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文言文《论语八则》原文及译文(通用)

合集下载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论语》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第一篇: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语文八上文言文原文翻译

语文八上文言文原文翻译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翻译:孔子说:“我整天和颜回谈论,他从不违背我的意思,看起来像是个愚笨的人。

等到他退下来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行,发现他能够发挥我的意思,这说明颜回并不愚笨。

”原文:《论语·雍也》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翻译:孔子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能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原文:《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原文:《论语·泰伯》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翻译:曾子说:“君子通过文学来结交朋友,通过朋友来培养仁德。

”原文:《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孔子说:“等到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不会凋谢。

”原文:《论语·子路》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翻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美德,不做别人的恶行。

小人则相反。

”原文:《论语·颜渊》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翻译: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周礼,这就是仁。

一旦做到了克制自己,恢复周礼,天下的人都会认为你是仁人。

成为仁人要靠自己的努力,难道还需要别人的帮助吗?”。

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

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

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导语:《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供各位阅读和借鉴。

《论语》全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的文言文加翻译

论语的文言文加翻译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安居在自己的位置上,所有的星星都围绕着它。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翻译:孔子说:“《诗经》共有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思想纯正。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引导人民,用礼制来统一他们的行为,人民不仅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我约束。

”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个工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常常忧愁。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翻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则相反。

”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翻译:孔子说:“君子通过文学来结交朋友,通过朋友来培养仁德。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与人交往广泛而不结党营私,小人则结党营私而不广泛。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翻译:孔子说:“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稳固了,道德就会产生。

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吧!”子曰:“君子不器,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个工具,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而是追求使自己被人了解。

”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翻译:孔子说:“君子的品德像风,小人的品德像草。

风吹在草上,草一定会倒伏。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翻译:孔子说:“听信道听途说的言论,是道德的败坏。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孔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谋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学习过?”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语文八上必备文言文翻译

语文八上必备文言文翻译

一、《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解读:这段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倡人们要勤奋学习,按时复习。

同时,也表达了对待朋友的真挚情感,以及对待误解和批评的宽容心态。

二、《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解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即以德治国。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引领民众向善。

三、《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仁义之地才是美好的,选择不住在仁义之地,怎么算是有智慧呢?”解读:这句话强调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选择居住在仁义之地,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四、《公冶长》原文: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翻译:子贡问道:“我怎么样?”孔子说:“你呀,是个器具。

”子贡说:“什么样的器具?”孔子说:“是宗庙里的瑚琏。

”解读:这句话揭示了孔子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就像器具一样,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发挥。

五、《雍也》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和爱好对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喜爱所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以上对《论语》中重要篇章的翻译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以及他对教育、治国、为人处世的看法。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论语》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论语》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目录▼【一】作品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二】注释1.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小孔子9岁。

曾皙:姓曾,名点,字子皙。

曾参的父亲,约小孔子20多岁。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小孔子29岁。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小孔子42岁。

以上四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侍坐:卑者在尊者身旁陪伴叫“侍”。

单用“侍”是陪伴者站着。

用“侍坐”指双方都坐着;陪侍长者闲坐2.率尔:轻率地、毫不思索地样子。

3.千乘(shèng)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论语》论语全文及翻译

《论语》论语全文及翻译

《论语》论语全文及翻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3.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

主忠信(4)。

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4.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7.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说: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论语》文言文翻译

《论语》文言文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论语·八佾》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翻译: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学习如果不牢固,就会忘记。

要忠诚守信,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错误不要害怕改正。

”《论语·里仁》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仁爱之地是美好的。

选择不居住在仁爱之地,怎么算是有智慧呢?”《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称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被称为‘文’。

”《论语·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不如喜爱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享受知识的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来改正。

”以上是《论语》中部分章节的文言文翻译,通过这些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及其弟子的智慧与思想,对于我们的修身养性、为人处世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八则》原文及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这一则讲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这则讲的是学习方法。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则也是讲的学习方法。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这则讲的是学习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这则讲的是学习态度。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翻译: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正确态度,第三句讲教育人的正确态度。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这则讲的学习态度。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这则讲的是教导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