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有关质量、质量分数的计算(含答案)

合集下载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计算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其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下图表示用该氢氧化钠溶液与10g某稀盐酸发生反应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试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4.6%【解析】试题分析:由于中和反应放热,故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直至反应恰好完全,溶液温度达到最高,故根据图示可判断,当加入氢氧化钠那溶液的质量为20g时,反应恰好完全解:分析图知与1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20g×8%=1.6g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NaOH+HCl=NaCl+H2O40 36.51.6g x40:1.6g=36.5:xx=1.46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g/10g=14.6%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2.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2.6g,其中含氧元素4.8g,将该混合物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37g氯化钠溶液。

计算:(l)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______;(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______。

【答案】84.1% 5.7%【解析】【分析】【详解】(l)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4.8g÷=10.6g;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g÷12.6g×100%≈84.1%;(2)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y 2322Na CO+2HCl=2NaCl+H O+CO106734410.6g x y↑1067344==10.6g x yx=7.3gy=4.4g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7.3g÷(137g+4.4g-12.6g)×100%≈5.7%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一瓶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进行下列实验:取样品14 g,放入烧杯中,加入96 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称得滤液的总质量为100 g。

2021年江苏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计算题(附答案解析)

2021年江苏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计算题(附答案解析)

2021年江苏省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计算题一.选择题(共2小题)1.(2021•盐城)将CO和铁的氧化物Fe x O y置于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至完全。

反应过程中容器内部分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的值为12.6B.铁的氧化物中x:y=3:4C.参加反应的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为16gD.当CO2质量为4.4g时,容器内CO质量为14g2.(2021•扬州)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0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将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称重,得实验数据如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稀盐酸的用量/g 5.0 5.0 5.0 5.0剩余固体的质量1.5 1.00.50.3/g已知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三次实验后碳酸钙无剩余B.第四次实验后盐酸无剩余C.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3.65%D.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5%二.多选题(共1小题)3.(2021•扬州)Fe2(SO4)3溶液用于脱除H2S,并由反应Ⅱ再生,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S、O和Fe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B.理论上每生成16g S,需补充200g Fe2(SO4)3C.理论上每生成32g S,同时有16g O2参与反应D.理论上反应Ⅱ中每生成18g H2O,同时消耗152g FeSO4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4.(2021•盐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完成“探究某种盐的性质”实验,填写下表。

试管序号甲乙丙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红色溶液白色沉淀无色气体实验结论该盐是(选填“NaCl”“Na2CO3”“Na2SO4”),其水溶液呈性。

实验解释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计算全班同学完成试管乙实验,共消耗质量分数为10.4%的BaCl2溶液50g,实验后最多收集到g白色沉淀。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备战中考化学专题练习(全国通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含答案)一、单选题1.将50g 98%的浓硫酸溶于4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9.8%B. 10.2%C. 10.8%D. 19.6%2.t℃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乙物质的溶解度为15g,丙物质的10g 饱和溶液蒸干后可得1.5g丙.当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相等时,含溶质的质量多少的顺序是()A. 丙>甲=乙B. 甲>乙>丙C. 乙>甲=丙D. 甲=丙>乙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 t2℃时A、B、C的溶解度大小为A=B>CC. t2℃时,A、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C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 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4.向100g溶液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并完全溶解,该溶液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会()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5.要使20℃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升高温度至30℃;②降低温度至10℃;③加入10g水;④加入1g氢氧化钙;⑤加入1g氧化钙;⑥蒸发掉10g的水,再恢复温度到20℃.A. ①③④B. ②⑤⑥C. ①③⑤D.②④⑤6.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③④⑤资料:A的溶解度温度20 30 40 50 60/℃溶解度37.2 41.4 45.8 50.4 55.2/gA. 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B. 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C. 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D. 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7.已知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

20℃时向100g水中加50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36%B. 50%C. 33.3%D. 26.5%二、填空题8. 现有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其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是________g;若将此溶液稀释为4%的稀溶液,需加水________g。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计算题(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计算题(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综合计算题(一)1.(18某某)尿素[CO(NH2)2]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工业上制备反应如下:CO2+2NH3CO(NH2)2+H2O,请计算:(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生产6t尿酸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是多少?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答案】(1)46.7%t。

【解析】(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6.7%(2)设理论上需要氮气的质量为x。

CO2+2NH3CO(NH2)2+H2O3460x6tx tt。

2.(18某某)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可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乙醇(C2H5OH)燃料,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 C2H5OH+3O2。

研究显示,一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968gCO2。

(1)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________?(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2,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CO2相当于_______棵树吸收的CO2。

【答案】(1).506g(2).20【解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

(1)设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为x。

2CO2+3H2O C2H5OH +3O28846968gxx=506g(2)968g÷48.4g=20答:(1)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506g;(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2,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CO2相当于20棵树吸收的CO2。

3.(18某某)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中和73g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1)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需要水__________克.(2)当a为8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答案】(1)50(2)3.8%【解析】(1)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质在稀释前后质量不变。

100g×5%=(100g-x)×10%x=50g;(2)根据图像可知,当a为80g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化学中考计算试题及答案

化学中考计算试题及答案

化学中考计算试题及答案1. 题目:计算下列化学反应中水的质量。

2H₂(g) + O₂(g) → 2H₂O(l)答案:设氢气和氧气的摩尔质量分别为2g/mol和32g/mol,反应物的摩尔比为2:1。

设反应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分别为2g和32g,根据化学方程式,生成水的质量为:m(H₂O) = 2 × (2g + 32g) / (2g + 32g) = 36g2. 题目: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求100g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答案:设溶质的质量为x,则有:x / 100g = 20%解得:x = 20g3. 题目:在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是22.4L。

计算0.5mol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答案:设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则有:V = 0.5mol × 22.4L/mol = 11.2L4. 题目:计算硫酸铜晶体(CuSO₄·5H₂O)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硫酸铜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 32 + 4 × 16 + 5 × (2 × 1 + 16)) = 2505. 题目:在一定条件下,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求生成水的质量。

答案:设生成水的质量为m,根据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₂(g) + O₂(g) → 2H₂O(l)氢气的摩尔质量为2g/mol,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根据摩尔比,1g氢气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m = 1g × (18g/mol) / (2g/mol) = 9g6. 题目:计算100g碳酸钙(CaCO₃)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设钙元素的质量为x,则有:x / 100g = (40 / (40 + 12 + 3 × 16)) × 100%解得:x = 40g7. 题目:在一定条件下,1mol氨气(NH₃)与氧气反应生成1mol氮气和3mol水,求反应中消耗的氧气的摩尔数。

中考化学真题 考点12 溶质质量分数 专题分类精选试题(含解析)

中考化学真题 考点12 溶质质量分数 专题分类精选试题(含解析)

考点12 溶质质量分数一、选择题22.(苏州,第22题)如果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A .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B .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同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C .量取水的体积偏小D .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答案】B【解析】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量取水的体积偏小,都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同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21.(苏州,第21题)下列有关“配制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错误的是A .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先取下支撑托盘的垫圈,再调节天平平衡B .称取氯化钠前,要在天平两端的托盘上分别放质量相同的纸片C .移动游码使其右侧对齐3g 的刻度线,然后将氯化钠加到天平的右盘上D .取用规格为50mL 的量筒量取17mL 水,快到所需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答案】C【解析】称量药品质量时要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故C 错误。

11. (江苏连云港,11题)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t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B .t 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 .若要将组成在N 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 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答案】B【解析】根据t1℃时的垂线可知,丙此时的溶解度最大、乙次之、甲最小,A 正确;t2℃时,要想比较甲、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还需指出溶液是饱和的,否则无法比较,B 错误;根据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而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 正确;比较N 点和M 点可知,M 点为t3℃时的饱和溶液,N 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即D 选项要求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或添加溶质的方法,D 正确。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有关质量、质量分数的计算(含答案)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有关质量、质量分数的计算(含答案)
考点: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它们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1g金属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再进行比较即可;
D.
3%的NaCl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0
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物质的性质和除杂质的原则,所选的除杂剂不能与原物质反应,不能带入新的杂质,除杂剂与杂质反应后,能把杂质吸收或转化为便于和原物质分离的成分.
D.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进行变形计算.
解答:
解: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乳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故正确;
C、根据碳元素的质量守恒来完成解答,结合这四种物质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碳酸盐中的碳元素的质量相等;设碳酸盐的质量为m,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可以判断碳酸盐中碳元素的质量为:m× ,根据该计算式可以知道,当碳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就越小;
D、根据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和氢氧化钠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解答.

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计算题(word版,含解析)

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计算题(word版,含解析)

化学计算题1.(2020•宁波)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取8.5g 铁,放到含少量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最终得到9.2g 固体。

为测定所得固体中各成分的含量,同学们将62.5g 稀盐酸分五次加入到该固体中,得到数据如下表:请分析计算:(1)表中a 的值是___________。

(2)9.2g 固体中铁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 。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4)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 【答案】7.1 2.8 7.3% 5.6g 【解析】(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每12.5g 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反应掉的铁的质量为0.7g ,所以a =7.8g-0.7g=7.1g 。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四次加入的稀盐酸反应的铁的质量是7.1g-6.4g=0.7g 。

第五次加入的稀盐酸没有反应,说明了铁已完全反应,所以,9.2g 固体中铁的质量是:9.2g=6.4g=2.8g ;(3)设12.5g 稀盐酸中含溶质的质量为x 。

222HCl+Fe=FeCl +H 73560.7g7356=0.7gxx ↑解得:x =0.9125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0.9125g=100%=7.3%12.5g⨯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4)跟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y44Fe CuSO Cu FeSO 56646.4g 5664 6.4gy y +=+=解得:y =5.6g 。

答:跟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5.6g 。

故答案为:(1)7.1;(2)2.8g ;(3)7.3%;(4)5.6g 。

2.(2020•永州)国家明令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钙(CaO 2)等食品添加剂。

过氧化钙是一种安全无毒物质,常带有结晶水,广泛用于果蔬保鲜、空气净化、污水处理等方面。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过氧化钙样品(CaO 2•xH 2O )中的结晶水,称取4.86g 过氧化钙样品,灼热时发生如下反应: 2[CaO 2•xH 2O]2CaO+O 2↑+2xH 2O完全反应冷却后称量,得到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36g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资料2015年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有关质量、质量分数的计算一.选择题1.(2015•天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CO和CO2,CO和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4. B等质量的Al和Mg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H2的质量相等. C等质量的NaHCO3和MgCO3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相等. D等质量的质量分数均为4%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显中性.考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它们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1g金属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再进行比较即可;C、根据碳元素的质量守恒来完成解答,结合这四种物质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碳酸盐中的碳元素的质量相等;设碳酸盐的质量为m,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可以判断碳酸盐中碳元素的质量为:m×,根据该计算式可以知道,当碳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就越小;D、根据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和氢氧化钠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解答.解答:解:A、若CO2和CO的质量相等,设它们的质量均为mg,则CO和CO2中O元素的质量比为(mg××100%):(mg××100%)=11:14.故A说法正确;B、M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24g镁可反应生成2g氢气,即1g镁生成g氢气,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27g铝可反应生成3g氢气,即1g铝生成g氢气,故B说法错误;C、分析所给碳酸盐可以知道:M(NaHCO3)=84,M(MgCO3)=84,所以可以判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相等,故C说法正确;D、反应中消耗盐酸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关系如下:HCl+NaOH═NaCl+H2O36.5 40可知,36.5份质量的盐酸与4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和火碱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后,稀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故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2.(2015•深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物质比是6:1:8. B为了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NaCl溶液中少量的NaNO3杂质,可用适量AgNO3溶液除去 C.3%的NaCl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0 D.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C.根据物质的性质和除杂质的原则,所选的除杂剂不能与原物质反应,不能带入新的杂质,除杂剂与杂质反应后,能把杂质吸收或转化为便于和原物质分离的成分.D.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进行变形计算.解答:解: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乳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故正确;B.过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容易把滤纸弄破,起不到过滤的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C.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不与硝酸钠反应,除去的是氯化钠,故错误;D.3%的NaCl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3:100,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97,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化学式的计算、过滤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除杂知识以及有关溶液的计算,难度适中.3.(2015•永州)现有CH4和C2H6(乙烷)组成的可燃性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 A.18% B.20% C.22% D.25%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可假设混合气体全是甲烷,求出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假设全是乙烷,求出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在二者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介于二者之间,以此求出问题的答案.解答:解: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5%;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0%;故二者的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介于25%和20%之间,比较选项,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解答题1.(2015•天津)N(NO2)3是科学家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计算:(1)N(NO2)3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3 (填最简比);(2)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52 ;(3)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C (填字母).A.N(NO2)3B.N2O3C.N2O5.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物质的分子构成来分析;(2)根据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解决;(3)把每个化学式都变形成只含2个氮原子,与氮原子结合的氧原子的个数越多,氮原子的质量分数越小进行解答.解答:解:(1)1个N(NO2)3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故填:2:3;(2)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4+16×2)×3=152;故填:152;(3)A.N(NO2)3﹣﹣N2O3 B.N2O3C.N2O5则2个氮原子结合氧原子最多的是N2O5,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2015•济宁)2015年4月28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清洁油品生产供应,力争提前完成成品油质量升级任务.清洁汽油添加剂异辛烷(C8H18),能改善油品质量,促进汽油燃烧,大幅减少车辆污染物排放,有效保护大气环境.请回答:(1)异辛烷中碳氢两原子个数比为 4:9 ;(2)异辛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14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1个异辛烷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1个异辛烷分子是由8个碳原子和18个氢原子构成的,则异辛烷中碳氢两原子个数比为8:18=4:9.(2)异辛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1×18=114.故答案为:(1)4:9;(2)114.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2015•攀枝花)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请回答:(1)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22 .(2)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8:1 (填最简比).(3)11.1g黄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9 g.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0+16×2=222.(2)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8:1.(3)11.1g黄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1.1g×100%=9g.故答案为:(1)222;(2)18:1;(3)9.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2015•黑龙江)2015年4月7日为“世界卫生日”,其主题是“从农场到餐桌,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专家提醒:烧烤摊里会吃出“癌症风险”.腌制的肉串会产生一种叫做二甲基亚硝胺(C2H6N2O)的强致癌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74 .(2)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 6:7 (答最简整数比).(3)3.7g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 1.4g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二甲基亚硝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1×6+14×2+16=74.(2)二甲基亚硝胺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是(12×2):(14×2)=6:7.(3)3.7g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为3.7g××100%=1.4g.故答案为:(1)74;(2)6:7;(3)1.4g.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2015•怀化)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地震.为了防止灾后疫情发生,防疫人员使用了多种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亚氯酸钠(NaClO2)是其中的一种消毒剂.试计算:(1)亚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2)亚氯酸钠中钠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亚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5.5+16×2=90.5.(2)亚氯酸钠中钠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16×2)=23:32.答:(1)亚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5;(2)亚氯酸钠中钠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3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2015•新疆)N(N02)3是科学家最新发现的一种火箭燃料.(1)N(N02)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52 .(2)N(N0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7:12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依据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和的比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N(N02)3的相对分子质量=14×4+16×6=152;故填:152;(2)依据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和的比,所以N(NO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4×4):(16×6)=7:12;故填:7:1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2015•兰州)苯甲酸钠(C7H5O2Na)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请计算:(1)C7H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44 ;(2)C7H5O2Na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21:8 ;(3)14.4g苯甲酸钠中含有钠元素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C7H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7+1×5++16×2+23=144.(2)C7H5O2Na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7):(16×2)=21:8.(3)14.4g苯甲酸钠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为14.4g×100%=2.3g.故答案为:(1)144;(2)21:8;(3)2.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2015•海南)据报道,“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与“非典”病毒类似,加强自身防护是抵御病毒的重要方法.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是常用的一种消毒剂.请计算(直接写出答案):(1)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的相对分子质量;(2)过氧乙酸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3=76.(2)过氧乙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4):(16×3)=1:12.答:(1)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2)过氧乙酸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2015•烟台)钠摄入过量或钾摄入不足都是导致高血压的风险因素.日常生活中选择食用低钠盐能实现减钠补钾.如图为某品牌低钠盐的标签,请你根据标签回答以下问题:(1)氯化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4.5 .(2)人体每天摄入钠元素的质量不宜超过2.3g.如果人体所需的钠元素全部来自该品牌食盐,那么一个人每天摄入该品牌低钠盐的质量不宜超过多少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如果已知氯化钠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可以计算氯化钠的质量.解答:解:(1)KCl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35.5=74.5;故填:74.5;(2)解:设一个人每天摄入该品牌低钠盐不宜超过的质量xx×70%×(23/58.5)=2.3gx=8.4g答:一个人每天摄入该品牌低钠盐是质量不宜超过8.4g.故填:8.4g.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10.(2015•通辽)如图是消炎药诺氟沙星胶囊的说明书.请阅读说明书回答以下问题:(1)诺氟沙星分子中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6:1 .(2)159.5g诺氟沙星中碳元素的质量是 96g .考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1个诺氟沙星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1个诺氟沙星分子中含有18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则诺氟沙星分子中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8:3=6:1.(2)159.5g诺氟沙星中碳元素的质量是159.5g×100%=96g.故答案为:(1)6:1;(2)96g.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2015•郴州)丙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其化学式为C3H5OxNa.已知该化合物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请计算:(1)丙酸钠由 4 种元素组成;(2)X= 2 ;(3)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96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及其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解答:解:(1)丙酸钠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和钠元素等4种元素组成;(2)根据题意有:(12×3):(16×X)=9:8,X=2;(3)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6×2)+(1×5)+(23×1)=96.故填:4;2;96.点评:本题是借助于数学模型,利用公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12.(2015•宜昌)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C12H22O11)则:(1)一个蔗糖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45 ;(2)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8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一个蔗糖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一个蔗糖分子是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蔗糖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45个.(2)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1)=1:8.故答案为:(1)45;(2)1:8.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3.(2015•临沂)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1)葡萄糖酸锌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72:11 .(2)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3% (计算结果精确到0.1%).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72:11.(2)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4.3%.故答案为:(1)72:11;(2)14.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4.(2015•揭阳)酒后驾驶分两种:酒精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请回答下列问题:(1)饮酒会使人判断能力的下降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某人饮酒后驾车.被交警发现.经测定其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8毫克,属于 醉酒 驾驶.(2)乙醇(CH3CH2OH)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C:H:O 12:3:8 .(3)乙醇(CH3CH2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2.2%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酒精含量确定驾驶的行为,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元素的质量分数=,据此解答.解答:解:(1)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现在驾驶员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8毫克,大于80mg,属于醉酒驾驶,故填:醉酒;(2)乙醇(CH3CH2OH)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6):16=12:3:8,故填:12:3:8;(3)乙醇(CH3CH2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52.2%,故填:52.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的知识,掌握有关化学式计算的公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2015•本溪)芬太奴(C20H24N2O)是医疗上常用的麻醉剂,请回答下列问题:(1)芬太奴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和氮原子的个数比为 10:12:1 (填最简整数比);(2)芬太奴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0:1 (填最简整数比).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每个芬太奴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每个芬太奴分子是由20个碳原子、2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芬太奴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和氮原子的个数比为20:24:2=10:12:1.(2)芬太奴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20):(1×24)=10:1.故答案为:(1)10:12:1;(2)10:1.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6.(2015•大庆)(1)下列氮肥含氮量由高到低是排列顺序是: ③①② (用序号表示)常见氮肥①NH4NO3②NH4HCO3③CO(NH2)2相对分子质量80 79 60(2)治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NO和CO 反应生成N2和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2NO2CO2+N2 .(3)有机物中碳氢化合物可用C x H y表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 x H y+(x+)O2xCO2+H2O.判断等质量的①CH4,②C2H2,③C2H4,三种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③② .(用序号表示)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2)根据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经过催化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进行分析;(3)根据化学方程式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解:在硝酸铵中,NHNO3﹣﹣﹣﹣﹣2N480 28在碳酸氢铵中,2NH4HCO3﹣﹣﹣﹣﹣2N158 28在尿素中,CO(NH2)2﹣﹣﹣﹣﹣﹣2N60 28由此可见,尿素中氮元素的含量最高,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含量最低.故填:③①②.(2)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CO+2NO2CO2+N2.故填:2CO+2NO2CO2+N2;(3)设:三种物质的质量均为x,①甲烷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a,CH4燃烧的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16 64x aa=4x②C2H2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b,燃烧的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52 160x bb=x③C2H4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c,燃烧的方程式为:C2H4+3O22CO2+2H2O28 96x cc=故填:①③②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用简便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17.(2015•茂名)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尼古丁,其化学式为C10H14N2,为了你的健康请不要吸烟.(1)尼古丁属于 有机物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2)尼古丁分子中,C、H、N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5:7:1 (填最简比);(3)尼古丁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 17.3% (结果精确到0.1%)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有机物的概念判断物质是否属于有机物.(2)根据尼古丁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填空.(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的方法来分析.解答:解:(1)根据尼古丁的化学式C10H14N2可以看出,尼古丁是含有碳元素的有机物.故填:有机物;(2)一个尼古丁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则C、H、N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10:14:2,即5:7:1.故填:5:7:1;(3)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00%≈17.3%,故填:17.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8.(2015•泉州)农业生产上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1)现要配制12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 24 kg;(2)用6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可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 100 kg.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2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的质量为120kg×20%=24kg.(2)设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60kg×20%=x×12% x=100kg.故答案为:(1)24;(2)100.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