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及其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滑坡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和气候等原因造成的地层滑动、破坏和失稳的现象,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治理滑坡地质灾害,需要通过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来保障治理效果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本文将介绍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1. 前期调查和评估在进行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调查和评估工作。

这包括对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规模、范围、危害程度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确定治理方案和施工要点。

在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治理工程的施工单位和人员,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进度安排。

要对施工地点周边环境和生态进行综合评估,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规划。

2. 工程设计根据前期评估结果和治理要求,需要进行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详细设计。

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地质灾害治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确定治理工程的主要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

设计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工程材料的特点,在施工安全和治理效果之间进行科学的平衡,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施工准备在进行具体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

这包括采购和准备施工所需的设备、材料和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的勘察和测量,了解施工地点的地质和水文条件,为后续施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4. 施工实施在进行具体的施工之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要求进行实施。

根据具体的治理方案,进行地质钻探、坡面处理、支护结构的建立等工程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施工标准和规范,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5. 施工验收在完成治理工程的实施之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施工验收工作。

这包括对施工工程的质量和工程量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果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滑坡地质灾害是指在山坡地带由于地质、水文、人为等因素引起地表土壤和岩石等物质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裂缝层发生横向或纵向的滑动、倾倒或滑流等现象,由于滑坡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危险性,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对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1、前期勘察分析在进行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勘察分析工作,通过对滑坡地质灾害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滑坡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和危害程度,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2、工程设计方案根据滑坡地质灾害的不同类型和规模,制定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包括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工程内容、施工方法、工程材料等,确保施工方案能够有效地治理滑坡地质灾害,降低风险。

3、施工技术在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应当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结合当地的地质情况,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4、施工进度控制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通常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能够按时完成,降低滑坡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造成的危害。

5、环境保护在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对当地居民的影响,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材料质量在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使用的材料需要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良好的抗压、抗拉、抗变形等性能,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工程施工质量对于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进行全程监控和检测,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工程质量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减少工程质量隐患。

3、安全管理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

4、工程监理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理工作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需要有专业的监理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质量问题。

地灾施工滑坡治理工程方案

地灾施工滑坡治理工程方案

地灾施工滑坡治理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减轻滑坡对周边居民和道路交通的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理工程。

本文将就滑坡治理工程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滑坡病害分析1. 滑坡特征滑坡通常发生在陡坡或者存在地下水位浅,土层较松软的地方。

其特征为坡面发生裂隙,土层下移,形成滑体,导致土石流和地震等地质灾害。

滑坡的发生会给周边居民和交通带来严重威胁。

2. 滑坡原因滑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地质结构的复杂性、陡坡、地下水位、土壤类型等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土体发生变形和滑动,进而形成滑坡。

三、滑坡治理工程方案1. 方案目标本次治理工程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滑坡病害区域的地质稳定,减轻滑坡给周边居民和交通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周边地区的生活和交通正常运行。

2. 工程实施步骤⑴滑坡调查与监测首先需要对滑坡病害区域进行详细调查和监测,了解滑坡的具体形态和变形情况,为后续的治理工程提供依据。

⑵清理疏浚清理滑坡区域的松土和杂草,清理沟渠,保证松软土体得到适当的固结和排水。

⑶强夯加固通过强夯法对松软的土体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土体的稳定性。

⑷抽水降渗在滑坡病害区域进行抽水降渗处理,降低地下水位,减小地下水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⑸土石工程支护在滑坡区域进行土石工程支护,采取加固梁、挡土墙等结构措施,加固滑坡区域的土体,提高抗滑稳定性。

⑹植被恢复在滑坡治理工程结束后,需要对滑坡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使其恢复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

3. 工程材料和设备在滑坡治理工程中,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材料和设备,如强夯设备,水泵抽水设备,土石工程支护设备,植被恢复材料等。

同时,需要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提供安全防护设备。

4. 工程质量控制在滑坡治理工程中,需要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工程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

可以针对不同的工程环节进行质量检验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可控。

山体滑坡防治工程施工方案

山体滑坡防治工程施工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增多,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有效防治山体滑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二、施工目标1. 消除山体滑坡隐患,确保山体稳定性;2. 提高山体抗滑能力,降低滑坡风险;3. 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施工范围1. 滑坡体: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确定滑坡体的范围;2. 边坡:滑坡体周边的边坡;3. 排水系统: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系统。

四、施工方法及工艺1. 前期准备(1)施工队伍:组织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2)材料设备:准备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设备,确保质量合格;(3)施工方案: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2. 施工步骤(1)边坡处理①清坡:将边坡上的松散土石清除,确保边坡稳定;②坡面防护:采用锚杆、挂网、喷浆等措施,对边坡进行加固;③排水系统:修建地表排水沟、地下排水管道,确保排水畅通。

(2)滑坡体处理①清方:将滑坡体上的松散土石清除,确保滑坡体稳定;②加固:采用锚杆、挂网、喷浆等措施,对滑坡体进行加固;③排水系统:修建地表排水沟、地下排水管道,确保排水畅通。

(3)排水系统施工①地表排水:修建排水沟,将地表水引入排水系统;②地下排水:修建地下排水管道,将地下水引入排水系统。

3. 施工工艺(1)锚杆施工:采用钻孔、锚杆插入、注浆、锚杆张拉等工艺;(2)挂网施工:采用钢筋网铺设、焊接、固定等工艺;(3)喷浆施工:采用喷浆机喷浆,确保喷浆均匀。

五、施工进度及质量控制1. 施工进度:根据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2. 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六、施工安全及环保措施1. 安全措施: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施工安全;2. 环保措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施工。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滑坡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灾害类型,给地区的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为了防范和减轻滑坡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是保证治理工程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一、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工艺1、地质勘察测量:在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和测量工作。

通过地质勘察和测量,可以了解滑坡地质灾害的性质、规模、分布以及影响范围,为后续的治理工程施工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2、灾害分析评估:在进行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前,必须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通过分析评估,可以确定滑坡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制定治理方案和施工方案。

3、治理方案设计:根据对滑坡地质灾害的分析评估结果,采用合理的技术和工艺,设计出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方案。

治理方案设计必须针对具体的滑坡地质灾害情况,满足治理工程施工的需要。

4、材料准备和加工:根据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具体要求,准备相应的材料和设备,并进行必要的加工和加工。

5、施工组织和管理:在进行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时,必须合理组织和管理施工过程。

施工组织和管理包括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施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施工现场的管理和保障等。

6、施工监测和验收:在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施工监测和验收工作。

施工监测和验收可以及时发现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果。

1、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在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包括选材、检验、验收、储存等环节,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施工要求。

在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确保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效果。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及质量控制对策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及质量控制对策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及质量控制对策摘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其整个工程流程包括前期勘查、目标监测、项目评估、工程施工以及竣工科研等诸多类型。

而项目风险管理一般基于立项开始,从实施至终结的整个过程。

但是相对于其他过程来说,项目施工由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特殊性,其风险问题较为突出,在整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上处于核心的地位。

因此为了保证相关工程施工人员与企业的人身财产安全,使工程项目可以发挥出其对地质灾害的防治作用,本文主要基于项目施工中较为容易出现风险问题的政策与环境、进度、财务以及技术等四个层面进行探讨,总的来说,其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地质灾害;项目管理;质量控制措施1关于地质工程项目管理要点分析1.1立项风险从风险的双重性来看,引发风险的因素既来自地质体本身,也来自人类本身,它是客观存在和主观认知的结合体,而且后者已成为风险的根本性来源。

在项目立项阶段重点是:考察和评估项目目的和目标是否明确、合理,项目是否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分析,项目效果和效益是否可能实现,项目是否可能产生预期的作用和影响。

1.2决策风险在实施项目计划目标时,对自然界的认知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任何方案都不可能保证预先的设计和决策都是最优的,对同一个方案,如果选定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最优的结果往往也就不同。

因此,方案的取舍缺乏一个明确的指标,就使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显得繁琐,组织最后实施的往往不一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均可能导致主观风险的定是当初确定的最优方案。

1.3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风险辨识和风险估计的全过程。

其内容包括查明项目活动在哪些方面、哪些地方、什么时候可能会隐藏风险,查明之后要对风险进行量化,确定各风险的大小以及轻重缓急。

1.4风险辨识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引起风险的极其复杂的事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容易被认识的基本单元。

该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何种风险事件可能影响项目,识别这些风险的来源、确定风险的发生条件、描述风险特征并评价风险影响的过程。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其质量控制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其质量控制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其质量控制摘要:近年来,地质灾害事件频繁发生,我国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滑坡工程及其质量控制,这就要求必须对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其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整体项目施工安全。

鉴于此,文章结合实例分析,针对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其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1地质环境背景地理位置:该滑坡位于校区内西侧,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9°21′39.0″,北纬32°07′28.0″。

气象水文:某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冷暖,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为15.4℃,年均降水量为1066.4毫米,最大年降水量为1601毫米,最小年降水量457.6毫米,多集中于7-9月。

地形地貌:治理区属低山丘陵地貌,治理区内地形变化较大,最大高程104.3m,最小高程42.8m,高差61.5m,边坡岩石裸露,植被遭到破坏。

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

地下水稳定水位在自然地面以下1m~8.60m。

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方式以自然蒸发为主。

钻孔揭露深度内未发现明显岩溶裂隙水,场地大部分钻孔在钻探过程发现有漏水现象并局部严重。

2地质灾害分析2.1地质灾害影响因素边坡岩性:边坡岩性主要由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石灰岩组成,风化程度较高,属软弱岩层;边坡类型:该边坡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属顺向坡,当开采面坡度大于岩层层面倾角时,中上部岩石沿层面突出于坡面上,边坡稳定性较差,易产生顺层面滑坡;结构面:层面:该边坡呈顺向坡,坡角较陡,易在软弱岩层层面产生顺层滑动,导致边坡滑坡。

节理裂隙面:边坡岩石节理裂隙发育,部分节理面延伸较为平直,节理面倾角一般较陡,多在40°以上;大气降水因素:该边坡经雨水不断冲刷、浸泡,特别是受强降雨的影响,边坡岩体结构强度降低,又是顺层坡,易造成边坡失稳从而导致滑坡;人为活动因素:由于人为的开挖边坡增大了原有坡体的坡度角,破坏了原来坡体的平衡状态,从而易引发滑坡。

浅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浅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浅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建设,因为地质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其对人们的安全和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确保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质量,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在施工前,需要详细地掌握项目的情况,包括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方案、工程资料和工程材料等,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工程的技术特点、技术要求和技术难点。

此外,还需要对施工队伍进行培训和考核,对施工现场进行准确且全面的勘探、观测和测量,以确保施工能够高效且准确地进行。

1、施工现场的环境控制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现场大多是在山区或者陡峭的地形环境下进行的,因此需要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控制。

施工现场应进行严格的划定和标识,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同时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中穿着安全防护装备,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材料的质量控制材料的质量控制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在材料的选择上,应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选择符合标准和要求的材料,并经过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在施工中,需要对用材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检验标准,如果发现有符合标准的不良材料,必须及时予以更换。

3、施工方式和施工工艺的控制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方式和施工工艺的控制对于工程质量的保证至关重要。

施工方式和施工工艺的控制需要根据工程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式和方法。

在施工中,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三、质量控制典型案例1、滑坡治理工程的质量控制滑坡治理工程的质量控制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因为滑坡治理工程的施工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综合的施工质量控制,例如对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对施工工序进行全程监测和管理,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以确保滑坡治理工程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及其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8-09-04T14:12:53.7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作者:古志文
[导读] 大型滑坡地质灾害的一旦发生,会祸及坡顶及坡脚较大范围内的建筑、道路以及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广东省环境地质勘查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滑坡地质灾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灾害类型,它不仅发生率非常高,还会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危害。

基于此,本文就对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质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研究,并分别对锚索施工与抗滑桩施工等技术施工要点进行了阐述,然后从治理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几个方面,提出了滑坡地质治理工程质量控制的策略。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灾害治理工程;抗滑桩施工
前言
大型滑坡地质灾害的一旦发生,会祸及坡顶及坡脚较大范围内的建筑、道路以及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不断破坏,造成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不断增加,引起了多发地区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被提上议程,工程的准备与建设,尤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成熟的施工技术与有效的质量控制办法进行执行与监督,才能进一步保证整体施工安全,推动工程效用性提升。

1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
以某项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为例,结合分析相关施工技术。

该工程中,滑坡面呈现出扇形的平面形态,长在260-330m之间,前缘宽为450m,后缘宽为200m,中部宽在300-400之间,滑坡总面积约为18万㎡,工程施工场地体积在120万㎡左右,属于典型的浅层大型滑坡地质灾害。

1.1锚索施工技术
锚索是本项目在重要隐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图纸及相关规法要求施工,同时做好相关施工记录及检验工作。

监理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做好监理工作及记录。

锚索施工技术当中的施工要点主要有:其一,按图施工,保证锚索的数量和质量,原材料、成品的检测要严格按照图纸及规法规定要求,并做好相关记录;其二,成孔,钢绞线制作,注浆及防腐措施等工序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相关规法规定要求;其三,满足龄期及强度要求后方可张拉;其四,待施工及检测全部完成后,要用混凝土对封闭锚头。

1.2抗滑桩施工技术
在此次滑坡治理工程当中,采用了抗滑桩作为支挡方式,实际施工中,抗滑桩可分三阶段施工,选桩类型分别为2700mm×4500mm型和2800mm×4800mm;施工过程采用三序施工法,即在抗滑桩开挖的过程中,桩间跳隔2个桩位,由此重复进行。

受到施工场地限制,在施工过程中,拟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在岩石强风化层一类的施工环境当中,则优先采用启动凿岩机与人工开凿相结合的施工方式;对于强度较大的基岩层,选用了小型爆破开挖的方式。

在进行抗滑桩桩基开挖时,要尽量采用人工凿石的方式,即便在一些基岩强度较大的部分采用机械凿石,也只能控制孔挖深度到设计深度的最后0.5m以上,此后继续进行人工凿石,直至到设计深度。

基岩或坚硬孤石段可采用少药量、多炮眼的松动爆破方式,每次剥离厚度不宜大于0.3m,必要时采用静态爆破。

爆破工作应委托专业公司进行施工,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充分论证并减小爆破对滑坡体产生的不良影响,经相关单位认可后方可施工。

挖孔桩的孔口位置需要进行钢筋砼护圈,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与抗滑桩规格,护圈的厚度等可以进行优化设置。

在此次工程当中,护圈厚度为400mm,开口相比于桩挖方区,宽度多出300mm,相比于周边土,高出约300mm,深度为1m,此种设置形式,有利于抵挡地面来水,同时也更方便定位。

在设置过程中,井圈外部还要增设排水沟,并在井口位置布设活动遮雨棚、安全护栏等,以保证整个开挖工程的顺利进行。

开挖完成后,抗滑桩马上进行钢筋笼制安,由于本项目桩身较大,钢筋笼在孔内制作,钢筋笼制作时必须考虑焊接时的通风和排烟。

桩芯砼灌注施工要点;其一,桩身浇灌前,原材料必须按照图纸及相关规法规定要求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其二,灌注的桩孔必须检验合格,所准备的材料应满足单桩连续灌注的要求。

其三,当孔底积水厚度小于100mm时,可采用干法灌注,否则应采用处理措施。

当采用干法灌注时,混凝土应采用串筒或导管注入桩孔,串筒或导管的下口与混凝土面的距离不得超过2m。

其四,桩身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一般不留施工缝。

其四,桩身混凝土每连续灌注0.5~0.7m应插入振动器振捣密实一次。

在相应排水系统建设完成之后,才能进一步进行坡面修整施工操作,修整完成之后,即可进行下一步的土石方回填施工,施工时,要注意边填边压实,才能更好的达到施工标准。

2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质量控制策略
2.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策略
施工前的质量控制策略主要从三个层面入手,其一是施工人员准备,在这一过程中,要有相应的工程监理人员,对相关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意识教育,确保整个工程的后期施工,能够贯彻遵循“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质量施工核心,并确保相关施工技术人员、施工工人等具备安全施工意识,确保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

其二是施工方案的准备,在这一方面,要求以工程实际为基础,进行施工方案的最优化处理,主要包括施工安全措施、科学规划施工进度、合理配置施工资源等,同时还要参考类似的工程项目,进行施工风险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处理措施。

其三是施工材料的准备,在施工材料购买环节,要确保材料质量,同时尽量降低工程成本;材料购买过程中,要保证材料合格证明、出厂证明、性能检测证明等一应俱全;从运输成本上考虑,材料采购要本着因地制宜的购买原则,尽量降低运输成本;在材料运输过程中,则要保证运输过程的安全与稳定,避免由于运输原因影响材料的使用价值。

2.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策略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大量测绘工作,在测量放线复核工作中,以上述工程为例,采用1956年黄海坐标系。

在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当中,所采用的技术均较为成熟简单。

质量控制主要是现场的砂、石、水泥、钢筋、钢绞线、水泥浆、混凝土等要原材料要按规范要求的数量见证送检,合格后方可投入施工。

成品锚索要进行验收试验,抗滑桩要用小应变检测20%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此种施工技术现场安全是施工的重点,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还要佩戴安全绳;监测应与施工同步进行;孔口必须设置围栏;及时抽走坑内积水及排水;挖土不能堆放在坑顶,要及时运走;每天检查护壁是否存在变形、开裂等安全隐患;井下照明必须采用
36V安全电压,进入井内的电气设备必须零接地,并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防止漏电触电事故;应配置相应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设备,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害气体。

井下爆破后,必须向井内通风,使烟雾粉尘全部排除后,方能下井作业。

2.3施工后的质量控制策略
施工后质量控制主要是两点,一是保修制度,施工单位应按照合同及相关规法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对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保修。

二是监测制度,施工完成后旱季和少雨季节每月观测1~2次,雨季每周观测1次,暴雨期及雨后数天内每两天观测1次,直至无明显变化为止。

监测工作在边坡加固工程完成两年后如无明显位移可结束,否则需视具体情况定。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及其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有利于推动相关工程建设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通过相关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的顺利执行,能够有效保障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安全,推动相应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

在未来的研究与发展过程中,对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相关施工技术,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应用,最大程度保障国家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芳,殷坤龙,桂蕾,陈丽霞.万州区滑坡灾害风险管理对策[J/OL].安全与环境工程,2017,(05):1-5.
[2]张艺,熊志涛.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诱发次生灾害的成因和应对措施———以兴山县金乐和后山滑坡为例[J].工程建设,2017,49(08):36-43
[3]朱家云.浅谈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质量控制[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4(2):102.
[4]许伟雄.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难点综述[J].中华民居旬刊,2013(3):148-153.
[5]刘海波.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2015(8):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