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2、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绝对静止、脱离运动的物质
是没有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注意:
➢ 离开物质谈运动 → 唯心主义 例: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1)飞机和子弹的共同飞行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子弹?
3、静止——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 化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 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情景探究】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 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长安八中在王曲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 此话错在哪里?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思考:
➢斗转星移,海陆变迁;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则岁月成焉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龚自珍曾说;自古至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
移易。
这些说明了什么?
一、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
它只看到了相对静止,而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
【情景探究】
张三向李四借钱并立字据。一日,李四向张三要钱,张三振 振有词地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 我没欠你的钱,李四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县衙,县官问张 三: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张三把他的理 由又陈述了一遍。县官听了觉得很有理,又问李四,为什么要打 人?李四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 我了,我没打他!县官只好不了了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认识运动,把握规律-PPT精美课件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 (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 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
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1)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是运动的承担者。
3.静止的含义 (1)事物在它发展的 一定阶段 和一定时期,其 根本性质 没有
发生变化。
(2)物体相对于 某一参照系
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
者说物体在 一定条件和范围 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机械运动 承担者 宏观物体
承担者
化学运动
原子、分子、离子
承担者
生物运动
生命有机体
原始社会
考纲展示 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C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B
自学导引,自学课本P30—34,并在课本上勾画。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3.静止的含义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原理(世界观) (2)方法论
解析:B 本题考查运动及规律。《暮春》告诉人们, 只要是把根留住,等到来年春风吹过,花就会重新萌 发,揭示了自然界有着客观规律,一切事物都是运动 变化的,①③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②④说法错误。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物质
主体
二、规律
1.规律的内涵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而不是 人类主观臆造的联系。 (2)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联系,而不是 现象的联系;不是外露于事物的表面,而是隐藏 于事物的现象之中。 (3)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必然的联系,而不是 偶然的联系。 (4)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稳定的联系,而不是 多变的联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共58张PPT)

1 2 3 4 5 6 7 (天数)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而辍广。
探究:以上观点说明规律有何特征? 特征二:规律的客观性
①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
②规律的客观性还指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 规律客观性的原因 —— 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4、“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
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 A
A.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 律
B.他具有创造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 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过程
中认识规律
5.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 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 得以存在、生存。”这句话说明( )
风云不可测吗?
松原天气预报(2016-09-27 08:00发布)
日期
天气现象
气温
27 日
白天
星
期 二
夜间
晴
高温 12℃
晴
低温 2℃
风向 无持续风向 无持续风向
28 日
白天
星
期 夜间 三
晴
高温 16℃
晴
低温 4℃
南风 南风
预报天气说明什么
风力 微风 微风 3-4级 3-4级
人工降雨
地震预报 由于人类对地震规律的认识, 人们根据地壳运动的状况,推算出可 能发生地震的危险区域,大致发生的 时间和震级的大小,并结合历史资料 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作出大致的 地震预报。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 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 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做到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2、名词解释: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就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与活动。表现有:人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想);人改造 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做);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 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而辍广。
探究:以上观点说明规律有何特征? 特征二:规律的客观性
①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
②规律的客观性还指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 规律客观性的原因 —— 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4、“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
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 A
A.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 律
B.他具有创造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 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过程
中认识规律
5.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 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 得以存在、生存。”这句话说明( )
风云不可测吗?
松原天气预报(2016-09-27 08:00发布)
日期
天气现象
气温
27 日
白天
星
期 二
夜间
晴
高温 12℃
晴
低温 2℃
风向 无持续风向 无持续风向
28 日
白天
星
期 夜间 三
晴
高温 16℃
晴
低温 4℃
南风 南风
预报天气说明什么
风力 微风 微风 3-4级 3-4级
人工降雨
地震预报 由于人类对地震规律的认识, 人们根据地壳运动的状况,推算出可 能发生地震的危险区域,大致发生的 时间和震级的大小,并结合历史资料 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作出大致的 地震预报。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 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 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做到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2、名词解释: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就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与活动。表现有:人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想);人改造 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做);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 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课件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总结:人与规律的关系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总结: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1、原理内容: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 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 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 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必然的:规律不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偶然建立起来的联系,而是必然的、
稳定的、会反复出现的。
地球绕地轴自转,导致了昼夜更替;地球绕太阳 公转,导致季节更替,乃至昼夜长短的变化。如此日 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发生。
稳定的:规律是稳定的,不是暂时的。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
它的相对重复性。
误区警示 1、规律和规则
规律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一)规律的含义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来自的联系。对规律的理解:
固有的
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的
本质的
不是表面的、外在的、现象的
必然的
不是偶然的,是确定不移的
稳定的
不是多变易逝的,具有重复性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
3.价值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总结: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 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 的规律。 2、方法论: ①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应用:自然界的变化、自然灾害的发生、社会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改造客观世界成功和失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市场经济、 城镇化等)
人教版高中政治 必修四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共27张PPT)

(2)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 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 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一: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方法论二: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 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 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①有些运动变化是可以忽略的
②离开科学仪器人们无法了解事物的变化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幅画。一位画家画了一个湖,湖面 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 直泄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 ,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明( ) A.规律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B
B.人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C.人可以创造规律,但不能消灭规律
D.人可以改造规律,造福于人类
(4)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有的 、 本质的 、 必然的 、
稳定的 的联系。 规律特征:规律是具有 客观性
和 普遍性
斯芬克斯之谜
思考:
1.人在变化,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在变化、 运动?举例说明
(小组之间讨论合作,并写下来)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 的变化和过程。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1.识记运动、静止、规律的含义; 2.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 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及其 方法论;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2.规律是客观的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
方法论一: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方法论二: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 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 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①有些运动变化是可以忽略的
②离开科学仪器人们无法了解事物的变化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幅画。一位画家画了一个湖,湖面 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 直泄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 ,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明( ) A.规律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B
B.人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C.人可以创造规律,但不能消灭规律
D.人可以改造规律,造福于人类
(4)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有的 、 本质的 、 必然的 、
稳定的 的联系。 规律特征:规律是具有 客观性
和 普遍性
斯芬克斯之谜
思考:
1.人在变化,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在变化、 运动?举例说明
(小组之间讨论合作,并写下来)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 的变化和过程。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1.识记运动、静止、规律的含义; 2.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 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及其 方法论;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2.规律是客观的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49张)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
想一想
到底什么在运动呢?
各 是 什 么 ?
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呢?
宏观物体—— 机械运动的载体
原子、离子—— 化学运动的载体 生命有机体—— 生物运动的载体 生产方式—— 社会运动的载体 人脑—— 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3)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 运动是绝对的、 ② 静止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 无条件的、永恒的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 状态
探究:书P32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 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探究:书P32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 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岳麓书院 在岳麓山上,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
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 上面写道:“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100 生丁等于1法郎)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 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 25 生丁。不久,他收到一封回信:“先生, 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 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 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公里。 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 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 想一想:这则广告利用了什么观点来狡辩?
二、认识运动
课前自学指导
把握规律
1、什么是运动?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怎样? 2、什么是静止?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怎样
机 械 运 动
化 学 运 动
生 命 运 动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社 会 运 动
资本主义社会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的概念 ——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 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 过程 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 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 的物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共63张PPT)

流”。
• (广东卷· 23)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 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 照顺序分别是 • 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A •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 D. 辩证法、形而上学、 相对主义
想一想:这则广告利用了什么观点来狡辩?
一切事物都在运动没有静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那么有没有静止的物质呢?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毛泽东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 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课堂探究: ⊕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 没有 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 因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 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 和永恒的。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小故事
欧布里德承认事物是运动变 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 化的,但是却否认了相对静 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 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 止的存在,叫相对主义和诡 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 辩论。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 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 朋友笑言:“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 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所以, 的我。你要告,就去告彼时的我吧!”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 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 静止的统一。
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呢?
机械运动的载体—— 宏观物体 化学运动的载体——— 原子、离子 生物运动的载体——— 生命有机体 社会运动的载体——— 生产方式 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人脑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共33张PPT)

6、规律的特点
规律≠规则、守则
(1)规律具有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
造,也不能被消灭。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缀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人的思维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①发明规律 ④尊重规律
②发现规律 ⑤创造规律
③消灭规律 ⑥认识规律
⑦改变规律 ⑧利用规律
2、下列选项属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
A 是( )
A.强化督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B.梅子成熟时节南方阴雨连绵 C.天体运动导致地球潮汐变化 D.挖掘机畅销释放市场新信号
易错点
1、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 规律都是客观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反对: 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 --相对主义、诡辩论
总结: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③既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 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 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思考: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 系上犯了什么错误?
离开运动谈物质
形而上学
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 律的世界是不可思异的。 (2) 客观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若 违背规律必然遭到惩罚。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合作探究】
判断,下列是规律的有: A、万有引力规律 B、遗传规律 C、8与发、4与死 D、阶级斗争规律 E、有好风水、事业就能成功 F、地球绕着太阳转,水往低处流 G、万有引力
判断其中是必然联系的有: 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②“价格必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 ④“守株待兔” ⑤“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思考:你跳起来在苹果树上摘果子,当跳起的一刻哪些是你能 确定的,哪些是不能确定的?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3.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1) 人能够认识规律 (2) 人能够利用规律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二、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概念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任何规律都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给事物的;
本质的而不是现象的; 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 稳定的而不是多变的;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 程。
经典论述:
没有运动的物质 和没有物质的运 动一样,是不可 想象的。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开的
一切存在物,一切生 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 西,只是由于某种运 动才得以存在、生存。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的方式
这两句话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同学们,你们能断这个案子吗?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①区别: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②联系: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思考:
➢斗转星移,海陆变迁;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则岁月成焉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龚自珍曾说;自古至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
移易。
这些说明了什么?
一、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
2、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绝对静止、脱离运动的物质
是没有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注意:
➢ 离开物质谈运动 → 唯心主义 例: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它只看到了相对静止,而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情景探究】
张三向李四借钱并立字据。一日,李四向张三要钱,张三振 振有词地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 我没欠你的钱,李四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县衙,县官问张 三: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张三把他的理 由又陈述了一遍。县官听了觉得很有理,又问李四,为什么要打 人?李四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 我了,我没打他!县官只好不了了之。
(1)飞机和子弹的共同飞行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子弹?
3、静止——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 化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 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情景探究】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 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长安八中在王曲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 此话错在哪里?
➢离开运动谈物质 → 形而上学 例:刻舟求剑
【活动探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法国飞行员碰到了一件极不平常 的事情。这位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 个什么小玩意儿在飞行,他以为这是一只小昆虫,便敏捷地把它 抓过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德制的子弹! 这位飞行员 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伸手把子弹抓住呢?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 律的世界是不可思异的。 (2) 客观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若 违背规律必然遭到惩罚。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合作探究】
判断,下列是规律的有: A、万有引力规律 B、遗传规律 C、8与发、4与死 D、阶级斗争规律 E、有好风水、事业就能成功 F、地球绕着太阳转,水往低处流 G、万有引力
判断其中是必然联系的有: 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②“价格必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 ④“守株待兔” ⑤“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思考:你跳起来在苹果树上摘果子,当跳起的一刻哪些是你能 确定的,哪些是不能确定的?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3.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1) 人能够认识规律 (2) 人能够利用规律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二、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概念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任何规律都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给事物的;
本质的而不是现象的; 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 稳定的而不是多变的;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 程。
经典论述:
没有运动的物质 和没有物质的运 动一样,是不可 想象的。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开的
一切存在物,一切生 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 西,只是由于某种运 动才得以存在、生存。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的方式
这两句话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同学们,你们能断这个案子吗?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①区别: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②联系: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思考:
➢斗转星移,海陆变迁;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则岁月成焉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龚自珍曾说;自古至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
移易。
这些说明了什么?
一、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
2、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绝对静止、脱离运动的物质
是没有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注意:
➢ 离开物质谈运动 → 唯心主义 例: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它只看到了相对静止,而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课件:认识运 动 把握规律 (共15张PPT)
【情景探究】
张三向李四借钱并立字据。一日,李四向张三要钱,张三振 振有词地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 我没欠你的钱,李四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县衙,县官问张 三: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张三把他的理 由又陈述了一遍。县官听了觉得很有理,又问李四,为什么要打 人?李四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 我了,我没打他!县官只好不了了之。
(1)飞机和子弹的共同飞行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子弹?
3、静止——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 化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 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情景探究】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 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长安八中在王曲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 此话错在哪里?
➢离开运动谈物质 → 形而上学 例:刻舟求剑
【活动探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法国飞行员碰到了一件极不平常 的事情。这位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 个什么小玩意儿在飞行,他以为这是一只小昆虫,便敏捷地把它 抓过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德制的子弹! 这位飞行员 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伸手把子弹抓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