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江西省高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01年][高考真题][全国卷][语文][答案]

[2001年][高考真题][全国卷][语文][答案]

语文(全国卷)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璀璨.(càn)憧.(chōng)憬饮鸩.(zhèn)止渴B.凝.(níng)固分泌.(bì)孜.(zī)孜不倦C.蹊.(qī)跷省.(xǐng)悟穷形尽相.(xiàng)D.端倪.(ní)宝藏.(zàng)未雨绸缪.(mó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戳穿力挽狂澜暖昧食不果腹B.震撼融汇贯通喧嚣响彻云霄C.深奥死不瞑目气慨雍容华贵D.凋蔽哗众取宠辍学愤世嫉俗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位发言人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演练引导B.郑重演示引导C.庄重演示导致D.郑重演练导致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有摆设略嫌单调,建设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 .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

2008-2012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历届五年真题)

2008-2012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历届五年真题)

目录一.2012年高考江西语文试卷.................................1-7页二.2011年高考江西语文试卷...............................8-17页三.2010年高考江西语文试卷...............................18-24页四.2009年高考江西语文试卷................................25-34页五.2008年高考江西语文试卷................................35-41页六.2012年高考江西语文参考答案.........................42页七.2011年高考江西语文参考答案.........................43页八.2010年高考江西语文参考答案.........................44页九.2009年高考江西语文参考答案.........................45页十.2008年高考江西语文参考答案.........................46页2012年高考江西语文试卷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一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共150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谥.(shì)号提.(dī)防花蕊.(ruǐ)歃.(chā)血为盟B.熟稔.(rěn)青荇.(xìng)中.(zhōng)肯锱.(zī)铢必较C.整饬..(chì)优渥.(wò)尺牍.(dú)无色无臭.(xiù)D.监.(jiān)生执拗.(niù)觊.(jì)觎孑.(jiã)然一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家具赝品气概水乳交融B.萎靡帐篷更叠暴殄天物C.国粹输赢蛰伏旁征博引D.惭怍诟病九州呕心沥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01年江西卷语文诚信作文

01年江西卷语文诚信作文

01年江西卷语文诚信作文Cheating is a problem that exists in many areas of life, including education, relationships, and business.作弊是一个存在于生活的许多领域的问题,包括教育、人际关系和商业。

In the realm of education, cheating in school has become a prevalent issue that educators and parents are constantly trying to address.在教育领域,学校作弊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不断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One perspective is that the pressure to excel in school and achieve high grades leads students to resort to cheating as a way to meet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有一种观点是,学校学习的压力和达到高分的要求导致学生诉诸作弊作为达到不现实期望的方式。

Furthermore, the prevalence of cheating in education can have serious consequences on a broader societal level, as it undermines the values of honesty, integrity, and hard work.此外,教育领域中作弊的流行可能对更广泛的社会造成严重后果,因为它破坏了诚实、正直和努力工作的价值观。

The pressure of society, family, and competition forces students to cheat, which in turn diminishes their intrinsic motivation to learn and grow as individuals.社会、家庭和竞争的压力迫使学生作弊,进而削弱了他们内在的学习和个人成长动机。

2001年高考试题——化学(江西卷)

2001年高考试题——化学(江西卷)

2001年高考试题——化学(江西卷)化学(江西卷)第Ⅰ卷(选择题共72分)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Ca 40 Cu 64 Ag 108 Ba 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

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CNG),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

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份都是A.碳水化合物B.碳氢化合物C.氢气D.醇类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B.用明矾净化水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3.下列氢化物在液态时,分子间不存在...氢键的是A.HF B.H2O C.NH3D.CH44.为了保护自氧层,可采用的有效措施是A.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电B.减少含铅废气的排放量C.减少氟氯代烃的排放量D.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5.已知H2(g)+Cl2(g) 2HCl(g),ΔH=-184.6kJ·mol-1,则反应HCl(g) 1H2(g)+21Cl2(g)的ΔH为A.+184.6kJ·mol-1B.-92.3 kJ·mol-1C.-369.2 kJ·mol-1 D.+92.3 kJ·mol-1-6.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Fe3+→Fe2+;MnO4-→Mn2+;Cl2→2Cl-;HNO2→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A.Fe3+B.MNO4-C.Cl2D.HNO27.b g 某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该金属的三价正盐和a g 氢气。

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a b 2B .ab23 C .a b 3 D .b a 38.将NO 3-+Zn+OH -+H 2O →NH 3+Zn(OH)42-配平后,离子方程式中H 2O 的系数是 A .2B .4C .6D .8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200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分析

200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分析

达连贯、文学常识以及初步鉴赏文
学作品等方面的能力。下面分小题
对命题意图与解题思路进行具体
的分析与说明。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
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璀· 璨(’() ) · 憧(’*+),)憬
饮鸩 ·
-
.*/)
0
止渴
1%
凝 ·
()2),)固
分泌 ·
(34)
· 孜(.5)孜不倦
6% · 蹊(75)跷 · 省(89),)悟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 项,&、
这一后果,所以应该用 “导致”;而 和的心情。可见,句中用这个成语 %、) 三项都有语病。& 项犯了句式
穷形尽· 相(8:(),)
;% 端· 倪()2) 宝· 藏(.(),)
未雨绸· 缪(<=>)
【答案】1
【分析】第 # 题重点考查考生
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
记。能力层级为 & 级。
由于我国方言复杂,各方言区
之间的语音差别很大,各地考生对
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别能力
有所不同,所以前两年的高考语文
试卷中没有考查语音的题目。但这
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 语境准确选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
气势,专指正直、豪迈,这里的“概” 级为 ; 级。
指 “气度神情”。而 “慨”指 “愤激”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 项,即选
“感慨”“慷慨”,均与心理活动有 用 “郑重”“演练”“导致”。 !句
关。1 项中有一个错别字:“融汇贯 中,发言人是代表国家对美方军用
! 考考试试指指南南 !"#$%&’%&("( 栏目主持 徐永平

高考语文江西卷基础题与答案(2005-2010年)

高考语文江西卷基础题与答案(2005-2010年)

高考语文江西卷基础题与答案(2005-2010年)2005-2010年高考江西卷语文基础题与答案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悖.(bèi)谬翎.(lín)毛赧.(nǎn)然咬文嚼.(jiāo)字B、脉.(mò)脉提.(dī)防吮.(sǔn)吸摸.(mó)棱两可C、福祉.(zhǐ)重.(zhòng)听怔.(zhèng)怔虚与委蛇.(shé)D、游讲.(suì)破绽.(zhàn)斡.(wò)旋少别更.(gēng)事1.B 。

(A、翎”应该读líng .C怔应该读zhēng D项“讲”字应该读shuì)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不字的一组是A、禅让震撼针砭惩前毖后B、荟萃蕴籍屠戮天花乱坠C、糟塌疲乏寒暄标新立异D、怄气伫立痉孪远见卓识2.A.(B“蕴藉”。

C“糟蹋”D“痉挛”)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王晓华外语能力和公共能力非常强,被学校到国际交流处负责外籍教师的引进和治理工作。

②天气恶劣,这些初到庐山的外国朋友依然游兴盎然。

③有时她偷偷塞一点口香糖、瓜子啥的给小王,小王别想要,又别便当众。

A、委任别管推却B、委派虽然推却C、委任虽然推诿D、委派别管推诿3.B 。

(“委派”是“派人担任职务或完成某项任务”的意思,强调的是派遣;“委任”是“派人担任职务”的意思,强调的是任命。

“虽然”是一具表让步关系的关联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是由此产生的相反的结果。

“别管”是一具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表示条件或事情别同而结果别变,它所引导的普通是有疑咨询词的句子或挑选关系的句子。

“推却”是“拒绝,推辞”的意思;“推诿(推委)”是“把责任推给不人”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张之才一见自个儿的爸爸受拉如此大的委屈,忍俊别禁....,拿起菜刀追出门去,要和渔霸算帐。

2001年高考语文试卷

2001年高考语文试卷

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璀璨(càn)憧(chōng)憬饮鸩(zhèn)止渴B凝(níng)固分泌(bì)孜(zī)孜不倦C蹊(qī)跷省(xǐng)悟穷形尽相(xiàng)D端倪(ní)宝藏(zàng)未雨绸缪(mó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戳穿力挽狂澜暧昧食不果腹B震撼融汇贯通喧嚣响彻云霄C深奥死不瞑目气慨雍容华贵D凋蔽哗众取宠辍学愤世嫉俗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位发言人________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是一次________,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____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演练引导B郑重演示引导C庄重演示导致D郑重演练导致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

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

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高考语文江西试题及解析完整版

高考语文江西试题及解析完整版

高考语文江西试题及解析完整版高考语文江西试题及解析完整版高考语文是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学素养的考核,对于考生来说,语文试题无疑是备考中的重要一环。

江西省的高考语文试卷也是备受关注的,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份高考语文江西试题及解析的完整版。

第一部分:选择题1. 题目: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与“洪荒之力”的意思相近?A. 震撼人心B. 刀光剑影C. 翻云覆雨D. 石破天惊答案:D解析:根据句子的意思可知,“洪荒之力”的意思是力量强大,可以轻易改变、打破常规。

因此,选项D“石破天惊”与其意思最接近。

2. 题目:下面哪个句子的语法结构是正确的?A. 尽管下雨了,但大家都照常出去玩。

B. 他又跑又跳地赶了过来。

C. 她虽然很疲惫,但还是坚持完成了任务。

D. 昨天去了图书馆,借了几本书回来。

答案:C解析:选项C的句子结构正确,虽然句子较长,但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和语法关系明确,符合语法规范。

3. 题目:下面哪一个成语的意思与“一触即发”相近?A. 慢慢来B. 乱七八糟C. 千钧一发D. 平安无事答案:C解析:根据句子的意思可知,“一触即发”的意思是形势非常紧张,一点触动就会爆发。

因此,选项C“千钧一发”与其意思最接近。

第二部分: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从前的日落,是美丽的。

红红的太阳慢慢沉入西方的大海,顷刻全天候变成漆黑的夜晚。

可是,从前的日落,只有在田野、草地上能够欣赏得到。

城市的楼群,大桥的跨越,使人们对日落接触越来越少,逐渐淡忘了日落的美丽。

文中看似讲述了人们对日落的遗忘,但反之作者想表达出的是日出的美丽。

原因何在呢?也许是日出能看见每一天的开始,是一种对新的一天的期待,是一种朝阳,告诉我们前面的路有多远。

4. 题目:作者在文章中想表达的是什么?A. 人们对日落的遗忘B. 日出的美丽和意义C. 城市景观对日落的影响D. 日出与日落的对比答案:B解析:通过文中的描述可知,作者实际上是想强调日出的美丽和意义,以及它代表每一天的开始和新的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详解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璀璨(càn)憧(chōng)憬饮鸩(zhèn)止渴B.凝(níng)固分泌(bì)孜(zī)孜不倦C. 蹊(qī)跷省(xǐng)悟穷形尽相(xiàng)D.端倪(ní)宝藏(zàng)未雨绸缪(mó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戳穿力挽狂澜暖昧食不果腹B.震撼融汇贯通喧嚣响彻云霄C.深奥死不瞑目气慨雍容华贵D.凋蔽哗众取宠辍学愤世嫉俗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位发言人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演练引导B.郑重演示引导C.庄重演示导致D.郑重演练导致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

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6、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藏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的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

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C.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样子》以及叶圣陶的《倪焕之》,是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D、马克?吐温和欧?亨利都擅长写讽刺小说。

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百万英磅》和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

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薯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乌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9.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

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杏杏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

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

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革是)。

10,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海臧克家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二、(18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

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

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

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

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

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

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文言文选自《史记》,请进入,查找《史记》全译,查找“田单列传”,有详细的注释和译文。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乃纵反间于燕。

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C、而城中鼓噪从之。

D.燕军扰乱奔走。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B、遣使约降于燕。

故内惑于郑袖。

C、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五千人因衔枚击之。

相如因持璧却立。

1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都投降B.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只怕他率领军队到来,即墨就不能保全了C.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燕军把坟墓全都挖开,烧化死人D,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并点燃它的末端15.以下句于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⑥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

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

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

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已方同仇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

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三、(12分,每小题3分)铜奔马正名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路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

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

“铜奔马”一名虽然筒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

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三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

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

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

《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心川。

”《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

”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

但是《淮南子?俶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

”《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

”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

”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

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

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

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咸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

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

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

”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

”二句中赤免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

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命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

”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