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服装设计中的人体结构特征

合集下载

服装设计人体工程学第1章概述

服装设计人体工程学第1章概述
3、适应人体需要的安全性;安全警示作用和安全因素 4、高效能;服装要求低成本、高产出、效益佳的竞争要求。
第一章 概述
五、服装人体工程学的回顾与展望
内衣与外衣的关系---禁锢式内衣
第一章 概述
内衣与外衣的关系----弹力式内衣
第一章 概述
从“禁锢式内衣----弹力式内衣----结构内衣” 说明人类的服装行为不断注重人体工效学 的要求。
内衣与外衣的关系----结构内衣
第一章 概述
视角

表 演 性
渗入服装设计前
注重形式感,吸收、表现 某种艺术风格,展示时尚 与流行,形式感强。
视角 穿
设计师主观意欲强,以
“纯艺术”的角度出发, 将服装当作绘画与纯精神 实 产品,局限于表演台和小 用 范围,其装饰性高于一切。 性
渗入服装设计后
包含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化, 有助于肢体的运动,注重肌肤卫 生的要求,符合人的生理心理指 标,材质与人体的要求一致,便 于生活,保养方便,时空适应性 大。
第一章 概述
5、人与人界面
在人—服装—环境系统中,人作为主宰者和控制者,不仅与服装 环境发生作用,还与不同地位、不同角色的人发生相互作用。
第一章 概述
从多功能背心到时装的功能变化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服装人体工程学的概论
服装适合人体的需要及“人与服装、服装与环境”的优化内容包 含以下内容:
1、适应人体需要的第一标志是舒适感和满意; 2、适合人体需要的第二标志是有益健康;服装的压力不能超过 人体的承受力
第一章 概述
防辐射服装
1938
第一章 概述
年 “ 尼 龙 ” 的 诞 生 , 为 今 天 纤 维 工 业 奠 定 基 础 。

人体结构特征分析

人体结构特征分析
❖ 身高、前腰长、乳点长、后腰长、背长、腰 高、股上长、股下长、膝长、臂长、上臂长、
作业:
❖ 测量出五个同学 的规格尺寸。
服装结构设计
——概论
重点:人体结构特征分析
难点:部位尺寸测量方法
女体体型特征
❖ 成年女体体型特征主要表现为:颈部较细而显长, 其横截面基本为扁圆形,肩部较窄而倾斜,胸部乳 房隆起;背部稍向后倾斜,使颈部前伸,造成肩胛 骨突出;腰部纤细凹陷柔软,由于骨盆宽厚使臀部 外突更明显,腹部前挺且较圆浑宽大。整体上看上 窄下宽,上部丰腴,下部稳健。女性肌肉没有男性 发达,而皮下脂肪较男性多,它紧紧覆盖在肌肉上, 外形显得较光滑圆润,起伏较大,显出优美的S形 曲线。
❖ 前颈窝点(FNP):连接左右锁骨的直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 点。是测量颈根围的基准点。
❖ 肩点(SP):肩胛骨上缘最向外的突出点,从侧面观察位于 上臂正中央与肩交界处。是测量肩宽、臂长的基准点。
❖ 前腋点:手臂自然下垂时,手臂与躯干部在腋前的交点。是 测量胸宽的基准点。
❖ 后腋点:手臂自然下垂时,手臂与躯干部在腋后的交点。是 测量背宽的基准点。
这种体型亦称为复合型特体。
标准人体部位识别
❖ 人体是由206块骨头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构成。骨骼是支撑人体形 状的支架,决定着人体外形,骨骼材质的软硬起着支撑体重、保护 内脏器官的作用。
部位尺寸测量方法
❖ 人体测量的意义
在服装结构设计中,为使服装更适合人体,必须将 人体各部位的体形特征数字化,对人体的体型特征形成 正确、客观的认识。因此,人体尺寸的测量是进行服装 结构设计的基础。
测量基准点
❖ 头顶点:头部保持水平时,头部中央最高点。是测量头高、 身高的基准点。
❖ 眉间点:头部正中矢状面上眉毛之间的中心点。是测量头 围的基准点。

服装结构知识、测量、标准、及规格介绍

服装结构知识、测量、标准、及规格介绍

第一章服装结构知识第1节定义款式、结构、工艺是服装现代工业化分流的基本流程。

款式的主要任务是把构思中的服装款式形象化,用效果图的方法表现出来。

在款式、造型、色彩、材料、结构、工艺、穿着、对象、环境、功能性等方面形成一种初步的构思。

它奠定了服装的基础,把握了总体方向和基本调子。

结构既是服装的重心,是将款式效果图具体化,即把立体、空间和艺术性的构思逐步制作成服装平面或立体结构图形。

随着服装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电脑机械自动化同人的智力紧密结合起来。

结构已进入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新阶段。

这是当今信息时代国际服装潮流发展的趋势,它是对提高服装质量,保证产品适销对路,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企业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第2节服装结构的三大构成人体结构、数学结构和几何图形结构是服装的三大构成。

那么服装结构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假定款式是服装艺术形态构成的话,那么结构是服装技术性真实模型的落成。

假如款式来源于社会的实际需要,那么结构就更有把握将服装真实模型沉浸在艺术性、技术性和社会性所交融的海洋中,这就大大地扩大了服装结构的内容。

结构一般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服装人体的结构特征,人体测量和服装规格,国家服装号型系列标准,结构制图基础,结构设计,成衣纸样等方面。

第3节人体和结构特征运用数学统计的概念,人们曾经对各类标准人体模型作过同样的实验测绘和计算。

因此,在这样的基础上得出服装标准人体的长度、围度的比例数值,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为进一步研究服装人体工程学提供了客观资料。

运用解剖学的原理,研究真实服装模型各部位的横断面,纵切面的结构特征和形状,并勾通了模拟人体表皮解剖图,为服装人体工程创造成了规范化的条件。

总之,理解了人体的结构特征,才能对服装有所了解,才能创造出完美的结构图形,制作出合适的服装。

1、长度比例(以女子为例)在行业中,一般用人体总体高的百分比值来计算服装长度方法如(图一)。

再按人体比例图所划分的各部位结构,得出各长度的比例值如(表一)。

《服装人体特征作业设计方案-服装设计基础》

《服装人体特征作业设计方案-服装设计基础》

《服装人体特征》作业设计方案
一、设计背景
《服装人体特征》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体特征对服装设计的影响的课程。

通过进修人体各部位的特征,学生可以更好地设计出符合人体结构和比例的服装,提高服装设计的专业水平。

二、设计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人体的各部位特征及其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2. 提高学生对服装设计的专业认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设计能力。

三、设计内容
1. 人体各部位特征的介绍:包括头部、颈部、肩部、胸部、腰部、臀部、腿部等各个部位的特征及其影响。

2. 服装设计与人体特征的干系:介绍不同人体特征对服装设计的影响,如身材高矮、肩膀宽窄、腰围大小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设计符合人体特征的服装,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四、设计步骤
1. 理论进修:学生先通过教室讲解和教材阅读,了解人体各部位的特征及其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2.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人体特征进行服装设计,包括设计草图、比例调整等。

3. 展示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进行同砚间的讨论和评判,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评判标准
1. 设计作品符合人体特征的特点。

2. 设计作品创新性强,有奇特的设计风格。

3. 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展现出对人体特征和服装设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总结
通过《服装人体特征》的进修,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体结构对服装设计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宁技能。

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进修,学生能够在未来的服装设计工作中做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展现自己的设计才华。

女装结构设计教案

女装结构设计教案

女装结构设计第一章女装原型第一节文化式女上装原型的构成原理一、原型的制图(上衣、裙子)二、原型的分类和分析三、原型的修正1、胖体2、瘦体3、挺胸体4、驼背体5、扁身体6、圆身体1:1纸样一份,要求针对自己的体型数据,制作一件原型。

(此原型要求裁剪、缝制、试穿、修正)1:5硬板纸样一份,预习。

1、女装原型是复合人体哪一体块的结构?为何将该体块作为原型结构?2、女装原型属于女装中哪一类服装的基本型?松量是怎样设计的?试析原型的使用范围。

3、为何女装原型的前摆缝较后片多出 2 cm?第二章原型的基本原理应用(一)第一节原型的三个基础原理及应用一、对位法则及省移原理1、省的概念及其作用(1)什么是省(2)省的作用2、乳凸量、预留胸省量、腰胸差量、前后差量间的关系3、对位方式与体型、服装造型的关系4、省道转移与造型设计(1)省道的形式(2)省道转移(3)省道变褶裥(4)省道变分割线第二节裙子基本纸样变化原理及应用1、腰省变摆量2、腰省变分割线3、腰省变褶裥裙子的工艺实践。

(用彩色卫生纸操作)1:5各练习二份1、省的类型有哪些?应如何应用?2、常用的省移方法有哪些?试述省移原理的规律。

3、试析全省量的构成及应用方式。

4、试析柔和胸省的设计方法。

5、乳凸量设定的依据及其应用。

第三章领型的结构变化设计第一节领子概念一、领围的测定方法1、测量要领2、测量方法二、领的分类1、立领2、翻领3、驳领4、变形领三、领成型原理—一领的立体构成四、配领松量的构成原理1、领面、领座、夹角、领外沿尺寸、前偏量的认识2、肩颈领面宽、领座高、二者夹角的关系与领的造型第二节立领的结构原理及变化设计一、立领的起翘量设计原理1、脖颈结构与立领的起翘量设计二、立领的舒适性1、立领舒适性的掌握原则三、立领的变化设计1、中式立领2、连身立领(领省的应用)第三节各类领型的结构原理1、无领1、翻领2、驳领3、变形领典型领型的1:1纸样绘制十款及工艺实践。

1.1人体外形与结构(教案)《服装结构制图》同步教学(高教版第二版)

1.1人体外形与结构(教案)《服装结构制图》同步教学(高教版第二版)
6. 提升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课堂展示和点评,学生将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生将能够接受他人的反馈和建议,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服装结构制图》第一章第一节“人体外形与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加入了案例研究和项目导向学习。通过角色扮演和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在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方面,我使用了PPT和视频,以及在线工具,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了人体外形与结构的相关知识。
3. 角色扮演与实验: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服装设计师的角色,进行人体尺寸的测量和服装结构的分析。同时,教师将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如使用软尺和皮尺进行人体尺寸的测量,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使用教学媒体和资源:教师将使用PPT、视频等教学媒体和资源,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人体外形与结构的相关知识。同时,教师将引入一些在线工具,如人体尺寸测量软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人体外形与结构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人体的外形与结构的认知和理解。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服装设计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外形与结构在服装设计中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人体外形与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服装行业:服装设计与打板方案

服装行业:服装设计与打板方案

服装行业:服装设计与打板方案第一章服装设计概述 (2)1.1 设计理念与定位 (2)1.2 设计流程与方法 (3)1.3 设计风格与趋势 (3)第二章服装设计元素 (3)2.1 色彩搭配与应用 (3)2.2 面料选择与特性 (4)2.3 款式设计与结构 (4)第三章人体测量与服装号型 (5)3.1 人体测量方法 (5)3.2 服装号型标准 (5)3.3 体型分类与适应 (5)第四章服装结构设计 (6)4.1 服装结构原理 (6)4.2 服装部件设计 (6)4.3 结构变化与应用 (7)第五章服装打板技术 (7)5.1 打板基本原理 (7)5.2 打板工具与材料 (8)5.3 打板方法与技巧 (8)第六章服装工艺流程 (9)6.1 缝制工艺 (9)6.1.1 缝制工艺概述 (9)6.1.2 缝制工艺要点 (9)6.2 装饰工艺 (9)6.2.1 装饰工艺概述 (9)6.2.2 装饰工艺要点 (10)6.3 整理与包装 (10)6.3.1 整理与包装概述 (10)6.3.2 整理与包装要点 (10)第七章服装样品制作 (10)7.1 样品制作流程 (10)7.1.1 设计稿确认 (10)7.1.2 材料准备 (10)7.1.3 样板制作 (11)7.1.4 缝制样品 (11)7.1.5 质量检查 (11)7.1.6 修改与完善 (11)7.2 样品质量评价 (11)7.2.1 外观评价 (11)7.2.2 尺寸评价 (11)7.2.3 缝制工艺评价 (11)7.2.4 质量评价 (11)7.3 样品修改与完善 (11)7.3.1 根据质量评价结果,对样品进行针对性的修改与完善。

(11)7.3.2 针对外观问题,如颜色、图案等,可调整面料或辅料,以达到预期效果。

(11)7.3.3 针对尺寸问题,可调整样板或缝制工艺,使样品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11)7.3.4 针对缝制工艺问题,可改进缝制方式或提高缝制牢固度,提升样品的整体质量。

人体结构与外形

人体结构与外形

4、臀部
男性:臀窄且小于肩宽,后臀外凸较明显,呈肯 定的球面状,臀、腰围差值〔简称臀腰差〕显著, 一般在10~16厘米。
女性:臀宽且大于肩宽,后臀外凸更明显,呈肯 定的球面状,臀腰差比男性更为显著,一般在 20——24厘米。
老年:男性老年的后臀部外形根本与青年相仿, 女性老年的后臀部则显得宽大圆浑,略有下垂, 与青年相比,老年的臀腰差明显减小。
称的颈肩点、肩端点、胸高点、背高点、
前腋点、后腋点、腰侧点、臀高点、臀
侧点、前后肘点、膑骨点、踝骨点等都
是人体重要的基准点。人体基准点的设
线
服装人体主要基准线为前后中心线、
颈围线、胸围线、腰围线、中臀围线
〔腹围线〕、臀围线、臂根围线、臂围
线、肘围线、腕围线、肩中线、侧线等。
人体基准线的设置将为服装主要构造线 的定位供给牢靠的依据。
上躯干局部的主要基准面可视为与胸部、侧
部、背部对应的体表曲面。腰节以下躯干局
部的主要基准面可视为下腹部、臀侧、臀部
对应的体表曲面。四肢体表曲面接近圆柱侧
面,可分成前后两个基准面来争论
练习:
1、 据男女的体型特征,哪种表述是错误的〔 〕 A. 男性肩部宽而平 B. 女性吸腰量较大 C. 男性臀部宽大而向后突出 女性肩部窄而斜

体外表为不规章的空间曲面,而服装
是使用平面材料通过肯定的科学规律、方法
来进展构造设计、打板和制作的。通常我们
将人体外部形态进展抱负的几何曲面化,称
这些体表曲面为服装人体基准面。“三体积”
与“四肢”的体表曲面打算着服装人体的基
准面。
头部主要基准面可视为与人的脸部、
头侧、头顶、脑后对应的体表曲面。腰节以
列举四个特殊体型,描述其特点并分析如何通过 服装进展修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服装设计中的人体结构特征第一节人体基本知识一、基础人体1、骨骼骨骼是形成人体年龄差、性别差及体格、姿势的支柱。

仅仅是骨骼就能大致推测出合体服装的主要因素。

图69至图71表示了服装设计用的骨骼的3个方向(前面、侧面、后面)。

本图的特点以关节为中心,汇总了解剖学的名称。

因为服装设计不仅要适合于静体,同时也必须适合于动体,因此必须特别注意关节的构造。

脊柱对人体的姿势和美观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为了帮助理解,专门用线表示了脊柱的范围、部分的曲率以及整体的曲势(图70)。

对服装设计来说测量是重要的,可以说是理论化的开端。

多数测量点都把骨骼部位作为标记。

上述图中右侧为解剖学名,左侧为测量点。

2、肌肉骨骼肌是与人体外形密切相关的,它附着于骨骼与骨骼之间,是使关节运动的器件。

人体的前屈和后伸运动是由背、腹肌群对抗、平衡的结果。

服装穿着时的牵引、压迫几乎都是由于前屈、后伸运动和上肢、下肢运动所引起的。

在服装设计寻求对策时,从四肢的屈侧和伸侧的角度来寻找是有助于解决问题的。

3、皮下脂肪皮下脂肪组织分为储藏脂肪和构造脂肪。

储藏脂肪遍布全身,组成皮下脂肪层,形成人的外形和性别差。

而构造脂肪也与关节的填充脂肪有关。

皮下脂肪层与人体的外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形成了体表的圆顺和柔软,使之产生皮肤的滑移。

它是服装结构方面必须考虑的地方。

二、人体方位和基准1、方位就服装而言,对于复杂的立体的人体,必须确定服装造型所需要的方向和基准,以此作为立体划分和体表平面化的基础。

图10所示把人体置于六面的长方形箱体中,可确定出人体的6个方位。

即前后面、左右面和上下面。

2、基准线、基准面、基准轴确定人体的方位之后,就可确定如下的基准。

通过人体前面正中的基准垂直面切开,就得到前中心线、矢状切面、后中心线。

矢状切面在后中心侧包含着表示体形根干的脊柱。

它可以最清楚地知道人体的曲势(即沿着体形有韵律的曲势),而且,这是服装背面特征曲线表现的基础。

所有与矢状切面相平行的面称为矢状面。

对服装造型有用的矢状面是通过人体的突出部位的矢状面,也即通过乳头位置、肩胛位置、大腿、膝部位置、腰臀、腓腹位置的矢状面。

通过袖窿线处切下去的臂根切断面,是服装特有的后曲倾斜纵断面。

重心线从左右侧面看过去,是一条通过体表上的头顶、耳垂、颈前部、胴体中间、膝盖下端、足底中点的铅垂线。

如图所示。

在重心线位置,设一个面与基准垂直面(矢状切面)垂直相交,称为基准前头面。

这两个基准面垂直相交线为基准轴(重心轴或体轴),它不同于重心线。

基准前头面上的轮廓线,在颈部变细、膝下部消失,得不到真正的体形。

沿着体侧曲势线(图22中通过头顶、颈中间、臂根中间、胴体中间、大腿根、膝幅、脚腕中间,沿着各部分曲势构成的有韵律的曲线)剖切的话,可得到对服装造型有用的轮廓线。

这样就很容易比较性别和体形的差异,服装中需要考虑的部位也一目了然。

基准水平切面设在上、下半身分界的腰围线上。

在服装中,在与此相平行的水平断面中,可了解水平体形的断面,有胸围断面、臀围断面。

第二节人体体型结构特征一、人体基本特征1、人体体形的对称性人体以中心线和矢状切面为界,左右大致是对称的。

在人体美学上是把这个作为人体左右对称(symmetry)和左右不对称(asymmetry)的美术效果论来处理的。

由于人体对称,所以服装结构也基本左右对称。

在服装设计中,有时在结构、色彩、花纹或着装方面有意打破对称,用左右不同来表达美的效果。

因此,人体的对称不对称问题,可以说与服装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2、人体体形的复杂性人体是人体各部分(体干、上肢、下肢)的复杂连接体。

因此也形成了服装的复杂结构。

但也有与此相反,避开人体复杂结构的情况。

3、人体体形的立体性服装有立体感。

要使服装有立体感,必须要有对人体立体感的认识。

也就是说,有了对人体的立体感才有服装的立体感,只有清楚知道体形,才能有美的表达。

二、人体区域与服装结构设计关系如果对人体静态进行观察,就可以清楚地划分出头部、躯干、上肢和下肢等四大区域。

在各区域中又可分出主要的组成体块,这些体块呈现稳定状态,并由连接点连接,形成人体构造。

了解这些部位的具体形态和相关数据非常重要,有利于对结构设计原理的理解。

(一)头部头部在服装结构设计中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它是雨衣、羽绒服、风衣以及各种帽子的结构设计依据,如图1-2所示。

(a)头长(b)头宽(c)头围图1-2 人体头部帽的结构主要是由头顶、脑后和两侧组成的半圆形,呈上大下小的实体。

已知帽的具体款式,要准确绘制帽的结构图,需要了解头部的相关数据,如头围、头长、顶宽等尺寸。

以中号体型为例:(1)头围:男子58cm左右,女子54cm左右;(2)头长:男子27cm左右,女子24cm左右;(3)顶宽:男子21cm左右,女子18cm左右。

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适当加放一定的放松量即可制定出帽子的成品尺寸。

(二)躯干躯干由胸部、腰部和臀部三大体块组成,它是人体的主干区域,是服装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

1、骨胳骨胳决定人体的外部形态特征,男女的骨胳有着较明显的区别。

男子的骨胳粗壮而突出,女子则相反。

由此反映出男女体型的特征:男子粗犷、肩较宽、胸廓大;女子柔和,肩窄小圆滑、胸廓小。

由于生理上的原因,男子骨盆狭小而薄;女子胸围小于臀围,一般相差4~6cm。

2、肌肉、皮下脂肪男女的体形除了受骨胳影响外,肌肉及皮下脂肪也不可忽视。

男子的肌肉较发达,特别是背部非常厚实,使后腰节线下移,所以男装后衣长往往长于前衣长。

女子肌肉不发达,但是皮下脂肪较多,乳房隆起,背部向后倾斜,颈部向前伸,肩胛骨突出,臀部突出上翘,后腰凹陷,腹部前挺,显出优美的“S”曲线。

女装往往需要体现该特征,也就决定了褶、省以及弹性面料在女装中的大量应用。

(三)上肢上肢由上臂、前臂和手腕组成。

上臂和前臂为固定体块,中间由肘关节连接,在形体上理解为两个圆柱相连的动体。

这一体块是袖结构设计的依据,在设计时首先要了解手臂自然下垂时的形态,一般向前倾斜6cm,然后根据袖型的需要设计袖山高与袖肥。

一般把与臂伏案并保持袖形不变(无皱折)的自然形状认为是标准袖型,经测量此时袖山高是14cm。

最后,根据袖型的需要可调整袖山高,袖型越宽松,袖山就越浅,一般不超过14cm。

反之,则超过14cm。

(四)下肢下肢由大腿、小腿和足三个体块组成,中间分别由膝关节和踝关节连接,是裙类和裤类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

由于这一体块运动比较频繁,因此有必要了解它运动时的情况。

当人行走时,两条腿就互相交叉,形成交叉点。

经测量,交叉点距离腰节36cm,围度为80cm左右,这两个数据将是我们设计多种款式结构的依据。

男女体型特征比较三、体型分类1、分类指标人体的体型可以采用不同的变量来表示,传统分类指标有以下三类:(1)围度差分类相同的胸围,不同的腰围(腹围或臀围),就显示出不同的体型。

因此,不同围度的差值可作为区分体型的依据,许多国家都是以三围来制定标准。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分类结果不一定显著。

(2)前后腰节长的差前后腰节长的差最能表示正常体与挺胸凸肚或有曲背的体型的差别。

但这种方法对下体差别的反映误差过大,而且测量部位不易把握,因此采用也不广泛。

(3)特征指数常用的指数有体重与身高的比(又称为丰满指数),某种围度与身高的比,不同围度的比等,在体型分类上经常采用的有皮—弗氏、罗氏指数、达氏指数等。

2、男女体型分类体型可分为正常体和非正常体,正常体是指胸、背、肩、腹、四肢发育均衡者,国家标准中按照胸腰差分为Y、A、B、C四类,如表。

第三节人体比例和服装设计人体的比例,在体型表达、制作、款式设计时是必要的,但仅仅是现存比例,所以有不完善的地方。

在此应找出符合服装款式中各部分的比例,加上创意,明确形态系列中人体比例和服装比率之间的关系。

比例,通常有身体长度的比例、容积的比例、重量的比例,但这里仅仅是指长度的比例。

而且常常以人体的比例,或者以它们的比率为前提来处理服装与服装间的比率,所以在此也先说明一下。

一、设计的比例1、头身示数以头高(头顶到颌尖)划分身长而得到的数值称为头身示数。

这个人体比例,以头部为标准,对服装设计来说,容易理解也容易使用。

头身示数为7.5或8,美的程度为最佳,这个倾向很强。

但是,仅以这个来评价人体美也是有问题的。

头身示数的确是衡量人体美的一个标准,但重要的是作为计量单位的分割线在人体什么部位和用分割线分割的各个部位之间形状的均称以及连接的如何。

身体局部稍有不同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形态。

因此头身示数是把握人体形态的好方法,但只能说是大致的标准。

7头身的分割线和身体部位的关系如下:(分割线)(身体部位)0——头顶全头高(计量单位)1——颌尖全头高(计量单位)2——乳头(大致上限的位置)3——脐下(大致下限的位置)4——拇指根(大致拇指根下限位置)5——膝头上(膝盖骨上沿)6——中胫(大致胫骨中间)7——地面(脚底板)2、实际比例(1)第3指长=1/2头高从第3指(中指)头端到中指上端面的长大致等于头高1/2处的眼睑线或耳上根部的位置。

(2)头高=前臂长=脚长下臂(从肘头到手腕尺骨的长度)和脚长(从后根到脚趾的长度)大致与头高相等。

(3)头身示数为7时的肩峰点肩峰位置在服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割线1—2之间,自上向下1/3的位置是肩峰。

这是一个基准点,再比它低的话就成为斜肩。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因它与颈侧点高低有关。

(4)头身示数为7时,肩端点间距,上臂外侧间宽距头的大小和肩宽与服装的形状和大小的均衡有着密切的关系。

图41表示了肩宽和头部的比例关系。

以肩峰点分割线(1—2之间靠1的1/3处)和中心线的交点f(颈窝点附近)为中心,到两乳头分割线和中心线交点距离为半径划弧,与肩峰点分割线相交,在左右分别得交点AC(肩峰点acromion)。

此为女性的肩峰点宽,即相当于衣服肩宽的尺寸。

男性的肩宽比女性还要外面一点。

图41左图为成人男性,以下颌为中心,头高为半径,分别与1分割线左右两边相交,得O1,从O1引铅垂线O2。

另一侧,同样求得O3,便得到上臂外侧间距。

女性比它里面一点,为O3—O4。

也即头高×2≒上臂外侧间距。

(5)头身示数为7时,身长=指尖距离身长与两指尖长大致相等。

直立状态,上肢左右展平,中指与中指之间的长度与身长等长,正好在方形中。

3、年龄层、性别的比例这个比例对于了解由年龄的变化引起的体形变化和男女体形差异都是必要的。

了解体形变化的类型,可用于:(1)体形变化的推测,测量方法及其处理。

(2)制订尺码时的体形覆盖率研究。

(3)制订尺码及推档的方向。

(4)时装画年龄层的表达。

(5)高覆盖率体形款式的形成。

二、服装设计中比例的种类对于形象美有一般普通的美(common beauty)到高难度的美(difficult beauty),有着不同的种类和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