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课件2
合集下载
古诗词诵读2 《春江花月夜》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诗人将明月永照与人生更替对照着来写,阐明了 “宇宙是永恒的,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作为整体 的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这一哲理,虽有人生短 暂的感慨,但并不颓废和绝望,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 热爱。
这时游子与思妇共同凝望 着月亮,却无法传递音信,我 希望追随月光照耀着你。送信 的鸿雁能够飞翔很远但也无法 飞渡月光到达你的身边,送信 的鱼儿游得很远但也无法游到 你的身边而只能在水面上卷起 阵阵波纹。
【 译读诗歌,体会情感】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画面三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赏析“裴回”“卷不去”“拂还来”等词语的表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达作用。
由景引发的对宇宙 人生的哲理思考
抒写思妇游子的两 地相望相思之情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景物美 哲理美 情感美
题中意象
春江花月夜
清人沈德潜评:“题中五字,安放自然。”
全诗紧紧围绕“春”、“江”、“花”、“月”、“ 夜”五字布局谋篇,层层抒写。诗歌情节也随此五字 逐步展开和逐步归结。
【 译读诗歌,体会情感】
画面三 月下之情——游子思归图
昨夜闲潭梦落花,
【译文】: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 半自己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
可怜春半不还家。 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隐没在海上升起的深浓迷雾
重,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趁着
江水流春去欲尽, 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江边的树
《春江花月夜》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之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初读感知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读一读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结合诗句内容,说说诗人 在月夜里感受到了什么?
说一说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也都经 历过“月夜”。那么,令你印象最 深的是怎样的一个月夜呢?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作者作品
“孤篇横绝,竟 成大家”。
张若虚
内容梳理
第一部分
1~8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汀上白沙看不见) 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
第二部分
9~16句
(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 由月之“照人”,引发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第三部分
17~36句
(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 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ppt课件

妇 怀 人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游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子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思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家
诗人在这长江滚滚、 朗月孤照之下,除 了思考人生与宇宙 的命题之外还引发 了什么思绪?
“月”的意象 1.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 2.以月渲染清幽的气氛,烘托旷达的情怀。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3.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如《月下独酌》表面上看是写诗人在花下与月、影相伴相舞 美好情景,实际上诗人是用美好的情景来反衬自己内心的孤 寂与悲苦 4.以月蕴含时空的永恒。如《春江花月夜》
花 月
月下之思
(9——16)
由景引发的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夜 月下之情 抒写思妇游子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17——36)
梳理层次
春
月下之景
(1-8句)
江
月下之思
花
(9-16句)
月
夜
月下之情
(17-36句)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画意 哲理 诗情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江为场 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 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突破了 梁陈宫体诗的狭小天地,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 寥廓、宁静的艺术境界。
《春江花月夜》优秀课件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27
光影效果
诗人巧妙地利用光影效果来塑造春江夜景。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中, 通过“江天一色”表现天空与江水的融为一体,再以“皎皎”形容月光的皎洁,凸显出月 夜的静谧与纯净。
形态描绘
诗人通过对自然形态的细腻描绘,使春江景色更加生动。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 皆似霰”中,以“宛转”形容江流的曲折蜿蜒,再以“花林”和“霰”比喻月光下的花树 ,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美丽景象。
1 2
象征美好与纯洁
花和月作为自然元素,在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美 好、纯洁的象征,被用来寄托人们的理想与情感 。
诗词歌赋中的常见意象
花和月是古代诗词歌赋中常见的意象之一,被众 多文人墨客用来抒发内心情感,表达对人生、爱 情的独特见解。
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3
花月意象在古代文学中的广泛应用,对后世文化 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
者留下深刻印象。
情感表达
唐代诗歌注重情感表达,诗人们 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 和情感,抒发对时代和社会的感
慨。
象征手法
唐代诗歌还常常采用象征手法,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象征性 描写,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2024/1/26
20
《春江花月夜》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地位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被誉 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唐代诗歌的发展和推广起到 了重要作用。
3
张若虚生平及代表作品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 ,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起 到了重要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27
光影效果
诗人巧妙地利用光影效果来塑造春江夜景。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中, 通过“江天一色”表现天空与江水的融为一体,再以“皎皎”形容月光的皎洁,凸显出月 夜的静谧与纯净。
形态描绘
诗人通过对自然形态的细腻描绘,使春江景色更加生动。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 皆似霰”中,以“宛转”形容江流的曲折蜿蜒,再以“花林”和“霰”比喻月光下的花树 ,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美丽景象。
1 2
象征美好与纯洁
花和月作为自然元素,在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美 好、纯洁的象征,被用来寄托人们的理想与情感 。
诗词歌赋中的常见意象
花和月是古代诗词歌赋中常见的意象之一,被众 多文人墨客用来抒发内心情感,表达对人生、爱 情的独特见解。
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3
花月意象在古代文学中的广泛应用,对后世文化 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
者留下深刻印象。
情感表达
唐代诗歌注重情感表达,诗人们 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 和情感,抒发对时代和社会的感
慨。
象征手法
唐代诗歌还常常采用象征手法,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象征性 描写,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2024/1/26
20
《春江花月夜》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地位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被誉 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唐代诗歌的发展和推广起到 了重要作用。
3
张若虚生平及代表作品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 ,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起 到了重要作用。
《春江花月夜》PPT课件

深厚。
意
全 • 景物描写的主体
象
小 结
诗 • 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
灵 • 哲理思考的凭借
魂 • 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
春 月下之景 江 花 月下之理 月 夜 月下之情
全诗小结
月色清凉 月色朦胧
画意
春江花月图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哲理
月下沉思图
诗情
思妇怀远图 游子思归图
感情基调 哀而不伤
月与人可亲不可近,恋人对月海 誓山盟;思妇对月牵挂丈夫;游子对 月思念亲人....孤独者视月为朋友,迷 茫者视月为希望,奋进者视月为信念。 人们根据月亮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 出现的各种变幻,赋予月亮千种情怀, 诗人为何如何钟情于月亮呢?或许, 他们认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 方可以看到同样的月亮,觉得月亮可 以超越时空,所谓“天涯共此时”, 就是这个道理。
“生”具有欣欣向荣的灵性、 活力,明月与潮共生,本身皎洁 ,又兼有大海的磅礴气势,赋予 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凸 现了明月随潮涌生的情状,极富 动感,有声(水)有色(月) ,景象壮 观,幽美邈远。
“生”后才能有下 一句月光闪耀千万里 远,又有哪一处春江 不在明月的朗照之 中?!呈现了万里阔 大的时空,同时,眼 界之大,胸襟之大, 有一种俯仰天地的宇 宙观。
何 滟海春 处 滟上江 春 随明潮 江 波月水 无 千共连 月 万潮海 明 里生平 。 ,。,
在江面上的一轮孤月,面对 江天一色的辽阔之境,产生了江 阔似海的感觉。海在这里是虚指, 增添了全诗恢弘的意境。
景
中
之 月
2、为什么用“生”不用“升”?
何 滟海春 处 滟上江 春 随明潮 江 波月水 无 千共连 月 万潮海 明 里生平 。 ,。,
《春江花月夜》ppt课件37张

长的夜染 和悠的
诗人所描绘的境界则 是幽深的,艺术氛围 是清丽的,美学上达 到了和谐统一,这种 和谐统一不仅仅是艺 术形式,还包括意和 境、情和景的和谐统 一。这种意境、情景 的刻画,是它得以“盖 全唐”的原因。
拓 展 延 伸
有关“春”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无题》
•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 清秋。李煜 《相见欢 》
有关“夜”的诗句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作者简介
身份成谜的张若虚
张若虚是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 士”。唐代文坛中,张若虚实在算不上有名,在唐代,不仅没有他的诗集传 世,史书对他的记载也很少,只有《旧唐书·贺知章传》记载了一些他的世 纪。《全唐诗》仅收录了他的两首诗,《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 宋元时期,他的《春江花月夜》几乎无人重视。
⑲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⑳相闻:互通音信。 ㉑逐:追随。月华:月光。 ㉒文:同“纹”。 ㉓闲潭:幽静的水潭。 ㉔碣(jié)石:山名,在渤海边上。潇湘:湘江与 潇水,在今湖南。这里两个地名一南一北,暗指路
途遥远,相聚无望。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㉕乘月:趁着月光。 ㉖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到了明朝,张若虚渐渐被人们想了起来。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 古今诗删》收录了这首《春江》,万历年间的《唐诗所》、《唐诗解》、 《唐诗归》,崇祯年间的《删补唐诗脉笺释会通评林》、《石仓历代诗选 》,明朝末年《唐诗镜》都选录了此诗。成书于万历年间的胡应麟《诗薮 》,是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诗话。到了清代,季振孙《唐诗》、徐增 《而庵说唐诗》、《御制全唐诗》、管世铭的《读雪山房唐诗钞》等等, 都收录了他的《春江》诗,有的还对此诗进行了点评。这首千古佳作终于 没有被埋没。
诗人所描绘的境界则 是幽深的,艺术氛围 是清丽的,美学上达 到了和谐统一,这种 和谐统一不仅仅是艺 术形式,还包括意和 境、情和景的和谐统 一。这种意境、情景 的刻画,是它得以“盖 全唐”的原因。
拓 展 延 伸
有关“春”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无题》
•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 清秋。李煜 《相见欢 》
有关“夜”的诗句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作者简介
身份成谜的张若虚
张若虚是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 士”。唐代文坛中,张若虚实在算不上有名,在唐代,不仅没有他的诗集传 世,史书对他的记载也很少,只有《旧唐书·贺知章传》记载了一些他的世 纪。《全唐诗》仅收录了他的两首诗,《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 宋元时期,他的《春江花月夜》几乎无人重视。
⑲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⑳相闻:互通音信。 ㉑逐:追随。月华:月光。 ㉒文:同“纹”。 ㉓闲潭:幽静的水潭。 ㉔碣(jié)石:山名,在渤海边上。潇湘:湘江与 潇水,在今湖南。这里两个地名一南一北,暗指路
途遥远,相聚无望。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㉕乘月:趁着月光。 ㉖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到了明朝,张若虚渐渐被人们想了起来。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 古今诗删》收录了这首《春江》,万历年间的《唐诗所》、《唐诗解》、 《唐诗归》,崇祯年间的《删补唐诗脉笺释会通评林》、《石仓历代诗选 》,明朝末年《唐诗镜》都选录了此诗。成书于万历年间的胡应麟《诗薮 》,是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诗话。到了清代,季振孙《唐诗》、徐增 《而庵说唐诗》、《御制全唐诗》、管世铭的《读雪山房唐诗钞》等等, 都收录了他的《春江》诗,有的还对此诗进行了点评。这首千古佳作终于 没有被埋没。
《春江花月夜》PPT课件2

全曲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中央广播乐团民族管弦乐队指挥家、民乐大师彭修文对此曲的艺术处理极其细腻,他充分运用大乐队拥有丰富的乐器色彩,巧加编配,乐器时增时减,使乐队音响富有高、低、浓、淡、厚、薄的变化,层次分明;在音乐表现方面,既发扬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
中国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将此曲改为吉它独奏曲《浔阳夜月》,在1988年广东、香港、澳门举办的吉它大赛中获古典吉它冠军;而黎海英则将它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刘庄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
《春江花月夜》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
第五段:“水云深际”,音乐先在低音区回旋,接着八度跳越,并运用颤音和泛音奏出飘逸的音响,表达了水天一色的意境。 第六段:“渔舟唱晚”,展现的是一段渔歌的旋律,柔美的箫声如悠扬的渔歌自远处飞来,表现了渔民悠然自得的形象。接着是稍快而有力的乐队合奏,气氛热烈,表达了渔人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 第七段:“洄澜拍岸”,进入了全曲的第一次高潮。在琵琶用“扫轮”技法奏出强烈的乐声之后,乐队全奏,描绘了群舟竞归,浪花飞溅的情景。
乐曲开头是“江楼钟鼓”,以琵琶模拟鼓声、箫和筝奏出波音,接着响起徐舒优美的旋律,描绘夕阳映江、晚风轻拂的初暮景色。 第二段:“月上东山”,主题音调够高四度,旋律向上引发,表达了一种月亮缓缓上升的动感。 第三段:“风回曲水”,曲调层层下旋后又回升。 第四段:“花影层叠”,出现四个快疾繁节编自琵琶曲《夕阳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园在1895年编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收入此曲,曲名《浔阳琵琶》。 1929年沈浩初在编《养正轩琵琶谱》时,曲名叫《夕阳箫鼓》。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琵琶记》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
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 课件(共23张PPT).ppt

江 无
月 共
升
江限西还成照还镜月胜流相照月不似月潮
树路斜家文君来台楼愁水似人轮见霰明生
2.请同学们合作讨论:全诗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分别可概括为哪几幅图景?
春 月下之景 江 (1—8)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画意
花
月下之思 (9—16)
人生短暂 宇宙永恒
哲理
月 夜 月下之情
(17—36)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美景: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水绕芳甸、月照花林、流霜不飞、 白沙不见。 意境:空阔纯净、幽美静谧、朦胧恬静。 情感: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连: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
生发,一个“连”字由实及虚,勾勒出 一幅空旷辽远、壮丽奇幻的春江月夜的 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 “海”是虛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 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 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悠 悠
何 人
穷 已
见 月
纤尘月觉飞
芳 甸
万 里
海 平
悬
落 落碣江可鱼愿捣应何青但江江皎汀月何海
月 摇
石 潇
潭 落
月怜春 龙潜
逐 月
衣 砧
照 离
处 相
枫 浦
见 长
月 年
月 何
皎 空
上 白
照 花
处 春
上 明
月
情 满
湘 无
月 复
斜半不 跃水
华 流
上 拂
人 妆
思 明
上 不
江 送
年 望
年 初
中 孤
沙 看
林 皆
意象:春、江、花、月、夜
景物美 美 哲理美 完美融合
情感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意:
逐:追随。 月华:月光。
光不度:意谓飞不过这片无尽的 月光,也就是书信不到之意。度, 越过。
潜:在水下活动。
文。通“纹”,波纹。
闲潭:幽静的水潭。 可怜:可惜。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大意: 这时相互凝望着月亮却互相听不到声音, 我希望追随月光流去照耀着游子。送信的鸿雁能够飞翔很 远但也无法飞渡月光到达你的身边,送信的鱼龙游的很远 但也无法游到你的身边而只能在水面上卷起阵阵波纹。 昨天晚上梦见花落在幽静的水潭,可怜春天已过了一半却 还不能回家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听一支曲子
知道这支曲子的名字吗?
2010、03、26
【古今评说】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 “盛
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
的顶峰”。
【作者介绍】 词俊秀”而名显长安, 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 “吴中四士”。仅《全唐诗》 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 花月夜》两首。
沉沉:深沉的样子。 碣石:指北方。 潇湘:指南方。 乘月:随着月色。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大意:江水流走了,春光随着水流逝,水潭上落下的 月亮如今又正向西倾斜。 斜月慢慢下沉,继而藏进海雾 之中,北方的碣石山与南方的潇湘江水路程无限遥远。不 知浪迹天涯的游子中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即将 西沉的残月余辉伴随着缭乱不宁的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小结: 诗歌融入了自然的景、宇宙的理、 人间的情。一洗六朝以来、流毒于初 唐的宫体诗空洞艳俗之风,意境开阔 高远。
月 以“春、江、花、月、夜”五字逐
步展开,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 丽的完整图画。 以“月生——月照——月斜—— 月落”为外在线索 ,呈现出月下静谧、 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意境。展现 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 卷。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大意: 天上白云一片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在离 别的青枫口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异乡漂 泊呢?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思念漂泊异乡的游 子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 台。闺房中的门帘卷不走月光,捣衣砧上拂去了月光但它 又已回来。
大意: 江天一色,天空连一丝尘埃都没有。只有那一 轮明亮的孤月高悬中天。江边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 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早照耀人间?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大意: 人生代代无穷无尽,江月永恒却年年相似。不知 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流 水
春 江 花 月 夜
月下之景
春江 花月
画意
景物美
月下之思
宇宙 人生
哲理
哲理美
月下之情
思妇 游子
诗情
情感美
意境欣赏
【思考】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在月光下的江流、芳甸、花林、飞 霜、沙汀、白云、青枫、扁舟、高楼、玉 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
大意: 春潮高涨,江水连接大海,江海不分。 明月初升,似从浪潮中涌出。一泻千里的月光 随着波潮不停闪烁着,春天的江上哪个地方没 有明亮的月光呢。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大意: 江流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 月光照耀着开满鲜花的树木就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在六朝浮华文风笼罩下,卢照邻和骆宾王始终 在齐梁余风里打转,王勃和杨炯又一个早死、一个 远宦,因此初唐四杰的成就并不大。成就最高的王 勃也不过给我们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之类的好诗句,而几乎没有令人振奋的好的诗篇, 更不要说为盛唐诗人提供典范。 把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正是张若虚与他的 《春江花月夜》。
整体感知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滟滟:波光闪烁的样子。
芳甸:花草丛生的原野。 甸,原野。
霰:雪珠。
流霜:比喻流泻的月光。
汀:水边或水中的平地。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一名双枫浦。这里泛 青枫浦上不胜愁。 指离别地点。 胜: 能承担,能承受。 谁家今夜扁舟子? 扁舟子:飘泊江湖的游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徘徊:指月影移动。 可怜楼上月徘徊, 离人:指思妇。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指思妇居室。 捣:反复捶击。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发光。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飞察觉不到了,白
色的月光和白沙连成一片,分不清彼此。
纤尘:细小的尘埃。
穷已:穷尽。 但见:只见。但,只,只是。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逐:追随。 月华:月光。
光不度:意谓飞不过这片无尽的 月光,也就是书信不到之意。度, 越过。
潜:在水下活动。
文。通“纹”,波纹。
闲潭:幽静的水潭。 可怜:可惜。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大意: 这时相互凝望着月亮却互相听不到声音, 我希望追随月光流去照耀着游子。送信的鸿雁能够飞翔很 远但也无法飞渡月光到达你的身边,送信的鱼龙游的很远 但也无法游到你的身边而只能在水面上卷起阵阵波纹。 昨天晚上梦见花落在幽静的水潭,可怜春天已过了一半却 还不能回家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听一支曲子
知道这支曲子的名字吗?
2010、03、26
【古今评说】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 “盛
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
的顶峰”。
【作者介绍】 词俊秀”而名显长安, 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 “吴中四士”。仅《全唐诗》 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 花月夜》两首。
沉沉:深沉的样子。 碣石:指北方。 潇湘:指南方。 乘月:随着月色。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大意:江水流走了,春光随着水流逝,水潭上落下的 月亮如今又正向西倾斜。 斜月慢慢下沉,继而藏进海雾 之中,北方的碣石山与南方的潇湘江水路程无限遥远。不 知浪迹天涯的游子中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即将 西沉的残月余辉伴随着缭乱不宁的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小结: 诗歌融入了自然的景、宇宙的理、 人间的情。一洗六朝以来、流毒于初 唐的宫体诗空洞艳俗之风,意境开阔 高远。
月 以“春、江、花、月、夜”五字逐
步展开,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 丽的完整图画。 以“月生——月照——月斜—— 月落”为外在线索 ,呈现出月下静谧、 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意境。展现 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 卷。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大意: 天上白云一片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在离 别的青枫口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异乡漂 泊呢?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思念漂泊异乡的游 子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 台。闺房中的门帘卷不走月光,捣衣砧上拂去了月光但它 又已回来。
大意: 江天一色,天空连一丝尘埃都没有。只有那一 轮明亮的孤月高悬中天。江边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 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早照耀人间?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大意: 人生代代无穷无尽,江月永恒却年年相似。不知 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流 水
春 江 花 月 夜
月下之景
春江 花月
画意
景物美
月下之思
宇宙 人生
哲理
哲理美
月下之情
思妇 游子
诗情
情感美
意境欣赏
【思考】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在月光下的江流、芳甸、花林、飞 霜、沙汀、白云、青枫、扁舟、高楼、玉 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
大意: 春潮高涨,江水连接大海,江海不分。 明月初升,似从浪潮中涌出。一泻千里的月光 随着波潮不停闪烁着,春天的江上哪个地方没 有明亮的月光呢。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大意: 江流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 月光照耀着开满鲜花的树木就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在六朝浮华文风笼罩下,卢照邻和骆宾王始终 在齐梁余风里打转,王勃和杨炯又一个早死、一个 远宦,因此初唐四杰的成就并不大。成就最高的王 勃也不过给我们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之类的好诗句,而几乎没有令人振奋的好的诗篇, 更不要说为盛唐诗人提供典范。 把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正是张若虚与他的 《春江花月夜》。
整体感知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滟滟:波光闪烁的样子。
芳甸:花草丛生的原野。 甸,原野。
霰:雪珠。
流霜:比喻流泻的月光。
汀:水边或水中的平地。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一名双枫浦。这里泛 青枫浦上不胜愁。 指离别地点。 胜: 能承担,能承受。 谁家今夜扁舟子? 扁舟子:飘泊江湖的游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徘徊:指月影移动。 可怜楼上月徘徊, 离人:指思妇。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指思妇居室。 捣:反复捶击。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发光。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飞察觉不到了,白
色的月光和白沙连成一片,分不清彼此。
纤尘:细小的尘埃。
穷已:穷尽。 但见:只见。但,只,只是。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