力,我在期中考试结束后组织了心理辅导课。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面是我对这次心理辅导课教学的反思和总结。
一、有效引导学生面对考试成绩1. 简述:在本次心理辅导课上,我们首先讨论了各个方面的成绩,并鼓励他们正视并接受自己的成绩。
2. 反思:在进行讨论时,我发现有些学生表现出情绪低落和沮丧。
可能是因为他们不满意自己的成绩或者害怕家长的批评。
3. 改进措施:下次心理辅导课时,我将更加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并提供更具体的建议来帮助他们调整态度和改进。
二、探讨应对考试焦虑的方法1. 简述:其次,在这节心理辅导课上,我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些建议来应对考试焦虑,如放松技巧、时间管理和积极心态。
2. 反思:部分学生反映他们很难将这些建议转化为实际行动,并感到无法摆脱焦虑情绪。
3. 改进措施:下一次课我会加强在理论之上注重教具的使用,例如幻灯片展示一些可视化的方法。
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些建议。
三、提供个体辅导服务1. 简述:除了课堂上的辅导,我还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了一对一的辅导咨询服务。
2. 反思:由于时间限制和工作量大,我只能安排少数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这会使得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感到被忽视。
3. 改进措施:下次我计划制定一个时间表,合理安排每位学生的个别咨询。
同时鼓励学生及时预约以便给予更多关注与支持。
四、促进家校合作1. 简述:我意识到家长在孩子面临考试压力时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我主动与家长保持沟通,分享学生在心理辅导课上的表现和反馈。
2. 反思:尽管部分家长表示理解和支持,但仍有一些家长对心理辅导的效果抱有疑虑。
3. 改进措施:为了更好地与家长合作,在下次心理辅导课上我打算邀请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心理学专家来进行讲座,既能解答家长们的疑惑,又能为他们提供更多实用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寄语1:期中考试后心理辅导
对于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不知道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考的还可以,心情不错;但大多数同学还是认为自己考的不理想,比较伤心。
1.“不露声色”者,他们学得扎实,考得好。
自信心强,胜不骄,败不馁。
从开学至今,成绩稳定,始终保持优良的成绩。
还是要肯定自己,不断鼓励自己。
2.“春风得意”者。
这类同学考好后,往往会沾沾自喜,甚至会自我吹嘘。
这样虽然能增加信心,但也会导致自满自足,给以后的学习带来浮躁,导致成绩一上一下,不稳定。
这类同学,应该明确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有韧性,需要有高目标,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楼,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3.“懊恼不已”者。
这类同学每次考试之后都会对自己的失误忏悔不已,不是说看错题目,就是说计算失误;不是说漏做了,就是说抄错答案。
这类同学总是存在着侥幸心理。
这类同学要从平时的每次作业开始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平时学习要认真、扎实、细心和一丝不苟。
4.“伤心欲绝”者。
这类同学对自己认识不够准确。
考前往往盲目自信,准备不足。
所以考试的成绩和自己的预料往往相差很大,心理上不能接受眼前的现实。
这类同学要认真分析试卷,对自己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
既要克服盲目自信的心理,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鼓起前进的勇气。
5.“满不在乎”者。
这类同学考试后,瞄一下分数,试卷也不看一下,便扬长而去。
这类学生,恐怕极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想考出好成绩。
对于这种出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情况,可以看出考试后的心理调节不仅影响同学们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以后的考试状态。
如何调整期中考后的心态?
先请同学们回答我一个问题:“对于考试你努力学习了吗?”如果以前你没努力,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如果你努力学习了,但成绩不理想,这也不要紧,我们先一起来分析一下有些同学努力学习但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1.学习态度与方法的影响:
努力是相对的,你努力的同时,别人也在努力,你学到十点多,有的同学学到十二点多。
在考试后想痛痛快快地玩一场,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有的同学考试后在一段时间里将学习抛到九霄云外,对考试也不做任何分析“潇洒”过头了,有的同学考试后对自己平时的复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对各门试卷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思考。
对答得好的题目,应写出自己是如何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答错了,要找出原因,错在那里,为什么错?以有利于今后改正。
著名的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次心理实验--青蛙实验。
实验的第一部分,他们捉来一只健硕的青蛙,冷不防把它扔进一个煮沸的开水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用尽全力,跃出让它葬身的水锅,安然逃生。
实验的第二部分:隔了半小时,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往锅里放入冷水,然后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进锅里,青蛙自地在水中游不游去,接着实验人员在锅底偷偷地用火加热,青蛙不知底细,自然地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
慢慢地,锅中的水越来越热,青蛙觉得不妙了,但等到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承受不住了,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已经晚了,它全身发软,呆呆躺在水里,
直至煮死在锅里。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最可怕的不是突然危机的降临,而是缓慢渐进的危机降临.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考试失利对你们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好事,给自己敲响了警钟,有了危机意识.才能更努力的学习,记住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是最努力的,和你自己比的同时,也要与周围的同学比。
2.学习适应过程与名次的影响:
大家适应高中学习的速度各不相同,适应快的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适应慢的则需要一两年的时间,也许有的同学上高三才找到学习的感觉。
但要相信,只要努力肯定会有回报!每个人在班上的名次是不可能固定的,不是进步就是退步了,因此对自己纵向比较一下,自己是否进步了,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重在查所学基础知识漏洞所在,不要将目光只放在眼前的名次上,任何一次考试成绩都不是人生最后一次考试成绩,我们的每一次成绩都是为了下一次取得更好的成绩。
3.外界的压力影响:
每个人在考试后,尤其是一些大的考试后,许多同学会面对外界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源于父母、老师、同学、亲戚朋友等等,尤其是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加上社会上成年人之间拿孩子的成绩进行比较,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普遍较高。
当你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值时,你可以先分析一下:自己是否努力了,是否尽自己的全力了,如果已竭尽全力但仍无达到父母的要求,就不必再过多地责备自己,你不妨可这样思考:只要我尽力了,我的心里就是坦然的,不必再伤心、再痛苦、再后悔,勇敢地正视现实、面对现实,并想法去接受它、适应它。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一种人的本能,一种天性,虽然父母对我们不太理想的考试成绩会表现出焦虑,甚至会有一些指责,这也是亲人间亲情的自然流露。
反过来说,你对父母的爱感到压力,也是一种对父母的爱。
做学生真的好难,考试前为那个未知的结果紧张焦虑,考完以后也不轻松,因为没有交出满意的试卷,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老师、面对同学,更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
所以考后也需要把握一些从容大计,以便能够更好地去迎接下一次的挑战。
1.关键你怎样看自己
看看你对考试失利的反应、感受、想法。
除了害怕自己的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外,有没有对自己很消极的评价。
其实,他人怎么看你对你并不是很重要,关键是你会怎么看自己。
如果你能够在不幸的事件发生以后还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话,那你总会有一天会达到自己的期望和要求的,而他们对你的看法也会随着你的变化而变化。
可如果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让自己失去信心而自暴自弃,那他人怎么看你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你已经彻底地输给了自己了。
2.重要的是寻根究底
很多同学只重视考前复习,而忽视考后总结,不明白考试既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总结,又是对以后学习的指导。
是什么造成现在的问题呢?如果真的是很努力了,那会不会是没有瞄准目标,或是力气用的不是地方。
所以,好好查查发生事故的原因到底在什么地方。
首先看看试题都错在哪儿?分析一下出错的原因是粗心?是没有记住公式?是不能融会贯通与灵活应变,还是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然后和老师同学们沟通交流,看看是不是自己学习方法有问题。
3.必须立即行动起来
(1)宣泄掉失利带给自己的消极情绪。
心理学家说:“有时候,眼泪是一剂良药”。
如果能够让自己哭出来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刘德华曾经高唱《男人哭吧,不是罪》,所以,泪水并不是软弱的象征,更不会影响你男子汉的形象。
向同龄人倾诉烦恼可以唤起情感的共鸣,向年长的朋友倾诉,可以给你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运动,踢球、到空旷的地方喊几嗓子都会起到放松效果。
(2)学会转移自己情绪。
音乐疗法,适当的听一些柔和明快的音乐,也可以自弹自唱可以调整情绪,但不要长时间用来麻痹自己。
考试过后,可以用环境调整法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平静自己的心情,从容的面对压力,恰当的分析考试失利的主客观原因。
(3)制订可行的计划。
调整好心态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订一个可行的计划,在制订计划时不能急于求成,一步登天,要有短期的目标,能使自己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考试的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个“最近发展区”,我们将自己确定的目标于“最近发展区”,那么经过我们努力,这个目标就会实现。
如果我们将目标确定太高或太低,就会失去目标与计划的实际意义
好好分析一下什么地方是可以努力和改变的,该改的改、该补的补。
对以后的学习要重新作出合理的安排和计划,然后依旧认真努力地付出,相信你用辛勤的汗水灌溉的“大树”总会有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那一天。
哲理小故事语录:
有一对兄弟,他们的家住在80层楼上。
有一天他们外出旅行回家,发现大楼停电了!虽然他们背着大包的行李,但看来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就爬楼梯上去!于是,他们背着两大包行李开始爬楼梯。
爬到20楼的时候他们开始累了,哥哥说“包包太重了,不如这样吧,我们把包包放在这里,等来电后坐电梯来拿。
”于是,他们把行李放在了20楼,轻松多了,继续向上爬。
他们有说有笑地往上爬,但是好景不长,到了40楼,两人实在累了。
想到还只爬了一半,两人开始互相埋怨,指责对方不注意大楼的停电公告,才会落得如此下场。
他们边吵边爬,就这样一路爬到了60楼。
到了60楼,他们累得连吵架的力气也没有了。
弟弟对哥哥说,“我们不要吵了,爬完它吧。
”于是他们默默地继续爬楼,终于80楼到了!兴奋地来到家门口兄弟俩才发现他们的钥匙留在了20楼的包包里了……
有人说,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反映了我们的人生:
20岁之前,我们活在家人、老师的期望之下,背负着很多的压力、包袱,自己也不够成熟、能力不足,因此步履难免不稳。
20岁之后,离开了众人的压力,卸下了包袱,开始全力以赴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就这样愉快地过了20年。
可是到了40岁,发现青春已逝,不免产生许多的遗憾和追悔,于是开始遗憾这个、惋惜那个、抱怨这个、嫉恨那个……就这样在抱怨中度过了20年。
到了60岁,发现人生已所剩不多,于是告诉自己不要在抱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于是默默地走完了自己的余年。
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想起自己好象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原来,我们所有的梦想都留在了20岁的青春岁月,还没有来得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