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爱莲说》陶渊明((饮酒》<其五>比较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诗文默写》专题讲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复习:《诗文默写》专题讲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复习专题十一:诗文默写(一)【解题指津】考查内容:要能背诵新课标及中考语文大纲中规定的初中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

考试题型:1.直接型默写题:写出指定的名篇佳作中的句子,或是出上句对下句,出下句对上句,或是出两头写中间。

2.理解型默写题:根据有关情境或提示默写相应内容(中考语文大纲中规定的初中必背古诗词和必背文言文中的句子)。

3.运用型默写题:多设置具体的语境,需要考生借助联想,在积累的仓库中搜索出恰如其分的语句填入其中。

命题导向:(1)多以机械性默写为主,但有3个小题是理解运用性默写,最后一个一般是归纳性默写。

(2)这几年在命题时,一般会回避几年重复考某一首诗或某一篇文。

题量及评分要求:题量为8个小题;评分要求:每小题的每个空,错、漏、多l字均扣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考查水平: 识记【备考精炼】1.(2014·山东滨州)默写。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2)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3)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均《与朱元思书》)(5)曾子曰:“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论语>十则》)(6)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战斗的激烈场面,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7)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奇特想象描写雪后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在《行路难》中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内心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4·山东德州)默写①此夜曲中闻折柳,。

周敦颐《爱莲说》陶渊明((饮酒》比较阅读答案

周敦颐《爱莲说》陶渊明((饮酒》比较阅读答案

周敦颐《爱莲说》陶渊明((饮酒》比较阅读答案【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偏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荣华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其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 ((喝酒》 &lt; 其五&gt;)15.解说下边加点的词语。

(4 分 )(1)不蔓不枝蔓: ___________(2)濯清涟而不妖而: ___________(3)陶后鲜有闻鲜: ___________(4)结庐在人境庐 :___________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

(4 分)(1)水陆草术之花,可爱者甚蕃。

(2)其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7.【甲】文中揭露菊的象征意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能印证“背陶渊明偏爱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8.【甲】文和【乙】文分别表达了作者如何的生活态度请作简要概括。

(5 分)参照答案:15.(1)生(长)枝蔓(2)表示转折的连词,却(但是)(3)少,稀罕(4)简陋的房子(或“房子”)(共4分。

各占1分)16.(1)水上、地上各样草本花和木本花,可爱的好多。

(2)此情此景包含着淳真的情味,想要鉴别表达却找不出适合的语言。

(共4分。

各占2分)1.7.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共2分。

各占 1 分)18.【甲】文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爱的生活态度。

【乙】文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热爱自然(归隐自洁)的生活态度。

(共 5 分。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

①逸致:情趣。

①迨: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 )(3)日.上日妍( )(4)及.花之既谢(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请从乙文中找出表现荷花精神品质的句子,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不蔓.不枝蔓:①香远益.清益: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①结庐.在人境庐: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甲】文中揭示菊的象征意义的句子是:;【乙】文中能印证“晋陶渊明独爱菊”的句子是。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

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益,更,越。

亭亭:耸立的.样子。

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隐逸者:隐居的人。

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噫(yī):叹词,相当于“唉”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

鲜,少。

宜乎: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是很多的。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赏析邓韶玉周敦颐是北宋理学濂洛学派创始人、二程(程颖、程颐)的老师。

他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明断狱案,得到人民的赞赏。

北宋中叶,士大夫在封建统治者诱掖下,追求富贵利达,耽于享乐之风盛行。

作者目击时弊,慨然命笔,写成此篇借物咏志的小品,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其懿德高行与美学情趣,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在今天也不失其思想价值。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

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据唐人李肇《国史补》卷中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

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饮酒 陶渊明

饮酒 陶渊明

“奇绝不可及之语”
——王安石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人境”之事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叙事: 结庐 车马
何能尔?
议论:
设问(自问自答)
心远
何为“车马”何为“无”?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 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 富等。
“见”字之妙
“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 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 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 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 了一种天真意趣。这样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淡泊的心 境
写“日夕”之美
山气日夕佳, 南山暮景 暮色浑然一体,从容美好 飞鸟相与还。
试一试,你行吗
·
1、试着理解全诗意境,背诵整首诗
2、试着动笔,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 陶翁生活之地
飞鸟翩然归来
而有“飞鸟”相伴
归返自然,躬耕自乐
写心境之清明
而自得的隐居生活 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人生不该汲汲于 名利,不应该被黑暗的官场改变自己的天性, 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 清新和生机勃勃!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诗人之“真意”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 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厌恶 官场黑暗,决心归隐自洁、超脱 世俗的人生追求,闲适恬淡的生 活态度,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 情
《饮酒》小序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 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 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 诠次。遂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陶渊明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 自称五柳先生

《爱莲说》及翻译

《爱莲说》及翻译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附:●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①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②蕃(fán):多。

③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④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予,我。

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⑥濯(zhuó)清涟而不妖:经过水播的。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⑦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⑧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益,更,越。

⑨亭亭:耸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⑩亵(xiè)玩:近前把玩。

亵,亵渎不尊重.①①隐逸者:隐居的人。

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①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①③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①④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①⑤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①⑥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

鲜,少。

①⑦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2、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

3、体会诗意。

(二)能力训练点1、朗读诗歌做到以声传播,有感情朗读,读出诗中的意味。

2、了解诗歌的赏评。

(三)德育渗透点1、学习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

2、人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爱。

(四)美育渗透点1、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感受诗人的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知——析赏——评——行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1)、创作背景的介绍。

2)、诗人的整体评价。

3、疑点重点词句的理解。

4、解决方法1)、注重贯穿朗读训练,以朗读带动理解。

2)、结合陶渊明的诗歌介绍背景。

3)、以同类诗文拓展诗歌的赏评。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媒体设计录音机《古筝高山流水》、投影仪《陶诗、赏诗》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朗读诗歌。

2、设问、作答、引题。

3、背诵诗歌。

4、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七、教学步骤(一)导语中国的传统文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诗歌和散文更是两股清泉,我们应不断地汲取,让它们永久地留在血液里,终生受益。

初一上学期我们学过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一洗都市的喧嚣、尘世的铅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画圈。

展示了山村优美的风光,恬静的生活,老友间的情谊,透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的情趣。

大家还能知道哪些诗人也是田园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写冬去春回的神助之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渊,杂英满芳甸。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P317,今天我们来共同研讨真正的隐士,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上品《饮酒》来领略他给我们展示的清净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敦颐《爱莲说》陶渊明((饮酒》&lt;其五&gt;比较阅读答案【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
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1)不蔓不枝蔓:___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而:___________
(3)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__ (4)结庐在人境庐:____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水陆草术之花,可爱者甚蕃。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7.【甲】文中揭示菊的象征意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能印证“背陶渊明独爱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
18.【甲】文和【乙】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请作简要概述。

(5分)
参考答案:
15.(1)生(长)枝蔓(2)表示转折的连词,却(可是)(3)少,稀少(4)简陋的房屋(或“房屋”)(共4分。

各占1分)
16.(1)水上、地上各种草本花和木本花,可爱的很多。

(2)此情此景蕴含着淳真的情趣,想要辨别表达却找不出恰当的语言。

(共4分。

各占2分)
17.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共2分。

各占1分)
18.【甲】文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热爱自然(归隐自洁)的生活态度。

(共5分。

各占2分,语言表达占1分)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