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与股市大盘走势的辩证关系
福卡智库最新观点:股指期货与股票究竟谁决定谁?

1 3 5 经劳 空
期指对现货币场影响是结构性的
股指期 货对 现货市 场影 响是 结构性 的 ,而 非方 向性 的 。 首 先 ,股 指 期 货 的 基 本 功 能 是 价 格 发 现 和 套 期 保 值 。交 易 所 内的买 卖 双方 根 据各 自掌握 的 信息 进 行预 测 评估 ,并进 行 公开
竞 价 交 易来 决定 股 指期 货 的价 格 ,这 个 过程 就 是股 指 期货 价格 发
现 。投资 者 可 以在 股指 期 货市 场 进行 与 现货 头 寸方 向相反 、价值
量 合 适 、 日期相 近 的交 易 ,以期 货市 场 的 损益 对 冲现 货市 场 的损
益 ,这 个 过程 便 是套 期 保值 。从两 者 的运 行 机 理来 看 ,都 不会 对 宏观 经济 的基 本面产 生重 大影 响 。 其 次 ,从 世 界 主 要 国家 和 地 区 推 出股 指 期 货 的 经 验 来 看 , 股指 长 期趋 势 也 没有 因为股 指 期货 上 市而 改 变 ,指 数 的趋 势仍 可 以从 宏 观 经济 增长 、利率 、汇率 等 基 本 因素得 到合 理 的解释 。 因 此 ,长 期来 说 ,经济 基本 形 势和 经 济 周期 的 变化 是股 票 市 场运 行 的主要 决定 力量 ,对 市场的影 响是 结构 性的 ,而非 方 向性的 。 ( 摘编 自 < 证券 日报> )
什 么才 是 股
股指期货与股纂究 觅谁凌定谁?
股指期货推出的现实基础并不具备。而在信息不对称、 国企改革等制度性问题没有被解决,以致股指期货的真实底 部难以夯实的前提下 ,股指期货与股票将不会是相互促进的 版本升级,而是拔苗助长的自残行为。
( 详见 < 福卡分
期指交割与股市波动

四大利空突袭再现年内罕见盘面现象周四两市继续调整,消息面利空不断,市场热情大幅下降,导致年内极少出现的“涨幅榜沦陷”现象再现,这其实比利空打击更为不利。
早盘两市低开后低走,时隔5个交易日后再现中阴。
沪指昨日的短期反弹高位宽幅十字星使得大盘的方向可上可下,今日低开低走,选择短期向下,宣告持续4个交易日的较强反弹暂时终结;并跌破6日、10和半年线,不过在20日线获得支撑。
创业昨日一路砸穿60日线和年线后,午后反弹,重回年线上方;不过今日在沪指补跌的带动下年线再失,下方再无任何均线支撑,创业板短期主动权依然牢牢把握在空方手中。
首先看利空影响,主要有四方面:一是下周三新股将开始集中申购,预计将冻结6000亿巨资,场内抛压严重;二是期指主力移仓,“黑周四”魔咒降临;三是地产板块现利空,投资增速回落至四年半最低,拖累大盘;四是国企改革热点回落迅速,对多头人气打击较大、大盘承压。
顶点财经认为,创业板近期持续调整,昨日连续两日的大阴线即跌穿所有均线,短期M头形态极为明显,中长期头肩顶形态也基本成型。
而沪指昨日盘中却创下自6月20日以来近一个月反弹新高,创业板与沪指分化极为明显。
但是今日在明日股指期货交割及下周三打新的重要时间节点渐行渐近的情况下,沪指走出4月10日与6月16日的高点连线形成的下行通道并运行了三天后,大跌后重回下行通道,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因素导致。
首先,下周三A股第九次IPO暂停后第二批新股开始申购。
而近期炒新行情如火如荼,新股纷纷翻倍,打新赚钱效应明显给新股申购带来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根据近期申购冻结资金估算,预计下周三周四连续两天11只新股网上申购将冻结资金将超7000亿元。
因此,下周三开始的新股申购将对场内资金形成明显的资金分流效应。
其次,明日为股指期货交割日,在股指期货交割日前后大盘波动剧烈是2010年股指期货上市以来的历史共性。
自上周三被空头狙击后实现短线变盘后,多方从7月10日开始反击,反击力度超过上次6月19日之后的反弹,股指期货成交回报也显示空头节节败退,减仓力度加大。
炒股的趋势怎么看

炒股的趋势怎么看炒股是一项具有风险的投资活动,而了解和把握股市的趋势,对于投资者来说非常关键。
股市的趋势分为长期趋势、中期趋势和短期趋势,不同时期的趋势对应不同的投资策略,下面就分别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解析炒股的趋势。
1. 长期趋势:长期趋势是股市中最重要的趋势,长期趋势通常持续数年,其反映的是经济和行业的发展趋势。
要判断长期趋势的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宏观经济因素:长期趋势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指数、利率等。
当经济增长持续稳定,并伴随着低通胀和低利率时,股市通常会出现积极的长期趋势。
(2)行业发展趋势:选择行业内具备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是判断长期趋势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研究行业的发展前景、需求增长、技术创新等因素,可以找到具备长期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公司。
(3)技术形态:通过图表分析来判断股价的趋势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在长期趋势看好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寻找股价突破关键位置,或确认趋势转折的技术形态,例如头肩底、反转形态等。
2. 中期趋势:中期趋势通常是指数月至数年的时间周期内的股价波动。
中期趋势受到基本面和市场情绪的双重影响,其判断方法如下:(1)基本面分析:中期趋势的判断需要结合企业的财务报表、行业竞争力等基本面分析。
对于业绩优秀、估值合理的公司,投资者可以考虑中期持有。
(2)技术指标:中期趋势判断可以通过一些常用的技术指标来辅助分析,例如移动平均线、相对强弱指标(RSI)、MACD等。
这些指标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买入和卖出的时机。
(3)市场情绪:市场情绪是中期趋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投资者可以通过关注交易量、消息面、资金流向等因素来了解市场的情绪变化,判断中期趋势的走势。
3. 短期趋势:短期趋势是指数小时至数周的时间周期内的股价波动,这种波动受到市场投资者情绪、资金流动等因素的影响,投资者在进行短期交易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技术指标:短期趋势的判断可以通过短期的技术指标来辅助分析,例如相对强弱指标(RSI)、移动平均线、随机指标等。
大盘分析:个股行情与大盘走势的4种关系

大盘分析:个股行情与大盘走势的4种关系上周儒子牛写股指期货技术分析,有些股票朋友不习惯,其实一点也不复杂。
股指期货是股票的高级版,股票是股指期货的简单版。
弄懂股指期货回头再看股票,思路更清晰、透彻。
多头控盘就做多,空头控盘就休息(在期货里做空)。
本周重点放在股票上,谢谢大家关注。
随着股市的不断扩容,两市有越来越多的股票,上证指数已所不能反映所有股票的趋势,大盘好时有股票涨,大盘不好时也有股票涨,因为不同时期都有资金在做股票,我们需要弄清行情所处的皆段,把握行情发展规律,选择相应类型的个股操作。
通过80%的个股在某一时期表现为与大盘同态式,15%的个股表现为强于大盘或弱于大盘,5%的股票表现为逆市上扬,每一个时期的操作都有相应的应对模式。
一、与大盘同态式大盘是个股走势的总体反映,通常80%的个股某一时期会走出与大盘相类似的走势,这类股有二种可能:无庄或庄家不作为。
上图是《儒子牛炒股软件》的中粮地产与大盘的走势对照,中粮地产在相当长时间内股价随波逐流,走势与大盘雷同势。
操作上,做这类股票必须关注大盘走势,大盘的发展方向基本决定了它的命运。
在大盘向好的时候可以波操作操作; 根据儒子牛股技“弃弱做强”的理念这类股票不适宜做短线狙击,除非量价关系良好并走出独立大盘的行情。
二、提前调整(弱于大盘)提前大盘调整分两种情况:1,前期翻番后转入调整;2,基本面出现问题导致提早进入调整期。
要知道杮子专挑软的捏,一旦大盘不好,它们下跌的动能依然很足,不要期望提前调整会提前调整结束,提前调整的个股后面通常会走出与大盘同态式,上涨幅度强于大盘。
操作上,这类个股需要关注下跌一定幅度后,底部要有新多资金进场,趋势走出底部形态,如果出现这种现像,特别是板块出现这种现像,就是走好的征兆;这类个股不适宜做短线狙击,除非量价关系良好并走出独立大盘的行情。
三、抗跌启动(强于大盘)像这类前期主力介入明显但涨幅不大,在大盘调整时期,抗跌启动,是我们看短线狙击的重点。
揭秘股指期货如何影响大盘

揭秘股指期货如何影响大盘关于股指期货对大盘指数的影响问题绝大多数人存在着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即:总以为股指期货由于有做空机制将会阻碍大盘指数的深发展,主力会透过期货市场打压股指从而获利,于是我们常常将大盘涨不动的原因归咎于股指期货。
实际上这并不是实质原因,下面就透过假设成立的推导模式来进行分析。
假设在股票市场中,主力正在吸筹建仓,这代表未来股市如果上涨将会有利于主力的利益表达,若主力同时在期指市场上做多单,最终结果只有一个,两个市场的利益驱动将会迫使股市比原本没有股市期货市场时涨得更为迅猛,未来股指只有上涨一种途径主力才能过获得双倍利润,所以拉抬股指幅度比以前更大。
反过来如果主力在股市中吸筹,但是在期货市场上做空单,则最终结果为对冲风险,表面上来看这也是一种可能性,但是仔细分析后发现只要研究出什么是主力的真正定义就可以排除此种可能。
什么是主力?是指在股票市场上吸筹建仓后达到绝对控盘的一个群体,了解这一点后,问题就变得简单起来,如果你是主力你控制了盘面,那么在期货市场上是愿意下多单还是空单?答案是多单,因为主力对定价有话语权,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在期指市场做反单对冲,实际上有做对冲必要的群体往往是对股市未来的趋势没有话语权的一些人,谁对股市没有话语权?答案是:散户,中户资金,因此最终结论为:在期指市场有做反单对冲需求的群体都是弱势群体,中小投资者,主力群体通常不做对冲也没有必要做对冲,相反他们往往在2个市场做同相单。
反过来,如果主力在股市中处于出货阶段,那么同样在期指市场上会往往放空单,因此如果指数不涨,不是因为期指市场的主力放了空单与股票市场利益方向相反而阻碍大盘向上,而是因为股票市场中的主力此时已经处于砸盘出货,而它在股指期货市场同时拥有空单的结果是更进一步打压指数。
所以最终结论是:大盘如果不涨不是因为期指市场上有主力做空单打压股市,而是股市中的主力已经处于出货砸盘阶段,且两个市场的利益方向是保持高度一致所导致。
股指期货对中国股市影响的分析

股指期货对中国股市影响的分析股指期货,是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是交易双方事先签订合同,同意在未来的一个特定时间按照一定的价格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标准化协议。
双方交易的是一定期限后的股票指数价格水平,通过现金结算差价来进行交割。
中国证监会于2010年2月20日宣布,已正式批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和业务规则,至此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制度已全部发布。
2010年2月22日9时起,正式接受投资者开户申请。
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自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
股市的整体态势是以股票指数来诠释的,股指期货则是对股市整体态势的预期。
它集合了影响股票现货市场的各种因素和对影响因素的预期、现货市场股指价格和成交量、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等重要信息,连同期货市场交易动向,形成新的价格。
在理论上,这个新价格是股票现货的预期未来价格,它既是以现货标的股指为基础,也是对现货的指导。
因此,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市场之间存在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中国股市存在深远的影响,这影响即是积极的也存在消极的方面。
股指期货对中国股市的积极影响有以下五个方面:1.股指期货可以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风险。
对于股票投资者而言股票市场存在两种风险,一种是非系统性风险,另一种是系统性风险。
对于前者,投资者可以通过多种股票的组合投资来分散风险。
但后者是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可能的变动,没法用组合投资的方法避免。
股票指数是用来反映股票整体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标,代表着整个市场的走势,本身就已经基本消除了个别股票可能存在的非系统性风险。
投资者在股票现货市场买卖股票,同时做一笔方向相反的股指期货交易,就可以同时转嫁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
这既可为一级市场股票承销包销股票提供风险回避的工具,又可为二级市场广大投资者对冲风险,确保投资收益。
2.股指期货交易可以活跃市场,扩大交易量。
投资者在进行期货交易时,必须按照其买卖期货合约价值的一定比例来缴纳资金,作为履行期货合约的财力保证,然后才能参与期货合约的买卖。
股指期货与大盘关系

股指期货与大盘关系股指期货(Share Price Index Futures),英文简称SPIF,全称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也可称为股价指数期货、期指,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
那么股指期货与大盘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请看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资料。
股指期货与大盘关系股指期货实际上也是一种期货,其标的是大盘指数。
股指期货的推出,为股票市场提供了一种对冲机制,其最大的作用,是使套期保值具有双边性。
简单来说,它的“亮点”功能,就是为做空获利提供了一个重要渠道。
股指期货的交易规则,和期货几乎没有差别。
在开盘时间上,比股市早开盘15分钟,收盘比股市晚15分钟。
一般来说,大盘涨,股指期货也会涨,大盘跌,股指期货也会跌。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认为,股指期货涨,大盘也会涨,股指期货跌,大盘也要跌。
如果我们立足于大盘,那么研究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动向,推测主力资金对于大盘后市的态度,有助于我们研判大盘短期走势。
通常,我们只研究主力合约,即当月合约或者近月合约。
股指期货的交割日为每月的15日,例如在2010年8月15日以前,我们主要观察1008合约(2010年08月合约);在2010年8月15日以后9月15日以前,我们主要观察1009合约。
由于股指期货实行“T+0”的交易制度,即“即时买卖制度”,所以,这里也成为大资金的短线博弈主阵地。
在主力合约被疯狂拉升或者遭到粗暴打压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几十手、几百手的连续大单,这绝对不是一般散户的力量可以达到的。
由此可见,主力合约,有时会被某些大资金所操控,成为他们别有用心的工具。
在大盘下跌之前,主力资金有时会有意拉动股指期货主力合约,给市场造成一种上涨的假象,调动资金去推升大盘,而自己却在暗中出货,等到目的达到之后,反手做空,刚才做多赚一笔,现在做空再赚一笔,可谓“一石二鸟”。
而且这种伎俩经常会出现,屡试不爽。
例如,2010年6月23日早盘,1007合约被一批资金频繁拉动,脉冲式的连续上攻,然而我们监测到的大盘资金却是持续流出,而且流出幅度伴随着大盘的上攻越来越大。
谈谈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和股市的区别和联系

谈谈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和股市的区别和联系投机界有这样一句话,穷玩期货,中产玩股票,富豪玩债券。
这句话深得我心,在个人资产的原始积累阶段,需要的是激进,成则平步青云,改变命运,败了大不了从头再来,反正一穷二白也没什么好失去了,二十多岁的小青年,还没那么多生活的羁绊,此时不博更待何时,带杠杆的高风险高收益期货市场也许就适合那些天生有投机基因的小伙子。
手头有第一桶金之后,风险收益比相对温和的股票资产也可以进行一定比例的配置了,在不配资的情况下,股票和期货最大的区别是,无论被套多深,股票都可以根据自己意愿持仓或平仓。
在A股市场中,部分具有高分红业绩稳定的食品饮料等行业个股具有很强的长线投资价值,放心的分批逢低吸纳,时间会给你想要的一切的。
在中国,大部分普通人终其一生能达到的上限也就是进入中产阶级了,13亿百姓,马云只有一个。
对于富豪来说,最迫切的资产配置需求就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了,收益率稳定,相对于股票和期货小得多的风险使得债券备受富豪的青睐。
债券本ID涉足不多,在此也不敢妄言,仅就个人相对熟悉的期货和股票市场做个简单的介绍。
身边大多数做期货的朋友都是做过很多年股票的老股民转而做期货的,而本ID则是从期货入行,转而学习股票市场的,原因上文已经做出过解释,天生酷爱投机,渴望财富,凭着年少气盛时的一股冲劲毅然决然踏入期货市场的大门,从此再也没有回头过。
一路走来和许多菜鸟一样,充满艰辛,回首那段夜夜依靠酒精麻醉才能勉强入睡的岁月,唏嘘不已,因此本ID也对期货市场充满了特殊的感情。
期货市场,我认为它的魅力有二,其一,T+0交易,只要愿意,随时可以斩断对自己不利的头寸,15年股灾,16年熔断的时候,多少人抄底失败,却只能眼睁睁等着第二天才能卖出。
其二,杠杆交易,以较小的本金,能够获取成倍的收益,期货市场上每一波大趋势总能成就一两位资产上亿的富豪,比如在棉花上从5万赚到1.2亿的“农民哲学家”傅海棠。
而这两大魅力也是致使无数人倾家荡产,血本无归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指与股市大盘走势的辩证关系2012-08-27 05:45 来源:期货日报字号:1214“现货与期货”这对矛盾统一体中,现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期货源于现货并对现货有一定的反作用——熊市中主要体现为减压、缓冲,而归根结底是现货价格决定期货价格。
期货与现货行情走势究竟存在何种关系?长期以来众说纷纭。
物价上涨,往往被疑为商品期货多头爆炒;股市下跌,也常常归咎于股指期货空头行情。
本文试从以下方面探讨股指期货与股市大盘走势间的辩证关系。
时间先后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拟合度达99.66%。
大量数据表明,日内盘中涨跌,期指常常比沪深300指数或上证综指提前一两分钟。
但据此判定“期指带动股市”未免形而上学。
市场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股民出手前并不先看股指期货的脸色,而几乎所有股指期货投资者都随时紧盯着沪深300指数及整个A股大盘的一举一动。
即使参考期指走势的股民,也不可能在期指拐点后一两分钟内完成相应操作并显示于盘面。
归根到底,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影响着期指与股市大盘,但并非机械地表现为“先影响甲,甲再影响乙”。
由于T+0、双向交易、杠杆机制、行情显示刷新间隔短等特点,期市反应速度往往优于股市,导致了“期指带动股市”的错觉。
但此错觉通常出于股市暴跌后“找替罪羊”心理,股市上涨则不会归于股指期货“当领头羊”的作用。
这在商品市场恰恰相反——物价下跌也不会归于商品期货的功效。
力度大小先比“奥运魔咒”。
中国股市1990年年底诞生,历经五届夏季奥运会,四次惨遭“魔咒”。
股指期货上市前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上证综指从7月28日2924.45的高点一路跌至8月18日的2318.93点。
而期指上市后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上证综指从7月3日高点2244.83跌至7月31日的2100.25点。
7月30日与31日,期指主力合约、沪深300指数、上证综指跌幅分别为0.35%、0.57%、0.89%和0.04%、0.12%、0.30%。
期指跌幅和力度远小于股市,难以验证“期指推动股市”。
再比“历史点位”。
股指期货上市前,上证综指自2007年10月16日6124.04历史高位,一路跌至2008年10月28日的1664.93点。
其间1年零12天跌去4459.11点,月均371.6点。
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上市,沪深300指数开盘3388.29点,截至2012年8月2日的新低2325.61点,近两年半跌幅1062.68点即31.36%。
同期上证综指从3159.67跌至7月31日洞穿“钻石底”创新低2100.25点,跌幅1059.42点即33.53%,月均下跌仅为38.64点和38.52点,月跌幅约为期指上市前那波下跌的1/10。
两组巨大反差是否是经济大背景造成的呢?期指上市前2007年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11.2%,2008年前三季同比增长10.6%、10.1%和9.0%,而期指上市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逐级下落为10.3%、9.2%和7.8%,2012年7月更是创下7.6%的三年来新低。
2011年四季度至2012年二季度月均资本流出203亿美元,远超2008年四季度至2009年一季度月均141亿美元的流出量,证明近期资本外流已超过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正是在经济大背景更加严峻的条件下,股指期货有效减压股市下跌的幅度和力度,助力中国股市走出了绝不逊色于股指期货上市前的艰难行情。
最后横向比较。
据2010年年初全球30个股票市场次贷危机以来股指最大跌幅统计,包括巴西、墨西哥等22个推出股指期货的国家,平均跌幅46.91%;8个没推出股指期货的国家,平均跌幅63.15%;而中国上证综指、深证成指跌幅分别为72.81%和73.8%。
量价关系股市量价关系主要体现于价格、成交量和资金净流入(流出)量,后者在期市演变为持仓量。
两者均体现投资者对后市的研判,区别在于:资金净流入和净流出代表全体股民对大盘约2400只股票后市总体看好或看空;而持仓量则分为多头持仓和空头持仓,由于散户一般日内平仓,故持仓量主要代表市场主力特别是多空持仓前10名、20名席位,对沪深300成份股后市的研判。
今年6、7月间,股指期货经历了一轮空方主导行情,持仓量连创历史新高。
其间明显存在“下跌增仓再下行、上涨减仓涨不动”特征。
由此可见,成交量是行情发展的基本动力,成交量增加推动市场趋于活跃,成交量减少使价格变化趋于平缓。
持仓量代表行情发展的“后劲”。
增仓带动一波行情开始,减仓导致一波行情结束。
不过持仓量作为一种公开信息,单纯利用其来研判走势进而下单获利不可持续,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参考指标。
套保对冲空头加仓,往往被一些投资者理解为股指期货打压股市。
殊不知为了引导基金、券商、银行等机构的长线资金流入股市,中国证监会针对性出台的各类“操作指引”严格规定机构只能通过空头套保来对冲其持股风险,并且套保头寸必须与其股票持仓量对等。
这就使得机构面临股市下跌时只能二选一:要么增开空仓,同时买入并保持相应的股票头寸(沪深300成份股或ETF);要么减持空仓,同时抛出相应的股票额度。
机构投资者多持中长期投资理念,其成交量占比仅5%,持仓量占比却高达35%,其中套保应在30%以上。
目前期指法人账户约1900个,按2012年7月底9万手的持仓量计算,机构持仓套保应不低于2.7万手,当前一手合约对应约72万元名义金额,即套保总额约200亿元规模。
虽然沪深两市流通市值16万亿元,但目前行情低迷,2012年7月沪深300日均成交额仅408.7亿元,200亿元约占一半。
此刻如不让机构增开空仓,其为规避股市下跌就只能兑现200亿元股票抛售量,这对A股大盘的打压可想而知。
波动幅度股指期货上市以来,期货围绕现货波动的偏离幅度越来越小。
2010年10月至11月因行情大起大落,期现价差波动最高超过124点,最低跌至-57点以下。
而2012年4月以来期现价差已收敛至0轴上下5个点左右。
相当一段时期平均价差已收敛在9点左右,令期现套利很难介入。
跌幅缩小、价差收敛,缓和了A股市场股价波动率。
经计算各阶段统计量发现:2007年到股指期货上市前波动率0.0245,上市后波动率降至0.0144。
但峰度从上市前4.10上升到4.34,尖峰厚尾现象略有增加。
沪深300指数波动率长期以0.200为振荡中枢,峰值一度高达0.035;期指上市后因引入双向机制,其60天波动率减弱,在0.015附近形成新的振荡中枢。
采用国际著名计量经济学家萧政教授等2011年最新成果“面板数据政策评估法”测算,证实股指期货上市降低股市波动率近20%。
升贴水和套利市场前景取决于投资者信心。
股市信心体现于股民持股,期市信心体现于合约“升水”。
期指上市以来,虽期现两市总体下跌,但期指总体保持“升水”,即期货价格高于现货,远月合约高于近月。
与之相反的“贴水”则屈指可数,稍纵即逝。
总体“升水”意味着保持正向套利趋势,即不管熊市牛市,买入低价股票同时卖出高价期货头寸,无风险赚取其中价差。
正向套利对股市形成购买力,支撑股市上行;同时修复期现价差,间接平滑股市波动。
到期日回归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未来;买股指期货,就是买沪深300成份股的未来。
股票的未来没有日期限定,股指期货却有着明确的期限,即合约到期月份的第三个周五。
投资者预测沪深300只成份股未来价格偏低还是偏高,到期日自然见分晓。
故从合约到期日前3至5个交易日起,期指走势必然向沪深300现货价格逐步回归。
2012年8月17日,35亿天量资金进入股指期货第28个交割日。
主力合约IF1208持仓16910手创交割前夜之最,期现指数升水9.53点。
当日IF1208大跌26.6点即1.14%,新晋主力IF1209及IF1212、IF1303跌幅均在0.4%上下。
反观上证综指却上涨2.69点即0.13%,可见股指期货到期日走势并非必然影响股市大盘。
交易模式除套保外,期指上市也催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套利,投资者经历了“上市初期遍地机会,而后逐步减少,现今偶发机遇”的演进过程。
套利主要基于一篮子股票的期现套利,基于ETF组合也有较好的尝试。
国内基金规避系统性风险、获取绝对收益的传统手法多为集中持股、大幅频繁调仓、抛售止损等,而期指时代则更多通过期现对冲、组合beta值调整及程序化、数量化对冲手段。
期指推出后场内基金成交量显著增长,180ETF等也出现份额增长,初期主要源于套利,长远则更着眼于资产配置和对冲。
此外基于期现互通还可以创新资产配置、多空头、市场中性、保本策略、alpha与可转移alpha策略、各类套利等多种交易模式,它们之间纵横交互,正推动中国股市逐渐远离单一追涨杀跌的初级阶段。
资金流向沪深300成份股系根据流动性和市值规模从沪深两市选取,主要为银行、房地产、证券、能源、医药等大型特大型蓝筹企业。
而游资经常炒作的题材股、ST股等根本无缘沪深300。
股指期货推动资金理性流向蓝筹企业,“调结构”意义重大。
产业资本利用期指开展套保,同样有利于股市“维稳”。
据近期对重要股东的二级市场交易统计,2012年1至7月A股遭遇重要股东净减持310.79亿元,主要发生于中小板和创业板。
虽然沪深300样本市值在近2400只A股中约占63%,但其成份股被减持仅58.14亿元,占比仅18.7%,其中1月、6月沪深300成份股不减反增持11.97亿和4.99亿。
原因之一就是其大小非通过股指期货相应对冲锁定,而减持蓝筹股对市场的杀伤力远大于中小板。
典型案例操纵期现两市价格变动的典型案例,首推1997年—1998年香港“金融风暴”。
这场“金融风暴”中,国际炒家的典型手法是抛空港币和港股,造成汇市和股市暴跌,打压期指攫取暴利。
而香港政府“金融保卫战”最终顶住了国际炒家的疯狂进攻。
历史充分证明这种“用现货打压期货”的伎俩不难识破,只要监管当局处置得当,操纵期现两市的阴谋根本无法得逞。
大量事实证明:“现货与期货”这对矛盾统一体中,现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期货源于现货并对现货有一定反作用——熊市中主要体现为减压、缓冲,而归根结底是现货价格决定期货价格”正成为投资者的共识。