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高考语文试卷合集(2001到2005年) (2)
200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璀璨(càn)憧(chōng)憬饮鸩(zhèn)止渴B.凝(níng)固分泌(bì)孜(zī)孜不倦C. 蹊(qī)跷省(xǐng)悟穷形尽相(xiàng)D.端倪(ní)宝藏(zàng)未雨绸缪(mó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戳穿力挽狂澜暖昧食不果腹 B.震撼融汇贯通喧嚣响彻云霄C.深奥死不瞑目气慨雍容华贵 D.凋蔽哗众取宠辍学愤世嫉俗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位发言人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演练引导 B.郑重演示引导 C.庄重演示导致 D.郑重演练导致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
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2)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强求/牵强纤夫/纤尘不染来日方长/拔苗助长B.宿仇/宿将落笔/失魂落魄差可告慰/差强人意C.解嘲/押解蹊跷/另辟蹊径一脉相传/名不虚传D.卡片/关卡度量/置之度外方兴未艾/自怨自艾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2.“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3.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胜地缩小控制B.圣地减少控制C.圣地缩小抑制 .D.胜地减少抑制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们真诚地希望常昊夺取世界冠军之后再接再厉,不断带给人们惊喜。
B.我国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神舟”六号太空飞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C.市中心许多商业广告牌被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的宣传画取而代之。
D.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4.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D.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植物睡眠之迷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绳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
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迷。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
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Ⅲ卷)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㈢绝密★启用前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说明:一、本试卷共8页,包括7道大题21道小题,共150分。
其中前3道大题(10个小题)为选择题。
二、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三、做选择题时,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做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四、考试结束后,将本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忌讳砥砺蜚然成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B.刍议安详自鸣得意愚者千虑,必有一得C.烦燥闲暇焚膏继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D.徇私编纂坚如磐石盛名之下,其实难负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要办成体育竞技盛会,而且要办成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多元文化精彩纷呈的人类文化庆典。
C.该研究所在其旁征博引的2005年度报告《重要现象》中写道,中国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4.下列各句中,语意不明确的一句是A.隆重简短的欢送仪式之后,这架飞机开始了大陆民航56年来的首次台湾之旅。
B.为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华夏旅行社设计并开通了20余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C.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2005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汉语文(全国卷)及答案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汉语文(供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的少数民族考生使用)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铜笔把答案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湍.(tuān)急粗糙.(cāo)贪婪.(luán)澄澈.(châ)B.玷.(diàn)污体恤.(xù)深邃.(suí)炙.(zhì)晒C.矫.(jiǎo)健尘埃.(āi)虚妄.(wàng)紊.(wěn)乱D.劫.(jiã)难轮廓.(kuî)脸颊.(jiá)迷惘.(wǎng)2.下列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那张白淅的脸,十分亲佩地听着。
B.海伦以惊人的毅力登上了成就的高峰,在厄动投下的阴影里安详而愉快地生活着。
C.曙光玩皮地挥舞着透明的画笔,随意地涂抹着,忽而明快,忽而暗淡。
D.小摔跤手低着头,挺着颈,两只宝石似的眼睛敛神凝视,神彩飞扬。
3.下列用横线连接的词语,完全是同义词的一项是()A.晦暗—昏暗嗟叹—赞叹恬静—安静B.着实—确实羁绊—束缚安分—安逸C.孤僻—冷僻慰藉—安慰绮丽—美丽D.苍穹—天空腐朽—腐败放任—放纵4.下列短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翘.(抬起)首以待坚贞不渝.(改变)大书特书.(书籍)B.巧妙绝伦.(同类)偃.(树起)旗息鼓怨天尤.(怨恨)人C.同舟共济.(渡河)夜不能寐.(睡觉)相形见绌.(愚笨)D.通宵.(夜)达旦锋芒毕.(完全)露漫.(随便)不经心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徐霞客出游,主要是靠自己徒步跋涉,而他所到之处又多是人迹罕至的地方。
历届的高考语文试卷

一、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1. 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文章的主旨是什么?(2)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句话的理解。
2. 古诗文默写(1)默写《离骚》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2)默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3. 现代文写作请以“岁月如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二、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1. 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2)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人生如梦,梦如人生”这句话的理解。
2. 古诗文默写(1)默写《诗经·国风·周南·关雎》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2)默写《红楼梦》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3. 现代文写作请以“时光荏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三、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1. 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人生如书,书如人生”这句话的理解。
2. 古诗文默写(1)默写《论语》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2)默写《诗经·国风·周南·桃夭》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3. 现代文写作请以“青春无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四、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1. 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2)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人生如歌,歌如人生”这句话的理解。
2. 古诗文默写(1)默写《红楼梦》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2)默写《诗经·国风·周南·关雎》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历届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历届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小荷才露尖尖角,那是比喻你高考。
莫愁清华不回眸,早有蜻蜓立上头。
祝你:金榜题名,笑口常开!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历届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历届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内有一些批评家把“现代性”作为一个标尺,以衡量当前中国产生的艺术现象,认为凡是接近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都具有现代性,否则与现代性无缘。
我们怎样理解“现代性”这个概念?要不要根据我们的认识赋予它某些新的内容?既然我们正在建设现代社会和走现代化的道路,我们就无法回避现代性的问题。
只是必须明确中国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现代性。
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现代性的标准,“现代性”是与现代社会物质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艺术的审美追求。
对各民族来说,它既有共同的一面,也有差异的一面,没有什么统一的国际标准。
我们在研究各国对社会和文化艺术“现代性”有关认识的同时,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阐发现代性的理论。
除了作为推动现代性产生的客观环境和给个人提供充足的自由创造精神外,还必须考虑:中国的文化背景,20世纪中国走过的道路,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
一部20世纪的中国画史,基本上贯穿着传统派与中西融合派之间的争论,且两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如坚持传统路线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和坚持以西润中路线的融合派大师徐悲鸿、蒋兆和等,都在自己的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民族气派。
至于稍后出现的“前卫艺术”,在其开始阶段很大程度上是出自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样式的模仿,表面上看它很有“现代意识”,很有“现代性”,但是在精神气质上却距离中国现实很远。
这种“前卫艺术”只有扎根于中国土壤,反映中国当代人的感情,适当吸收本土营养,方能有真正的“现代性”。
20世纪中国艺术的发展充分说明,艺术中的现代性并不等于只追求形式的变化,只追求表现语言的新,也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抛弃艺术中那些珍贵的恒定性因素——如属于内容范畴的人性、爱、和谐等,属于形式范畴的经过历史冶炼的表现语言。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库-语文试题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库-语文试题---------------------------------------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历年考题相关说明添加时间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语文统考试题及答案附答案(rar文件)2005-04-19 1999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附答案(rar文件)2005-04-19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试卷及答案附答案(rar 文件)2005-04-19 2000年全国统一语文考试考题及答案附答案(rar文件)2005-04-19 2001年春季高考(北京内蒙古安徽)语文卷及答案附答案(rar文件)2005-04-19 200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题及参考答案附答案(rar文件)2005-04-19 2002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及答案附答案(rar文件)2005-04-19 2002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附答案(rar文件)2005-04-19 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附答案(rar文件)2005-04-19 2003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及答案附答案(rar文件)2005-04-19 2003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附答案(rar文件)2005-04-19 2004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1及答案附答案(rar文件)2005-04-19 2004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广西卷) 附答案(rar文件)2005-04-19 2004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2及答案附答案(rar文件)2005-04-19 2005年高考语文-上海卷附答案(DOC文件)2005-08-30 2005年高考语文-江苏卷附答案(DOC文件)2005-08-30 2005年高考语文-台湾卷附答案(DOC文件)2005-08-30 2005年高考语文-江西卷附答案(DOC文件)2005-08-30 2005年高考语文-广东卷附答案(DOC文件)2005-08-30 2005年高考语文-辽宁卷附答案(DOC文件)2005-08-30 200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附答案(DOC文件)2005-08-30 2005年高考语文-天津卷附答案(DOC 文件)2005-08-30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附答案(DOC文件)2005-08-30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附答案(DOC文件)2005-08-30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附答案(DOC文件)2005-08-30 2005年高考语文-山东卷附答案(DOC文件)2005-08-30 2005年高考语文-湖南卷附答案(DOC文件)2005-08-30 200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附答案(DOC 文件)2005-08-30 2005年高考语文-福建卷附答案(DOC文件)2005-08-30 2005年高考语文-北京卷附答案(DOC文件)2005-08-30 2005年高考语文-重庆卷附答案(DOC文件)2005-08-30 2006年高考语文-安徽卷附答案(DOC文件)2006-08-21 2006年高考语文-北京卷附答案(DOC文件)2006-08-21 2006年高考语文-福建卷附答案(DOC文件)2006-08-21 2006年高考语文-广东卷附答案(DOC文件)2006-08-21 2006年高考语文-湖北卷附答案(DOC文件)2006-08-21 2006年高考语文-湖南卷附答案(DOC文件)2006-08-21 2006年高考语文-江苏卷附答案(DOC文件)2006-08-21 2006年高考语文-江西卷附答案(DOC 文件)2006-08-21 2006年高考语文-辽宁卷附答案(DOC文件)2006-08-21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河北、河南、山西、海南、甘肃、宁夏、广西、陕西、山西、海南、甘肃、宁夏等) 附答案(DOC文件)2006-08-21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黑龙江、吉林、内蒙、贵州、云南等) 附答案(DOC文件)2006-08-21 2006年高考语文-山东卷附答案(DOC文件)2006-08-21 2006年高考语文-上海卷附答案(DOC文件)2006-08-21 2006年高考语文-四川卷附答案(DOC文件)2006-08-21 2006年高考语文-四川卷详解附答案(DOC文件)2006-08-21 2006年高考语文-天津卷附答案(DOC文件)2006-08-21 2006年高考语文-浙江卷附答案(DOC文件)2006-08-21 2006年高考语文-重庆卷附答案(DOC文件)2006-08-21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历年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doc

历年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历年高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婢女碑文睥睨大有裨益稗官野史B.骑士旖旎崎岖倚老卖老绮丽多姿C.泥淖桂棹悼念绰绰有余卓尔不群D.竣工穿梭教唆怙恶不悛英俊潇洒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布署文绉绉哄堂大笑一切就绪B.倾注热烘烘顶礼膜拜事得其反C.相像座右铭无可辩驳慢条斯理D.凋蔽度假村悬梁刺骨震撼人心3.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1)针对某些高校降分录取本校教职工子弟的现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坚决不这一现象发生。
(2)近,一些用人单位在看重求职者学历、工作年限等“硬件”的同时,愈愈重视求职者的、德行、操守等“软件”。
(3)今年2月以闹得沸沸扬扬的《馒头血案》的官司已告一段落,其主角胡戈已淡出媒体视线,回到家乡研究影视短片的创作。
A.允许品行专心B.容许品性专心C.容许品行潜心D.允许品性潜心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据报道,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检测,鸭子吃了掺苏丹红的饲料后产生的“红心”鸭蛋,含有苏丹红IV号。
B.现代人生活节奏越越快,负担越越重,压力也越越大,这自然有时代发展的客观原因,也关系到我们内心世界的波动。
C.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越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使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变得日益狭窄,这成了一个焦点问题。
D.走最有效地利用资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
①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②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越高③“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④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⑤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⑥“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A、④⑥⑤②①③B、⑥②①⑤④③C、⑤④⑥②①③D、⑥④⑤②③①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一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8分)⑥新剪纸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朝着精细化、高档化、豪华化发展,新剪纸不仅雕刻要求精工,有的细若发丝,曲若流水,千变万化,而且以大红和金色的纸张为主要材料,配以彩纸衬托,艳丽多彩,益显华贵。
在设计上融入现代化工艺设计趣味,具有时代性,与现代家庭的室内装潢能够协调起来,那些高档和荣华类型的剪纸,不仅平添节庆气氛,更增加了室内的富丽感,受到现代家庭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特别是年年都有一大批新图样出现,加上彩色剪纸和“梅兰竹菊”等类似文人画的幽雅题材的画面,这对人们就更有吸收力了。
1、剪纸艺术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2分)A、社会物质生活的需求B、社会艺术情趣的需求C、社会精神生活的需求D、社会价值取向的需求2、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A、剪纸艺术遍及我国城镇乡村的主要原因是表现了劳动群众的聪明才智。
B、民间剪纸中很少出现悲苦凄凉一类的题材是由于当时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C、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丰富多样的剪纸图案,其价值就在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D、传统剪纸中的窗花如“窗越”、“气眼”等,已难以适应当今民居的窗户结构。
E、第③段介绍了剪纸艺术的历史、题材,阐述了传统剪纸需要革新的原因。
F、生肖属相是传统的剪纸艺术的主要题材,如“金鸡进财”,让人感到既亲切又应时。
3、通观全文,剪纸艺术经久不变的主要原因是(3分)(1)(2)4、从全文看,民间剪纸在两个方面“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3分)内容:形式:5、你将受邀参加全国民间工艺研讨会,请就如何振兴剪纸艺术准备一份发言提纲(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2分)回望昨日的感伤①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
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第二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这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
不久,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②茨威格正是以感伤的目光回望着过去的时光,并以这样的笔调为我们撰写了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③我读过作者的不少作品,如《人类的群星闪烁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总是为作者对人物心理的透彻描写和细腻的笔触而叹腿,记得在一部中篇小说中,他描写过一个赌徒的手。
在他的笔下,那只手就仿佛是一个生命、血管、指头的细微变化,被他赋予了强烈的生命动感,从那之后,那只手我再也不可能忘记。
④在《昨日的世界》这样一部回忆录中,茨威格同样显示出他小说家的才华,但同时更增加了他所擅长的思想性,这本书的副题为“一个欧洲人的回忆”,非常贴近地表明了他的特殊身份和这部作品的特点,他没有把回忆自己的生活作为主要内容,相反,他将对整个欧洲命运的思考,贯穿于对自己所经历的时代故事的描述之中。
这样,读他的书,人们所了解的,不是一个享誉世界的作家如何成长、成功的文学生涯,而是作为一个著名文人,他眼中的传统欧洲文化的衰落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
⑤文化,自始至终萦绕在茨威格心中,他留恋生于斯长于斯的维也纳,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圣地,它有关博采众长的愿望和接受外来影响的特殊敏感,它把那些最不一致的人才吸收到自己身边,使他们彼此逐渐融洽。
对于犹太人来说,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宽容的文化环境之中,没有陌生感和排斥感,已经在情感上属于这里。
正如茨威格所说:“这座城市的每个居民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成为一个超民族主义者,一个世界主义者,一个世界的公民”。
在他看来,维也纳文化是西方一切文化的综合,对于一个犹太人来说,更是如此,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昔日的文化辉煌已不复存在,而希特勒的出现,这个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从此就陷入了野蛮之中。
⑥茨威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业已爆发的时刻被迫远离祖国的,他所离开的,不仅仅是他所熟悉的街道、建筑,不仅仅是小提琴流淌出的旋律,而且是在他看来欧洲赖以存在的文化价值,难怪他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只是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忧患意识,更是一个文人的深沉忧虑和思考,而浓郁的感伤将这一切笼罩。
⑦写完这部回忆录后不久,茨威格就告别了人间,那是1942年,他未能看见希特勒的毁灭,未能看到他的祖国重又恢复文化的创造。
今天,当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经过现代化媒体手段向全世界现场直播时,亿万听众沉醉在文化的魅力之中,而他所亲身经历的苦难似乎已成为遥远的回响。
⑧然而,不管时间流逝如何匆匆,《昨日的世界观》对于我们来说有着永恒的价值。
它会使我们想得更多、更深。
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我正是以这样一种心情细细阅读茨威格的这部作品,他的忧患,他的感伤,深沉的触动着我。
⑨当下个世纪人类回望这个世纪时,又该说些什么呢?6、写出课本中茨威格作品的篇名(1分)7、第①段里“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8、茨威格将维也纳视为“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原因是(4分)(1)(2)9、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茨威格创作的《昨日的世界》是以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
B、茨威格怀着伤感创作《昨日的世界》,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他失去了祖国。
C、本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是一篇颇具感染力的人物传记。
D、本文标题与《昨日的世界》具有内在呼应,寄寓了作者被往事深深触动的情怀。
10、第⑦段提及“今天”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
(3分)11、《昨日的世界》“有着永恒的价值”,主要体现在————(3分)12、假如让你来回答文末“又该说什么呢”,你会这样说:——————(100字左右)(6分)(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任选4句)(4分)13、(1)越人语天姥,(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2),猿则百叫无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3)江流天地外,。
(王维《汉江临泛》)(4)江山如面,。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青山遮不住,。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6)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四)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
(8分)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干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吉长如白练飞,一条水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期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谁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流恶诗”。
(注)谪仙:李白。
14、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152分)飞流直下三千尺:————————————————————千古长如白练飞:————————————————————16、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5分)鞠咏为遣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将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王公不答。
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
其后,王公入为参加政事,首以咏荐。
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知.杭州仁和县()(2)以谢平昔..奖进()(3)于是不复翼.其相知()(4)所忧者气峻.而骄()18、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2分)A、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基B、以.谢平昔奖进C、得以.文学相乐之意D、以.威其德耳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20、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21、王化基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表现在(2分)(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古大将之才,类出天授,然其临敌制胜也,要皆先识兵势座宾,而以避实击虚为百战百胜之法,文士家作文为,赤何独不然?盖章乘问则巧,笔翻空则奇,局逆振则险,词旁梭曲引则畅,虽古今名作如林,赤断无攻坚持实硬铺直写而其文得佳者。
故一题到手,必静相其神理所起止,而实字勘到虚字,更由有字句处勘到无字句处,既入其中,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及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务于他人所数十百言未尽者,予以数言了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有数十百言在其笔下,又于他人数言可了者,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纸上不多一字,如是又何虑文之理明辞达、神完气足也哉!此则所谓避实击虚之法也,大将军得之以用兵,丈人得之以作文,纵横天下,有余力矣。
22、作者以兵家术语来阐述为文之道。
(2分)23、根据文意,“笔奇”(笔部空则奇)、“词畅”(词旁插曲引则畅)的含义是(4分)笔奇:词畅:24、对“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再围绕文题广泛搜集材料,对于其中所含意蕴就可以一览无余。
B、再围绕文题全面地思考将要涉及的内容,就可以充分开掘其中的意蕴。
C、反复围绕文题广泛搜集材料,就可以发现原先的题目缺乏深刻的意蘊。
D、反复围绕文题全面思考将要涉及的内容,就会发现原先的题目不够含蓄。
25、本文了有关写作的与两个方面(2分)26、文中先说“予以数言了之”,后说“预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两者并不予盾,请说说理由。
(3分)二、70分27、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调交织在一起。
这都是作品吸收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惘,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