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材料:特色小镇成为乡村振兴集成平台

合集下载

论特色小镇政策分析与发展机遇

论特色小镇政策分析与发展机遇

论特色小镇政策分析与发展机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指导下,特色小镇作为农村发展的新模式备受瞩目。

特色小镇将农业、农村区域的特色资源与现代化的产业发展相结合,以期能够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政策的引导下,特色小镇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对特色小镇政策进行分析,并探讨特色小镇发展的机遇。

一、特色小镇政策分析1.特色小镇的政策背景特色小镇是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政策。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通过发展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等方式,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村的繁荣,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特色小镇政策出台,旨在将区域特色资源与现代产业融合,打造有别于传统农村的新型农业开发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特色小镇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支持政策。

政府将通过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二是用地政策。

政府将提供土地资源支持特色小镇的发展,同时对土地使用实行严格的规划管理;三是金融支持政策。

政府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特色小镇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特色小镇建设;四是产业扶持政策。

政府将通过引导产业发展、技术支持等方式,帮助特色小镇打造特色产业,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

特色小镇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

一些特色小镇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当地特色资源为依托的产业体系,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一些地方政府也通过政策扶持,引入了一些优质的企业和项目,使特色小镇的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

二、特色小镇发展的机遇1. 依托地域特色发展产业特色小镇的发展关键在于发掘和利用当地的地域特色资源,形成独有的产业优势。

一些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小镇可以发展矿业产业,一些依山而建的小镇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一些依水而兴的小镇可以发展水资源产业等。

依托地域特色发展产业,不但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也可以形成小镇的核心竞争力。

农业特色小镇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特色小镇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特色小镇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业特色小镇正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

农业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成为了吸引人才和资金投入的热门地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农业特色小镇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

一、农业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以农业为主导,以农民增收为根本目标,通过提高农村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而农业特色小镇正是紧密围绕着农业发展而建设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业为主要目标,鼓励农民参与现代农业经营,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业特色小镇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还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1. 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农业特色小镇以农业产业为主导,通过引进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理念,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农业特色小镇还会注重发展农村旅游业,挖掘地方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打造特色农业观光农场、休闲农庄等,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从而提高当地的农业经济效益。

2. 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特色小镇通过产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机会。

一方面,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就业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农业特色小镇还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的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经营等方式,让农民分享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3. 促进农村社会文化发展农业特色小镇注重挖掘当地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通过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乡土文化,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激发农民参与农村振兴的热情。

农业特色小镇还将发展乡村旅游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农村文化品牌,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农村社会文化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建设的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建设的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建设的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特色小镇建设已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特色小镇建设旨在通过发展产业、提升生活品质等措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及时提出对策,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本文将针对特色小镇建设中产业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特色小镇建设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产业发展问题分析1. 产业单一化问题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部分特色小镇因地理、资源等条件限制,产业发展呈现单一化的趋势。

一些小镇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缺乏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使得小镇发展受限。

产业单一化问题不仅影响了小镇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2. 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特色小镇建设中,有些小镇的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现代化设施和技术支持,使得小镇产业发展缺乏竞争力。

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也影响了小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3. 人才短缺问题部分特色小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

由于小镇产业相对单一和不发达,导致吸引人才的能力有限。

人才短缺不仅制约了小镇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小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环境污染问题一些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由于产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二、对策建议1. 多元化产业发展针对特色小镇产业单一化问题,可以采取多元化产业发展措施,引进新的产业项目,拓宽小镇产业结构,提升小镇的产业发展空间。

特色小镇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小镇独特的产业品牌,提高小镇的竞争力。

为了解决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特色小镇可以加强对产业配套设施的建设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升小镇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可以加大对产业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小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小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特色小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COLUMN专栏小康 INSIGHT CHINA95“硬怼”心态带来的不仅是发展的错位,也会为未来发展背上包袱。

特色小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偏向于城市建筑的作家,动情于哲学思考的工程师。

当下特色小镇建设热风正吹,一方面激发了地方建设的积极性,对地方旅游起到了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异化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无疑是好的,既可以挖掘小镇建设的特色,又可以形成小镇发展的规模。

对历史有交代,可以延续历史血脉;对现实有好处,可以发展当下农村经济,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还可以对未来的良性发展形成依托。

依据这样的心态培育而成的特色小镇,既有利于当地民生,又有利于国家未来发展。

但是,好的概念未必能产生好的效果,初衷好未必就能发展好。

不得不承认,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怪现象”,突出表现在:没有特色硬造特色;由一点特色牵强延伸出众多“特色”;对历史文化异化,扭曲传统文化甚至割裂传统文化,没有让文化回归传统;让特色成为了现代城市味道的翻版;即使标榜着现代制造的特色小镇,也缺少应有的现代气息。

在笔者看来,特色小镇的“特”,体现在文化、建筑风格以及自然地形地貌有别于其他地区方面,首要的就是历史文化依托要有特色。

硬造出来的历史文化特色缺少文化内蕴,老百姓不认账,游客也只有三分钟热度,一旦发现被蒙骗,便不会再来。

特色小镇建设还应该立足于对当地民生的关注,不能因建特色小镇而轰走民众,不能不顾当地风俗民情,不能给老百姓带来不便,不能大肆破坏土地。

特色小镇建设的一窝蜂现象,在特色小镇的同质化发展上表现得比较明显,很多特色小镇是混凝土楼房的翻版,偶尔一两座木楼就炫耀成为特色,当地民众看了都忍俊不禁。

有些地区,为了要到特色小镇基金,想方设法自造概念、自吹文化、自增景点、自建“特色”。

有些“特色小镇”竣工之日即为结束之时,让大量资金打了水漂。

这种“硬怼”心态带来的不仅是发展的错位,也会为未来发展背上包袱。

乡村振兴事例素材

乡村振兴事例素材

乡村振兴事例素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各地也涌现了众多成功的乡村振兴事例。

这些成功案例不仅是对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实践,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下面就介绍几个典型的乡村振兴事例。

一、三江旧城保护与绿色发展三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一个小镇,被称为“绿色乡村示范区”。

其成功的经验在于既保护了古城遗址和历史文化,又利用当地资源实现了绿色发展。

三江以扶贫为出发点,大力发展茶叶、绿色蔬菜等现代农业,同时在古城内部兴建了德胜荷花园等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

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保护了古城历史文化的遗产,实现了可持续的乡村振兴。

二、景德镇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的陶瓷产地,此前几乎所有的陶瓷产品都由手工制作,产业形态陈旧。

在新时代的推动下,景德镇陶瓷产业进行了转型升级,从传统工艺向机器化、自动化生产迈进。

通过进一步提高工艺水平,开发出更多元、更有特色的产品,景德镇陶瓷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并且,景德镇也加强了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科技知识,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三、震威村旅游发展震威村位于浙江宁波,是一个靠近水库、环境优美的村庄,早期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缓慢。

后来经过全面规划和公认推进,运用到文化、旅游等方面来推动乡村振兴,形成了以“古村落、生态美、林果飘香、旅游观光名村”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这条路线在当地广泛收到了认可,落实林果种植等产业并推动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吸引大量游客。

震威村的旅游业如今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柱,当地村民获得了更多的收入。

四、合肥市滨湖新区创新城乡结合发展模式合肥是中国科技创新城市之一。

滨湖新区计划借助城市现代化的带动效应,推进农村创新的稳步发展。

该区严格按照投资规划进行实施,围绕“数字经济、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幸福社区和智能制造”等五个主要方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解决农民土地收益或缺乏创新意识的等问题,让其参与创新经济。

关于全面乡村振兴,创建铺上镇特色小镇的建议

关于全面乡村振兴,创建铺上镇特色小镇的建议

针对全面乡村振兴和创建铺上镇特色小镇的建议,总结如下:
1. 背景: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面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

在此背景下,创建特色小镇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于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改善乡村生活环境、传承乡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目标:通过创建铺上镇特色小镇,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

3. 建议:
(1)明确特色小镇定位:结合铺上镇的地域特色、产业优势、文化底蕴等资源条件,明确特色小镇的建设方向和功能定位,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小镇。

(2)优化产业布局: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为特色小镇创建提供有力支撑。

(4)改善生活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垃圾、污水治理等环境整治工作,提升农村生活环境质量。

(5)传承与发展乡土文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

(6)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实施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吸引更多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向乡村流动。

(7)强化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全面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总之,全面乡村振兴和创建铺上镇特色小镇的建议旨在推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经验及未来

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经验及未来

中国村落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秀丽村落同建振兴村落的案例、阅历及将来特色小镇作为村落振兴的重要战略,通过整合农业、旅游、文化等资源,打造有特色的小镇,吸引人才、资金和企业投资。

在中国,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特色小镇案例可以借鉴。

例如,杭州的西溪湿地特色小镇以其秀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武汉的东湖生态文明特色小镇则通过进步湖泊旅游、林业生态产业等,实现了农夫增收和地区经济升级。

这些成功的案例证明,特色小镇的进步可以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提升农夫的生活质量。

与特色小镇相辅相成的是秀丽村落的建设。

秀丽村落重视传统文化的保卫和村落环境的改善,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村落环境。

在中国,农村地区的秀丽村落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

例如,位于浙江的乌镇以其古老的运河风貌和奇特的水乡文化而有名,吸引了大量游客,并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点。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村则通过改善村落环境和进步农夫合作社等,实现了农夫增收和村落振兴的良好局面。

这些秀丽村落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环境和生活质量,同时也为特色小镇的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特色小镇和秀丽村落的建设阅历可以为中国村落振兴提供有益的借鉴。

起首,整合资源是推动村落振兴的关键。

特色小镇和秀丽村落的建设离不开农业、旅游、文化等多个方面的资源,要实现村落振兴,需要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发挥它们的协同效应。

其次,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村落振兴的重要保障。

特色小镇和秀丽村落的建设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时还需要政府引导农夫转变观念,乐观参与村落振兴的建设。

最后,创新和开放是推动村落振兴的动力。

特色小镇和秀丽村落不仅需要保卫传统文化和村落风貌,更要通过创新和开放来吸引人才和投资。

只有不息进行创新,才能赢得将来的竞争优势。

将来,中国的村落振兴依旧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和村落生态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村落振兴有着宽广的市场前景。

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发展的SWOT分析——以仙桃市剅河镇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发展的SWOT分析——以仙桃市剅河镇为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充分彰显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

中国过去是典型的农业社会,中国社会本质上是乡土社会,乡土文化植根于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长河中,故此,振兴乡村是一个十分有必要而且紧迫的任务。

乡村振兴战略既抓住了当前我国社会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也为未来乡村发展的转型路径指明了方向,从根本上转变了我国城乡发展战略规划。

通过建设特色小镇,突出一个“特”字,以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特色小镇建设成为了新的载体和落脚点。

1 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特色小镇”建设在目前在全国各地方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特色小镇是某个地区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和特殊环境资源,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产业,形成一个“生产生活生态”全方位城乡功能一体化的聚集区。

它既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旅游风景区或工业园区,也不属于行政意义上的建制镇,而是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范式。

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言,特色小镇的功能价值是多个层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集聚功能。

特色小镇本身的空间范围有限,但是它能够实现大范围的集聚,其不仅实现了人力、资金、服务、技术、产业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也实现了产业升级、文化传承、旅游资源、社区治理功能的有机结合;还实现了建成区农业、工业、服务业及其产业内部之间的融会贯通发展,在实现生产、生态、生活共融的同时营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新空间。

二是辐射功能。

特色小镇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本土文化等,通过发展观光、餐饮、土特产销售等,通过系列产品的打造和产业做支撑,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以及返乡创业的问题。

不仅带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城镇化,同时还可将先进的城市文明广泛推广到农村地区,改变农村陈旧的风俗习惯,树立文明乡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小镇成为乡村振兴集成平台
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发挥自身资源和禀赋优势,推进“文态、生态、城镇业态”三态融合,有效提升了小镇品味,推动了产业发展,增强了发展后劲,使特色小镇成为加快城乡融合,推动乡镇振兴的集成平台。

一、小镇建设全域覆盖特色鲜明
目前,丽水特色小镇发展已经构成全域覆盖、“两轮”驱动的形态布局。

2017年新增丽水绿谷智慧小镇、青田千峡小镇、遂昌汤显祖戏曲小镇、云和木玩童话小镇等4个省级创建小镇,丽水微纳小镇等1个省级培育小镇。

丽水全市共有12个小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4个列入省级培育名单,创建个数位居全省第二,总个数位居全省第三。

从小镇分布情况看,各县(市、区)都有1~2个省级创建小镇以及2~3个市级特色小镇,实现了省级特色小镇县(市、区)全覆盖,并形成了以省级特色小镇为龙头、市级特色小镇为支撑的“两轮”驱动创建形态。

莲都古堰画乡小镇连续两
年获评省级考核优秀等次,龙泉青瓷小镇列入省级示范小镇名单,庆元香菇小镇成为全国香菇价格指数、发展指数和景气指数的发布地。

大部分小镇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投资。

畲乡小镇累计完成50.2亿元,遂昌汤显祖戏曲小镇累计完成18.2亿元,千峡小镇累计完成29.56亿元,部分项目基本建成,小镇雏形初现。

而且,部分小镇还在加大投入建设。

例如,青瓷小镇与上海道铭公司签订协议,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30亿元,对青瓷小镇进行战略合作开发。

松阳茶香小镇与云谷科技正式签约,搭建大宗商品线上交易平台,拟到2022年实现线上交易额达2000亿元。

据统计,2017年,丽水全市特色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53亿元,其中非政府投资占比83%,特色产业占比80%,并实现旅游接待总人数658.02万人次,累计入驻企业1706家,“新四军”(指年轻大学生、出国留学归来的创业人员、大企业高管和连续创业者以及科技人员)创业人数764人,税收收入6.91亿元,呈现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积极态势。

仅2018年一季度,丽水全市特色小镇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3亿元。

不仅如此,小镇发展的深度融合使效益出现了叠加势头。

例如古堰画乡、青瓷小镇、千峡小镇等特色鲜明的小镇,在全域旅游、特色产业、地方文化,即“产、城、人、文”方面实现了深度融合。

小镇的功能设施日渐完善,游客增长迅速,示范效应明显。

目前,丽水绿谷智慧小镇已经成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腾讯“互联网+”创新基地落户。

青田千峡小镇非政府投资和特色产业投资占比都为100%,机床小镇培育高端产业实现新三板上市企业3家,松阳茶香小镇大木山骑行等成为经典旅游项目,实现了从卖茶叶到卖风景的转变。

小镇建设也拉动周边的农村实现乡村振兴,农家乐、民宿蓬勃发展。

如千峡小镇周边民宿从原先的3家发展至现在的16家,茶香小镇范围内共有70家,床位761张。

原来默默无闻的农耕园成了炙手可热的农旅基地、田园综合体,进而带动了全域旅游大发展。

二、文化与生态融合发展
丽水的小镇建设坚持以“文态”为源头。

一是把文态挖掘当作是一个标新立异的过程,突出建设用地“保山保水”、道路规划“迎山亲水”、建设布局“显山露水”、景观设计“借山用水”、空间组织“依山亲水”。

二是强化畲家文化、民居文化、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