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在环境污染治理及其资源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_宋凤敏

蚯蚓在环境污染治理及其资源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_宋凤敏
蚯蚓在环境污染治理及其资源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_宋凤敏

蚯蚓在环境污染治理及其资源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宋凤敏

(陕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陕西汉中723001)

摘要:蚯蚓是土壤中的重要生物,具有促进物质分解转化的特点,在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处置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及其生态风险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综述了蚯蚓处理各类固体废弃物的方法、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挥的作用以及蚯蚓在废水处理、污染土壤修复和土壤污染生态监测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蚯蚓;固体废弃物处理;污水处理;土壤污染

中图分类号:X53;X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13)06-0164-05

Progress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application using earthworms

SONG Feng-mi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723001,China)

Abstract:The earthworm is an important living beings in soil,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tter, especially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Eearthworms can be more widely applied to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processing.Various soild waste treatment methods by using earthworm were summarized,and function and effect of earthworm on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solid waste as well as remediation of soil contaminated with earthworm were introduced.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was given.

Key words:earthworm;solid wast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soil contamination

蚯蚓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Oligochaeta),是土壤中生物量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它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腐败有机物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

近百年来随着工农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环境污染物也随之排入环境,而土壤和水体是污染物的最终汇集地。而蚯蚓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对某些污染物具有降解转化作用,这使得蚯蚓在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处置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及其生态风险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蚯蚓特性认识的深入,蚯蚓在环境污染治理及其资源化利用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结合蚯蚓自身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蚯蚓在环境污染治理及其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1蚯蚓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蚯蚓的消化道能分泌出一系列具有分解有机质的酶,这些酶和蚯蚓体内的微生物共同作用使得蚯蚓表现出极强的消化能力,能够将大分子有机物质分解成一系列低分子化合物,水解成易于同化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及较稳定的纤维素和几丁质,然后进一步分解并部分矿质化,使之转化为氨、尿素、碳酸、尿嘌呤以及速效性的易吸收的磷钾矿质养分[1],其结合土壤中的矿物质后作为蚯蚓粪便而排入环境中。研究发现,蚯蚓粪便含有大量有机质、腐植酸,氮、磷、钾等养分,而且酶、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也较高,是理想的土壤改良剂和肥料添加剂,有些甚至还可以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由于蚯蚓有这样的消化特点和资源化优势,使得其在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优势,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并将成果用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蚯蚓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应用研究

固体废弃物按其来源可分为工矿业固体废弃物、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农业固体废弃物和放射性固体废弃物。根据蚯蚓的消化特点,蚯蚓对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和农业固体废弃物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并且可以实现资源化利用。蚯蚓对城市生活固废和农业固废的处理主要是对其有机成分的消化,因此又称之为有机固体废弃物的蚯蚓处理[2]。根据蚯蚓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消化分解有机物质的功能而发展起来的一项主要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以及农业有机垃圾的生物处理技术,是实现有机固体废弃物饲料化、肥料化和材料化的最好途径。

1.1.1蚯蚓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机组分含量也越来越高,这些有机组分是垃圾中臭气的源头,而且还会污染地下水、土壤等。利用蚯蚓分解处理,不仅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使有机废弃物转变为生物有机肥、饲料等有价值的东西。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利用蚯蚓处理城市垃圾的工厂。美国洛杉矶市蚯蚓养殖场有10万余条蚯蚓,每月可处理垃圾

收稿日期:2013-01-29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1JK0760)

作者简介:宋凤敏(1978-),女,硕士,讲师,E-mail:sfm3297@163. com 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第6期

164

75000t。加拿大安大略省克劳克利用蚯蚓每天处理垃圾20t,同时获得十几吨蚯蚓粪和大量鲜蚯蚓。我国从80年代开始对蚯蚓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找到最适宜的条件,近年来也有部分城市在用蚯蚓规模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的胡秀仁等[3-4]开展养殖蚯蚓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大量试验确定垃圾配比、蚯蚓种类、生长条件等,得出了一定的成果,肯定了养殖蚯蚓处理生活垃圾的可行性与优越性。陈玉成等[5]研究得出蚯蚓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成分效果的影响因素,垃圾的碳氮比和铵态氮与硝态氮的消长关系。刘庄泉等[6]通过对上海市某居住小区的垃圾进行了好氧堆肥与蚯蚓处理相结合的综合生态处理法试验,证明了垃圾发酵加蚯蚓处理是一个生态环保处理垃圾方法。崔美香等[7]收集3个居住小区的生活垃圾并用蚯蚓处理床进行规模化研究蚯蚓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条件因素,为实际应用提供参数。周晓等[8]将EM菌用于蚯蚓处理垃圾的预处理中,通过用EM菌和蚯蚓粪结合有机生活垃圾进行腐熟预处理,提高了蚯蚓在垃圾中生长的存活率和垃圾处理率。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国内出现了规模化蚯蚓处理城市垃圾的产业。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郊垃圾场试建667 m2的蚯蚓床,放养1000kg适于呼和浩特气候条件的日本大平2号蚯蚓。北京市为消纳厨余垃圾,在一些城区进行了利用蚯蚓处理厨余垃圾的养殖试点,虽然成功率和产业化率还远远跟不上欧美国家,但是有了这个开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蚯蚓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这种生态方法将在我国城市中越来越受重视。

1.1.2蚯蚓对农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农业固体废弃物中含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物质,如秸秆、果皮菜叶、畜禽粪便等。对这些常见的农业固体废弃物以前主要通过简易的堆肥使用或者直接丢弃在环境中,不但使其中有用的物质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而流失,而且会污染农村环境卫生。蚯蚓有机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发展以来,这类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技术也日趋成熟。

Elvira等[9-10]侧重研究了对农业废弃物堆肥处理的蚓种选择和处理条件。廖新弟等[11]用腐熟的猪粪和牛粪饲养日本大平2号、澳洲1号和本地等3种蚯蚓,并比较研究其生长繁殖特性,结果表明,在合适的配比下大平2号(赤子爱胜蚯蚓)比较适合处理畜禽粪便,这与国外学者研究结果一致。陈玉水等[12]将蚯蚓用于菠萝皮处理,通过结合牛粪和菠萝不同配比,找到蚯蚓在菠萝皮中生长的条件,以人工养殖蚯蚓的方式处理菠萝加工皮渣是可行的。卓少民等[13]研究蚯蚓处理香蕉皮的方法和各种影响因素,通过长期研究得出了香蕉皮通过蚯蚓资源化处理的合适条件和方法。王霞等[14-15]在秸秆还田实验中加入蚯蚓,比较普通方式秸秆还田与蚯蚓作用下秸秆还田不同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蚯蚓作用下秸秆还田的效果更好,蚯蚓起了协同作用,土壤的有机碳、氮、磷含量变化与蚯蚓作用有关。邹星星等[16]针对高浓度秸秆厌氧发酵过程存在酸化现象,采用蚯蚓堆制预处理玉米秸秆进行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研究,改善在厌氧发酵产气过程中产气不稳定的状况,pH值也处于正常范围内。

将蚯蚓培养在单纯的玉米秸秆类植物废弃物或者畜禽粪便中,蚯蚓的生长受到多种因素限制,而将植物类废弃物与畜禽粪便结合形成物料,蚯蚓却能很好地生长,消化植物中的纤维素和粪便中的有机物。已有研究采用室内接种的方法,用不同C/N的玉米秸秆与纯牛粪混合物为物料饲养赤子爱胜蚓,探讨了不同物料组合对土壤中酶活性的影响,比较不同配比蚯蚓的生长情况[17-19]。朱维琴等[20]将猪粪与稻草结合,研究不同配比对蚯蚓堆制物性状的变化。将蚯蚓用于集约化养殖场的粪污处理中,并将蚯蚓处理过的生物肥料与普通肥料对比,结果显示蚯蚓处理过的产品中还混有大量的蚯蚓粪便,含有抑制植物病害及促进作物生长的有效成分,是优良的生物有机肥产品[21-22]。

多数研究认为接种EM(Effect Microorganism)菌剂可加速堆肥反应进程,成杰明等[23]将EM菌添加在蚯蚓处理鲜牛粪的过程,许第发等[24]研究蚯蚓与EM菌协同作用处理猪粪的效果,结果都表明蚯蚓和EM菌的协同作用能够加快猪粪的腐熟,提高产物的矿化程度和稳定程度。1.1.3蚯蚓对污水处理剩余污泥的处理污水处理产生的大量污泥的任意堆放和投弃对环境造成了新的污染,如何妥善处置这些污泥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当今的共识是将污泥视为一种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在治理污染的同时变废为宝。剩余污泥尤其是通过生物处理过的污水产生的剩余污泥,其中还有大量的有机质以及碳氮磷等营养物质,通过一定条件的控制可以使蚯蚓在污泥中生长,减少污泥的体积,改变污泥的性状,结合蚯蚓粪便使其更有利于使用。

吴敏和杨健等[25-26]利用蚯蚓和微生物共同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对城市污水厂初沉池和二沉池混合污泥进行稳定处理,结果表明,剩余污泥经蚯蚓污泥稳定床处理后,可全部被生态系统吸收利用和转化,副产品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开创了剩余污泥生态处理的新途径。白春节[27]对城市生活污水经好氧处理产生活性污泥,不经发酵处理直接饲养蚯蚓,该方法具有蚯蚓产量低、易于对蚯蚓处理和处置的优点。刘昭兵[28]研究了堆肥处理以及蚯蚓处理对污泥中重金属Cd、Pb及养分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并通过盆栽作物对蚯蚓处理污泥的效果进行验证,分析了Cd、Pb复合污染的污泥中,Cd、Pb浓度对蚯蚓增长率影响的双因素交互作用。孙颖等[29]利用赤子爱胜属蚓的活动来改善污泥性状,研究了污泥酸碱性的改变、有机物的降解、浸出毒性的减小和肥效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蚯蚓处理后污泥的肥效得到提高,污泥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大幅减少。白向玉[30]以4个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将花卉和蚯蚓结合起来对污泥中重金属联合修复,并为污泥无害化处置提供新途径。陈菊香[31]通过在人工蚯蚓培养床上对剩余污泥进行为期1年的脱水、干化等稳定处理,结果表明蚯蚓培养床集浓缩、脱水、稳定、处置和综合利用等多种功能于一身。

165

蚯蚓多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剩余污泥处理,但其在工业废水生物处理产生的污泥处理中也有大规模的使用。山东亚太森博造纸公司用蚯蚓处理造纸污泥,改善了污泥的性状,实现了造纸污泥的无害化[32]。四川维尼纶厂也有将蚯蚓用于处理化工、化纤废水剩余污泥的中试研究,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为化工废水剩余污泥的处理找到了新途径[33]。

2蚯蚓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利用蚯蚓处理有机废水,蚯蚓将从污水中摄入有机物并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通过蚯蚓粪排出。早在20世纪70年代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对污水喷洒养殖蚯蚓进行研究[34]。Garg等[35]应用蚯蚓有机废物处理法处理各种有机废水。在我国罗固源和吉方英等[36-37]最早将蚯蚓引入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中,通过蔗糖废水以菜地土壤作蚯蚓床进行试验,发现利用蚯蚓对污水土地处理优于常规的污水土地处理法,开启了蚯蚓处理污水的研究。在后来的研究中,蚯蚓逐渐被用在生物滤池中加强生物滤池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效率,减少污泥产量,改变污泥的性状和用途。同济大学的杨居川、娄山杰、邢美燕等[38-40]在生物滤池处理污水时引进蚯蚓,利用蚯蚓的活动实现滤池通气供氧和解决滤池堵塞问题,采用不同的填料处理污水,研究蚯蚓在系统中存在的可行性及其发挥的作用以及蚯蚓对不同填料的适应性,研究表明蚯蚓生态滤池能提高生物滤池的处理能力,减少污泥的产出。边静[41]研究了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垃圾渗滤液,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王永谦等[42]研究将蚯蚓引入生态滤池后,生物滤池中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张晓伟等[43]将一种特殊的蚯蚓引入农村生活污水土地处理中,它能利用蚯蚓的生活习性强化土地处理效果,开辟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新方式。徐德福等[44]将蚯蚓引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结果表明蚯蚓能提高湿地植物对氮的吸收,增加植株中的氮含量,促进湿地植物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从而提高对污水的净化能力。

3蚯蚓在土壤污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蚯蚓对土壤系统有重要的生态环境作用,且作为土壤中的主要生物,在长期的不断进化和适应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对某些重金属产生耐受机制的种类,对重金属也有强烈的富集和迁移转化作用[45-46]。研究发现,蚯蚓通过自身分泌物而改变一些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从而降低其对植物的毒性,而土壤某些酶活性也随之改变,使其能够指示土壤污染状况。

有研究表明,蚯蚓体内黄色组织中的黄色细胞具有蓄积某些重金属的作用。戈峰等[47]研究发现,蚯蚓对Se和Cu元素的富集能力很强,且富集Cu的能力比富集Se的能力强。Ma等[48]在种植木本豆科植物Leucaena leucocephala 的同时引入蚯蚓,研究其对恢复广东省某Pb/Zn尾矿土壤的影响,结果发现由于蚯蚓的存在,Leucaena leucocephala 的产量提高了10%~30%,植物吸收金属比率的提高可达16%~53%。成杰明和刘德鸿等[49-50]研究了蚯蚓对于Cd、Cu 污染土壤的修复,结合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蚯蚓存在对于植物生长以及对重金属富集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蚯蚓活动加快黑麦草生长和增加植物根、茎的Cd、Cu富集量。马淑敏等[51]采用蚯蚓—甜高粱复合系统对土壤镉污染的修复作用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蚯蚓能显著提高高粱生物量以及对镉的吸收量,因此可以利用蚯蚓富集污染物质的特性,对土壤重金属环境污染进行修复。戈峰等[52]将蚯蚓用于铜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中,蚯蚓对铜矿中的铜元素富集能力很强,由于蚯蚓的存在,复垦地中植物生物量明显提高。Langdon等[53]发现,在As污染土壤中长期生活的蚯蚓(Lubricious rubellas和Dendrodrilus rubidus),对As会产生抗性;白剑峰等[54]研究在As矿区蚯蚓对As污染土壤酶活性及其P养分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秸秆条件下接种蚯蚓有利于改善As污染土壤的养分供给,从而改善根际营养。

土壤中有机污染多通过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或接种特殊驯化与构建的工程微生物将其强化降解。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降解时会受到土壤环境条件的限制,如碳源和能源、微生物代谢所需的无机营养物质等。而蚯蚓作为典型的土壤动物,被称为“改良土壤的能手”。研究表明,蚯蚓作为土壤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促进土壤接种菌的传播,以及土壤水分养料的分配[55-57]。Singer[58]等研究表明,在PCBs污染土壤中若引入蚯蚓培养,PCBS的降解率为55%,而在未培养蚯蚓的污染土壤中,PCBs的降解率仅为39%。土壤中多环芳烃类(PAHs)污染可以通过植物修复加快其从土壤环境中转移。袁馨和潘声旺等[59-62]将蚯蚓用于土壤PAHs污染治理中,将土壤—植物体系降解PAHs与蚯蚓活动对其的影响进行详细考察,蚯蚓活动可以促进芘、菲污染土壤中修复植物黑麦草的生长,其根冠比明显增大。蚯蚓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强化植物、微生物对于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修复的效果,在强化土壤污染的原位修复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

4蚯蚓在土壤生态风险环境监测和评价中的作用

蚯蚓是土壤中最大的生物种群,也是最易受到环境有毒有害物质伤害的土壤生物之一,因此也成为开展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的重要指示生物。蚯蚓毒理试验已广泛应用于对土壤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尤其在污染土壤环境风险分级、污染物土壤质量标准与基准的制定、特定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污染场地修复效果评价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蚯蚓对土壤中的一些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它可以作为研究土壤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标志动物,利用蚯蚓对污染物的浓缩因子或富集系数,可以对直接测定的土壤污染物浓度进行生物有效性换算和预测污染土壤的潜在生态风险,或用于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进行评价[63]。蚯蚓体内存在多种可受污染物抑制或对污染物的诱导有响应的酶系,通过蚯蚓体

166

内酶活性的改变,可以对污染暴露作出敏锐的响应,因而也是检测土壤污染的有益标志物。蚯蚓体内的乙酰胆碱酶对有机磷农药作出响应,体腔融体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监测与评价中[64],对农药、石油烃、多环芳烃、TNT、奥克托金(HMX)等土壤污染物的评价也有报道[65]。金属硫蛋白具有解毒和调节机体内微量元素平衡的双重功能,蚯蚓金属硫蛋白已成功应用于对镉、铜、锌等重金属暴露的评价[66],证明其适用于特异性诊断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蚯蚓种群数量、结构均与土壤污染程度有良好的对应性,其变化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生态系统受污染的程度。王振中等[67]对金属矿区和农药污染区的蚯蚓种类、数量做了调查,研究发现,重金属和农药含量越高,蚯蚓的种类数量越少,种群的密度与污染源的距离成比例,距污染源越近数量种类越少。Hankard等[68]对瑞士东南部某黄铜制造厂附近土壤中正蚓科蚯蚓(Lumbricidae)的种类、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5展望

由于蚯蚓特殊的消化功能,蚯蚓在20世纪70~80年代被应用于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到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处理中。从最初在有机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中应用到近年来在有机废水处理、污泥处理、土壤重金属吸附、土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土壤生态监测中应用,人们对其作用机理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而它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不仅发挥分解有机物转变为可利用蚯蚓粪的作用,并且在秸秆的高效利用、剩余污泥以及粪便处理中发挥了特有作用,为这些特殊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提供了新方法。蚯蚓在土壤的重金属、有机物污染修复方面,虽然只是协助植物修复,且仅有蚯蚓对镉、铜等几种重金属以及苯并芘类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的报告,但是蚯蚓在这类土壤污染的生态监测和评价中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充分说明其对各类污染物存在降解性,这些污染物如果在土壤中存在,蚯蚓也应具备一定的修复功能,这是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探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Zhang B G,Li G T,Shen T S,et al.Changes in microbial

biomass C,N,and P and enzyme activities in soil incubated with the earthworms Metaphire guillelmi or Eisenia fetida[J].

Soil Biolgy&Biochemistry,2000,32:2055-2062.

[2]Bansa S,Kapoor K K.Vermicomposting of crop residues and

cattle dung with Eisenia foetida Biores[J].Teehnol,2000,73:95-

98.

[3]胡秀仁.蚯蚓对生活垃圾肥效影响的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0

(2):46-48.

[4]胡秀仁,方天,李国鼎.蚯蚓处理垃圾的试验研究[J].农村生态环

境,1991(4):44-49.

[5]陈玉成,皮广洁,黄伦先,等.城市生活垃圾蚯蚓处理的因素优化

及其重金属富集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2006-2010.

[6]刘庄泉,杨健.蚯蚓在城市垃圾处理中的综合应用[J].贵州环保科

技,2003,19(1):12-15.

[7]崔美香,刘艳芬,薛进军.利用蚯蚓规模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研

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936-1937.

[8]周晓,崔方娜,孙轶博.有机垃圾蚯蚓处理法的相关研究[J].绿色

科技,2012(11):116-117.

[9]Elv ira C,Samped ro L,Nogales R.Su itab ility of sludges

from dairy and p aper indu stries for growth and reprodu ction ofEisen ia and rei[J].Pedob iologia,1998,43(6):766-770.

[10]Ndewa P M,Thomposon S A.Effects of C-to-N ratio on

vermicomposting of biosolids[J].Bioresource Techno logy,2000,75

(1):7-12.

[11]廖新弟,吴银宝,谢贺清.不同蚯蚓对猪粪、牛粪利用特性及生长

繁殖比较[J].福建畜牧兽医,1999,21(4):8-9.

[12]陈玉水,潘伟斌.植物废弃物饲养蚯蚓的试验研究[J].广西农业生

物科学,1999,18(4):270-273.

[13]卓少明,周启权.蚯蚓处理香蕉茎叶二因素配方筛选[J].热带农业

科学,2008,28(5):46-49.

[14]王霞,胡锋,李辉信.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蚯蚓对旱作稻田土壤

碳、氮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3,12(4):462-466.

[15]袁新田,朱玲,焦加国,等.施用玉米秸秆和接种蚯蚓后几种土壤

活性有机碳的动态变化[J].生态学报,2010,30(19):5264-5271. [16]邹星星,郑正,杨世关.蚯蚓堆制玉米秸秆的厌氧发酵产气特

性[J].江苏农业科学,2009(5):294-296.

[17]周颖,陈泽光,宦霞娟.蚯蚓堆制处理对不同物料中4种酶活性的

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9,18(6):662-669.

[18]方素栎,罗玉柱.不同基料养殖大平3号蚯蚓的试验[J].研究畜牧

与饲料科学,2010,31(5):191-192.

[19]顾永芬,孔德顺,刘镜.不同分解“牛粪+秸秆”发酵剂对蚯蚓产量

的影响[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1(2):36-37.

[20]朱维琴,贾秀英,王玉洁.农业有机废弃物蚯蚓堆制因素优化及堆

制产物主要性状变化特征[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25(4): 77-82.

[21]单建明,单婕,邵孝侯.利用蚯蚓处理养殖场废弃物的探讨[J].江

苏农业科学,2007(6):301-303.

[22]昝林森,莫泽山.集约化养殖场粪污蚯蚓处理效果研究[J].中国农

学通报,2007,23(10):72-75.

[23]成杰民,王晓凤,王志凤.添加EM菌对蚯蚓处理鲜牛粪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6):46-49.

[24]许第发,刘广深,余取民.蚯蚓与EM菌协同作用处理猪粪的研

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727-4729.

[25]吴敏,杨健.蚯蚓生态床处理剩余污泥[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

(5):59-60.

[26]杨健,吴敏.城市污水厂混合污泥的生态稳定处理[J].环境污染与

防治,2003,25(6):345-347.

[27]白春节.低繁殖量蚯蚓养殖法处理剩余污泥的可行性研究[J].安

全与环境学报,2006,6(6):9-11.

[28]刘昭兵.蚯蚓对城市污泥中镉、铅及养分生物有效性的影响[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29]孙颖,桂长华,孟杰,等.利用蚯蚓活动改善污泥性状的实验研

究[J].环境化学,2007,26(3):343-346.

[30]白向玉.剩余污泥中重金属污染的蚯蚓活化——

—花卉植物修复机理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0.

[31]陈菊香.剩余污泥减量化-资源化的研究[J].环境科技,2011,24(2):

7-9.

[32]李永,周景辉,黄燕.利用蚯蚓处理造纸污泥新技术-亚太森博公

司利用蚯蚓处理污泥项目简介[J].中国造纸,2007,27(8):72-74. [33]用蚯蚓处理化工、化纤废水生化剩余污泥[J].化工环保,1985,10

(5):309.

167

[34]N.Y.Utilization of soil organisms in sludge management[C].

Proceeding of Conference,1978,5:15-17.

[35]Garg P,Gupta A,Santosh Satya.Vermicomposting of different

types of waste using Eisenia foetida:A comparative study[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6.97:391-395.

[36]罗固源,朱晓帆.蚯蚓有机废水土地处理试验研究[J].四川环境,

1995,14(1):10-12.

[37]吉方英,罗固源,周健,等.蚯蚓与污水土地处理试验研究[J].重庆

环境科学,1998,20(8):12-15.

[38]杨居川.陶粒滤料蚯蚓生态滤池的工艺性能研究[D].上海:同济

大学,2007.

[39]娄山杰.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工艺技术研究[D].上海:同济

大学,2008.

[40]邢美燕.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城市合流污水工艺性能研究[D].上海:

同济大学,2008.

[41]边静.蚯蚓微生物生态滤床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应用研究[D].昆

明:昆明理工大学,2007.

[42]王永谦,杨林章,冯彦房.蚯蚓活动对生态滤池微生物群落功能多

样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2):162-167.

[43]张晓伟,李剑超,卢堂俊,等.蚯蚓强化土地处理农村污水的试验

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8(6):1225-1229.

[44]徐德福,李映雪,王让会,等.蚯蚓对湿地植物光合特性及净化污

水能力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31(17):4907-4913.

[45]Nahmani J,Hodson M,Black S.A review of studies per-

formed to assess metal uptake by arthworm[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7,145:402-424.

[46]Zhang C.Bio-remédiation de sols du Sud de la Chinecontami-

nés par les métaux lourds(Cu,Zn,Cd et)Pb:An-alyse des mécanismes en conditions de laboratoire[D].Paris:ParisⅥUniv-ersity,2011.

[47]戈峰,刘向辉,江炳缜.蚯蚓对金属元素的富集作用分析[J].农业

环境保护,2002,21(1):16-18.

[48]Ma Y,Dickinson N M,Wong M H.Interactions between

earth-worms,trees,soil nutrition and metal mobility in amended Pb/Zn mine tailings from Guangdong,China[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3,35(10):1369-1379.

[49]成杰民,俞协治,黄铭洪.蚯蚓-菌根相互作用对土壤植物Cd迁

移转化的影响[J].环境科学报,2007,27(2):228-234.

[50]刘德鸿,成杰民,刘德辉.蚯蚓对土壤中铜、镉形态及高丹草生物

有效性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13(2):209-214. [51]马淑敏,孙振钧,王冲.蚯蚓-甜高粱复合系统对土壤镉污染的修

复作用及机理初探[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27(1):0133-0138.

[52]戈峰,刘向辉,潘卫东.蚯蚓在德兴铜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作

用[J].生态学报,2001,21(11):1790-1795.

[53]Langdon C J,Piearce T G,Meharg A A,et al.Interactions

between earthworms and arsenic in the soil environment:A

review[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3,124(3):361-373. [54]白建峰,林先贵,尹睿,等.蚯蚓对As污染土壤酶活性及其P养分

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7,38(5):978-982.

[55]Daane L L,Molina J A E,Sadowsky M J.Plasmid transfer

between spatially separated donor and recipient bacteria in earthworm-contain-ing soil microcosm[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97,63(2):679-686.

[56]Doube BM,RyderMH,Davoren CW,et al.Enhanced root nodu-

lation of subterranean clover(Trifolium subterraneum)by Rhizovbium leguminosariumbiovar.trifoliiin the presence of the earthworm Aporrectodea trapezoids(Lumbricidae)[J].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1994,18(3):169-174.

[57]Thorpe I S,Prosser J I,Glover L A,et al.The role of the

earth-wormLumbricus terrestrisin the transport of bacterial inocula through soil[J].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1996,23

(2):132-139.

[58]Singer A C,Jury W,Luepromchaia E,et al.Contribution of earth-

worms to PCB bioremediation[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1,33(6):765-776.

[59]袁馨.蚯蚓对PAHs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强化效应研究[D].成都:

西南大学,2009.

[60]潘声旺,魏世强,袁馨.蚯蚓在植物修复菲污染土壤中的作用[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7):1296-1301.

[61]潘声旺,魏世强,袁馨.蚯蚓在植物修复芘污染土壤中的作用[J].

生态学报,2011,31(5):1349-1355.

[62]袁馨,潘声旺,陈勇.蚯蚓对土壤-植物系统中菲、芘降解的强化效

应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5):904-911.

[63]高岩,骆永明.蚯蚓对土壤污染的指示作用及其强化修复的潜力

[J].土壤学报,2005,l142(11):140-147.

[64]Eijsackers H.Earthworms in environmental research[A].Edwards

C A.Earthworms ecology[M].Boca Raton:CRC Press,2004:321-

342.

[65]Maenpaa K A,Kukkonen J V K,Lydy M J.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 using phosphorus:evaluation of bioavailability using an earthworm bioassay[J].Arch Environ Con-tamToxicol,2002,43:389-398.

[66]Honsi T G,Stubberud H E,Andersen S,et al.Lysosomal

fragility in earthworm(Eisenia veneta)exposed to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 from two abandoned pyrite ore mines in southern Norway[J].Water Air Soil Pollut,2003,142:27-37. [67]王振中,郭永灿,邓继福,等.土壤重金属污染对蚯蚓(Opisthopora)

影响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4,14(2):236-243.

[68]Hankard P K,Svendsen C,Wright J,et al.Biological

assessment of contaminated land using earthworm biomarkers in support of chemical analysis[J].Sci Total Environ,2004,330:9-20.

168

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 通常来说,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可以应用的内容包括:硬件、软件和资源。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一个看一下它们可以怎样服务老师的教学设计。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选题 参加比赛,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题!评分标准上特别指出:教学目标明确、选题有价值、内容安排合理,符合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应注意的是,选题有价值! 也就是说选择的题目涉及到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在传统课堂中比较难解决的,这时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突破和解决就变得非常有意义和价值。另外教学目标也很重要,如果选的题目是合适的,但老师将教学目标设简单了或者说设置的用不用信息化都能解决,就失去了信息化比赛的意义。 因此老师们在选题和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题目和对应的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中实现有困难,现在找信息化来帮忙。同时根据这一评分标准,我们要在教学目标上体现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比如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等。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分析 题目选完后开始进行教学设计。第一步需要对所选择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通常我们需要分析教材、学情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模块主要通过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引出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并说明本课程属于教材中的哪个部分。 学情分析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老师们需要介绍学生们在上这节课之前掌握了哪些同本节课有关联的知识,以及分析学生们学习状态、性格特点。分析这些主要是为我们设计教学策略或相关教学活动做准备。 内容分析模块主要说清楚本节课的时长、时间分配,知识体系的关联性。这里老师们需要注意,我们参加教学设计大赛,说课的内容至少两个学时以上。这一点和课堂比赛、实训教学是有区别的。 教学分析除了上述说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内容分析外,还有两项最重要的内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因为接下来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它们展开的,教学目标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整个教学设计失败。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网络化的资源 Internet 网络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指导下,按照新课程标准,冲破学科传统本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系统进行学科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 ..,根本实信息化教学。 【引言】教育信息化是以信息化教育进课堂为目的,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感 受和消化,不断积累和总结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 化,最终形成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21世纪,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 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教育的网络化、个性化与信息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基于这个出发点,如何应对教育的信息化,如何在信息与网络环境下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作者从事信息化教学几年,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仅从几个方面谈一下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库建设。 一、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是实现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建设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从诞生至今已经经历多次的飞跃,能够处理文字、声音、图片、影视、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这就意味着多媒体.计算机几乎能同人的所有感官进行交流和对话,这不仅 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而且从基础上引发了阅读、写作、计算等方式的历史变革,因此,多媒体计算机从客观上具备了充当多媒体教师的角色。 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然而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和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而国际互联网却通过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将古今中外全人 类的智慧汇集到网络系统中,这不仅延伸了个体大脑的思维活动,而且也创造了一个外化的、 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大脑,每个社会成员只要能同它“联网”,就能迅速扩充自身 的知识和智慧,相反,不能利用网络资源的人将变得孤陋寡闻。 因此,要把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做到“全员参与、全面发展”。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完整版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一节学生探究实验。本节实验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培养的良好素材,学生在前面已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实验设计中要遵循的一些原则。并了解了科学家们对光合作用的一些研究思路,因此对探究实验的设计有了比较好的感性认识。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所选择的探究因素(光照强弱、CO2浓度、温度等)类型,按照“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步骤→设计结果记录表格→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顺序依次进行教学。 二、实验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真正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情况,就得很好的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诸多因素,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这一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好素材,为后面众多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感知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定要认真完成好这个实验。 2.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及日常知识,学生普遍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这一自然现象已有足够的感性认识,对环境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也有了初步了解,并且也具有了一定的化学、物理等基础知识,为这节探究实验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学生对本实验的原理——真空渗水法了解的很少,在探究实验设计能力上也有所欠缺。3.教学条件分析 作为自治区首批一级一类示范高中,六盘山高中不仅有多个生物实验室,而且实验设备、实验器材、用具、各种试剂都比较齐全。本探究实验所需的材料随用随取,实验条件完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单元练习题(人教版)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双基训练: 1.“烟台苹果”享誉全国,但出产它的烟台和威海却不出产柑橘。造成此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温度B.阳光C.土壤D.水 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是()。 A.竞争B.穴居C.捕食D.寄生 3.做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实验中的变量是()。 A.温度B.光照C.空气D.湿度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 A.③①②④⑥⑤B.③②④①⑥⑤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5.水稻田里常有一种杂草“稗”,它与水稻争夺营养物质、生存空间。水稻与稗之间的这种关系属于()。 A.竞争关系B.穴居关系C.捕食关系D.合作关系 6.连线题:说明下列生命现象主要是由哪一种因素引起的。 生命现象非生物因素 ①海洋深处水生植物少A.温度 ②蛾在夜晚出来活动B.光照 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空气 ④鲸在水下一段时间后要浮出水面D.水 ⑤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茎膨大 能力拓展: 7.小明同学想设计一个探究土壤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他准备了A、B两个相同的纸盒,在A盒内放上一层湿土,在B盒内放上一层干燥的土,再在A、B盒内分别放上10只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活鼠妇,置于不同的环境中观察。实验后,他把鼠妇踩死扔进了垃圾桶。请你评价他的实验方案,并提出你的建议。 中考链接: 1.(2006年山东省)湖北神农架地区生长着一种“神农野菊”,它的花能散发出阵阵芳香。但如果将其移植到其他地方,则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2.(2006年岳阳市)导致生长在荒漠地区的大多数植物地下根发达,地上部分十分矮小的根本原因是()。 A.阳光不足B.缺少水分C.温度过高D.空气污染3.(2006年宜昌市)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3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在甲、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3个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曲靖财经学校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响应教育厅推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号召,特制定本计划。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交互的信息技术手段架构师生互动的平台,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综合运用良性发展。 二、领导小组 为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全面负责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 副组长:落实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中各部门人员的分工与合作。 成员:1、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信息化教学设备资产管理。 2、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师网络教研与专业提升。 4、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学生德育教育及家校互动。 5、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师网络办公及后勤保障。 6、信息化教学资源设备维护、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档案管理。 三、方法步骤 1、学习讨论准备阶段: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小组成员通过外出考察、自主学习、集中学习、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对此项工作达成共识,提升领导小组成员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全体教师中进行宣传动员,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先行摸索并大胆进行教学尝试。

2、初步尝试阶段:对全体教学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高级应用培训。在每个教研组内确定两至三名信息化教学中坚教师,带动和提高以年级组为单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运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平台,将现有的网站、文件服务器中的相关功能,分解为校门户网站(新闻类)、信息化资源平台(数据类)、网络教研平台(包括论坛、博客、分学科教研栏目)和视频服务器系统等四类,并完成测试,保障正常使用,打造数字化校园。 3、提高阶段:在全体老师中定期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竞赛活动,以赛代培,促进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的提升。完善信息资 源库,及时收集整理校内外信息化资源,充实教学资源库。在学校常理和德育教学中运用资源平台,开展员工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 4、全面实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校际、区际互通,增强资源共享。开展信息技术、资源建设、网络教研等相关课题研究。 四、实施情况 (一)优化环境,丰富资源,使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1、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与管理,在设备运用上不断创新。 学校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硬件建设已经实现所有班级安装上了多媒体展台、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要实现教师办公实现人手一机,更新计算 机教室设备,在专用教室内配备上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了深化应用,提升应用效果和水平,在不断完善学校网站的同时,安装能为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师、学生提供服务支持的校园网络应用软件平台---信息化资源教学资源平台,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将为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现代化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为教师开展生本研究、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学习创造必要条件。完善后的信息平台应用,综合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功能:辅助教师教学,拓宽教育资源提供网络服务,共享系统资源;提高信息能力, 更新教学 方法加强互动交流,互帮互助互学;实现无纸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开放内外窗口,树立学校形象。 2、丰富完善资源整合平台,夯实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根本所在,有效利用、完善教育资源整 合平台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我校正在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模式,通过学校的资源平台,将更多老师或校外的教育资源纳入学校的教育资源系统,解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评价方案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科学探究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可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探究要利用多种方式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达结果,需要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团结协作的能力等。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中表现出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例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中,应该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 课前将是实验报告单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预习中遇到的疑难进行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最后教师点评。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报告单实验 过程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班级_________小组______姓名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小组 评价 自我 评价 教 师 评 价 实验材料的饲养是否积极地去寻找并采集鼠妇 ? 是否能为鼠妇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 ?

探究过程提出 问题 尝试从日常生活中,生产实践或学习中发现 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 这些问题。 如:光是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吗 ? 作出 假设 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 可能的假设。 你的假设是:______是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 制定 计划 制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 选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能否参考教材探究方案制定计划? 你的计划是: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施 计划 根据制定生物实验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实验, 观察;列出图表收集数据,证据; 按照确定的计划实施,并做好记录? ________________ 得出 结论 真实的表述实验现象;分析和判断证据,数 据;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 当实验结论与假设不同时,能否认真地分析 原因 ? 表达与交流写出探究报告;与同学老师交流探究过程和 结论。 是否积极地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探究过 程 ? 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实验反思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级 A B C D 注:各项满分10分,总分90-100A;70-80分B;70-60分C;60分以下D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

“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实验的反思和改进

“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实验的反思和改进教师: 单位:

目录 教学设计 (2) 课题选择 (5) 结合教材选择实验课题 (5) 结合学情选择实验课题 (5) 结合研究对象选择实验课题 (6) 教学反思 (6) 蚯蚓对光的适合性影响实验和改进方法 (7) 土壤对实验的影响和改进方法 (8) 实验材料使用对实验的影响和改进方法 (8) 变量控制不严格对实验的影响和改进方法 (8) 蚯蚓的放置位置对实验的影响和改进方法 (9) 不足 (10)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简单地将书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应创设相关学习情境,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对应的仪器、工具等资源,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协助,使学生能够展开探究活动,自主建构知识,并将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融合,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 根据这种教学理念“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从而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并用其方法指导实验方案的实施; 2.水平目标: (1)让学生初步养成发现问题的水平,养成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水平。 (2)初步学会作出假设、制定、实施探究方案的水平; (3)初步学会观察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水平; (4)学会表达、交流水平; (5)初步养成合作学习、动手实验的水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精神和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2)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3)让学生养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高尚品格。 4.教学重点: 设计对照实验。 5.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照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二)活动方法:探究实验法、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三)课前准备: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空地,花台去寻找蚯蚓,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理解蚯蚓及其生活环境,注意学生的安全,以及不破坏环境。 (四)材料准备:八个平铺湿土的解剖盘、5条蚯蚓、玻璃板、纸板、棉签等、八份实验报告单、八张白纸。 (五)探究过程: 引入:谜语引入 1.提出探究问题:各小组同学从寻找蚯蚓的过程中已经了解到在土壤湿润、肥沃、枯枝落叶等阴暗环境中容易找到蚯蚓,在土壤干燥的环境中没有蚯蚓。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有些地方有蚯蚓,有些地方没有?进而引出课题并提出探究问题:哪些环境因素对蚯蚓分布有影响? 2.作出假设:根据生活经验推测影响蚯蚓分布的一些环境因素,时间关系,本节课就验证光对蚯蚓分布有影响这个假设。 3.设计实验:学生分组讨论,团结合作,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小组介绍方案,在全班讨论修改,其他小组又介绍方案,再讨论修改。老师提供实验材料,小组根据实验材料制定实验计划填在报告单上。全班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指导下,按照新课程标准,冲破学科传统本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系统进行学科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根本实 信息化教学。 【引言】教育信息化是以信息化教育进课堂为目的,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感受和消化,不断积累和总结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最终形成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21世纪,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教育的网络化、个性化与信息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基于这个出发点,如何应对教育的信息化,如何在信息与网络环境下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作者从事信息化教学几年,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仅从几个方面谈一下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库建设。 一、 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是实现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建设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从诞生至今已经经历多次的飞跃,能够处理文字、声音、图片、影视、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这就意味着多媒体... 计算机几乎能同人的所有感官进行交流和对话,这不仅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而且从基础上引发了阅读、写作、计算等方式的历史变革,因此,多媒体计算机从客观上具备了充当多媒体教师的角色。 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然而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和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而国际互联网却通过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汇集到网络系统中,这不仅延伸了个体大脑的思维活动,而且也创造了一个外化的、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大脑,每个社会成员只要能同它“联网”,就能迅速扩充自身的知识和智慧,相反,不能利用网络资源的人将变得孤陋寡闻。 因此,要把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做到“全员参与、全面发展”。

江西省抚州市2021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C卷

江西省抚州市2021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 (2017七下·抚州期中) 人类学家把下列哪一项作为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A . 直立行走 B . 骨盆变短增粗 C . 下肢增长 D . 脊柱由弓状变成“S”形 2. (2分)(2011·苏州) 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健康成年人合理膳食中各种食物配置比例的是() A . B . C . D . 3. (2分)人体生命活动和维持体温恒定的能源物质是() A . 蛋白质 B . 糖类 C . 脂肪 D . 维生素 4. (2分)依据平衡膳食宝塔,你认为人们每天的食物摄入量最多的应该是 A . 淀粉

C . 脂肪 D . 无机盐 5. (2分) (2016七下·宁县期中) 营养学家建议我国青少年要多吃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因为蛋白质是() A . 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B . 容易消化的物质 C . 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物质 D . 人体的备用能源物质 6. (2分) (2017七下·河南期末) 下面有关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胃是人体消化的主要部位 B .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C . 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D . 大肠只能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 7. (2分)(2019·粤西模拟) 下列有关人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胃液能消化维生素 B .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储能物质 C . 肠液和胰液有消化脂肪的酶 D . 小肠能直接吸收脂肪 8. (2分) (2016九上·海淀期中) 下列做法与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的要求不符合是() A . 过保质期未霉变的食物可以食用 B . 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应多样化 C . 青少年时期应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D . 购买带有食品安全标志的食品 9. (2分) (2018七下·盘龙期末) 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通畅外,对空气的处理作用还包括() A . 温暖 B . 清洁 C . 湿润 D . 以上三项 10. (2分)呼吸道能在一定程度上清洁吸入的空气,与此无直接关系的是() A . 鼻毛 B . 鼻黏膜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教学设计

评优课教案 授课人: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6日 授课班级:高二(9)班 授课地点: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综合楼4层生物实验室 [教学课题]探究环境因素(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利用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探讨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 2、利用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评价和理解实验方案。 二、技能目标: 1、以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两种形式进行学生实验方案的评价及修改。 2、以小组为单位使用小圆叶片上浮法探究光强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交流对实验方案的理解、评价和修改建议。 2、体验利用小圆叶片上浮法探究光强对光合速率影响的过程。 3、认同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没有最佳只有更佳。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组织学生评价学生方案,巩固实验设计原则; 2、介绍小圆叶片上浮法,并组织学生利用该方法探究光强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难点:组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实验方案的合理建议。 [教学设计思路] 探究实验的设计与进行探究实验是课程目标中能力要求中最重要的一项,通过这两个过程能够发展同学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过程使其初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确认变量,做出假设和预期。进行探究实验能够检验实验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做实验学会收集证据,处理、解释数据并做出合理判断,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实验过程中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做出必要的反思和修改。 探究实验方案设计活动安排在本模块的后半部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一节之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学们能够在前面所做实验的基础上,学习并积累实验设计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自己设计完整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并且通过讨论、分析、评价等过程完善方案,将探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养成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这一契机,教师提前布置设计探究实验方案作业,让同学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运用自己以前的经验积累完成探究实验方案,教师将同学们作业进行仔细批阅,找出其中共性的问题,集中呈现在一个实验方案中,让同学们进行评价与修改,并渗透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随后教师呈现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实验设计要求,得出结果与结论,并发现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实验的措施。 为何不用排水集气法而是利用小圆叶片上浮法进行实验?同学们对排水集气法比较

浙江省嘉兴市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浙江省嘉兴市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2018七上·德惠月考) 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是() A . 青草和山羊 B . 害虫与青蛙 C . 水稻和稗草 D . 松鼠与松树 2. (2分) (2016八上·宁津期中) 如表为某同学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的部分操作,他探究的环境条件是() 罐头瓶实验材料处理环境 ①浸水的棉花+干燥的玉米种子拧紧瓶盖室温 ②干燥的棉花+干燥的玉米种子抒紧瓶盖室温 A . 温度 B . 空气 C . 水分 D . 阳光 3. (2分) (2016七上·泰兴期中) 如图: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先用低倍镜观察,若想换用高倍镜观察,需转动() A . ① B . ④ C . ⑦ D . ⑤ 4. (2分) (2017七上·阜宁期末) 很多成语都与生物学有密切关系,下列成语中,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是() A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 .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5. (2分) (2016七上·孟津期中) 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正确的是() A . 对光时,用高倍镜正对通光孔 B . 要使视野明亮,可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 . 镜筒下降,当物镜靠近载玻片时两眼注视目镜 D . 要使刚观察的物像更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6. (2分)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 京杭运河 B . 两城鲁山林场 C . 湿地公园 D . 微山湖的所有鱼类 7. (2分)严冬时节青蛙要进入冬眠,影响青蛙这种行为的环境因素是() A . 阳光 B . 水分 C . 温度 D . 空气 8. (2分)(2011·来宾) 人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食物中除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能量外,下列既能提供能量,还能促进人的生长发育以及修复和更新受损的细胞的营养物质是() A . 水 B . 维生素 C . 无机盐 D . 蛋白质 9. (2分) (2017七下·福建期中) 吸烟和吸食毒品,首先损害的是人体的() A . 血液 B . 呼吸道黏膜 C . 肺 D . 大脑 10. (2分)食物由口腔进入后,经过的器官依次是 A . 食道→胃→小肠→大肠 B . 食道→小肠→胃→大肠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1、建设目标 通过三年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保障网络运行更加畅通、稳定和安全。围绕物流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中形成的信息标准、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与素材、教学视频、教学案例、虚拟过程库等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海量存储及共建共享,为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技术服务。文献资源建设以服务教科研、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山西区域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对图书文献信息的需求为目标,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合理配置的馆藏资源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发虚拟教学环境和虚拟生产过程等,提高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同时与企业互动,实时把企业的工作、生产信息传送到课堂中,满足学生、教师、企业相关工作人员随时、随地、随需的产学研需求。 2、建设内容 围绕物流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文献资源建设、图书信息集成管理软件和自动化网络设施更新建设、电子阅览室建设、多媒体阅览室建设。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在现有网络基础上,提高联通和教育科研网带宽,通过扩充和完善网络主干设备和汇聚层设备,实现双路核心、万兆主干,千兆桌面;部属防火墙、网络监控、流量分析、漏洞扫描、入侵防御、WEB安全防护、审计认证等完整的安全防范体系;建设数据中心,实现网络资源的海量存储和数据备份,建成一个接入方便、高速稳定可靠,能够满足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需要的网络支撑平台。 ①网络运维设施建设 将网络带宽提高到200M,网络覆盖到学校各个脚落,保障校园网用户对信息资源访问的需求。将校园网主干建成万兆双核心、双链路的双星型架构;增加高性能汇聚交换机,实现对校园网各接入单元的灵活控制。购置核心路由器,增加业务运维管理系统,在提高网络服务性能的同时不断提高网络监控能力,实现校园网络高速稳定的运行。 ②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实验设计】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黑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影

【实验设计】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黑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使用气中氧传感器来测量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量,来探究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环境因素对黑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有强弱,我们用定量的探究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放出O2的量,表示光合强度。随着环境因素的改变植物的光合强度也会发生变化。在一定范围内适当的提高光照强度,光合速率增加,一定范围内适当的提高CO2浓度,光合速率增加,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提高温度,光合速率增加。 实验材料和用具:黑藻、装有Windows2000以上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软件,数据采集器,气中氧传感器,60W白炽灯光源(可调亮度台灯),集气瓶,橡胶塞、蒸馏水等。 实验设计 一、实验探究:。 二、实验变量:。(若本 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则该实验因变量的观察指标是。利用本实验提供的装置,控制不同光照强度的方法是或。) 三、预期结果及结论: 如果那么 如果那么 如果那么 为了使测得的数值更准确,必须进行校正。校正装置的容器应。 四、教学策略 由于课堂时间限制,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思考与讨论探究课题,我将整个探究过程的“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环节放在课前,以课前思考题的形式实施。再由全班同学交流实验方案,然后顺利完成探究过程的“进行实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表达和交流”及“进一步探究”等环节。

五、实验步骤:(以光照强度为例) 1、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图所示连接好系统及实验装置,打开“教材通用软件”; 2、实验前应对气中氧传感器进行校正,并给其约5分钟的稳定时间来适应环境,这样其测量会更加准确; 3、实验时,剪取新鲜水生绿色植物(金鱼藻、黑藻、狐尾藻、眼子藻等)的幼嫩枝条约8-10条左右放入集气瓶,枝条剪口端向上,盛适量的水,为了保证水中有充足的二氧化碳,在水中加微量的碳酸氢钠(1升水中加0.5-1克左右),或通过皮管向水里吹气几分钟,同时将水温调节到光合作用最佳温度20℃-25℃; 4、将气中氧传感器的探头通过橡胶塞与集气瓶连接完毕,调节探头的高度,使气中氧传感器探头高于水面1—2厘米;注意不要使电极接触到液面; 5、,在软件分析界面里设定好采集时间与采集间隔,将其在日光下进行光照,同时打开台灯,对黑藻进行较强光照,点击开始,进行数据采集,采集结束后,将采集到的点绘制曲线; 6、再给另一集气瓶盖上密封塞,将氧电极插入广口瓶中,注意不要使电极接触到液面。将其在日光下进行光照,。再进行一次采集(采集方式与上一次实验一致),并将此次采集的数据与上一次的采集数据在同一图表内绘制曲线。 尝试了以下组织形式:学习讨论,明确原理→制定方案,开展探究→汇报分析,发现问题→修订方案,继续探究→交流评价,拓展探究。

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

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 【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本节生物课中设计的探究性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学这门学科,所以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放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一个感性认识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外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多注重师生互动的环节和启发式教学,掌控好课堂纪律,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在这节探究性实验中,教师需要一步步的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而且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多,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进而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设计思路】 1.采集蚯蚓的感受,引入新课。 2.分析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制定探究变量。 3.分析制定探究课题,小组选择探究课题。 4.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向全体同学汇报。 5.小组实施实验计划,汇报分析实验结果。 6.根据各小组汇报的实验结果,全班同学进行表达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并用其方法指导实验方案的实施;

(2)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围绕其他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分析各种非生物因素,设定变量,在探究中获得新知; (2)使学生在探究合作学习中,掌握分析问题的视角,从多角度探究问题; (3)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懂得爱护生物,关爱生命; (2)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解决策略】 1、重点: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解决策略: (1)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 验的重要性。 (2)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1、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 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2、突破方法:教师提前布置实验任务,给学生讲解实验过程中应 该怎么去做,该如何分工,观察什么,怎么去观察等问题。上课时教师应该正确引导,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展示实验成果。然后全班一起讨论,归纳、总结他们的收获和感受。教师要注意及时鼓励学生,给学生动力。 【实验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分小组各采集10条蚯蚓,准备干、湿泥土、纸盒。

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一、项目名称:教学信息化建设 教学信息化是指以高校教学环境建设、资源建设和组织建设信息化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教学基础平台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和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 二、我校教学信息化现状长期以来,红河学院一直把教学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重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8 年学校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建成校园网,同年,依托校园网的建设,学校自主开发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正式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2006 年开始实施校园网络改扩建工程,2007 年新一代万兆级校园网正式开通使用,全面拉开了教学信息化建设序幕。2008 年正方教学管理系统投入使用,目前我校正着手引进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信息化层面相关教学资源现已着手引进和开发,学校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经过多年努力,我校的教学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内涵的延伸以及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从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三个层面来说,我们认为教学基础平台信息化和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的建设对我校尤为急迫重要。 三、建设目标该项目围绕教学基础平台信息化和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两个层面开展建设工作,通过教学基础平台建设增加相关的网络基础设备和安全设备,优化网络结构、加强我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性能,为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提供良好的硬件保障;拟采用蓝鸽网络化语言学科平台构建用于支撑我校语言网络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语言平台;拟采用杭州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基于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的教学信息化平台及解决方案,加强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建设。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最终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天津市第五中学宋伟 一、实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阐明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2、依据设计实验的一般原则和实际条件,设计“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实验方案,并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 3、在互助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质疑、创新的意识和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设计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第 4 个探究实验,该实验中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的空间大。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要求,本课以“自主质疑-伙伴互助-实例拓展”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设计和完善实验方案、实验操作等活动体验,突出对学生在课堂探究实验中的积极性、建构性和反思性等能力的培养。主要活动点有: 1 、结合生产实际,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培养敢于质疑、发散思维的思维品质。 2 、学生依据实验条件与信息,设计、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提高探究能力。 3、学生了解“传感器”在实验和生产中的应用,拓展设计实验的视野,感受技术对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但在设计可行性实验方案,合理的控制自变量、选择可观察的因变量、排除无关变量等问题上,仍是弱点,同时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三、实验环境设计 利用我校多媒体生物实验教室,学生以 3 人自由组合成一个实验小组,依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验条件选择探究的问题,进行光照强度、CO2 浓度、温度的探究实验。 四、实验方法设计: 1、做预实验,预设和解决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摸索适宜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并针对问题设置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训练点,开发为学生活动提供支持的有效资源,以确保实验的有效进行。 2 、任务驱动,激发和支持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以提高大棚果蔬的产量为背景,引导学生选择探究内容一设计实验

《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教学设计2

《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生活中学生在田野里、花坛内、经常会见到蚯蚓,也了解了“蚯蚓是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但蚯蚓的分布与环境有什么关系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也乐于去探究. 因此我设计了“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切身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在课前做调查、捕捉蚯蚓的活动,调查中学生会发现有的地方没有蚯蚓,这就创设了探究的问题情境,此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然后每个小组提出要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考虑到这是第一个探究实验,学生对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所以我给出了一个“小明的探究计划”,让学生通过分析小明的探究计划,发现小明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小明解决计划中的问题,得出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此时完善并实施各小组的科学探究计划,这样各小组制定、实施的计划就比较科学、合理了,在表达交流的活动中,形成统一正确的科学结论,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最后,出示“农药”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也是为了课后的进一步探究。通过这样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到生物与生存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实验内容分析:《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所有的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学生的认知特点看,学生最先接触、感知的也是宏观生态环境。因此学习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知识也成为学生学习首要内容。而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必须讲究科学性和方法论,为此,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尤其重要,《生物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列为10个一级主题主题中的第一个主题,可见其重要性。学会科学探究,也就具备了今后不断学习与探索生命科学的基本能力。由于“探究环

华东师大版2019-2020年度初一第三次月考科学试题C卷

华东师大版2019-2020年度初一第三次月考科学试题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地理事物因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是() A.东非大裂谷B.红海C.海沟D.大西洋 2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B.取用液体 C.测液体pH D.加热液体 3 . “欲穷千里目”为什么要“更上一层楼”() A.要看的风景在上层楼B.站的高前面遮挡的东西少 C.因为地球是个球体D.高处视野好 4 . 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亦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5 . 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央行发行了面值1元普通纪念币(如下图)。小科要测量面值为一元的硬币的直径,下列测量方法中最好的是() A.用直尺和两块三角板配合进行测量 B.将硬币放在直尺上直接读出硬币的直径 C.用细线绕硬币一周,测出硬币的周长再算出直径 D.用刻度尺直接多测几次硬币的直径,算出平均值 6 .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图甲表示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游走方向,为了不使该微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图乙中的()

A.A方向B.B方向C.C方向D.D方向 7 . 当天的气温是34。用一支示数为39的体温计,未经甩下,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为() A.37B.36.5C.39D.34 8 . 2012年洞头县中小学体育节于2012年10月26日圆满结束。王超同学想了解在体育节中获得的铜牌是否由纯铜制成,下列检测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A.观察铜牌的颜色B.测铜牌的质量 C.测铜牌的体积D.测铜牌的密度 9 . 红色的火龙果吃完总是让人满手满嘴沾满红颜色。实际上这是一种叫做花青素的色素导致的。花青素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但花青素并不容易被人体吸收。花青素存在于火龙果细胞的哪一结构 A.细胞壁B.细胞核C.叶绿体D.液泡 10 . 如图所示,3个容器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内装质量相同的煤油、水、硫酸。由图可知,是硫酸的是 A.A B.B C.C 11 . 对于下图所示的几种动物,叙述错误的是() ① 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