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创新设计拼装及仿真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机构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创新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机构创新设计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对创新设计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是设计一种可以自动清洁窗户的机器人。

实验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进行设计、制作和调试。

机器人需要能够自动感知窗户的污渍程度,并进行相应的清洁工作,同时需要保证机器人的安全和稳定性。

三、实验过程1.需求分析: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对需求的分析。

通过调研和讨论,我们确定了机器人需要具备以下功能:自动感知窗户的污渍程度、自动调整清洁工作的强度、确保清洁过程的安全性、保证机器人的稳定性。

2.设计方案: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我们开始制定设计方案。

我们决定采用图像识别技术,通过摄像头感知窗户的污渍程度,并根据实时数据调整清洁工作的强度。

为了保证清洁过程的安全性,我们设计了多个安全措施,如机器人与窗户连接杆之间的自动断开装置和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智能保护功能。

为了提高机器人的稳定性,我们采用了良好的结构设计和平衡措施。

3.制作与调试:在设计方案确定之后,我们开始进行机器人的制作和调试工作。

我们首先购买了所需的材料和元件,并组装成机器人的整体结构。

然后进行软硬件的集成和连接,编写控制程序和算法。

最后,我们进行了多次测试和调试,不断优化和改进机器人的工作效果和稳定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多次调试和优化,我们最终成功地制作出了一台可以自动清洁窗户的机器人。

机器人能够自动感知窗户的污渍程度,并根据实时数据调整清洁工作的强度。

机器人的清洁效果和稳定性都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五、实验总结与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机构创新设计的重要性和挑战。

在实验中,我们不仅学习了如何进行需求分析、设计方案制定、制作与调试,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

实验四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

实验四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

实验四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

2、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JKZB-Ⅱ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台。

附件:齿轮、齿条、槽轮、凸轮、转动轴、连杆、各种连接组合零部件等。

2、装拆工具:十字起子、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钢板尺、卷尺等。

3、学生自备草稿纸、笔、绘图工具等。

三、实验要求1、每2~3人一组,每一组实验前拟一份机构运动设计方案,实验后提交新设计方案.2、完成实验后各组将机械零部件“物还原位”,老师验收后方可离去.3、每人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根据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平面机构都可以由若干个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而构成,故可通过选定的机构类型,拼装该机构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内容1、自行到实验室熟悉本实验中的实验装置,各种零部件、装拆工具的功能;了解机构的拼接方法,拟订自已的机构运动方案的拼接步骤。

2、自拟或课本提供的机构运动方案做为拼接对象。

3.拼接机构,将各基本杆组按运动传递规律顺序拼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

4.绘制运动简图,分析所拼接的平面机构。

5.根据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利用常用的零部件拼接调整,设计一种具有新型的带发明创造性的组合机构。

每一组提交一份机构创新设计方案。

6.最后把组合机构安装在实验平台上,进行测试分析、运动分析、实验结果分析、拟定这次实验的步骤,并写出实验报告。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1.学生使用“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台”提供的各种零件。

按照自己的运动方案简图,先在桌面上进行机构的初步试验组装,这一步的目的是杆件分层。

一方面为了使各个杆件在互相平行的平面内运动,一一方面为了避免各个杆件,各个运动副之间发生运动干涉。

2.按照上一步骤试验好的分层方案,从最里层开始,依次将各个杆件组装连接到机架上。

选取构件杆,连接转动副或移动副。

凸轮。

机构组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组合创新设计实验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4:01:1 104:01: 1104:0 1Sunda y, August 23, 202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8.23 20.8.23 04:01:1 104:01: 11Aug ust 23, 2020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8月23 日星期 日上午4 时1分1 1秒04: 01:1120 .8.23
本搭接实验及训练是在具有六根立柱的机 架上完成的。配有旋转电动机和直线电动机, 以输出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配有齿轮、凸轮、 带轮、槽轮等零件,通过搭接可完成直线、旋 转、往复、间歇等运动传递;配有连杆、滑块 座及连接零件,可搭接成各种执行机构。机构 搭接完成后可通电运转以检验其创造结果。
四、主要零部件功能
L固定长度
销轴
2
端螺栓3
销轴2
连杆4
a)
固紧螺栓 L可变长度
连杆4
b)
图3 转动副的连接
铰链座5
3.移动副的拼接
如图4所示,将带有扁头的销轴2的扁头坎入连杆的槽 中,另一端圆柱插入另一连杆的孔中,销轴2的两端头 均用带有凸台的端螺栓固定。该销轴可在连杆的槽中 滑动相当于滑块。
连杆4 连杆4 端螺栓3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8. 2320.8. 23Sunday, August 23, 2020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4:0 1:1104: 01:1104 :018/2 3/2020 4:01:11 AM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8.23 04:01:1 104:01 Aug-20 23-Aug-20

机构组合实验报告

机构组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机构组合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我们对平面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

同时,通过动手实践,训练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综合设计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 实验台:JKZB-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台,包含齿轮、齿条、槽轮、凸轮、转动轴、连杆、各种连接组合零部件等。

2. 装拆工具:十字起子、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钢板尺、卷尺等。

3. 辅助工具:学生自备草稿纸、笔、绘图工具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分组讨论:每2~3人一组,讨论并确定机构运动设计方案。

2. 设计绘制:根据设计方案,绘制机构装配图。

3. 实物组装:根据装配图,在实验台上进行机构组装。

4. 运动分析:观察并分析机构的运动特性,记录数据。

5. 调整优化:根据分析结果,对机构进行调整优化。

6. 实验报告:完成实验后,提交新设计方案和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成功组装了一个由齿轮、齿条、槽轮、凸轮等组成的复杂机构。

(2)通过调整,实现了机构的预定运动轨迹和运动规律。

(3)记录了机构的运动数据,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2. 分析:(1)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运动特性。

(2)掌握了机构创新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了解了不同类型机构的特点和应用,为今后的工程设计奠定了基础。

五、实验心得体会1. 动手实践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体会到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虽然重要,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2. 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完成既定的设计方案,还要不断思考如何优化机构,提高其性能。

这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意识。

3.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本次实验需要团队合作完成,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实验总结本次机构组合实验,使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加深了对平面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平面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与拼装实验报告

平面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与拼装实验报告

平面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与拼装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平面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与拼装一、实验目的:掌握平面机构运动方案的设计和拼装方法,加深对平面机构运动学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平面机构是由连杆、轴、铰链等构成的一种机械装置。

为了实现特定的运动,需要合理设计机构的结构和连接方式。

平面机构的设计和拼装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1.运动类型的确定:根据具体要求,需要确定机构的运动类型,包括偏转、转动、摆动等。

2.运动副的选择:根据运动类型,选择合适的运动副,如直线副、旋转副、曲线副等。

3.副序的设计:根据运动副的选择,设计副序,包括副序的顺序、副序的布置位置等。

4.运动参数的确定: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运动参数,如运动角度、轨迹等。

5.装配设计:根据副序和运动参数,确定机构的结构和装配方式。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平面机构组件:连杆、轴、铰链等。

2.设计工具:如CAD软件等。

3.实验平台:如支架、夹具等。

四、实验步骤:1.确定运动类型: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平面机构的运动类型。

例如,假设要设计一个能够实现偏转运动的机构。

2.选择运动副:根据运动类型,选择合适的运动副。

例如,选择旋转副作为运动副。

3.设计副序:根据运动副的选择,设计副序。

例如,将连杆放置在平面上,并设计一个垂直于连杆的铰链连接连杆和轴。

4.确定运动参数:根据要求,确定运动参数,如偏转角度。

5.进行装配设计:根据副序和运动参数,进行装配设计,确定机构的结构和装配方式。

例如,将连杆和轴固定在支架上,并通过铰链连接连杆和轴。

6.进行拼装:根据装配设计,将机构的各个组件进行拼装。

7.进行运动测试:测试机构是否能够实现设计要求的运动。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以上步骤,我们设计并拼装了一个能够实现偏转运动的平面机构。

在运动测试中,机构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实现偏转运动。

这表明我们的设计和拼装是成功的。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平面机构运动方案的设计和拼装方法,并加深了对平面机构运动学的理解。

机构组合创新设计与仿真实验报告书

机构组合创新设计与仿真实验报告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机械基础实验示范中心
2007-5
一、对机构的工艺要求;画出拼接机构的运动链结构图,计算机构的自由度;任选机构:
创新机构:
二、按比例绘制搭接机构的运动简图,标注出机构的运动简图的尺寸参数;
任选机构:
创新机构:
三、说明该机构是否满足给定的工艺要求;
任选机构:
创新机构:
四、分析该机构的优缺点,如何改进?有否替代机构?任选机构:
创新机构:
五、搭接机构的照片
任选机构:
创新机构:
六、机构运动分析与仿真
1. 仿真分析软件模型
2. 关键点的轨迹
3. 运动曲线(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
六、小结与感想。

机构创意搭建实验报告

机构创意搭建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意搭建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创意搭建,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创意搭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验器材1. 塑料积木;2. 刀具;3. 螺丝;4. 锤子;5. 尺子;6. 剪刀;7. 画笔;8. 墨水;9. 记录本。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将实验器材准备好,确保安全;(2)分组,每组4-6人,确定组长;(3)组长分配任务,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2. 实验实施(1)讨论:各组成员共同讨论搭建的主题、结构、功能等;(2)设计:根据讨论结果,设计搭建方案,包括图纸、材料清单等;(3)搭建: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搭建,注意安全;(4)装饰:用画笔、墨水等对搭建的作品进行装饰;(5)展示:各组成员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搭建过程和心得。

3. 实验总结(1)各组成员总结实验过程,找出不足之处;(2)组长代表小组进行总结发言;(3)教师对实验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搭建了10件作品,包括建筑物、交通工具、机器人等。

各组成员在搭建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了任务。

2. 实验分析(1)动手能力:学生在搭建过程中,学会了使用刀具、锤子、螺丝等工具,提高了动手能力;(2)创新思维:学生在搭建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了独特的作品;(3)团队协作:各组成员在搭建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4)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搭建,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实践能力。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通过创意搭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2020年平面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与拼装实验报告

2020年平面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与拼装实验报告

平面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与拼装实验报告平面机构运动设计与拼装实验报告平面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与拼装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

2.通过平面机构的拼装,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了解机构在实际安装中可能出现的运动干涉现象及解决办法。

3.通过机构运动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设计能力。

二、实验原理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其原动件数应等于其所具有的自由度数。

如将机构的机架及与机架相连的原动件从机构中拆分开来,则其余构件构成的杆件组必然是一个自由度为零的构件组。

而这个自由度为零的构件组,有时还可以拆分成为更简单的自由度为零的构件组,最后将不能再拆的最简单的自由度为零的构件组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由杆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的基本杆组应满足条件:F=3n-2Pl-Ph=0任何平面机构均可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的方法来组成,这是机构的组成原理,也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三、机构设计及实验组装说明书本组选择的是筛料机构:图1 筛料机构简图机构组成:该机构由曲柄摇杆机构和摇杆滑块机构构成。

工作特点:曲柄1匀速转动,通过摇杆3和连杆4带动滑块5作往复直线运动,由于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性质,使得滑块5速度、加速度变化较大,从而更好地完成筛料工作。

使用到的零部件:工具:内六角扳手三把、活动扳手、钢板尺、自备三角板、圆规、纸和笔等文具。

1)实验台机架图2 实验台机架图实验台机架中有5根铅垂立柱,它们可沿X方向移动。

移动时请用双手扶稳立柱、并尽可能使立柱在移动过程中保持铅垂状态,这样便可以轻松推动立柱。

立柱移动到预定的位置后,将立柱上、下两端的螺栓锁紧(安全注意事项:不允许将立柱上、下两端的螺栓卸下,在移动立柱前只需将螺栓拧松即可)。

立柱上的滑块可沿Y方向移动。

将滑块移动到预定的位置后,用螺栓将滑块紧定在立柱上。

按上述方法即可在X、Y平面内确定活动构件相对机架的连接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性实验
机构创新设计拼装及仿真
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院机械工程系
开放性实验机构创新设计拼装及仿真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指导教师:成绩:一、必选机构的拼装及仿真
(一)机构名称颚式破碎机
1、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机构拼装完成图片
3、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活动构件数目n= 5 低副数目P L=7 高副数目P H=0 机构的自由度F=3n―2P L―P H
=3*5-2*7-0
=1
4、进行机构分析
二、自选机构的拼装及仿真
(二)机构名称内燃机机构简图
1、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3、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活动构件数目n= 6 低副数目P L=7 高副数目P H=3 机构的自由度F=3n―2P L―P H
=3*6-2*7-3
=1
4、进行机构分析
2、机构拼装完成图片
5、在机构拼装过程遇到的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对本开放性实验的心得、体会和建议。

在机构拼装过程中经常会找不到合适的连接件来拼接不同的构件,或者由于构件精确的位置无法计算得出而得不到令人满意的运动效果,这时候往往就需要同组
的同学密切配合才能攻克上诉难题,由此我深深体会到组员之间默契的配合对于完成一次拼装是多么的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