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211”教学模式导学案(数学)科

教学反思

附课件:

统计与概率专题训练一 (学生用,无答案)

统计与概率专题训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审核书稿中的错别字,选择抽样调查; B.为了了解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选择全面调查; C.射击运动员一次射击靶心命中,是随机事件; D.经过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是必然事件. 2.某市七天的空气质量指数分别是:28,45,28,45,28,30,53,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A.28 B.30 C.45 D.53 3.某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周末学习时间的情况,在所任班级中随机调查了10名学生,绘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则这10名学生周末学习的平均时间是 ( ) A.4 B.3 C.2 D.1 (第3题) 4.某小学校足球队22名队员年龄情况如下: 年龄(岁) 12 11 10 9 人数 4 10 6 2 则这个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11,10 B.11,11 C.10,9 D.10,11 5.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有2个红球和n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其余完全相同,摇匀后随 机摸出一个,摸到红球的概率是1 5 ,则n的值为( ) A.3 B.5 C.8 D.10 6.一个盒子内装有大小、形状相同的四个球,其中红球1个、绿球1个、白球2个,小明摸出一个球不放回,再摸出一个球,则两次都摸到白球的概率是( ) A.1 2 B. 1 4 C. 1 6 D. 1 12 7.某学校小组5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分别为:147,159,156,151,15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____.

8.今年5月份有关部门对计划去上海迪士尼乐园的部分市民的前往方式进行调查,图①和图②是收集数据后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统计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那么本次调查的对象中选择公交前往的人数是___. 9.一次数学考试中,九(1)和(2)班的学生数和平均分如表所示,则这两班平均成绩为___分. 班级人数平均分 (1)班52 85 (2)班48 80 10.如图是一个能自由转动的正六边形转盘,这个转盘被分面积相等的三部分,且分别标有1,2,3三个数字,指针的位置固定不动,让转盘自由转动两次,当每次转 盘停止后,记录指针指向的数(当指针指向分割线时,重新转动),则两次指 针指向的数都是奇数的概率为___. 11.某校为了提升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举办“玩转数学”比赛.现有甲、乙、丙三个小组进入决赛,评委从研究报告、小组展示、答辩三个方面为各小组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录.甲、乙、丙三个小组各项得分如表: 小组研究报告小组展示答辩 甲91 80 78 乙81 74 85 丙79 83 90 (1)计算各小组的平均成绩,并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小组的排名顺序; (2)如果按照研究报告占40%,小组展示占30%,答辩占30%计算各小组的成绩,哪个小组的成绩最高?

九年级数学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数学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复习 小编为大家寻找了九年级数学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复习的资料。如有帮助,希望大家下次一定要浏览查字典数学网。 一、统计与概率改革的意义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改革,对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现代化、结构的合理化,推动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1.使初中数学内容结构更加合理现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代数、几何,统计含在代数之中。在初中阶段增加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能够使初中数学的内容结构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更加合理。有利于信息技术的整合增加统计与概率的份量,有利于计算器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普遍应用。 2.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方式是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内在要求。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 二、处理统计与概率的基本原则 1.突出过程,以统计过程为线索处理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以有效的方式收集和处理受随机性影响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对所考察的问题作出推断和预

测,从而为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 2.强调活动,通过活动体验统计的思想,建立统计的观念统计与生活实际是密切联系的,在收集数据、处理数据以及利用数据进行预测、推断和决策的过程中包含着大量的活动,完成这些活动需要正确的统计思想观念的指导。统计的学习要强调让学生从事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以及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判断和预测等活动,以便渗透统计的思想,建立统计的观念。 3.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安排内容统计是一个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包含着多种方法。例如,收集数据可以利用抽样调查,也可以进行全面调查;在描述数据中,可以用象形图、条形图、扇形图、直方图、折线图等各种统计图描述数据。对统计过程中的任意一步,教材不可能在一个统计过程中全面介绍,因此教材可以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方式处理内容,在重复统计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安排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内容。 三、处理统计与概率时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统计与概率宜分别相对集中安排概率是刻画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统计是通过处理数据,利用分析数据的结果进行预测或决策的过程。从统计学内在的知识体系看,概率是统计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数据的分析阶段,可以利用概

小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组织的主要策略

小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组织的主要策略 “统计与概率”是课程标准大幅度增加的内容,在数学意义上是一个整体,不可区分的。它们都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描述,获得一些整体性规律的认识,从而帮助人们对某些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与科学的预测。那么,要使教学既具有科学性同时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在形成和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意识、发展用统计的方法解释数据、表达及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用多种方式来收集、整理和展示他们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用生活中的经验和实例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还要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为学生进行数学活动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和随机思想。现结合具体教学,举例说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与条件的限制,往往忽略了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统计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如果学生没有经历数据的收集过程,就体会不到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就不会有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更不会把这方面的知识从抽象到具体。因此要使学生真正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等。教学中要把统计知识作为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的结果。在教学中,要达到以上教学目的,我觉得以下几点很重要。 1、注重儿童的生活经验 内容的组织与呈现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日常经验与他们的现实生活,使学生在现实的和经验的活动中去获得初步的体验。例如,分类、排列和比较是统计的基础活动,但对初期接触数学学习的学生来说,他们参与这类活动的对象不宜是些抽象的数据,而是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实物。一些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向

统计与概率专题复习

中考复习教案——概率与统计 第一讲统计 教学目标: 1.立足教材,打好基础,查漏补缺,系统复习,熟练掌握本部分的 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所学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3.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部分内容,使他们在动手操作方面,探索研究方面,语言表达方面,分类讨论、归纳等方面都有所发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将本部分的知识有机结合,强化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难点:把数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素质. 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知识回顾】 、中考说明的解读

、知识结构图 三、考点分类、解读 1、考点①调查方式的选择收集数据的方式,即获得数据采取的方法一般为普查和抽样调查.很多考题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依据两种调查方式的特点,判断采用哪种方式进行调查.此类型问题近年出现频率较高,解题时一要彻底掌握两种方式的优缺点,二要考虑实际情况以选择既准确又快捷的调查方式. 【例1】下列调查方式中适合的是() A.要了解一批节能灯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方式B.调查你所在班级同学的身高,采用抽样调查方式C.环保部门调查沱江某段水域的水质情况,采用抽样调查方式D.调查全市中学生每天的就寝时间,采用普查方式思路分析:普查适合于调查范围小(或个体较少),要求比较准确(人口普查)调查对象较稳定这样事件的调查;抽样调查适合于调查范围大,个体数目庞大,流动数据或带有破坏性等事件的调查,A 项具有破坏性;B项调查对象较少;C项范围广;D 项数目较大. 答案:C 2、考点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作为数据的代表,是历年中考必考内容,重点是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或加权平均数,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或众数.难点是根据实际问题判断这三种数哪一个最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解答时,一定熟记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各自的意义,它们的优缺点 【例2】物理兴趣小组20 位同学在实验操作中的得分情况如下表: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与复习策略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与复习策略 一、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 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对简单随机现象的认识,对简单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以及利用数据说理或做出决策等。 二、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要求 初中阶段关于“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即: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三、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 (一)统计的知识点 1、总体、个体、样本 2、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加权平均数 3、极差、方差、标准差 4、频数、频率、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 (二)统计的考查内容要求 1、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数据分析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 2、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体会不同的抽样方法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3、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4、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5、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和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6、通过实例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8、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9、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概率的知识点 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2、概率、会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四)概率的考查内容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形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估计值。 3、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近几年潍坊市“统计与概率”中考题回顾分析 (一)极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8.(2007年)某校初三共有四个班,在一次英语测试中四个班的平均分与各班参加人数如下表: 则本校初三参加这次英语测试的所有学生的平均分为()(保留3个有效数字) A.83.1 B.83.2 C.83.4 D.82.5 6.(2011年)某市2011年5月1日一10日十天的空气污染指数的数据如下(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61,75.70,56.81,91,92,91,75.81.

统计与概率考点专题

3.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2,4,8,x,10,14.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9,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为()A.6B.8C.9D.10 4.根据国家发改委实施“阶梯水价”的有关文件要求,某市结合地方实际,决定从2016年1月1日起对居民生活用水按新的“阶梯水价”标准收费,某中学研究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调查了30户家庭某月的用水量,如表所示: 用水量(吨)1520253035 户数36795 则这30户家庭该用用水量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25,27B.25,25C.30,27D.30,25 三、统计图的分析(每年必考,重点是1和2) 1.扇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百分比. 总结:①各百分比之和等于1;②圆心角的度数=百分比×360°. 2.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各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总结:①各组数量之和等于样本容量;②未知组的频数=样本容量-已知组频数之和=样本容量×未知组样本所占百分比. 3.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 总结:各组数据之和等于样本容量. 4.频数分布直方图能清楚表示各频数分布的情况. 总结:①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②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③未知组的频数=样本容量-已知组频数之和=样本容量×未知组样本所占百分比. 【典型例题】 1.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到校的方式,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则扇形统计图中“步行”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A.54°B.60°C.72°D.108°

2.一次数学测试后,某班40名学生的成绩被分为5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为12、10、6、8,则第5组的频率是() A.0.1B.0.2C.0.3D.0.4 3.要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出一名参加“2016里约奥运会”100m比赛,对这两名运动员进行了10次测试,经过数据分析,甲、乙两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均为10.05(s),甲的方差为0.024(s2),乙的方差为0.008(s2),则这10次测试成绩比较稳定的是运动员.(填“甲”或“乙”) 4.某校计划组织学生参加“书法”、“摄影”、“航模、“围棋”四个课外兴趣小组,要求每人必须参加,并且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小组,为了解学生对四个课外兴趣小组的选择情况,学校从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把调查结果制成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部分信息未给出),请你根据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参加这次问卷调查的学生人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画图后请标注相应的数据); (2)m=,n=; (3)若该校共有1200名学生,试估计该校选择“围棋”课外兴趣小组的学生有多少人? 概率 一、事件的分类(近五年苏州没考) 类别定义概率 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①_________ 确定性事件 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会发生的事件②_________

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统计与概率

中考总复习:统计与概率 【考纲要求】 1.能根据具体的实际问题或者提供的资料,运用统计的思想收集、整理和处理一些数据,并从中发现 有价值的信息,在中考中多以图表阅读题的形式出现; 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频数、频率等概念, 并能进行有效的解答或计算; 3.能够对扇形统计图、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等几种统计图表进行具体运 用,并会根据实际情况对统计图表进行取舍; 4.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能够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能够准确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5.加强统计与概率的联系,这方面的题型以综合题为主,将逐渐成为新课标下中考的热点问题.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数据的收集及整理 1.一般步骤: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一般有下列六步: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展开调查、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2.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普查与抽样调查. 要点进阶: (1)通过调查总体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抽样调查是通过调查样本方式来收集数据的. (2)一般地,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或调查具有破坏性时,不允许普查,这时我们往往会用抽样调查来体现估计总体的思想. (3)用抽签的办法决定哪些个体进入样本.统计学家们称这种理想的抽样方法为简单的随机抽样. 3.数据的统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三种最常用的统计图. 要点进阶: 这三种统计图各具特点: 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特征; 折线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变化规律; 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 考点二.数据的分析 1.基本概念: 总体:把所要考查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个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查对象叫做个体; 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个数叫做样本容量; 频数:在记录实验数据时,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 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称为频率; 平均数:在一组数据中,用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总个数就得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位于正中间位置的数(或正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称为极差; 方差:我们可以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通常称为方差. 计算方差的公式:设一组数据是,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标准差:一组数据的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用公式可表示为: 要点进阶: 1.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用来概括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平均数的优点: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中用到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因此比中位数和众数更灵敏,反映了更多数据的信息. 平均数的缺点:计算较麻烦,而且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 中位数的优点:计算简单,不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确定了中位数之后,可以知道小于中位数的数值和大于中位数的数值在这组数据中各占一半. 中位数的缺点:除了中间的值以外,不能反映其他数据的信息. 众数的优点:众数很容易从直方图中获得,它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在一组数据中哪个或哪些数值出现

浅谈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主要策略

浅谈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主要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也将统计与概率作为数学学习领域的四个领域之一,极大的提高了统计与概率的地位,实时统计与概率教学策略要掌握和理解教学方式的要求。这样的编排体系在以往的数学大纲中是没有的,也足以说明它在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往的教材只有统计,没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推测、判断、解决问题等,新课程中除了有以上的内容外,还新增了概率和可能性、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但在现今的数学教学中,关于本领域的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粗浅谈谈: 二、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 按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儿童学习统计知识,从数学活动看,主要应经历如下一些学习:对数据的统计活动有初步的体验;解读和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在活动中获得对一些简单的统计量(如平均数、众数、中数等)的意义理解;等等。在这些学习内容的教学组织中,它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点:(一)注重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 统计内容的组织与呈现要充分考虑到儿童已有的日常经验与他们的现实生活,使儿童在现实的和经验的活动中去获得初步的体验。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要激活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为学习数学提供经验基础。如:在教学“游戏的公平性”时,我是这样唤醒学生已有的常识和经验的:你们玩过飞行棋吗?一般用什么方法决定谁先走的呢?学生有回答用剪刀、石子、布的,有用掷硬币的,有猜手心手背的等。这种可以决定谁先谁后的经验在儿童中是经常用到的游戏规则,就是这节课“公平性”生活原型。当然学生们的这类经验许多常常是萌芽状态下,也没有一定顺序,老师这时候就起到了主导作用,要让学生自发地用已有经验为数学学习所用,使经验成为方法。如有位同事在上“最喜欢的水果”,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图产生的过程,设计了这样课堂活动:师: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喜欢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呢?生1:大家举手,然后数一数。生2:让喜欢苹果的站黑板左边,喜欢香蕉的站黑板右边。师:那我们就照照这位同学说的站一站吧。(当然学生站的是无序的,凌乱的,不能一下看出多少,学生通过数两组的人数,回答喜欢香蕉的人数多。)师:如果不用数数的方法,能不能用眼睛一看就能看出哪组人数多呢?小组讨论。结论是一个一个对着排。这时候制作象形统计图就瓜熟蒂落了。这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经历了自发加工经验的过程。 (二)强化数学活动 课程所组织的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使他们在经历一个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去体验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因此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不要将一些统计知识简单地当作对那些表示概念的词汇的识记,或者将它简单地当作一种程序性的技能来反复操练,而要尽可能地用一些活动来组织,以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三)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 儿童对统计知识的学习,重点并不是能记住几个概念,能计算几个习题,能制作几个统计图表,关键是要能学会一些初步的和简单的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能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因为,一些普通的数学规则(知识)和特殊情境之间是有区别的,通常在特殊的情境中往往并不明确显示那些数学的规则性的成分。所以,在现实情境中发展儿童的数学素养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儿童可以在这些问

中考数学统计与概率专题复习题及答案

热点8 统计与概率 (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组数据5,5,6,x,7,7,8,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7 B.6 C.5.5 D.5 2.检测1 000名学生的身高,从中抽出50名学生测量,在这个问题中,50名学生的身高是() A.个体B.总体C.样本容量D.总体的样本 3.下列事件为必然事件的是() A.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偶数;B.抛掷一枚普通的正方体骰子1点朝上 C.百米短跑比赛,一定产生第一名;D.明天会下雨 4.一次抽奖活动中,印发的奖券有10 000张,其中特等奖2张,一等奖20张,?二等奖98张,三等奖200张,鼓励奖680张,那么第一位抽奖者(仅买一张奖券)?中奖的概率为() A. 1 10 B. 1 50 C. 1 500 D. 1 5000 5.某校把学生的笔试、实践能力、成长记录三项成绩分别按50%、20%、3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甲、乙、丙三人的各项成绩(单位:分)如下表,学期总评成绩优秀的是() 笔试实践能力成长记录 甲90 83 95 乙88 90 95 丙90 88 90 A.甲B.乙、丙C.甲、乙D.甲、丙 6.甲、乙两个样本的方差分别是s甲2=6.06,s乙2=14.31,由此可反映出()A.样本甲的波动比样本乙的波动大; B.样本甲的波动比样本乙的波动小; C.样本甲的波动与样本乙的波动大小一样; D.样本甲和样本乙的波动大小关系不确定 7.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2,方差为1 3 ,那么另一组数据3x1-2,3x2-2, 3x3-2,3x4-2,3x5-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A.2,1 3 B.2,1 C.4, 2 3 D.4,3 8.某班一次数学测验,其成绩统计如下表: 分数50 60 70 80 90 100 人数 1 6 12 11 15 5 则这个班此次测验的众数为() A.90分B.15 C.100分D.50分 9.一组数据1,-1,0,-1,1的方差和标准差分别是()

最新九年级数学统计与概率教案

第四章统计与概率 §4.1 50年的变化(二课时) 学习目标: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具体情境,认识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一些误导,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和应用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把握统计图的特点,尤其是折线统计图,其为对应点的连线,数值与点有关,条形统计图两个比较时,单位长度要一致等,便可掌握本节的要求.扇形统计图只能知道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学习方法: 活动——交流. 学习过程: 一、例题分析: 【例1】一文具店老板购进了一批不同价格的书包,它们的售价分别为10元、20元、30元、40元、50元;7天中各种规格书包的销售量依次为6个、17个、15个、9个、3个.这批书包售价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多少? 【例2】 2002年8月,某书店各类图书销售情况如图1. (1)8月份书店售出各类图书的众数是. (2)这个月数学书与自然科学书销售量的比是多少? (3)数学、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社会百科各类图书的频数大约是. 【例3】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射靶的成绩情况如图2所示.(1)请填写下表:

(2)请从下列四个不同的角度对这次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①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看; ②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结合看;(分析谁的成绩好些) ③从平均数和命中9环以上的次数相结合看;(分析谁的成绩好些) ④从折线图上两人射击命中环数的走势看.(分析谁更有潜力) 【例4】如图3是某晚报“百姓热线”一周内接到热线电话的统计图,其中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电话最多,共60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周“百姓热线”共接到热线电话多少个? (2)有关道路交通问题的电话有多少个? 【例5】华山鞋厂为了了解初中学生穿鞋的鞋号情况,对永红中学初二(1)班的20名男生所穿鞋号统计如下表: 那么这20名男生鞋号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鞋厂最感兴趣的是. 【例6】某校初二年级全体320名学生在电脑培训前后各参加了一次水平相同的考试,考分都以同一标准划分成“不合格”、“合格”、“优秀”三个等级.为了了解电脑培训的效果,用抽签方式得到其中32名学生的两次考试考分等级,所绘制的统计图如图4所示.试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这32名学生培训前考分的中位数所在的等级是,培训后考分的中位数

统计与概率教学实施策略

统计与概率教学实施策略 “统计与概率”的课程内容,在数学意义上是一个整体,不可区分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但是,由于学生以往学习的都是“确定”的数字,而统计与概率是研究“随机”的“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因此,在教学中,要把统计的基本思想、对概率的理解分别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并确定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策略: (一)统计与概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统计观念,建立随机思想。 统计观念是指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由归案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课件,要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就应该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在这个具体的情境中包含数学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统计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收集.处理.分析和描述数据,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随机思想就是人们应用概率知识解决随机现象的想法和观点。作为未来社会的一个合格公民,应该具有随机思想,知道现实世界中有许多事物带有随机性,如果不注意食物的随机性,而冒昧采集数据,那么势必会影响数据的可靠性统计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影响决策的合理性,让小学生初步建立随机思想,就必须将小学生在一个实际的随机环境中,亲身体验问题的随机性,精力研究问题随机性的过程,从而建立随即思想。 (二)统计与概率的学习方式应是注重学生实践和交流 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交流是促进学生数学思考的重要措施。要使学生对问题的本质有较准确的理解,对解题方法追求较高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统计活动中,让他们动手操作,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如布置实践活动,了解本校初三学生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情况,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在教学中,关于评价问题,最好不要由教师给出,而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交流讨论,相信学生最终会作出合理的评鉴。让学生体会统计方法的特征之一是,要刻划客观事物本质的方法很多,但对每一个具体问题,各方法的适应性程度是有差异的。 (三)统计与概率教学内容选取应联系身边事例,注重生活经验。 小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内容选取应联系身边事例,注重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创设的游戏情境,教师收集的统计图,学生准备的统计内容等,都尽量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领悟到统计的范围很广,使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再让学生通过统计图表获得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四)统计与概率教学活动应重视探索研究,强调主动参与。 教学统计过程应注重学生提出问题,重视设计和实施解决的方案,特别是研究和探索的精神应充满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重视根据已经会治好的图表了解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不但要让学生在课堂研究统计课题,而且要让学生走出课堂主动从事调查研究。 (五)统计和概率的学习要注重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必须注重儿童的日常经验,必须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在儿童充分活动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的活动中去体验,去认识,去建构。因此,不能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单纯当作统计量的计算、统计图表的制作以及概念识记等活动来组织。 一、统计知识的教学 按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儿童学习统计知识,从数学活动看,主要应经历如下一些学习:对数据的统计活动有初步的体验;解读和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在活动中获得对一些简单的统计量(如平均数、众数、中数等)的意义理解;等等。 (一)注重儿童的生活经验 内容的组织与呈现要充分考虑到儿童已有的日常经验与他们的现实生活,使儿童在现实的和经验的活动中去获得初步的体验。例如,分类、排列和比较是统计的基础活动,但对初期接触数学学习的儿童来说,他们参与这类活动的对象不宜是些抽象的数据,而是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实物。因此,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较多地考虑选择什么样的合适的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儿童投入到分类、排列和比较等这样的数学活动中去?一些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向儿童呈现一堆杂乱的物品,让他们去尝试进行分类,在分类活动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物品按一定的规则标准进行排列,并逐渐理解了按不同的规则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为今后对数据整理与分析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如,在统计量中,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平均数",如何来组织这个内容帮助儿童理解它的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一些比较好的方式是,向学生呈现诸如"小明身高是1.4米,他根本还会游泳。那么,他到一个平均水深1.2米的游泳池中,会不会有生命危险?""小强所在的班级平均身高是1.5米,而小明所在的班

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精炼

统计与概率 一、统计的基础知识 1、统计调查的两种基本形式: 普查:对调查对象的全体进行调查; 抽样调查:对调查对象的部分进行调查;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的对象; 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不带单位); 平均数:对于n 个数12,,,n x x x ,我们把121()n x x x n +++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 中位数:几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时,处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或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中位数;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方差:2222121()()()n S x x x x x x n ??=-+-++-?? ,其中n 为样本容量,x 为样本平均数; 标准差:S ,即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这组数据的极差; 频数:将数据分组后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个数叫做该小组的频数; 频率: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样本容量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 ★ 频数和频率的基本关系式:频率 = —————— 各小组频数的总和等于样本容量,各小组频率的总和等于1; 扇形统计图:圆表示总体,扇形表示部分,统计图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每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360°× 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会填写频数分布表,会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折线图; 频数 样本容量 各 基 础 统 计 量 频 数 的 分 布 与 应 用 2、 3、

二、概率的基础知识 必然事件: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一定条件下必然不会发生的事件; 2、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3、概率:某件事情A 发生的可能性称为这件事情的概率,记为P(A); P (必然事件)=1,P(不可能事件)=0,0<P(不确定事件)<1; ★概率计算方法: P(A) = ———————————————— 例如 注:对于两种情况时,需注意第二种情况可能发生的结果总数 例:①袋子中有形状、大小相同的红球3个,白球2个,取出一个球后再取出一个球,求两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P = 1 10 ②袋子中有形状、大小相同的红球3个,白球2个,取出一个球后放回 ..,再取出一个球,求两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P = 4 25 1、确定事件 事件A发生的可能结果总数 所有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总数 运用列举法(常用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与复习策略2013.10.24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与复习策略 单位:青州市西书院初中 姓名:周桂华于翠华李志刚 程爱玲冯建亮 2013年10月26日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与复习策略 一、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 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对简单随机现象的认识,对简单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以及利用数据说理或做出决策等。 二、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要求 初中阶段关于“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即: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三、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 (一)统计的知识点 1、总体、个体、样本 2、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加权平均数 3、极差、方差、标准差 4、频数、频率、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 (二)统计的考查内容要求 1、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数据分析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 2、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体会不同的抽样方法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3、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4、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5、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和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6、通过实例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8、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9、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概率的知识点 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2、概率、会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四)概率的考查内容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形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估计值。 3、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近几年潍坊市“统计与概率”中考题回顾分析 (一)极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8.(2007年)某校初三共有四个班,在一次英语测试中四个班的平均分与各班参加人数如下表: 则本校初三参加这次英语测试的所有学生的平均分为()(保留3个有效数字) A.83.1 B.83.2 C.83.4 D.82.5 6.(2011年)某市2011年5月1日一10日十天的空气污染指数的数据如下(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61,75.70,56.81,91,92,91,75.81.

中考数学统计和概率专题训练

中考数学统计和概率专题训练 1. (2012福建)“六?一”前夕质监部门从某超市经销的儿童玩具、童车和童装中共抽查了300件儿童用品,以下是根据抽查结果绘制出的不完整的统计表和扇形图; 类别 儿童玩具 童车 童装 抽查件数 90 请根据上述统计表和扇形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补全上述统计表和统计图; (2)已知所抽查的儿童玩具、童车、童车的合格率为90%、85%、80%,若从该超市的这三类儿童用品中随机购买一件,请估计购买到合格品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解:(1)童车的数量是300×25%=75,童装的数量是300-75-90=135; 儿童玩具占得百分比是(90÷300)×100%=30%。童装占得百分比1-30%-25%=45%。 补全统计表和统计图如下: 类别 儿童玩具 童车 童装 抽查件数 90 75 135 (2)∵儿童玩具中合格的数量是90×90%=81,童车中合格的数量是75×85%=63.75,童装中 合格的数量是135×80%=108, ∴从该超市的这三类儿童用品中随机购买一件,购买到合格品的概率是 8163.75108 84.25% 300++=。

2.(2012湖北)“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民间历来有吃“粽子”的习俗.我市某食品厂为了解市民对去年销量较好的肉馅粽、豆沙馅粽、红枣馅粽、蛋黄馅粽(以下分别用A、B、C、D表示)这四种不同口味粽子的喜爱情况,在节前对某居民区市民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将调查情况绘制成如下两幅统计图(尚不完整).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本次参加抽样调查的居民有多少人? (2)将两幅不完整的图补充完整; (3)若居民区有8000人,请估计爱吃D粽的人数; (4)若有外型完全相同的A、B、C、D粽各一个,煮熟后,小王吃了两个.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他第二个吃到的恰好是C粽的概率. 【答案】解:(1)60÷10%=600(人). 答:本次参加抽样调查的居民有600人。 (2)喜爱C粽的人数:600-180-60-240=120,频率:120÷600=20%; 喜爱A粽的频率:180÷600=30%。 据此补充两幅统计图如图: (3)8000×40%=3200(人). 答:该居民区有8000人,估计爱吃D粽的人有3200人。 (4)画树状图如下:

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统计与概率知识在小学已经初步学习过,学生大体上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还做过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工作。而进入初中阶段,统计与概率知识是新课程改革中新增加的一个知识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三年的教学,并且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呈现,它源于生活,深刻体现新课标的精神,着眼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决策能力。 统计与概率知识在小学已经初步学习过,学生大体上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还做过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工作。而进入初中阶段,统计与概率知识是新课程改革中新增加的一个知识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三年的教学,并且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呈现,它源于生活,深刻体现新课标的精神,着眼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决策能力,概率所研究的对象具有抽象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学生很难用已获得的知识解决确定性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去求得“活”的概率问题的解,这就决定了概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不能沿用传统的记忆加形成性训练的机械学习方法去学习,教师不能给予加示范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去教学,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经历概率模型的构建过程和模型的应用过程,从中获得问题情境性的情境体验和感悟,才能面对“活”的概率问题。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般学生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1统计知识中,对于收集数据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学生只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则知识点难以真正掌握。缺乏实践,理论与实践未能充分结合。 2学生理解“总体”、“个体”和“样本”概念的理解中出现的错误 由于学生平时学习,很少接触实际生活中,没有结合实际,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遇到问题时就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多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感悟、领会。比如要了解九年级学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九年级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所抽取的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样本,所有九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这样结合实例,学生容易理解。 3学生理解“概率”概念的基本含义和“概率值”大小有错误 例如:(1)摸球4次,4次都是红球,摸到红球的概率是100%,即为1; (2)摸球10次,5次都是红球,摸到红球的概率是5/10; (3)摸到红球的概率是1/2,那么摸球10次,一定有5次摸到的是红球; 学生出现如上的错误,主要是把学习的对象当作是数字处理,注重对这些事

二轮复习专题 统计与概率

专题十二 统计与概率(2) 一、自主训练 1.某相关部门推出了环境执法的评价语环境质量的评价系统,每项评价只有满意和不满意两个选项,市民可以随意进行评价,某工作人员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200位市民的信息,发现对环境质量满意的占60%,对执法力度满意的占75%,其中对环境质量与执法力都满意的为80人. (1)是否可以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环境质量与执法力度有关? (2)为了改进工作作风,从抽取的200位市民中对执法力度不满意的再抽取3位进行家访征求意见,用ξ表示3人中对环境质量与执法力度都不满意的人数,求ξ的分布列与期望. 附:()))()(()(2 2 d b c a d c b a bc ad n ++++-=χ

2.某运动会为每场排球比赛提供6名球童,其中男孩4名,女孩2名,赛前从6名球童中确定2名正选球童和1名预备球童为发球队员递球,假设每名球童被选中是等可能的. (1)在一场排球比赛中,在已知预备球童是男孩的前提下,求2名正选球童也都是男孩的概率; (2)(i)求选中的3名球童中恰有2名男孩和1名女孩的概率; (ii)某比赛场馆一天有3场比赛,若每场排球比赛都需要从提供的6名球童中进行选择,记球童选取情况为(i)中结果的场次为X,求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3.某竞赛的题库系统有60%的自然科学类题目,40%的文化生活类题目(假设题库中的题目总数非常大),参赛者需从题库中抽取3个题目作答,有两种抽取方法:方法一是直接从题库中随机抽取3个题目;方法二是先在题库中按照题目类型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0个题目作为样本,再从这10个题目中任意抽取3个题目.两种方法抽取的3个题目中,恰好有1个自然科学类题目和2个文化生活类题目的概率是否相同?若相同说明理由,若不同,分别计算出两种抽取方法对应的概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