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解读(完整版)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医院需要组建专业的动态葡萄糖监测团队,包括 医生、护士、营养师等,提高监测和治疗水平。
3
培训与教育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动态 葡萄糖监测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国际交流合作加强
国际学术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 。
合作研究项目开展
与国际同行开展合作研究项目,共同推动动态葡萄糖监测技术的 发展和应用。
当前医保政策对于该技术的覆盖范围和报销 比例不明确,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
费用问题及解决方案
降低设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医保政 策改革和完善,增加政府补贴和社会支持。
患者接受度和推广难度
01
患者对于动态葡萄糖监测技术的 接受度
由于技术新颖、操作复杂、费用较高等因素,部分患者对 于该技术存在疑虑和抵触情绪。
02
推广难度及应对措施
加强患者教育和宣传,提高医生对于技术的认可度和推广 积极性,建立示范中心和培训基地,拓展技术应用领域和 适应症范围。
0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建议
技术创新方向及前景展望
智能化监测技术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葡萄糖监测技术将实现更高水平 的智能化,提高监测准确性和便捷性。
糖尿病筛查与诊断中的应用
识别血糖波动模式
动态葡萄糖图谱(CGM)可以连续监测血糖水平,帮助医生识别患 者的血糖波动模式,包括高血糖、低血糖以及血糖变异性等。
辅助诊断标准
CGM数据可以作为糖尿病诊断的辅助标准之一,提供更为全面和准 确的血糖信息。
早期发现糖尿病前期
通过CGM监测,可以早期发现血糖异常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 准的人群,从而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汇报人:xxx
2024-02-22
目录
CONTENCT
• 引言 •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概述 •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的临床应用 • 报告解读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报告背景与目的
糖尿病的流行现状与挑战
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
评估血糖控制水平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可以作为评估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重 要指标,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和控制效果。
发现血糖管理中的问题
通过分析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医生可以发现患者在血糖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饮食、运动、药物使用等方面的问 题,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加强动态葡萄糖图谱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动态葡萄糖图谱作为一种先进的血糖监测手段,应在临床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以提高糖尿病的诊疗水平。
提高医生对动态葡萄糖图谱的解读能力
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生对动态葡萄糖图谱的解读能力和应用水平。
探索动态葡萄糖图谱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进一步研究动态葡萄糖图谱在糖尿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更多 有效的管理手段。
熟悉动态葡萄糖图谱的生成原理、监测方法和技术特点,有助于准确解读报告内容。
注重动态血糖监测的连续性和全面性
动态血糖监测能够提供连续、全面的血糖信息,解读时应注重整体血糖变化趋势和波动规 律。
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在解读报告时,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 断。
对临床应用的建议与展望
100%
指导临床实践
2024实体器官移植后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4实体器官移植后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器官移植后糖尿病(po st-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P TDM)指实体器官移植后稳定状态下,血糖升高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是实体器官移植后常见并发症。
2016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发布的《中国器官移植术后糖尿病诊疗指南》及2023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器官移植康复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成人实体器官移植后糖尿病管理专家共识》为规范P TDM的诊治与管理发挥了积极指导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型降糖药物二肤基肤酶IV抑制剂(dipeptidyl peptidase IV inhibitor, DPP-4i)、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 SGLT2i)和胰高糖素样肤-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GLP-1 RA) 及新的血糖监测技术不断涌现,国内外有关PTDM诊治的临床研究与实践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新的临床证据持续积累,迫切需要将这些证据用千指导PTDM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为此,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与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共同组织专家编写了《实体器官移植后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供临床实践参考,以期进一步改善P TDM患者的临床结局。
一、组织结构与注册共识制定过程遵循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及2016年发布的《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参照《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编写。
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与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主任委员牵头成立学术指导委员会、共识编写专家组与审阅专家组,上述委员会成员包括内分泌科、移植内科、移植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等涉及器官移植随访管理的相关专家。
动态葡萄糖图谱的临床解读(完整版)

动态葡萄糖图谱的临床解读(完整版)随着血糖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血糖监测设备不断涌现,尤其是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lash glucose monitoring,FGM)的问世,为血糖监测领域带来重大革新。
但目前不同种类的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有各自的查看方式、参数指标及图表报告,临床医师在解读数据时有诸多不便,亟需统一的血糖管理报告。
在诊疗常规不断规范的形势下,动态葡萄糖图谱(ambulatory glucose profile,AGP)应运而生。
然而,目前关于AGP 及其指标的解读和分析方法众说纷纭,本文将复习总结国内外AGP的相关文献,对AGP发展史、重要指标、临床意义及图谱分析方法进行阐述。
一、AGP的发展史及定义AGP由Mazze等[1]于1987年首先提出,此后经不断完善,于2001年开始应用于CGM的数据分析,2013年应用于FGM的数据分析。
2016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和美国内分泌学院的血糖监测共识、2017年糖尿病先进技术与治疗国际会议的《CGM国际专家共识》、201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血糖监测学组的FGM专家共识以及201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发布的《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一致推荐,AGP是血糖监测的标准化报告[2,3,4,5]。
理论上生成AGP至少需要1个完整的24 h血糖监测数据[2],实际上推荐最少采集2周且包含70%~80%以上的可用数据[6],亦或至少10 d 的完整数据[7]。
数据由软件分析,并以图表及指标的形式生成报告。
目前AGP主要包括血糖指标概要(一些标准化的葡萄糖指标)、总葡萄糖图谱、日趋势图以及额外的图表(如不同血糖范围内的时间等)。
AGP可准确直观地反映不同时段葡萄糖的波动、稳定性、暴露水平、高血糖及低血糖等[3,8]。
二、AGP指标介绍AGP中所列举的血糖指标可以反映血糖水平和血糖波动两个方面。
评价整体血糖水平的指标主要是平均葡萄糖、中位数葡萄糖和预估糖化血红蛋白(estimated HbA1c,eHbA1c)。
成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基层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对估计效应值几乎没有信心:估计效应值与真实效应值很可能完全不同。对效应值的任何估计都很不确定
推荐强度分级
强推荐(1)
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
弱推荐(2)
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
表 1 GRADE 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分级
由于“三高”防治的复杂性及当前“三高”患者基层防治临床证据匮乏,本共识仅对干预措施确定了相关推荐意见等级。本共识可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等专业人员参考和使用。共识推荐意见的目标人群为中国 18 岁及以上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 2 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者,以及经评估可能罹患“三高”的人群。
2.5 如何对“三高”患者进行相关并发症的识别、筛查和初步处理?
2.7 “三高”患者的综合治疗目标?
图 4 全人群“三高”诊疗路径
2.6 “三高”患者的转诊指征?
2.7 “三高”患者的综合治疗目标?
组分
控制目标
BMI
18.5~24.0 kg/m2。随着年龄增长,体质量控制范围可适当放宽
腰围
男 <90 cm,女 <85 cm
血压
<130/80 mmHg,DBP 尽量≥ 70 mmHg,年龄 >80 岁、健康状态差或伴有严重并发症者可适当放宽至 <150/90 mmHg
血脂
TC<4.5 mmol/L,TG<1.7 mmol/L未合并 ASCVD 时:年龄 <40 岁者 LDL-C<2.6 mmol/L、非 HDL-C<3.4 mmol/L,年龄≥ 40 岁者 LDL-C<1.8 mmol/L、非 HDL-C<2.6 mmol/L合并 ASCVD 时:极高危患者 LDL-C<1.8 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 >50%超高危患者 LDL-C<1.4 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 >50%年龄 >80 岁时:预期寿命短、健康状态差或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建议适当放宽 LDL-C 控制目标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摘要随着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葡萄糖图谱(AGP)报告已成为临床及研究应用中评估和分析CGM数据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AGP报告进行系统性分析,能够全面评估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可以持续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为了临床更好地了解AGP报告中各项指标的临床含义,掌握根据AGP报告进行临床决策的方法,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全球范围内已发表的关于CGM和AGP的共识、指南和文献综述进行了系统复习,并结合临床实践的经验,经多次讨论、修改,形成了《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
内容主要包括AGP报告的定义、AGP报告及CGM核心指标、AGP报告的五步法解读及决策周期、AGP 报告的临床应用等。
动态葡萄糖图谱(ambulatory glucose profile,AGP)是通过软件对葡萄糖数据分析,并以图表和指标形式生成的报告[1]。
AGP 最初因受限于当时的血糖数据获取技术,只能呈现有限的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blood glucose,SMBG)数据。
然而,随着持续葡萄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技术的问世及不断发展,通过持续监测组织间液葡萄糖水平,并每隔几分钟记录一个数据点生成的AGP报告,“可视化”地展现了CGM获取的大量葡萄糖数据,从而呈现出更全面直观的葡萄糖信息,已成为临床及研究应用中评估和分析CGM数据的重要方法。
国内外多部指南均推荐将AGP报告作为标准化葡萄糖报告。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改善远期预后至关重要。
与SMBG提供血糖“快照”的局限性不同,通过14 d佩戴CGM和AGP报告的回顾式数据分析,可以让医护人员看到更全面的血糖信息,反映高、低血糖变化及血糖波动情况,弥补传统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 1c,HbA 1c)等监测指标的不足,可以协助医患双方更好地理解和识别存在的问题,提高糖尿病诊疗的精准性。
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国际专家共识解读

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国际专家共识解读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球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的规范应用和临床研究,2017年2月在法国召开的第10届糖尿病先进技术与治疗国际会议(the Advanced Technologies & Treatments for Diabetes)上,各国专家商讨并制定了CGM临床应用国际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1]。
共识于2017年12月发布在Diabetes Care上,代表当今对CGM技术的最新认识和应用规范,其主要针对七个方面进行探讨并给出建议:(1)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局限性;(2)应用血糖监测方法[自我血糖监测(SMBG)和CGM]指导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3)CGM系统性能的最低要求;(4)低血糖的定义和评估方法;(5)血糖波动的临床评估;(6)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的定义和临床应用;(7)CGM结果报告。
该共识重点强调了CGM相关定义及报告标准化的重要性,以下就其中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一、HbA1c的局限性该共识指出,定期检测HbA1c水平是评估血糖控制的经典方法。
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均证实HbA1c水平升高可导致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风险增加[2,3]。
但HbA1c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HbA1c仅反映既往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无法反映日内和日间血糖波动的情况;(2)不能反映患者每日低血糖或高血糖情况;(3)无法准确反映贫血、血红蛋白病、缺铁性贫血及妊娠期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4,5,6,7];(4)不能及时反映血糖水平的快速变化;(5)当患者的HbA1c水平升高时,无法提供调整治疗方案的具体建议。
因此,虽然HbA1c是评估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及人群健康状况的有效指标,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管理仍存在不足。
该共识建议,在评估血糖控制和调整治疗方案时,应联合应用HbA1c 检测与CGM这两种不同监测手段;若实测HbA1c水平与根据CGM数据计算出的估算HbA1c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则需联合使用其他血糖监测方法,如检测果糖胺、糖化白蛋白及进行SMBG等。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方案。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并 发症,及时采取预防措
施和处理方法。
04
药物治疗与选择
降压药物
利尿剂
通过排钠,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 周血管阻力,达到降压效果。
钙通道阻滞剂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或血管紧 张素Ⅱ受体,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 成或拮抗其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应对“三高”疾病的严峻挑战
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简称“三高”)是我国居民最常 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为规范“三高”的 诊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特制定本共识。
推动“三高”共管模式的实施
通过共识的制定和推广,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对“三高”患者 进行共同管理,实现预防、治疗与康复的有机结合。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
01
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
平。
完善基层医疗设施
02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完善相关设施和设备,提高基层
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构建医联体模式
03
推动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构建医联体
模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和共享。
THANKS
减少烹调用盐,避免高盐食品,以降低高 血压风险。
运动锻炼
有氧运动
柔韧性训练和平衡训练
推荐患者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如快走、游泳、慢跑等,每周至少 150分钟。运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 以免引发心血管事件。
进行瑜伽、太极等柔韧性训练和平衡 训练,有助于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平衡 能力,预防跌倒等意外事件。
生活方式干预
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包括饮 食调整、增加运动、戒烟限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解读(完整版)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0.9%,但血糖达标率仅为49.2%[1]。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主要表现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血糖波动大、低血糖事件发生率高。
为了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有效的血糖监测、生活方式干预和合理的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其中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不仅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程度,还能够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2]。
临床上血糖监测方法包括糖化白蛋白(GA)和HbA1c的测定、自我血糖监测(SMBG)和持续葡萄糖监测(CGM)[3]。
CGM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立体的监测手段,2014年新型的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lash glucose monitoring,FGM)获批在欧盟上市,为血糖监测领域带来革命性转变。
糖尿病先进技术与治疗国际会议2017年发布的最新国际共识中,将FGM归入间歇按需式CGM一类。
它有别于既往的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不需要指血校准,只需要扫描就可以获知即时葡萄糖值,并可以提供14 d的动态葡萄糖图谱(ambulatory glucose profile,AGP)[4,5]。
国际上,针对FGM的临床应用已经出台一系列指南和共识。
2017年的最新《持续葡萄糖监测国际共识》[4]认为,使用FGM对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血糖变异性和用户满意度均有显著改善;2017年英国对FGM的适应人群、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应用建议[6];美国糖尿病学会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的联合声明[7]也提出在药物研究及临床工作中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FGM的建议;2018年法国在有关CGM的实施、教育和解释指南中发表立场声明,将FGM视为SMBG的替代方案,并对如何使用FGM的血糖趋势箭头作为临床治疗决策提出了建议[8]。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2018年11月我国也发布《中国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9],现对共识中FGM应用的准确性评估、报告相关指标、临床获益及读图方法等做深入解读。
一、FGM的准确性评估对于FGM,准确性评估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数值准确性和临床准确性[10]。
数值准确性是指参考值的一致性分析,采用平均相对误差(mean absolute relative difference,MARD)来评判。
MARD的计算是即时的葡萄糖值与对应的比对金标准的差异百分比的平均值。
从计算方式上来说,MARD主要是模拟葡萄糖曲线与真实血糖曲线的相似程度,这是不同于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地方,后者的准确性评估更关注点血糖的准确性,而以FGM为代表的CGM准确性更偏重于血糖曲线的模拟程度。
目前,国际上对于MARD值并无统一标准,大多数认为MARD<15%即可作为上市标准,而且MARD<10%之后再下降并无实际意义[11],也就是说MARD在10%~15%已经能够满足要求。
除了MARD值之外,通常还使用即时葡萄糖值与比对金标准之间的差异的平均值来体现低血糖时的数值准确性。
临床准确性是指检测数值对于临床决策的评估,根据检测结果做出临床医学决策,如果检测手段的准确性高,临床上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反之,则可能做出错误的医疗决策。
临床准确性采用误差分析栅格来评判[12],误差分析栅格以参考血糖值为横坐标,以FGM值为纵坐标,共分为A、B、C、D、E五个区,各区域的临床意义为:若数据在A区,表示与参考方法差异<20%,即测试结果满足临床准确的要求;若数据在b区,表示与参考方法差异>20%,测试结果引起的偏差不足以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任何错误或有害影响;若数据在C区,表示与参考方法比较差异>20%,测试结果的偏差已经对患者的治疗产生错误或有害影响;若数据在D区,表示具有潜在的危险,可能导致发生重大医疗事故;若数据在E区,表示会导致错误的治疗,发生严重危险的临床后果。
因此,检测数据位于A+B 区的比例越高,则认为该检测方法的临床准确度越高[10]。
目前在国内外均进行了一系列FGM准确性的研究。
Bailey等[13]进行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72例成人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毛细血管血糖和FGM的(13 195对)配对数据结果有99.7%落在A+B区,FGM和静脉YSI的(12 172对)结果有98.9%落在A+B区;与SMBG和静脉样本的MARD分别为11.4%和12%。
Ji等[14](纪立农)在中国纳入45例T1DM或T2DM患者,毛细血管血糖和FGM的配对数据(6 696对)结果有99.9%落在A+B区,FGM和静脉YSI的(6 969对)结果有99.9%落在A+B区,FGM和毛细血管及静脉YSI结果的MARD分别是10.0%和10.7%,说明FGM系统适用于中国人群,具有高数值准确性及临床准确性。
Edge等[15]研究纳入89例4~17岁的青少年T1DM患者,比较了与自我监测的共5 493对数据,99.4%的结果在A+B区,整体平均绝对MARD差异为13.9%。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来说,妊娠期间的高血糖及反复出现的低血糖均可严重影响母亲和胎儿的健康,因此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尤为重要。
Scott等[16]进行的一项单臂、前瞻性研究纳入7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平均妊娠时间为26.6周,66.2%的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比较SMBG和FGM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在5 031配对数据中,临床准确度落在A+B区达99.8%,两者之间的MARD为11.8%。
以上研究可以看出,FGM在4~17岁的T1DM和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准确性符合临床使用的要求。
二、FGM系统报告相关指标国际共识强调CGM监测的"三大核心指标"为低血糖、血糖变异性及TIR。
在监测血糖时,需要评估和报告血糖在目标范围内(目标血糖、低血糖和高血糖)的时间百分比,TIR联合不同的血糖监测指标可以作为评估血糖达标的基础指标,这在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4]。
1.葡萄糖达标情况:评价葡萄糖达标情况,可以采用平均葡萄糖水平、TIR、预估HbA1c (estimated HbA1c,eHbA1c)。
共识推荐的TIR默认葡萄糖范围值为3.9~10.0 mmol/L,应尽量延长患者血糖在该范围的时间。
根据14 d中的葡萄糖数据,可计算出eHbA1c(eHbA1c可以避免因血红蛋白疾病或人种差异造成的HbA1c检测误差)。
2.血糖变异性:也称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可以从日内血糖波动和日间血糖波动来评估血糖波动。
日内波动主要通过AGP图谱的中位数曲线的起伏情况来判定,四分位数区间(interquartile range,IQR)及十分位数区间(interdencile range,IDR)主要用来评估日间血糖波动,IQR为第25和第75百分位数曲线之间的宽度,宽度越大说明血糖波动越大,IQR被认为是表达血糖变异性的最合适的数值,2017《持续葡萄糖监测国际共识》[4]也强调了IQR的重要地位。
3.低血糖:患者使用FGM进行扫描后,如果持续低于患者设定下限值15 min,则记为一个低血糖事件,同时也会按照实际发生葡萄糖低于设定下限值的时间在全天的占比,给出低血糖时间范围。
三、FGM系统使用的临床获益众多临床研究显示该技术可以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改善血糖控制1.T1DM患者:FGM通过血糖实时监测帮助T1DM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实现良好血糖控制和降低低血糖风险。
IMPACT研究[17]将T1DM患者随机分为FGM 干预组(n=120)和SMBG对照组(n=121),干预组发生低血糖的平均时间从基线时的3.38 h/d减少至6个月时的2.03 h/d,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低血糖时间减少38%。
该研究表明T1DM患者使用FGM可改善低血糖发生。
FGM对青少年T1DM患者的血糖控制也有帮助,Al-Agha等[18]研究纳入51例斋月期间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的青少年T1DM患者,采用FGM治疗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平均HbA1c水平在斋月期间未发生显著变化,提示FGM可帮助患者在斋月期间防治生命危险及避免严重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
2.T2DM患者:FGM对T2DM患者也有良好的临床获益。
REPLACE研究[19]纳入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T2DM患者,采用SMBG(对照组75例)和FGM (干预组149例)进行6个月的干预期和6个月的开放期研究。
结果表明,与基线相比,FGM组血糖<70 mg/dl的时间减少50%,血糖<55 mg/dl 的时间减少62%,夜间低血糖(70 mg/dl)减少52%(均P=0.0002);SMBG组患者血糖监测次数从基线时的平均3.9次/d减少至研究结束时的0.2次/d,而FGM组患者12个月内的血糖监测平均频率为7.1次/d。
该研究表明对强化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使用FGM进行血糖管理,可以持续减少低血糖。
3.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频繁指尖采血容易影响孕妇的心理及休息,且经常会遗漏低血糖或高血糖事件,难以全面评估患者血糖变化。
Scott等[16]对7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研究,未见与血糖监测系统相关的不良事件,表明FGM对妊娠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真实世界研究表明FGM监测频率越高,患者TIR越长,低血糖时间越短,血糖控制越好。
Dunn等[20]进行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中,50 831例糖尿病患者采用FGM进行血糖监测,平均每天监测血糖16.3次,该研究表明监测频率越高,血糖控制越好,平均HbA1c从8.0%降至6.7%,低血糖(<70 mg/dl)发生率降低15%,严重低血糖(<45 mg/dl)发生率降低49%,高血糖发生时间从10.4 h/d降至5.7 h/d,维持正常血糖(70~180 mg/dl)的时间从12.0 h/d增至16.8 h/d。
(二)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Mitsuishi等[21]研究纳入80例T1DM或T2DM患者,采用FGM 监测血糖14 d,并使用WHO-5量表比较患者精神状态的变化,糖尿病治疗满意度问卷(DTSQ)比较使用FGM前后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结果表明使用FGM后,T1DM患者WHO-5评分从基线的15.3±4.2升至17.4±4.6,患者治疗满意度也从24.1±5.5明显提高到26.4±5.3(P=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