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chapter04

《文学理论》chapter04

文本赏析: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
5、形象与理性的辨正关系(总结)
a、文学的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了文 学是形象的; b、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文学蕴 含某种理性; c、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 层面表现为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在深层 具有某种理性。
意 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
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空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 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王国维《人间词话》
2、‚表现型‛形象:指为表现作家的理想 和感情而创造的形象,这类形象是想象活动 的产物,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不同。(这类 在诗歌和散文中尤多) eg:顾城的《远和近》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 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表现型‛形象大多有细化、突出形象的某 个方面,运用多种表达手法来进行(变形) 处理的特点,主观色彩浓。 3、‚象征型‛形象:这类形象都含有大于形 象本身的含义,它常指某种思想、理念甚至 抽象的观念,象征型形象本身就是一个符号, 因为它代表着另一形象。
有三重形象,a、由意象构成,特点:情境 交融、拟容取心,将需要表达的思绪情感 寄托于物象或景象,从而创造出情中景、 景中情的审美意象; b、境生象外,即通过意象所创造的空间, 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由意象引发读者的 审美想象,并在想象中达到一种境界。eg: 红杏枝头春意闹;
c、韵外之致,即意境能给人带来象外之 象,也能给人言外之意,此刻,从语言中 所获得的韵味就能将读者带入一个形而上 的层面(道),由此生成的感受超越了眼 前景物、象外之象,从而进入与人生、世 界、宇宙相关的韵味与思考。 实践性技巧:创造--欣赏意境的方法,审 美视线的‚仰观俯察‛,‚远近往返‛的 游目,阴阳五行、黑白相生、虚实相生哲 学的运用。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L04·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L04·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教学设计库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教学目标与重点(一)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学的含义。

2.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3.认识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4.掌握文学的价值系统与功能系统。

(二)教学重点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有哪些表现?2.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的典范形态有哪些?3.文学的价值系统与功能系统是什么?二、课堂教学的思路与设计1.让学生理解文学的各种含义,突出强调文学具有的特殊的审美属性,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组织。

2.讲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首先需要明确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理解它与经济基础和其他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其次需要突出强调文学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具有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再次理解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审美的、社会的各种内涵是通过话语蕴藉而体现出来的;最后理解和把握文学作为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

3.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是重点要讲解的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解:(1)无功利与功利。

让学生理解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

(2)形象与理性。

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

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

(3)情感与认识。

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认识则是间接的。

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通过以上三点的学习,明白文学的属性决不是单一的而总是双重的;其次,文学的审美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复杂地缠绕在一起。

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

4.掌握话语和话语蕴藉的概念。

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的五个要素:(1)说话人;(2)受话人;(3)文本;(4)沟通;(5)语境。

而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1)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圣才出品】

第4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答:(1)文学概念的两种含义文学概念有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两种含义。

①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此种文学概念盛行于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8世纪之前,把文学当作一般文化形态,并无特殊的或专有的性质。

②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此种文学概念大致完成于中国魏晋时期和西方16至18世纪,强调文学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化形态的特殊审美性质。

(2)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①在现代世界,通行的是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

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②尽管文学的通行含义已经固定,但也并不存在一个明确、清晰的界限,可以截然分辨文学与非文学。

文学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2.怎样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答:(1)文学是社会结构的—个组成部分社会结构是由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各种要素或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的总体组织,包括两个基本层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

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各种制度及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包含两个层面: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2)文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有距离的,它往往要与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中介的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而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也要通过政治等中介环节才能发生支配性的作用。

文学理论教程前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前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上)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文学概论第四章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文学概论第四章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13
• 文学不是个人所有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 社会活动; • 文学不是个人言语行为,而是人与人之间 的社会话语实践。
14
二、文学与话语蕴藉
文学作为话语,与日常话语、哲学话语、政治话语、 科学话语、新闻话语等一般话语不同,具有“蕴藉”特点, 具体表现即为“话语蕴藉”。
蕴藉:“蕴”-------积聚、收藏,引申而为含义深奥;
26
江汉----杜甫
• • • •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病欲苏 一作: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其一,我的心已如落日,但它仍然强壮。 其二,我的心不像落日,它仍然强壮。 其三,在落日中,心仍然强壮。 其一,虽然我的病已如秋风,但它会很快痊愈的。 其二,我的病不像秋风,它会很快痊愈的。 其三,在秋风中,病将要痊愈。 27


比较而言,含蓄突出的是表达上的小中蓄 大,含混偏重的是阐释上的一生多。不过,两者 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共同揭示出文学文本的话语 系统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即话语蕴藉属性。
28
四、话语蕴藉的意义
1、能使作品寓意深刻,避免浅露 2、回味无穷,使文学作品充满意境之美 3、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能力,扩大作 品的审美空间。
19
庖丁解牛
• 管子-----用它阐明用兵之道。 • 庄子-----用它阐明养生之道。 • 吕氏春秋----用它阐明人们专注到一点, 才能把事情做好。 • 淮南子-------用它阐明工具和技巧之间 的关系。 •
20
2. 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 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文本作为话语蕴藉,是指文本内部由于话语的特 殊组合包含有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这就是说,文本 是特定的,但文本的意义似乎是无限丰富的。 话语蕴藉由作者来创造,让读者去体味。文学话 语不同于日常话语、新闻话语、科技话语、政治话语, 因为文学话语具有话语蕴藉性。在特定的文本里,话语 蕴藉可以通过一个篇章段落来体现,有时还可以是一个 句子、一个词、一个字,甚至可以是人名和地名。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3.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意象”说、“滋味”说、“物感”说、“象外”说、“妙悟”说、“童心”说、“性灵”说“神韵”说、“意境”说、“出入”说。

4.亚里士多德:“净化”说立普斯:“移情”说克罗齐”直觉”说康德:审美态度说弗洛伊德:“无升华意识”说荣格“原型”说5.文学社会学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有久远的渊源,中国古代可以上溯到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在西方,文学社会学的初坯可以追溯到18世纪意大利学者维柯。

他在其社会学著作《新科学》中“发现了真正的荷马”并以古代希腊社会研究的成果来考察荷马及史诗创作,从而开创了把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结合起来研究的方法。

6.法国的艺术理论家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六个基本观念:(1)艺术活动论(2)艺术交往论(3)艺术生产论(4)艺术反映论(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6)人民文学论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1.恩格斯:“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与物质经济基础的联系具有间接的性质)2.德谟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说3.中国古代的“感物说”,就强调天人合一、物我相通,但这并不影响很多文论家对世界的强调。

4.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讲“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5.《尚书·尧典》:“诗言志”6.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延伸阅读1、杰姆逊:意识形态分析的七种模式2、伊格尔顿:文学与意识形态3、伊格尔顿:文学、话语实践和修辞学4、阿多诺:艺术的双重性5、阿尔都塞:艺术与审美和意识形态基本概念1.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

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3.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4.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5.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

思考问题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答:文学的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

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动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现在通行的含义是审美的语言作品。

2.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答: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

3.什么是话语蕴籍?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籍属性?答: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

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

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

文艺学可分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个分支。

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文学消费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

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

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

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

3.文学理论:是着重探讨和总结文学现象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的一门科学,其具体研究对象为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

文学理论的体系一般包括文学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4.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的科学。

5.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展过程、分析评价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的学科。

问题: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方面,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社会科学。

它以文学规律、特征、性质为研究对象,任务是对文学本质、文学创作、作品构成、文学接受四大方面做出理论阐释,建立起基本理论和概念系统。

其品格应是实践性和一定的价值取向。

实践性即它应来源并指导文学实践活动;价值取向即每一种文学理论总有一个肯定、提倡或否定、反对什么文艺与艺术趣味的倾向性。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价值取向当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审美趣味与理想,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服务。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了的文学理论。

它有五大基石,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生产论、文学交往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雨楼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 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 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 散文、小说、 散文、小说、剧本等 文学分离、独立出来, 文学分离、独立出来,成为特殊 审美形态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中国魏晋时期
鲁迅曾指出) 文学审美属性的独立(鲁迅曾指出)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魏晋前
文学泛指一切文章。 文学泛指一切文章。 论语》 《论语》:文学为孔 门四科之一。 门四科之一。 诗有多方面作用 说文》 《说文》:“文,错 画也,象交文。 画也,象交文。”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古希腊
未产生一般文学概念, 未产生一般文学概念,只有文学 的特定形态,如史诗、颂诗、 的特定形态,如史诗、颂诗、演 讲术、 讲术、悲剧等 自由艺术:艺术、技艺、 自由艺术:艺术、技艺、哲学等 文学( literature ):14世纪自 文学( ): 世纪自 拉丁文litteratura和litterae引进 拉丁文 和 引进
勃兰兑斯
任何事物都可以从三方面去看——从实用角 从实用角 任何事物都可以从三方面去看 度去看,从理论上去看,从美学角度去看。 度去看,从理论上去看,从美学角度去看。对于 一片树林, 一片树林,有人会问它是否有益于本地区的健康 状况,树林的主人会估计它作为柴禾能值多少钱, 状况,树林的主人会估计它作为柴禾能值多少钱, 这都是从实用观点去看它; 这都是从实用观点去看它;植物学家对它生长的 情况进行科学考察,这是从理论观点去看;如果 情况进行科学考察,这是从理论观点去看; 一个人只想到它的样子, 一个人只想到它的样子,想到它作为景色的一部 分所起到作用,他就是从艺术或美学观点去看。 分所起到作用,他就是从艺术或美学观点去看。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勃兰兑斯: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 态中独立出来 随着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 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 随着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 文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 表现领域, 文学被划分到审美 表现领域,专门 承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的通行含义
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 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 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 剧本等文类。 剧本等文类。与此含义不相符 的哲学、历史学、科学、 的哲学、历史学、科学、宗教 伦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 学、伦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 当然就不属于文学范畴, 当然就不属于文学范畴,而成 为非文学。 为非文学。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小结
最初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文学的文化含 义
文学还未从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 独立发展 文学所包含的某种特殊审美属性已被 觉察到
文本赏析
虞美人听雨 虞美人 听雨
蒋 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魏晋时期
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 文学的自觉时代” “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 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 (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 )的一派。 ——鲁迅《魏晋风 鲁迅《 鲁迅 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西方
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世纪诗正式成为 查里斯巴托把诗与绘画、雕塑、 查里斯 巴托把诗与绘画、雕塑、
——阿布洛夫:《美学:问题和争论》 阿 布洛夫 布洛夫: 美学:问题和争论》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 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 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 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
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 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
钱中文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作为个体审美事件的文学与意识 形态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 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 美事件, 美事件,但归根到底总是与某种 思想、观念、意识联系在一起的。 思想、观念、意识联系在一起的。
文本赏析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 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 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 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 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 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 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 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 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 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 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 一种水鸟) 擦着芦穗, 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 鲁飞远了。 鲁飞远了。 ——汪曾祺:《受戒》 汪曾祺: 受戒》 汪曾祺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 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 文学者 谓之文学。 式,谓之文学。” —— 章炳麟:《国故论衡 文字论略》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字论略 文字论略》 “文学研究不仅与文明史的研究密切相关,而且实 文学研究不仅与文明史的研究密切相关, 文学研究不仅与文明史的研究密切相关 在和它就是一回事。在他们看来, 在和它就是一回事。在他们看来,只要研究的内 容是印刷或手抄的材料, 容是印刷或手抄的材料,是大部分历史主要依据 的材料,那么,这种研究就是文学研究。 的材料,那么,这种研究就是文学研究。”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韦勒克、 韦勒克 沃伦: 文学理论》
作家汪曾祺
文本赏析
总共不足100字 却有17个停顿。 总共不足100字,却有17个停顿。作家显 100 17个停顿 然是着意于节奏效果的创造。 然是着意于节奏效果的创造。整段的字句节 奏是这样的: 奏是这样的:6字―6字―4字―3字―4字―5 字―8字―3字―8字―3字―3字―4字―3字 11字 字数时多时少, ―11字―6字―4字―7字。字数时多时少,长 短参差,表明叙述时快时慢, 短参差,表明叙述时快时慢,念起来产生类 似古代长短句( 之回环与宛转节奏, 似古代长短句(词)之回环与宛转节奏,又 如读了现代散文诗一样韵味十足。 如读了现代散文诗一样韵味十足。
威廉斯
便条》 《便条》分析
分行排列成“ 分行排列成“诗”的样式, 的样式, 无诗意的应用文就摇身一变成 了吗? “诗”了吗?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 的组成部分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
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文以气为 曹丕《典论论文》 诗赋欲丽” 主” 陆机: 诗缘情” 陆机:“诗缘情” 钟嵘: 滋味” 钟嵘:“滋味”说 刘勰: 情者文之经”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刘勰:“情者文之经”,“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萧统、萧绎、沈约: 萧统、萧绎、沈约:声律等方面的努力 宋文帝“四学” 儒学、玄学、史学、 宋文帝“四学”:儒学、玄学、史学、文学
四、文学与非文学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
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 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 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 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 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 特性 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 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 整体 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便条
便条
我吃了 放在 冰箱里的 梅子 它们 大概是你 留着 早餐吃的 请原谅 它们太可口了 那么甜 又那么凉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童庆炳
“审美”是文学区别于一般意识 审美” 形态的特征(1981) 形态的特征(1981) 审美反映论” “审美反映论”、“文学审美特 征论” 1982、1984) 征论”(1982、1984)
相关文章
童庆炳
《关于文学特征的思考》 关于文学特征的思考》 文学与审美》 《文学与审美》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钱中文
审美意识形态论” 1987) “审美意识形态论”(1987)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以感情为中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但它是个感情与思想的结合; 心,但它是个感情与思想的结合;它是一 种虚构,但又具有特殊形态的真实性; 种虚构,但又具有特殊形态的真实性;它 是有目的的, 是有目的的,但又有不以实利为目的的无 目的性;它具有阶级性, 目的性;它具有阶级性,但又是具有广泛 的社会性及全人类性的审美意识形态。 的社会性及全人类性的审美意识形态。” ——钱中文:《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钱中文: 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钱中文
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 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 上层建筑中政治等中介环节与经济 基础发生联系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多样性
哲学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 道德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宗教意识形态 商品意识形态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纯”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 纯 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 意识形态只有在各种具体的表现中— 意识形态只有在各种具体的表现中 —作为哲学的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 作为哲学的意识形态、 作为哲学的意识形态 态、法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才会现实地存在。 才会现实地存在。 审美意识形态 才会现实地存在
鲁迅
中国人看小说, 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 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 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 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 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 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 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 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 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 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 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